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河北省部分地區(qū)高三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_第1頁
2024-2025學年河北省部分地區(qū)高三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_第2頁
2024-2025學年河北省部分地區(qū)高三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_第3頁
2024-2025學年河北省部分地區(qū)高三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_第4頁
2024-2025學年河北省部分地區(qū)高三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河北省部分地區(qū)高三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戲曲是以人為中心的表演藝術。戲以人傳,戲以人興,這是數(shù)百年來戲曲傳承發(fā)展的核心所在。數(shù)百年來,戲曲的傳承和發(fā)展集中體現(xiàn)在演員的技術層面,即功法技藝和表演內容的傳續(xù)、變化和創(chuàng)造等。作為戲曲美學指標的身段、聲情、虛擬、寫意、象征、程式、流派等概念范疇,都薈萃到以演員為中心的藝術表達中,演員的技術構成了戲曲本體藝術的核心內容,至今仍是民族審美的基本原則。當然,戲曲藝術從來不回避“人”以外的技術,物質技術的提升同樣伴隨著戲曲的發(fā)展演進。例如在舞臺美術創(chuàng)造中,“一桌二椅”是戲曲舞臺藝術的物質載體,也是戲曲以一當十的創(chuàng)作思維,這也促進了中國傳統(tǒng)戲曲偏于空曠舞臺的簡約表達。宋元以降,戲臺、劇場形制的不斷變化構成了戲曲發(fā)展的技術動力,戲臺高度的變化、建筑反射面的設立、空腔助聲技術的強化等,都讓演員借助聲音的直傳、反射、混響、共振等聲學效果,實現(xiàn)劇場聲音藝術的美學升華。特別是在清代宮廷三層大戲樓的場域環(huán)境中,物質技術的綜合使用和手段更新,進一步推動了多樣的技術形式在戲曲舞臺上的應用,由此形成宮廷大戲這類宏大制作的演劇形態(tài)。上述劇場、舞美、燈光、聲效的技術實踐,及其隱藏著的科學規(guī)律,在當代戲曲研究中都得到了比較充分的運用和證明。而話劇、歌劇、舞劇等戲劇形態(tài),在舞臺藝術領域多樣化的追求,無論是寫實化的還是寫意化的,都給予了觀眾更多美的啟發(fā)。新世紀以來,眾多優(yōu)秀戲劇作品,實際上是在適度的物質技術支撐下,做到了對演員及其表演藝術的充分張揚,昆劇《牡丹亭》,秦腔《西京故事》、豫劇《風雨故園》等作品,在物質技術與演員技術之間做到了相得益彰,戲劇的民族化和現(xiàn)代化做到了相映相襯。在這些作品中,物質技術從根本上都未曾動搖人的舞臺價值,反而突出了演員在舞臺創(chuàng)作和藝術傳承中的主體位置。近代以來,話劇、歌劇、舞劇等戲劇形態(tài)進入中國,其劇場和舞臺的時尚新風被看成了現(xiàn)代的樣本,這讓傳統(tǒng)戲曲藝術更多地在中西方文化間吸收、借鑒。特別是在中國戲曲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面對急速變化的社會轉型,現(xiàn)代的劇場、舞美、燈光、音響、服裝、道具等物質手段的提升和應用,為戲曲帶來更多的發(fā)展空間,呈現(xiàn)出新的美學追求,同時一再地沖擊傳統(tǒng)審美標準。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先生曾以“妨礙藝術之進展,轉移觀眾之目標”“大抵布景愈多,愈妨礙演員之動作”為理由,不主張使用現(xiàn)代布景。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曾提出現(xiàn)代大型劇場會帶來“人小臺大”的問題,因此不太適合戲曲、話劇表演。他們提到的劇場、布景等技術挑戰(zhàn),雖然在當時隨著戲曲改革實踐,努力獲得平衡適應,但其中的不適感已顯示出物質技術與戲曲傳統(tǒng)的沖突。隨著當代物質手段、科學技術更加強勢地進入舞臺,曾經的沖突,也越來越成為戲劇發(fā)展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在當下的戲劇創(chuàng)作中,物質技術強勢進入舞臺,實際會帶來更多現(xiàn)實困境。