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3.280CCSF73BSRSGuidanceonriskcontrolandsoilremediationeffectassessmentofcontaminatedsoilinuraniummin本電子版為發布稿。請以北京市輻射安全研究會出版的正式標準為準。北京市輻射安全研究會發布IT/BSRS121—2024 II III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基本原則、工作內容與工作程序 25更新污染土壤分類 46布點采樣與實驗室檢測 7風險管控與土壤治理效果評估 8提出長期監管的建議 9編制效果評估報告 8 16T/BSRS121—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為指導性參考方法。本文件由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和北京市輻射安全研究會組織制訂。本文件起草單位: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核工業二三0研究所、中國鈾業股份有限公司、中核地質勘查集團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康晶、廉冰、王彥、陳海龍、羅愷、商照榮、顧志杰、孫宏圖、王永軍、田思溶、梁家瑋、張家豪、樊紅波、王宏偉、胡龍飛。T/BSRS121—2024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為保障人體健康,保護生態環境,加強鈾礦區污染土壤環境監督管理,指導鈾礦區污染土壤的風險管控和治理后效果評估,制定本標準。本標準從鈾礦區污染土壤的特點出發,有針對性地提出鈾礦區污染土壤的風險管控措施和治理效果驗收的程序、原則、內容等。本標準規定了鈾礦區污染土壤風險管控和治理效果評估的原則、內容、程序和技術要求。本標準適用于鈾礦區污染土壤的風險管控和治理效果評估,其他類型放射性核素污染土壤調查可參照執行。1鈾礦區污染土壤風險管控與土壤治理效果評估技術導則本部分規定了鈾礦區污染土壤風險管控與土壤治理效果評估的內容、程序、方法和技術要求。本標準適用于指導我國鈾礦區污染土壤風險管控與土壤治理效果的評估,其他類型放射性核素污染土壤調查可參照執行本標準不適用于地下水修復效果評估。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標準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標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標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標準。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標準。GB14586鈾礦冶設施退役環境管理技術規定GB/T14848-2017地下水質量標準GB18218-2018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871-2002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23726-2009鈾礦冶輻射環境監測規定GB23727-2020鈾礦冶輻射防護和輻射環境保護規定HJ25.1建設用地污染狀況調查技術導則HJ25.2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監測技術導則HJ25.3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評估技術導則HJ25.5污染地塊風險管控與土壤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HJ169-2018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682-2019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術語HJ1157環境γ輻射劑量率測量技術規范EJ521鈾礦冶輻射環境質量評價規定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鈾礦區uraniumminingandmetallurgyareas鈾礦區指的是鈾礦建設和運行可能導致輻射環境影響的一定區域,不包括鈾礦冶設施中建構筑物和工藝設備等。