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技術推廣手冊(農業部分)_第1頁
農業技術推廣手冊(農業部分)_第2頁
農業技術推廣手冊(農業部分)_第3頁
農業技術推廣手冊(農業部分)_第4頁
農業技術推廣手冊(農業部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業技術推廣手冊(農業部分)TOC\o"1-2"\h\u3680第一章農業技術推廣概述 325831.1農業技術推廣的意義與任務 4258901.1.1意義 4173111.1.2任務 427501.2農業技術推廣的原則與途徑 4146681.2.1原則 4242731.2.2途徑 425569第二章農業種植技術 562142.1糧食作物種植技術 57782.1.1種子選擇 5294022.1.2土壤處理 5315552.1.3播種 5250632.1.4施肥 5225452.1.5灌溉 6149172.1.6病蟲害防治 6155492.2經濟作物種植技術 652592.2.1種子選擇 682442.2.2土壤處理 6291682.2.3播種 6217012.2.4施肥 6167962.2.5灌溉 689012.2.6病蟲害防治 644002.3蔬菜作物種植技術 6136712.3.1種子選擇 6191422.3.2土壤處理 6213262.3.3播種 7132432.3.4施肥 7267762.3.5灌溉 7151032.3.6病蟲害防治 7221452.4果樹種植技術 7232382.4.1品種選擇 7237522.4.2嫁接 7124852.4.3修剪 7213622.4.4施肥 7187942.4.5灌溉 7245022.4.6病蟲害防治 715783第三章農業養殖技術 7258603.1畜牧養殖技術 7763.1.1選擇優良品種 7152403.1.2飼料與飼養管理 8243273.1.3疫病防控 8162893.2水產養殖技術 872933.2.1水產養殖品種選擇 8107793.2.2水質管理 8297263.2.3飼料與飼養管理 8243673.3特種養殖技術 975833.3.1特種養殖品種選擇 947603.3.2養殖設施與技術 9218253.3.3市場營銷與品牌建設 920799第四章農業土壤管理 9223464.1土壤改良與施肥技術 9177364.1.1土壤改良技術 9287704.1.2施肥技術 9285514.2土壤水分管理 1045264.2.1土壤水分狀況監測 10106654.2.2灌溉制度 1038014.2.3排水技術 1078264.3土壤環境保護 1075454.3.1防止土壤污染 1048014.3.2保持土壤肥力 10103414.3.3防止土壤侵蝕 1025782第五章農業植保技術 10243155.1病蟲害防治技術 10116985.1.1病害防治 10264775.1.2蟲害防治 11279755.2農藥安全使用 1152555.2.1農藥種類及作用機理 11160155.2.2農藥安全使用原則 11170365.3生物防治技術 12194665.3.1生物防治原理 12235815.3.2生物防治方法 1280465.3.3生物防治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1220301第六章農業機械化 1253566.1農業機械化概述 12154316.1.1農業機械化的意義 12137586.1.2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歷程 13128516.2農業機械選型與使用 1371566.2.1農業機械選型原則 13133776.2.2農業機械使用要點 13209556.3農業機械化作業規范 13204776.3.1農業機械化作業流程 14290476.3.2農業機械化作業質量要求 145980第七章農業信息化 14114887.1農業信息技術概述 1492557.2農業信息采集與處理 14282997.2.1農業信息采集 14142447.2.2農業信息處理 15309097.3農業信息服務 15247567.3.1農業科技信息服務 15260457.3.2農業市場信息服務 1591537.3.3農業政策信息服務 1513961第八章農業生態保護 16151478.1農業生態保護概述 16194638.2農業廢棄物處理與利用 16317718.2.1農業廢棄物分類 16182018.2.2農業廢棄物處理方法 1627848.2.3農業廢棄物利用策略 16281568.3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1790268.3.1土壤保護措施 17270898.3.2水資源保護措施 1772848.3.3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 171350第九章農業推廣體系建設 17198529.1農業推廣體系概述 1776109.2農業推廣體系運行機制 17242232.1主導 17169782.2企業參與 17133122.3科研機構支持 1863572.4教育部門輔助 18195012.5農民積極參與 1877549.3農業推廣體系創新與發展 18282743.1創新農業推廣模式 18188633.2強化農業推廣人才隊伍建設 18141513.3加強農業推廣信息化建設 1823723.4促進農業推廣體系與農業產業融合發展 18145763.5建立健全農業推廣體系評估與激勵機制 185942第十章農業科技培訓與推廣 192302810.1農業科技培訓概述 191861710.2農業科技培訓方法與手段 191033310.2.1培訓方法 192119510.2.2培訓手段 192044810.3農業科技推廣效果評價與反饋 19671210.3.1評價指標 19470010.3.2評價方法 19424810.3.3反饋機制 20第一章農業技術推廣概述1.1農業技術推廣的意義與任務1.1.1意義農業技術推廣是農業科技進步的重要環節,對于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農業技術推廣有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同時也有利于提高農業科技水平,推動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提升農業產業鏈的附加值。