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造林固碳增匯技術規程》地方標準編制說明一、工作簡況(一)任務來源2023年11月07日,由江西省林業科學院申請地方標準的立項,根據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下達的2024年第一批江西省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批準《新造林固碳增匯技術規程》(DB36-2024-1-05)地方標準的制定。(二)起草單位、協作單位起草單位:江西省林業科學院協作單位:江西省林業局造林綠化處、江西省林業資源監測中心。(三)主要起草人姓名性別職務/職稱工作單位任務分工賈全全女副研江西省林業科學院標準起草李軍男巡視員江西省林業局造林綠化處標準起草鄧清華男副主任江西省林業資源監測中心標準起草曾經雨男副處長江西省林業局造林綠化處標準起草陶少軍女正高江西省林業資源監測中心標準起草陳德根男工程師江西省林業資源監測中心造林技術余林男研究員江西省林業科學院造林技術徐佳文男助研江西省林業科學院征求意見金蘇蓉女工程師江西省林業資源監測中心標準修改萬俊鵬男工程師江西省林業資源監測中心標準修改周漢昌男助研江西省林業科學院標準修改鄧俊男助研江西省林業科學院標準修改張功男助研江西省林業科學院標準修改二、制定(修訂)標準的必要性和意義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最大的碳匯,發展森林碳匯是當前應對氣候變化最經濟、最可及的手段,也是我國及地方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與傳統的造林活動相比,以固碳增匯為目的造林更側重于森林生態系統的碳匯功能,強調了森林的多重效益,在樹種選擇、整地栽植、未成林撫育和檔案管理等方面具有特殊要求。國內外針對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已經制定了一系列技術指南和方法學,但碳匯造林關鍵技術又因區域、氣候、立地條件、樹種等差異而有所不同,構建具有區域特點的碳匯林業發展體系,已成為有效支撐國家“雙碳”戰略的重要方式。江西省山區面積廣大,氣候溫暖濕潤,是我國南方重點林區,但碳匯造林的發展還處于探索起步階段,缺乏規范性的碳匯造林技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全省林業碳匯能力的提升。編制單位在長期研究、監測和指導我省營造林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結合江西省氣候條件及地質特征,制定了本項技術規程,可為全省碳匯林培育和可持續經營提供指導和技術支撐。三、主要起草過程本標準通過總結相關科研項目的研究成果,申報前期主要對相關數據采集、匯總、分析、整理。項目立項后,制定工作計劃,收集相關文獻、標準等資料,并開展調研工作。根據所收集的資料和調研情況,結合我省當前造林現狀,分析制訂的標準內容,明確重點,提出制訂方案和技術要求,按照江西省地方標準制訂的規定,在標準草案的基礎上,形成了標準初稿。初稿完成后,征求了11個設區市林業主管部門、國有林場等單位,以及有關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專家等意見,經充分研究吸納反饋意見,對標準初稿進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現在的報審稿。四、制定(修訂)標準的原則和依據,與現行法律、法規、標準的關系本標準編制在《造林技術規程》(GB/T15776-2023)的基礎上,以固碳增匯為目標,參照國內有關研究資料和科研成果,并結合我省營造林發展趨勢制訂本標準。標準遵循科學性、系統性、可靠性、可操作性、規范性、程序性等原則。1、科學性:本標準的制定綜合考慮影響森林固碳能力的各種因子,科學體現各因子的重要性。在標準編制中充分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和先進技術,制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指標與技術措施。