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英縣實驗學校初中教案
學科組:Jtx第一周星期—審核員:分管領導簽
字:。
課題《二峽》設計者鐘雪
學習
目標
教簡介作者,落實字詞。
重點
材
分
難點理解內容,熟讀成誦。
析
課
教具多媒體課件教案學案:2教學補充
時
(七)個別句子賞
教學過程{(一)一一(五)內容為第一課時后
析
邊內容為第二課時}
說說下列句子各表
(一)導入新課三峽風景圖片欣賞(課件)
現了三峽的什么特
教(二)作者介紹酈道元(約470-527),字
點。
學善長,北魏范陽涿縣人。地理學家散文家。《水
過1.“自非亭午夜分,
經》是我國第一部記述河道水系的專書,但內
程不見曦月。”
簡容非常簡略。酈道元搜集了他自己游歷各地的見側面渲染山峰的高
記聞,為《水經》作注。酈道元的《水經注》是一峻、江面的狹窄。
2.“雖乘奔御風,
部有很高價值的地理學專注,而且是一部散文佳
不以疾也。”
作。課文選的是總寫三峽的一段,是全注的精華用比較的方法表現
夏日江水的迅疾。
所在。三峽,指的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關
3.“素湍綠潭,回
于瞿塘峽、巫峽、西陵峽清倒影。”
表現三峽山水的壯
相關資料見課件)
美。
(三)預習檢測字詞讀音解釋(見課件)4.“每至晴初霜旦,
(四)認真聽課文朗讀(課件)林寒澗肅,常有高
猿長嘯,屬引凄異,
注意字詞讀音注意語氣語調注意節
空谷傳響,哀轉久
奏停頓絕。”
(五)字詞解釋翻譯句子通譯課文(見課渲染了寒秋三峽的
悲寂、凄涼的氣氛。
件)
課后習題第(三)
(六)問題探究一(課件)題:
文章描寫了哪些景物?124句對應課文
第三段
文章先寫山,后寫水。
3句對應課文第四
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段(教參)
修辭手法對偶
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
三峽風光欣賞(見
四季各有什么特點?
課件)
夏景之水:”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
春冬之景:“春冬之時,……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晴初霜旦,……衰轉久絕。”
問題探究二(課件)
三峽的地貌總特點是什么?
兩岸連山,略無缺處。重巖疊嶂,隱天避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問題探究三(課件)
本文運用了怎的寫作方法?
正面描寫和側面寫相結合。生動寫實和形象夸張
相結合。
問題探究小結(課件)
(七)個別句子賞析(見課件)
(A)學習本文后讓學生說說三峽給自己留下
了什么樣的印象?
1.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①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快飛奔的馬)②屬
??
引凄異(連續)
③良多趣味(真(或實在))④林寒澗肅*
?(寂靜)?
2.選出加點詞詞義相同的一項(B)
分
A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錢幣乞之B林:青林翠竹林
層
寒澗肅
練
C絕:哀轉久絕沿溯阻絕D素:素湍綠潭可
習
以調素琴
設
計⑴囿三峽七百里中從⑵沿溯阻幽斷
回非亭午夜分——如果哀轉久圈一一消失
(3)俄|王命急宣一一有時(4)則圉湍綠潭一一白色
閾以為死,或以為亡一一有人有奇字圉無備者一一向來
4.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D)
A沿溯阻絕(順流而下)B乘奔御風(奔馳)
C夏水襄陵(河岸)D屬引凄異(連續)
5.下面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譯,請選出正確的一項
(A)
A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映出各種景物的
影子。
B向來碧綠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種景物的影子。
C平靜的河流,碧綠的潭水,都清楚的倒映出各種景物的影子。
D平時碧綠的潭水里,回旋著清波,倒映著影子。
6.選出最能概括本文段內容的一項(B)
A描繪了三峽夏季水流之急。B描繪了三峽四季的美麗景色。
C描繪了三峽春冬之時的美麗景色。D描繪了打魚人的悲慘生
活。
7.請分別概括三峽四個季節的特點。
①夏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春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秋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填寫出描寫三峽形勢的語句。
①體現三峽長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體現三峽險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體現三峽窄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表現山河秀麗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
10.文末引用漁歌的作用是什么?
