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2018屆高三第二次聯考試題文科綜合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1頁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8屆高三第二次聯考試題文科綜合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2頁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8屆高三第二次聯考試題文科綜合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3頁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8屆高三第二次聯考試題文科綜合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4頁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8屆高三第二次聯考試題文科綜合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8屆高三第二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24.《史記·殷本紀》謂:“帝乙長子日微子啟,啟母賤,不得嗣。少子辛母為正后,得嗣。則其君位傳襲之法,已開周人先聲矣。”錢穆對此評論道:“至周初君位,頗有立賢之跡象,或以便於爭強而然。如太王舍太伯、虞仲而立王季,為第一次立賢。”上述材料說明A.商朝已經確立嫡長子繼承制B.西周王位世襲實行立賢不立長C.宗法制的確立歷經商周兩代D.商末周初王位繼承制度未固定25.唐朝中央機構中的中書、門下和尚書,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而唐太宗十分重視門下省的樞紐作用。這是因為門下省的工作可A.降低中央決策失誤率B.提升官員的文化素質C.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D.明確中央機構的職責26.《遼史》在敘述契丹南征時,有諸如“沿途民居、園囿、桑柘,必夷伐焚蕩……御寨及諸營壘,唯用桑、柘、梨、栗。軍退,縱火焚之”等記載。這一現象客觀上A.推動了區域性商幫的發展壯大B.改變了北方傳統經濟發展模式C.加快了蠶桑紡織技術南移步伐D.隔斷了南北區域經濟文化交流27.王夫之曾指出,“凡知者,或未能行,而行者,則無不知”,“如‘明明德’(注: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者,行之極也,而其功以格物、致知為先焉”。這集中體現了王夫之A.重視實踐的知行觀B.以知統行的方法論C.本善習遠的道德觀D.格物致知的修養論28.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過去,我們常常強調西方侵略者對我們不平等,但同時又把中國封建主義以夏傲夷的不平等置于視野之外。……西方資本主義的不平等與中國封建主義的不平等之間有著時代的差距,所以,帶來了不平等條約的西方人卻又向中國要求平等。對于中國人來說,這是一種歷史的鞭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兩種不平等的實質上是相同的B.兩種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經濟形態C.二者都推動了中國經濟近代化D.要客觀全面的看待西方的侵略29.新文化運動對于傳統入學的批判,一方面以西方現代性啟蒙話語為理念背景,從而將古今問題延展為中西問題;另一方面又將孔孟、莊子哲學及傳統文化特質回溯至封建專制時代,將中西問題還原為古今問題,從而凸顯了西方價值理性的現代普遍性意義。由此可知,新文化運動A.激情大于理性B.重視傳統文化的轉化C.強調思想解放D.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30.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但南昌起義高舉的仍然是“國民革命軍”的旗幟。其主要目的是A.國共關系尚未徹底破裂B.起義主力是國民革命軍C.為了免受國民黨的圍剿D.爭取國民黨左派的支持31.《從兩種民主形式看我國民主政治的優勢》中指出:我國協商民主與選舉民主的共生性,決定中國民主政治的先進性。我國協商民主與選舉民主的差異性,決定了中國民主政治的科學性。由此可以推知協商民主的存在A.強化了對民主黨派的監督B.拓展了我國民主的深度和廣度C.使重大決策上避免了失誤D.成為選舉民主必要的組成部分32.相對于探尋自然本源,蘇格拉底更關注人類本身,研究人類的倫理問題,如正義與非正義、勇敢與怯懦、誠實與虛偽,具有什么品質的人才能治理好國家,治國人才應該如問培養等等。材料表明蘇格拉底A.對智者學派作了徹底批判B.承認人在社會的崇高地位C.較為理性地追求人文精神D.已經具有完善的治國思想33.以前,威尼斯商人從地中海亞洲沿岸一帶收購香料,每年大約2100噸。在直通印度航路發現以后,每年僅運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亞洲香料就劇增到7000噸。材料反映了A.歐洲逐漸成為世界市場的中心B.葡萄牙在殖民掠奪中地位凸顯C.新航路開辟以后國際分工形成D.世界貿易規模正在不斷的擴大34.有學者說,正是蘇聯的優勢促使美國和歐洲走到了一起、也正是蘇聯的優勢擱置了德國問題,并使法德伙件關系成了可能,對此合理的解釋是A.歐洲聯合改變了國際局勢B.美蘇爭霸中蘇聯處下劣勢C.冷戰有助于西歐走向聯合D.法德聯合有利于德國統一35.赫魯曉夫在《回憶錄》里說:當時蘇聯領導和他自己在走向“解凍”的同時,又有擔心,生怕“解凍”引起洪水泛濫,局面難以控制,“因此我們似乎曾經阻止過解凍”。這說明赫魯曉夫改革A.引起了社會動蕩B.只能在舊體制內徘徊C.面臨巨大的阻力D.試圖突破斯大林模式4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新中國的國情決定了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必須經一個過渡時期。少奇同志認為新中國是一個“產業落后,發展又不平衡的大國”,“從實際看,當時我國工農業基礎相當薄弱,現代工業只占工業的30%,而且我國舊有的工業是帶有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質的工業,經濟上不能獨立……農業也十分落后,分散的、以手工勞動為基礎的、和古代沒有多大區別的小農經濟占統治地位”。——摘編自《關于新中國的經濟建設方針》材料二安徽省滁縣地區在最初的農村改革中,相當一批農村基層干部對改革抱觀望態度。改革的領導者及時規定了在農村這場大變革中干部的身份、報酬不變,報酬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提高。……在這項改革試點中,廣東、福建等省的口糧銷售價提高一倍左右,但是由于對居民發放了相應的補貼,加以適當的宣傳解釋工作和其他配套措施,結果消費者情緒基本穩定,沒有發生山火動蕩。