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陜西省西安電子科技大附中2024-2025學年高三3月聯考歷史試題理試題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宣言》中始終貫徹的基本思想,即:每一歷史時代的經濟生產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該《宣言》A.宣告了美利堅合眾國的成立B.標志著英國確立起君主立憲制度C.成為法國第一部憲法的序言D.使社會主義理論從空想變為科學2.據統計,1972—1995年世界生產增長了7倍,而同期國際金融市場膨脹了43倍。1998年全球外匯市場日成交量達到1.5萬億美元,年成交量達400萬一500萬億美元。股票市場更是一路飆升,僅在1998年下半年就上漲了近7萬億美元,超過同期發展中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總和(5萬億美元)。這體現出A.全球經濟結構發展的不平衡性 B.世界經濟政治新秩序逐漸建立C.各國調整經濟體制勢在必行 D.世界經濟的風險性增加3.“1831年,他出生于北京圓明園!1850年3月,清宣宗逝世,他即位臨朝,時年19歲!第二天,收到從廣西來的奏折,當地造反!”“他”是A.道光帝B.宣統帝C.光緒帝D.咸豐帝4.1970年,歐共體正式建立了歐洲政治合作機制,旨在通過成員國首腦、外長定期會議協調歐共體成員國的外交政策立場,使歐洲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和影響。這反映出歐共體A.各國外交政策趨同 B.國際地位提高C.實現了政治一體化 D.獨立傾向增強5.據統計,19世紀40年代下半期,廣州對外貿易的絕對值出現下降的趨勢,對英國的貿易總額由3100萬元下降到1600萬元,來廣州的美國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鴉片戰爭后中外貿易縮減B.廣東人民抵制洋貨C.《南京條約》開放五口通商D.清政府限制廣州對外貿易6.1960年,英國與奧地利、丹麥、挪威、葡萄牙、瑞士、瑞典六國建立“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由于聯盟的實力不及歐共體,英國和丹麥于1972年底退出聯盟,后加入歐共體,其余成員國也紛紛與歐共體國家簽署建立自由貿易區協定。這體現了A.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影響力日趨減弱B.世界經濟的全球化進程放緩C.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發展趨向明顯D.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加劇7.美聯社曾經報道,1930~1932年,每天有大量的美國人聚集在蘇聯駐美大使館門前,要求移民蘇聯。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不包括:A.蘇聯出臺政策吸引美國人去投資 B.人們對資本主義制度產生懷疑C.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 D.這一時期的美國工人大量失業8.希臘債務危機引發了全球經濟的劇烈動蕩。希臘的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曾經高達12%,遠遠超過歐元區設定的3%上限。下列因素與希臘債務危機的發生有關的是A.政府自由放任政策 B.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C.高福利政策 D.企業國有化9.英國議會于1721年通過法案.“禁止使用或者穿戴印或者染的平紋織布(棉料),不管是在英國還是在其他任何地方生產的",以平息毛紡織制造商的憤怒,但棉毛麻混紡被認為屬于呢絨業的分支而并未禁止。這一禁令A.有利于工業革命的到來 B.使毛紡織業得以飛速發展C.遏制了商業資本的興起 D.受到自由主義思想的影響10.唐朝在科舉制中設明算科,選拔數學人才。宋代更重視學校的內部考試,如醫學選拔,畢業會考為高等者派任尚藥局醫師以下職;算學實行三舍試補,上舍三等分別授予通仕郎、登仕郎和將仕郎。宋代人才選拔方式的變化A.說明中央集權的加強 B.拓寬選官途徑完善科舉C.反映了以文治國理念 D.有助營造科技文化環境11.二戰后某國際協定旨在通過投資,“協助會員國境內的復興與建設,包括恢復受戰爭破壞的經濟,使生產設施恢復到和平時期的需要”,并“鼓勵欠發達國家生產設施與資源的開發”。該協定()A.有利于實現國際貿易自由化 B.為世界經濟的恢復創造了條件C.最初致力于亞非的經濟恢復 D.規定各會員國的貨幣匯率一致12.14世紀中期,黑死病流行造成了歐洲數千萬人的死亡,人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劫后余生的人,逐漸拋棄教會宣揚的禁欲思想,不失時機地追求現實享樂。由此可知,當時的歐洲A.