1.1.2任務農業技術推廣的主要任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傳播農業科技成果,使農民了解并掌握先進的農業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益。(2)開展農業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的技術素質和創新能力。(3)指導農民進行科學施肥、用藥,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質量。(4)推廣農業機械化、自動化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5)推動農業產業升級,發展綠色、生態、高效的農業模式。1.2農業技術推廣的原則與途徑1.2.1原則農業技術推廣應遵循以下原則:(1)針對性原則:根據不同地區、不同作物和農民的需求,選擇適宜的農業技術進行推廣。(2)實用性原則:推廣的技術必須經過試驗、示范,保證技術的實用性和可靠性。(3)可持續發展原則:推廣技術應有利于農業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態環境的保護。(4)市場導向原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1.2.2途徑農業技術推廣的途徑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主導:應發揮主導作用,制定相關政策,保障農業技術推廣的順利進行。(2)企業參與:鼓勵企業參與農業技術推廣,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優勢。(3)科研機構與高校合作:加強科研機構與高校之間的合作,推動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4)農民合作組織:發揮農民合作組織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5)信息技術應用: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互聯網、手機等,拓寬農業技術推廣渠道。通過以上途徑,我國農業技術推廣將更加高效、有序地進行,為我國農業現代化貢獻力量。第二章農業種植技術2.1糧食作物種植技術糧食作物是我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水稻、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種植技術涉及種子選擇、土壤處理、播種、施肥、灌溉、病蟲害防治等多個環節。2.1.1種子選擇種子選擇是糧食作物種植的基礎。優良種子應具備以下特點:高產、穩產、抗病、抗逆、優質。在選擇種子時,應根據當地氣候、土壤條件及市場需求,選擇適宜的品種。2.1.2土壤處理土壤處理是提高糧食作物產量的關鍵。主要包括深翻、平整、施肥等環節。深翻可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透氣性;平整土地有利于水分均勻分布,減少水土流失;施肥應根據土壤肥力和作物需肥規律進行。2.1.3播種播種是糧食作物種植的重要環節。播種時應注意以下幾點:適宜的播種時間、合理的播種量、播種深度和行距。適時播種有利于作物生長,提高產量。2.1.4施肥施肥是提高糧食作物產量的重要手段。應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肥力和肥料特性進行科學施肥。一般分為基肥、追肥和噴施三個階段。2.1.5灌溉灌溉是保證糧食作物生長所需水分的關鍵。應根據氣候、土壤和作物需水規律進行適時灌溉,防止水分過多或過少。2.1.6病蟲害防治病蟲害防治是保障糧食作物產量的重要措施。應采取綜合防治策略,包括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2.2經濟作物種植技術經濟作物主要包括棉花、油菜、甘蔗等。經濟作物種植技術涉及種子選擇、土壤處理、播種、施肥、灌溉、病蟲害防治等環節。2.2.1種子選擇選擇優質、高產、抗病、抗逆性強的種子是經濟作物種植的基礎。2.2.2土壤處理土壤處理對提高經濟作物產量具有重要意義。主要包括深翻、平整、施肥等環節。2.2.3播種播種時應注意適宜的播種時間、合理的播種量、播種深度和行距。2.2.4施肥施肥應根據經濟作物的需肥規律、土壤肥力和肥料特性進行科學施肥。2.2.5灌溉灌溉應根據氣候、土壤和經濟作物的需水規律進行適時灌溉。2.2.6病蟲害防治采取綜合防治策略,包括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2.3蔬菜作物種植技術蔬菜作物主要包括白菜、蘿卜、西紅柿等。蔬菜作物種植技術涉及種子選擇、土壤處理、播種、施肥、灌溉、病蟲害防治等環節。