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復習-《文言文》閱讀專項強化提高卷13_第1頁
小升初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復習-《文言文》閱讀專項強化提高卷13_第2頁
小升初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復習-《文言文》閱讀專項強化提高卷13_第3頁
小升初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復習-《文言文》閱讀專項強化提高卷13_第4頁
小升初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復習-《文言文》閱讀專項強化提高卷1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升初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復習一《文言文》閱讀專項強化提高卷(13)

姓名:班級:考號:

一、文言文閱讀(共15題)

1.閱讀《伯牙鼓琴》,回答問題。

伯牙鼓琴,鋪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鋪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窺窺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

流水,鋪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朗宮乎若流水。"鋪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

足復為鼓琴者。

(1)搟花文中加山而自;

窺窺乎若太山:

詼鹵乎若流水:

(2)請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

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3)這個故事是個美好的傳說,人們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這個成語比喻知音難

覓或樂曲高妙。

2.閱讀課文,回答問題。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理于東海。

(1)這篇文言文出自于《—》,

A.《三字經》

E.《山海經》

(2)“以理于東海〃的哪〃讀音是:

A.yan

E.yin

(3)對“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一句理解正確的選項是:()

A.女娃到東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沒有回來。

E.女娃到東海游玩,沉溺于東海美景不愿返I口I。

C.女娃到東海游泳,不愿起來。

D.女娃到東海游水,溺死沒有回來。

(4)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停頓錯誤的一項是:()

A.炎帝之/少女

氏溺而/不返,故/為精衛

C.常銜/西山/之木石

(5)精衛“銜西山之木石,以理于東海"的原因是:

A.善良的精衛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樣被大海淹死。

E.精衛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無用功。

3.閱讀下列文字,回答問題.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建生,問其故。

一兒日:“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日:",,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日:"孰為汝多知乎?”

(1)按原文內容填空。

(2)解釋文中畫線的詞語。

辯斗:日中:

決:孰:

(3)文中兩小兒是因為問題而辯日。兩小兒各自的觀點是什么?請用原文中的話來回答。

(4)“孔子不能決也〃這句話反映了孔子對待知識持有的態度,同時也能從中悟出的道

理,由此還可使我們聯想到孔子的一句話:O

(5)你能判斷兩個孩子誰對準錯嗎?用你掌握的科學知識說說其中的道理。

4.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晉平公問于師曠日:"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

師曠日:“何不炳燭①乎?”

平公口:“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②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③;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

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巧④昧行⑤乎?”

平公日:“善哉!〃

【注】①炳燭:點燃蠟燭。②盲臣:師曠自謙之辭。師曠是個盲人,所以這么說。③陽:這里指陽光。

④孰與:一種固定格式,用來比較,相當于“比……怎么樣〃。⑤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釋下列劃線的字。

?

②或

③一

'ff疊l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臣聞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識之。

D.學而時習之。

(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5.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夸父逐Fl》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

杖,化為鄧林。

(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

①與日逐走.

②包渭不足

③北飲大澤

④棄其杖

(2)翻譯下列句子。

①夸父與日逐走,入日。

②棄其杖,化為鄧林。

(3)對于夸父臨死時棄其杖,化為鄧林這個情節,你有何感想?

(4)你認為夸父逐日以至于喪了命,這樣做值嗎?請簡述理由。

6.閱讀文言文,完成練習。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

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

曰:非然也。

-《學弈》

(1)根據課文內容解釋下列詞話。

①通國之善弈者也善:

②使弈秋遴二人弈誨:

③一心以為有鴻翟將至鴻鵠:

④思援弓繳而射之之:________

⑤其一人專心致志其:

⑥弟若之矣弗:

(2)翻譯下面的語句。

①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②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3)你從《學弈》這個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7.閱讀古文,完成練習。

今日①天陰②,曉③霧漸④濃,細雨如絲。天晚雨止⑤,風吹云散,明月初出。

【注】①今日:今天。②天陰:天空陰沉。③曉:早晨,清晨。④漸:逐漸。⑤止:停。

(1)先用〃/”為下面的句子劃分停頓,劃六處,然后有節奏地讀一讀。

今日天陰,曉霧漸濃,細雨如絲,天晚雨止,風吹云散,明月初出。

(2)解釋劃線的字詞。

①今日天陰,曉霧漸濃,細雨如絲。

曉霧;;如;