7.①水勢迅急兇猛②景色秀麗奇絕③蕭瑟凄涼8.①二峽七百
里②兩岸連山,略無闕處③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見曦月④素湍綠潭,回清倒影9.絕爆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
漱其間10.進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天蕭
瑟凄清的氣氛。
教
學
反
思
大英縣實驗學校初中教案
學科組:語文第一周星期—審核員:分管領導簽字:
課題答謝中書書設計者鐘雪
學習1、了解作者的有關情況,背誦短文《答謝中書書》。
2、賞析景物描寫,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目標3、體驗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教重點感知景物描寫方法,體驗歸隱情趣。
材
分難點感知景物描寫方法,體驗歸隱情趣。
析
課教學補
教具課件教案學案時
充
教、T青景導入,置身美景
學
同學們,你們覺得我們周圍的一切美嗎?也許你忙碌于繁重
過
程的學業中,無暇欣賞,但當你抬頭遠望的一剎那,你會感到
簡窗外的一切是那樣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廣袤,山的挺拔,
記
樹的健壯……無不讓你心動神搖。今天我們學習的《答謝中
書書》就是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軸,讓我們一同去欣賞。
二、作家作品簡介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北朝時期的思想家、醫學
家、文學家,南朝梁時丹徒秣陵(今江蘇省江寧縣)人。又
被稱為“山中宰相”。
“山中宰相”一一齊高帝曾經召他進宮陪伴太子讀書。
后來,陶弘景遠離塵世,隱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陰
陽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氣象。梁武帝繼位后,他“禮聘不
出”。因此,每逢有兇吉、祭祀、征討天事,朝廷都要派人
進山向他請教,故稱他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當
輕風吹拂松枝,發出“沙沙”的聲響時:他就象聽到仙樂一
樣如癡如狂。有時,他竟一人進山,專去聽山野松濤之聲,
人又稱之“仙人”。
謝中書即謝征,字元度,陳郡陽夏人,曾作中書鴻臚,所以
稱之為謝中書。陶弘景給謝征的這封回信,稱道江南山水之
美,筆籠山川,紙納四時,文辭清麗,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南北朝時:因政局動蕩,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
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
繪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及朱元思書》、
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都屬于此類。這類作品雖沒有表現
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卻以其高超的藝術筆力,創作了具
有相當美學價值的精品,具有較高的鑒賞意義。
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
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
出節奏、韻律、情調。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
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
/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
樂〃以來,未復有/能及(yu)其奇者。
2、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見課件
3、陶弘景的文章就像一幅清麗的山水畫,我們一起來看看
作者寫了哪些景物?
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曉霧、猿鳥、夕日、
沉鱗
4、理清背誦思路,指導學生背誦。(課件)
全文可分三部分。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全文。
中間的寫景部分,先仰視“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見底”,
再平視“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曉”及“夕”兩
層來寫。
最后以感嘆總括前文。
四、精讀課文,賞析美景(課件)
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想像文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加
以描述,體會文章的意境
作品首先為我們呈現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
見底”,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山的
倒影給水鋪上異彩,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
映,情味盎然。
其次:色彩配合之美。“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
四時俱備”,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
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山青水綠固然清幽雅靜,但色調單
一卻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爭輝;又有青林翠
竹,間雜其中,就如五彩錦鍛上綴以碧玉翡翠。
再次:晨昏變化之美。“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
沉鱗競躍”寫的是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時,傳來猿鳥此起彼
伏的鳴叫聲;夕陽將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
跳出水面。這是一幅多么熱烈歡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靜幽
寂的暮景。
三種美交替出現,構成一幅美麗迷人的山水畫軸。
最后:動靜相襯之美。高峰為靜,流水為動(形體);林青
竹翠為靜,五色交輝為動(光色);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
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聲響)
“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寫景,沒有僅僅停留在景物本身,
而是抓住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通過高低、
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
及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
泉的志趣。
五、歸納總結
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謝中書書》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及古今知
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
章開頭寫道“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這個“美”字,是山
川風物的客觀形態,也是作者對山川風物的審美感受——愉
悅,“實欲界之仙都。將在山水之中飄飄欲仙的自得之態表
露無疑。“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及其奇者”,自從謝靈運以
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現無盡
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及謝公比肩之意。
六、板書設計
見課件
教
學
反
思
大英縣實驗學校初中教案
學科組:語文第一周星期—審核員:分管
領導簽字:。