2.3.1種子選擇選擇優質、高產、抗病、適應性強、口感好的種子。2.3.2土壤處理土壤處理對提高蔬菜作物產量具有重要意義。主要包括深翻、平整、施肥等環節。2.3.3播種播種時應注意適宜的播種時間、合理的播種量、播種深度和行距。2.3.4施肥施肥應根據蔬菜作物的需肥規律、土壤肥力和肥料特性進行科學施肥。2.3.5灌溉灌溉應根據氣候、土壤和蔬菜作物的需水規律進行適時灌溉。2.3.6病蟲害防治采取綜合防治策略,包括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2.4果樹種植技術果樹種植技術涉及品種選擇、嫁接、修剪、施肥、灌溉、病蟲害防治等環節。2.4.1品種選擇選擇適應當地氣候、土壤條件、市場需求的高產、優質、抗病、耐貯運的品種。2.4.2嫁接嫁接是果樹繁殖的重要手段。應根據果樹的生物學特性和市場需求選擇適宜的砧木和接穗。2.4.3修剪修剪有利于調整樹體結構、促進生長、提高產量。修剪應根據果樹的樹齡、樹勢、樹形等進行。2.4.4施肥施肥應根據果樹的需肥規律、土壤肥力和肥料特性進行科學施肥。2.4.5灌溉灌溉應根據氣候、土壤和果樹的需水規律進行適時灌溉。2.4.6病蟲害防治采取綜合防治策略,包括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第三章農業養殖技術3.1畜牧養殖技術3.1.1選擇優良品種優良品種是畜牧養殖的基礎,要選擇具有適應性強、生長快、繁殖率高、肉質好等特性的品種。在選擇品種時,應根據當地氣候、飼料資源等因素進行合理選擇。3.1.2飼料與飼養管理飼料是畜牧養殖的關鍵,要保證飼料的營養全面、平衡。飼養管理要科學合理,保證畜禽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得到滿足。具體措施如下:(1)合理搭配飼料,保證營養均衡;(2)定時定量飼喂,避免過度飼喂或饑餓;(3)保持清潔衛生的飼養環境,防止疫病發生;(4)定期進行疫苗接種,提高畜禽免疫力。3.1.3疫病防控疫病防控是畜牧養殖的重要環節。要建立健全疫病防控體系,包括疫苗接種、定期消毒、隔離病畜等措施。同時加強對養殖戶的技術培訓,提高其防疫意識。3.2水產養殖技術3.2.1水產養殖品種選擇根據當地水資源、氣候條件、市場需求等因素,選擇適合的水產養殖品種。常見的水產養殖品種有草魚、鯽魚、鯉魚、蝦、蟹等。3.2.2水質管理水質管理是水產養殖的關鍵。要保證水質清潔、溶氧充足、pH值適宜。具體措施如下:(1)定期更換池水,保持水質清新;(2)使用水質改良劑,調整水質;(3)合理投喂,避免過度投喂導致水質惡化。3.2.3飼料與飼養管理水產養殖飼料要選擇營養豐富、適口性好的飼料。飼養管理要科學合理,具體措施如下:(1)定時定量投喂,避免過度投喂或饑餓;(2)根據水溫、魚生長情況調整投喂量;(3)保持飼養環境清潔,防止疫病發生。3.3特種養殖技術3.3.1特種養殖品種選擇特種養殖品種具有較高經濟價值,如蛇、蝎、蜈蚣等。在選擇品種時,要充分考慮市場需求、養殖技術、投資成本等因素。3.3.2養殖設施與技術特種養殖設施要根據不同品種的特點進行選擇。如蛇類養殖需要保溫設施,蝎類養殖需要防逃逸設施等。養殖技術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繁殖技術:掌握繁殖規律,提高繁殖成活率;(2)飼養管理:根據特種動物的生長需求,合理搭配飼料,保證營養均衡;(3)疫病防控:建立健全疫病防控體系,降低疫病風險。3.3.3市場營銷與品牌建設特種養殖要注重市場營銷與品牌建設,以提高產品附加值。具體措施如下:(1)加強產品宣傳,提高市場知名度;(2)拓展銷售渠道,增加市場份額;(3)樹立品牌形象,提高產品競爭力。第四章農業土壤管理4.1土壤改良與施肥技術土壤是農業生產的基礎資源,其肥沃程度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生長與產量。土壤改良與施肥技術是提高土壤肥力、保障農作物生長的重要手段。4.1.1土壤改良技術土壤改良主要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三種方法。物理方法包括深翻、松土、鎮壓等,可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的通氣性和透水性。化學方法主要是通過施用石灰、磷肥等物質,調節土壤酸堿度,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質的含量。生物方法則是通過種植綠肥、施用有機肥料等,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4.1.2施肥技術施肥應根據土壤肥力、作物需肥規律和肥料特性進行。施肥技術主要包括基肥、追肥和葉面噴施。基肥是指在播種前施入土壤的肥料,以提供作物生長初期所需的養分。追肥是指在作物生長過程中,根據作物生長需要追加的肥料。葉面噴施則是將肥料溶液噴施在作物葉面上,直接供作物吸收。4.2土壤水分管理土壤水分管理是農業生產中的環節,合理的土壤水分管理有助于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4.2.1土壤水分狀況監測土壤水分狀況監測主要包括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水分分布和土壤水分運動等方面。通過監測土壤水分狀況,可以為灌溉決策提供依據。4.2.2灌溉制度灌溉制度應根據作物需水規律、土壤水分狀況和水源條件制定。灌溉制度包括灌溉方式、灌溉周期、灌溉量和灌溉時間等。4.2.3排水技術排水技術主要包括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地表排水是通過修建排水溝、渠道等設施,將多余的水分排除。