3.2鈾礦區污染土壤contaminatedsoilinuraniumminingareas鈾礦區內,土壤中主要放射性組分濃度水平明顯高于當地環境本底水平(或對照點土壤主要放射性組分濃度水平),可能對周圍環境和公眾造成一定的輻射危害影響的土壤。2T/BSRS121—20243.3土壤環境背景值environmentalbackgroundvaluesofsoil指基于土壤環境背景含量的統計值。土壤環境背景含量是指在一定時間條件下,僅受地球化學過程和非點源輸入影響的土壤中鈾元素或含鈾化合物的含量。3.4土壤污染調查水平investigationlevelvaluesforsoilcontamination調查水平是以開放準則為根據的一種放射性核素規定水平。指在特定土地利用方式下,根據照射途徑和情景分析,通過模式估算得到的劑量或風險轉化成的濃度水平。土壤中放射性組分等于或者低于該值的,對人體健康風險可以忽略的,場址可以開放的;超過該值的,對人體健康可能存在風險,應當開展進一步的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確定具體污染范圍和風險水平。3.5鈾礦區土壤污染導出濃度限值水平(DCGL)Derivedlevelvaluesforsoilcontaminationinuraniumminingareas指在特定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組分的殘留水平超過該值的,通過照射途徑和情景分析得到的劑量值或者對人體健康風險通常存在不可接受的,應當采取補救行動。3.6土壤污染狀況調查investigationonsoilcontamination采用系統的調查方法,確定鈾礦區土壤是否被污染以及污染程度和范圍的過程。3.7治理效果評估監測monitoringforassessmentoftreatmenteffect在鈾礦區土壤治理工程完成后,通過布點監測考核和評價土壤是否達到已確定的治理目標及工程設計所提出的其他要求。3.8風險管控與土壤治理效果評估riskcontrolandassessmentofsoiltreatmenteffects通過資料回顧與現場勘驗、布點采樣與實驗室檢測,綜合評估鈾礦區污染土壤的風險管控與土壤治理是否達到了治理目標或風險是否達到可接受水平。4基本原則、工作內容與工作程序4.1基本原則鈾礦區污染土壤風險管控與土壤治理效果評估是對土壤放射性水平是否達到治理目標、風險管控是否達到規定要求、土壤風險是否達到可接受水平等情況進行科學、系統地評估,并提出長期監管的建議,為鈾礦區污染土壤管理提供科學依據。4.2工作內容鈾礦區污染土壤風險管控與土壤治理效果評估的工作內容包括:更新鈾礦區污染土壤分類、布點采樣與實驗室檢測、風險管控與治理效果評估、提出長期監管建議、編制治理效果評估報告等。4.3工作程序4.3.1更新鈾礦區污染土壤分類3應根據鈾礦區污染土壤的修復情況以及風險管控要求,以及掌握的鈾礦區污染土壤的歷史廠址評估資料,對源項調查時開展的污染土壤進行更新分類,為制定效果評估布點方案提供依據。4.3.2布點采樣與實驗室檢測布點方案包括效果評估的對象和范圍、采樣節點、采樣周期和頻次、布點數量和位置、檢測指標等內容,并說明上述內容確定的依據。原則上應在風險管控與治理實施方案編制階段編制效果評估初步布點方案,并在土壤風險管控與治理效果評估工作開展之前,根據污染土壤分類進行迭代。根據布點方案,制定采樣計劃,確定檢測指標和實驗室分析方法,開展現場采樣與實驗室檢測,明確現場和實驗室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要求。