課題記承天寺夜游設計者鐘雪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學習2、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3、反復誦讀,感悟意境。
目標4、感受作者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著情懷,
學習他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的從容心態。
教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
重點
材
分
難點理解“閑人”的含義。
析
課教學補
教具課件教案學案
時充
一、導入新課
月亮總會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思,古往今來,有許多文人
墨客借月抒懷,你能列舉一些詠月的詩句嗎?……李白有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
人”“我寄愁心及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些詩句表
達了思鄉、傷己、念友之情。今天我們學習的《記承天寺
夜游》在詠月詩文中別具一格,讓我們一起欣賞。(板書
教文題)
二、作者、寫作背景簡介
學
蘇軾(1036?1101),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字
過
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少時即博通經史,長于寫
程
文章。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進士°神宗時,因為反對
簡王安石創行的新法,而招致政敵的彈劾,借口諷刺新法的詩
記句,橫加“訕謗朝政”的罪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烏臺
詩案”。(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
等說他寫詩諷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獄。這就是當年有名的
“烏臺詩案”)(烏臺,指當時的御史府)。
出獄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史。元祐中舊派執政,蘇軾被
召回京城作翰林學士、禮部貢舉等官,不久因及舊派政見有
分歧,再次外調杭州。經圣元年(1094)o新派再起,蘇軾
又一再被貶,最后貶為瓊州(今海南省)別駕。散文汪洋恣
肆,有“雄視百代”的稱譽,及父蘇溝,弟蘇轍合稱“三
蘇”,“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鍵,善用夸張比
喻,在藝術方面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很有影
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時傳甚廣。
《記承天寺夜游》寫于他被貶,謫居湖北黃州之時。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導學生朗讀
①讀準字音:
相及(yu)藻(zdo)存(xing)
②讀出節奏:
念/無及為樂者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庭下/如積水空明
水中/藻特交橫
蓋/竹柏影也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教師須提醒學生要根據句子意思劃分朗讀停頓,不要把
句子的意思讀破,領字后面需有一個小的停頓。
聽朗讀,要求聽準讀音、停頓,體悟作者感情
2、再讀課文后,學生對照注釋,口頭翻譯課文,整體
感知文思。
(1)學生獨自翻譯課文,劃出疑難句。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提示一些重要詞語,幫助學生理解文句
搶答(二)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①念無及為樂者
想到沒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
②庭下如積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如一泓積水一般清澈透明。
③水中藻、存交橫,蓋竹柏影也
水中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④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哪個夜晚沒有月色?哪個地方沒有綠竹和翠柏?
⑤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只不過缺少像我們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四、品味課文,合作交流
搶答(三)先思考,后小組討論,再搶答
1、這篇文章運用了幾種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抒情
2、敘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點: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張懷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優美
3、找出文中描寫月色的句子。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橫,蓋竹柏影也。
4、作者是如何描繪月色的?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
什么作用?從中可看出這幅月夜圖有什么特點?
修
繪景作用特點
辭
月色一一積水空
明比生動形象皎潔、澄清、透
竹柏----澡存父喻如臨其境明
橫
5、全句無一“月”字,而又無一字不在寫“月”,請
分析這樣寫的妙處。
明確:先寫月色,“積水空明”,一泓積水清澈透明,
可以推想見月色之明;繼寫水中之物,“藻、苕交橫”,
縱橫交錯,搖曳生姿,可以推想見月色之清;最后點出“蓋
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見月色之濃。夜游因月而起,處處扣
月;寫月又不濃墨重彩,而是輕點幾筆,境界全出;寫月,
不明寫,而從竹柏影入手。作者無疑是詠月的丹青妙手,
這一幅月夜小景確實美妙絕倫,被譽為是寫月色的絕唱。
6、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
人如吾兩人耳」
7、你怎樣理解文中的“閑人”?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
想情感?
考慮作者當時的處境。“閑”相對于“忙”來說的,
由于貶官謫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時公務纏身。一個“閑”
字包含著作者兒多感慨,有貶謫的悲涼,失意的落寞、自
我排遣的達觀,還有悠閑賞月的欣喜。
最后一句是文章的點睛之筆。他何嘗要做一個閑人呢?月
光雖非夜夜明,竹柏亦非處處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卻時時
可覓,處處可尋,只要心胸開闊,淡泊名利。無論到哪里,
都能在大自然中享受到無窮的樂趣,作者借“何夜”、”何
處”一句點明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
難全”的人生真諦,賞月只不過是他借月抒情,自我排遣
罷了。
六、小結
《記承天寺夜游》這篇文章通過對庭中優美月色的描
繪,讓我們感受到蘇軾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著,面
對逆境達觀處世、瀟灑人生的難能可貴。
七、拓展延伸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問題。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注釋)①宮闕:宮殿。②歸去:回到天上去。③瓊樓
玉宇:指月中宮殿。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月下起舞,
清影隨人,哪里還像是在人間那?⑤何事:為什么。⑥長:
常。⑦但愿:只希望。⑧嬋娟:月宮里的嫦娥,這里指明月。
1、詞前小序說“作此篇,兼懷子由”,你能說出這首詞
其他的含義嗎?
作者寫此詞時,及弟弟子由有七年沒有見面了,除了
抒發對兄弟的懷念之情外,更主要的原因是詞人政治處境失
意,想回到朝廷中去,恐難以容身,雖不免抑郁惆悵,終于
想通了,以超然達觀的態度面對。
2、“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何意思?表達了什么
樣的思想情感?