地下排水則是通過設置排水井、排水管道等設施,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鹽漬化。4.3土壤環境保護土壤環境保護是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4.3.1防止土壤污染防止土壤污染的關鍵是控制污染物排放,包括工業廢棄物、農藥、化肥等。還要加強土壤污染治理,修復受污染的土壤。4.3.2保持土壤肥力保持土壤肥力是土壤環境保護的核心。通過合理施肥、輪作、種植綠肥等措施,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4.3.3防止土壤侵蝕防止土壤侵蝕是保障土壤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任務。采取生物措施(如種植水土保持林、草地)、工程措施(如梯田、護坡等)和農業技術措施(如免耕、少耕等)可以有效防止土壤侵蝕。第五章農業植保技術5.1病蟲害防治技術5.1.1病害防治病害是影響農作物生長和產量的重要因素。病害防治主要包括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三種方法。農業防治:通過選擇抗病品種、優化種植結構、合理密植、科學施肥、加強田間管理等方式,降低病害的發生風險。生物防治:利用生物農藥、天敵昆蟲等生物資源,對病原體進行控制,以達到防治病害的目的。化學防治:采用化學農藥對病原體進行殺滅或抑制,以減輕病害的發生和蔓延。5.1.2蟲害防治蟲害防治同樣包括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三種方法。農業防治:通過調整作物布局、輪作、清除田間雜草、加強田間管理等措施,減少蟲害的發生。生物防治:利用天敵昆蟲、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資源,對害蟲進行控制。化學防治:采用化學農藥對害蟲進行殺滅或抑制,以減輕蟲害的影響。5.2農藥安全使用5.2.1農藥種類及作用機理農藥主要包括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了解各類農藥的作用機理,有助于合理選擇和使用農藥。殺蟲劑:通過干擾害蟲的生理代謝、神經系統、生長發育等途徑,達到殺滅害蟲的目的。殺菌劑:通過抑制病原體的生長、繁殖或殺死病原體,保護農作物免受病害侵害。除草劑:通過干擾雜草的生長發育,使雜草失去競爭力,從而達到除草的目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通過調節植物生長過程中的激素水平,促進或抑制植物生長,提高產量和品質。5.2.2農藥安全使用原則遵循以下原則,保證農藥的安全使用:(1)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品種。(2)根據病蟲害發生規律和防治需要,合理確定用藥時機。(3)嚴格按照農藥使用說明書推薦的劑量和方法使用。(4)避免農藥的濫用和亂用,減少環境污染和農藥殘留。(5)做好農藥的安全儲存和廢棄物處理。5.3生物防治技術5.3.1生物防治原理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對有害生物進行控制的一種方法。生物防治具有無污染、可持續、安全等優點。5.3.2生物防治方法(1)利用天敵昆蟲防治害蟲:通過引入或保護害蟲的天敵,降低害蟲的發生和蔓延。(2)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病蟲害:利用病原微生物對有害生物的侵染、寄生等作用,達到防治目的。(3)利用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生物農藥具有選擇性高、對人畜無害、無污染等優點,是一種理想的防治方法。(4)利用植物源農藥防治病蟲害:植物源農藥是從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低毒、低殘留等特點。5.3.3生物防治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生物防治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有助于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降低環境污染,提高農產品品質。在實際應用中,應根據當地氣候、土壤條件、農作物種類和病蟲害發生規律,合理選擇和運用生物防治方法。同時加強生物防治技術的研究與推廣,為我國農業生產提供有力支持。第六章農業機械化6.1農業機械化概述農業機械化是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利用機械設備替代人力和畜力,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優化生產結構的過程。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農業生產力的發展、提高農業效益具有重要意義。6.1.1農業機械化的意義(1)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農業機械化可以顯著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加農產品產量。