資產階級力量壯大 B.人們對上帝的信仰動搖C.人文主義逐漸復興 D.宗教改革運動開始興起13.據史料記載:“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生活愈益復雜,原先的羅馬法律已經不能滿足需要。外國人在羅馬的財產可能被沒收,就是一個典型的問題。”羅馬帝國為解決這個問題A.將習慣法完善為成文法B.將成文法調整為公民法C.將公民法發展為萬民法D.將萬民法上升為自然法14.以下為近代不同年份我國東北地區主要對外貿易對象中,某一國家所占比重統計。圖中①代表的貿易對象國是A.美國 B.日本 C.俄國 D.英國15.英國議會有上議院和下議院之分。1911年,新《議會法》通過,選舉產生的下議院權力擴大,現代議會制度確立;世襲貴族為主的上議院,至今仍然保留對下議院通過法案的一年延擱否決權,掌握著最高司法權力。這表明英國議會制度A.在傳統與現實之間謀求平衡 B.是對開明專制思想的實踐C.體現出三權分立的政治原則 D.和代議民主的精神相違背16.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制度。標志著:()A.結束文革動亂 B.開始改革開放C.重建社會公正 D.完成撥亂反正17.在努爾哈赤、皇太極統治時期,“中國”、“南朝”等詞都用于對明朝的稱呼。順治時期,“中國”一詞在朝廷政治文書中已指清朝的全部統治區域。1767年,乾隆皇帝明確規定:“夫對遠人頌述朝廷,或稱天朝,或稱中國,乃一定之理。”這反映了這一時期A.滿清統治區域的日益擴大 B.“中國認同”不斷發展深化C.中央與地方矛盾有所緩和 D.民族交流消除了民族差異18.在近代社會轉型中,法國貴族恃強凌弱,蔑視工商業活動,恥于與商人為伍。在英國,貴族、紳士與商人雜處,貴族的子弟進入貿易圈。這一反差A.說明商人是左右社會轉型的關鍵力量B.體現出英國的社會結構更有利于創新C.說明法國人文思想的底蘊比英國淺薄D.反映出英法兩國近代化轉型起點不同19.1921年,蘇俄政府通過法令規定,在土地國有化基礎上穩定現行農民土地占有形式,國家機關不得以平均地產或組織集體農莊等理由收回農民占有的土地,如果因建立果圃、實驗站等特殊用途需要占用農民土地,也必須給農民同等份額的土地相交換。這一法令A.擴大了農民的產品支配權 B.承認了農民土地私有制C.促進了工農聯盟的鞏固 D.導致了蘇俄實現工業化20.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宜言》中提出了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使命。1875年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成立(后更名為德國社會民主黨),它以爭取普選權和合法的議會活動為目標。這反映出德國工人運動A.順應了社會經濟發展的狀況 B.繼承了巴黎公社的革命原則C.背棄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 D.引領著社會主義運動的潮流21.梭倫執政時期,四百人會議由雅典所屬四個部落各選舉一百人產生,被選的議員只須具備一定的財產資格,不必出身于貴族。這一措施①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貴族專權的局面②擴大了雅典的公民范圍③保存了西方古代民主政治的火種④提升了新興工商業者的地位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22.1957年全國職工的年平均工資達到637元,比1952年增長42.8%。全國農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5億多農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這說明當時中國A.工業化建設成就突出 B.生產關系發生了革命性變革C.生產力發展成就巨大 D.“左”傾思想指導經濟建設23.1937—1942年抗戰后方設立的民營工廠數和資本數年份廠數折成戰前幣值的資本數(千元)總計289918842519376021721193818267178193934649880194049624230194173818083194210777333該表反映出當時A.民族工業發展面臨困境 B.工業結構發生重大改變C.統制經濟促進工業發展 D.淪陷區的工業基本停滯24.恩格斯曾在1862年寫道“……變成了全世界之都,建造了巨大的船塢,經常聚結著成千的船只。”文中省略的是A.倫敦 B.上海 C.東京 D.紐約25.下表為北洋政府開展的一系列旨在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外交活動時間外交活動結果1917年一戰期間,北洋政府聲明廢除與德、奧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執行1919年一戰后參加巴黎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特權等要求失敗1921—1922年參加華盛頓會議,再次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特權等要求達成部分目標1924年中蘇簽訂《中蘇協定》,規定了廢除中俄間一切不平等條約等內容蘇聯未認真執行1925年北洋政府向國聯提出修改不平等條約案,開展廢約外交失敗由此可知,這一時期的北洋政府A.