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吉林省長春市高考語文二模試卷_第1頁
2025年吉林省長春市高考語文二模試卷_第2頁
2025年吉林省長春市高考語文二模試卷_第3頁
2025年吉林省長春市高考語文二模試卷_第4頁
2025年吉林省長春市高考語文二模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5年吉林省長春市高考語文二模試卷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材料一:1954年姜春華教授進入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華山醫院任中醫科主任。1955年,我畢業后分派在華山醫院工作已有三年,組織上根據剛宣布的中醫政策,安排姜春華教授為我的老師,采取了傳統的師從方式。老師知道我是一向接受系統而嚴格的英美式正規教育,頭腦中已是西醫學先入為主,于是讓我從《傷寒論》《金匱要略》《內經》《神農本草經》學起,尤其是學《傷寒論》花了較多的時間,不死背條文,而是理解其精髓,即辨證論治的規律,從這些繁復的條文比較中得以升華;以后讓我自學《外臺秘要》《千金方》,對每一門病癥的用藥加以歸納,從出現頻率最高的主藥中求實效,以此讓我科學地從中了解中醫理論與治病真諦。在我學中醫理論的同時,跟老師臨診,看到治療同一個哮喘患者,由于發病的季節、體質的改變,誘發因素的不同,而先后采取了四種完全不同的處方,又看到對西醫看來是完全不同的病,如瘧疾、痢疾、哮喘、乳糜尿,在某個階段有“氣虛”表現的時候,用補氣的同一處方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這種“同病異治、異病同治”辨證論治原則的應用,說明老師學識的淵博,造詣的高深,在治病用方時不拘一格,這種學術上具有洞察力的見解,以及治療上具有魄力的風格,唯有從師學習,朝夕相處,才能深深的體驗到。老師在對待西醫學和中西醫結合的態度上極為明朗,曾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太史公云:人之患者,患疾多,醫之患,患道少。我為了療效的提高,借助西醫之道,自謂不違古賢教訓”。還指出:“立足中醫”,是指站在中醫的立場上,真正的以中醫理論為中心,不失辨證論治的精神;“西為中用”,是說在今天的條件下,充分運用西醫學現代科學的知識,克服中醫學的歷史局限性,以求闡明機制,使科研成果最高限度地為提高中醫的臨床療效服務;“古為今用”,打個通俗的比喻是穿老鞋,走新路,使中醫學的精神不斷得以發揚光大。老師說中醫好,好在“走樣”。他認為自己是一個中醫,但不愿為傳統觀念所束縛,他說中醫總是老樣子肯定不行,只有不斷進步,才有前途。他的學術思想最有代表性的是提出了“截斷扭轉”學說,老師對葉天士治療溫病的“衛氣營血”理論和“到氣方可清氣”的順應療法很不以為然,而贊賞《內經》“上工救其萌芽”之說,主張截病于初。他說“臨床表明,按葉氏之說‘尾隨敵后’跟蹤治療,任憑病邪肆虐,常致焦頭爛額,而于早期針對病原‘迎頭痛去’則可攔截病邪之深入,不致任其發展而不可收拾。現在大葉性肺炎、流行性出血熱等,不按衛氣營血,直用清熱解毒,療效很高,可見戯斷治療在理論上、實踐上都比單純按衛氣營血治療優越而富有積極意義”。老師治病有膽有識,僅以獨具一格的截斷扭轉方法為例,就治愈不少疑難雜癥,挽救了許多危重患者,不但有極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而且著書立說闡發理論,充滿辯證思想,令人感到他的文章生命力很強,有虎虎生氣。老師精于醫道而且重醫德,他引清朝名醫費伯雄的話“欲救人而學醫則可,欲謀私利而學醫則不可”,他聲言此話對時尚不那么合流,有些迂,但依然不悔。他晚年病中最后的一篇雜文,題為“求知重德為醫之要”,就是他的心聲。姜春華教授是優秀的中國共產黨員,畢生熱愛祖國的中醫事業,為人正直不阿,待人寬厚隨和,廉潔樸實,醫德高尚,誨人不倦,獎掖后進,他那革新創新的學術思想和成就,為現代中醫和中西醫結合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值此姜春華老師誕辰一百周年之際,謹以此文為《中醫與科學》序。雖然老師已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他的學術思想和高尚精神將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摘編自沈自尹《<中醫與科學——姜春華醫學全集>序言》)材料二:安吉2018年開始探索的“中醫師承定向培養”模式:選拔當地農村青年,撥專款、配師父、給編制,完成4年培訓后回村行醫。安吉的實踐,為解決鄉村醫生“青黃不接”難題提供了思路。充實鄉村醫生隊伍,關鍵在于吸引人才。在基層,年輕村醫職業落差大、崗位認同?度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采訪時,一位相關負責人感慨:“杜太村醫隊伍,不僅要解決待遇問題、吃住問題,還有生活習慣、人文環境融入的問題。”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中醫師承定向培養”模式專注從當地選拔熱愛中醫藥、有志于村醫事業的青年,實現了育人、別人、留人的統一。搭事業舞臺、暢晉升平臺,人才自會聚集。在師承定向培養中提供更多培訓、進修等機會,既能提高村醫專業能力和實踐技能,也有利于拓寬其職業發展空間,更好服務群眾。未來,職稱評定政策能否跟上、扶持措施能否持續,都事關建好長效機制,激發基層醫療隊伍的活力。健全完善鄉村醫療衛生體系,是筑牢億萬農民群眾健康的“第一道防線”,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題中應有之義。從實踐來看,一些地方通過優質資源下沉、上下聯動,著力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壯大醫療衛生隊伍,把工作重點放在農村和社區。”與年輕村醫們交談,記者真切感受到蓬勃的朝氣、奮進的動力。推動更多強基層、惠民生的政策舉措落地見效,讓村醫在廣袤的鄉村舞臺上盡展才華,健康中國建設將邁出更堅實的步伐。(摘編自楊彥帆《吸引鄉村青年,壯大村醫隊伍》,人民日報,2023.11.13)(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因作者接受的是正規英美式的教育,故姜春華教授要求其認真學習中國傳統醫學經典,使其能夠辨證論治。B.作者運用歸納的方法自覺學習《外臺秘要》《千金方》以求實效,從而增強了對中醫理論和治病真諦的了解。C.為了提高中醫的診療效果,姜春華教授認為要充分運用西醫學現代科學的知識,克服中醫學的歷史局限性。D.姜春華教授發展了“衛氣營血”理論和順應療法,提出“截斷扭轉”學說,豐富了臨床實踐經驗和醫學理論。(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的作者是姜春華教授的學生,文章飽含著學生對恩師的崇敬和懷念,不同于一般的書序。B.姜春華教授在診療中考慮到誘發疾病的不同因素,認為不同疾病都可以用相同的處方進行治療。C.要解決鄉村醫療資源緊缺的問題,除了“定向培養”解決人才短缺外,更離不開國家政策支持。D.中醫師承定向培養,不僅緩解了鄉村醫生短缺的壓力,也為村醫個體發展的現實需求提供路徑。(3)下列對兩則材料論述和說明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中“穿舊鞋,走新路”“尾隨敵后”等詞語的使用讓文章表達上深入淺出。B.材料一中以姜春華教授提出“截斷扭轉”學說的事例證明其對中醫的創新發展。C.材料二中作者全面分析了鄉村醫療衛生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就此給出合理化建議。D.材料二立足可持續發展闡述了“中醫師承定向培養”模式的現實功效和長遠意義。(4)結合兩則材料概括“中醫師承教育”的意義。(5)作為《中醫與科學——姜春華醫學全集》書序的一部分,請簡述材料一中體現出中醫哪些“科學性”。(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2.