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化學必修一(蘇教版)知識點整理
1.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與聯系
【知識點的認識】
(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聯系:
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同時一定伴隨物理變化,但發生物理變化不一定發生化學變化.
(2)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
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常表現為生成氣體,顏色改變,生成沉
淀等,而且伴隨能量變化,常表現為吸熱、放熱、發光等.
常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物態變化,形狀變化等.
化學變化:物質的燃燒、鋼鐵銹蝕、火藥爆炸,牛奶變質等.
【命題的方向】本考點主要考察常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題型: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判斷
典例1:下列變化中,不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二氧化硫使品紅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條褪色
C.活性炭使紅墨水褪色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
分析:化學變化是指在原子核不變的情況下,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
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在于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解答:A.二氧化硫使品紅溶液褪色原理是二氧化硫與品紅結合成無色物質,屬于化學變化,
故A錯誤;
B.氯水使有色布條褪色原理是氯水有強氧化性能將有色布條氧化為無色物質,屬r-化學變
化,故B錯誤;
C.活性炭使紅墨水褪色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正確:
D.漂白粉有強氧化性將染料氧化為無色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溶液的褪色,解答本題要分析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如果沒有新物
質生成就屬于物理變化,如果有新物質生成就屬于化學變化.
【解題思路點拔】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就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化學變化有新物質
生成.
2.核素
【知識點的認識】
1.核素:
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數目質子和一定數目中子的一種原子.很多元素有質子數相同而中了?數
不同的幾種原子.例如I,氫有/、/、/3種原子,就是3種核索,它們的原子核中分別有0、1.2
個中子.這3種核素互稱為同位素.例如,原子核里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碳原子,質量數
是12,稱為C-12核素,或寫成I2C核素.原子核里有6個質子和7個中子的碳原子,質量
數為13,稱13c核素.氟元素有160,170,180三種核素.具有多種核素的元素稱多核素元
素.核素常用/表示,X是元素符號,Z是原子序數,A是質量數,A-Z=N,N是該核素中的中子
數.
【命題方向】本考點主要考察核素的概念,屬于高中化學的重要概念.
題型:核素概念
典例:我國稀土資源豐富.下列有關稀土元素/Sm與/Sm的說法正確的是()
A./Sm與/Sm互為同位素B./Sm與/Sm的質量數相同
C./Sm與/Sm是同一種核素D./Sm與/Sm的核外電子數和中子數均為62
分析:A.根據原子符號的含義以及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互稱同位素;
B.根據原子符號的含義來分析;
C.根據原子符號的含義以及只有質子數相同中子數相同的核素才是同一核素;
D.根據原子符號的含義以及原子中核外電子數二核內質子數,中子數二質量數-質子數.
解答:A、/Sm由與/Sm可知,該元素是含有相同質子不同中子的同種元素,所以是同位素,故
A正確;
B./Sm的質量數為144,/Sm的質量數為150,所以這兩種核素的質量數不同,故B錯誤;
C./Sm與/Sm雖然質子數相同,但中子數不同,所以/Sm與/Sm是不同核素,故C錯誤;
D./Sm的核外電子數為62,中子數為82,/Sm的核外電子數為62,中子數為88,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同位素、核素的概念及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之間的關系,難度不大,明
確這幾個概念間的區別.
【解題思路點撥】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美系如下圖所示:/
3.混合物和純凈物
【知識點的認識】
I.混合物的概念:
混合物是由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的物質,亦即混合物.混合物沒有固定的化學
式.無固定組成和性質,組成混合物的各種成分之間沒有發生化學反應,將他們保持著原來
的性質.混合物可以用物理方法將所含物質加以分離.
2、混合物和純凈物的區別:
混合物純凈物
組成由多種物質組成,組成不固定由一種物質組成,組成固定
表示方用專門的符號表示,如氮氣
無固定符號
法(N2)等
無固定的物理性質,各物質都
性質保持各自的化學性質有固定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氧氣(。2)、二氧化碳
舉例空氣、海水、糖水等
(C02)等
分離
聯系混合物丁純凈物
【命題方向】本考點屬于初中學過的基礎知識,了解即可.
題型一:混合物、純凈物概念的考察
典例1:下列物質肯定為純凈物的是()
A.只有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B.只有一種原子構成的物質
C.只有一種分子構成的物質D.只有一種元素的陽離子與另一種元素的陰離子構成的
物質
分析: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混合物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物質,據此結合常見物
質的組成成分逐項分析即可.