4.3.3風險管控與土壤治理效果評估根據檢測結果,評估鈾礦區土壤治理是否達到治理目標值或者可接受水平的劑量水平,評估風險管控是否達到規定要求。對于鈾礦區土壤治理效果,可采用逐一比對和統計分析的方法進行評估,若達到治理效果,則根據情況提出長期監管的建議并編制治理效果評估報告,若未達到治理效果,則應開展進行風險管控或者采取補救行動。對于風險管控效果,若工程性能指標和土壤中主要放射性組分均達到評估標準,則可以判斷風險管控達到預期效果,可開展長期監管;若工程性能或污染物濃度指標未達到評估標準,則判斷風險管控未達到預期效果,須對風險管控措施進行優化或調整。4.3.4提出長期環境監管的建議根據風險管控與治理工程實施情況與效果評估結論,提出長期監管的建議。4.3.5編制治理效果評估報告匯總前述工作內容,編制治理效果評估報告,報告應包括風險管控與鈾礦區治理工程的概況、環保措施落實情況、效果評估布點與采樣、檢測結果分析、效果評估結論及長期監管建議等內容。其中治理效果評估即需要對數據達到治理目標進行評述,并根據礦區的開放要求和開放后應用情景,對在修復土壤上活動的公眾和工作人員進行劑量評估。污染土壤風險管控與鈾礦區土壤治理效果評估工作程序見圖1。4T/BSRS121—2024圖1污染土壤風險管控與土壤修復效果評估工作程序5更新污染土壤分類5.1在歷史資料回顧、現場踏勘、人員訪談的基礎上,掌握鈾礦區污染土壤風險管控與治理工程情況,結合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污染物空間分布、治理技術特點、治理設施布局等,對污染土壤進行分區鑒別,并重新劃分污染土壤。5.2更新后的污染土壤分為三類:一類區域:根據歷史判斷,治理之前存在潛在污染或者已知其污染高于污染導出濃度限值水平(DCGL)的那些區域。包括以前經過治理的場地區域;已知出現過泄漏和明顯污染的地方;以前的填埋或者處置場;廢物貯存場地等。采取有效的工程治理后,污染程度明顯降低、污染面積明顯減少。二類區域:治理之前有潛在放射性污染或已知有污染但預計不超過DCGL的那些區域。包括可能受污染的運輸路線;水冶廠等排氣筒排放點下風向區域;以前的污染控制區的周邊區域。三類區域:根據場地使用歷史和以前的輻射檢測結果,那些可能高于當地放射性環境背景值預計殘留放射性水平只是DCGL的很小一部分。包括一類或二類區域的緩沖地帶,以及殘留放射性水平很低但沒有足夠信息證明其未受影響的區域。5.3更新后的污染土壤調查一般包括如下信息:1)土壤風險管控與治理概況:治理起始時間、治理范圍地界、治理目標、治理設施設計參數、治理過程運行監測數據、技術調整和運行優化、治理過程中廢水和廢氣排放數據、添加劑添加量等情況;52)關注土壤中放射性污染物濃度情況:土壤中放射性組分的初始濃度、治理過程中的濃度變化情況等;污染土壤清挖和運輸情況、治理技術去除率、放射性組分的空間分布特征的變化,以及潛在二次污染區域等情況;3)地質和水文地質情況:關注污染土壤區域的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以及治理設施運行前后地質和水文地質的變化、土壤理化性質變化等;4)照射途徑和情景分析:結合土壤治理開放后的用途,預測開放后人員/公眾活動情景,根據不同的開放目標、人員活動特點以及治理結束后土壤中殘留的放射性組分濃度,依照受照情景開展對應的受照劑量水平估算,并與治理目標設定的劑量值進行比較分析5.4更新后的污染土壤可用文字、圖、表等方式表達,作為確定治理效果評估范圍、采樣節點、布點位置等的依據。6布點采樣與實驗室檢測6.1土壤治理效果評估布點6.1.1污染物清挖區域治理效果評估布點對象為治理方案中確定的污染物清挖區域。6.1.1.1采樣布點污染土壤清理后遺留的清挖區域底部與側壁,應在清理之后、回填之前進行采樣。若污染物清挖區域的側壁采用基礎圍護,則宜在清理同時進行側壁采樣,或于基礎圍護實施后在圍護設施外邊緣采樣。根據工程進度對污染物清挖區域進行分批次采樣。6.1.1.2布點數量與位置一般視污染分布和程度布設點位,污染物清挖區域的底部與側壁推薦最少采樣點數量見表1。底部采樣系統布點法,側壁采用等距離布點法,布點位置參見圖2。