這兩句的意思是:只希望兩個人年年平安,雖然相隔千
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表達的情感:一方面是對兄弟不能團聚的寬慰,另一方
面也表達了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豁達,體現了一種樂觀的情
緒。
八、板書設計
描繪庭中月色
分
貶官謫居
層
追求一一美好事物
練
人生觀
習
熱愛生活、曠達處世
設
計
教
學
反
思
大英縣實驗學校初中教案
學科組:語文第—周星期一審核員:分管領導簽字:
課題觀潮設計者鐘雪
1.積累詞語,如“方、倏爾、略、逝、文、溯迎、溢目、”
學習等詞語
2.反復誦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獨立翻譯課文,
目標逐步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3.了解我國南宋時期錢塘江潮的盛景和觀潮的盛況。
教重點精彩的場面描寫,精巧的結構安排。
材
難點學習本文寫景記事相融合及止面及側面相結合的方法
分
析
課教學補
教具課件教案學案1
時充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看過漲潮的壯觀景象嗎?卜面請同學們觀看被前
人稱為“壯觀天下無”的世界第一大涌潮一一錢江涌潮。(多
媒體顯示:錢江涌潮)
錢江涌潮從海寧角度看最為壯觀。每年的中秋節前后,海寧
潮潮頭壁立,波濤洶涌,勢如萬馬奔騰;云移至岸,浪卷轟
雷,卷起“千堆雪”C雙龍相撲“碰頭潮”、白練橫汀“線
潮”、蛟龍脫鎖“回頭潮”和月影銀濤“夜半潮”吸引著無
教
數來自海內外的觀光游客。為此,海寧市在每年中秋節前后,
學
過都要舉辦規模盛大的“觀潮節”,現在已成為聞名于世的一
程大勝景。
簡
2.背景簡介
記
錢塘江大潮,古人稱之為“壯觀天下無,它的形成及其獨
具的自然條件密切相關。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寬處過百
里,窄處僅十里,巨潮被狹窄的江道約束,當然會形成波瀾
壯闊的涌潮。其二,河口有巨大攔門沙坎,潮水涌進遇到如
此巨阻,當然會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趕波,
浪疊浪,潮水就會奔騰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嘯而來。
南宋的國都是臨安,即現在的杭州,觀潮地當時在臨安城南
(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寧),每年農歷八月十八日
舉行觀潮盛典。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吳地少年弄
潮爭標的表演。當日上到宮庭下到民間爭相觀看,萬人空巷,
十分熱鬧。詩仙李白在《將進酒》中說:“君不見黃河之水
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中國有句俗語叫“水到東海不
回頭”。可錢塘江的水則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從東
海回趟娘家,她回來時,氣勢非凡,真是天下最雄偉壯觀的
景象,從皇帝到庶民,都耍先睹為快。
(板書課題)
二、作者簡介
周密(1232—約1298),南宋詞人,字公謹,號草窗、蘋洲、
四水潛夫等,原籍濟南,后為吳興(今屬浙江湖州市)人。宋
末曾任義烏令等職,宋亡不仕,以歌詠著述自娛。其詞講求
格律,及吳文英(夢窗)并稱“二窗”。他工詩能文,亦善書
畫。
著有《草窗韻語》《草窗詞》《武林舊事》《癸辛雜識》。此篇
選自《武林舊事》。《武林舊事》一書寫于宋亡之后,書中緬
懷先朝舊事,感慨世事盛衰無常,記載南宋歲時風俗、市井
娛樂及游觀之盛。
三、字詞積累:
霆:ting暴雷,霹靂
齋:zhai書齋,吃齋?本文是人名
朦曜:m6ngchOng戰船
履:踐,踩在上面。
舸:gQ船
倏:shCi忽然
泅:qiii游泳
綺:qi有文采的絲織品,美麗。僦賃:ji。lin租用
既而:不久,一會兒。
偉觀:宏偉的景觀。
既望:農歷十六日。古代紀日,除了用序數詞外,每月的特
殊日子有專稱,如初一稱“朔”,十五稱“望”,十六稱“既
望”,月末的一天稱“晦/
四、朗讀課文,結合工具書,小組討論,翻譯課文。
第一段
浙江之潮,天下之大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
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進,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
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
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翻譯:錢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間最壯觀的。從每年的八月十六
至八月十八,這期間海潮最盛大。當海潮從遠方海口出現的
時候,只像一條白色的銀線一般,過了一會兒慢慢逼近,白
浪高聳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嶺一般,波濤好