解答:A.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純凈物,例如,石墨與金剛石混合在一起,日碳
元素組成,屬于混合物,故A錯誤:
B.一種分子只能構成一種物質,一種原子可能得到不同的分子,如02.03均由氧原子構成,
故B錯誤;
C.由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物質的組成種類只有一種,屬于純凈物,故C正確;
D.對于離子化合物來說,一種陽離子和一種陰離子只能得到一種物質(電荷守恒),當陰、
陽黑子個數比不同時,其組成物質的種類可能是多種,如FeCI3與FeQ2,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純凈物的概念,題目難度不大,如果只有一種物質組成就屬于純凈物,
如果有多種物質組成就屬于混合物.
題型二:常見的混合物和純冷物的區分
典例2:下列物質屬于混合物的是()
A.純堿B.小蘇打C.燒堿D.漂白粉
分析:根據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質組成,最少有兩種物質組成.據
此分析判斷.
解答:A、純堿中只含有一種碳酸鈉,屬于純凈物,故A借誤;
B.小蘇打中只含有一種物質碳酸氫鈉,屬于純凈物,故B錯誤;
C.燒堿中只含有一種物質氫氧化鈉,屬于純凈物,故C錯誤;
D.漂白粉的主要成分為氯化鈣和次氯酸鈣,屬于混合物,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分類,解答時要分析物質的組成,對照概念即可完成.
【解題思路點撥】常見判斷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方法:能否寫出化學式,能寫出化學式的為純
凈物,不能寫出的為化合物.因此需要熟記高中所學的容易混淆的混合物,比如:漂白粉、
漂粉精、草木灰、石灰石(大理石、方解石)、電石、鋁土礦、剛玉、水玻璃、水煤氣、焦
爐煤氣、福爾馬林等都是混合物.
4.酸、堿、鹽、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聯系
【知識點的認識】
I概念構成特點分類
酸
、
堿
鹽
的
對
比
物
質
類
別
酸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氫離子和酸根離子①酸分子中是否有
氯原子:含氧酸、無
氧酸;
②酸分子電離生成
個數:一元酸、二元
酸、三元酸;
③酸性強弱:強酸、
弱酸;
④沸點高低:高沸點
酸、非揮發性酸;低
沸點酸、揮發性酸
④沸點高低:高沸點
酸、非揮發性酸;低
沸點酸、揮發性酸
堿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金屬陽離子(或屬①溶解性;可溶性
根離子)與氫氧根堿、不溶性堿:
離子構成的②堿性強弱:強堿、
弱堿;
③與一個金屬離子
結合的的個數:一
元堿、二元減
③與一個金屬離子
結合的的個數:一
元堿、二元減
鹽一類金屬離子或錢根離子(NH4+)與酸根金屬陽離子(或鐵(1)根據組成不同:
離子或非金屬離子結合的化合物.根離子)與酸根離①正鹽;②酸式鹽;
子③堿式鹽
(2)溶解性:可溶性
鹽、不溶性鹽
(3)相同金屬離子
或酸根離子的統稱:
某鹽、某酸鹽
①金屬元素+酸根,
讀作“某酸某或某酸
亞某”;②金屬元素+
非金屬元素,讀作
“某化某或某化亞
某”;③金屬元素+H+
酸根,讀作“某酸氫
某或酸式某酸某”;
④金屬元素+0H+酸
根,讀作“堿式某酸
某或堿式某化某”
①金屬元素+酸根,
讀作“某酸某或某酸
亞某〃;②金屬元素+
非金屬元素,讀作"某
化某或某化亞某〃:
③金屬元素+H+酸
根,讀作“某酸氫某或
酸式某酸某〃;④金
屬元素+0H+酸根,讀
作“堿式某酸某或堿
式某化某〃
氧其構成中只含兩種元素,其中一種一定為氧氧元素為負二價時①金屬氧化物與非
化元素,另一種若為金屬元素,則為金屬氧化和另外一種化學元金屬氧化物
物物;若為非金屬,則為非金屬氧化物.素組成的二元化合②離子型氧化物與
物共價型氧化物
離子型氧化物:部分
活潑金屬元素形成
的氧化物如Na20、
CaO等;
共價型氧化物:部分
金屬元素和所有非
金屬元素的氧化物
如MnO2、HgO、SO2、
C102等
③普通氧化物、過氧
化物和超氧化物
④酸性氧化物、堿性
氧化物和兩性氧化
物、不成鹽氧化物、
其它復雜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兩性氧化物
酸
性
氧
化
牧
、
堿
性
氧
化
物
和
兩
性
a
化
物
的
對
比
械一類能與水作能跟竣起反應,生成一種鹽和水的氧化物叫堿性氧化既可以與酸反
念用生成酸或與物(且生成物只能有鹽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質生應生成鹽和水
堿作用生成鹽成).又可以與減反
和水的氧化物應生成鹽和水
的氧化物
組一般是非金屬堿性氧化物都是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一般為堿性氧主要由活動性
成元素的僦化物化物,但有例外,比如七氧化二片和三氧化格較低的金屬組
和某些過渡金成.