2、系統性:在標準編制過程堅持各個環節協調一致,保持良好的相容性。3、可靠性:堅持以數據為基礎,依托大量科研試驗數據和豐富實踐證明的數據編制標準,堅持各項指標與措施來源于實地數據的分析與測算。4、可操作性:力求標準的條款表述明確無歧義,簡便明了易理解和操作,排除人為的隨意性。5、規范性:標準內容的編寫順序、編排格式、章節劃分以及編號等力求符合GB/T1.1-2020給出的規則。6、程序性:按照標準編制過程要求的先后次序有序實施。五、主要條款的說明1、造林分區本部分參照江西省氣候區劃,依據顯著影響林木生長發育的地形地貌、積溫、降水等自然條件,將江西省劃分為贛西北山地丘陵、鄱陽湖丘陵平原、贛東北山地丘陵、贛中西部丘陵平原、贛中東部山地丘陵、吉泰盆地、贛西山地、贛南中北部山地丘陵、贛東南山地9個氣候地理分區,詳見附錄A。2、造林地選擇規定了造林地應在各級國土空間規劃中規劃用于造林綠化的國土空間區域,且不屬于濕地,宜選擇預期能發揮較大碳匯功能的地塊。3、作業設計規定了在符合造林作業設計規程規定的基礎上,需結合減少造林活動造成的碳排放和碳泄漏的原則及碳匯監測等要求,對整地方式、造林栽植、撫育、施肥、碳匯計量等內容提出具體的措施。4、樹種選擇針對江西省各區域不同立地條件,按照樹種的生物學、生態學特性與造林地立地條件相適應原則,綜合考慮了生長速度、生命周期、抗逆性、適應性等因素,推薦了一批適宜以固碳增匯為主要目的的造林樹種(附錄B),給出了推薦樹種的生長特性及含碳率相關信息,可綜合多個因素選擇造林樹種。5、樹種配置已有研究證明營造混交林能夠顯著提高林分生產力、降低病蟲害發生風險,因此,本標準提倡營造多樹種混交林,防止樹種單一化,提高森林固碳能力。附錄B中,根據文獻資料和生產實踐推薦了不同樹種的混交比例[1-14],可根據立地條件選擇適宜的混交模式。6、造林密度綜合樹種特性、培育目的、立地條件等因素,確定合理的初植密度,減少撫育間伐導致的碳泄漏,結合我省造林實際,在附錄B中推薦了不同樹種的造林密度[15-21],可根據立地條件選擇適宜的造林密度。7、苗木要求為提高造林成活率,減少碳匯損失,本標準規定所有造林樹種應選用GB6000、LY/T1000規定的Ⅰ級苗或超級苗造林,有良種的樹種必須使用適宜江西的良種,闊葉樹造林使用2年生以上(含2年生)容器苗。優先采用就地育苗或就近調苗方式,減少長距離運苗活動造成的碳泄漏。苗木處理按照GB/T15776-2023中9.5.2的規定執行。8、林地清理及整地林地清理及整地與常規造林不同,為減少土壤擾動及碳匯損失,林地清理時,不影響造林苗木生長的喬、灌、草等原生植被應盡量保留,對造林地內極小種群、珍稀瀕危動植物保護小區不得進行造林整地,在山腳、山頂應保留10~20m寬原有植被保護帶。清除的雜草、雜灌和采伐剩余物不得焚燒,盡量留在帶間堆漚。禁止全墾整地和煉山,陡坡地段以魚鱗坑整地為主,平緩地段以穴狀整地為主,盡量減少土壤擾動。不建議使用挖機清理樹兜,根據最新研究成果,建議施加適量錳肥等環保措施促進伐樁清理降解,同時可增加土壤養分和有機質含量[22-24]。植穴略大于苗木根系為宜,按照垂直行布設,兩行植穴呈“品”字形分布,對部分地段可根據實際情況(如避開原有樹木、樹樁、石頭等)局部位移。9、基肥研究表明,適當增加基肥量,可以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長量,例如閩楠有機肥肥量控制在1.0~1.5kg/株是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效[25];基肥施用量1kg/株最有利于香樟造林生長,對香樟造林保存率、胸徑和樹高生長均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26]。通過以往研究成果[27-30]并結合生產實際,本標準規定基肥宜采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在栽植前結合整地施于穴底,防止雨水沖刷。平均每穴1kg~2.5kg有機肥(或肥效相當的復合肥),可根據立地條件做適當調整。試驗1:不同基肥量對閩楠造林成效的影響2017年春季造林,設置4個施肥量(科沃特有機肥,處理1~4的施肥量分別為1、1.5、2、2.5kg/株)和1個對照(不施肥),采用苗高30~45cm、地徑0.35~0.5cm的1年生4.5cm×10cm輕基質營養袋苗,以2m×2m的栽植密度按表1進行閩楠基肥試驗。