開啟了中國近代意義的外交活動B.努力通過外交維護國家利益C.盲目追隨歐美國家外交立場D.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26.羅馬史專家羅斯托夫采夫指出:“羅馬社會的分化,一方面羅馬世家大族與一般百姓之間的隔絕;另一方面由于羅馬世界的都市文化,有城鄉之間的對立。終于,以城市文化為基礎的羅馬,被底層文化拉垮了。”作者認為西羅馬衰亡的原因在于A.世家大族壟斷一切官職B.城鄉文化的隔絕分裂C.落后的外來文化的入侵D.社會與經濟發展失衡27.史載,宋太祖時有群臣當遷官,太祖素惡其人,不與。宰相趙普堅以為請。太祖怒曰:“朕固不為遷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懲惡,賞以酬功,古今通道也。豈得以喜怒專之?”太祖卒從之。據此可知A.丞相與君主間存在尖銳矛盾 B.君主治國主要依據民本思想C.政治傳統影響君主個人行為 D.君權與相權的關系有所調整28.2018年,美國認為敘利亞政府使用了化學武器造成平民死傷然而,化學武器事件并沒有確鑿證據,在這種情況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繞過聯合國出兵敘利亞。這表明當今A.“一超多強”格局進一步強化 B.國際恐怖主義日益泛濫C.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的主題 D.強權政治威脅世界和平29.民眾用“激憤”、“謀殺”、“哀悼”、“復仇”來表達對巴黎和會結果不滿的國家是A.中國 B.蘇俄 C.德國 D.日本30.馬歇爾1947年6月5日在哈佛大學演講時說:“解決方法在于打破這個惡性循環并且重建歐洲人民對于他們自己國家的經濟前景的信心,并相信歐洲是個整體。”“這個項目必須是一個聯合體,即使不是被所有歐洲國家贊同,必須被一些歐洲國家贊同。”據此可知,馬歇爾計劃的實施A.客觀上推動了西歐國家聯合 B.促進了歐洲各國經濟的恢復C.穩定了資本主義的政治秩序 D.重在利用西歐削弱蘇聯實力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西學東漸在中西文明的交流、碰撞中,近代中國社會各層面都發生了變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世紀五、六十年代上海在通事(注:翻譯)、買辦、商人中逐漸形成了以漢字注音為特點的洋涇浜英語。下列表格是洋涇浜英語示例:英語SandwichBeerTelephoneEngineDollarsommission洋涇浜英語三明治啤酒德律風引擎大拉斯康密興詞義肉加面包麥制酒電話發動機外幣傭金材料二“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中國對西方挑戰的反應從軍事和經濟領域擴大到社會和文化領域。這種大反映在中國人選擇翻譯的西方書籍的類別有了改變。在1850年到1899年這段時期中,中國人所翻譯的自然科學著作在數量上超過了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比例為四比一;1902年到1904年的兩年中,后者卻以二比一的比例超過了前者。”——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問題:(1)從材料一的表格中,你能獲取這一時期中國社會變化的哪些信息?(2)依據材料二,指出1902年前后兩個時期中國學習西方的側重點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說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呈現的特點是什么?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97年中國通商銀行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自辦的近代金融事業的開始。19世紀下半葉后,中國城市中開始出現了一些新式建筑,公用設施如火車站、汽車站、航運站及自來水、電力、電話、電報等也紛紛出現。1908年,清政府頒布《城鎮地方自治章程》,設置相應的城市管理機構,開埠城市上海、廣州、漢口以及東北的大連、旅順等有了迅速發展,它們主要由外國人管理。這些城市的商品、資金、技術、工廠等高度聚集,使其在短時間內獲得畸形的繁榮、發展。而中世紀以來許多著名的工商業城市,如佛山、松江、朱仙鎮日趨衰落。近代中國城市的分布不僅10萬人以上的大中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區,就是全國小城鎮的80%也分布在東部幾省。