屬元素的高價
氧化物
常CO2.SO2.SO3Na2。、CaO、BaO和CrO、MnOBeO、A12O3、
例、P2O5、ZnO等.
SiO2.Mn2O7
、CrO3
性1.與水反應I.堿性氧化物的對應水化物是堿.例如,CaO對應的水既能表現酸性
質生成相應的酸化物是Ca(OH)2,Na2O時應的水化物是NaOH.但對氧化物的性質,
(除了二氧化應水化物是不溶性堿的則其氧化物不與水反應,如:氧又能表現堿性
硅Si02,它不化銅不與水反應,堿金屬鈉、鉀等,丕有鈣和鋼的氧化氧化物的性質
與水反應)物能跟水反應,生成相應的氫氧化物.它們都是強堿:
2.與堿反應Na2O+H2O-2NaOH
生成鹽和水CaO-H2O=Ca(OH)2
3.與堿性氧2.高溫下,部分堿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作用生成鹽:
化物反應CaO+SiO2=CaSiOj
3.與堿性氧化3.部分堿性氧化物可直接與酸性氧化物反應:
物反應Na2O+CO2-Na2c03.
堿性氧化物受熱時比較穩定,一般不會分解.
堿性氧化物受熱時比較穩定,?般不會分解.
堿性氧化物受熱時比較穩定,一般不會分解.
區大多數金屬氧化物是堿性氧化物,大多數非金屬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都是
別一些金屬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中有一些是非金屬氧化物,也有一些是金屬氧化物.所以
與說,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堿性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
聯NO).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但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
系_
【命題方向】本內容重點掌握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和兩性氧化物的概念和性質.
題型一:酸、堿、鹽互為氧化物的概念
典例1:分類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一種重要方法,下列分類合理的是()
A.K2CO3和K2O都屬于鹽B.KOH和Na2CO3都屬于堿C.H2SO4和HNO3都屬于酸
D.Na2O和Na2SiO3都屬于氧化物
分析: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叫酸:
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叫堿;
電離時生成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叫鹽;
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據定義分析即可.
解答:A.K2CO3屬于鹽,K2O屬于氧化物,故A錯誤.
B.KOH屬于堿,Na2CO3屬于鹽,故B錯誤.
C、H2SO4和HNO3都屬于酸,故C正確.
D.Na2O屬于氧化物,Na2SiO3屬于鹽,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酸、堿、鹽、氧化物的概念,難度不大,注意這幾個概念的區別.
題型二: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的識別
典堿酸鹽堿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例
2:
下
列
物
質
的
分
類
正
確
的
是
(
)
ANa2c03H2s04NaOHS02CO2
BNaOHHC1NaClNazOco
CNaOHCH3COOCaF2COSO2
H
DKOHHNO3CaCO3CaOSO2
A.AB.BC.CD.D
分析:根據堿電離出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酸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鹽電離
出的陽離子是金屬離子或錢根離子,陰離子是酸根離子,能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為
堿性氧化物,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為酸性氧化物等概念進行分析?.
解答:A、NaOH屬于堿,SO2屬于酸性氧化物,故A錯誤;
B.CO屬于不成鹽氧化物,故B錯誤:
C.CO屬于不成鹽氧化物,故c錯誤;
D.根據物質的分類,KOH屬于堿,HNO3屬于酸,CaCO3屬于鹽,CaO屬于堿性氧化物,SO2
屬于酸性氧化物,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物質的分類,題目難度不大,注意物質的分類角度的總結.
題型三:酸性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堿性氧化物、金屬氧化物的辨析關系
典例3:下列關于氧化物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屬氧化物B.非金屬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C.堿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屬氧化物D.金屬氧化物肯定是堿性氧化物
分析:A、能和堿反應生成只鹽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B.非金屬氧化物可能是不成鹽氧化物;
C.能和酸反應只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是堿性氧化物.