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6次重復,各小區在林地實施中隨機排列,每小區安排3列(山坡的上下位列),每列5株,各小區之間設置標識牌。2017年12月底對閩楠的地徑、樹高、當年抽高、冠幅及成活情況進行調查和記錄。試驗結果表明,閩楠有機肥肥量控制在1.0~1.5kg/株是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效(表1)。表1不同施肥量下1年生閩楠生長、成活情況處理平均地徑/mm平均樹高/cm平均當年抽高/cm16.12±0.17a60.92±2.09a26.05±2.83a25.56±0.14bcd62.46±2.75a26.70±2.23a35.98±0.13ab58.07±1.56a24.42±2.39ab45.38±0.20cd62.27±1.97a26.86±2.45aCK5.29±0.17d58.37±1.14a24.90±1.97ab處理平均冠幅/cm平均成活率/%130.08±1.31ab95.00±4.37a232.97±1.54a98.33±1.14a329.74±1.91ab96.11±1.34a430.89±1.59ab95.56±0.70aCK29.30±2.24b99.45±0.56a試驗2:不同施肥處理對香樟造林生長的影響在造林地上設置5個不同基肥施用量,即將小班自上而下平均分成5個地塊,每個地塊約1hm2。不同施肥量分別為0.5(處理1)、1(處理2)、1.5(處理3)、2kg(處理4),處理5為空白。苗木為1年生營養袋苗,健壯無病蟲害,苗高大致相同。造林后第3年冬季,在5個不同地塊內同一水平高度上(上、中、下)各設置1個樣地,測量樣地內香樟保存率、樹高和胸徑。試驗結果表明,基肥施用量1kg/株最有利于香樟造林生長,對香樟造林保存率、胸徑和樹高生長均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圖1,2,3)。10、未成林撫育管護未成林撫育管護工作至關重要,它關乎新造林地的成活率、健康生長以及長遠的森林生產力和生物多樣性。主要包括補植、撫育除雜、追肥、管護等工作。杜絕只造不管和重造輕管,合理的撫育策略能夠更好地發揮森林的生態功能,如固碳增匯,提升其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11、減排管理應采取如下綜合管護措施減少碳排放:造林、撫育和采伐等活動不移除地表枯落物、枯死木及采伐剩余物。(2)造林、撫育和采伐等活動應減少土壤擾動,避免或減少燃油機械使用。(3)施基肥應注意與穴土充分混勻后放入穴內,防止雨水沖刷,造成碳泄漏和水體污染。(4)追肥宜采用穴狀施肥方式,施肥后覆土蓋嚴。(5)防止亂砍濫伐、亂采濫挖、放牧等人為破壞森林碳庫行為發生。(6)在林分固碳增匯經營周期內,不得隨意改變林地用途。12、碳匯計量與監測與常規造林不同,在以固碳增匯為主要目的的造林活動中,應開展碳匯監測。在碳庫和溫室氣體排放源的選擇方面,常規監測選擇林木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碳庫即可。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量主要考慮森林火災引起生物質燃燒造成的非CO2溫室氣體排放。樣地設置執行LY/T2253-2014規定,在監測內容中包括了造林前基線調查、造林活動監測、監測方法以及監測頻率。13、成效評價在符合GB/T15776-2023的16要求的基礎上,在造林成效評價中增加林分固碳量指標,固碳量的計算方法及相關參數參照LY/T2253-2014執行。14、技術檔案除執行GB/T15776-2023的18的規定外,還應包括基線調查表、造林地權屬證書復印件、影像資料及相應的電子文檔等。參考文獻及標準李鐵華,李陽寧,閆旭,等.閩楠-木荷混交林空間結構及其養分利用[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24,44(02):1-9+117.王迤翾,朱寧華,周光益,等.湘西石漠化區濕地松-馬褂木人工混交林林分結構及土壤理化性質研究[J].