②天晚雨止,風吹云散,明月初出。

雨止::初出:

(3)本文描寫雨前情景的句子是:。描寫雨中情景的句子是:。描寫雨后情景的句子

是:。

(4)本文描寫的雨是()

A.暴雨

8.大雨

C.中雨

D.小雨

8.課內閱讀。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日:“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

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1)下列加點字詞的解釋正確的是()。

A.所會以百數(寶貝)

B席率大笑(拍手)

C今乃力電而斗(翹起尾巴)

D.處士笑而求之(認為……是錯的)

(2)翻譯下面的句子。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有()和()。

A.藝術電是源于生活的,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象

B.藝術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可以不符合實際

C.不能迷信權威,要從客觀事實出發,要兇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長

D.知錯就改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

9.請認真閱讀下列短文,完成小題。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FI初出大如車蓋,及FI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日:“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孔子東游",看見兩小兒在爭論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什么?

(2)劃線句子是一個比喻句,句中把比作了、。

(3)下列句子中,劃線字的意思與“及其日中如提湯''中的"探〃一樣的是()

A.我們抓住了敵人的密探。

B.在考試中拿第一太容易了,簡直如提囊取物一般。

C.暑假里,媽媽特地帶我去北京探望外婆。

(4)用自己的話,翻譯一下“孔子不能決也“°

(5)讀了短文,你覺得兩小兒和孔子各有什么品質?

10.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智子疑鄰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

子,而疑鄰人之父。

(1)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則寓言的大意。

(2)富家被盜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為什么?

(3)讀了這則寓言,你最想對文中的哪個人發表一些感慨?請寫在下面。

1L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爭雁

昔人有睹雁翔者,將援弓射之,曰:"獲則烹。"其弟爭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竟斗而訟於社伯。

社伯請剖雁烹、燔半焉。己而索鹿,則凌空遠矣。

(1)解釋下面劃線詞。

①將援弓射之

②競斗而訟於社侑

(2)根據短文內容填空。

哥哥的意見是:弟弟的意見是;社伯的意見是,

(3)從一個角度概括這則寓言的思想意義。

12.課外閱讀。

墨魚①自蔽②

海有蟲,拳然③而生者,謂之墨魚。其腹有墨,游于水,則以墨蔽其身,故捕者往往跡④鬢而漁之。

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⑤自禍⑥也歟?人有恃⑦智,亦足以鑒。

注釋:①墨魚:烏賊。②蔽:隱,蔽。③拳然:屈曲成一團的樣子。④跡:循著蹤跡,即跟蹤。⑤所

以:”….的原因。⑥自禍:給自己帶來禍患。⑦恃:憑借,依仗。

(1)解釋下列加下劃線的字。

①故捕者往往跡墨而迤之。

②亦足以鑒。

(2)翻譯下面的句子。

則以墨蔽其身。

(3)為什么說“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禍也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4)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的道理是()0

A.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

R.只有掌握本領,才能保護自己

C.遇到危險要保持冷靜,不能慌張

13.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高陽應造屋

高陽應將為室家①,匠②對F1:“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將撓⑤。以生為室,今

雖善,后將必敗⑥。〃高陽應曰:“緣子之言⑦,則室不敗也一一木益⑧枯⑨則勁⑩,涂益干則輕,

以益勁任?益輕則不敗。”匠人無辭而對,受令而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敗。

(選自《呂氏春秋?卷二十五?別類》)

【注】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專指木工。③生: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

泥,⑤撓(*o):彎曲。⑥敗:毀壞。⑦緣子之言:按照您的話。緣,順著,按照。子,對人的尊稱,

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您”。⑧益:更加,越發。⑨枯:干。⑩勁:堅固有力。?任:擔負。

(1)解釋下面句中劃線字的意,思。

①高陽應將為室家為:

②以生為室以:

③今雖疊善:

④其后里敗果: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以生為室,今雖善,后將必敗。

②匠人無辭而對,受令而為之。

(3)你認為文中的高陽應是個怎樣的人?