(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爺爺的禮物李佩紅一個月后,就是小孫子的5歲生日。71歲的老漢麥提肉孜,自從決定給小孫子送一件親手?的小花氈,就猶如100只活蹦亂跳的兔子揣在心里,夜夜攪和得他睡不安穩。麥提肉孜老漢記得,他小時候得到的最隆重的禮物就是爺爺吐爾遜?木沙送袍的花氈。夜里,爺爺把他摟在懷里對他講,花氈是個神奇的東西,它是鳥的翅膀,夜深人靜,月亮掛上胡楊樹,身下的花氈會馱著你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開滿鮮花的草原、沙子聚會的沙漠、住著天神的昆侖山和天山……睡在花氈上,病這個魔鬼不會輕易發現你,你會健健康廒地長成英俊的小伙子。然后呢,坐在花氈上給你喜歡的姑娘彈琴、唱歌。花氈會把你的心送過去,你的歌聲只有她能聽懂。姑娘會愛上你比星星還亮的眼睛,愛上你濃黑的卷發,愛上你身上花氈的味道。你們流水樣長長的甜蜜的語,花氈聽得多了,就成了你的家人,你對花氈也有了感情。再往后,花氈會和我愛你一樣愛你的孩子。沒過幾天,他真的得到了一張有鳥、花、樹圖案的漂亮花氈。自那之后,麥提肉孜天天睡在他的小花氈上,做著各種各樣的夢,有時飛翔、有時墜落,有時哭、有時笑。不過,還沒有到他結婚,他的小花趈就被看不見的蟲子給咬壞了。那時候,親愛的爺爺已去了天上,爸爸繼承了爺爺的手藝,成了一名war花氈的手藝人。而他,15歲開始跟隨父親買買提?托乎逐學習花氈制作技藝。從年輕到現在,麥提肉孜每天比雞起得還要早。7點鐘,大多數新疆人還在夢鄉時,他就起床穿衣開始一天的勞作,打理葡萄園、幾畝麥地,喂雞、喂鷂子,去田地轉轉、拔拔草或澆澆水。這些活在麥提閂孜看來全是搟花氈之前的痔曲,只有早飯后,才正式進入一天最重要的事情——扲花氈。搟花氈的工具握在手里,外界的一切全被屏蔽了,除了五顏六色的羊毛,他什么都看不見,埋首于勞累卻快樂的創作之中。吃罷午飯小憩一會兒,下午接著做,直到天黑。讓麥提肉孜自豪的是,他用縶花氈掙的錢,供養了兩個女兒上大學,還給兒子蓋好了婚房。生活中有快樂也有煩惱。麥提肉孜唯一的兒子沒考上大學,麥提肉孜想培育他成為家族第五代花氈制作傳承人。但是兒子跟著麥提肉孜學了一陣子便有些不耐煩。兒子覺得,男人應該是天空的鷹,不能天天守在家里,重復著一模一樣的動作,直到老,直到死。麥提肉孜覺得,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和愛,借著花氈走進千家萬戶,裝扮他們平靜的生活,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這難道不是生命的意義嗎?況且,搟花氈是祖輩傳下來的手藝,是吃飯的碗,到兒子這一代把碗丟了,自己閉眼后都沒臉去見祖先。不過,麥提肉孜是個樂觀的人,在兒子面前無須爭吵,時間是最有效的黏合劑。隨著年齡的增加,兒子的思想也在轉變,只要有空,就主動幫著老父親一起搟花氈,父子關系融洽了許多。愛提肉孜把給孫子送花氈的想法告訴老伴。老伴心疼丈夫,囑咐他,給孫子搟花氈的這段時間,你只管去備料,除了田地的麥子,家里的活不用你操心。澣花氈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馬虎,蘋毛要最上等的。7點,太陽還在東邊伸懶腰,麥提肉孜就起來了,洗臉、刷牙、刮胡子,換了一身干凈衣服,皮鞋舊了點,擦上鞋油也亮光光地照人影。收拾停當,吃了兩塊馕、喝了一大碗茶水,精氣神提起來了。他搭了便車來到縣城巴扎,在羊群里東瞧瞧西看看,選定了兩只肥壯的羊,心里估算。一只羊至少能剪1公斤半羊毛,兩只羊3公斤,夠做花氈了。麥提肉孜盤算好了,羊毛做花氈,羊到孫子生日那天宰了吃肉,一舉兩得不浪費。麥提肉孜和老伴的生活并不算富裕。一下子買兩只羊,花了他積攢了好久的錢。羊被拴在葡萄架下的廊柱上,麥提肉孜親自動手剪羊毛。他把羊后腿、脖子、尾巴上的羊毛放在一堆,這些是用來做花絮的,不用彈,直接放進鍋里染色。羊身上剪下來的毛單獨放,這些羊毛是搟花氈的主料,必須彈得松軟、和雪一樣白。做花氈的染料直接影響花氈的品質,絕對不能用化學品。幾十年了,麥提肉孜堅持用17種純天然礦物做染料,好處是時間再長不褪色、不掉色,對人體沒壞處。拿起祖輩傳下來的油光發亮的彈花槌和彎弓,麥提肉孜立刻來了精神,像祖先的靈魂附體,越彈越開心,根本撒不下手。“嘭,嘭,嘭”,清脆悅耳的聲音在屋里墻壁上彈來跳去,羊毛在彎弦下跳舞,比天鵝羽毛還纖盈,還潔白,屋外的陽光射在跳動的羊毛上,光影變化萬千,美妙無比。這聲音,這場景,麥提肉孜一輩子聽不厭,看不煩。搟了幾十年花氈,爸爸教給他的花氈圖案烙印在麥提肉孜的腦子里,他從來不用刻意設計,只要把芨芨簞簾子往地下一鋪,美麗新鮮的圖案就會浮現在腦袋里,麥提肉孜對花氈發自內心的熱愛,夸張點說,比對自己孩子的感情還深厚。陽光穿過葡萄葉,在花氈和麥提肉孜老漢的身上灑下斑駁的光影,悄無聲息地拼出各種圖案。老漢沉浸在自己創造的美的世界里,神情專注安寧。他站起身,左手拿起紅柳綁扎的扇子骨似的東西,輕輕地挑起,雪白的羊毛圍著一根根紅柳枝起舞,像跳芭蕾的小天鵝……這是麥提肉孜重復了50多年卻愛不夠的日子。想到孫子跑進家門看到花氈的可愛神情,想到孫子摟著他的脖子甜甜地喊一聲“爺爺”,想到兒女全部圍坐在花氈上,吃著美食、聊著家常。“幸福生活就是這個模樣吧”,麥提肉孜嘴角上揚,開心地笑了。(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以飽含深情的筆觸描寫充滿民族特色的生活場景,呈現出一幅神秘動人的風俗畫卷。B.文中畫線句以詩化語言描寫陽光在麥提肉孜身上灑下光影,烘托出他創造美時的專注和安寧。C.本文與《哦,香雪》一樣,表現了在時代變革中普通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積極態度與巨大勇氣。D.小說采用從過去到現在的線性敘事結構,串聯起家族記憶碎片,賦予故事史詩般的韻味。(2)關于麥提肉孜彈花過程的描述,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整個過程隨人物的心理變化展開,先是立刻來了精神,而后越彈越開心,再到撒不下手,最后聽不厭、看不煩。B.用富有節奏的擬聲詞表現彈花聲音的清脆悅耳,烘托了麥提肉孜勞動時的快樂,突出了他對檊花氈的由衷熱愛。C.“聲音在屋里墻壁上跳來跳去”,對彈花聲音的生動描寫,化無形為有形,使讀者感受到一種獨特而歡快的美。D.對彈花過程的描述長句短句交錯使用,短句節奏明快,使表達嚴密細致,長句更易于表達快樂和滿足的心情。(3)題目“爺爺的禮物”含義豐富,請作簡要分析。(4)文章最后一段說“幸福生活就是這個模樣吧”,結合文本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2分)3.(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贈司徒魯郡顏公,諱真卿,事唐為太子太師,與其從父兄果卿,皆有大節以死。至今雖小夫婦人,皆知公之為烈也。初,公以忤楊國忠,斥為平原太守。策安祿山必反,為之備。祿山既舉兵,與常山太守果卿伐其后。賊之不能直窺潼關,以公與杲鯽撓其勢也。在肅宗時,數正言,宰相不悅,斥去之。又為御史唐旻所構,連輒斥。李輔國遷太上皇居西宮,公首率百官請問起居,義輒斥。代宗時,與元載爭論是非,載欲有所壅蔽,公極論之,又輒斥。楊炎、盧杞既相德宗,益惡公所為,連斥之。猶不滿意。李希烈陷汝州,杞既以公使希烈。希烈初慚其言,后卒縊公以死。是時公年七十有七矣。天寶之際,久不見兵,祿山既反,天下莫不震動,公獨以區區平原,遂折其鋒。四方聞之,爭奮而起,唐卒以振者,公為之倡也。唐之在朝臣,多畏怯觀望。能居其間,一忤于世,失所而不自悔者寡矣。至于再三忤于世,失所而不自悔者,蓋未有也。若至于起且仆,以至于七八,逐死而不自悔者,則天下一人而已,若公是也。公之學問文章,往往雜于神仙浮屠之說,不皆合于理。及其奮然自立,能至于此者,蓋天性然也。故公之能處其死,不足以觀公之大。何則?及至于勢窮,又有不得不死,雖中人可勉焉,況公之自信也歟?維歷忤大奸,顛跌撼頓,至于七八,而終始不以死生禍福為秋毫顧慮,非篤于道者不能如此,此足以觀公之大也。夫世之治亂不同,而士之去就亦異。若伯夷之清,伊尹之任,孔子之時,彼各有義。夫既自比于古之任者矣,乃欲眷顧回隱以市于世,其可乎?故孔子惡鄙夫不可以事君,而多殺身以成仁者。若公,非孔子所謂仁者歟?今天子至和三年,尚書都官郎中知撫州聶君厚載、尚書屯田員外郎通判撫州林君慥,相與幕公之烈,以公之嘗為此邦也,遂為堂而祠之。既成,二君過予之家,而告之曰:“愿有述。”