(摘編自王馗《物質技術進入戲劇舞臺帶來現(xiàn)實困境》)材料二:由于中國傳統(tǒng)戲曲的美學特征一貫講求寫意精神,所以人們大都認為傳統(tǒng)程式化表演不需要高科技的介入。然而,復雜多變的舞臺設計也是一種敘事方式,是把觀眾引導到語境的重要手段。比如不少京劇現(xiàn)代戲,在融入民族文化底色的基礎上,普遍采用西式寫實布景,在裝飾、燈光、人物造型以及音效等視聽元素中使用現(xiàn)代技術,與中國戲曲傳統(tǒng)程式化表演相得益彰,對后來逐步形成的中國舞臺美術風格產生巨大影響。其實,即使是傳統(tǒng)戲曲的表演空間發(fā)展史上,也并非只有“一桌二椅”這一種形式,至少宮廷演出的舞臺樣式就與民間大相徑庭。盡管圓明園和避暑山莊的清音閣大戲樓都已毀于戰(zhàn)火,但與之形制相近的頤和園的德和園大戲樓、紫禁城的暢音閣大戲樓至今仍然保留完好,大致可以窺見清代宮廷演出的盛況。作于乾隆年間的《平定臺灣戰(zhàn)圖·清音閣演戲圖》,就是真實記錄宮廷演出的可靠文獻資料。畫卷呈現(xiàn)了避暑山莊的清音閣大戲樓演出的景象,畫家以寫實的工筆畫法描繪出舞臺上的將士、戰(zhàn)船、島礁、建筑等演出現(xiàn)場的視覺形象,從中不難看出當時的舞臺已具備大型、復雜的布景裝置。傳統(tǒng)戲曲舞臺尚且如此,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對于涵蓋了話劇、歌劇、舞劇等更廣泛劇種的戲劇舞臺而言,我認為,推陳出新、與時俱進是戲劇舞臺藝術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充分利用先進的科技成果布置舞臺利大于弊。(摘編自曹林《高科技助推舞臺疆界不斷擴大》)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戲曲演員的功法技藝及表演內容的傳續(xù)、變化和創(chuàng)造等屬于演員的技術層面,這些構成了戲曲本體藝術的核心內容。B.宋元以降,戲臺、劇場形制的不斷變化所帶來的各種聲學效果使劇場聲音藝術得到美學升華,促進了戲曲的發(fā)展。C.近代以來進入中國的話劇、歌劇、舞劇等戲劇形態(tài),其寫實化或寫意化的舞臺藝術追求,帶給觀眾更多美的啟發(fā)。D.基于對中國傳統(tǒng)戲曲美學特征的認識,人們多反對高科技介入傳統(tǒng)程式化表演,反對使用復雜多變的舞臺設計。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清代宮廷三層大戲樓中的演出對多種物質技術的綜合使用,是導致宏大制作的宮廷大戲演劇形態(tài)形成的直接因素。B.在中國戲曲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現(xiàn)代的劇場、舞美、燈光等物質手段的提升和應用對傳統(tǒng)審美標準造成沖擊。C.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先生、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都對使用現(xiàn)代布景、現(xiàn)代大型劇場感到不適并強烈反對。D.既融入民族文化底色,又普遍采用西式寫實布景和現(xiàn)代技術的京劇現(xiàn)代戲,體現(xiàn)出典型的中國舞臺美術風格。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核心觀點的一項是()

A.高廣健設計的京劇《赤壁》,是在繼承傳統(tǒng)美學精神的基礎上,大膽采用高科技機械裝置,營造出神奇魔幻的效果。B.6月初,《只有河南·戲劇幻城》開城納客,戲劇新模式通過科技讓觀眾忘掉科技,沉浸其中,引發(fā)廣泛關注。C.沉浸式戲曲《黛玉葬花》讓傳統(tǒng)內容與現(xiàn)代科技相融相通,用數(shù)字技術助推傳統(tǒng)文化綻放出新的光彩與活力。D.倪放設計的昆劇《臨川四夢》,借用古籍版畫的形式作為四夢連演的主要載體,形成通透、輕盈的四夢一景。4.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都提到傳統(tǒng)戲曲表演的“一桌二椅”,兩處的作用有何不同?5.請根據兩則材料,談談你對材料二中“復雜多變的舞臺設計也是一種敘事方式”這句話的理解。(★★★)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紅孩我沒有到過那個叫作上岸的村莊。在我心里,有無數(shù)個村莊,都叫作上岸。這就如同,你問我渡口在哪里,我不知道你要去哪里,怎么告訴你渡口的位置。前些天,女兒約同學去京西門頭溝。