D.金屬氧化物不一定都是堿性氧化物.
解答:A、酸性氧化物也可能是金屬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A錯誤:
B.非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可能是不成鹽氧化物,如CO屬于非金屬氧化物但不
屬于酸性氧化物,故B借誤;
C.堿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屬氧化物,故C正確;
D、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堿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氧化物的概念及其聯系,難度不大,但概念間的聯系是學習的難點,屬于
易錯題.
【解題思路點撥】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堿性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如CO、NO).酸性氧億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但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
5.分散系、膠體與溶液的概念及關系
【知識點的認識】
1.分散系的概念:
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在另一種介質中所形成的體系稱為分散體系.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
的物質叫做分散質,另一種物質叫做分散劑.在水溶液中,溶質是分散質,水是分散劑.溶
質在水溶液中以分子或離子狀態存在.
分散系包括:溶液、膠體、懸濁液、乳濁液.
2分散質分散質直徑主要特征實例
、
各
種
分
散
系
的
比
較
分
散
系
溶分子,離子<lnm(能通過澄清,透明,均一穩定,無丁NaCI溶液,浸水
液半透膜)達爾現象
膠膠粒(分子集體Inm?lOOnm(不均一,較穩定,有丁達爾現肥皂水,淀粉溶
體或單個高分子)能透過半透膜,象,常透明液,Fe(OH)3膠
能透過濾紙)體
懸固體顆粒>lOOnm(不能不均一,不穩定,不透明,能水泥,面粉混合水
濁透過濾紙)透光的濁液有丁達爾現象
液
乳小液滴牛奶,色拉油混合
濁水
液
3.膠體的性質與作用:
(1)丁達爾效應:
由于膠體粒子直徑在1?lOOnm之間,會使光發生散射;可以使一束直射的光在膠體中顯示
出光路.
(2)布朗運動:
①定義:膠體粒子在做無規則的運動.
②水分子從個方向撞擊膠體粒子,而每一瞬間膠體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同的.
(3)電泳現象:
①定義: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膠體粒子在分散劑里向電極作定向移動的現象.
②解釋:膠體粒子具有相對較大的表面積,能吸附離子而帶電荷.揚斯規則表明:馬膠體粒
子有相同化學元素的離子優先被吸附.以Agl膠體為例,AgNO3與KI反應,生成Agl溶膠,
若KI過量,則膠核Agl吸附過量的I?而帶負電,若AgNO3過量,則Agl吸附過量的Ag+
而帶正電.而蛋白質膠體吸附水而不帶電.
③帶電規律:
r一般來說,金屬氧化物、金屬氫氧化物等膠體微粒吸附陽離子而帶正電;
2。非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硅酸、土壤等膠體帶負電;
3°蛋白質分子一端有-COOH,一端有-NH2,因電離常數不同而帶電;
4°淀粉膠體不吸附陰陽離子不帶電,無電泳現象,加少量電解質難凝聚.
④應用:
1。生物化學中常利用來分離各種氨基酸和蛋白質.
2°醫學上利用血清的紙上電泳來診斷某些疾病.
3°電鍍業采用電泳將油漆、乳膠、橡膠等均勻的沉積在金屬、布匹和木材上.
4°陶瓷工業精練高嶺土.除去雜質氧化鐵.
5°石油工業中,將天然石油乳狀液中油水分離.
6°工業和工程中泥上和泥炭的脫水,水泥和冷金工業中的除塵等.
(4)膠體的聚沉:
①定義:膠體粒子在一定條件下聚集起來的現象.在此過程中分散質改變成凝膠狀物質或顆
粒較大的沉淀從分散劑中分離出來.
②膠粒凝聚的原因:外界條件的改變
1°加熱:加速膠粒運動,減弱膠粒對離子的吸附作用.
2。加強電解質:中和膠粒所帶電荷,減弱電性斥力.
3°加帶相反電荷膠粒的膠體:相互中和,減小同種電性的排斥作用.通常離子所帶電荷越高,
聚沉能力越大.
③應用:制作豆腐;不同型號的墨水不能混用;三角洲的形成.
4.膠體的制備:
I)物理法:如研磨(制豆漿、研墨),直接分散(制蛋白膠體)
2)水解法:
Fe(OH)3膠體:向20mL沸蒸體水中滴加1mL?2mLFeC13飽和溶液,繼續煮沸一會兒,得
紅褐色的Fe(OH)3膠體.離子方程式為:
3+
Fe+3H2O=Fe(OH)3(膠體)+3H+
3)復分解法:
Agl膠體:向盛10mL0.01mol?L-1KI的試管中,滴加870滴0.01mol?L?1AgNO3,邊滴
邊振蕩,得淺黃色Agl膠體.
