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470-2024 金屬與石材幕墻工程技術標準 _第1頁
DBJ50T-470-2024 金屬與石材幕墻工程技術標準 _第2頁
DBJ50T-470-2024 金屬與石材幕墻工程技術標準 _第3頁
DBJ50T-470-2024 金屬與石材幕墻工程技術標準 _第4頁
DBJ50T-470-2024 金屬與石材幕墻工程技術標準 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慶市工程建設標準主編單位: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批準部門: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渝建標[20246號通知川渝互認審查并修改完善。現批準《金屬與石材幕墻工程技術標準》為我市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編號為DBJ50/T4702024,自 2024年6月1日起施行。標準文本可在標準施行后登錄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技術發展中心官網免費下載。2024年3月13日本標準根據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和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文件《川渝兩地工程建設地方標準互認管理辦法》的通知(川建標發[2021_298號)的要求,由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會同有關單位,對金屬與石材幕墻工程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研究,認真總結了相關實踐經驗,并參照《四川省金屬與石材幕墻工程技術標準》DBJ51/T1932022以及有關國家和其他省(市)的先進標準,經過反復討本標準共分10章和4個附錄,主要內容包括:總則;術語和本次標準調整的主要內容是:1.標準名稱由《四川省金屬與石材幕墻工程技術標準》變更為重慶市《金屬與石材幕墻工程技術標準》,對原標準實施以來適應國家標準的變化和適應重慶市地方標準的特殊性進行了相應2.對抗震設防烈度、幕墻清洗設施設置高度、水平地震影響系數最大值等內容進行了相應的調整;3.對金屬幕墻術語、石材幕墻術語等內容進行了相應的調本標準由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負責管理,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本標準的實施、應用過程中,希望各單位注意收集資料,總修改、補充的意見和有關資料反饋至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mail:363126553@;電話:02886933790),以便今后修訂時參考。本標準主編單位、參編單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審查人: 2術語和符號 2 2 33基本規定 64材料 4.1一般規定 74.2鋁合金 7 94.4金屬板材 4.5石材 4.8連接件 5建筑設計 5.1一般規定 5.2構造設計 5.3防火設計 5.4防雷設計 5.5安全規定 6結構設計 206.1一般規定 6.2材料力學性能 6.3荷載和地震作用 6.4作用組合 276.5面板設計 286.6支承結構設計 416.7幕墻與主體結構連接設計 7加工制作 497.1一般規定 497.2鋁型材構件 497.3鋼構件 7.4金屬類面板 7.5石材類面板 7.6單元式構件 8安裝施工 8.1一般規定 8.2安裝施工準備 608.4構件式幕墻 618.5單元式幕墻 638.6安全規定 9工程驗收 679.1一般規定 9.2材料進場驗收 9.3隱蔽工程驗收 9.4工程竣工驗收 10維護保養 7210.1一般規定 7210.2檢查與維修 7310.3保養和清洗 74附錄A鋼材設計用強度指標 75附錄B螺栓、鉚釘、焊縫連接強度指標 76附錄C板彎矩系數 80附錄D建筑幕墻石材板支承牢固度檢測方法 83本標準用詞說明 87引用標準名錄 88條文說明 1 2 2 33Basicrcxjuircm 6 74.1Gcncralrcqu 74.2Aluminum 7 9 4.6Thermalinsulationandlircprofmatcrials 6.1Gcncralrcquircmcnts 6.2Mcchanicalpropcrtic 6.4Combination 27 28 416.7Conncction 497.2Aluminumcomponcnts 49 8.3Embcddedpartsandrcaranchoringc 9.3Acccptanccofconccalcdworks 70 74 AppcndixBStrcngthindexofbolt.rivctandwcldjoin 76AppcndixCPlatcbcndingmomcntcocffici AppcndixDTcstmcthodforsupportingfirmncssof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 Explanationofprovisions 11.0.1為規范重慶市金屬與石材幕墻的設計、施工、驗收及維1.0.2本標準適用于重慶市行政區域內工業與民用建筑的金屬幕墻工程和建筑高度不大于100m、設防烈度不大于7度的石材1.0.3金屬與石材幕墻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應能正常使用;在設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經維修后應仍可使用;在預估的罕遇地震作用下幕墻支承結構體系不應脫落。1.0.4金屬與石材幕墻工程除應符合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和重慶市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22.1.1建筑幕墻buildingcurtainwall由面板與支承結構體系組成,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變形能力和適應主體結構位移能力,不分擔主體結構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圍護結構或裝飾性結構。2.1.2金屬幕墻mctalcurtainwall面板材料為金屬板材或金屬復合板材的幕墻。2.1.3石材幕墻naturalstonccurtainwall面板材料為具有一定強度的天然石材的幕墻,天然石材如:2.1.4構件式幕墻stickcurtainwall在現場依次安裝立柱、橫梁和面板的框支承建筑幕墻。2.1.5單元式幕墻unitizcdcurtainwall由面板與支承框架在工廠制成的不小于一個樓層高度的幕墻結構基本單位,直接安裝在主體結構上組合而成的框支承建筑2.1.6封閉式幕墻scaledcurtainwall幕墻板塊之間接縫采取密封措施,具有氣密和水密性能的建2.1.7開放式幕墻unscalcdcurtainwall幕墻板塊之間接縫不采取密封措施,不具有氣密和水密性能的建筑幕墻。