像從天上堆壓下來,發出很大的聲音,就像震耳的雷聲一般。
波濤洶涌澎湃,猶如吞沒了藍天、沖洗了太陽,非常雄壯豪
邁。楊誠齋曾在詩中說:“海水涌起來,成為銀子堆砌的城
市;錢塘江橫著,潮水給系上一條白玉的腰帶。”就像這樣
一般。
第二段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朦曜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
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
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
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翻譯:每年臨安府的長官到浙江庭外檢閱水軍,巨大的戰艦
數百艘分別排列于江的兩岸,一會兒全部的戰艦都往前疾
駛,一會兒分開;一會兒聚合,形成五種陣勢,并有人騎著
馬匹耍弄旗幟標槍,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
地一般。忽然間黃色的煙霧四處竄起,人物一點點都看不見,
水中的爆破聲轟然震動,就像高山崩塌一般。過一會兒煙霧
消散,水波平靜,看不見任何一條大船,只有演習中充當敵
軍戰船的軍艦被火焚燒,隨著水波而沉于海底。
第三段
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
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
濕,以此夸能。
翻譯:浙江一帶善于游泳的健兒數百人,每個人都披散著頭
發,身上滿是刺青,手里拿著十幅長的大彩旗。大家奮勇爭
先逆著水流踏浪而上在極高的波濤之中,忽隱忽現騰越著身
子,姿勢變化萬千,然而旗尾一點點也沒有被水沾濕,以此
來夸耀自己的才能。
第四段
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
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
翻譯:而有錢的巨富、尊貴的官吏,爭先賞賜銀色的彩綢。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間,滿眼都是穿戴著華麗的手飾及
衣裳的觀眾,車馬太多,路途為之阻塞。所販賣的飲食物品,
比平時價格高出一倍。而游客租借觀賞的帳篷,即使容納一
席之地的空間也沒有,非常擁擠。
五、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1、作者在《觀潮》這篇散文中,繪聲、繪形、繪色
地描寫了這一壯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著眼點在“潮”上,
立足點在“觀”上。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觀潮”的?
錢塘觀潮的壯觀景象先總起(潮來之狀)(第一
段)
水軍演習的場面(演兵之威)
(第二段)
吳兒弄潮的場面(弄潮之技)
(第三段)
觀潮人數之多的場面(觀潮之盛)
(第四段)
2、課文第1段是怎樣寫海潮雄偉壯觀的景象的?
先總起
交代海潮最盛時
描寫潮來時的樣子
引用楊詩作結
3、作者從哪幾個角度描寫潮來的樣子的?
形:僅如銀把海潮從遠方奔到眼前時
聲:聲如雷的形狀、顏色、聲音、氣勢
色:玉城雪嶺生動地表現出來,繪聲繪色
勢:吞天沃日地表現了海潮的壯美
(二)小組討論,課文是怎樣描寫水軍演習的?
船只眾多
動
水軍演習陣勢變化
水兵技藝
戰斗情況(聲勢浩大、撤退迅速)靜
(三)在吳兒弄潮的場面中,哪些語句描寫壯士形象?哪些
表
語句突出了勇士逆水弄潮的高超本領?現
了
人
披發墳身敢
于
爭先鼓勇和
自
然
手持大旗搏
斗
1溯迎而上
y
1
出沒于鯨波萬仞中'
騰身百變rWj超本領
旗尾略不沾濕
(四)課文是怎樣寫觀潮人數之多的?
十里余間L場苗宏大
四馬塞途觀眾之多側面描寫
席地不容閑擁擠之極
六、亮點探究
1.《觀潮》第一句說:“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這句話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古人又稱浙江大潮“壯觀天下無”,這是
夸張說法嗎?為什么?
第一句用渲染手法揭示了描寫對象,點明了題旨,提示了中
心,可以說集全文要義于首句。古人稱錢塘江大潮“壯觀天
下無”符合實際,不是夸張,因為這一奇觀舉世無雙。
2、渲染、烘托和相比是作者在文中所運用的三種寫作手法,
請各找一個例句,并說說它的作用。
“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是渲染錢
塘江大潮的“偉觀”,增強了藝術效果。
烘托又稱“襯托”、“映襯”,如“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是
烘托觀潮人極多和觀潮盛況。
“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是對比,
突出了吳中健兒弄潮表演技藝超凡。
3、寫作貴奇,奇能引起讀者的注意,滿足其好奇心。《觀潮》
“奇”在何處?