當污染物清挖區域的深度大于1m時,側壁應當進行垂向分層采樣,應考慮土層性質與污染垂向分布特征,在污染物易富集位置設置采樣點,各層采樣點之前垂向距離不大于3m,具體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污染物清挖區域的底部和側壁的樣品以去除雜質后的土壤表層樣為主(0cm~20cm不排除深層采樣。表1污染物清挖區域的底部和側壁推薦最少采樣點數量污染物清挖區域面積m2底部采樣點數量側壁采樣點數量x<10024100≤x<1000351000≤x<1500461500≤x<2500572500≤x<5000685000≤x<7500797500≤x<125008x>12500網格大小不超過40m×40m采樣點間隔不超過40m6T/BSRS121—2024(1)底部系統布點法(2)側壁等距離布點法圖2污染物清挖區域的底部與側壁布點示意圖6.1.2土壤原位治理效果評估布點6.1.2.1評估對象對象為鈾礦區內經原位治理后的土壤。6.1.2.2布點數量與位置原位治理的土壤可按照治理進度、治理設施設置等情況分區域采樣。原位治理后的土壤水平方向上采用系統布點法,推薦采樣數量參照表1。原位治理后的土壤垂直方向上采樣深度應不小于調查評估確定的污染深度以及治理可能造成污染物遷移的深度,根據土壤性質設置采樣點,原則上垂向采樣點之間的距離不大于3m,具體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應結合污染土壤的污染分布、土壤性質、治理設施設置等,在放射性組分濃度水平較高區域、治理效果薄弱區、治理范圍邊界處等位置增設采樣點。6.1.3土壤開挖回填效果評估布點6.1.3.1評估對象土壤治理效果評估的對象為回填后的土壤堆體。6.1.3.2布點數量與位置根據回填土壤的來源和特點進行采樣布點。對于采用回填的治理技術,應結合回填堆體的大小設置采樣點,推薦數量參見表2。表2回填堆體的土壤最少采樣點數量堆體體積m3采樣單元數量個<1001100~3002300~5003500~10004每增加500回填后的土壤一般采用系統布點法設置采樣點,也可以僅在表面設置采樣點。同時,根據回填土壤的來源,也可以選擇簡單測量。6.1.4土壤治理二次污染區域布點6.1.4.1評估范圍7土壤治理效果評估范圍應包括治理過程中的潛在二次污染區域。潛在二次污染區域包括:污染暫存區、治理設施所在區、固體廢物或危險廢物堆存區、運輸車輛臨時道路、土壤或地下水待檢區、廢水暫存處理區、治理過程中污染物遷移涉及的區域、其他可能的二次污染區域。6.1.4.2采樣節點潛在二次污染區域土壤應在此區域開發使用之前進行采樣。可根據工程進度對潛在二次污染區域進行分批次采樣。6.1.4.3采樣節點潛在二次污染區域土壤原則上根據治理設施設置、潛在二次污染來源等資料判斷布點,也可采用系統布點設置采樣點,采樣點數量參照表1。潛在二次污染區域樣品以去除雜質后的土壤表層樣為主(0cm~20cm但不排除深層采樣。6.2風險管控效果評估布點風險管控措施包括固化/穩定化、封頂、阻斷填埋、地下水阻隔墻、可滲透反應墻等管控措施。6.2.1采樣周期和頻次風險管控效果評估的目的是評估工程措施是否有效,一般在工程設施完工1年內開展。工程性能指標應按照工程實施評估周期和頻次進行評估。土壤表面氡析出率、土壤中天然鈾濃度指標或者任何100m2范圍內土層中226Ra的平均活度濃度,應采集4個批次的數據,宜每個季度采樣一次。6.2.2布點數量與位置需結合風險管控措施的布置,在風險管控范圍上游、內部、下游,以及可能涉及的潛在二次污染區域設置地下水監測井,可以結合鈾礦區已有的地下水監測井或者礦井開展監測。可充分利用礦區勘探、開發、污染調查評估與治理施工等階段設置的監測井,現有監測井須符合治理效果評估采樣條件。6.3現場采樣與實驗室檢測基坑土壤、原位治理后和回填后的土壤檢測指標均為土壤中天然鈾的活度濃度或者任何100m2范圍內土層中226Ra的平均活度濃度,不排除210Pb和210Po的檢測。7風險管控與土壤治理效果評估7.1土壤治理效果評估7.1.1土壤治理效果評估標準值污染物清挖區域的土壤評估標準值為土壤調查評估、治理方案或實施方案中確定的治理原位治理后土壤的評估標準值為土壤調查評估、治理方案或實施方案中確定的治理目標值,即土壤表層氡析出率、土壤中殘留污染物濃度限值和根據受照情景后的劑量約束值。