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二首《題破山寺后禪院》《登岳陽樓》教案_第1頁
古詩二首《題破山寺后禪院》《登岳陽樓》教案_第2頁
古詩二首《題破山寺后禪院》《登岳陽樓》教案_第3頁
古詩二首《題破山寺后禪院》《登岳陽樓》教案_第4頁
古詩二首《題破山寺后禪院》《登岳陽樓》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詩二首《題破山寺后禪院》《登岳陽樓》教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熟練背誦并準確默寫《題破山寺后禪院》和《登岳陽樓》。理解兩首古詩的基本內容,把握詩歌的意境和情感。掌握詩歌中重點字詞的含義和用法,如"曲徑通幽處"中"曲徑"的意思,"吳楚東南坼"中"坼"的含義等。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和節奏美,培養語感。學習運用聯想和想象,品味詩歌的意境,提高詩歌鑒賞能力。引導學生分析詩歌的表現手法,如借景抒情、對比襯托等,體會其表達效果。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詩歌中蘊含的清幽寧靜之美和詩人的高遠志向,培養對自然和文學的熱愛之情。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理解兩首古詩的詩意和意境,背誦并默寫古詩。分析詩歌的表現手法及其作用。2.教學難點體會詩歌中蘊含的深層情感,準確把握詩人的心境。引導學生從詩歌意象中感悟意境,培養詩歌鑒賞能力。

三、教學方法1.誦讀法: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和節奏,理解詩歌內容。2.講授法:講解詩歌的重點字詞、詩意和表現手法,幫助學生掌握知識。3.討論法:組織學生討論詩歌的意境、情感等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合作學習能力。4.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聯想和想象,更好地體會詩歌的意境。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5分鐘)同學們,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古詩如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我們民族文化的長河。在古代,詩人們用詩歌來抒發情感、描繪生活、表達志向。今天,我們將一同走進兩首古詩,領略它們獨特的魅力。首先,請大家閉上眼睛,跟隨老師的描述,在腦海中構建一幅畫面:清晨,陽光透過薄霧,灑在一座古老的寺廟上。寺廟里,一條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靜的深處,那里有花木繁茂,禪房靜謐。這是怎樣的一種清幽寧靜之美啊!而這種美,就蘊含在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一首古詩《題破山寺后禪院》中。(板書課題)

(二)《題破山寺后禪院》教學(20分鐘)1.作者及背景介紹(3分鐘)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常建。常建一生仕途不順,他的詩歌多寫山水田園風光,風格清幽自然。這首詩是他在游覽破山寺時所作,描繪了破山寺后禪院的清幽景色,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佛教境界的向往。2.初讀詩歌,整體感知(5分鐘)教師范讀,要求學生注意字音、節奏和語調。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指名朗讀,其他學生評價朗讀情況。全班齊讀,讀得通順、流利、有感情。3.理解詩意(8分鐘)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自己嘗試翻譯詩句,圈畫出不理解的字詞。小組合作交流,討論疑難問題。教師檢查小組討論情況,解答學生的疑問,重點講解以下字詞:"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清晨我走進古老的寺廟,初升的太陽照耀著高聳的樹林。"入"字點明詩人的行蹤,"照"字生動地描繪出陽光灑在樹林上的情景。"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一條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靜的深處,禪房周圍花木繁茂。"曲徑"寫出小路的蜿蜒曲折,"通幽處"突出了環境的幽靜,"花木深"描繪出禪房周圍花木叢生、郁郁蔥蔥的景象。"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山間的景色使鳥兒怡然自得,潭中的倒影讓人心中的雜念消除。"悅"字將鳥兒擬人化,寫出了鳥兒因山光而歡快的心情,"空"字寫出詩人看到潭影后內心的寧靜。"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此時此刻,萬物都沉默寂靜,只留下了敲鐘擊磬的聲音。"萬籟"指自然界的一切聲音,"都寂"強調了環境的極度安靜,"但余"突出了鐘磬音的清脆悠揚,以動襯靜,更顯寂靜。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詩句的意思,教師適時點評和指導。4.體會意境和情感(4分鐘)提問: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意境?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總結:這首詩描繪了破山寺后禪院清幽寧靜的意境,展現了一幅清晨古寺、曲徑通幽、花木繁茂、山光潭影、萬籟俱寂的畫面。追問:詩人通過描繪這樣的意境,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引導:詩人借景抒情,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佛教境界的向往,同時也流露出自己在塵世中尋求內心寧靜的愿望。