2.1.8硅酮建筑密封膠siliconcscalantforjointonbuildings3用于鑲裝面板和建筑接縫密封的以聚硅氧烷高分子為基礎的粘結密封材料。2.1.9硅酮結構密封膠structuralsiliconcscalant在建筑幕墻中能夠傳遞動態和靜態荷載的以聚硅氧烷高分子為基礎的粘結密封材料。2.1.10硅酮耐候密封膠wcathcrproofingsiliconcscalant幕墻嵌縫用的中性硅酮密封材料。2.1.11石材干掛膠stoncfixgluc石材幕墻中用于金屬掛件與石材間粘結固定的膠粘劑,通常采用環氧膠粘劑。2.1.12鋁塑復合板aluminiumplasticcompositcpancl以普通塑料或經阻燃處理的塑料為芯材、兩面粘結鋁板,并在鋁板表面覆以裝飾性和保護性的涂層或薄膜的三層復合板材。以氫氧化鎂、氫氧化鋁或其混合物為芯材,兩面粘結鋁板的2.1.14鋁蜂窩板aluminiumhoncycombcompositcpancl以鋁蜂窩為芯材,兩面粘結鋁板的復合板材,通常表面具有裝飾面層。以鋁錐芯為芯材,兩面粘結鋁板的復合板材。2.1.16相容性compatibility不同粘結密封材料接觸或粘結密封材料與其他材料接觸時,不發生影響粘結密封材料粘結性有害變化的性能。2.2.1材料力學性能42.2.3幾何參數a材料線膨脹系數;μ風荷載局部體型系數;μ風壓高度變化系數;v泊松比。63.0.1幕墻的工程設計、加工制作、安裝施工應進行全過程質量控制并記錄保存,支承幕墻的主體結構質量應符合國家和重慶市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3.0.2玻璃幕墻用材料應滿足結構安全、耐久性、環境保護和防火要求,宜采用綠色環保及可循環利用的材料,符合國家和重慶市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并應具有出廠合格證書。3.0.3幕墻應結合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施工技術、工程造價、類構設計工作年限不應低于25年。3.0.4幕墻應具有抵抗風荷載、永久荷載、地震作用和適應所處環境及氣候變化的能力。3.0.5幕墻應具有規定的承載能力、剛度、穩定性和適應主體結構變位的能力。3.0.6硅酮結構密封膠、硅酮耐候密封膠及石材干掛膠應在有效期內使用,嚴禁硅酮耐候密封膠作為結構粘結材料使用。74.1一般規定4.1.1幕墻用材料應符合國家和重慶市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當采用尚無相應標準的材料時,應符合設計要求并經專項論證。4.1.2幕墻應選用耐氣候性材料。對于易受環境腐蝕作用的金屬材料.應采取防腐措施。4.1.3幕墻嚴禁采用在燃燒或高溫環境下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的材料,嚴禁采用含石棉的材料。4.1.4幕墻粘結材料及密封材料與其他材料粘結或接觸時,應符合材料的相容性要求。4.1.5幕墻材料和構配件均應具有產品合格證、質量保證書、相關性能檢測報告,并滿足供需雙方約定的技術要求。進口材料還應符合國家商檢規定。4.2鋁合金4.2.1鋁合金牌號所對應材料的化學成分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變形鋁及鋁合金化學成分》GB/T3190的有關規定。4.2.2鋁合金型材質量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鋁合金建筑型材第1部分:基材》GB/T5237.1、《鋁合金建筑型材第2部分:陽極氧化型材》GB/T5237.2、《鋁合金建筑型材第3部分:電泳涂漆型材》GB/T5237.3、《鋁合金建筑型材第4部分:噴粉型材》GB/T5237.4、《鋁合金建筑型材第5部分:噴漆型材》GB/T5237.5、《鋁合金建筑型材第6部分:隔熱型材》GB/T5237.6、《建筑用隔8理層厚度最小值應滿足表4.2.21和表4.2.22的要求。表4.2.2-1鋁合金型材表面處理層厚度要求單位:um厚度陽極氧化B/T5237.2四涂表4.2.2-2鋁合金型材表面電泳涂漆處理局部膜厚要求單位:um陽極氧化膜A9B97S64.2.3用穿條工藝生產的隔熱鋁型材,其隔熱材料應采用PA66GF25(聚酰胺66+25%玻璃纖維),并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鋁合金建筑型材用隔熱材料第1部分:聚酰胺型材》GB/T 23615.1和《建筑鋁合金型材用聚酰胺隔熱條》JG/T規定,不得采用二次回收料及聚氯乙烯(PVC)材料。采用輥壓工藝的穿條隔熱鋁型材不宜選用T6供應狀態。4.2.4用澆注工藝生產的隔熱鋁型材,其隔熱材料應采用聚醚9熱材料第2部分:聚氨酯隔熱膠》GB/T23615.2中11級隔熱膠4.3.1幕墻用碳素結構鋼和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的鋼種、牌號4.3.2對耐腐蝕有特殊要求或腐蝕性環境中的幕墻結構鋼材、4.3.3冷彎薄壁型鋼構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冷彎薄壁型鋼4.3.4鍍鋅鋼板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連續熱鍍鋅和鋅合金鍍4.3.5當采用常溫氟碳或聚氨酯噴涂時,鋼型材表面除銹等級不應低于Sa2.5。常溫氟碳漆涂膜厚度不宜小于70um,聚氨酯涂膜厚度不宜小于100um。4.3.6當采用聚硅氧烷硅橡膠涂料時,鋼型材表面除銹等級不應低于St2,涂膜厚度不宜小于100um。4.3.7當采用熱浸鍍鋅防腐蝕處理時,鋅膜厚度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金屬覆蓋層鋼鐵制件熱浸鍍鋅層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GB/T13912的有關規定。4.3.8不銹鋼材宜采用奧氏體型不銹鋼、奧氏體鐵素體型不銹鋼,鎳鉻總含量不宜小于26%。不銹鋼材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不銹鋼棒》GB/T1220、《不銹鋼冷加工鋼棒》GB/T4226、《不銹鋼冷軋鋼板和鋼帶XGB/T3280、《不銹鋼熱軋鋼帶》YB/T5090、《不銹鋼熱軋鋼板和鋼帶》GB/T4237、《通用耐蝕鋼鑄件》GB/T2100和《工程結構用中、高強度不銹鋼鑄件》GB/T6967等的有關規定。4.4金屬板材4.4.1金屬幕墻應根據幕墻面積、使用年限及性能要求,選用金屬單板和金屬復合板。當選用鋁合金面材時,宜采用3系和5系鋁合金材質,且應達到國家相關標準及設計的防腐、裝飾及建筑物的耐久年限的要求,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XGB50016的有關規定。4.4.2金屬面板表面處理層厚度應符合表4.4.2的要求。四涂聚酯一陽極氧化1鋁合金單板的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裝飾用鋁2鋁合金單板的公稱厚度不應小于2.5mm。