夫公之赫赫不可泯者,固不系于祠之有無。蓋人之向往之不足者,非祠則無以致其志也。聞其烈,足以感人,況拜其祠而親炙之者歟!今州縣之政,非法令所及者,世不復議。二君獨能追公之節尊而事之以風示當世為法令之所不及,是可謂有志者也。(節選自曾鞏《撫州顏魯公祠堂記》)(1)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在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二君獨能A追B公之節C尊D而事之E以風F示當世G為法H令之所不及(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贈,古時朝廷對已故者追授官職、爵位或謚號,又稱“追贈”“封贈”。B.事,指侍奉,與《諫太宗十思疏》中“文武爭馳,在君無事”的“事”意思不同。C.區區,與“區區小事”和“感君區區懷”(《孔雀東南飛》)中的“區區”含義均不同。D.“可勉焉”與《燭之武退秦師》中“焉用亡鄭以陪鄰”的“焉”用法不相同。(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顏真卿認為安祿山會謀反,在鎮守平原時便著手做防備,安祿山叛亂,他和常山太守顏杲卿攻打叛軍后路,使叛軍不能“直窺潼關”。B.文章記顏真卿捍賊忤奸時,連用六“斥”字,敘中含論,既高度概括了顏真卿的一生,贊其屢忤屢貶而決不改其初衷之剛毅。C.在朝中大臣大多畏縮觀望的情況下,能勇于忤逆當世權臣,并因此失去官位而不后悔的人是很少的,但顏真卿卻再三忤于世而不悔。D.顏公祠堂完工后,作者寫了這篇“記”,認為顏真卿的赫赫業績光照千古,在顏真卿曾任職的地方修建祠堂可以使其業績不被湮沒。(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夫既自比于古之任者矣,乃欲眷顧回隱以市于世,其可乎?②蓋人之向往之不足者,非祠則無以致其志也。(5)材料中“篤于道”是什么意思?顏魯公“篤于道”體現在哪些方面?(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雪杜荀鶴風攪長空寒骨生,光于曉色報窗明。江湖不見飛禽影,巖谷□聞折竹聲。巢穴幾多相似處,路歧兼得一般平。擁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江湖不見飛禽影”與“千山鳥飛絕”意境相似,營造出空闊寂寥的氛圍。B.根據詩歌內容和情境,□處填“偶”字要比填“時”字更能突出風雪之大。C.大雪的覆蓋之下,眾多巢穴變得形態相近,岔路的起伏走向已難辨別。D.尾聯運用了對比手法,表達出對貧苦百姓為生計忍耐嚴寒的深切同情。(2)本詩第二句有版本作“先于曉色報窗明”,你認為哪種更好?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賀在《李憑箜篌引》中用“,”兩句形容音樂的感染力,蘇軾《赤壁賦》中的“舞幽壑之潛蛟”與此意味相似。(2)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提出應處理好“質”與“文”的關系,否則“,”。(3)“臺”是指用土筑成的方形的高面平的建筑物,古詩詞中,“臺”是人物活動的場所,也是抒情的載體,如“,”。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6.(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1898年12月26日,法國科學院人聲鼎沸,一位年輕漂亮、神色莊重又略顯疲倦的婦人走上講臺,全場立即甲。她叫瑪麗?居里,就是后來乙的居里夫人。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一起在這里喧布一項驚人發現,他們發現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鐳。瑪麗?居里穿著一席黑色長裙,白凈端莊的臉龐顯出堅定又略帶淡泊的神情,而那雙微微內陷的大眼睛丙,讓你覺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來。她的報告使全場振驚,物理學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而她那美麗而莊重的形像也就從此定格在每個人的心里。瑪麗?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她也在不停地變化著,當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時,①。她美麗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隱退,她逐漸變得眼花耳鳴,蒼白乏力。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位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里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物理學的一個新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理,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自其不變者而觀之”,②。就像化學的置換反應一樣,她的青春美麗換位到了科學教科書里,換位到了人類文化的史冊里。(1)請在文中甲、乙、丙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文中第一段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兩處并加以改正。(3)下列詞語與文中加點的“定格”構詞方式最接近的一項是()A.拍攝B.膽怯C.聚焦D.看透(4)請在文中①②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5)按照新聞要求將上述材料改寫成一則消息,不超過60字。四、寫作(60分)7.(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古人云:“讓禮一寸,得禮一尺。”“讓”,是一種傳統美德,彰顯著個人的修養與胸懷:也是一種處世智慧,蘊含著為人的哲學與謀略。在生活里,它既可以體現為出行交通中的禮讓、面對利益時的謙讓、矛盾沖突下的退讓,也能表現為對他人過錯的寬容、為達成目標的妥協。然而,“讓”并非毫無底線的一味退縮,若事事皆讓,難免失去自我、喪失原則。因此,如何在堅持與退讓之間尋得平衡,成為了我們需要思考的課題。請結合以上材料,自擬標題,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年吉林省長春市高考語文二模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材料一:1954年姜春華教授進入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華山醫院任中醫科主任。1955年,我畢業后分派在華山醫院工作已有三年,組織上根據剛宣布的中醫政策,安排姜春華教授為我的老師,采取了傳統的師從方式。老師知道我是一向接受系統而嚴格的英美式正規教育,頭腦中已是西醫學先入為主,于是讓我從《傷寒論》《金匱要略》《內經》《神農本草經》學起,尤其是學《傷寒論》花了較多的時間,不死背條文,而是理解其精髓,即辨證論治的規律,從這些繁復的條文比較中得以升華;以后讓我自學《外臺秘要》《千金方》,對每一門病癥的用藥加以歸納,從出現頻率最高的主藥中求實效,以此讓我科學地從中了解中醫理論與治病真諦。在我學中醫理論的同時,跟老師臨診,看到治療同一個哮喘患者,由于發病的季節、體質的改變,誘發因素的不同,而先后采取了四種完全不同的處方,又看到對西醫看來是完全不同的病,如瘧疾、痢疾、哮喘、乳糜尿,在某個階段有“氣虛”表現的時候,用補氣的同一處方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這種“同病異治、異病同治”辨證論治原則的應用,說明老師學識的淵博,造詣的高深,在治病用方時不拘一格,這種學術上具有洞察力的見解,以及治療上具有魄力的風格,唯有從師學習,朝夕相處,才能深深的體驗到。