(三)《登岳陽樓》教學(20分鐘)1.作者及背景介紹(3分鐘)《登岳陽樓》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甫。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一生坎坷,飽經憂患。這首詩是他晚年漂泊到岳陽時所作,當時他身患重病,登上岳陽樓,面對浩渺的洞庭湖,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2.初讀詩歌,整體感知(5分鐘)教師范讀,要求學生注意字音、節奏和語調。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指名朗讀,其他學生評價朗讀情況。全班齊讀,讀得通順、流利、有感情。3.理解詩意(8分鐘)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自己嘗試翻譯詩句,圈畫出不理解的字詞。小組合作交流,討論疑難問題。教師檢查小組討論情況,解答學生的疑問,重點講解以下字詞:"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以前就聽說過洞庭湖,今天終于登上了岳陽樓。"昔聞"和"今上"形成對比,表達了詩人多年的向往之情。"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吳、楚兩地在這里被分割開來,整個天地恰似在湖中日夜浮動。"坼"字用得極好,形象地寫出了洞庭湖的浩瀚氣勢,仿佛把吳楚大地一分為二;"浮"字則寫出了湖水的動蕩,天地萬物都仿佛在湖面上漂浮,意境開闊雄渾。"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親朋好友沒有一點消息,我年老多病,只有一艘孤舟相伴。"無一字"寫出詩人與親朋音信斷絕的孤獨寂寞,"老病"和"孤舟"則進一步烘托出詩人的凄涼處境。"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北方邊關戰事又起,我倚著欄桿遠望,不禁涕淚橫流。"戎馬關山北"點明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國家動蕩不安,"憑軒涕泗流"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和對自己身世的感慨。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詩句的意思,教師適時點評和指導。4.體會意境和情感(4分鐘)提問: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意境?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總結:這首詩描繪了洞庭湖雄渾壯闊的意境,展現了一幅湖水浩瀚、天地浮動、孤舟飄零、詩人憑軒涕泗的畫面。追問:詩人通過描繪這樣的意境,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引導:詩人借景抒情,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對自己身世的感慨以及對親朋的思念之情,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

(四)對比賞析(10分鐘)1.組織學生討論這兩首古詩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有哪些異同?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學生積極發言。2.小組代表發言相同點:都是寫景抒情的古詩,都通過描繪自然景色來抒發詩人的情感。都運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以景襯情,使情感表達更加含蓄深沉。不同點:《題破山寺后禪院》描繪的是清幽寧靜的山寺景色,表達的是詩人對自然和佛教境界的向往,以及內心的寧靜;《登岳陽樓》描繪的是雄渾壯闊的洞庭湖景色,表達的是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和身世的感慨。在表現手法上,《題破山寺后禪院》以動襯靜,如"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登岳陽樓》則運用了夸張和對比的手法,如"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3.教師總結通過對比賞析,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了兩首古詩的特點和詩人的情感表達。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詩歌學習中,能夠運用對比的方法,更好地把握詩歌的內涵。

(五)課堂小結(5分鐘)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唐代詩人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和杜甫的《登岳陽樓》。這兩首古詩風格各異,卻都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常建筆下的破山寺后禪院清幽寧靜,讓我們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和心靈的寧靜;杜甫筆下的岳陽樓雄渾壯闊,讓我們體會到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希望同學們課后能夠繼續誦讀這兩首古詩,體會其中的意境和情感,感受古詩的韻味。

(六)布置作業(5分鐘)1.背誦并默寫《題破山寺后禪院》和《登岳陽樓》。2.選擇其中一首古詩,發揮想象,將其改寫成一篇300字左右的散文,要求語言優美,能體現詩歌的意境。3.收集一首你喜歡的唐代寫景抒情的古詩,與同學交流分享。

五、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題破山寺后禪院》和《登岳陽樓》這兩首古詩有了較為深入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