硅酸膠體:在一大試管里裝入5mL?10mLlmol?L?1HC1,加入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蕩
即得.離子方程式分別為:Ag++I-=AgI(膠體)I
SiO32+2H+2H2O=H4SiO4(膠體)J
更分解法配制膠體時溶液的濃度不宜過大,以免生成沉淀.
5.常見膠體的帶電情況:
(1)膠粒帶正電荷的膠體有:金屬氧化物、金屬氫氧化物.例如Fe(OH)3.A1(OH)3等.
(2)膠粒帶負電荷的膠體有:#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硅酸膠體、土壤膠體.
(3)膠粒不帶電的膠體有:淀粉膠體.特殊的,Agl膠粒隨著AgNO3和KI相對量不同,而
帶正電或負電.若KI過量,則Agl膠粒吸附較多I-而帶負電;若AgNO3過量,則因吸附
較多Ag+而帶正電.
【注意】:膠體不帶電,而膠粒可以帶電.
6.常見的膠體分散系
①Fe(OH)3膠體,Al(OH)3膠體,原硅酸膠體,硬脂酸膠體.分別由相應的鹽水解生成
不溶物形成.
FeC13溶液:Fe3++3H2O=Fe(OH)3(膠體)+3H+
明磯溶液:A13++3H2O=AI(OH)3(膠體)+3H+
水玻璃:SiO32-+3H2O=H4siO4(膠體)+2OH-
肥皂水:Cl7H35coO-+H2O=C】7H35coOH(膠體)+OH-
②鹵化銀膠體.Ag++X-=AgX(膠體)
③土壤膠體.
④豆奶、牛奶、蛋清的水溶液.
⑤有色玻璃,如藍色鉆玻璃(分散質為鉆的藍色氧化物,分散劑為玻璃).
⑥煙、云、霧.
7、膠體的分離與提純:
膠體與濁液:過濾.
膠體與溶液:滲析.采用半透膜.
【命題方向】本考點主要考察分散系的種類及各自特點,重點掌握膠體的性質及膠體的制備.
題型一:分散系的概念及不同分數系的區分
典例1: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質微粒直徑介于10-9-10-7m(1?100nm)之間的是()
A.溶液B.膠體C.懸濁液D.乳濁液
分析:根據分散質粒子直徑大小分類,把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濁液,本質區別就是分
散質的微粒直徑不同.溶液中分散質微粒直徑小于Inm,膠體分散質微粒直徑介于1?
lOOnm之間,濁液分散質微粒直徑大于lOOnm,據此即可解答.
解答:A.溶液中分散質微粒直徑小于Inm(小于10-9m),故A錯誤;
B.膠體分散質微粒直徑介于1~lOOnm之間(介于10-9-10-7m),故B正確;
C.懸濁液是濁液的一種,分散質微粒直徑大于lOOnm(大于10-7m),故C錯誤;
D.乳濁液是濁液的一種,分散質微粒直徑大于lOOnm(大于10-7m),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分數系的分類依據知識,可以根據所學知識來回答,題目難度不大.
題型二:膠體的性質
典例2:下列事實與膠體性質無關的是()
A.在豆漿里加入鹽鹵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口易形成沙洲
C.一束平行光線照射蛋白質溶液時,從側面可以看到一條光亮的通路
D.三氯化鐵溶液中滴入氫氧化鈉溶液出現紅褐色沉淀
分析:可根據膠體的性質來分析解答.向膠體中加入電解質可以使膠體凝聚,膠體能產生丁
達爾效應.
解答:A、豆漿具有膠體的性質,向其中加入鹽鹵,鹽鹵中含豐富的電解質氯化鈣等,可以使
豆漿凝聚,與膠體有關,故A錯誤;
B.河流中的水含有泥沙膠粒,海水中含有氯化鈉、氯化鈣等電解質,二者相遇是可以發生膠
體凝聚,就形成三角洲,與膠體有關,故B錯誤;
C.蛋白質溶液是膠體,膠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所以與膠體有關,與膠體有關,故C錯誤:
D.主要發生了復分解反應,與膠體性質無關,與膠體無關,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膠體的性質,明確膠體常見的性質有丁達爾現象、膠體的聚沉、電泳等,利
用膠體性質對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進行解釋.