回填后土壤的評估標準值根據治理目標給出的當地土壤環境背景值或者治理目標值。7.1.2土壤治理效果評估方法1)可以采用逐一對比和統計分析的方法進行土壤治理效果評估。8T/BSRS121—20242)當樣品數量小于8個時,應將樣品檢測值與治理目標值逐個對比;若樣品檢測值低于或等于治理目標,則認為達到治理效果;若樣品檢測值高于治理目標,則認為未達到治理效3)當樣品數大于或等于8個時,采用統計分析方法進行治理效果評估。一般采用樣品均值的95%以上的置信上限與治理目標值進行比較,當樣品均值的95%置信上限小于等于治理目標值時,且樣品濃度最大值不超過治理目標值的2倍時,可以認為治理達到效果。4)若采用逐個對比方法,當同一污染物平行樣數量大于或等于4組時,可結合t檢驗(見附錄B)分析采樣和檢測過程中的誤差,確定檢測值與治理目標值的差異。若各樣品的檢測值顯著低于治理目標值或與目標值差異不顯著,則認為土壤達到治理效果;若某樣品的檢測結果顯著高于治理目標值,則認為土壤未達到治理效果。5)原則上,統計分析方法應在單個基坑或者單個治理區塊內分別進行。7.2風險管控效果評估7.2.1風險管控效果評估標準風險管控工程性能指標滿足設計要求或不影響預期效果。風險管控措施下游地下水污染物濃度應持續下降,且污染物的活度濃度水平應低于地下水中對總放射性水平的限值要求,不會對地下水造成進一步的危害。7.2.2風險管控效果評估方法若工程性能指標和污染物指標均達到評估標準,則判斷風險管控達到預期效果,可對風險管控措施繼續開展運行和維護。若工程性能指標和污染物指標未達到評估標準,則判斷風險管控未達到預期效果,可對風險管控措施進行優化或修正。8提出長期監管的建議8.1開展長期環境監管的對象當鈾礦區土壤中放射性濃度達到治理目標值時,需進一步對開放后人員/公眾活動情景假定。根據不同的開放目標和人員活動的特點,依照受照情景開展對應的受照劑量水平的估算(附錄C),并與治理目標值設定時的劑量值進行比較分析。當劑量水平超過0.01mSv/a或者地下水濃度監測結果超過GB/T14848時,需要開展對治理后土壤的長期監管,直至地下水濃度監測結果達到GB/T14848限值要求。對實施風險管控措施的土壤,需要持續開展一段時間的長期監管。8.2長期環境監測的要求實施風險管控的區域應開展長期監測。環境監測一般根據地下水監測井進行周期性采樣和檢測,也可以保留土壤深度鉆井孔,進行土壤中殘留放射性活度濃度值的檢測,監測井的位置應優先考慮原污染水平較高的區域和敏感點所處位置等。盡可能地利用區域內原有監測井。原則上長期監管的周期為1年~2年開展一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9編制效果評估報告9效果評估報告應包括風險管控與治理工程概況、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效果評估布點與檢測、檢測結果分析、效果評估結論即長期環境監管的建議等內容(見附錄D)。T/BSRS121—2024附錄A(資料性)表A.1更新土壤分類及信息表附錄Bt檢驗方法t檢驗是判定給定的常數是否與變量均值之間存在顯著差異的最常用的方法。假定一組樣本,樣本數為n,樣本均值為EQ\*jc3\*hps20\o\al(\s\up1(一),x),樣本標準差為S,利用t檢驗判定某一給定μ0是否與樣本均值存在顯著差異,步驟為: 確定顯著水平α,常用α=0.05,α=0.01; 計算檢驗統計量t=; n根據自由度df=n?1和α查t分布臨界值表,確定臨界值,例如則t=2.365;統計推斷xkan?kT/BSRS121—2024情景列表在對鈾礦區污染區域附近的特性人群(這里指屬于同一年齡組的生活習性、飲食消費習慣相近的人群)的生活習性和飲食消費習慣等進行調查或分析的前提下,初步確定代表性個人及其照射情景。鈾礦區污染區域治理后,人員活動的實際照射情景的確定依賴于多種因素,例如:場址的位置、地域的大小、場址自然特性以及治理后的使用用途等等。農業居民情景包括了所有的照射途徑,因此同一放射性水平情況下,該種情景下的公眾所受到的輻射劑量最高。對于同一照射情景,居留因子是一個重要照射情景參數。例如,生活在污染區域的居民所受到的劑量要高于生活在該污染區域之外的居民所受到的劑量。幾種常見情景的主要照射途徑見表C.1。