京西門頭溝我去過幾次,但都是搭朋友的車。我問女兒,你們怎么去,具體到什么地方?女兒說,我們坐地鐵,要去的是個叫上岸的地方。聽罷,我連忙上網查,發(fā)現(xiàn)上岸是一個村名,位于門頭溝永定河旁的永定鎮(zhèn)。這個村歷史悠久,在明代叫上安村,到了清代,由于當?shù)啬昴臧l(fā)大水,人們都扶老攜幼到對岸去,后來就一直叫上岸。上岸,多有意思的名字。自從這里通了地鐵,每年高考、考研前后,總會有大批的學生前來打卡,希望能心想事成。我不想說孩子們迷信,就把它當成游戲,一次出行的借口吧。生活中,我們到任何一個地方,似乎都有某種目的,可是去了,也未必就真的要實現(xiàn)那個目的。兒時,我住的村莊中有一條河,沒有名字。遇到河水暴漲,也有五六十米寬。那樣的日子,大人是不允許我們到河邊玩的。可是,戲水是孩子的天性,我們往往趁著大人不注意偷偷溜到河里去捕魚捉蝦,有膽大的還光著屁股到河中心游泳。我也曾游過幾回,根本不懂得蛙泳、仰泳等專業(yè)泳姿,就是瞎撲騰。我和小伙伴也暗地里較過勁兒,比誰游的來回多,比誰的頭扎進水里憋的時間長,還比誰捉的魚蝦多。給我記憶最深的最后怕的便是比誰爬柳樹更高,然后喊上一句口號便撲通一聲跳入水里。就大多數(shù)孩子而言,這確實不是什么驚險的一幕。但對于我,卻有過命懸一線的后怕。記得為了證明自己更英雄更偉大,我專門找了一棵高大的柳樹,大約距水面有三米多高,準備好姿勢,對著下面的伙伴們喊了一句口號,隨之,大頭朝下就栽了下去。本以為,我可以像別人那樣以頭部輕松入水,哪想到,我兩眼一閉,跳下時竟是肚子平平地扣面上,霎時我感到肚子一陣疼痛,頭也像被重重地捶了一下,瞬間失去了知覺。好在那地方離岸邊不太遠,我被幾個伙伴連拉帶拽地拖上岸,在太陽底下足足緩了七八分鐘,才一點點醒過神來。從那以后,我再也不敢玩上樹跳水的游戲了,甚至多年后看跳水比賽都心有余悸。在村里,蹬過河水到對面,人們從來不說上岸去,也不會說到對岸去。我們常說的是上坡。這條無名河,新中國成立前還是一條黃土大道。它東南方向的終端是大運河北上終點通州張家灣漕運碼頭,它西部的終點則是北京城東端的廣渠門。這樣一說,你就會知道,在大運河漕運的年代,這條旱路是非常重要的補充。等到從通州到北京城區(qū)的公路、鐵路正式開通后,漕運也就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而我們村中央的黃土大道,因沒有納入正式的道路規(guī)劃,就逐漸變成了排污泄洪的水道。岸,是相對于河流而言的。既然沒有被確定是一條河流,哪里有資格用岸來形容她的身軀呢?想來這條無名河是卑微的,卑微到連個名字都沒有。每當我想到艾青寫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時,我就會想到家門前的那一條河,雖然至今不知怎么稱呼她,可我卻始終無法忘記她。我對于岸的記憶是某年冬天。那時,父親帶著村里幾十名精壯小伙子到百里外的溫榆河修水利。他們響應國家號召,帶著農用車具,舉著紅旗,要在燕山南側的華北平原上進行一場熱火朝天的大會戰(zhàn)。按照指揮部的要求,每個村莊要負責一段幾千米的河堤,也就是大壩的修整。首先,要把河里的污泥挖出來,然后把堤壩修整好,坡面既要有一定的斜度,岸上的大道也要有一定的寬度和硬度。整個工程下來,至少兩個多月。那是一場真正的拋棄小家、利國利民的行動。不得不說,當勞動干出了人生的境界,它的生產動力一定超出了生命本身!與其說那是革命思想的召喚,倒不如說是舍己為人,是人與大自然斗爭的精神上岸!不幸的是,父親在勞動中被坍塌的土方砸傷了腰,當他被村里的馬車拉回家的時候,著實把母親嚇壞了。在那個缺醫(yī)少藥的年代,家里的男人腰出了問題,那可是天大的事。還好,我們村外不遠的地方,住著一位非常有名的正骨大師——雙橋老太太。父母平日和老太太多有來往。見我父親腰被砸了,老太太耐心治療,母親則每天用藥水涂抹三次,半月后,父親便痊愈了。轉眼,這件事已經過去幾十年了,可在我心里一直難以忘卻。我父親那個時代的人,他們全都是上岸的人。很顯然,位于京西門頭溝永定鎮(zhèn)那個叫作上岸的村莊,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也會連年興修水利,也會有無數(shù)門頭溝的鄉(xiāng)親們在永定河兩岸會戰(zhàn)。那些與父親年齡相仿的年輕人,如今也該七八十歲了。他們也都屬于上岸的人群。現(xiàn)在,我的女兒也要去上岸了,她們內心想的上岸和她的爺爺當年選擇的上岸,性質不太一樣。作為父親,我當然希望女兒能夠考研成功,那是她們步入成年后的第一次上岸。而我要告訴女兒的是,這個上岸,只是一種自我或者說是利己的上岸,那么未來呢?還有更高遠更無限的上岸。我希望孩子能夠更早領悟到:這個世界終究是眾人的世界。