1鋁塑復合板的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幕墻用鋁2鋁塑復合板上下兩層鋁合金板的公稱厚度均不應小于3鋁塑復合板用高分子粘結膜的公稱厚度不應小于0.05mm,粘結料含量不應低于60%;4鋁塑復合板滾筒剝離強度平均值不應小于110(N·mm)/mm.滾筒剝離強度最小值不應小于100(N·mm)/mm;5鋁塑復合板燃燒性能等級不應低于B1級。1鋁無機芯復合板的性能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建筑裝飾2鋁無機芯復合板的上下兩層鋁合金板的公稱厚度均應不小于0.5mm;3鋁無機芯復合板的芯材宜選用氫氧化鎂、氫氧化鋁或其4鋁無機芯復合板滾筒剝離強度平均值不應小于110(5鋁無機芯復合板燃燒性能等級不應低于A級。1鋁蜂窩板性能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建筑外墻用鋁蜂窩2鋁蜂窩板的面板公稱厚度不應小于1.0mm,背板公稱厚度不應小于0.7mm;3鋁蜂窩板的鋁蜂窩芯宜為六邊形結構,邊長不宜大于10mm。邊長6mm~10mm的鋁蜂窩芯其鋁箔厚度不宜小于0.07mm·邊長不大于6mm的鋁蜂窩芯其鋁箔厚不宜小于4鋁蜂窩板的膠粘劑應具有耐候性和韌性,不應對鋁材產5鋁蜂窩板滾筒剝離強度平均值不應小于50(N·mm)/1鋁錐芯復合板面板公稱厚度應不小于0.6mm,背板公稱厚度應不小于0.4mm.鋁錐芯壁厚應不小于0.3mm,公稱厚度均2鋁錐芯復合板彎曲強度不應小于100MPa,滾筒剝離強度平均值不應小于110(N·mm)/mm,滾筒剝離強度最小值不應小4.5.1石材面板不應有軟弱夾層。帶層狀紋理的面板,不應有4.5.2石材面板宜選用花崗巖,應滿足表4.5.2的要求。最小厚度(mm)吸水率(%)彎曲強度標準值(N/mm")單塊面積(m)不宜大于1.5材料及制品燃燒性能分級》GB8624的有關規定;保溫用巖棉應4.6.2防火密封材料應滿足防火設計要求,并應具備產品合格4.7.1幕墻用硅酮建筑密封膠,應經有資質的專業檢測機構進4.7.3用于金屬幕墻接縫密封的密封膠宜選用硅酮建筑耐候密封膠,其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膠》GB/T14683的規定,且不得添加烷烴增塑劑。4.7.4石材幕墻的建筑密封膠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石材用建筑密封膠》GB/T23261的有關規定。4.7.5石材掛件可采用環氧樹脂膠粘劑粘結.環氧樹脂膠粘劑的性能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干掛石材幕墻用環氧膠粘劑》JC887的有關規定;不應采用不飽和聚酯樹脂膠。4.8連接件4.8.1用于支承與連接的五金件、附件及緊固件應符合現行國件機械性能螺母》GB/T3098.2、《緊固件機械性能不銹鋼螺栓、螺釘和螺柱》GB/T3098.6、《緊固件機械性能不銹鋼螺母》GB/T五金件通用要求》GB/T32223、《鋼結構用高強度大六角頭螺栓》GB/T1228等的有關規定,宜選用不銹鋼材質。4.8.2鋼結構焊接材料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非合金鋼及細晶4.8.3鋁合金結構焊接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鋁合金結構設計4.8.4后置錨栓應采用不銹鋼、碳素鋼或合金鋼材質,并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程》JGJ145的有關規定。4.8.5石材背栓材料的耐火性、耐腐蝕性、耐久性應不低于后部支承結構所用材料的相應標準,應采用不低于316的不銹鋼制作,且抗拉強度不應低于700MIPa。5.1.1幕墻設計應符合國家和重慶市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應滿足維護和清洗的要求,幕墻面板宜便于更換。幕墻高度超過5.1.2幕墻的熱工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節能與可再50189和重慶市現行標準《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設計標準》5.2.2幕墻內側與主體結構外緣之間應預留足夠的安裝調整空5.2.3主體結構的變形縫兩側應設置獨立的幕墻支承結構。與主體結構變形縫相對應的幕墻構造縫應能夠適應主體結構的變5.2.4面板分格設計及接縫設計,應能在產生平面內最大位移5.2.5在幕墻面板后部設置保溫構造時,保溫材料應有可靠的5.2.6注膠封閉式幕墻板縫的密封膠,應根據幕墻面板的材質和接縫的設計要求選用,石材板膠縫寬度不宜小于6mm,金屬板膠縫寬度不宜小于12mm,密封膠厚度不應小于3.5mm,密封膠與面板的最小粘結厚度不應小于6mm。5.2.7有雨篷、壓頂以及其它突出部分時,應完善其結合部位的防水、排水、防污的構造設計;屋面壓頂的排水坡度不應小于5%;屋面壓頂、橫向線條等部位宜設置滴水措施。5.2.8開放式幕墻應在面板背后空間設置防水構造或在主體結構上設置防水層,并設置可靠的導排水系統。其支承構件應采取可靠的防腐措施。5.2.9除不銹鋼外,幕墻中不同種類金屬材料的直接接觸部位,應設置絕緣墊片或采取其它有效的防腐蝕措施。5.3.1幕墻的防火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的有關規定。5.3.2幕墻的上、下層開口之間的墻體或防火挑檐應滿足現行GB55037的有關規定。5.3.3幕墻與每層樓板邊緣實體墻和隔墻之間的縫隙、幕墻與建筑實體墻面間的空腔以及建筑洞口邊緣等部位的縫隙,均應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5.3.4幕墻與窗檻墻之間的縫隙進行防火封堵時,縫隙上、下開口處防火封堵的厚度均不應小于200mm。當建筑幕墻背后為實體墻時,層間防火封堵的厚度不應小于200mm。5.3.5金屬幕墻和石材幕墻防火封堵應與其他幕墻防火封堵連足防火要求的材料承托;采用鍍鋅鋼板承托時厚度不應小于1.5mm,封堵縫隙應采用防火密封材料密封,相鄰防火封堵構造5.3.7幕墻防火封堵的承托板或支承構架應與主體結構牢固連5.3.8防火封堵承托板寬度或高度大于300mm時,宜增設支承5.3.9位于防火分區防火墻兩側的幕墻應設置滿足防火分區要5.3.11燃燒性能等級為B1級的幕墻面板材料,適用的建筑高5.4.1幕墻的防雷及接地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電氣5.4.2幕墻的金屬框架應與建筑主體的結構鋼筋或鋼結構進行5.4.3當建筑幕墻高度高于屋面時,可利用幕墻頂部的金屬構合現行國家有關標準的規定。當金屬構件無法滿足作為接閃器1隔熱斷橋內外側的金屬型材應采用金屬導體連接成電氣3構件連接處有絕緣層材料覆蓋的部位,應采取措施形成4幕墻的外露金屬部件應與支承結構有良好的電氣貫通,1有斷橋隔熱功能的幕墻型材應對其內外側金屬材料采用2幕墻單元板塊插口拼裝連接和與主體結構連接處應按本標準第5.4.4條的規定形成防雷電氣通路。對幕墻橫、豎兩方向單元板塊之間橡膠接縫密封連接處,應采用等電位金屬材料跨深不應大于600mm,應采用花崗石,彎曲強度標準值不應小于注膠板縫。