……加快企業改革的步伐,使企業成為具有獨立的經濟利益和經營自主權的、真正自負盈虧的基本經濟單位,是增加微觀層次對區北對改革的承受力,分散國家所承擔風險的重要措施。——摘編自《走向繁榮的戰略選擇》(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請從經濟角度說明“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心須一個過渡時期”。(12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經濟體制改革中體現出的原則。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些原則的意義。(13分)4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個國家外部的崛起,實際上是它內部力量的一個外延,在一個內部,自己的國家制度還沒有健全的情況下,就很難成為一個大國,即使成為一個大國,也不是可持續的。——英國諾丁漢大學教授鄭永年解讀材料,提煉觀點,并結合世界近代史的相關知識,從正反兩個方面加以論述。(要求:寫出觀點,觀點合理、明確,史論結合。)45.【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德國金融資本和工業資本融合的程度嚴重,同時容克責族勢力過于強盛,這些極具侵略擴張性的權勢集團責助了納粹分子,促成了希特勒上臺執政并在戰爭中給予納粹政權不建余力的支持。西方盟國占領西部德國后,他們拆除德國具有軍事潛力的工業設施,這仍然是傳統的消極的解決德國問題的方法;打破德國納粹時期自給自足的封閉的經濟體系,使德國經濟重新回到世界經濟體系中來,與前者相比,這顯然是較為積極的建設性的手段;廢除卡特爾、辛迪加、康采恩和托拉斯等壟斷組織,在這一方面,西方盟國甚至在重工業領域還進行了社會化和職工參與共決的有益嘗試;鼓勵和幫助西占區建立獨主工會,希望工會成為一支促進經濟民主和社會穩定的獨立力量,抑制權勢集團,——摘編自張沛《鳳凰涅架——德國西占區民主化改造研究》(1)根據材料,指出西方盟國改革德國經濟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德國經濟改革的積極影響。(9分)46.【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15分)材料回望過去,美國人發動的那場戰爭給阿富汗帶來了沉重的災難,安全局勢惡化,始終是困擾阿富汗發展的最大問題。美國等國以“反恐”為名,對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發動軍事打擊,致使塔利班政權垮臺。但時至今日,阿富汗的安全局勢依熱沒有明顯改善。塔利班和其它式裝組織的活動相當猖獗,一些地區時常發生爆炸和自殺式襲擊事件。根據聯合國數據,今年以來已有近6000名平民在各類恐怖暴力襲擊中傷亡。大批農民拋下耕地逃離家園,流離失所。政府推動的工業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難以進行。根據阿富汗政府的數據,該國的失業率已達到40%,有接近40%的人口生在貧困線以下。該國的經濟和財政收入被迫嚴重依賴于國際援助。——《阿富汗戰爭爆發15周年》(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的背最。(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阿富汗戰爭的影響。(9分)47.【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5分)材料漢宣帝劉詢(前91年——前49年)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君,在其治下西漢國力最為強盛史稱“孝宣之治”,又稱“孝宣中興”。巫蠱之禍發生時,襁褓中的劉病已也被收系郡邸獄,后元二年(前87年)遭赦,在民間撫養。漢武帝遺詔養于掖庭,并令宗正錄其屬籍。劉詢少時多到京都三輔了解民情,這對他的施政有直接影響。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選賢任能,賢臣循吏輩出,著名的有麒麟閣十一功臣。宣帝注意減輕人民負擔,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認為治國之道應以“霸道”“王道”雜治。反對專任儒術。在對外關系上,宣帝于本始二年(前72年)聯合烏孫大破匈奴,而后匈奴呼韓邪單于率眾來朝稱臣。神爵二年(前60年)平定西羌,并置金城安置降羌。同年設西成都護監護西域各國,正式將西域納入版圖。(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宣帝治國的成就。(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漢宣帝能成為一代賢君的原因。(9分)此資料來源于:中學歷史教學園地(www.zxls.com/),未經允許,謝絕轉載。安徽省“皖南八校”2018屆高三第二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題號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DBCADADBCDCB41.(25分)(1)說明:帝國主義的長期掠奪。連年的戰爭,以致經濟趨向崩潰。國民經濟亟待恢復;小農經濟占據主導地位,工業落后,且體系不完善;經濟成分復雜多樣,特別是封建經濟根深蒂固,改造困難,缺乏相應的經濟建設經驗;只能在蘇聯的經驗上緩步前行。(12分)(2)原則。平衡原則;補償原則;疏導原則;分散原則;穩定原則(6分,答出三點即可)意義:提高了基層干部的積極性,推動了農村經濟體制改展;促進了商品經濟發展,有助于走向市場經濟,緩和了社會矛盾,穩定了社會秩序;增強了企業的自主性,減輕了國家負擔。(7分)42.(12分)觀點:國家制度是一個國家崛起的關鍵。(2分)論述:正面:英國較早的確立了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使其在殖民爭霸斗爭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同時也為工業革命在英國率先開展提供了政治保障,使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建立了“日不落帝國”。(5分)反面:西班牙雖然開辟了新航路率先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一度成為世界強國,但其國內仍然是落后的封建制度,導致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緩慢,國力不振,在與英國的殖民爭霸中失敗,從此一蹶不振。(5分)45.(15分)(1)特點:既注重傳統手段的使用,又采用建設性手段;在某些領域中進行相關嘗試;注重對權勢集團進行限制。(6分)(2)積極影響:有利于消除德國發動戰爭的物質基礎,維護戰后歐洲和平和世界和平;有利于德國融入世界經濟,推動戰后歐洲經濟的一體化;有利于德國經濟的恢復和社會穩定。(9分)46.(15分)(1)背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