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一輪總復習第一部分33_第1頁
高考地理第一輪總復習第一部分33_第2頁
高考地理第一輪總復習第一部分33_第3頁
高考地理第一輪總復習第一部分33_第4頁
高考地理第一輪總復習第一部分33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1屆高考第一輪總復習滿分練兵場第一部分第3單元考點3一、單項選擇題(2010·山東曲阜2月)下圖中,兩條相鄰等高線海拔相差50m。讀圖回答1~2題。1.圖示區域位于 ()A.北半球B.南半球C.熱帶D.溫帶【解析】根據等高線的彎曲程度可以判斷出河流自南向北流,南部地勢高,請看下圖,a、c位于同一條等溫線上,溫度應相等,但是a的海拔比c的海拔高,所以a比c緯度位置低,向北緯度逐漸升高,故為北半球,選A。【答案】A2.a、b兩地的溫差約為 ()A.1°CB.2°CC.3°CD.4°C【解析】上圖中ad兩點溫度相同,bd兩點在同一緯線上且海拔高度相差100~200米之間,根據同緯度地區海拔高度每升高100m,溫度降低0.6°C,可知a、b兩地氣溫相差1°C左右,故選A。【答案】A[(2009·皖南5月)下圖是某一水文站在不同年代測量某一河流10年間的徑流量,以及該河流域的年平均氣溫變化圖,讀圖回答3~4題。3.該河流的主要補給水源是 ()A.冰川融水 B.大氣降雨 C.湖泊水 D.地下水【解析】冰川融水補給受氣溫的影響,地下水補給最為穩定可靠,具有相對穩定的特點。讀圖可知,該河流徑流量的年際變化較大,且與年平均氣溫變化不具相關性,故可判斷該河流的主要補給水源是大氣降雨。【答案】B4.據圖分析該河流徑流量年際變化趨小的原因,正確的是 ()A.興修水庫,調節了河流徑流的年際變化B.在河流兩岸加高了堤壩,使徑流年際變化趨勢變小C.氣候變暖,使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趨于穩定D.大規模的圍湖造田,調節了河流的徑流變化【解析】比較A、B兩圖同一河流不同年代徑流量的年際變化,可發現B圖所示該河流徑流量的年際變化變小,興修水庫可以調節河流徑流量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答案】A(2009·濰坊3月)下圖為我國東部地區某河流兩側的潛水位等值線示意圖,圖中數字表示潛水位(單位:米),P為河岸的一處觀測點,讀圖完成5~6題。5.關于圖中河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A.從東北流向西南B.可能位于黃土高原C.可能會出現凌汛現象D.一年有兩個汛期【解析】主要考查了根據等值線判斷河流流向的能力以及判斷主要區域河流特征的能力。根據常識可知,河流總是由水位高處流向水位低處,即圖中的河流自東南流向西北;再根據圖中該河所處的緯度可知,它位于我國秦嶺—淮河之北不遠處,不可能有兩次汛期,但因潛水的水位較低,也不可能位于第二級階梯上的黃土高原;該河有冰期且向高緯方向流,故可能會出現凌汛現象。即本題的C項正確。【答案】C6.此時,該河流的剖面可能為 ()【解析】主要考查了地轉偏向力對河水流向的影響。根據圖中的潛水位等值線可知,該河流附近的潛水位較高,即河水補給潛水,故A或B正確;該河向西北流的過程中,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河水向右偏,對P側河岸侵蝕嚴重,導致P側河岸相對較陡。故本題的B項正確。【答案】B(2010·山東東營2月)讀下面兩圖,回答7~8題。7.藏西諸河(西藏西部各河流)地下水資源最少的原因是 ()A.利用量大 B.雪線上升,融雪量減少C.降水最小 D.降水量小于蒸發量【解析】從“地下水資源總量”與“多年平均降水量”對比來看,藏西諸河之所以地下水資源總量較小,主要是這里降水量小。【答案】C8.太湖流域與洞庭湖流域相比,地下水資源較少的原因是 ()A.降水量少 B.地下水使用量大C.支流少 D.滲漏多【解析】太湖流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與洞庭湖流域相差不大,但地下水資源總量只約為洞庭湖流域的九分之一,主要是地下水使用率高。【答案】B(2009·西安12月)讀下面潛水等水位線圖,回答9~11題。9.C處潛水埋藏的深度約為 ()A.5m B.10m C.15m D.20m【解析】主要考查對等高線、潛水等水位線的判讀能力及相關的知識點。要求理解潛水埋藏深度的概念。選A。【答案】A10.地下水流向與潛水等水位線的關系是 ()A.垂直 B.平行 C.斜交 D.重合【解析】從圖中可知地下水流向與潛水等水位線相垂直。選A。【答案】A11.若該地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導致 ()A.河水倒灌 B.土壤鹽漬化C.洪澇災害 D.農作物高產【解析】地下水位上升會導致地表鹽類物質的富集,造成土壤鹽漬化,選B。【答案】B(2009·德州4月)下圖為一組剖面示意圖,反映了我國華北某地區土地利用狀況由圖1→圖4時期的歷史變化過程。(圖1時期→圖4時期氣候變化甚微,可忽略不計;圖中河流斷面位于中游處。)回答12~13題。12.圖4時期,圖示河流斷面處的河流年內徑流量變化情況與圖1時期相比,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A.豐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減少B.年內徑流量分配趨于均勻C.洪峰流量及出現頻率減少D.夏秋季流量減少,冬春季流量增大【解析】圖4時期與圖1時期相比,森林植被遭到了破壞,則森林涵養水源的功能減弱,必然導致豐水期河水流量增加、枯水期流量減少,年內徑流量變化加大。【答案】A13.造成該河流下游地區洪澇災害多發的主要人為原因是 ()①過度放牧致使草場涵養水源、調節徑流的功能下降②圍湖造田導致湖泊調蓄洪峰的能力降低③過度砍伐、開墾山地,地表植被減少,水土流失加劇④城市化面積擴大,加大了地表徑流量和徑流匯集的速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解析】該河流上中游地區的植被破壞,必然導致水土流失加劇,使河床升高而汛期水位較高,增大了洪澇的威脅;同時圖中顯示城市化發展較快,城市化地區由于地面硬化,而雨水下滲困難,地表徑流加大,使洪峰出現的時間較早、水位較高,易引起洪澇災害。華北平原地區湖泊較少,也很少圍湖造田;本區不是草原地區,當然也就不會因為過度放牧導致調節徑流功能下降。【答案】D(2009·江西5月)讀下面某河流相對流量過程曲線示意圖(該河以雨水補給為主),回答14~15題。14.下列地區河流不具備上述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解析】該河流6、7、8月為枯水期,在北半球為地中海氣候區的河流,故選C。