14.課內閱讀,完成練習。

楊氏之子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

此是君宋果。兒應聲答口: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1)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甚:________

未:________

夫子:________

(2)用原文中的詞句回答。

楊氏之子反應很敏捷,是從看出來的;他說話委婉、有禮貌,是從看出來的。

(3)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語言,如草坪上“別踩我,我怕疼";汽車后“別讓我們因相撞而相識你還發現哪

些有趣的提示語,選一句喜歡的摘抄在下面:

15.文言文閱讀

公儀休相魯而嗜魚,一國盡爭買魚而獻之,公儀子不受.其弟曰:“夫子嗜魚而不受者,何也?”對

日:“夫唯魚,故不受也。夫即受魚,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將枉于法:枉于法,則免于相。免于

相,則雖皆魚,此必不能致我魚,我乂不能自給魚。即無受魚而不免于相,雖不受魚,我能常自給魚。〃

此明夫侍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為己者,不如己之自為也。

(1)對下劃線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將在于法枉:白白地

E.則里嗜魚雖:雖然

C.我又不能自給魚給;供給

D.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

(2)將文中面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一國盡爭買魚而獻之,公儀子不受。

②夫唯嗜魚,故不受也。

(3)公儀休“不受魚”的目的只是“能常自給魚”嗎?請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解析部分

一、文言文閱讀

1.【答案】(1)高大的樣子;水流大而急的樣子

(2)認為世上在沒有值得他為之彈琴的人了。

(3)高山流水

【解析】【分析】(1)這是對文言訶語理解的考查。要求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訶語的祥義掌握要具體、

精確。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對教材中重點詞匯的理解、識記和枳累,應聯系上下文,結合具體語

境,巍巍:島大的樣子;湯湯:水流大而急的樣子.(2)句子的翻譯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容,

譯文要通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特別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

輔,(3)本題考查對文言文的理解和知識拓展。

故答案為:(1)曾經、爭著跑過來、的確如此(2)、許多孩子都爭相恐后跑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

著不動。(3)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到事情要多想一想,多思考其中的

道理,不要盲目跟從。

【點評】(1)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生對文章熟讀,熟讀百遍,其義自現。(2)

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考時常采用直

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最后根據上下疏通句子。:3)在平時

學習中要多積累知識。

2.【答案】(1)B

(2)B

(3)A

(4)C

(5)A

【解析】【分析】(1)文學常識的信息點有:作者名(字、號)、稱謂、生活時代、作品名、體裁、書

中人物、主要情節、作品主題及風格等,閱讀作品時要注意記憶,根據考試的要求作出相應的解答。

12)本題主要考杳對本課生字的掌握情況,學生應在理解的基礎上認讀生字,正確讀準字音,注意聲

調、聲母、韻母的區別,平時注意多讀多練。”以埋于東海〃的“垂〃讀音是yTn。

(3)文言句子,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做到字字落實,準確理解關鍵字詞,翻譯后疏通語句。

?4)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讀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義劃分節奏。

(5)解答此類題目關鍵是抓住各項表述的要點,仔細閱讀短文內容,比較判斷正誤。

故答案為:(1)B;(2)B;(3)A;(4)C:(5)A

【點評】(1)主要考查學生對文化常識的掌握,要求學生平時多記多積累。

(2)本題主要考查時短文生字的掌握情況。準確識記字音,注意糾正方言中跟普通話讀音不一致的字

音,

(3)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考時常采用

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最后根據上下疏通句子。

(4)此題考查文言文停頓的能力。平時注意多讀多練,養成熟練地語感。

(5)此題考查學生對短文內容的掌握的能力。

3.【答案】(1)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

(2)辯論,爭論;正午;判斷;誰

(3)太陽離人遠近的;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4)實事求是;學無止境;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都不對。第一個小孩的錯誤是因為參照物不同。早上以房屋樹木為參照物,太陽顯得大;中午以天

