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隋朝統一與滅亡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_第1頁
第1課 隋朝統一與滅亡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_第2頁
第1課 隋朝統一與滅亡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_第3頁
第1課 隋朝統一與滅亡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_第4頁
第1課 隋朝統一與滅亡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隋朝統一與滅亡第1課七上第一單元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學習目標CONTENTS1.了解隋朝的滅亡,知道隋朝速亡的原因。2.了解科舉制度創建、大運河開通等史事。3.認識隋王朝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壹

江山一統覆陳朝

——隋朝的統一東漢西晉齊梁陳北齊北周隋西魏東魏北朝(439-581)北魏十六國前秦統一北方東

晉宋南朝(420-589)(266-316)滅383年淝水之戰時空觀念魏蜀吳三國(220-280)(317-420)

建立時間建立者都

城統一時間統一意義581年楊堅(隋文帝)大興589年(滅陳朝)

結束了長期分裂局面,順應了民族交融的大趨勢,進一步促進了南北方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基本史實材料二

煬帝大業二年,干戈不用,唯十八載,有戶口八百九十萬七千五百三十六,墾田五千五百八十五萬四千四十頃。”從戶口和墾田兩方面展現了隋朝的繁榮強盛。

——《通典?食貨典》材料一

高祖既受周禪,以天下錢貨,輕重不等,乃更鑄新錢??????文曰五銖,而重如其文,每錢一千,重四斤二兩。

—《隋書?食貨志》措施:

經濟上: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幣制和度量衡制度。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修訂和減省刑律,簡化行政機構,提高效率。鞏固統一的措施

隋文帝隋朝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人口數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長,成為國力強盛的王朝。統一措施的影響材料一

高祖既受周禪,以天下錢貨,輕重不等,乃更鑄新錢??????文曰五銖,而重如其文,每錢一千,重四斤二兩。

——《隋書?食貨志》材料一

開皇九年,任墾田千九百四十萬四千二百六十七頃。至大業中,天下墾田五千五百八十五萬四千四十頃。”體現了隋朝墾田面積的大幅度增長。

——《隋書?食貨志》含嘉倉遺址結合材料,探究隋朝實現統一的原因合作探究材料三

“詔不得以北俗之語言于朝廷,若有違者,免所居官。”這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語言漢化政策,體現了北魏時期開始的民族融合趨勢,經過長期的發展,到隋朝時南北方民族融合基本完成,消除了民族隔閡,為統一創造了條件。材料一

上性嚴重,有威容,外質木而內明敏,有大略。初入太學,雖至親昵不敢狎也。—《隋書?高祖紀》材料二

太祖方欲革易時政,務弘強國富人之道,故綽得盡其智能,贊成其事。減官員,置二長,并置屯田以資軍國。又為六條詔書,奏施行之。—《北史?蘇綽傳》

隋文帝自身具有雄才大略,為統一奠定了基礎。

北周時期進行的一系列改革,為隋朝的統一奠定了經濟和政治基礎。

民族融合為統一創造了條件。貳

千里長河一旦開

——開通大運河

開鑿時間修建者目的概況605年楊廣(隋煬帝)加強南北交通鞏固統治

一個中心(洛陽)

兩個端點

四個河段

五大水系(結合圖片指出)基本史實我們應該如何評價大運河?

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胡增《汴水》

促進了我國南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但給人民帶來沉重的徭役負擔,激化了社會矛盾,加速了隋朝的滅亡。

天下轉漕,仰此一渠。——元·脫脫《宋史》

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唐·皮日休《汴河銘》

評價叁

春風得意馬疾

—開通大運河科舉制的背景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晉書·劉毅傳》

魏晉南北朝選官制度,官員選拔由上層權貴掌控,重門第,不重才學,世家大族子弟壟斷中高級職位,平民子弟難晉升。

士族莊園隋文帝:初步建立考試選拔人才制度隋煬帝:創立進士科

標志科舉制正式確立發展:唐太宗增加考試科目武則天開武舉創殿試宋朝大幅度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明清八股取士1905年清政府廢除科舉制

科舉制含義: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員,以才能作為選官標準。科舉制的創立材料

“凡擇人之法有四:一曰身,體貌豐偉;二曰言,言辭辯正;三曰書,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優長。”

——《新唐書?選舉志》

唐朝時期,大量的文人墨客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場,他們在文學藝術方面有著很高的造詣,創作了許多優秀的詩歌作品。這不僅推動了文化的繁榮,也體現了科舉制度下官僚隊伍文化素養的提高。1.科舉制度是我國古代選官制度的重大變革。2.加強了朝廷在選官上的權力,使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用人制度逐漸確立。3.擴大了統治基礎,對社會階層流動也起到積極作用,提高了整個官僚隊伍的文化素養。4.科舉制成為歷朝選拔官員的主要制度,一直延續了約1300年。科舉制的影響肆

亡隋波浪九天來

—隋朝的滅亡滅亡的原因材料

上性多忌,不納諫諍,唯昵近小人,由是奸佞之徒,皆得幸進。

——《隋書?煬帝紀》“詔發河南諸郡男女百余萬,開通濟渠,自西苑引谷、洛水達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資治通鑒》①隋朝政治腐敗嚴重;②財政負擔沉重;③隋煬帝的暴政(根本原因)④軍隊腐化戰斗力下降。滅亡: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下殺死,隋朝隨之滅亡。課堂訓練1.隋煬帝認為洛陽地處中原,河運便利,可以解決糧食、物資供應的困難,且其地理位置適中,可以照顧全局。隋煬帝遂于605年下詔營建東都洛陽,其主要目的是(

)A.炫耀王朝國力 B.鞏固政治統治

C.推動交通發展 D.減輕民眾負擔界B2.隋朝大運河溝通五大水系,“運漕商旅,往來不絕”“自是天下利于轉輸”。由此可見,大運河的開鑿(

)A.帶來墾田面積的大幅增長

B.導致政權分立局面的出現C.促進南北經濟交流和發展

D.成為隋朝滅亡的重要原因C3.據史料記載,隋文帝統治的二十多年間,人口有大幅度增長,隋朝在長安、洛陽一帶修建了許多大倉庫,儲備的物資和糧食可以供應全國五六十年。出現這些繁榮景象的原因有(

)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有利于農業、商業的發展②隋文帝勵精圖治,發展生產③隋文帝重視納諫④少數民族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A課堂小結隋朝統一與滅亡├──隋的統一│

├──建立(581年,楊堅,大興)│

├──統一(589年,滅陳)│

└──發展(經濟:編戶籍、統一幣制度量衡;政治:三省六部制等)├──開通大運河│

├──目的(加強南北交通,鞏固統治)│

├──概況(中心洛陽,北涿郡南余杭,連接五大水系,分四段)│

└──影響(積極:加強交流等;消極:百姓負擔重)├──開創科舉取士制度│

├──背景(魏晉選官重門第)│

├──創立(隋文帝:考試選才;隋煬帝:設進士科)│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