——梁家貴《淺析近代中國城市發展的特點》材料二歐美主要國家與中國城市和農村人口統計表(1851年)國家總人口(萬人)農村人口(%)城市人口(%)英國約180048%52%法國約360075%25%俄國590093%7%美國230087%13%中國約4320089%11%(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中國城市化的時代特征。(2)材料二反映出中西在19世紀城市化進程中呈現什么差異?說明了什么本質問題?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古代典籍中,“革命”一詞是指順承“天命”的朝代更易之意。及至20世紀初年,部分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開始用西學中“革命”(Rerolution)一詞的含義取代經典闡釋并附以自己的理解,公開打出“政治革命”的旗幟以號召國人變革或推翻專制皇權。——摘編自郭世佑《晚清政治革命新論》材料二長期以來,在對待傳統政治制度問題上,曾存在絕對化的傾向。目前學術界的主流觀點是,中國傳統政治制度是經過實踐檢驗證明行之有效的歷史經驗:其一是有發達的政治分工和悠久的權力制衡觀念;其二是積累了一整套比較科學的人事管理的經驗。現實政治制度的優點與缺點,往往與傳統政治制度積極的或消極的影響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輔——編自白鋼主編《中國政治制度史》材料三從新中國成立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前,逐步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制度,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探索適合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積極推進經濟體制及其他體制改革,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國家治理,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堅實制度保障。——據何教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形成的歷程和成就》(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近代與現代學者對待傳統政治制度的態度有何差異,并簡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新中國國家治理體系的特征及意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根據材料“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可知是《共產黨宣言》,《共產黨宣言》的發表使社會主義理論從空想變為科學,D正確;A是《獨立宣言》發表的意義,排除;B是《權利法案》發表的意義,排除;C是法國《人權宣言》發表的意義,排除。故選C。2、D【解析】
金融市場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世界的生產增長,過度膨脹的金融市場加大了世界經濟的風險性,故選D;材料主要反映了世界經濟風險性的增加,沒有體現全球經濟結構的不平衡性,排除A;BC與題意主旨無關,無法體現,排除。故選D。3、D【解析】
咸豐帝生于1831年,死于1861年,故D符合題意;道光帝死于1850年,A不符合題意;宣統帝生于1906年,故B不符合題意;光緒帝生于1871年,故C不符合題意。4、D【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歐共體力圖對外“用一個聲音講話”,擺脫美國的控制,反映出歐共體獨立傾向的增強,因此D選項正確;協調各成員國外交政策立場不等于各國外交趨同,A選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歐共體的宗旨和要求,并未突出其結果,B選項錯誤;歐洲政治一體化仍是趨勢,至今尚未實現,C選項錯誤。故選D。5、C【解析】
材料中只體現了廣州一地的貿易縮減,不能看出鴉片戰爭后中外貿易縮減,故A項錯誤。廣東人民抵制洋貨在材料中沒有涉及,故B項錯誤。由題干中的時間“19世紀40年代下半期”可知,鴉片戰爭后,中國由以前的廣州一口通商變為五口通商,廣州對外貿易的壟斷地位被打破,故C項正確。《南京條約》規定五口通商,廣州為商埠。清政府限制廣州對外貿易與史實不符,故D項錯誤。【詳解】請在此輸入詳解!6、C【解析】根據題干材料信息“英國和丹麥于1972年底退出聯盟,后加入歐共體,其余成員國也紛紛與歐共體國家簽署建立自由貿易區協定”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信息所處時代特征是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發展趨向明顯,故選C項。材料沒有表明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影響力日趨減弱,故排除A項。世界經濟的全球化進程放緩與所學史實不符,排除B項。僅從材料判斷不出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加劇,故排除D項。點睛:材料“英國和丹麥于1972年底退出聯盟,后加入歐共體,其余成員國也紛紛與歐共體國家簽署建立自由貿易區協定”反映出區域經濟組織的發展狀況,從中分析出正確答案。7、A【解析】