文章以奇取勝,主要是形奇、神奇、意思奇、文字也奇。作
者寫江潮涌動時,抓住了形、色、聲、力四個特點;寫水軍
演習則主耍表現他們武藝高強和動作迅速;寫弄潮兒踏潮走
浪彩旗不濕,奇在他們個個身懷絕技。至于寫觀潮場面,側
重寫觀潮人多得出奇。
4、古人說:“富于萬篇,貧于一字J這說明寫文章選詞煉
字是多么重要。試從課文中找一些精彩恰當的詞語,說說它
們的妙處。
“吞天沃日”,動詞“吞”“沃”極有氣勢。
“倏爾”一詞表現了水軍動作神速。“披”“文持”“爭”
“鼓,“迎,”上,“出””沒,,“騰”“變”“沾”的連用,寫
出了弄潮兒生龍活虎般的形象特點,表現了動態美。
“雖席地不容閑也”的“也”,是用來加強肯定語氣的助詞,
強調觀潮人特別多。
5、《觀潮》既描繪了一幅風景畫,又描繪了一幅風俗畫。找
出及其對應的段落。
第1、2段描繪的是風景畫;第3、4段描繪的是風俗畫。風
景畫和風俗畫相互交融,豐富了讀者的欣賞趣味。風景因風
俗而增色,風俗賴風景而添輝,增添了人文內涵和民族特色。
最后兩小節,特寫觀眾聚集的盛況。先寫豪民貴宦車水馬龍,
再寫宮中觀潮,臨了兼及都民。這里描寫的中心則是皇室貴
近在“天開圖畫”臺上觀潮。十里江岸,“珠翠羅綺溢目,
車馬塞途”,統統不過是“黃傘雉扇”的鋪墊陪襯。在都城
細民眼里,“天開圖畫”臺,“真若蕭臺蓬島”,仿佛是現實
生活中的神仙世界。
所有這一切,在周密心目中都是大平盛世的象征,是令人向
往的。今天看來,這種景象恰恰反映了南宋小朝廷文恬武嬉、
茍且偷安生活的一個側影。
周密生在宋元易代之際,《武林舊事》又成書于宋亡之后。
作者在《自序》中寫道:“及時移物換,憂患飄零,追想昔
游,殆如夢寐,而感慨系之矣。”清人鮑廷博說:“《自序》
一篇,聲情綿邈,凄然有故國舊君之思,不僅流連今昔而己。”
(《〈武林舊事〉跋》)其實,周密這種思想情緒滲透全書,《觀
潮》一文自然也有表露。對此,聯系作者所處的時代和遭際
來考察也就不難理解了,當然也無需去求全責備。
七、總結:
這篇文章通過寫景及記事,正面及側面相結合,描繪了錢塘
江大潮的奇偉壯麗,又展現了南宋都城的風景畫、風俗畫,
表現了人及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也流露出了作者在南宋王
朝滅亡之后對過去生活的留戀之情。
分
層
練
習
設
計
教
學
反
思
大英縣實驗學校初中教案
學科組:語文第一周星期一審核員:分管領導簽
字:。
課題《湖心亭看雪》設計者鐘雪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學習2.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目標3.體會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誦課文。
教重點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和閑情雅趣。
材
分難點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及敘事、抒情的關系
析
課件教案學案t課1教學補
教具
充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杭州西湖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被譽為“人
間天堂”,自古以來就有無數文人墨客為它留下了不少傳世
佳作。關于西湖的詩句,同學們能背出哪些?
教
同學們,詩人心中有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
學
然。可是,如果,詩人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筆卜的西湖
過
會是什么樣子呢?讓我們隨張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欣
程
賞雪景并體會作者情感。
簡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記
作者簡介: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明山陰
(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優游
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極避居浙江判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
窮困以終。
代表作:《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緬懷往昔風月繁
華,追憶前塵往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
之感。文學創作以小品文見長。
三、朗讀課文,疏通文句
1.教師范讀或播放朗讀磁帶,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
頓。
注音:
崇禎(chongzhen)更(gOng)定霆(cui)衣霧
淞(song)沆(hong)揚(dang)氈(zhan)更
(g@ng)有此人喃喃(ndn)
2.學生讀課文,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句,粗
知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
(2)教師提示下列詞語,學生試譯,幫助學生積累文言
詞語。
是日更定:是,這。更,古代夜間計時的單位,一夜分
五更,每更約兩小時。從晚上八算起。定,開始.