空為參照物,太陽就顯得小了。第二個小孩的錯誤是早上太陽斜射地面所以顯得冷。中午太陽直射地面

所以顯得熱。

【蟀析】【分析】(1)這道題是按課文原文填空,平時要做到熟讀并背誦課文,答題時注意題目提供的

前后句即可.書寫時注意字跡清楚,不要出現多字、少字、錯別字的情況。

12)這是對文言詞語理解的考查。要求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要求學生在

學習中,注意對教材中重點詞匯的理解、識記和積累,應聯系.二下文,結合具體語境。

(3)解答時要帶著問題快速瀏覽課文內容,就能找到答案。

?4)結合上下文,緊扣文章主題中心進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5)用掌握的科學知識說說其中的道理,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

(2)1、辯論,爭論2、正午3、判斷4、誰

(3)太陽離人遠近的: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口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4)1、實事求是2、學無止境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都不對。第一個小孩的錯誤是因為參照物不同。早上以房屋樹木為參照物,太陽顯得大;中午以天

空為參照物,太陽就顯得小了。第二個小孩的錯誤是早上太陽斜射地面所以顯得冷。中午太陽直射地面

所以顯得熱。

【點評】(1)主要考查學生對課文的背誦情況。書寫時要注意區別同音字和形近字。(2)此題考查學

生時文言詞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生而攵章熟讀,熟讀百遍,其義自現。(3)此題考查在理解課文的基

礎上篩選相關信息的能力。(4)解答此題要結合語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對文章中心主題的把握。(5)開

放性試題,答案不唯一。

譯文

孔子到東方游學,途中遇見兩個小孩兒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

有一個小孩兒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來時離人近,而到中午時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兒則認為太陽剛升起時離人遠,而到中午時離人近。

有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升起時大得像一個車蓋,到了中午時小得像一個盤盂,這不是遠小近大的道

理嗎?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涼而略帶寒意,到了中午時就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熱這不是

近熱遠涼的道理嗎?〃孔了?聽了不能判定他們誰對誰錯,兩個小孩笑著說。

4.【答案】(1)晚了;戲弄;聽說;好

(2)B

(3)哪有做臣子的戲弄君主的呢?

【解析】【分析】(1)詞語理解的考查。認真閱讀短文,聯系上下文,正確理解詞義。可參見譯文。

(2)一詞多義指的是同一個詞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意義。要求在不同語境中辨析詞語的含義。

A:臣聞之。(示代詞,代指前文中提到的事情)R:如R出之光。(助詞,的)C:默而識之。(代詞,指所要記的

對象)D:學而時習之。(代詞,學過的內容)

(3)文言句子,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做到字字落實,準確理解關鍵字詞,翻譯后疏通語句。

故答案為:(1)晚了、戲弄、聽說、好(2)B(3)哪有做臣子的戲弄君主的呢?

【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對短文中重點詞語的理解,可結合語境、課后注釋或查字典理解詞義。

?2)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語中一詞多義的辨析能力。要結合具體語境來準確辨析,并做到重點突破,對

于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

?3)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考時常采用

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最后根據上下疏通句子。

【參考譯文】

晉國的晉平公(皇上)問樂師師曠(字子野,人名)說:“我七十歲了,想學習,恐怕己經晚了吧!”

師曠說:“干嘛不點燃火炬呢?〃平公說:“做臣子怎么能戲弄他的君王呢?"師曠說:"我這個瞎眼的臣子

怎么敢戲弄我的君王啊!我聽說:’少年的時候好學,就如同日出時的陽光:壯年的時候好學,就如同太

陽在中午時的光明;老年的時候好學,就如同點亮火炬的光亮.’點亮了火炬照明,和黑暗中摸索著行走

哪個更好呢?”平公說:"對啊!”