(選自2024年2月20日《北京日報》,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認為女兒去上岸村,不是為了祈愿考研成功,而是出行的借口。B.從黃土大道到排污泄洪的水道,無名河的變化折射出社會歷史的變遷。C.父親腰傷很快痊愈,得益于雙橋老太太的耐心救治和母親的精心照料。D.文末通過設問,希望女兒不要只局囿于個體的成功,還應有更高追求。7.關于文中“跳水事故”這個段落,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找大樹”“準備好姿勢”“喊口號”等一系列動作描寫,表現(xiàn)了“我”跳水之前的自信。B.從想象和現(xiàn)實兩個角度描寫入水動作,以對比形成鮮明反差,突出了“我”的緊張慌亂。C.“足足”“才”“一點點”等詞,凸顯了恢復意識的不易,寫出跳水“命懸一線”的后果。D.這次失敗的經歷,不僅沒有滿足“我”的虛榮心,還給“我”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8.文章為何說“可我卻始終無法忘記她”?9.如果給本文擬一個標題,你會選擇“上岸”還是“上岸的人”?為什么?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漢之三年,項王數(shù)侵奪漢甬道,漢王食乏,恐,請和,割滎陽以西為漢。項王欲聽之。歷陽侯范增曰:“漢易與耳,今釋弗取,后必悔之。”項王乃與范增急圍滎陽。漢王患之,乃用陳平計間項王。項王使者來,為太牢具,舉欲進之。見使者,詳驚愕曰:“吾以為亞父使者,乃反項王使者。”更持去,以惡食食項王使者。使者歸報項王,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賜骸骨歸卒伍。”項王許之。行未至彭城,疽發(fā)背而死。(節(jié)選自《史記·項羽本紀》)材料二:蘇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殺增。獨恨其不早爾。”然則當以何事去?增勸羽殺沛公,羽不聽,終以此失天下,當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殺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殺,猶有君人之度也。增曷為以此去哉?《易》曰:‘知幾其神乎!’《詩》曰:‘如彼雨雪,先集維霰。’增之去,當于羽殺卿子冠軍①時也。”陳涉之得民也,以項燕、扶蘇。項氏之興也,以立楚懷王孫心②;而諸侯叛之也,以弒義帝。且義帝之立,增為謀主矣。義帝之存亡豈獨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與同禍福也未有義帝亡而增獨能久存者也。羽之殺卿子冠軍也,是弒義帝之兆也。其弒義帝,則疑增之本也,豈必待陳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入之。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吾嘗論義帝,天下之賢主也。獨遣沛公入關,而不遣項羽;識卿子冠軍于稠人之中,而擢以為上將,不賢而能如是乎?羽既矯殺卿子冠軍,義帝必不能堪,非羽弒帝,則帝殺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勸項梁立義帝,諸侯以此服從。中道而弒之,非增之意也。夫豈獨非其意,將必力爭而不聽也。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方羽殺卿子冠軍,增與羽比肩而事義帝,君臣之分未定也。為增計者,力能誅羽則誅之,不能則去之,豈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則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時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雖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項羽不亡。嗚呼,增亦人杰也哉!(節(jié)選自蘇軾《范增論》)【注】①卿子冠軍:宋義。“卿子”是當時對人的尊稱;冠軍,指地位在其他將領之上的上將。②楚懷王孫心:楚懷王的孫子熊心。楚國滅亡后,熊心隱藏在民間。為爭取民心,項羽的叔父項梁聽從范增建議,立熊心為楚懷王。后項梁戰(zhàn)死,項羽尊熊心為義帝。