余里一小舟:撐,劃。
擁番衣爐火:ft,鳥獸的細毛。鑫衣,毛皮衣。
霧淞沆揚:霧淞:水氣凝成的冰花。沆場:白氣彌漫的樣
子。冰花一片彌漫。
上下一白:全白。(比較這里的“一”和“湖心亭一點"
的“一”的區別。)
長堤一痕:形容西湖長堤在雪中只隱隱露出一道痕跡。痕:
指斑跡,跡印。
一芯(jid):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還C
客此:在此地客居。客,客居,作動詞用。
及下船:等到。
(3)試譯下列文句,突破難點
A、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B、擁囊衣爐火
C、霧淞沆碰,天及云、及山、及水,上下一白
D、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及余舟一芥,舟中人有兩
三粒而已。
E、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F、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4)學生齊讀課文,加深理解。
(5)請同學試譯課文,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可舉手提問
或同學討論;如無太多疑問,則請同學試譯段落(可直譯,
可意譯),其他同學評價。
(屏幕顯示課文的譯文,供學生參考。)
四、整體感知文意
1、本文寫誰做什么?他是個什么樣的人,你能根據課文
大意來評價一下嗎?
(張岱,半夜到湖心亭看雪。他是個“癡人
2、你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是個“癡人”?
(學生討論并明確課文所寫“癡人”的“癡行,癡景,癡
情二)
「癡行:大雪獨行
癡景(奇景)(白描):上下一白一痕、一點、一
齊兩三粒
Q癡情(雅趣):知己之樂醉情自然
3、“癡”的背后隱藏著什么樣的內心世界?
(“癡人”就是癡迷于天人合的山水之樂,醉情于世俗
之外的閑情雅致
五、合作探究:
1、說說本文描寫西湖雪景的句子有*什么特色?
(本文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簡練自然,不事雕琢。)
2、文字簡練單純,不加渲染烘托,這種寫作手法就是白
描,體會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補: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為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
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黑線在白底上勾勒物像
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樸的
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
(文中的白描能夠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頗有韻味。一痕、
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國畫中的寫
意山水,寥寥數筆,傳達出景物的形及神。)
3、白描的例子:(抽象、概括)
A、《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B、“他留著濃黑的胡須,目光明亮,滿頭是倔強的一簇
簇直豎起來的頭發……”一一唐韜《瑣憶》中的魯迅先生
4、渲染的例子:(形象,具體)
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標直漂亮的白樺樹在原野上呻
吟;我看見奔流似的馬群,深夜嗥鳴的蒙古狗,我聽見皮鞭
滾落在山澗里的脆響;我想起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
黑色的土地,紅玉的臉龐,黑玉的眼睛,斑斕的山雕,奔馳
的鹿群,帶著松香氣味的煤塊,帶著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
遠的車鈴,晴天里馬兒戴著串鈴在溜直的大道上跑著,狐仙
姑深夜的詞語,原野上怪誕的風……《土地的誓言》端木旗
良
六、比較閱讀: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1、賞析《湖心亭看雪》和《江雪》寫作手法上的不同?
(在描寫手法上,《湖》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
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為人設。)
2、二文表達感情上的不同?
(在表達的情感上,《湖》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的感情和
淡淡的愁緒,《江雪》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感。)
七、結束課文:
《紅樓夢》中有詩云:“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卻言
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作者用“癡筆”敘“癡事”,繪“癡
景”,抒“癡情”,融敘述、描寫、抒情于一爐,借以表達遺
世獨立的高潔情懷、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及眾不同的閑情雅
趣。
八、布置作業:
1、背誦和默寫課文。
2、利用白描手法寫人或物片段。
3、收集有關“西湖”“冬雪”的詩歌。(附有關詩詞)
分
層
練
習
設
計
教
學
大英縣實驗學校初中教案
學科組:語文第一周星期—審核員:分管領導簽字:
課題30詩4首設計者鐘雪
1.簡述四首詩相關的背景知識。
學習2.概述四首詩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及語言風格。
目標3.認識把握借景抒情,It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4.背誦并默寫四首詩。
教1.體會詩詞的意境美、語言美。
重點
背誦并默寫四首詩。
材2.