5.【答案】(1)賽跑;黃河;向北;他的,指夸父的

(2)①夸父與太陽竟跑,一直追到太陽落山的地方。②他遺棄的手杖,化成桃林。

(3)側面描寫,體現了夸父英勇無畏,死而后已,使整個神話充滿爛漫色彩。這個神話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

勞動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

(4)我認為值得。夸父逐口喪命體現的是人類征服自然、探索自然的愿望和決心。夸父喪命為人類造

福,這一犧牲精神可以激勵后人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解答此類題FI時,應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意思,

然后根據句子的翻譯推斷詞語意思。

?2)本題考查重點句子的翻譯.翻譯時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容,譯文要通暢.注意重點

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特別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3)"鄧林"就是桃林。夸父是因逐日口渴而死的,他的手杖去」化為撐起一片綠陰而結滿甘美果實的桃

林,這就以富有詩意的高度想像力,表現了夸父那種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為人類造福的精神,使神話

的內涵更加豐富,夸父的形象更加豐滿,整個神話也更具有浪漫色彩。

?4)回答這種開放性題目時需注意兩點:一要聯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結合個人的認識。

故答案為:(1)1、賽跑2、黃河3、向北4、他的,指夸父的.

(2)①夸父與太陽竟跑,一直追到太陽落山的地方。②他遺棄的手杖,化成桃林。(3)側面描寫,體

現了夸父英勇無畏,死而后已,使整個神話充滿爛漫色彩。這個神話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探索、

征,1艮大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4)我認為值得。夸父逐日喪命體現的是人類征服自然、探索自然的

愿望和決心。夸父喪命為人類造福,這?犧牲精神可以激勵后人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言之有理即

可)

【點評】(1)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據多。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并做到重點突破,對于

易借、易混詞要加以積累。

12)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考時常采用

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最后根據上下疏通句子。⑶只要觀

點正確,表述合理,文通句順即可。

[3)、(4)此題屬于開放性試題,結合文本內容和生活實際。表述合理,文通句順即可。

6.【答案】(1)擅長;教導;天鵝(大雁);代詞,代指天鵝:其中;不

(2)①(他)心里老是想著有天鵝向他匕來,想拉弓搭建射它。②因為是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回

答:“不是這樣的。”

(3)示例:這個故事說明了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解析】【分析】(1)詞語理解的考查。可結合語境,正確理解詞義。

(2)文言句子,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做到字字落實,準確理解關鍵字詞,翻譯后疏通語句。

(3)本題考查概括文章給人的啟示和道理。學生通過感知文本內容,繼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題以及作者

所要抒發的感情。

故答案為:(1)①擅長②教導③天鵝(大雁)④代詞,代指天鵝⑤其中⑥不

(2)①(他)心里老是想著有天鵝向他飛來,想拉弓搭建射它。②因為是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FI

答:“不是這樣的。"

(3)示例:這個故事說明了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點評】(1)本題考杳學生對短文中重點詞語的理解,可結合語境、課后注釋或查字典理解詞義。

(2)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考時常采用

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最后根據上下疏通句子。

(3)只要觀點正確,表述合理,文通句順即可。

7.【答案】(1)今日/天陰,曉霧/漸濃,細雨/如絲。天晚/雨止,風吹/云散,明月/初出。

(2)清晨的霧;像;雨停了;開始顯露出來

(3)今日天陰,曉霧漸濃;細雨如絲;天晚雨止,風吹云散,明月初出

(4)D

【解析】【分析】(1)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讀懂句子,理解句意,要想正確劃分朗讀節奏,準確把握句

意是關鍵。朗讀節奏可根據音節兼顧意義來劃分,此文按“二二”的節奏形式可以劃分。

(2)詞語理解的考查。要結合語境,正確理解詞義。

(3)考查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時要帶著問題細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此類題目關鍵是抓住各項表述的要點,仔細閱讀短文內容,比較判斷正誤。

故答案為:(1)今日/天陰,曉霧/漸濃,細雨/如絲。天晚/雨止,風吹/云散,明月/初出。

(2)清晨的霧;像;雨停了;開始顯露出來

(3)今日天陰,曉霧漸濃;細雨如絲:天晚雨止,風吹云散,明月初出

(4)D

【點評】(1)此題考查文言文停頓的能力。平時注意多讀多練,養成熟練地語感。

(2)本題考杳學生對文中重點詞語的理解,可結合語境、課后注釋理解詞義。

(3)此題考查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篩選相關信息的能力。

(4)此題考查學生對短文的內容的理解的能力。

【譯文】

今天的天氣陰了下來,大霧漸漸的變濃了,雨如絲線般細。晚上,雨不下了,風兒吹走了烏云,月亮又綻放

了光芒。

8.【答案】(1)B

(2)牛爭斗時,力氣用在角上,尾巴抽縮在兩腿間,現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擺動著尾巴在斗,錯了。