題型三:膠體與溶液的區別與聯系
典例3:關于氯化鎂溶液和氫氧化鐵膠體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溶液是電中性的,膠體是帶電的B.兩者的分敦質微粒均能透過半透膜和濾紙
C.溶液中溶質分子的運動有規律,膠體中分散質粒子的運動無規律,即布朗運動
D.一束光線分別通過溶液和膠體時,后者會出現明顯的光帶,前者則沒有
分析:A、溶液、膠體均為電中性,膠粒帶電荷;
B.膠體能透過濾紙,不能透過半透膜,溶液能透過半透膜和濾紙;
C.分子和膠粒均作無規則運動:
D.膠體具有丁達爾效應,溶液沒有.
解答:A.溶液膠體均為電中性,膠體能吸附電荷,故A錯誤;
B.氯化鎂溶液能透過半透膜和濾紙,氫氧化鐵膠體的膠粒粒徑為1-lOOnm,不能透過半
透膜,能透過漉紙,故B錯誤;
C.分子和膠粒均作無規則運動,膠體中分散質粒子的運動無規律,即布朗運動,故C錯誤;
D.氫氧化鐵膠體具有丁達爾效應,氯化鎂溶液沒有丁達爾效應,所以一束光線分別通過溶
液和膠體時,后者會出現明顯的光帶,前者則沒有,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有關膠體的知識,掌握膠體的性質是解答的關鍵,題目難度不大.
【解題思路點撥】膠體的聚沉與蛋白質的鹽析比較:
膠體的聚沉是指膠體在適當的條件下,(破壞膠體穩定的因素)聚集成較大顆粒而沉降下來,
它是不可逆的.鹽析是指高分子溶液中加入濃的無機輕金屬鹽使高分子從溶液中析出的過程,
它是高分子溶液或普通溶液的性質,鹽析是因為加入較多量的鹽會破壞溶解在水里的高分
子周圍的水膜,減弱高分子與分散劑間的相互作用,使高分子溶解度減小而析出.發生鹽析
的分散質都是易容的,所以鹽析是可逆的.由此可見膠體的聚沉與蛋白質的鹽析有著木質的
區別.
6.阿伏加德羅常數
【知識點的認識】
1.阿伏伽德羅常數:
(1)概念: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定義值是指0.012kg12c所含的原子數,約為6.02X1023,符
號為NA.表示ImolfT何粒子的數日.
(2)單位:mol-1.
2、阿伏加德羅常數可用多種實驗方法測得,到目前為止測得比較精確的數據是6.0221367X
1023mol-1.
【命題方向】本考點主要考察阿伏伽德羅常數的概念、符號及數值、單位,需要重點掌握.
題型一:阿伏伽德羅常數的概念
典例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Imol任何物質都含有'6.02X1023個原子B.0.012kgi2c約含有6.02義1023個碳原
子
C.硫酸的摩爾質量是98gD.常溫常壓下,Imol氧氣的體積約為
22.4L
分析:A、物質有的是單原子分子,有的是雙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離子化合物等;
B.依據阿伏伽德羅常數的暇念分析判斷;
C.摩爾質最是單位物質的黃的物質的質量;
D.常溫常壓下,氣體摩爾體積不為22.4L/moL
解答:A、構成物質的微粒不同,1mol任何物質不?定都含有6.02X1023個原子,故A錯誤;
B.0.012kgl2c約含有6.02X1023個碳原子為Imol,為阿伏伽德羅常數的規定,故B正確;
C.硫酸的摩爾質量是98g/mol,故C錯誤;
D.常溫常壓下,Imol氧氣的體積不是22.4L,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阿伏伽德羅常數的應用,主要考查阿伏伽德羅常數的規定,氣體摩爾體積
的條件應用,摩爾質量的概念判斷,題目較簡單.
題型二:阿伏伽德羅常數的計算應用
典例2:設NA是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數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ILO.lmoPL-1的FeC13溶液中,Fe3+的數目為0.1NA
B.ImolNH3中含有N-H鍵的數目為3NA
C.7.8gNa2O2中含有的陽離子數目為0.1NA
D.標準狀況下,22.4L水中分子個數為NA
分析:A、氯化鐵溶液中鐵離子部分水解,鐵離子數目減少;
B.氨氣分子中含有3個氮氫鍵,Imol氨氣中含有3mol氮氫鍵:
C.過氧化鈉中的陽離子為納離子,0.1mol過氧化鈉中含有0.2mol鈉離子;
D.標準狀況下水的狀態不是氣體,不能使用標況下的氣體摩爾體積計算水的物質的量.