表C.1不同情景的主要照射途徑a√√√√√√√√√√╳√√√√√╳√氡吸入f√√√√╳√√√╳╳√╳√╳╳╳╳√√╳╳╳╳╳√╳╳╳√√√╳╳╳╳╳注:a:表中注有“√”的照射途徑,表示表列的照射情景所涉及的途徑,但涉及的程度不盡相同。評價時需要根據核基地和核設施周邊實際情況,通過選擇合適的受照情景農業居民情景中公眾受到所有照射途徑的影響,且受照時間最長,因此公眾所受劑量最大。表C.1中列出的其他照射情景與農業居民情景相比,公眾通常在污染區域的居留時間較短、受照途徑較少。例如,一名來到評價區域游玩的公眾則由于在評價區域居留的時間較短,食入污染食物的少,所受到的劑量也較少。污染食品在居民飲食消費的比例也是一個重要照射情景參數。農業居民飲食消費中可能會有相當一部分來自當地的農田或菜園。在郊區居民情景中,這里假定市政供水(即未污染水)被用于飲用和灌溉。如果居民飲用或灌溉可能使用污染水,則需要考慮該種途徑的輻射影響。工業工人情景中,假定工人不消費來自污染區域的水和食物。如果評價區域建有娛樂活動設施,那么公眾到這些設施游玩也會受到輻射影響,這時需要考慮娛樂活動情景。在進行評價時,參數選取應優先采用場址特征環境參數,僅在特征環境參數不能滿足評價需求時選取推薦參數進行評價。表C.2給出了農業居民、郊區居民、城市居民、工業工人不同照射情景的主要輸入參數推薦值。其他類型特性人群的主要參數應以實際調查結果而定。表C.2不同照射情景下相關照射途徑的主要相關參數m3/a-----------劑量估算1外照射外照射主要包括直接外照射、浸沒照射和地面沉積外照射。外照射劑量通過直接測量環境中的X/γ劑量率水平D(扣除本底后)進行估算。具體計算公式如下:式中:T為公眾受到外照射的時間,h。2.1吸入內照射通過空氣中氣溶膠取樣,分析空氣中放射性核素濃度Cair,通過下式計算:H吸入=Cair×DCFinh×Ra式中:Cair:空氣中的放射性核素濃度,Bq/m3;DCFinh:放射性核素吸入內照射劑量轉換因子,Sv/Bq;Ra:為公眾的年空氣吸入量,m3/a。2.2食入內照射食入內照射包括食入陸生食品、水生生物以及飲水引起的內照射。食入受放射性污染的食品對人體產生內照射,其輻射劑量取決于個人飲食習慣和食品受污染的程度。2.2.1陸生食品T/BSRS121—2024食入陸生食品的內照射劑量主要通過取樣測量公眾常用食物中的放射性核素濃度或飲用水中的濃度進行計算,具體計算方法如下:H食入=C食物×DCFing×U食物式中:C食物為動物、農產品等食物中放射性核素濃度,Bq/kg;DCFing為放射性核素的食入內照射劑量轉換因子,Sv/Bq;U食物為動物、農產品等食物的居民年食入量,kg/a。計算食入有效劑量時,可進一步把食入的陸生食品分成四組:葉類蔬菜、作物(包括非葉類菜、水果、谷物、薯類等)、肉類食品和奶類食品。則食入陸生食品產生的內照射有效劑量由下式計算:Hg.i=(UV.CV.i+UC.CC.i+UM.CM.i+UFl.CFl.i).DCFg.i式中:Hgi—公眾個人食入含有放射性核素i的食物造成的內照射有效劑量,Sv/a;UV—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班會課件-感恩
- 2024年小班元宵節活動策劃方案
- 建筑工人安全教育
- 高級育嬰員試題庫(含答案解析)
- 1月臨床醫學概論習題+答案(附解析)
- 《北斗導航基本原理》課件
- 幼兒急疹診療護理培訓
- 《基礎數據分析優化模型》課件
- 玻尿酸課件教學課件
- 環評工程課件下載
- 中藥學電子版教材
- 畢業設計外文文獻-基于 Vue.js 的后臺單頁應用管理系統的研究與實現
- 新產品開發打樣流程
- 三軸龍門機械手
- 婦產科護理學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石河子大學
- 文化差異與跨文化交際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
- 石油石化行業數字化轉型規劃課件
- GB/T 4226-2009不銹鋼冷加工鋼棒
- 肌筋膜激痛點及還原
- 鋰離子電池粘結劑總結ATLCATL課件
- 九種基坑坍塌事故案例分析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