(2)優化生產結構:農業機械化有利于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推動農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3)改善農民生活質量:農業機械化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4)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機械化有助于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農業資源的合理利用。6.1.2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歷程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低級到高級的過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機械化取得了顯著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農作物種植、收獲、加工等環節的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2)農業機械種類日益豐富:各類農業機械不斷研發推廣,滿足了農業生產多樣化的需求。(3)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農業機械化服務網絡逐步建立健全,為農民提供了便捷的機械化服務。6.2農業機械選型與使用6.2.1農業機械選型原則(1)適應性原則:根據當地農業生產條件、作物種類和種植模式選擇合適的農業機械。(2)經濟性原則:在滿足農業生產需求的前提下,選擇性價比高的農業機械。(3)可靠性原則:選擇功能穩定、故障率低的農業機械。(4)安全性原則:選擇符合國家安全生產標準的農業機械。6.2.2農業機械使用要點(1)操作規范:嚴格按照農業機械的操作規程進行操作,保證作業質量。(2)維護保養:定期對農業機械進行維護保養,延長使用壽命。(3)安全生產:加強農業機械的安全管理,防止發生。(4)技術培訓:提高農民對農業機械的操作技能,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6.3農業機械化作業規范6.3.1農業機械化作業流程(1)作業前準備:對農業機械進行檢查、調試,保證其處于良好狀態。(2)作業實施:按照作業規程進行機械化作業,保證作業質量。(3)作業后處理:對農業機械進行清潔、維護,做好下一次作業的準備工作。6.3.2農業機械化作業質量要求(1)作業精度:保證作業精度滿足農業生產要求,避免出現漏耕、漏種等現象。(2)作業效率:提高機械化作業效率,降低生產成本。(3)作業安全性:保證作業過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4)環境保護:在機械化作業過程中,注意保護生態環境,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第七章農業信息化7.1農業信息技術概述農業信息技術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GIS)等,對農業資源、生產過程和農產品市場進行高效管理、優化配置和實時監控的一種技術手段。農業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管理、服務和市場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經濟效益。7.2農業信息采集與處理7.2.1農業信息采集農業信息采集是農業信息技術的基礎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農業資源信息采集:包括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等信息的采集。(2)農業生產信息采集:包括作物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等方面的信息采集。(3)農業市場信息采集:包括農產品價格、市場需求、銷售渠道等方面的信息采集。(4)農業政策信息采集:包括國家政策、地方政策、農業法律法規等方面的信息采集。7.2.2農業信息處理農業信息處理是指對采集到的農業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加工和傳遞的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數據清洗:對采集到的農業信息進行篩選、校驗和清洗,保證信息的準確性。(2)數據分析:運用統計學、數據挖掘等方法對農業信息進行分析,挖掘有價值的信息。(3)信息加工:對分析后的農業信息進行整理、歸納和提煉,形成有用的信息產品。(4)信息傳遞:通過計算機網絡、移動通信等手段,將加工后的農業信息傳遞給農民、企業、等用戶。7.3農業信息服務農業信息服務是指將農業信息傳遞給農民、企業、等用戶,為農業生產、管理和市場提供支持的過程。以下是農業信息服務的幾個主要方面:7.3.1農業科技信息服務農業科技信息服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農業科技成果推廣:通過線上線下渠道,宣傳推廣農業科技成果,提高農民的科技水平。(2)農業技術咨詢:為農民提供種植、養殖、加工等方面的技術咨詢服務。(3)農業技術培訓:開展農業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的技術素質。7.3.2農業市場信息服務農業市場信息服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農產品市場價格監測:定期發布農產品市場價格信息,幫助農民合理安排生產計劃。