(3)A;C

【解析】【分析】(1)這是對文言詞語理解的考查。要求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

精魂。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對教材中重點詞匯的理解、識記和積累,應聯系上下文,結合具體語

境,(2)句子的翻譯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容,譯文要通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

的翻譯,特別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3)分析短文告訴我們的道理,要聯系

整篇短文的主要內容,結合選項判斷。

故答案為:(1)B(2)牛爭斗時,力氣用在角上,尾巴抽縮在兩腿間,現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擺動著尾

巴在斗,錯了。(3)A、C

【點評】(1)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生對文章熟讀,熟讀百遍,其義自現。(2)

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考時常采用直

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最后根據上下疏通句子。:3)此題主

要考是對短文主題的考查。

9.【答案】(1)一兒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2)太陽;車蓋;盤孟

(3)B

(4)孔子也不能判斷出誰對誰錯了。

(5)兩小兒善于觀察,勇于探索大自然、探求真理和孔子實事求是的美好品質。

【解析】【分析】(1)考查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時要帶著問題細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就

能找到答案。

(2)本題的FI的是引導學生明白比喻這一修辭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謂“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淺顯、具

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結構分為三部分: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詞

(表示比喻關系的詞語)和喻體。本體、喻體有相似點,但不是同一類事物。

?3)這是一道“一字多義”的練習題。同一個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語境

中去理解。“及其日中如探湯”中的"探〃是試探。A.做偵察工作的人。B.試探。C.看望。

14)句子的翻譯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容,譯文要通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

譯,特別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決:判斷,判定意即:孔子也不能判斷出誰對

誰錯了。

?5)評價人物精神或品質要應做到通觀全文根據文中故事情節以及人物的言行舉止具體分析其中蘊涵的

精神或品質。

故答案為:(1)一兒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FI中時近也。(2)太陽;

車蓋;盤盂;(3)B;(4)孔子也不能判斷出誰對誰錯了0(5)兩小兒善于觀察,勇于探索大自然、探求

真理和孔子實事求是的美好品質,

【點評】(1)此題考查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篩選相關信息的能力。

(2)考查學生對比喻修辭于法的掌握。要注意本體和喻體特點的一致性。要求學生能判斷,會應用。

(3)主要考查學生對多義字的理解,正確理解字的語境意義需要在積累的基礎上仔細揣摩。

(4)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中考時常采

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最后根據上下疏通句子。

(5)本題考查評價分析人物精神或品質。

10.【答案】(1)宋國有一個富人,天下大雨,沖垮了他家的濡。富人的兒子說:“要是不修筑,一定會

有盜賊來偷東西。'‘鄰居家的老人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果然丟失了很多錢財。結果,那個富人認為自己

的兒子聰明,卻懷疑鄰居家的老人(偷了他家的東西)。

(2)是因為雨天損壞了墻壁,使盜賊有了方便之門。因為兒子是自己的,關系親近,而鄰居跟自己關系疏

遠,再說兒子是財產權的共同受益人和繼承人,所以兒子顯然缺乏盜竊的合理利益動機。

(3)如果對富人發表感慨可以是:富人,你聽別人意見要選擇正確的,而不要看提意見的人與自己的關

系親近還是疏遠,而且對人不可以持偏見。對于鄰人:你說話的時候,不但要考慮自己說的話對還是不

對,同時還要想?想自己的地位前處境,是否適合發表這樣的意見。

【解析】【分析】(1)句子的翻譯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容,譯文要通暢。注意重點字詞

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特別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2)考查對短文內容的理

解能力。解答時要帶著問題讀短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再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即可。(3)談自己的感

慨時需注意兩點:一要聯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結合個人的認識,言之有理,沒有語病。