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義帝之存亡A豈獨為楚B之盛衰C亦增之D所與E同禍福也F未有義帝亡而增獨G能久存者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具,飯食、酒肴,與《促織》中“成妻具資詣問”的“具”意思不同。B.恨,遺憾,與《歸去來兮辭》中“恨晨光之熹微”的“恨”意思不相同。C.而,表修飾,與《勸學》中“吾嘗終日而思矣”的“而”用法相同。D.就,就職、任職,與《諫逐客書》中“故能就其深”的“就”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王招待完項王派出的使者后,范增的權力漸漸被剝奪。在這種情形下,范增主動請辭,未至彭城,背上發(fā)毒瘡去世。B.蘇軾引用《周易》和《詩經》,主要目的是批評范增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事物的預兆,不能審時度勢,不能根據形勢的變化采取不同的行動。C.蘇軾認為,人一定是先有了疑心,然后才會聽得進別人的讒言。殺掉義帝是項羽懷疑范增的根本,無須陳平的計謀,項羽和范增也一定會產生矛盾。D.蘇軾認為項羽與范增君臣不能善始善終,并貶低了范增,因為在他們同為義帝臣屬時,范增沒有殺掉或者離開項羽,而是想依靠項羽成就功名。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歷陽侯范增曰:“漢易與耳,今釋弗取,后必悔之。”(2)識卿子冠軍于稠人之中,而擢以為上將,不賢而能如是乎?14.通過不同來源、不同性質的史料能更準確地評判歷史事件。請結合兩則材料,分析項羽排擠范增的原因。三、詩歌鑒賞(★★★)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小題。苦雨初霽李覯積陰為患恐沉綿,革去方驚造化權。天放舊光還日月,地將濃秀與山川。泥途漸少車聲活,林薄【注】初干果味全。寄語殘云好知足,莫依河漢更油然。【注】林薄:茂密的叢林草木。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先寫積陰為患,淫雨不斷,使人唯恐沉綿陰雨不可擺脫,既照應題面的“苦”,又為下句的“驚”蓄勢。B.次句中的“革”字既突出了大自然的巨大力量,也突出了詩人對“積陰為患”,必欲革之而后快的迫切心情。C.頷聯(lián)緊承“驚”字,運用擬人的手法寫造化之功,把天地造化寫活,寫出了雨過天晴后煥然一新的景象。D.尾聯(lián)詩人寄語殘云要懂得知足,不要靠著黃河漢水的水勢再來油然興云、沛然作雨,破壞這美好的晴光。16.久雨初霽是古人常作的應時寫景題材,陸游也曾作《臨安春雨初霽》一詩抒發(fā)情感。兩首詩的頸聯(lián)都運用了襯托的手法,但又各有不同,請簡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提到,自己編寫《史記》“______________”,便遭遇了橫禍,因痛惜這部書不能完成,不得不忍辱負重,所以“______________”。(2)李白在《將進酒》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舉例證明自己所提出的“惟有飲者留其名”這一觀點。(3)《論語》中,孔子認為君子不追求物質方面的享受,而是要求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樣做就稱得上“好學”了。五、語言文字運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這是新中國一個平常的早晨。這個早晨,卻又是那樣的不平常——今天,是共和國的75歲華誕!在這個日子里,作為華夏兒女,哪個不A?誰人又能不激情昂揚?昂揚,是稻菽卷起千層浪;昂揚,是豐收畫卷醉心房;昂揚,是處處昭示著美好的光景;昂揚,是火熱的生活托舉著逐夢的希望……75年篳路藍縷,75載改天換地。我們從封閉落后邁向開放進步,從溫飽不足邁向全面小康,從積貧積弱邁向繁榮富強。創(chuàng)造出這些奇跡,我們靠的是什么?是河南林縣人民苦戰(zhàn)十載春秋,“誓把河山重安排”的豪情壯志;是鐵人王進喜“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苦干實干;是“兩彈一星”元勛屠守鍔擲地有聲的誓言,“人家能做到的,不信我們做不到”……我們可以自豪地說,經過我們的努力,共和國已然挺起了胸膛:瞧,我們把“中國貧油”的帽子甩到了太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