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儒林外史之匡超人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了解《儒林外史》的文學價值和時代背景,熟悉作者吳敬梓及作品的主要內容。深入分析匡超人這一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發展的各個階段及變化原因。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心理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手法。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閱讀文本片段,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分析能力。組織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在情境中體會人物情感,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開展對比閱讀,幫助學生更清晰地認識匡超人形象的轉變及其社會根源。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批判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到在現實生活中應堅守道德底線,保持善良、正直的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全面、深入地分析匡超人這一復雜多面的人物形象。體會作者通過細致描寫展現人物性格變化的寫作技巧。2.教學難點理解匡超人性格轉變的社會原因,感受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腐朽與黑暗。引導學生從匡超人的形象中汲取教訓,思考對現實生活的啟示。
三、教學方法1.講授法:講解《儒林外史》的相關文學常識、時代背景等知識,為學生理解文本奠定基礎。2.閱讀法:指導學生仔細閱讀文本,圈點批注,理解文本內容,體會人物形象。3.討論法: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對匡超人形象及相關問題的看法,激發學生思維。4.角色扮演法:安排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模擬文本情境,增強學生對人物的情感體驗。5.對比閱讀法:將匡超人前后不同階段的表現進行對比閱讀,突出其性格變化。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5分鐘)1.展示一些古代文人的圖片,如范進、孔乙己等,提問學生這些人物形象出自哪部作品,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象。2.引出《儒林外史》這部諷刺小說,介紹其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杰出的現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說,描繪了封建社會士林的百態。今天我們將聚焦其中的一個人物匡超人,一同走進他的故事。
(二)作者及作品介紹(5分鐘)1.簡要介紹作者吳敬梓吳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軒,號粒民,清朝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出身于安徽全椒一個"世代書香"的名門望族,但到了他父親時,家道開始衰落。吳敬梓一生經歷了從富裕到貧困的過程,這種生活的變遷使他對社會現實有了深刻的認識,從而創作了《儒林外史》這部不朽之作。2.介紹《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識分子為主要描寫對象的長篇小說,也是一部典型的諷刺小說。它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于"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一方面真實地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另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于人性的守護,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說白話的運用已趨純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畫也頗為深入細膩,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諷刺手法,使該書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佳作。
(三)文本閱讀與分析(25分鐘)1.學生閱讀課文中匡超人出場及早期形象的相關段落(第19回、第20回),思考以下問題:匡超人初次登場時是怎樣的形象?從他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具有哪些品質?2.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匡超人初次登場時,是一個家境貧寒但孝順、勤奮、淳樸的青年。他白天殺豬賣豆腐,晚上侍奉久病的父親,同時還刻苦讀書。他對父親極為孝順,父親生病時,他衣不解帶,親自煎湯喂藥。他也勤奮好學,渴望通過科舉改變命運。從他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善良、勤勞、有上進心等品質。例如,他對鄰居潘三的求助熱心幫忙,體現出他的善良;堅持白天勞作晚上讀書,顯示出他的勤奮和上進心。3.接著讓學生閱讀匡超人在遇到潘三之后形象轉變的相關段落(第20回后半部分、第21回、第22回),思考:潘三是怎樣的人?他對匡超人產生了哪些影響?匡超人的形象發生了哪些變化?4.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引導分析:潘三是一個市井無賴,但他熟悉官場和社會的種種門道。他教匡超人代考、偽造文書等,使匡超人逐漸卷入了一些不法行為之中。匡超人的形象變化主要體現在:從善良淳樸變得虛偽自私。他在潘三的影響下,開始追求功名富貴,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比如,他在潘三被抓后,害怕牽連自己,不僅不幫忙,還在別人面前詆毀潘三。從勤奮上進變得貪圖享樂。他結交了一些達官貴人后,生活變得奢侈起來,不再像以前那樣刻苦讀書。5.再讓學生閱讀匡超人后期形象進一步墮落的段落(第23回、第24回),思考:匡超人在對待婚姻等問題上有哪些表現?反映出他怎樣的性格特點?他的最終結局是怎樣的?6.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匡超人在對待婚姻上非常勢利。他為了攀附權貴,拋棄了曾經與他患難與共的妻子鄭氏,娶了老師的外甥女辛小姐。這反映出他極度的自私和冷酷。他的最終結局是成為了一個被功名富貴完全腐蝕的人,失去了自己的本心和道德底線。
(四)人物形象分析(15分鐘)1.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匡超人的人物形象,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如性格特點、形象轉變原因、社會影響等。2.每組選派代表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結果。教師進行補充和總結:性格特點前期:善良、孝順、勤奮、淳樸、有上進心。后期:虛偽、自私、冷酷、貪圖享樂、不擇手段。形象轉變原因社會環境: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毒害,整個社會彌漫著對功名富貴的追求,這種風氣影響了匡超人。個人因素:匡超人自身意志不堅定,在名利的誘惑面前逐漸迷失自我。他渴望通過科舉改變命運,但又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來約束自己,導致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人影響:潘三等人的教唆和影響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潘三的不良行為和處世方式讓匡超人看到了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功名富貴的"捷徑",從而一步步走向墮落。社會影響匡超人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他的轉變揭示了在那個社會中,無數人被功名富貴扭曲了靈魂,喪失了基本的道德和人性。同時,也讓讀者看到了科舉制度下社會的黑暗和腐朽,以及這種制度對整個社會風氣的惡劣影響。
(五)寫作手法探究(10分鐘)1.引導學生回顧閱讀過程,思考作者是如何塑造匡超人這一復雜人物形象的。2.學生交流回答后,教師總結作者運用的寫作手法:通過言行描寫展現人物性格:例如匡超人早期對父親的孝順,通過他親自侍奉、煎湯喂藥等行為表現得淋漓盡致;后期的虛偽自私則通過他詆毀潘三、拋棄妻子等言行展現出來。對比手法:將匡超人前后不同階段的形象進行對比,如前期的勤奮淳樸與后期的墮落自私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他性格的巨大轉變,更深刻地揭示了小說的主題。細節描寫:文中對匡超人的一些細節描寫,如他的神態、心理活動等,生動地展現了他在不同情境下的性格特點和內心變化。比如,在代考時的緊張心理描寫,讓讀者更能感受到他當時的矛盾和掙扎。
(六)角色扮演(10分鐘)1.選取文中匡超人與潘三交往的一個場景,如潘三讓匡超人代考的情節,安排學生進行角色扮演。2.學生分組準備,確定角色,設計臺詞和表演動作。3.各小組進行表演,其他學生認真觀看。4.表演結束后,組織學生討論:通過角色扮演,你對匡超人當時的心理和行為有了哪些更深刻的理解?這對認識他的人物形象有什么幫助?
(七)課堂小結(5分鐘)1.教師對本節課內容進行小結,回顧匡超人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發展變化,強調作者塑造這一形象所運用的寫作手法和揭示的社會主題。2.再次點明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腐朽對知識分子的毒害,引導學生珍惜當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八)作業布置(5分鐘)1.完成課后練習題,加深對課文內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2.以"從匡超人的轉變看科舉制度的危害"為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闡述自己的觀點。3.推薦閱讀《儒林外史》的其他章節,進一步感受這部作品的魅力。
五、教學資源1.《儒林外史》原著2.相關教學課件,包含作者介紹、作品背景、文本段落、圖片等資料3.多媒體設備
六、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儒林外史》及匡超人這一人物形象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在教學過程中,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