5.5.3凸出幕墻大面的石材裝飾線條宜采用背栓或化學錨栓連6結構設計6.1.2幕墻可按彈性方法分別計算施工階段和正常使用階段的6.1.4幕墻面板與支承體系的連接設計,應考慮構造措施消除y:結構構件重要性系數.應取不小于1.0。式中:d作用標準值引起的幕墻構件撓度值;d.lim構件撓度限值。4雙向受彎的桿件,兩個方向的撓度均應符合本條第3款的規定。6.1.7幕墻結構設計應按各效應組合中最不利組合進行設計。6.1.8當面板相對于支承結構有偏心時,支承結構設計應考慮偏心產生的不利影響。6.2材料力學性能6.2.1鋁合金型材的強度設計值應按現行國家標準《鋁合金結構設計規范》GB50429的有關規定采用。6.2.2熱軋鋼材的強度設計值應按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和《冷彎薄壁型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8的有關規定采用。6.2.3耐候鋼強度設計值應按現行國家標準《耐候結構鋼》GB/T4171的有關規定采用。6.2.4鋁合金單板的抗拉強度設計值可按屈服強度標準值δ除以系數1.286采用,抗剪強度設計值可按抗拉強度設計值的0.58倍采用,也可按表6.2.4采用。屈服強度標:抗拉強度f。續表6.2.4抗拉強度f。6.2.5鋁塑復合板的強度設計值應按表6.2.5采用。表6.2.5鋁塑復合板強度設計值f。板厚L(mm)抗拉強度f。(N/rmm")抗剪強度f(N/mm")46.2.6鋁無機芯復合板的強度設計值應按表6.2.6采用。表6.2.6鋁無機芯復合板強度設計值fa板厚L(mrn)抗拉強度f。(N/mm")抗剪強度f(N/mm)46.2.7鋁蜂窩板的強度設計值應按表6.2.7采用。表6.2.7鋁蜂窩板強度設計值f。板厚(mm)抗拉強度f。(N/rmm")抗剪強度f(N/mm)6.2.8鋁錐芯復合板的強度設計值應按表6.2.8采用。表6.2.8鋁錐芯復合板強度設計值f。板厚∠(mm)抗拉強度f。(N/mm")抗剪強度f(N/mm)46.2.9不銹鋼型材和棒材的強度設計值也可按表6.2.91采用;不銹鋼板的強度設計值也可按表6.2.92采用。:fu=fyu/Km(6.2.102)fy石材面板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fym石材面板彎曲強度試驗平均值(N/mm2);Km石材面板抗彎設計材料強度安全系數.按表6.2.10抗彎總安全系數K,6.2.11幕墻材料的彈性模量可按表6.2.11采用。表6.2.11材料的彈性模量E厚度10mm6.2.12幕墻材料的泊松比可按表6.2.12采用。表6.2.12材料的泊松比vVVV6.2.13幕墻材料的線膨脹系數可按表6.2.13采用。Q6.3.1幕墻材料的自重標準值可按表6.3.1的規定采用。6.3.2幕墻面板以及直接連接面板的幕墻支承結構,其風荷載采用;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可按下式計算:βF地震作用動力放大系數,可取不小于5.0;條的規定;Gk幕墻構件(包括面板和框架)的重力荷載標準值A幕墻構件平面面積(m2)。式中:PF平行于幕墻平面的集中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kN)。6.4.1幕墻構件承載力極限狀態設計時,其作用效應的組合應符合下列規定:2地震設計狀況:式中:S作用效應組合設計值;S永久荷載效應標準值;Swk風荷載效應標準值;SFk地震作用效應標準值;STk溫度作用效應標準值,對變形不受約束的支承結構及構件取0;YG永久荷載分項系數;Yw風荷載分項系數;YF地震作用分項系數;YT溫度作用分項系數;ψw風荷載組合值系數;ψF地震作用組合值系數;ψT溫度作用組合值系數。6.4.2進行幕墻構件的承載力設計時,作用分項系數應按下列規定取值:1對預應力幕墻體系,效應組合的設計值應包含預加應力產生的效應,用Y,表示預應力荷載分項系數;預應力荷載分項系數Yp,當其作用效應對承載力不利時取值1.3;當其作用效應對承載力有利時取值應不大于1.0;值1.5;當其作用效應對承載力有利時取值1.0;取值1.5。地震作用分項系數γF按表6.4.2取值。地震作用y(水平)y(豎向)僅計算水平地震作用僅計算豎向地震作用同時計算水平與豎向地震作用(水平地震為主)同時計算水平與豎向地震作用(豎向地震為主)1持久設計狀況、短暫設計狀況且風荷載效應起控制作用2持久設計狀況、短暫設計狀況且溫度作用效應起控制作取0.6;3地震設計狀況時.地震作用組合值系數ψF應取1.0,風荷荷載作用。風荷載分項系數γw、永久荷載分項系數Y、溫度荷載分項系數YT應取1.0,且可不考慮作用組合。1金屬板宜四周折邊。鋁塑復合板、鋁無機芯復合板和鋁錐芯板折邊時應采用機械刻槽,并應嚴格控制槽的深度,槽底不得觸及面板;2金屬板應按需要設置加勁肋,加勁肋應與金屬板可靠連3鋁塑復合板、鋁無機芯復合板和鋁錐芯板折邊處應設通長邊肋并與面板可靠連接;4金屬板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1)金屬板在風荷載或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彎曲應力標準值應分別按下式計算。當板的撓度大于板厚時,應按本款第4點的規定考慮大撓度的影響;Lmt分別為風荷載或垂直于面板方向的地震作用產生的最大彎曲應力標準值(MPa);垂直于板面方向的地震作用標準值(MPa);矩形金屬板區格的邊長(mm);板的彎矩系數,應按其邊界條件由本標準附錄金屬板的公稱厚度(mm)。2)金屬板中由各種荷載或作用產生的最大應力標準值,應按本標準第6.4.1條的規定進行組合,所得的最大應力設計值不應超過金屬板強度設計值。鋁合金單板的強度設計值按本標準第6.2.4條的規定采用;3)鋁復合板計算時,厚度應取板的總厚度,其強度按本標準第6.2節的規定采用,其彈性模量按本標準第6.2.11條的規定采用;4)考慮金屬板在外荷載和作用下大撓度變形的影響時,可將式6.5.11和式6.5.12計算的應力值乘以折減系數,折減系數可按表6.5.1采用;887表中0可按式6.5.13計算:a金屬板區格短邊邊長(mm);t金屬板的公稱厚度(mm);E金屬板的彈性模量(MPa)。5)當進行板的撓度計算時,也應考慮大撓度的影響,按小撓度公式計算的撓度值也應乘以折減系數。金屬板跨中撓度宜采用考慮幾何非線性的有限元方法計式中:d在風荷載標準值作用下的最大撓度值(mm);μ撓度系數,可由區格邊長比和區格邊界條件按本規范附錄C采用:L金屬板區格的短邊邊長(mm);v泊松比,可按本標準第6.2.12條采用。6)在風荷載標準值作用下,四邊支承金屬板的最大撓度不宜大于其短邊邊長的1/60。1)沿板材四周邊緣為簡支邊;2)中肋支承線為固定邊。直徑不應小于4mm,數量根據板塊所承受的風荷載和地震作用7中肋應有足夠的剛度。在組合荷載標準值作用下,鋁合金中肋撓度限值d.im宜按中肋跨度的1/180采用,鋼中肋撓度限值dm宜按中肋跨度的1/250采用;8金屬板面作用的荷載應按三角形或梯形分布傳遞到肋上,進行肋的計算時應按等彎矩原則化為等效均布荷載,如圖6.5.11和圖6.5.12所示。1)石材掛件、連接件材質宜采用鋁合金或不銹鋼.