1928年新經濟政策逐漸被取消,便開始走上了斯大林模式的道路,沒有大量引進外國投資的現象,所以當時美國人到蘇聯去不是為了投資,而是因為1929年美國的經濟危機,為了找工作,A符合題意,答案為A;當時美國人主要是為了找工作,同時蘇聯經濟建設成就使人們很容易就認識到,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優越,故而對美國的資本主義產生了一些懷疑,B不符合題意,排除;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吸引了美國的失業工人,這也是他們出現向蘇聯移民潮流的重要原因,CD不符合題意,排除。8、C【解析】
希臘債務危機爆發的原因主要是其國內的高額福利造成了沉重的財政負擔,最終嚴重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故選C項;希臘采取的不是自由放任政策,排除A項;國家壟斷主義和企業國有化都與希臘債務危機沒有必然聯系,排除BD。故選C。9、A【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這一禁令并未禁止“棉毛麻混紡”,且禁止外國棉布的進口,擴大了本國市場,這就為棉紡織業的發展提供了契機,有利于工業革命的到來,故答案為A項;B項表述與18世紀英國經濟發展史實不符,排除;當時商業資本已經興起,排除C項;這一禁令是貿易保護主義的體現,排除D項。10、D【解析】
材料涉及唐、宋科舉制考試內容變化,對于社會各種人才的培養促進作用。宋代在醫學、算學方面更加重視內部考試,這樣的選拔方式體現了專業內部競爭,有助于科技人才培養,D正確;材料未涉及中央與地方,尤其未提及把用人權從地方收到中央,排除A;選官途徑一般指,科舉、恩蔭等方式,是學校外的選拔,但是材料中強調的是學校內的選拔,排除B;材料未提及文、武用人比例及官職高低等數據,不能體現以文治國理念,而且醫學、算學屬于技術人才,排除C。11、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布雷頓森林協議成立的世界銀行,主要致力于戰后經濟的復興和建設以及為發展中國家提供長期貸款。材料“協助會員國境內的復興與建設”“鼓勵欠發達國家生產設施與資源的開發”可知是世界銀行,這一組織提供的資金為戰后世界經濟的恢復創造了條件,故B正確;有利于實現國際貿易自由化是關貿總協定,排除A;世界銀行的最初目的是幫助歐洲國家和日本在二戰后的重建,排除C;規定各會員國的貨幣匯率一致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排除D。故選B。世界銀行是世界銀行集團的簡稱,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的通稱。是聯合國經營國際金融業務的專門機構,同時也是聯合國的一個下屬機構。12、C【解析】
據“逐漸拋棄教會宣揚的禁欲思想,不失時機地追求現實享樂”可知人們此時對于自身的價值、地位逐漸的重視起來,體現了人文主義的逐漸復興。C正確;材料信息不能證明資產階級力量壯大,A排除;此時人們并未提出反對上帝,B排除;宗教改革開始于16世紀,時間不符,D排除。故選C。13、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萬民法的形成,旨在考查正確解讀材料的能力。根據題干中“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生活愈益復雜,原先的羅馬法律已經不能滿足需要”,所以就由公民法發展到萬民法,適用于羅馬境內的一切公民,符合題意的是C項。A項在共和國時期已經實現;D項發生于帝國時期,與從共和國向帝國轉變的背景不符;公民法是為了維護公民的利益,故B項錯誤。所以答案選C。考點:古代希臘.羅馬·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羅馬法14、B【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該國家自1919年到1927年在中國東北地區的進出口比重不斷下降,這主要和日本在華盛頓會議上受到壓制有關;從1927年到1931年的出口比重有所回升,這主要和日本轉移經濟危機有關。結合上述分析可知B正確,ACD排除。故選B。15、A【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隨著時代的發展,英國的下議院權力不斷擴大,世襲的上議院權力縮小,但是保持傳統擁有對下議院通過法案的否決權,表明英國議會在傳統與現實之間謀求平衡,故選A;英國實行君主立憲制,不是實踐專制思想,B錯誤;材料沒有體現三權分立的原則,排除C;材料體現代議制中的制衡原則,符合代議民主精神,D錯誤。16、C【解析】