老師在對待西醫學和中西醫結合的態度上極為明朗,曾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太史公云:人之患者,患疾多,醫之患,患道少。我為了療效的提高,借助西醫之道,自謂不違古賢教訓”。還指出:“立足中醫”,是指站在中醫的立場上,真正的以中醫理論為中心,不失辨證論治的精神;“西為中用”,是說在今天的條件下,充分運用西醫學現代科學的知識,克服中醫學的歷史局限性,以求闡明機制,使科研成果最高限度地為提高中醫的臨床療效服務;“古為今用”,打個通俗的比喻是穿老鞋,走新路,使中醫學的精神不斷得以發揚光大。老師說中醫好,好在“走樣”。他認為自己是一個中醫,但不愿為傳統觀念所束縛,他說中醫總是老樣子肯定不行,只有不斷進步,才有前途。他的學術思想最有代表性的是提出了“截斷扭轉”學說,老師對葉天士治療溫病的“衛氣營血”理論和“到氣方可清氣”的順應療法很不以為然,而贊賞《內經》“上工救其萌芽”之說,主張截病于初。他說“臨床表明,按葉氏之說‘尾隨敵后’跟蹤治療,任憑病邪肆虐,常致焦頭爛額,而于早期針對病原‘迎頭痛去’則可攔截病邪之深入,不致任其發展而不可收拾。現在大葉性肺炎、流行性出血熱等,不按衛氣營血,直用清熱解毒,療效很高,可見戯斷治療在理論上、實踐上都比單純按衛氣營血治療優越而富有積極意義”。老師治病有膽有識,僅以獨具一格的截斷扭轉方法為例,就治愈不少疑難雜癥,挽救了許多危重患者,不但有極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而且著書立說闡發理論,充滿辯證思想,令人感到他的文章生命力很強,有虎虎生氣。老師精于醫道而且重醫德,他引清朝名醫費伯雄的話“欲救人而學醫則可,欲謀私利而學醫則不可”,他聲言此話對時尚不那么合流,有些迂,但依然不悔。他晚年病中最后的一篇雜文,題為“求知重德為醫之要”,就是他的心聲。姜春華教授是優秀的中國共產黨員,畢生熱愛祖國的中醫事業,為人正直不阿,待人寬厚隨和,廉潔樸實,醫德高尚,誨人不倦,獎掖后進,他那革新創新的學術思想和成就,為現代中醫和中西醫結合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值此姜春華老師誕辰一百周年之際,謹以此文為《中醫與科學》序。雖然老師已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他的學術思想和高尚精神將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摘編自沈自尹《<中醫與科學——姜春華醫學全集>序言》)材料二:安吉2018年開始探索的“中醫師承定向培養”模式:選拔當地農村青年,撥專款、配師父、給編制,完成4年培訓后回村行醫。安吉的實踐,為解決鄉村醫生“青黃不接”難題提供了思路。充實鄉村醫生隊伍,關鍵在于吸引人才。在基層,年輕村醫職業落差大、崗位認同?度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采訪時,一位相關負責人感慨:“杜太村醫隊伍,不僅要解決待遇問題、吃住問題,還有生活習慣、人文環境融入的問題。”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中醫師承定向培養”模式專注從當地選拔熱愛中醫藥、有志于村醫事業的青年,實現了育人、別人、留人的統一。搭事業舞臺、暢晉升平臺,人才自會聚集。在師承定向培養中提供更多培訓、進修等機會,既能提高村醫專業能力和實踐技能,也有利于拓寬其職業發展空間,更好服務群眾。未來,職稱評定政策能否跟上、扶持措施能否持續,都事關建好長效機制,激發基層醫療隊伍的活力。健全完善鄉村醫療衛生體系,是筑牢億萬農民群眾健康的“第一道防線”,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題中應有之義。從實踐來看,一些地方通過優質資源下沉、上下聯動,著力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壯大醫療衛生隊伍,把工作重點放在農村和社區。”與年輕村醫們交談,記者真切感受到蓬勃的朝氣、奮進的動力。推動更多強基層、惠民生的政策舉措落地見效,讓村醫在廣袤的鄉村舞臺上盡展才華,健康中國建設將邁出更堅實的步伐。(摘編自楊彥帆《吸引鄉村青年,壯大村醫隊伍》,人民日報,2023.11.13)(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C)A.因作者接受的是正規英美式的教育,故姜春華教授要求其認真學習中國傳統醫學經典,使其能夠辨證論治。B.作者運用歸納的方法自覺學習《外臺秘要》《千金方》以求實效,從而增強了對中醫理論和治病真諦的了解。C.為了提高中醫的診療效果,姜春華教授認為要充分運用西醫學現代科學的知識,克服中醫學的歷史局限性。D.姜春華教授發展了“衛氣營血”理論和順應療法,提出“截斷扭轉”學說,豐富了臨床實踐經驗和醫學理論。(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B)A.材料一的作者是姜春華教授的學生,文章飽含著學生對恩師的崇敬和懷念,不同于一般的書序。B.姜春華教授在診療中考慮到誘發疾病的不同因素,認為不同疾病都可以用相同的處方進行治療。C.要解決鄉村醫療資源緊缺的問題,除了“定向培養”解決人才短缺外,更離不開國家政策支持。D.中醫師承定向培養,不僅緩解了鄉村醫生短缺的壓力,也為村醫個體發展的現實需求提供路徑。(3)下列對兩則材料論述和說明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材料一中“穿舊鞋,走新路”“尾隨敵后”等詞語的使用讓文章表達上深入淺出。B.材料一中以姜春華教授提出“截斷扭轉”學說的事例證明其對中醫的創新發展。C.材料二中作者全面分析了鄉村醫療衛生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就此給出合理化建議。D.材料二立足可持續發展闡述了“中醫師承定向培養”模式的現實功效和長遠意義。(4)結合兩則材料概括“中醫師承教育”的意義。(5)作為《中醫與科學——姜春華醫學全集》書序的一部分,請簡述材料一中體現出中醫哪些“科學性”。【解答】(1)A.“因作者接受的是正規英美式的教育”錯誤。原文提到“老師知道我是一向接受系統而嚴格的英美式正規教育,頭腦中已是西醫學先入為主,于是讓我從《傷寒論》《金匱要略》《內經》《神農本草經》學起”,姜春華教授讓作者學習中國傳統醫學經典,原因不僅是作者接受英美式教育,更關鍵的是作者頭腦中“西醫學先入為主”,選項表述不全面。B.“運用歸納的方法自覺學習”錯誤。由“以后讓我自學《外臺秘要》《千金方》,對每一門病癥的用藥加以歸納,從出現頻率最高的主藥中求實效,以此讓我科學地從中了解中醫理論與治病真諦”可知,是姜春華教授讓作者自學《外臺秘要》《千金方》并運用歸納方法,并非作者自覺運用。C.正確。D.“發展了‘衛氣營血’理論和順應療法”錯誤。原文“他的學術思想最有代表性的是提出了‘截斷扭轉’學說,老師對葉天士治療溫病的‘衛氣營血’理論和‘到氣方可清氣’的順應療法很不以為然”,表明姜春華教授是不認同“衛氣營血”理論和順應療法的,并非發展了它們。故選C。(2)B.“不同疾病都可以用相同的處方進行治療”錯誤。由材料一“又看到對西醫看來是完全不同的病,如瘧疾、痢疾、哮喘、乳糜尿,在某個階段有‘氣虛’表現的時候,用補氣的同一處方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這種‘同病異治、異病同治’辨證論治原則的應用”可知,是在不同疾病在某個階段有相同表現(如“氣虛”)時,才可以用相同處方治療,并非所有不同疾病都能用相同處方。故選B。(3)C.“全面分析了鄉村醫療衛生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錯誤。材料二主要圍繞“中醫師承定向培養”模式展開,提到了基層年輕村醫存在職業落差大、崗位認同度不高等問題,但并沒有全面分析鄉村醫療衛生體系中存在的所有問題。故選C。(4)①由“1955年,我畢業后分派在華山醫院工作已有三年,組織上根據剛宣布的中醫政策,安排姜春華教授為我的老師,采取了傳統的師從方式。