不應用高度不應大于24m;2)燒毛石、天然粗糙表面等厚度較均勻的石材面板,其計算厚度應按板厚扣減3mm采用;3)石材金屬掛件及其連接件宜具備三維調節與限位功1)掛件應經計算確定;不銹鋼掛件厚度不應小于3mm,鋁合金掛件厚度不應小于4mm;掛件長度不應小于2)每塊石板上下邊應各開兩個短平槽,短平槽長度不應小于100mm,在有效長度內槽深度不宜小于15mm;開槽寬度宜為6mm或7mm;弧形槽的有效長度不應小于80mm;3)兩短槽邊距離石板兩端部的距離不應小于石板厚度的3倍且不應小于85mm,也不應大于180mm;4)面板掛裝時,應在面板短槽內注入膠粘劑,膠粘劑應5)每個石材板塊不宜少于4個掛件,每個掛件的固定螺栓不宜少于2個;應采用不銹鋼螺栓,直徑不小于6)短槽連接的矩形石材面板,最大彎曲應力標準值可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計算,也可按下列公式計算:/m分別為垂直于面板的風荷載、地震作用下產生的最大彎曲應力標準值(N/mm2);分別為垂直于板面的風荷載、地震作用標準值四角點支承板的長邊計算邊長(mm),可取長邊掛件中心線距離;面板厚度(mm);四角點支承板在均布荷載作用下的最大彎矩系數,可按本規范附錄C表采用。注:由各種作用產生的最大彎曲應力標準值,應按本標準第6.4.1條規定進行組合,組合的彎曲應力設計值不應超過石材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f。7)短槽連接的矩形石材面板,掛件承受的剪應力標準值可按下列公式計算:兩對邊短槽連接時(6.5.23)式中:Tk掛件剪應力標準值(N/mm2);qk垂直于板面的風荷載或地震作用標準值(N/mm2),468β8)短槽連接的矩形石材面板,掛件在石板槽口邊產生的s槽口剪切面總邊長(mm),可取掛件長度加上入槽深度的2倍;注:由各種作用產生的剪應力標準值,應按本標準第6.4.1剪強度設計值f9)短槽連接的矩形石材面板.石板槽口處產生的最大彎曲應力標準值可按下列公式計算:c槽口寬度(mm);h槽口受力一側的深度(mm);qk垂直于面板的風荷載或地震作用標準值(N/mm2),n一個連接邊上掛件的數量;四側連接時,為一個長邊上的掛件數量;b掛件的長度(mm);β應力調整系數,可按表6.5.2采用。注:由各種作用產生的彎曲應力標準值,應按本標準第6.4.1條的規定進行組合,組合的彎曲應力設計值不應超過石材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fh。3通槽連接的石板,其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掛件應經計算確定;不銹鋼掛件厚度不應小于2mm,鋁合金掛件厚度不應小于3mm;2)石板開槽深度不宜小于15mm;開槽寬度宜為6mm3)面板掛裝時在槽內填嵌膠粘劑,膠粘劑應具有承載能4)通槽連接的矩形石材面板,當采用通長掛件時,最大彎曲應力標準值可按下列公式計算:t分別為垂直于面板的風荷載、地震作用下產生的最大彎曲應力標準值(N/mm2);分別為垂直于板面的風荷載、地震作用標準值面板厚度(mm);注:由各種作用產生的最大彎曲應力標準值,應按本標準第6.4.1條的規定進行組合,組合的彎曲應力設計值不應超過石材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f|。5)通槽連接的矩形石材面板,掛件承受的剪應力標準值可按下列公式計算:L面板的跨度,即支承邊的距離(mm);qk垂直于板面的風荷載或地震作用標準值(N/mm2),β應力調整系數,可按表6.5.2采用。注:由各種作用產生的剪應力標準值.應按本標準第6.4.1條的規定進行組合,組合的剪應力設計值不應大于掛件材料的抗剪強度設計值f。或f。6)通槽連接的矩形石材面板,掛件在石板槽口邊產生的剪應力標準值應按下列公式計算:注:由各種作用產生的剪應力標準值,應按本標準第6.4.17)通槽連接的矩形石材面板,石板槽口處產生的最大彎qk垂直于板面的風荷載或地震作用標準值(N/mm2),1)背栓連接可選擇齊平式圖6.5.21或間距式圖6.5.222)背栓孔切入的有效深度不宜小于面板厚度的0.4倍,孔底至板面的剩余厚度不應小于10mm,孔底應擴孔;背栓孔離石板邊緣凈距不宜大于面板邊長的1/4;背栓的間距不宜小于板厚的5倍;背栓孔中心至石材最近邊緣的距離不宜小于50mm;3)狹條狀或小尺寸面板采用背栓固定時,背栓數量不應少于2顆;4)背栓螺栓安裝前應檢測背栓孔加工精度;嚴禁使用未經底部擴孔的石材面板;5)背栓支承應有防松脫構造,并有可調節余量;6)掛鉤支座應采用不銹鋼螺栓連接,螺栓直徑不應小于7)背栓連接的石材面板,最大彎曲應力標準值宜按多點支承彈性板,采用有限元方法進行分析計算;四點支承矩形面板,最大彎曲應力標準值也可按下列公式計Ltm分別為垂直于面板的風荷載、地震作用下產生的最大彎曲應力標準值(N/mm2);分別為垂直于板面的風荷載、地震作用標準值四角點支承板的長邊計算邊長(mm),可取兩個方向上背栓中心距離的較大值;面板厚度(mm);四角點支承板在均布荷載作用下的最大彎矩系數,可按本規范附錄C表采用。注:由各種作用產生的最大彎曲應力標準值.應按本標準第6.4.1條規定進行組合,組合的彎曲應力設計值不應超過石材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f。8)在風荷載或垂直于板面方向地震作用下,單個背栓螺栓所受拉力標準值按下列公式計算:式中:F背栓螺栓所受水平拉力標準值(N);qk垂直于板面的風荷載或地震作用標準值(N/mm2),n每塊面板上背栓螺栓數量;β應力調整系數,可按表6.5.2采用。9)受拉時單個背栓螺栓承載力設計值R應通過荷載試驗確定,材料強度安全系數取2.5~3.0,所得設計值不應小于下列經驗公式計算值;不滿足時,材料強度C安全系數應取3.5;4款第2點的要求時,錨栓中心線至面板邊緣距離不宜小于板厚的2倍且不小于50mm,該背栓螺栓承載力設計值應乘以折減系數0.50;2背栓螺栓尚應按凈面積驗算抗拉承載力并滿足強度10)背栓面板在風荷載或垂直于板面方向地震作用下,(正壓時)(6.5.218)壓時)(6.5.219) 注:由各種作用產生的剪應力標準值,應按本標準第6.4.111)背栓螺栓處于6.5.2條第4款第9點注1的位置時,面板剪應力設計值應乘以放大系數1.50。截面自由挑出部分(圖6.6.11):b/t≤15截面封閉部分(圖6.6.12):b/t≤302)當跨度不大于1.2m時,鋁合金型材橫梁截面主要受力部分的公稱厚度不應小于2.5mm;當橫梁跨度大于1.2m時,其截面主要受力部分的公稱厚度不應小于3.0mm,有螺釘連接的部分截面公稱厚度不應小于螺釘公稱直徑。鋼型材截面主要受力部分的公稱厚度不應小于3.5mm。2橫梁的荷載應根據板材在橫梁上的支承狀況確定,并應M,橫梁繞y軸(垂直于幕墻平面方向)的彎矩設計值W、橫梁截面繞x軸(幕墻平面內方向)的凈截面彈性W橫梁截面繞y軸(垂直于幕墻平面方向)的凈截面γ截面塑性發展系數.鋁型材取1.0,鋼型材取1.05;f型材抗彎強度設計值(MPa)。S、橫梁截面沿y軸的毛截面最大面積矩(mm');I、橫梁截面沿x軸的毛截面慣性矩(mm');t橫梁截面相應于x軸腹板的截面總厚度(mm);f型材的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1)鋁型材2)鋼型材大于端距的1/500且不大于3mm。6當橫梁和立柱連接采用的螺栓、螺釘或鉚釘同時承受軸橫梁的剪力。