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高中歷史筆記(部編版)必修上 教師版第五單元 第15課 兩次鴉片戰爭_第1頁
2024-2025年高中歷史筆記(部編版)必修上 教師版第五單元 第15課 兩次鴉片戰爭_第2頁
2024-2025年高中歷史筆記(部編版)必修上 教師版第五單元 第15課 兩次鴉片戰爭_第3頁
2024-2025年高中歷史筆記(部編版)必修上 教師版第五單元 第15課 兩次鴉片戰爭_第4頁
2024-2025年高中歷史筆記(部編版)必修上 教師版第五單元 第15課 兩次鴉片戰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第五單元單元時空階段特征晚清時期(1840-1912),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中國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政治經濟思想文化(1)民族危機:列強發動了一系列侵華戰爭,中國主權遭到破壞,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救亡圖存:農民階級發起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資產階級發起戊戌變法,中國在屈辱中逐漸向近代化邁進。(1)經濟侵略:西方列強經濟侵略的主要形式從商品輸出為主轉變為資本輸出為主,中國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2)經濟變動:自然經濟逐漸解體;洋務運動創辦了大量近代企業,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產生。(1)傳統思想:“天朝上國”的思想受到沖擊。(2)思想主流:向西方學習逐漸成為主流思想;師夷長技以制夷、中體西用、資產階級維新思想等,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兩次鴉片戰爭第15課目標導航課程標準1.認識兩次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2.概述兩次鴉片戰爭期間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事跡,理解其性質和意義。3.認識仁人志士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學習目標1.了解兩次鴉片戰爭及中國軍民抗擊侵略的史實。2.理解林則徐等開明人士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3.感悟近代中國人探索國家出路的責任擔當精神。4.核心概念:鴉片戰爭、協定關稅、領事裁判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時空坐標知識梳理重點突破學以致用知識梳理落實基礎性知識點一

19世紀中期的世界與中國項目列強中國社會形態資本主義社會封建社會政治資本主義民主政治______________經濟工業革命后,_________________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對市場和原料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主要的生產方式,科技落后軍事熱兵器,戰斗力強八旗和綠營作戰能力低下,以冷兵器為主要武器君主專制統治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項目列強中國外交各國爭奪殖民地的斗爭日趨激烈,英國掌握資本主義世界霸權閉關自守,對世界形勢變化渾然不覺社會矛盾—階級矛盾激化世界形勢世界主要殖民主義國家把侵略矛頭指向了中國閱讀教材第一子目圖片《1840年前的中國和世界形勢圖》。思考:中國在當時國際格局中的處境。透析教材提示

中國的國際處境:中國與西方之間存在落后的封建制度和農業文明、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和工業文明的巨大差距,世界主要殖民主義國家把侵略矛頭指向了中國。知識點二

兩次鴉片戰爭1.鴉片戰爭(1840年6月—1842年8月)(1)根本原因:打開中國市場、傾銷商品、掠奪原料。(2)導火線:虎門銷煙。林則徐(3)經過①1840年6月,英國遠征軍總司令懿律率軍開進

,發動侵略戰爭。②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廣州海口(4)結果(5)影響:長期影響了近代中國歷史的進程,鴉片戰爭由此成為中國____

的開端。香港島協定關稅望廈條約近代史2.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1)原因(2)經過美、俄天津條約圓明園(3)結果3.兩次鴉片戰爭的影響(1)中國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受到了嚴重侵犯。(2)中國從一個獨立的封建社會逐漸淪為

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圖解歷史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的必然性閱讀教材第二子目“歷史縱橫”。思考:“亞羅號”事件為什么會是英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借口?透析教材提示

原因:鴉片戰爭后簽訂的《南京條約》等條約并未滿足英國等列強的侵略需求,英國等列強需要尋找借口擴大侵略權益,“亞羅號”事件為其提供了借口。圖解歷史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易錯辨析1.沒有林則徐的虎門銷煙,鴉片戰爭就不會爆發。(

)2.《南京條約》將香港割讓給英國。(

)3.《南京條約》中最能體現英國發動戰爭目的的條款是“協定關稅”。(

)×××知識點三

開眼看世界1.背景鴉片戰爭的失敗及《南京條約》的簽訂,充分反映了清朝統治階級高層的封閉、愚昧與腐朽。2.表現人物著作內容及地位林則徐譯著《____

》收集有關西洋各國的消息情報和國際知識,供對外交涉時參考魏源編著《海國圖志》近代中國最早介紹外國歷史地理的書籍之一,提出了“

”的思想徐繼畬撰著《____

》尤重對歐美各國的考察和介紹,是中國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四洲志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瀛寰志略3.影響這些開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學習以求自強的主張。魏源在《海國圖志》中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我們該如何理解這一思想?問題思考提示

“師夷之長技”指學習西方的先進軍事技術,“制夷”指抵抗侵略,克敵制勝。其實質是對資本主義文明的仿效和肯定,它邁出了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返回重點突破提升綜合性主題一兩次鴉片戰爭圖說歷史

穿鼻洋海戰中國水師與英國海軍在穿鼻洋激戰的畫面解讀

該圖描繪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中英交戰的場景,從畫面中明顯可以看出英國近代海軍比封建社會下的中國水師更具優勢,其本質是工業文明對中國農耕文明的沖擊。材料英國用大炮強迫中國輸入名叫鴉片的麻醉劑,滿族王朝的聲威一遇到英國的槍炮就掃地以盡,天朝帝國萬世長存的迷信破了產,野蠻的、閉關自守的、與文明世界隔絕的狀態被打破,開始同外界發生聯系。所有這些破壞性因素,都同時影響著中國的財政、社會風尚、工業(注:手工業)和政治結構,接踵而來的必然是解體的過程。——摘編自馬克思《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解讀提取材料關鍵信息,如“滿族王朝的聲威”“財政、社會風尚、工業(注:手工業)和政治結構”等,結合所學進行回答。史料探究