廣西植物,2024,44(03):477-487.張志杰.杉木與木荷純林及混交林生長效應研究[J].福建林業,2023,(05):31-34.廖科,劉振華,童方平,等.不同混交比例對櫟類混交林生長和土壤養分的影響[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23,43(09):80-88.周曉平.檫木與木荷混交造林效果比較分析[J].中國林副特產,2022,(04):22-24.周著武.杉木萌蘗林與檫木混交造林技術[J].林業科技通訊,2021,(06):62-64.肖文海.檫木與閩楠不同模式混交造林效果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21,27(03):52-53.楊春生.苦櫧混交林營造技術初探[J].福建林業科技,2012,39(03):80-82+100.項仕法.幾種速生型落葉闊葉樹混交造林技術[J].科技信息,2011,(21):387-388.DB34/T2809-2017楓香大徑級無節材培育技術規程DB36/T542-2017木荷造林技術規程DB36/T665-2018閩楠培育技術規程DB43/T2861-2023杉木閩楠混交林培育技術規程地方標準DB44/T2466-2024杉木針闊混交林造林技術規程DB51/T1235-2011 香樟用材林栽培技術規程DB36/T559-2024 亞美馬褂木培育技術規程DB36/T665-2018 閩楠培育技術規程DB36/T774-2014 泡桐栽培技術規程邱麗瓊.湘西石漠化立地人工混交林林分空間結構特征及穩定性評價[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22.吳登瑜,竇嘯文,湯孟平.天目山針闊混交林結構與碳儲量的關系[J].應用生態學報,2023,34(08):2029-2038.楊文,張玲.混交林對生態環境質量的影響探討[J].湖北林業科技,2009,(06):43-45.ChenG,SunY,ChenY,etal.Manganeseindicatesrootdecompositionratesacrosssoillayer,rootorder,andtreespecies:Evidencefromasubtropicalforest.SoilBiologyandBiochemistry,2023,181:109023.SunT,CuiYL,BergB,etal.Atestofmanganeseeffectsondecompositioninforestandcroplandsites.SoilBiologyandBiochemistry,2019,129:178-183.SunT,YuC,BergB,etal.Empiricalevidencethatmanganeseenrichmentacceler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39 選擇性必修1 素養加強課7 興奮傳導與傳遞的相關實驗探究
- 2025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地理真題及答案
- 循環額度房屋按揭貸款合同范本
- 商場超市清潔作業及食品安全保障合同
- 智能化商場委托運營管理與系統升級合同
- 餐飲企業員工薪酬福利與勞動權益保障協議
- 蒙古象棋教學課件
- 高中一年級化學《化學能與電能(第2課時)》
- 化學反應器設計與工程實踐考核試卷
- 中草藥種植機械自動化作業的智能病蟲害預警系統開發考核試卷
- GB/T 8813-2008硬質泡沫塑料壓縮性能的測定
- ge680ct用戶學習-技術手冊
- 金蝶云星空V7.7-產品培訓-供應鏈-庫存管理
- 簡約企業年會頒獎晚會盛典課件
- 小學英語短語大全62542
- 2023年惠州仲愷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勞動防護用品配備標準(國標)
- 國開經濟學(本)1-14章練習試題及答案
- 安全生產費用提取計算公式(附計算模板)
- 赤平投影原理PPT
- 2021年包頭職業技術學院教師招聘試題及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