螺釘直徑不得小于5mm,每處連接螺釘數量不應8當鋼橫梁一端采用焊接方式與立柱連接時,另一端宜采9非對稱截面橫梁應按斜彎曲或彎扭構件計算,開口薄壁1)鋁合金型材截面開口部位的公稱厚度不應小于3.0mm,鋁合金型材截面閉口部位的公稱厚度不應小于2.5mm,采用螺紋受力連接時螺紋連接部位截面2)鋼型材截面主要受力部分的公稱厚度不應小于3)偏心受壓的立柱,截面寬厚比應符合本標準第6.6.1條第1款的規定。2上下立柱之間應有不小于15mm的縫隙,連接方式應滿于250mm,滑動長度不小于120mm。芯柱與立柱應緊密接觸;3每層設一個支承點時,立柱應按簡支單跨梁或鉸接多跨式中:N立柱軸力設計值(N);A。立柱凈截面面積(mm2);W在彎矩方向作用的凈截面彈性抵抗矩(mm*);γ截面塑性發展系數,鋁型材取1.0.鋼型材取1.05;f型材強度設計值f。或f(N/mm2)。6承受軸壓力和彎矩作用的立柱,其在彎矩平面內的穩定性應符合下列公式要求:(用于鋼構件)(6.6.23)式中:N立柱軸壓力設計值(N);NF臨界軸壓力(N);M立柱最大彎矩設計值(N·mm);φ彎矩作用平面內的軸心受壓穩定系數.可按表6.6.2采用;A立柱毛截面面積;W在彎矩作用方向上較大受壓側的毛截面抵抗矩不宜大于150;L計算長度(mm),兩端簡支l=L,一端簡支一端固結l=0.7L,兩端固結L=0.5L,懸臂式立柱l=2L.L為立柱支承長度;i截面回轉半徑(mm);γ截面塑性發展系數,鋁型材取1.0,鋼型材取1.05;f型材強度設計值f。或f(N/mm2);I受彎平面內的截面慣性矩(mm1)。表6.6.2軸心受壓柱的穩定系數(φ)6063-13G063-161蟲0.1l7立柱由風荷載標準值和地震作用標準值產生的撓度u應按本標準第6.6.2條第3款的規定計算,并應符合下列要求:1)鋁型材2)鋼型材8立柱應采用螺栓與轉接件連接,并再通過轉接件與埋件或鋼構件連接。螺栓直徑不應小于10mm,連接螺栓應按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的有關規定進行承載力計6.7.2連接件與主體結構的錨固強度應大于連接件本身承載力個。連接件的螺栓、焊縫強度和局部承壓計算.應符合現行國家6.7.4采用螺栓連接的幕墻構件,應采取可靠的防松動和防滑6.7.5當立柱與主體結構間留有較大間距時,可在幕墻與主體6.7.6平板預埋件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6.7.7槽式預埋件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幕墻用槽式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的有關規定,并應通過現場拉拔試驗,驗證其承載力。6.7.8后置錨栓與錨板連接時,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錨栓和錨板間的相對滑移,并滿足承載力要求。6.7.9后置埋件用錨栓應按照現行行業標準《混凝土結構后錨1后置埋件用錨栓埋置深度無法滿足時優先采用對穿螺2錨栓直徑和數量應經計算確定;錨栓直徑不小于10mm,每個后置埋件上不得少于2個錨栓;3就位后需焊接作業的后置埋件宜使用機械擴底錨栓;如采用化學錨栓,焊接時應采取措施防止化學錨栓受熱失效,應進行焊接后承載力實驗;4倒置安裝的錨栓不宜采用化學錨栓。7.1.1加工幕墻構件的設備、機具應滿足幕墻構件加工精度的要求,且應按相關規定進行計量檢定和校準。7.1.2單元式幕墻的構件、組件和配件宜在工廠內加工和組裝7.1.3預埋件外露面應進行防腐處理。7.2.1鋁合金構件的加工應符合下列要求:1鋁合金型材截料之前應檢查彎曲度、扭擰度、直線度,不應使用超差的鋁型材;橫梁長度允許偏差為±0.5mm,立柱長度允許偏差為±1.0mm,端頭斜度的允許偏差為-15'(圖7.2.11、圖7.2.12);2截料端頭不應有加工變形,并應去除毛刺;偏差為±0.5mm,孔距累計允許偏差為±1.0mm。其他特殊要求的孔位應符合設計要求;4鉚釘的通孔尺寸偏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緊固件鉚釘用通孔》GB152.1的有關規定;5沉頭螺釘的沉孔尺寸允許偏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緊固件沉頭螺釘用沉孔》GB/T152.2的有關規定;6圓柱頭、螺栓的沉孔尺寸允許偏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緊固件圓柱頭用沉孔》GB152.3的有關規定;7螺紋的加工應符合相關規范和設計要求,螺絲孔的加工應符合設計要求。7.2.2幕墻鋁合金構件中槽、豁、榫的加工應符合下列要求:1鋁合金構件槽口尺寸(圖7.2.21)允許偏差應符合表7.2.21的要求;QbC允許偏差圖7.2.2-1槽口示意圖2鋁合金構件豁口尺寸(圖7.2.22)允許偏差應符合表表7.2.2-2豁口尺寸允許偏差單位:mmabC允許偏差。a圖7.2.2-2豁口示意圖3鋁合金構件榫頭尺寸(圖7.2.23)允許偏差應符合表表7.2.2-3榫頭尺寸允許偏差單位:mmQb心允許偏差a圖7.2.2-3榫頭示意圖3非外露構件加工后應表面平整,不得有影響其性能的缺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GB50205的有關規定。2錨筋長度的允許偏差為+10mm;兩面為整塊錨板的穿透式預埋件的錨筋長度的允許偏差為-5mm;1預埋件長度、寬度和厚度允許偏差分別為+10mm、2槽口尺寸的允許偏差為+1.5mm;3錨筋或錨爪長度允許偏差為+5mm;5錨筋或錨爪與槽板的垂直度允許偏差為Is/30(Ls為錨固鋼筋或錨爪長度,單位為mm);6碳素鋼槽型預埋件應進行防腐處理。7.3.5幕墻的連接件、支承件的加工精度應符合下列要求:2連接件、支承件加工尺寸(圖7.3.5)允許偏差應符合表7.3.5的要求。A視圖允許偏差允許偏差十5mm:-2mm邊距e壁厚(計算值)7.4.1金屬板材加工允許偏差應符合表7.4.1的規定。7.4.2單層鋁板加工應符合下列規定:1.5倍;采用開槽折彎時,應控制刻槽深度,保留的鋁材厚度不應小于1.0mm,并在開槽部位采取有效的加強措施;2單層鋁板加強肋的固定可采用焊栓釘、結構膠粘結,但應確保鋁板外表面不變形、不褪色、固定牢固;應機械連接或焊接;3單層鋁板的固定耳板應符合設計要求,固定耳板與金屬板折邊應采用機械連接,若金屬板無折邊,可采用焊接、鉚接或螺栓連接在鋁板上。耳板應位置準確、調整方便、固定牢固;鉚接時宜采用不銹鋼抽芯鉚釘或實芯鋁鉚釘;4單層鋁板折邊的角部應相互連接并有效密封。7.4.3鋁復合板的加工應符合下列規定:1鋁復合板的加工應機械刨槽,機械刨槽不應傷及面板;2鋁復合板的刨槽折邊應采取有效加強措施;3鋁復合板的打孔、切口等外露的芯材及角縫,應進行有效密封。1厚度不大于1mm的面板和底板不宜刨槽;2在切割鋁錐芯復合板內層鋁板和芯材時,不得劃傷外層2不銹鋼板加強肋焊栓釘固定時,應使不銹鋼板外表面不3不銹鋼板加強肋端部與面板折邊相交處應機械連接或焊1石材類面板的尺寸偏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天然花崗T23453等有關一等品或優等品的有關規定;2鏡面石材的光澤度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天然花崗石建關規定。同一工程中鏡面石材光澤度的差異應符合設計要求;3火燒板應按樣板檢查火燒后的均勻程度,火燒石嚴禁有7.5.2石材面板的加工應符合下列規定:2石材面板正面宜采用倒角處理,不宜小于2×45°;3石材面板的端面可視時,石材厚度偏差不大于0.5mm。