老師知道我是一向接受系統而嚴格的英美式正規教育,頭腦中已是西醫學先入為主,于是讓我從《傷寒論》《金匱要略》《內經》《神農本草經》學起,尤其是學《傷寒論》花了較多的時間,不死背條文,而是理解其精髓,即辨證論治的規律,從這些繁復的條文比較中得以升華;以后讓我自學《外臺秘要》《千金方》,對每一門病癥的用藥加以歸納,從出現頻率最高的主藥中求實效,以此讓我科學地從中了解中醫理論與治病真諦”可知,通過中醫師承教育,像作者這樣原本接受西醫學教育的人,能夠系統地學習中醫經典著作,理解中醫理論和治病真諦,從而培養出中醫人才,有利于中醫學的傳承。從“老師治病有膽有識,僅以獨具一格的截斷扭轉方法為例,就治愈不少疑難雜癥,挽救了許多危重患者,不但有極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而且著書立說闡發理論,充滿辯證思想,令人感到他的文章生命力很強,有虎虎生氣”以及“他那革新創新的學術思想和成就,為現代中醫和中西醫結合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可知,師承過程中,老師將自己的臨床經驗、學術思想傳授給學生,使中醫的學術思想和經驗得以傳承和發展,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中醫人才,推動中醫學的發展。②由“安吉2018年開始探索的‘中醫師承定向培養’模式:選拔當地農村青年,撥專款、配師父、給編制,完成4年培訓后回村行醫。安吉的實踐,為解決鄉村醫生‘青黃不接’難題提供了思路”可知,中醫師承定向培養模式選拔當地農村青年進行培養,然后讓他們回村行醫,解決了鄉村醫生短缺的問題,緩解了鄉村醫療人才“青黃不接”的狀況,有利于鄉村醫療的發展。從“健全完善鄉村醫療衛生體系,是筑牢億萬農民群眾健康的‘第一道防線’,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題中應有之義”可知,通過中醫師承教育培養鄉村醫生,健全鄉村醫療衛生體系,保障了農民群眾的健康,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鄉村的全面發展。(5)①由“在我學中醫理論的同時,跟老師臨診,看到治療同一個哮喘患者,由于發病的季節、體質的改變,誘發因素的不同,而先后采取了四種完全不同的處方,又看到對西醫看來是完全不同的病,如瘧疾、痢疾、哮喘、乳糜尿,在某個階段有‘氣虛’表現的時候,用補氣的同一處方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這種‘同病異治、異病同治’辨證論治原則的應用”可知,中醫在診療過程中,不是簡單地對病癥進行統一處理,而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如發病季節、體質、誘發因素等,對同一疾病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同病異治);對于不同的疾病,當出現相同的病理表現(如“氣虛”)時,采用相同的治療方法(異病同治),體現了中醫診療的精準性,能夠根據具體病情進行個性化治療,這是中醫科學性的體現。②從“老師治病有膽有識,僅以獨具一格的截斷扭轉方法為例,就治愈不少疑難雜癥,挽救了許多危重患者”以及“現在大葉性肺炎、流行性出血熱等,不按衛氣營血,直用清熱解毒,療效很高,可見截斷治療在理論上、實踐上都比單純按衛氣營血治療優越而富有積極意義”可知,姜春華教授運用自己的學術思想和治療方法,如“截斷扭轉”學說,在臨床實踐中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治愈了許多疑難雜癥和危重患者,證明了中醫理論和治療方法在實際應用中的有效性,體現了中醫的科學性。③由“老師在對待西醫學和中西醫結合的態度上極為明朗,曾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太史公云:人之患者,患疾多,醫之患,患道少。我為了療效的提高,借助西醫之道,自謂不違古賢教訓’。還指出:‘立足中醫’,是指站在中醫的立場上,真正的以中醫理論為中心,不失辨證論治的精神;‘西為中用’,是說在今天的條件下,充分運用西醫學現代科學的知識,克服中醫學的歷史局限性,以求闡明機制,使科研成果最高限度地為提高中醫的臨床療效服務;‘古為今用’,打個通俗的比喻是穿老鞋,走新路,使中醫學的精神不斷得以發揚光大”可知,姜春華教授提出“立足中醫”“西為中用”“古為今用”的觀念,強調在保持中醫理論核心和辨證論治精神的基礎上,充分運用現代科學知識(西醫學)來克服中醫的歷史局限性,提高臨床療效,同時將中醫的傳統精神不斷發揚光大,體現了中醫與現代科學的契合性,這種觀念具有科學性,有助于中醫的發展和進步。答案:(1)C(2)B(3)C(4)①有利于中醫學人才的教育和培養,助力中醫學的傳承和發展;②有利于解決鄉村醫療問題,助力鄉村醫療發展,振興鄉村。(5)①“同病異治、異病同治”辨證論治原則下診療的精準性;②臨床實踐的有效性;③與現代科學的契合性。(“立足中醫”“西為中用”“古為今用”觀念的科學性。)(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2.(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爺爺的禮物李佩紅一個月后,就是小孫子的5歲生日。71歲的老漢麥提肉孜,自從決定給小孫子送一件親手?的小花氈,就猶如100只活蹦亂跳的兔子揣在心里,夜夜攪和得他睡不安穩。麥提肉孜老漢記得,他小時候得到的最隆重的禮物就是爺爺吐爾遜?木沙送袍的花氈。夜里,爺爺把他摟在懷里對他講,花氈是個神奇的東西,它是鳥的翅膀,夜深人靜,月亮掛上胡楊樹,身下的花氈會馱著你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開滿鮮花的草原、沙子聚會的沙漠、住著天神的昆侖山和天山……睡在花氈上,病這個魔鬼不會輕易發現你,你會健健康廒地長成英俊的小伙子。然后呢,坐在花氈上給你喜歡的姑娘彈琴、唱歌。花氈會把你的心送過去,你的歌聲只有她能聽懂。姑娘會愛上你比星星還亮的眼睛,愛上你濃黑的卷發,愛上你身上花氈的味道。你們流水樣長長的甜蜜的語,花氈聽得多了,就成了你的家人,你對花氈也有了感情。再往后,花氈會和我愛你一樣愛你的孩子。沒過幾天,他真的得到了一張有鳥、花、樹圖案的漂亮花氈。自那之后,麥提肉孜天天睡在他的小花氈上,做著各種各樣的夢,有時飛翔、有時墜落,有時哭、有時笑。不過,還沒有到他結婚,他的小花趈就被看不見的蟲子給咬壞了。那時候,親愛的爺爺已去了天上,爸爸繼承了爺爺的手藝,成了一名war花氈的手藝人。而他,15歲開始跟隨父親買買提?托乎逐學習花氈制作技藝。從年輕到現在,麥提肉孜每天比雞起得還要早。7點鐘,大多數新疆人還在夢鄉時,他就起床穿衣開始一天的勞作,打理葡萄園、幾畝麥地,喂雞、喂鷂子,去田地轉轉、拔拔草或澆澆水。這些活在麥提閂孜看來全是搟花氈之前的痔曲,只有早飯后,才正式進入一天最重要的事情——扲花氈。搟花氈的工具握在手里,外界的一切全被屏蔽了,除了五顏六色的羊毛,他什么都看不見,埋首于勞累卻快樂的創作之中。吃罷午飯小憩一會兒,下午接著做,直到天黑。讓麥提肉孜自豪的是,他用縶花氈掙的錢,供養了兩個女兒上大學,還給兒子蓋好了婚房。生活中有快樂也有煩惱。麥提肉孜唯一的兒子沒考上大學,麥提肉孜想培育他成為家族第五代花氈制作傳承人。但是兒子跟著麥提肉孜學了一陣子便有些不耐煩。兒子覺得,男人應該是天空的鷹,不能天天守在家里,重復著一模一樣的動作,直到老,直到死。麥提肉孜覺得,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和愛,借著花氈走進千家萬戶,裝扮他們平靜的生活,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這難道不是生命的意義嗎?況且,搟花氈是祖輩傳下來的手藝,是吃飯的碗,到兒子這一代把碗丟了,自己閉眼后都沒臉去見祖先。不過,麥提肉孜是個樂觀的人,在兒子面前無須爭吵,時間是最有效的黏合劑。隨著年齡的增加,兒子的思想也在轉變,只要有空,就主動幫著老父親一起搟花氈,父子關系融洽了許多。愛提肉孜把給孫子送花氈的想法告訴老伴。老伴心疼丈夫,囑咐他,給孫子搟花氈的這段時間,你只管去備料,除了田地的麥子,家里的活不用你操心。澣花氈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馬虎,蘋毛要最上等的。