(2)農產品市場預測:根據市場走勢,為農民提供農產品市場預測信息。(3)農產品銷售渠道拓展:為農民提供農產品銷售渠道信息,助力農產品銷售。7.3.3農業政策信息服務農業政策信息服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農業政策宣傳:宣傳國家及地方農業政策,提高農民的政策知曉度。(2)農業政策咨詢:為農民提供農業政策咨詢服務,幫助農民理解政策。(3)農業政策落實:監督農業政策落實情況,保證政策惠及農民。第八章農業生態保護8.1農業生態保護概述農業生態保護是指通過對農業生產過程中生態環境問題的調控和管理,保持農業生態系統平衡與穩定,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現代農業管理理念。農業生態保護涉及土壤、水資源、生物多樣性等多個方面,旨在減少農業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8.2農業廢棄物處理與利用8.2.1農業廢棄物分類農業廢棄物主要包括農作物秸稈、農產品加工廢棄物、畜禽糞便、農藥包裝廢棄物等。這些廢棄物若處理不當,將對農業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8.2.2農業廢棄物處理方法(1)秸稈還田:將農作物秸稈切碎后直接翻入土壤,作為有機肥料,提高土壤肥力。(2)生物質能源轉化:將秸稈、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轉化為生物質能源,如生物質顆粒、生物質燃氣等,實現能源的循環利用。(3)堆肥發酵:將農業廢棄物進行堆肥發酵,轉化為有機肥料,用于土壤改良。(4)飼料化利用:將秸稈、農產品加工廢棄物等農業廢棄物作為飼料,發展畜牧業。8.2.3農業廢棄物利用策略(1)政策引導:通過政策扶持,鼓勵農民和企業進行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2)技術支持:加大科技研發力度,推廣農業廢棄物處理與利用新技術。(3)市場運作:培育農業廢棄物處理與利用市場,實現資源化利用的商業化運作。8.3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措施8.3.1土壤保護措施(1)合理施肥:根據土壤肥力狀況和作物需求,科學施用化肥和有機肥料。(2)秸稈還田:提高秸稈還田比例,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3)保護性耕作:采取保護性耕作技術,減少土壤侵蝕和水土流失。8.3.2水資源保護措施(1)合理灌溉:根據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濕度,實施科學灌溉。(2)水資源節約: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3)水資源保護:加強水資源管理,防治農業面源污染。8.3.3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1)生態農業建設:發展生態農業,提高農業生態系統穩定性。(2)物種多樣性保護: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維護農業生態系統平衡。(3)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法規建設:完善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法規體系,加強執法監管。第九章農業推廣體系建設9.1農業推廣體系概述農業推廣體系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將先進的農業技術、知識和信息傳遞給廣大農民,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促進農業現代化。農業推廣體系涉及多個層面,包括企業、科研機構、教育部門和農民等。農業推廣體系的主要任務包括: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與推廣,農民技術培訓,農業信息傳播,農業政策宣傳等。9.2農業推廣體系運行機制農業推廣體系的運行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2.1主導是農業推廣體系的主導者,負責制定農業推廣政策、規劃、計劃和措施,提供必要的資金、技術、人才等支持。在農業推廣體系中發揮引導、協調和監督作用,保證農業推廣工作的順利進行。2.2企業參與企業在農業推廣體系中承擔著重要角色。企業通過提供農業投入品、技術指導、市場信息等服務,與農民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2.3科研機構支持科研機構是農業推廣體系的技術來源。科研機構應加強與農民、企業的合作,開展針對性的技術研發和試驗示范,為農業推廣提供技術支持。2.4教育部門輔助教育部門在農業推廣體系中負責培養農業人才,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教育部門應加強與農業推廣體系的合作,開展農民技術培訓,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普及。2.5農民積極參與農民是農業推廣體系的核心。農民應積極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