7.5.3石材面板的開槽打孔應符合下列規定:1石材面板開槽、打孔后不得有損壞或崩裂現象,應進行孔2應采用機械開槽,開槽鋸片的直徑不宜大于350mm,宜采用水平推進方式開槽;3槽口長度方向的中位線與石材面板正面的偏差不宜大于4石材面板槽口其它項目加工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表7.5.3L1.L背栓連接式石材面板的加工,應符合下列規定:1背栓孔直徑允許偏差±0.4mm,長度允許偏差±1.0mm,直線度公差為1mm;2背栓孔宜采用專用鉆孔機械成孔及專用測孔器檢查,背栓孔允許偏差應符合表7.5.4要求。允許偏差7.5.5石材面板的防護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根據石材面板的種類、污染源的類型合理選用石材防護劑;2石材面板防護處理宜在工廠進行;3防護工作應在潔凈環境中進行,溫度、濕度條件應符合防護劑的技術要求。7.5.6石材面板出廠前應進行編號。7.6單元式構件7.6.1加工單元式幕墻應對各板塊進行編號。7.6.2單元板塊的構件連接應可靠,縫隙需密封處宜采用硅酮耐候密封膠密封。7.6.3單元板塊組裝完成后,工藝孔宜封堵,通氣孔及排水孔應暢通。7.6.4單元組件框加工制作允許偏差應符合表7.6.4的規定。允許偏差123允許偏差45塞片6明顯;劃傷間距500mm且1支7Im范圍外目視不明顯:面積25mm-缺陷間距500mm。1允許偏差123456各搭接量(與設計值比)7Im靠尺8組件內鑲板間接縫寬度(與設計值比)用硅酮建筑密封膠做好密封處理。8.1一般規定8.1.1幕墻施工單位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超過一定規模時,專項施工方案必須經過專家論證。8.1.2幕墻施工過程中應及時建立技術資料檔案。8.1.3幕墻工程的施工測量應符合下列要求:1幕墻分格軸線的測量應與主體結構測量相配合,及時調2應定期對幕墻的安裝定位基準進行校核;3高層建筑幕墻的測量,應在風力不大于4級時進行。8.1.4幕墻安裝過程中,應及時對半成品、成品進行保護;在構8.1.5幕墻焊接作業·應對受影響的幕墻構件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施焊后應對受到焊接影響的部位進行表面防腐處理。8.1.6幕墻面板的清洗液,應對環境無污染,且不腐蝕幕墻材8.2安裝施工準備8.2.1安裝施工前,幕墻施工單位應會同土建施工單位檢查現場作業面情況、運輸路線、臨時堆放場地、腳手架和起重運輸設備,確認是否具備幕墻安裝施工條件。8.2.2材料儲存時應依照安裝順序排列,儲存架應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在室外儲存時應采取保護措施。1應根據單元板塊的規格、重量及安裝方法選擇適當的吊4宜通過合理的吊具設計使單元板塊在吊裝過程中不承受1預埋件安裝前應按照幕墻的設計分格尺寸用測量儀器定2埋設時,應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澆筑和振搗時埋件發生3預埋件的位置偏差應滿足設計要求。設計無要求時,預埋件的標高允許偏差為±10mm,水平允許偏差為±20mm.表面4有防雷接地要求的預埋件,錨筋必須與主體結構的接地8.3.2采用后置埋件時,錨栓孔的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錨栓和壓縮空氣等方法將孔壁的粉塵清理干凈;2錨固膠容器無破損、藥劑凝固等異常現象,放置方向和位置應符合產品要求;3螺桿安裝時,宜采用專用工具.將螺桿旋轉插入孔底。螺桿到達孔底后,應及時停止旋轉;4螺桿安裝完成后,應采取有效措施固定螺桿,防止螺桿松動、移位,并隨時檢查錨固膠固化是否正常。待錨固膠完全固化8.3.5后置錨板的安裝允許偏差應符合表8.3.5的規定。允許偏差注:設計有要求時:應符合設計要求。8.3.6后置錨栓安裝完成后,應進行現場承載力試驗并符合設8.4構件式幕墻8.4.1幕墻立柱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1幕墻立柱安裝軸線的允許偏差為2mm;2相鄰兩根幕墻立柱安裝標高差不應大于3mm,同層幕墻立柱最大標高差不應大于5mm;相鄰兩根幕墻立柱固定點距離的允許偏差為±2mm;3幕墻立柱安裝就位、調整后應及時緊固。8.4.2幕墻橫梁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1幕墻橫梁應安裝牢固。橫梁與立柱間留有伸縮間隙時,其尺寸應滿足設計要求;2同一根橫梁兩端或相鄰兩根橫梁端部的水平標高差不應大于1mm。同層橫梁最大標高偏差:當一幅幕墻寬度不大于35m時,可取5mm;當一幅幕墻寬度大于35m時,可取7mm;3幕墻橫梁安裝完成一層后,應及時進行檢查、校正和固8.4.3幕墻其他構件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1隔熱、防火和保溫材料應鋪設平整、可靠固定,拼接處不應留縫隙;2通氣槽、孔及排水出口等應按設計要求施工。8.4.4構件式幕墻安裝允許偏差應符合表8.4.4的規定。尺寸范圍允許偏差陰陽角方正8.4.5金屬面板幕墻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1對橫、豎連接件進行檢查、測量和調整,減少金屬板塊的2按照設計要求安裝金屬板塊,調整完畢后進行固定。8.4.6石材面板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1石材面板表面防護應符合設計要求;2根據連接方式確定石材面板的安裝順序,安裝后進行固3石材幕墻掛件安裝允許偏差應符合表8.4.6的要求。允許偏差掛件人槽深度(與設計值比)背栓掛件與支座搭接(與設計值比)8.4.7硅酮建筑密封膠現場施工不宜在夜晚、雨天、霧天施工,注膠溫度、濕度應符合產品和設計要求,注膠前應使注膠面保持8.5.1單元板塊運輸應符合下列要求:1運輸前應對單元板塊做好成品保護,并應按順序擺放平穩減小板塊或型材變形;2裝卸和運輸過程中,應采用有足夠承載力的周轉架,并選用合適的襯墊,使單元板塊之間相互隔開并相對固定,防止劃傷、相互擠壓和串動;3超過運輸允許尺寸的單元板塊,應采取特殊運輸措施。8.5.2在場內堆放單元板塊時,應符合下列要求:1宜設置專用堆放場地,且存放在周轉架上,并應有安全保護措施;露天存放時應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2應按照安裝順序先出后進的原則按編號排列放置。8.5.3單元板塊起吊和就位應符合下列要求:1單元板塊的吊點和掛點不應少于2個,且應滿足設計要求。必要時可增設吊點加固措施,并進行試吊裝;2起吊單元板塊時,應使各吊點均勻受力,起吊過程應保持單元板塊平穩;3單元板塊就位時,應先將其掛到主體結構的掛點上,再進4實施吊裝作業時,起吊單元板塊的重量不應超過吊具起重量和接料平臺的承載能力。8.5.4施工中如果暫停安裝,應對板塊的對插槽口等部位進行保護。8.5.5單元式幕墻安裝允許偏差應符合表8.5.5的規定。允許偏差豎縫直線度續表8.5.5允許偏差拼縫寬度(與設計值比)同層單元板塊標高差兩組件對插件接縫搭接長度(與設計值比)兩組件對插件距槽底距離(與設計值比)8.5.6單元式幕墻連接件安裝允許偏差應符合表8.5.6的規表8.5.6連接件安裝允許偏差單位:mm允許偏差(可上下調節時L2.0)8.6.1幕墻的安裝施工應符合現行國家及行業標準《建筑施工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等的有關規定。