分激發學生想像,再現詩歌畫面,深刻體會景物描寫中蘊含
難點
著的深厚的情思。
析
教具課件教案學案課教學補
時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師生共同賞讀《歸園田居》《使至塞上》。
2、了解詩歌的背景知識。
3、朗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意;賞析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
背誦詩歌。
[教學過程]
一、導語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詩的國度,從最古老的《詩經》開始,
教
優秀的詩歌作品浩如煙海,今天,我們學習《詩四首》。
學
過而陶淵明是我國古代最早的田園詩人。他的詩歌現存120
程多首。最能代表他詩歌創作成就的是田園詩。我們先來學習
簡
他的田園詩代表作《歸園田居》(其三)。
記
二、預習導學
1、走近作者
陶淵明(約365--427),名潛,字元亮,東晉將陽柴桑人,
世號“靖節先生”。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創
作開創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所以
梁鐘榮說:“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也。”膾炙人口的名篇有:《歸
去來兮辭》《桃花源記》《飲酒》組詩。
2、字詞闖關:
荒穢()荷()鋤草木長()
荒穢:野草荷:扛
3、整體感知
(1)指導學生朗讀,力求使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和韻
律
①通讀,要求讀準音,讀順暢(可以自由讀,齊讀);
②誦讀,要求讀出重音、讀出節拍、讀出韻味;(具體指導
的重點放在重音和節拍上,耍求學生用給《歸園田居》
(其三)一詩劃分節奏,教師提示學生注意音節劃分和意義
劃分相結合。);
③教師播放示范朗讀課件,要求學生仔細聽讀,訂正不恰當
的讀音和節奏
④再讀,要求讀出詩句的情感和美感;
三、師生共同賞讀《歸園田居》
1.教師范讀,學生跟讀。
2.學生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整體感知詩意。
我種豆在南山下,地里雜草茂盛,豆苗很稀。踏著晨光去除
雜草戴著月光才抗鋤回家,田野的道路狹窄,草木叢生,傍
晚的露水沾濕了我的衣裳。衣裳打濕不值得可惜,只要不違
背我棄官歸家的心愿。
3.要求學生概述詩意。
這是陶淵明田園生活的一個剪影,請展開想像,用自己的話
描述陶淵明一天的勞動生活情形。
教師提示:可以先逐句解釋,然后進行完整的表述。
逐句解釋如下:詩的前四句記給豆出鋤草一事。第一句交代
種豆的地點,第二句說鋤草的原因,第三句說一大早就去鋤
草,第四句是說月兒初升之時才荷鋤晚歸。第五、六句寫歸
途中道狹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濕了我的衣裳。第七、八句
寫沾衣又有什么關系呢?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選兩位同學交流,其余同學點評。
4、再讀思考
(1)這首詩可分為幾層意思?
三層意思:種豆的地點及勞動成果;勞作的辛苦及執著;自
己的田園之樂。
(2)“但使愿無違”的“愿”具體指的是什么?
田園勞作之樂,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濁的現實世界
中失去自我。
(3)這首詩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這首詩流露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歸隱農村的自豪之
情。
5、引導學生賞析詩歌的意境美。
(1)提問:陶詩平淡而又富于情趣,平淡不必多言,你認
為“情趣”表現在什么地方?
教師引導學生想像“帶月荷鋤歸”的動人畫面。
明確:陶詩的情趣來自于寫意。“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
詩人雖然獨自一人,卻有一輪明月陪伴。月下的詩人,肩扛
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中,這是一幅多么好的月夜
歸耕圖啊!“夕露沾我衣”,露水調皮而多情,他們給了辛苦
一天的詩人溫柔的撫慰,詩人就像一個凱旋的士兵,心情傲
然、欣然。
(2)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這首詩的畫面(要求結合人物
身份、舉止和心情)
詩人如釋重負,告別了那個令人壓抑的官場,終于來到了向
往已久的田園。來到南山腳下,種下了豆子,但因體力不支,
農藝不精,所以草兒盛,豆苗稀。詩人只好一大早起來就扛
著鋤頭去除草,晚上一直勞作到及星星為伴。回家的路上,
夕露沾濕了衣衫,可解脫了身心束縛的詩人不以為苦,反而
深深地體味其中的樂趣。
(3)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寫出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喜愛
及怡然自得。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詩
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寫出了那份勤勞及執著。
6、拓展延伸
教師可提供另外兩首田園詩幫助學生理解。
多媒體顯示:
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1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及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學生讀詩,教師點撥:
《歸園田居》(其一),開頭幾句追述往事,不勝懊悔。頭兩
句點明歸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法律興趣活動方案
- 愛心學校班會課件
- 四年級語文下冊期末押題作文《我學會了-》
- 探索大模型技術如何革新課堂教學理念與實踐策略
- 地域特色農產品包裝創新:基于產業與文化的融合設計
- 劣勢反轉視角:小組工作干預對孤殘兒童社交能力發展的影響
- 醒獅文化的數字化保護與創新探索
- 高校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多維度系統需求分析研究
- 爆破工程地質學課件
- AI在傳媒領域的創新應用研究
- 自主招生面試題及答案
- 酸奶培訓課件
- 煙草公司面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安徽省中考英語試卷真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校園招聘45人筆試參考題庫帶答案詳解
- 2025至2030年中國汽車MCU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市場需求預測報告
- 多芯粒集成芯片系統級可測試性設計優化研究
- 2025年中國USB-C充電器行業市場全景分析及前景機遇研判報告
- 化學●甘肅卷丨2024年甘肅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高考化學真題試卷及答案
- DLT5196-2016 火力發電廠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脫硫系統設計規程
- SLT278-2020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計算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