【答案】C15.有關該類河流及其所在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只分布在北半球B.該河沒有冰雪融水補給C.當該河流處于汛期時,我國長江流域處于伏旱天氣D.如果該河流位于南半球,則該地典型植被可能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解析】該河流位于南半球,即南半球冬季為枯水期,則該地可能是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其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答案】D[(2010·浙江溫州2月)讀下面五幅局部區域圖,回答16~17題。16.圖中五地河流徑流量中雨水補給都較少,其影響因素中與甲地相似度最大的是()A.乙 B.丙 C.丁 D.戊17.圖中五地年降水均稀少,其中按成因可歸納為同一類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戊C.丙丁戊甲 D.丁戊甲乙【解析】降水的形成與大氣環流、地面狀況關系密切,五地中,戊地在大陸內部,離海洋遠,受海洋影響小,降水少,甲、乙、丙、丁四地都在大陸的西岸,副熱帶高壓影響,并且受寒流的影響,但甲和丁都在北半球,其相似程度高。【答案】二、綜合題18.(2009·長沙3月)讀下面兩幅圖,回答下列各題。(a)徑流系數(b)每毫米雨量產沙(克)(1)(a)在濕潤土壤上模擬降雨的徑流系數(徑流量/降雨量)表明徑流最高的土地利用類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在(a)所示的高徑流量結合高產沙率,最容易被侵蝕的土地利用類型________。(3)從(a)(b)兩圖看,林地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除林地外,河流含沙量較少的土地利用類型還有________,這兩幅圖給我們的啟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最近我國農副產品漲價幅度較大,有人認為是加入WTO的沖擊,有人認為是“通貨膨脹”的表現,但專家認為,這是因為過去幾年農副產品價格過低,不少農民減少播種面積壓產所致,你認為農副產品價格上漲對環境的有利影響是________。【解析】本題利用新型統計圖,從全新的角度考查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從而引導學生思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把地理課本知識變成有用的“終身學問”。閱讀統計圖時要注意縱坐標所代表的土地利用類型,橫坐標分別表示“徑流系數”和“每毫米雨量產沙(克)”的不同。讀懂圖中信息,并依賴信息分析是關鍵。(a)圖反映的是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徑流系數(徑流量/降雨量),(b)圖反映的是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在同等降雨量下的產沙量大小情況。由此不難作答(1)、(2)兩問;從圖中看,林地徑流系數,產沙量均為0,則林地作用是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從圖中還可看出廢棄地、休耕地的徑流量大,且產沙多,故不利于保持水土,由于糧價上漲,則這類地相應會減少,則有利于保持水土、保護環境。【答案】(1)廢棄地/休耕地草地(2)廢棄地/休耕地(3)涵養水源,保持水土(4)草地①在水土流失嚴重地區要退耕還林還牧②要加強對廢棄地/休耕地的綜合利用與管理(5)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減少廢棄地/休耕地,減少水土流失。19.(2006·廣東)下圖是“不同氣候條件下風化殼深度變化示意圖”,讀圖分析完成下列問題。(1)a、b、c三條曲線,________曲線表示蒸發量。(2)A、D、E、G四個地帶中能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有________(填寫字母)地帶;即使增加降水也很難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是________(填寫字母)地帶。(3)一個發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________層、腐殖質層、________層、淀積層和母質層。(4)B范圍內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_,對應的地帶性植被、土壤類型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5)D范圍內的植被類型是________,開發該區域的關鍵性制約因素是________。(6)C、D兩個地帶不能發育森林植被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F地帶能形成深厚風化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由一幅不同地區的風化殼縱剖面圖及其對應的氣候要素(氣溫、降水、蒸發量)圖入手,考查學生的識圖析圖和綜合應用基礎知識的能力,具有一定難度。做好該題的關鍵是讀懂圖。該圖所揭示的實際是陸地環境的整體性——各組成要素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風化殼(土壤)形成受氣候條件制約,炎熱多雨的條件下,淋溶、生物作用明顯,風化殼深度大,反之寒冷,或干旱的條件下風化殼深度小。具體分析如下:第(1)題,圖中F處風化殼最深,且表層為磚紅壤風化殼,判斷該處為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區,降水量應大于蒸發量,D為干旱地區,結合圖中縱坐標可判斷a為蒸發量,b為氣溫曲線,c為降水量。第(2)題,A處為寒冷的極地氣候區,D為干旱的荒漠環境,只有E、G處,降水較多,氣溫較高,風化殼較深,有一定植被,能形成完整的土壤剖面;A處因為氣溫極低,即使降水增多,也很難形成完整的土壤剖面。第(3)題,考查課本基礎知識。第(4)題,由圖中B地氣溫和降水數據,即可判斷出該地為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對應植被為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