8.6.2安裝施工機具在使用前,應進行全面安全檢查。8.6.3采用外腳手架或吊籃施工,應按照審批后的專項施工方案實施。腳手架施工應符合相關標準的規定,吊籃施工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高處作業吊籃安裝、拆卸、使用技術規程》JB/T11699的有關規定。8.6.4現場焊接作業時,應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9.1一般規定9.1.1幕墻工程應進行材料進場驗收、隱蔽工程驗收和工程竣9.1.2幕墻工程檢驗批應按下列規定劃分:1相同設計、材料、工藝和施工條件的幕墻工程每1000m2應劃分為一個檢驗批,不足1000m2也應劃分為一個檢驗批。每個檢驗批每100m2應至少抽查一處,每處不得小于10m2;2對于異形或有特殊要求的幕墻,檢驗批的劃分應根據幕墻的結構、工藝特點及幕墻工程的規模,宜由和施工單位協商確定。9.2材料進場驗收9.2.1幕墻工程材料、半成品和構配件進場驗收應檢查下列文1幕墻工程所用各種材料、五金配件、構配件及組件的產品2幕墻工程所用硅酮結構密封膠的邵氏硬度、標準條件拉伸粘結強度以及認定證書和抽查合格證明;進口硅酮結構密封膠的商檢證;有相應資質的檢測機構出具的硅酮結構密封膠相容性和剝離粘結性試驗報告;雙組分硅酮結構密封膠的混勻性試驗、拉斷試驗記錄、剝離粘結性試驗;打膠養護環境溫度、濕度記錄;石材用密封膠的耐污染性檢驗報告;3幕墻工程用硅酮耐候密封膠其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的有關規定。9.2.2幕墻工程進場的各類材料和構配件應按要求進行進場驗9.2.3材料現場復檢,應將同一廠家生產的同一型號、規格、批號的材料作為一個檢驗批,每批應隨機抽取3%且不得少于5件。全數復檢。9.2.4幕墻的新材料新技術,應按相關規定進行幕墻性能復檢,并提交相應的復檢報告。9.3隱蔽工程驗收9.3.1幕墻施工過程中應按照檢驗批進行隱蔽工程驗收,并做好隱蔽驗收記錄。幕墻的隱蔽工程驗收項目及部位宜包括下列內容:1預埋件或后置埋件;2幕墻構件與主體結構的連接、構件間連接;3幕墻四周的封堵、幕墻與主體結構間的封堵;4幕墻變形縫及轉角構造;5幕墻防雷連接構造;6幕墻防火構造節點;7幕墻的防水、保溫隔熱構造;8單元板掛件與連接件的安裝;9單元板塊頂部的過橋連接板安裝。9.3.2隱蔽工程驗收按照總數的5%抽樣檢查,且每類節點不少于3個;錨栓外觀應按5%抽樣檢查,且每類錨栓不得少于10套;錨栓現場荷載試驗應按5000個為一個檢驗批,不足5000個按一個檢驗批計算,每批抽檢3根。9.3.3金屬幕墻一般項目可按表9.3.3進行抽查驗收。允許偏差1232m靠尺.塞尺45Im水平尺:鋼板尺67陰陽角方正899.3.4石材幕墻一般項目可按表9.3.4進行抽查驗收。項目允許偏差12續表9.3.4項目34Im水平尺:鋼板尺567陰陽角方正899.4工程竣工驗收9.4.1幕墻工程竣工驗收前應將幕墻表面清洗干凈。9.4.2工程竣工驗收時,除檢查本標準第9.2節和9.3節規定的技術資料外,還應提供下列技術資料:1幕墻工程的設計說明、施工圖、結構計算書、熱工性能計算書、設計變更文件和建筑設計單位對幕墻工程設計的確認意見及其它設計文件;2幕墻工程所用材料、構件、組件、緊固件及其他附件的產3后置埋件和槽式埋件的現場抗拉性能檢驗報告;4幕墻的氣密性能、水密性能、抗風壓性能、層間變形性能檢測報告及其他設計要求的性能檢測報告;5注膠、養護環境的溫度、濕度記錄;雙組分硅酮結構密封膠的混勻性試驗記錄、拉斷試驗記錄;9.4.3幕墻觀感檢查應按不同構造抽查5%,且總數不少于10個;豎向構件或拼縫、橫向構件或拼縫各抽查5%,且不應少于3條;開啟部位應按種類各抽查5%,且每一種類不應少于3樘。9.4.4石材幕墻面板安裝牢固可采用幕墻石材面板支承牢固度6應急救援窗的標識明顯。10.1.1幕墻工程竣工驗收后,幕墻施工企業應向安全維護責任1幕墻的設計依據、主要性能參數及設計工作年限;2建筑施工企業的保修責任;3使用注意事項;4環境條件變化對幕墻的影響;6幕墻的主要結構特點及易損零件部件更換方法;10.1.2幕墻施工企業在幕墻交付使用前,應為安全維護責任人日常維修使用作培訓。10.1.3幕墻交付使用后,安全維護責任人應根據《幕墻使用維護說明書》的相關要求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建筑施工企業對金屬與石材幕墻進行定期檢查、制定幕墻的維修保養計劃與方案。10.1.4雨天或4級以上風力的天氣不宜使用開啟窗;6級及以10.1.5幕墻外表面的檢查、清洗、維修與保養工作不應在4級以上風力和雨雪天進行。10.1.6幕墻外表面的檢查、清洗、維修與保養工作的作業機具檢查安全裝置,確保設備和人員安全。現行行業標準《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的有關規定。10.2.1定期檢查和維修應符合下列規定:1幕墻工程竣工驗收后交付使用一年時,應對幕墻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此后每五年檢查一次。幕墻工程使用十年后應對該工程不同部位的硅酮結構密封膠進行粘結性能的抽樣檢查,此后每三年檢查一次。幕墻工程超過設計工作年限需繼續使用的,安全維護責任人應當委托具有相應專業資質的單位對幕墻進行安全性鑒定并且宜每年檢查一次。對于檢查不符合要求的項目應及時整改(維修或更換),整改應符合原設計和本標準規定,并按規定委托專業檢測機構進行整改驗收。需要實施改造、加固或者拆除的,應當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建筑施工企業負責實施。2檢查項目應包括下列內容:1)幕墻面板系統:檢查石材面板的凹坑、缺角、裂縫、斑2)幕墻支承系統:檢查幕墻的主要支承構件的裂紋、氣3)幕墻連接系統:檢查幕墻連接件、連接螺栓、埋件等損4)幕墻開啟系統:檢查開啟部分啟閉靈活,五金件功能障礙或損壞,螺栓和螺釘松動和失效等缺陷;5)硅酮結構密封膠和硅酮耐候密封膠:檢查硅酮結構密10.2.2災后檢查和修復應符合下列規定:2原幕墻設計單位或者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設計單位根據3修復與整改應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建筑施工企業負責實1保持幕墻表面整潔,避免銳器及腐蝕性氣體或液體接觸10.3.2幕墻表面根據城市建筑物管理規定和公共設施清潔管附錄A鋼材設計用強度指標A.0.1鋼材設計用強度指標可按表A.0.1采用。表A.0.1鋼材設計用強度指標單位:N/mm2厚度或直徑強度強度ff(刨平頂緊)f構鋼表B.0.1螺栓連接的強度設計值單位:N/mm2螺栓的性能等級、錨栓和尺fff尺f 355鋼 10.9級 注:1A級螺栓用于工程直徑d不大于24mm、螺桿工程長度不大于10d且不大2B級螺栓用于工程直徑d大于24mm、螺桿工程長度大于10d或大于的規定。B.0.2鉚釘連接的強度設計值表B.0.2鉚釘連接的強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