解答:A、lL0.1mol?L-1的FeC13溶液中含有溶質氯化鐵O.lmol,鐵離子部分水解,溶液中
含有的鐵離子小于0.1mol,Fe3+的數目小于0.1nA,故A錯誤;
B.lmol氨氣中含有3moi氮氫鍵,含有N-H健的數目為3nA,故B正確;
C.7.8g過氧化鈉的物質的量為O.lmol,0.1mol過氧化鈉中含有0.2mol鈉離子,含有的陽離子
數目為0.2nA,故C錯誤;
D.標況下,水不是氣體,題中條件無法計算22.4L水的物質的量,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有關計算和判斷,題目難度中等,注意明確標況下的氣體
摩爾體積的使用條件.
【解題思路點撥】阿伏伽德羅常數的常見問題和注意事項:
1)物質的狀態是否為氣體;
2)對于氣體注意條件是否為標況;
3)注意同位素原子的差異;
4)注意可逆反應或易水解鹽中離子數目的判斷;
5)注意物質的結構:如Na2O2是由Na+和022-構成,而不是有Na+和02-構成;SiO2.SiC
都是原子晶體,其結構中只有原子沒有分子,SiO2是正四面體結構,lmolSiO2中含有的共價
鍵為4NA,lmolP4含有的共價鍵為6NA等.
7.阿伏加德羅定律及推論
【知識點的認識】
1.阿伏伽德羅定律:
問溫同壓下,體積相同的任何氣體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數即阿伏加德羅定律.
2.阿伏伽德羅定律推論:
我們可以利用阿伏加德羅定律以及物質的量與分子數目,摩爾質量之間的關系得到以下有用
的推論:
(1)同溫同壓時:①Vl:V2=nl:n2=Nl:N2②Pl:P2=M1:M2③同質最時:VI:V2=M2:
Ml
(2)同溫同體積時:@P1:P2=nl:n2=NI:N2⑤同質量時:Pl:P2;M2:Ml
(3)同溫同壓同體積時:⑥P1:P2=M1:M2=ml:m2
【命題方向】本考點主要考察阿伏伽德羅定律及其推論的內容,需要重點掌握.
題型一:阿伏伽德羅定律
典例1:(2011?新疆一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一定溫度、壓強下,氣體體積由其分子的大小決定B.一定溫度、壓強下,氣體體積
由其物質的量的多少決定
C.氣體摩爾體積是指Imol任何氣體所占的體積為22.4LD.不同的氣體,若體積不等,則
它們所含的分子數一定不等
分析:A、對于氣體來說,氣體分子間的距離遠大于分子本身的大小,一定溫度、壓強下,決
定其體體積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分子數的多少;
B、一定溫度、壓強下,氣體分子間的距離一定,氣體體積由氣體的物質的量的多少決定;
C.氣體摩爾體積是指Imol任何氣體所占的體積;
D.一定物質的量的氣體的體積大小取決于溫度和壓強,外界條件不同,體積不同.
解答:A、一定溫度、壓強下,氣體分子間的距離一定,氣體分子間的距離遠大于分子本身的
大小,決定其體體積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分子數的多少,故A錯誤;
B.根據阿伏伽德羅定律,同溫同壓下,體積相同的任何氣體都含有相同的分了?數,因此氣體
體積由氣體的物質的量的多少決定,故B正確;
C.氣體摩爾體積是指Imol任何氣體所占的體積,不同條件下,氣體摩爾體積的數值不同,標
準狀況下約為22.4L/mol,故C錯誤;
D.一定物質的量的氣體的體積大小取決于溫度和壓強,外界條件不同,體積不同,不同條件
下體積不等的氣體所含分子數可能相等,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阿伏加德羅定律定律及其推論,題目難度不大,本題注意影響氣體體積大小
的因素有哪些.
題型二:阿伏伽德羅定律推論
典例2:下列各組中,兩種氣體的分子數一定相等的是()
A,溫度相同、體積相同的02和N2B.體積相等、密度不等的CO和C2H4
C.質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D.壓強相同、體積相同的N2和02
分折:根據N=nNA可知,分子數相等,則物質的量相等,據此判斷.
A.溫度相同、體積相同,壓強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數之比;
B、根據m=PV,n=/進行判斷;
C.n=/進行判斷;
D.壓強相同、體積相同,分子數之比等于溫度之比.