7點,太陽還在東邊伸懶腰,麥提肉孜就起來了,洗臉、刷牙、刮胡子,換了一身干凈衣服,皮鞋舊了點,擦上鞋油也亮光光地照人影。收拾停當,吃了兩塊馕、喝了一大碗茶水,精氣神提起來了。他搭了便車來到縣城巴扎,在羊群里東瞧瞧西看看,選定了兩只肥壯的羊,心里估算。一只羊至少能剪1公斤半羊毛,兩只羊3公斤,夠做花氈了。麥提肉孜盤算好了,羊毛做花氈,羊到孫子生日那天宰了吃肉,一舉兩得不浪費。麥提肉孜和老伴的生活并不算富裕。一下子買兩只羊,花了他積攢了好久的錢。羊被拴在葡萄架下的廊柱上,麥提肉孜親自動手剪羊毛。他把羊后腿、脖子、尾巴上的羊毛放在一堆,這些是用來做花絮的,不用彈,直接放進鍋里染色。羊身上剪下來的毛單獨放,這些羊毛是搟花氈的主料,必須彈得松軟、和雪一樣白。做花氈的染料直接影響花氈的品質,絕對不能用化學品。幾十年了,麥提肉孜堅持用17種純天然礦物做染料,好處是時間再長不褪色、不掉色,對人體沒壞處。拿起祖輩傳下來的油光發亮的彈花槌和彎弓,麥提肉孜立刻來了精神,像祖先的靈魂附體,越彈越開心,根本撒不下手。“嘭,嘭,嘭”,清脆悅耳的聲音在屋里墻壁上彈來跳去,羊毛在彎弦下跳舞,比天鵝羽毛還纖盈,還潔白,屋外的陽光射在跳動的羊毛上,光影變化萬千,美妙無比。這聲音,這場景,麥提肉孜一輩子聽不厭,看不煩。搟了幾十年花氈,爸爸教給他的花氈圖案烙印在麥提肉孜的腦子里,他從來不用刻意設計,只要把芨芨簞簾子往地下一鋪,美麗新鮮的圖案就會浮現在腦袋里,麥提肉孜對花氈發自內心的熱愛,夸張點說,比對自己孩子的感情還深厚。陽光穿過葡萄葉,在花氈和麥提肉孜老漢的身上灑下斑駁的光影,悄無聲息地拼出各種圖案。老漢沉浸在自己創造的美的世界里,神情專注安寧。他站起身,左手拿起紅柳綁扎的扇子骨似的東西,輕輕地挑起,雪白的羊毛圍著一根根紅柳枝起舞,像跳芭蕾的小天鵝……這是麥提肉孜重復了50多年卻愛不夠的日子。想到孫子跑進家門看到花氈的可愛神情,想到孫子摟著他的脖子甜甜地喊一聲“爺爺”,想到兒女全部圍坐在花氈上,吃著美食、聊著家常。“幸福生活就是這個模樣吧”,麥提肉孜嘴角上揚,開心地笑了。(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B)A.本文以飽含深情的筆觸描寫充滿民族特色的生活場景,呈現出一幅神秘動人的風俗畫卷。B.文中畫線句以詩化語言描寫陽光在麥提肉孜身上灑下光影,烘托出他創造美時的專注和安寧。C.本文與《哦,香雪》一樣,表現了在時代變革中普通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積極態度與巨大勇氣。D.小說采用從過去到現在的線性敘事結構,串聯起家族記憶碎片,賦予故事史詩般的韻味。(2)關于麥提肉孜彈花過程的描述,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D)A.整個過程隨人物的心理變化展開,先是立刻來了精神,而后越彈越開心,再到撒不下手,最后聽不厭、看不煩。B.用富有節奏的擬聲詞表現彈花聲音的清脆悅耳,烘托了麥提肉孜勞動時的快樂,突出了他對檊花氈的由衷熱愛。C.“聲音在屋里墻壁上跳來跳去”,對彈花聲音的生動描寫,化無形為有形,使讀者感受到一種獨特而歡快的美。D.對彈花過程的描述長句短句交錯使用,短句節奏明快,使表達嚴密細致,長句更易于表達快樂和滿足的心情。(3)題目“爺爺的禮物”含義豐富,請作簡要分析。(4)文章最后一段說“幸福生活就是這個模樣吧”,結合文本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解答】(1)A.“呈現出一幅神秘動人的風俗畫卷”錯誤,文本主要描寫了麥提肉孜搟花氈的過程以及他的生活狀態等,重點在于展現他對傳統手藝的熱愛和對生活的追求,并沒有著重體現“神秘”的特點。C.本文主要圍繞麥提肉孜搟花氈以及他的家庭生活展開,沒有體現“在時代變革中”以及“巨大勇氣”,與《哦,香雪》所表達的在時代變革中普通人追求美好生活的主題不同,該項錯誤。D.小說并不是從過去到現在的線性敘事結構,文中有回憶小時候爺爺送花氈的情節,屬于插敘,并非線性敘事,該項錯誤。故選:B。(2)D.“對彈花過程的描述長句短句交錯使用,短句節奏明快,使表達嚴密細致,長句更易于表達快樂和滿足的心情”錯誤,一般來說,短句節奏明快,更易于表達歡快的情緒;長句表意嚴密細致,該項對長句和短句的作用分析錯誤。故選:D。(3)表層含義:文章開篇明確提到“一個月后,就是小孫子的5歲生日。71歲的老漢麥提肉孜,自從決定給小孫子送一件親手搟的小花氈”。從最直觀的層面看,“爺爺的禮物”指的就是麥提肉孜為小孫子5歲生日,精心籌備并親手制作的小花氈。這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是整個故事圍繞的核心物品,也是爺爺給予孫子最直接的物質呈現。深層含義:情感傳承角度:麥提肉孜回憶爺爺吐爾遜?木沙送給他花氈時的情景,“夜里,爺爺把他摟在懷里對他講……花氈會和我愛你一樣愛你的孩子”。當年爺爺的花氈承載著對麥提肉孜的愛與祝福,如今麥提肉孜給小孫子送花氈,這份長輩對晚輩的疼愛與期許通過花氈在家族中代代相傳。所以“爺爺的禮物”承載著深厚的親情,是家族親情延續的象征。技藝傳承角度:文中講述了家族花氈制作技藝的傳承歷程,“爸爸繼承了爺爺的手藝,成了一名搟花氈的手藝人。而他,15歲開始跟隨父親買買提?托乎逐學習花氈制作技藝”,麥提肉孜一生從事花氈制作,且希望兒子能成為家族第五代花氈制作傳承人。他給小孫子送花氈,也蘊含著希望孫子能了解并傳承家族手藝的期盼。因此,“爺爺的禮物”象征著家族傳統技藝的傳承,代表著家族文化和生存技能的延續。對美好生活向往角度:爺爺對花氈的描述充滿了奇幻色彩,“它是鳥的翅膀,夜深人靜,月亮掛上胡楊樹,身下的花氈會馱著你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睡在花氈上,病這個魔鬼不會輕易發現你”,花氈被賦予了美好、神奇的寓意。麥提肉孜在制作花氈過程中,“老漢沉浸在自己創造的美的世界里,神情專注安寧”,并且想象著一家人圍坐在花氈上幸福生活的場景,“想到兒女全部圍坐在花氈上,吃著美食、聊著家常。‘幸福生活就是這個模樣吧’”。這表明花氈蘊含著麥提肉孜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是對美好未來期許的一種寄托。(4)從勞動角度:麥提肉孜一生都在從事搟花氈的工作,他對搟花氈發自內心的熱愛,“搟了幾十年花氈,爸爸教給他的花氈圖案烙印在麥提肉孜的腦子里,他從來不用刻意設計,只要把芨芨簞簾子往地下一鋪,美麗新鮮的圖案就會浮現在腦袋里,麥提肉孜對花氈發自內心的熱愛,夸張點說,比對自己孩子的感情還深厚”,他沉浸在自己創造美的世界里,通過勞動創造出美麗的花氈,他認為這是幸福生活的一部分。從家庭角度:“想到孫子跑進家門看到花氈的可愛神情,想到孫子摟著他的脖子甜甜地喊一聲‘爺爺’,想到兒女全部圍坐在花氈上,吃著美食、聊著家常”,麥提肉孜期待著孫子看到花氈的開心,期待著兒女團聚,享受天倫之樂,這也是他認為的幸福生活的模樣。從傳承角度:麥提肉孜堅持傳承祖輩傳下來的搟花氈技藝,他希望家族的傳統能夠延續下去,雖然兒子曾經有過抵觸,但后來父子關系融洽,兒子也開始幫忙搟花氈,這種傳統技藝的傳承和家族關系的和諧也是他心中幸福生活的體現。綜合以上,麥提肉孜認為幸福生活就是能夠從事自己熱愛的勞動,創造美;能夠享受家庭的溫暖和親情;能夠傳承家族的傳統技藝,讓生活充滿意義。答案:(1)B(2)D(3)①“爺爺的禮物”指麥提肉孜為小孫子5歲生日親手搟制的小花氈。②代表著家族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祝福,是親情的延續。③象征著家族傳統技藝的傳承,麥提肉孜希望孫子能傳承搟花氈技藝。④蘊含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傳承,花氈象征著溫暖、幸福以及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4)①麥提肉孜認為幸福生活是能夠從事自己熱愛的搟花氈勞動,沉浸在創造美的過程中,通過雙手創造出美麗的花氈,實現自我價值。②幸福生活是擁有溫馨和睦的家庭,享受孫子的喜愛和家人團聚的時光,圍坐在一起吃美食、聊家常,感受親情的溫暖。③幸福生活是能夠傳承家族的傳統技藝,讓搟花氈這一技藝得以延續,使家族傳統得到傳承,讓生活更具意義。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2分)3.