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制度,標志著社會公正的重建,故選C;1976年文革結束,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1978年開始拔亂反正,排除ABD。17、B【解析】
材料反映清朝時期的幾位皇帝對“中國”一詞的不同指代,說明“中國認同”不斷發展深化,故B正確;材料涉及的是“中國認同”的不斷發展,與滿清統治區域的日益擴大、中央與地方矛盾有所緩和無關,故A、C錯誤;D說法絕對化,排除。18、B【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在近代社會轉型中,英法兩國貴族對商人的不同態度,最終英國經濟迅速發展,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而法國卻滯后,這體現出英國的社會結構更有利于創新,B正確;A說法錯誤;C、D與材料無關。19、C【解析】
材料中“國家機關不得以平均地產或組織集體農莊等理由收回農民占有的土地”“給農民同等份額的土地相交換”說明國家出臺措施保護農民的土地,這一措施顯然有利于鞏固蘇俄的工農聯盟,故選C;材料中主要是保護土地,不是擴大了農民的產品支配權,排除A;根據“在土地國有化基礎上穩定現行農民土地占有形式”可知,法令沒有承認農民的土地私有制,排除B;材料的措施顯然是鞏固工農聯盟,不是確保蘇俄實現工業化,排除D。20、A【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1875年德國工人運動主要以爭取普選權和合法的議會活動為目標,這和馬克思主義宣揚的暴力革命有明顯不同,這說明德國工人運動順應了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潮流,也表明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特征,A選項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暴力革命的問題,B選項排除;材料體現的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特征,C選項排除;引領社會主義運動的潮流說法與材料無關,D選項排除。故答案為A。21、A【解析】
“四百人會議由雅典所屬四個部落各選舉一百人產生,被選的議員只須具備一定的財產資格,不必出身于貴族”表明這一措施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貴族專權的局面,提升了新興工商業者的地位,①④正確,故選A;②③材料未體現,故排除BCD。本題考查梭倫改革,解題的關鍵是“被選的議員只須具備一定的財產資格,不必出身于貴族”。22、C【解析】
從1952年到1957年,我國職工和農民的收入都有了顯著增長,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說明我國生產力的巨大發展,故選C;民眾收入水平的提高不能直接反映工業化建設成就,排除A;生產關系主要體現在生產資料所有制上,而材料講的主要是民眾收入的提高,與所有制無關,排除B;材料未涉及經濟上急躁冒進“左”傾思想,排除D。23、A【解析】
由1937—1942年抗戰后方設立的民營工廠數和資本數增長非常有限可知,當時民族工業的發展面臨困境,A項正確;材料不能說明“工業結構”發生了重大改變,B項錯誤;材料不能說明“統制經濟”促進了工業的發展,C項錯誤;淪陷區的工業基本停滯與民營工廠數和資本數均有所增長不符,D項錯誤。24、A【解析】
根據題干“1862年……變成了全世界之都,建造了巨大的船塢,經常聚結著成千的船只”結合所學可知題干反映了19世紀中期英國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廠,首都倫敦成為繁華的工業城市,故A項正確;BC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25、B【解析】
從材料中“取消……特權等要求”“廢除……不平等條約”“修改不平等條約”可以看出,當時北洋政府還是在各種外交場合想極力通過外交行為維護國家利益的,具有鮮明的民族主義特征。故答案為B項。A項,根據所學可知,開啟近代意義的外交活動應該是清朝后期,與材料中時間不符,排除;C項,材料看不出盲目追隨歐美國家的特點,排除;D項,北洋政府時期,中國的國際地位并沒有極大提高,排除。26、D【解析】材料“羅馬世家大族與一般百姓之間的隔絕”“有城鄉之間的對立”說明羅馬社會和經濟出現差距和失衡,這是導致羅馬衰亡的原因,故D項正確;A項說法錯誤,錯在“壟斷一切”;B項包含在D項之中;材料中沒有體現出外來文化的影響,故C項排除。點睛:關鍵信息是“羅馬世家大族與一般百姓之間的隔絕”“有城鄉之間的對立”,從中分析出答案。27、C【解析】