故答案為:(1)末國有一個富人,天下大雨,沖垮了他家的墻。富人的兒子說:“要是不修筑,一定會

有盜賊來偷東西。"鄰居家的老人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果然丟失了很多錢財。結果,那個富人認為自己

的兒子聰明,卻懷疑鄰居家的老人(偷了他家的東西)。(2)是因為雨天損壞了墻壁,使盜賊有了方便

之、1。因為兒子是自己的,關系親近,而鄰居跟自己關系疏遠,再說兒子是財產權的共同受益人和繼承人,

所以兒子顯然缺乏盜竊的合理利益動機。(3)如果對富人發表感慨可以是:富人,你聽別人意見要選擇

正確的,而不要看提意見的人與自己的關系親近還是疏遠,而且對人不可以持偏見。對于鄰人:你說話

的時候,不但要考慮自己說的話對還是不對,同時還要想一想自己的地位和處境,是否適合發表這樣的

意見。

【點評】(1)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考

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最后根據上下疏通句子。

(2)此題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礎上篩選相關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此題屬于開放性試題,結合文

本內容和個人的認識,表述合理,文通句順即可。

譯文:宋國有一個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墻壞了。富人的兒子說:“要是不修筑,一定會有盜賊來偷

東西。〃鄰居家的老公公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結果,那個富人認為自己的兒子聰

明,卻懷疑鄰居家的老公公偷了他家的東西。

1L【答案】(1)拉;爭吵

(2)把大雁煮著吃;把大雁烤著吃;把大雁分成兩半,一半煮,一半烤

(3)事情要分清本末主次和輕重緩急,否則將一事無成。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解答此類題目時,應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意思,

然后根據句子的翻譯推斷詞語意思。①將援弓射之:意思是他拿起弓箭準備射下來。援:拉。②競斗而

訟於社伯:意思是爭斗(不果)找社伯(族長,小頭目)評理。竟斗:爭吵。

(2)本題主要考查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題,需要回顧課文的內容,然后結合前后句進行補充

填空即可。

13)本題考查概括文章給人的啟示和道理。學生通過感知文本內容,繼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題以及作者

所要抒發的感情。

故答案為:(1)①拉;②爭吵;(2)把大雁煮著吃;把大雁烤著吃;把大雁分成兩半,一半煮,一半

烤;(3)事情要分清本末主次和輕重緩急,否則將?事無成。

【點評】(1)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生對文章熟讀,熟讀百遍,其義自現。(2)

這道題是按課文內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課文,邊讀邊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3)只要觀點正確,表述

合理,文通句順即可。

【譯文】

從前,有個看到大雁飛翔的人,拿起弓箭打算把它射下來,說:“射下來后就煮著吃。"他的弟弟說:“行

動舒緩的雁應該煮著吃,善于飛翔的雁應該烤著吃。”兄弟倆爭吵不休,就?同到社伯那里去分辨是非曲

直,社伯要他們將雁一分為二:一半煮,一半烤。等到他們再去找雁,雁已凌空高飛,無影無蹤了。

12.【答案】(1)①所以。;捕捉。;②借鑒。

(2)(它們)就用墨汁隱蔽自己。

(3)因為漁人會發現它們的墨汁,跟蹤墨汁就會捕捉到它們。

(4)A

【解析】【分析】(1)這是對文言詞語理解的考查。要求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

精確。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對教材中重點詞匯的理解、識記和積累,應聯系上下文,結合具體語

境,

(2)、(3)句子的翻譯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容,譯文要通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

式的翻譯,特別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4)解答此類題FI關鍵是抓住各項表述的要點,仔細閱讀短文內容,比較判斷正誤。

故答案為:(1)①所以。捕捉。②借鑒。

(2)(它們)就用墨汁隱蔽自己。

(3)因為漁人會發現它們的墨汁,跟蹤墨汁就會捕捉到它們。

(4)A;

【點評】(1)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生對文章熟讀,熟讀百遍,其義自現。

(2)、(3)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考時

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最后根據上下疏通句子,此

題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礎上篩選相關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題考查學生對短文內容的理解的能力。

13.【答案】(1)建造;用:好;果然、果真

(2)①用沒有干的木料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