(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贈司徒魯郡顏公,諱真卿,事唐為太子太師,與其從父兄果卿,皆有大節以死。至今雖小夫婦人,皆知公之為烈也。初,公以忤楊國忠,斥為平原太守。策安祿山必反,為之備。祿山既舉兵,與常山太守果卿伐其后。賊之不能直窺潼關,以公與杲鯽撓其勢也。在肅宗時,數正言,宰相不悅,斥去之。又為御史唐旻所構,連輒斥。李輔國遷太上皇居西宮,公首率百官請問起居,義輒斥。代宗時,與元載爭論是非,載欲有所壅蔽,公極論之,又輒斥。楊炎、盧杞既相德宗,益惡公所為,連斥之。猶不滿意。李希烈陷汝州,杞既以公使希烈。希烈初慚其言,后卒縊公以死。是時公年七十有七矣。天寶之際,久不見兵,祿山既反,天下莫不震動,公獨以區區平原,遂折其鋒。四方聞之,爭奮而起,唐卒以振者,公為之倡也。唐之在朝臣,多畏怯觀望。能居其間,一忤于世,失所而不自悔者寡矣。至于再三忤于世,失所而不自悔者,蓋未有也。若至于起且仆,以至于七八,逐死而不自悔者,則天下一人而已,若公是也。公之學問文章,往往雜于神仙浮屠之說,不皆合于理。及其奮然自立,能至于此者,蓋天性然也。故公之能處其死,不足以觀公之大。何則?及至于勢窮,又有不得不死,雖中人可勉焉,況公之自信也歟?維歷忤大奸,顛跌撼頓,至于七八,而終始不以死生禍福為秋毫顧慮,非篤于道者不能如此,此足以觀公之大也。夫世之治亂不同,而士之去就亦異。若伯夷之清,伊尹之任,孔子之時,彼各有義。夫既自比于古之任者矣,乃欲眷顧回隱以市于世,其可乎?故孔子惡鄙夫不可以事君,而多殺身以成仁者。若公,非孔子所謂仁者歟?今天子至和三年,尚書都官郎中知撫州聶君厚載、尚書屯田員外郎通判撫州林君慥,相與幕公之烈,以公之嘗為此邦也,遂為堂而祠之。既成,二君過予之家,而告之曰:“愿有述。”夫公之赫赫不可泯者,固不系于祠之有無。蓋人之向往之不足者,非祠則無以致其志也。聞其烈,足以感人,況拜其祠而親炙之者歟!今州縣之政,非法令所及者,世不復議。二君獨能追公之節尊而事之以風示當世為法令之所不及,是可謂有志者也。(節選自曾鞏《撫州顏魯公祠堂記》)(1)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在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二君獨能A追B公之節C尊D而事之E以風F示當世G為法H令之所不及(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C)A.贈,古時朝廷對已故者追授官職、爵位或謚號,又稱“追贈”“封贈”。B.事,指侍奉,與《諫太宗十思疏》中“文武爭馳,在君無事”的“事”意思不同。C.區區,與“區區小事”和“感君區區懷”(《孔雀東南飛》)中的“區區”含義均不同。D.“可勉焉”與《燭之武退秦師》中“焉用亡鄭以陪鄰”的“焉”用法不相同。(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D)A.顏真卿認為安祿山會謀反,在鎮守平原時便著手做防備,安祿山叛亂,他和常山太守顏杲卿攻打叛軍后路,使叛軍不能“直窺潼關”。B.文章記顏真卿捍賊忤奸時,連用六“斥”字,敘中含論,既高度概括了顏真卿的一生,贊其屢忤屢貶而決不改其初衷之剛毅。C.在朝中大臣大多畏縮觀望的情況下,能勇于忤逆當世權臣,并因此失去官位而不后悔的人是很少的,但顏真卿卻再三忤于世而不悔。D.顏公祠堂完工后,作者寫了這篇“記”,認為顏真卿的赫赫業績光照千古,在顏真卿曾任職的地方修建祠堂可以使其業績不被湮沒。(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夫既自比于古之任者矣,乃欲眷顧回隱以市于世,其可乎?②蓋人之向往之不足者,非祠則無以致其志也。(5)材料中“篤于道”是什么意思?顏魯公“篤于道”體現在哪些方面?【解答】(1)“公之節”為“追”的賓語,其后斷句;“之”為“事”的賓語,其后斷句;“當世”為“風”的賓語,其后斷句。故在CEG三處斷句。句子翻譯為:唯獨聶、林二人能追念顏公的大節,尊敬他,建祠紀念他,用以感化當世之人,做法令無法涉及的事。故選:CEG。(2)C.“含義均不同”錯。唯獨顏公以小小的平原郡。區區:小小的/很小很少的小事?。區區:小小的/感謝你對我如此真誠而深厚的情誼。區區:誠摯的情意。故選:C。(3)D.“認為顏真卿的赫赫業績光照千古,在顏真卿曾任職的地方修建祠堂可以使其業績不被湮沒”錯,材料原文為“夫公之赫赫不可泯者,固不系于祠之有無。蓋人之向往之不足者,非祠則無以致其志也”,意思是“我認為顏公的赫赫業績不可盡說,本來就不在于祠堂的有無,但人們對顏公的向往之情難以表達,如果沒有祠堂就不能盡情地表達他們的仰慕之情了”。故選:D。(4)①任:擔當;市:討好。句子翻譯為:已經把自己與古代有擔當的人相比,卻還要瞻前顧后、回避隱藏來討好世俗,難道可以嗎?②祠:祠堂;致:表達。句子翻譯為:人們對顏公的向往之情難以表達,(如果)沒有祠堂就無法表達他們的仰慕之情了。(5)原文為“天寶之際,久不見兵,祿山既反,天下莫不震動,公獨以區區平原,遂折其鋒。四方聞之,爭奮而起,唐卒以振者,公為之倡也”,在安史之亂中,他誓死抵抗叛軍,孤守平原郡,成為唐朝平叛的重要支柱;“李希烈陷汝州,杞既以公使希烈。希烈初慚其言,后卒縊公以死。是時公年七十有七矣”,晚年面對李希烈叛亂時,他以七旬高齡奉旨勸降,面對威脅寧死不屈,最終被縊殺殉國,彰顯了“殺身成仁”的儒家氣節。這些體現了其忠君報國,以身殉道。原文為“初,公以忤楊國忠,斥為平原太守。策安祿山必反,為之備。祿山既舉兵,與常山太守果卿伐其后。賊之不能直窺潼關,以公與杲鯽撓其勢也。在肅宗時,數正言,宰相不悅,斥去之。又為御史唐旻所構,連輒斥。李輔國遷太上皇居西宮,公首率百官請問起居,義輒斥。代宗時,與元載爭論是非,載欲有所壅蔽,公極論之,又輒斥。楊炎、盧杞既相德宗,益惡公所為,連斥之。猶不滿意”,他彈劾權臣,不避權貴,屢遭貶抑。身處逆境,而終不逢迎茍合,剛直耿介,守正循道,即使遭貶謫亦不改其志,表現其“雖九死其猶未悔”的精神。這些體現了其直言進諫,匡正時弊。據此可知,“道”指儒家的“忠孝節義”,仁義之道。篤于道就是踐行儒家倫理、忠君愛國。答案:(1)CEG(2)C(3)D(4)①已經把自己與古代有擔當的人相比,卻還要瞻前顧后、回避隱藏來討好世俗,難道可以嗎?②人們對顏公的向往之情難以表達,(如果)沒有祠堂就無法表達他們的仰慕之情了。(5)“道”指儒家的“忠孝節義”,仁義之道。篤于道就是踐行儒家倫理、忠君愛國。①忠君報國,以身殉道。在安史之亂中,他誓死抵抗叛軍,孤守平原郡,成為唐朝平叛的重要支柱。晚年面對李希烈叛亂時,他以七旬高齡奉旨勸降,面對威脅寧死不屈,最終被縊殺殉國,彰顯了“殺身成仁”的儒家氣節。②直言進諫,匡正時弊。他彈劾權臣,不避權貴,屢遭貶抑。身處逆境,而終不逢迎茍合,剛直耿介,守正循道,即使遭貶謫亦不改其志,表現其“雖九死其猶未悔”的精神。參考譯文:被追贈為司徒的魯郡顏公,名真卿,在唐朝為太子太師,和他的堂兄杲卿,都為保持崇高的節氣而死。直到今天,即使是平民百姓也都知道顏公的忠烈。當初,顏公因為觸犯楊國忠被貶為平原太守,他預計安祿山必反,為這事做了準備。安祿山叛亂后,他和常山太守顏杲卿攻打賊軍的后方,賊軍之所以不能長驅直入潼關,就是因為顏公與杲卿阻擋了他們的勢頭。肅宗再位時,顏公屢次直諫,宰相不高興,顏公被貶離開朝廷。顏公又被御史唐旻陷害,一連幾次遭到貶斥。李輔國逼太上皇遷往西宮居住,顏公首先帶領百官請安問候起居,又當即遭到貶斥。唐代宗時,顏公同元載爭論是非,元載想蒙蔽皇帝,顏公上書竭力陳說自己的主張,又當即遭到貶斥。楊炎、盧杞相繼在德宗時擔任宰相,更加討厭顏公的所作所為,接連貶斥他,還不滿意。李希烈攻陷汝州后,盧杞就派顏公到李希烈那里去招撫,李希烈開始還因顏公的言論而感到慚愧,最后還是將顏公縊殺了。這時顏公已經七十七歲了。天寶年間,多年沒有戰爭了,天下太平。安祿山謀反后,天下人無不感到震驚。唯獨顏公以小小的平原郡,挫敗了敵軍的攻勢。四面八方聽到這個消息,爭先恐后地奮起響應。唐朝最終能夠振興,就是顏公在為之倡導啊。唐朝在朝中的大臣,大多畏縮觀望。在這樣的情況下,因為一件事得罪當世權臣從而丟官卻不后悔的人,是很少的。至于一而再、再而三地得罪當世權臣,因而丟官卻不后悔的人,幾乎是沒有的。至于剛起來又跌倒有七八次之多,終至喪命卻不后悔的人,天下只有一人,就是顏公。顏公的學問文章,往往混雜道教、佛教的說法,不是都合于儒家的倫理,至于他奮起自立,能達到這樣的境地,大概是由于天性如此吧。所以,僅從顏公能正確地看待自己的死,并不足以看出顏公的偉大。為什么呢?