鴉片戰爭的影響思考

用一句話概括材料中馬克思關于鴉片戰爭影響的觀點,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試從政治、經濟、外交等角度中任選一個角度加以說明。提示

觀點: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了雙重影響(或鴉片戰爭對中國既有破壞性,也有建設性)。政治:破壞性: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建設性:加速了清朝封建統治的崩潰,有利于中國社會進步力量的產生和發展。經濟:破壞性:沖擊中國傳統經濟結構,自然經濟逐漸瓦解;建設性:有利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外交:破壞性:中國朝貢體系逐步被條約體系取代;建設性:中國由閉關自守走向對外開放,外交逐步近代化。歷史解釋——兩次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的近代化深化拓展深化拓展主題二開眼看世界史料探究

《瀛寰志略》材料一——摘自徐繼畬《瀛寰志略》所載地球圖(局部)材料二康有為曾說,見《瀛寰志略》后才“知萬國之故,地球之理”。梁啟超也稱:“當時中國士大夫之稍有地理知識,實自此始。”——摘編自岳亮《〈瀛寰志略〉:在中國發現世界》解讀

本題為史料價值類題目,一要注意區分史料類型,二要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該史料的價值。提示

背景:鴉片戰爭;西學東漸;個人努力;傳統經世致用思想的影響。價值:這是近代中國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是研究19世紀中期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手史料;對于研究歐美等國的經濟文化、歷史地理等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思考

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瀛寰志略》的創作背景并說明其史料價值。1.歷史解釋——開眼看世界深化拓展深化拓展2.歷史解釋——鴉片戰爭對中國傳統觀念的轉變深化拓展深化拓展知識體系1.工業革命后,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奪取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發動了鴉片戰爭。2.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南京條約》等一批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受到了嚴重侵犯,中國從一個獨立的封建社會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為了擴大侵略權益,英法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4.林則徐、魏源、徐繼畬“開眼看世界”,魏源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標志著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學習邁出了重要一步。學科術語學術前沿不平等條約體系制度明志思維升華包括兩層含義。①“例外法則”:這些條約所提供的法規和各項權利,使列強在華特權得到了保護;②“內化為中國權勢結構的一部分”:它打破了“天朝體制”,通過條約體系,列強在中國建立了皇權之外的“準統治權”。——摘編自費正清《劍橋中國晚清史》解讀不平等條約體系表明晚清統治者犧牲國家主權,不懂國際公法和國際形勢,天朝上國觀念深厚,近代主權意識淡薄,不明國家利益所在。教材補遺協定關稅的深遠影響長時間的“值百抽五”低稅率,刺激了外商紛紛來華牟利,國家經濟門戶洞開,便利了外國資本主義向中國傾銷商品、掠奪原料。就連外國駐華公使阿禮國也不禁感嘆說:“哪個國家有像中國這樣低的外貿稅率呢!”中國關稅完全失去了保護民族經濟、促進國內工農業發展的作用。——摘編自姚海琳《中國海關史話》解讀中國的“低關稅”便利了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加快了自然經濟的瓦解;阻礙了民族工業的發展;客觀上為中國近代工業的興起和發展提供了商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返回學以致用達成應用性1.晚清時期有很多官員認為,中英貿易不僅使英商獲利巨大,更是讓英國獲得了茶葉、大黃等不可或缺的物資,否則這些“食肉類的蠻夷”將消化不良而死。這種認識反映了A.明清時期小農經濟高度發達B.清政府在中英貿易中居主導地位C.中英兩國飲食習慣存在差異D.清部分官員對外部世界缺乏了解√據材料可知,晚清的一些官員對外國人認識不足,對外部世界缺乏了解,故選D項;材料雖然說明了英國需要中國的茶葉、大黃,但這與小農經濟是否發達無必然聯系,排除A項;英國對中國的茶葉、大黃有需求,不足以說明中國在中英貿易中居“主導地位”,排除B項;僅通過“茶葉、大黃”不能說明中英的飲食習慣具有差異,排除C項。2.(2022·衡陽高一期末)1833年英國第一任駐華商務總監督約翰·律勞卑前往中國,他的主要使命是設法將英國商業擴展到廣州以外的其他地區。這說明,英國對中國政策的主要目標是A.獲取戰爭賠款

B.打開中國市場C.割占中國領土

D.控制中國海關√材料反映了英國擴展商業范圍的要求,說明英國意在打開中國市場,B項正確;1833年,獲取戰爭賠款、割占中國領土、控制中國海關的說法均不符合史實,排除A、C、D項。3.(2023·江蘇學業水平考試)下邊兩則史料均指向同一歷史現象。這兩則史料分別屬于A.圖像史料、文獻史料B.民間器物、地方史志C.音像史料、實物史料D.歷史遺址、口述回憶√4.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規定: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這一規定破壞了中國的A.司法主權

B.關稅主權C.領土主權

D.領海主權√據材料“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可知,中英雙方協定關稅嚴重損害中國關稅主權,故選B項。5.(2023·陜西學業水平考試)第一次鴉片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巨大災難,但也引發了中國一批仁人志士轉變觀念,開始觀察、了解“天朝大國”以外的世界。下列屬于近代中國第一批開眼看世界的有A.黃宗羲、林則徐

B.林則徐、魏源C.魏源、李鴻章

D.李鴻章、康有為√6.徐繼畬在其1848年出版的《瀛寰志略》中介紹:都城有公會所(按:指議院),內分兩所,一曰爵房,一曰鄉紳房(按:指上議院和下議院)。國有大事,王諭相,相告爵房,聚眾公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