趙普認為“刑以懲惡,賞以酬功,古今通道也。豈得以喜怒專之?”意在強調君主不能因為個人好惡便違背歷史上形成的政治傳統,故答案選C;材料反映的是政治傳統對君主個人行為的影響,并非是丞相和君主間的矛盾尖銳,排除A;材料與民本思想無關,更不能反映君權與相權的關系,排除BD。故選C。28、D【解析】
美國繞過聯合國出兵敘利亞,反映了美國推行強權政治,威脅世界和平,故選D;材料沒有涉及“一超多強”的信息,排除A;BC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繞過聯合國出兵敘利亞”,緊扣關鍵信息分析解答。29、C【解析】
根據“復仇”、“巴黎和會”等信息可判斷這個國家是德國,德國是一戰戰敗國,在巴黎和會上遭到極為不公平的待遇,激起了國民的復仇情緒,故選C項;中國雖然也遭到不公平待遇,但與“復仇”無關,排除A項;蘇俄在一戰結束前已經退出戰爭,“激憤”、“復仇”等情緒與其不符,排除B項;日本是一戰戰爭國和巴黎和會的獲利者,與題意描述不符,排除D項。故選C。30、A【解析】
材料信息是,馬歇爾計劃使歐洲人民“相信歐洲是個整體”,該計劃“必須是一個聯合體,即使不是被所有歐洲國家贊同,必須被一些歐洲國家贊同”。據此可知,馬歇爾計劃的實施在客觀上推動了西歐國家聯合,故A正確;B項錯在“歐洲各國”,故錯誤;材料信息和穩定了資本主義的政治秩序無關,故C錯誤;材料主旨未強調利用西歐削弱蘇聯實力,故D錯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信息: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響;中外交往加強;工業革命的成果傳入;中外商貿活動發展。(2)由注重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到注重學習西方的先進思想和制度。原因:甲午戰爭、洋務運動的失敗;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資產階級隊伍的壯大;西方民主思想的傳播。(3)中國學習西方文明呈現出由淺入深過程;西方文明對中國的影響層次多,范圍廣。【解析】
(1)信息:根據洋涇浜英語與詞義對應可以看出,三明治、啤酒等出現,可以看出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響;根據“引擎”可以看出,當時工業革命的成果傳入;根據外幣、傭金可以看出,當時中外商貿活動發展;整體上看,當時中外交往加強。(2)變化:根據材料“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中國對西方挑戰的反應從軍事和經濟領域擴大到社會和文化領域”可知,這一時期中國向西方學習由注重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到注重學習西方的先進思想和制度。原因:根據題干涉及的時間“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可知,這一時期在政治上甲午戰爭中國失敗、洋務運動的失敗使得中國人改變了學習西方技術的路徑;從經濟方面看,這一時期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資產階級隊伍的壯大;根據材料“1899年這段時期中,中國人所翻譯的自然科學著作在數量上超過了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比例為四比一;1902年到1904年的兩年中,后者卻以二比一的比例超過了前者”可知,這一時期西方民主思想得到傳播。(3)特點: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有技術向制度,再到文化,可見中國學習西方文明呈現出由淺入深過程;從西方對中國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林業生態補償機制考核試卷
- 頻率分配策略考核試卷
- 臺風防汛試題及答案
- 特教體育考試試題及答案
- 黨政雇員面試題及答案
- 龍湖地產java開發面試題及答案
- 鹽湖村官上崗考試試題及答案
- 合肥稅務面試題及答案
- 揚州教編考試試題及答案
- 荊州氣象面試題及答案
- DB3311∕T 132-2020 住宅小區物業服務規范
- 員工三級安全教育培訓記錄
- C-TPAT反恐知識培訓ppt課件
- 二代征信系統數據采集規范釋義
- 河南華泰特種電纜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
- 公司員工合理化建議獎勵辦法
- 加工中心刀具庫選擇PLC控制系統設計
- 主域故障無法啟動,額外域提升Active Directory
- 電商平臺POP模式商家入駐合作協議書(標準版)
- 初中生物知識點匯總細胞
- (完整版)四年級脫式計算題(160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