因為到了大勢已去,在道義上不得不死的時候,即使只有中等才德的人也會努力做到這樣,何況像顏公這樣自信的人呢!顏公多次觸犯大奸臣,遭貶受害七八次,而始終絲毫不顧慮自己的死生禍福,不是篤信大道的人是不能如此的,這才足以看出顏公的偉大。世間安定與混亂不同,而讀書人的.為官與去職選擇也有差異。比如伯夷的清廉避世,伊尹的以天下為己任,孔子在時局動蕩中的奔波,他們都有著自己的原則。已經把自己與古代以天下為己任的人相比,卻還要瞻前顧后、回避隱藏,以討好世俗,難道可以嗎?所以孔子厭惡那些鄙陋淺薄的人,認為他們不能很好地侍奉君主,而贊揚那些殺身成仁的人。像是顏公(這樣的人),不正是孔子所稱道的仁者嗎?宋仁宗至和三年,尚書都官郎中、撫州知州聶厚載,尚書屯田員外郎、通判蘇州林慥,共同仰慕顏公的忠烈,因為顏公曾在此地任職,于是就在撫州建立祠堂紀念他。祠堂建成后,兩人來拜訪我,并對我說:“希望寫一篇文章記述這件事。”我認為顏公的赫赫業績不可盡說,本來就不在于祠堂的有無,但人們對顏公的向往之情難以表達,如果沒有祠堂就不能盡情地表達他們的仰慕之情了。光聽到他的忠烈事跡就足以讓人感動,更何況到他的祠堂拜祭,親身感受他的熏陶呢?現在州縣的政事,凡不屬于法令規定的,世人一般就不再提及了。唯獨聶、林二人能追念顏公的大節,尊敬他,建祠紀念他,用以感化當世之人,做法令無法涉及的事,這真可以稱得上有崇高志向的人。(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雪杜荀鶴風攪長空寒骨生,光于曉色報窗明。江湖不見飛禽影,巖谷□聞折竹聲。巢穴幾多相似處,路歧兼得一般平。擁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A、“江湖不見飛禽影”與“千山鳥飛絕”意境相似,營造出空闊寂寥的氛圍。B.根據詩歌內容和情境,□處填“偶”字要比填“時”字更能突出風雪之大。C.大雪的覆蓋之下,眾多巢穴變得形態相近,岔路的起伏走向已難辨別。D.尾聯運用了對比手法,表達出對貧苦百姓為生計忍耐嚴寒的深切同情。(2)本詩第二句有版本作“先于曉色報窗明”,你認為哪種更好?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解答】(1)B.“□處填‘偶’字要比填‘時’字更能突出風雪之大”錯誤,“偶”是偶爾的意思,“時”是時時、經常的意思,風雪大,“飛禽影”絕,“折竹聲”應該經常聽到,所以“時”字更能突出風雪之大,突出詩歌意境。故選B。(2)認為原詩好的考生,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原詩“光于曉色報窗明”更好。“報”字是告知的意思,擬人手法,突出雪的靈性,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雪后一片明亮,賦予雪以人的情感,這樣的雪似乎有了情義,能給人一種親切感。這句話強調的是雪反射的光芒在天剛亮的時候就使窗戶變得明亮起來。這里的重點在于雪的亮度,以及它如何迅速地改變了周圍環境的光線條件,給人一種突然間被照亮的感覺。而且結構上,“光”與“風”形成照應。雪的明亮與風的凜冽展現了大雪過后寒光刺骨的肅殺清冷景象。認為“先于曉色報窗明”更好,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先于曉色報窗明”更好。“先于”是“在……之前”的意思,突出了雪比“曉色”來得更早,把雪的“勤勞”形象化了。該句更加突出了時間上的先后順序,即雪的光芒比黎明的第一縷光線還要早地讓窗戶變得明亮。這樣的表達不僅強調了雪光的亮度,還暗示了一種迫不及待的狀態,似乎雪急切地想要宣告自己的到來,增強了畫面感和動態感。又暗合“寒骨生”的凜冽感,視覺的明亮與體感的酷寒形成對立,強化了雪天的肅殺氛圍。答案:(1)B(2)示例一:“光”字好。①“光”指雪光,即雪反射的光亮。本句的意思是雪光與晨光交映,在破曉時分映照窗戶,顯得明亮。②結構上,“光”與“風”形成照應。③雪的明亮與風的凜冽展現了大雪過后寒光刺骨的肅殺清冷景象。示例二:“先”字好。①以曉色未至而窗先明的矛盾,寫出了雪勢之大。②長夜本應漆黑混沌,但積雪的反光穿透黎明前的黑暗,在窗欞上投下亮色。③又暗合“寒骨生”的凜冽感,視覺的明亮與體感的酷寒形成對立,強化了雪天的肅殺氛圍。(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賀在《李憑箜篌引》中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兩句形容音樂的感染力,蘇軾《赤壁賦》中的“舞幽壑之潛蛟”與此意味相似。(2)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提出應處理好“質”與“文”的關系,否則“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3)“臺”是指用土筑成的方形的高面平的建筑物,古詩詞中,“臺”是人物活動的場所,也是抒情的載體,如“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解答】故答案為:(1)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重點字:嫗、蛟)(2)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重點字:質)(3)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重點字:作、登)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6.(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1898年12月26日,法國科學院人聲鼎沸,一位年輕漂亮、神色莊重又略顯疲倦的婦人走上講臺,全場立即甲。她叫瑪麗?居里,就是后來乙的居里夫人。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一起在這里喧布一項驚人發現,他們發現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鐳。瑪麗?居里穿著一席黑色長裙,白凈端莊的臉龐顯出堅定又略帶淡泊的神情,而那雙微微內陷的大眼睛丙,讓你覺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來。她的報告使全場振驚,物理學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而她那美麗而莊重的形像也就從此定格在每個人的心里。瑪麗?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她也在不停地變化著,當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時,①。她美麗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隱退,她逐漸變得眼花耳鳴,蒼白乏力。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位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里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物理學的一個新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理,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自其不變者而觀之”,②。就像化學的置換反應一樣,她的青春美麗換位到了科學教科書里,換位到了人類文化的史冊里。(1)請在文中甲、乙、丙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文中第一段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兩處并加以改正。(3)下列詞語與文中加點的“定格”構詞方式最接近的一項是(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