解答:A、溫度相同、體積相同,壓強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數之比,二者所處的壓
強不一定相同,所以分子數不一定相等,故A錯誤;
B.體積相等、密度不等,二者的質量不相等,由于CO和C2H4的摩爾質量相等,所以二者的
物質的量不相等,分子數不相等,故B錯誤;
C.一者質量相同,N2和C2H4的摩爾質量相等,所以一者的物質的量相等,分子數相等,故C
正確;
D.根據pV=nRT可知,壓強相同、體積相同,分子數之比等于溫度之比,二者的溫度不一定
相等,故分子數不一定相等,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阿伏伽德羅定律及推論,難度不大,關鍵對阿伏伽德羅定律及推論的理解,
可借助pV=nRT理解.
【解題思路點撥】相對密度:
在同溫同壓下,上面結論式②和式⑥中出現的密度比值稱為氣體的相對密度D二P1:P
2=M1:M2.
注意:①D稱為氣體1相對于氣體2的相對密度,沒有單位.如氧氣對氫氣的密度為16.
8.離子方程式的有關計算
【知識點的認識】
離子方程式計算的常用方法包括:
1.原子守恒法
2.電荷守恒法
3.得失電子守恒法
4.關系式法
【命題方向】
題型一:原子守恒
典例1:用ILl.OmoPL-1NaOH溶液吸收0.8molC02,所得溶液中的CO32-和HCO3-
的濃度之比約是()
A.1:3B.1:2C.2:3D.3:2
分析:氫氧化鈉的物質的量=1.0mol/LXlL=lmol,當n(NaOH):n(C02)22,二者反應
生成碳酸鈉,當n(NaOH):n(CO2)W1時,二者反應生成碳酸氫鈉,但2>n(NaOH):
n(CO2)>1時,二者反應生成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混合物,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的物質
的量之比為Imol:0.8mol=5:4,則二者反應生成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根據原子守恒分析解
答.
解答:氫氧化鈉的物質的量=1的mol/LXlL=lmol,當n(NaOH):n(CO2)22,二者反應
生成碳酸鈉,當n(NaOH):n(CO2)WI時,二者反應生成碳酸氫鈉,但2>n(NaOH):
n(CO2)>1時,二者反應生成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混合物,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的物質
的量之比為lmol:0.8mol=5:4,則二者反應生成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設碳酸鈉的物質的量是x,碳酸氫鈉的物質的量是y,
根據碳原子守恒得x+y=0.8①
根據鈉原子守恒得:2x+y=1②,
根據①②得x=0.2y=0.6,
所以CO32-和HCO3-的濃度之比=0.2mol:0.6mol=l:3,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題目難度不大,注意從原子守恒的角度分析.
題型二:電荷守恒
典例2:將NaCl和NaBr的混合物mg溶于足量水,配制成500mL溶液A,再向A中通入足
量氯氣,充分反應后,蒸發溶液至干得晶體(m-2)g.則A溶液中Na+、Cl-、Br-的物
質的量之比肯定不正確的是()
A.3:2:IB.3:1:2C.4:3:ID.3:1:4
分析:向氯化鈉、澳化鈉的混合物中通入足量氯氣,氯氣和浪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澳,反
應方程式為:C12+2NaBr=Br2+2NaCI,蒸發溶液蒸干時,澳揮發導致得到的晶體是氯化鈉,
任何溶液中都存在電荷守恒,氯化鈉和浸化鈉都是強酸強堿鹽,其溶液呈中性,根據電荷守
恒判斷.
解答:向氯化鈉、溟化鈉的混合物中通入足量氯氣,氯氣和淡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溟,反
應方程式為C12+2NaBr=Br2+2NaCl,蒸發溶液蒸干時,漠揮發導致得到的晶體是氯化鈉,任
何溶液中都存在電荷守恒.氯化鈉和澳化鈉都是強酸強堿鹽,其溶液呈中性,所以c(H+)
=c(OH-),所以溶液中c(Na+)=c(Cl-)+c(Br-),同一溶液中體積相等,所以n
(Na+)=n(Cl-)+n(Br-),
A.當Na+、Cl-sBr-的物質的量之比3:2:1時,符合n(Na+)=n(Cl-)+n(Br-),故
A正確;
B.當Na+、Cl->Br-的物質的量之比3:1:2時,符合n(Na+)=n(Q-)+n(Br-),故
B正確:
C.當Na+、Cl-、Br-的物質的量之比4:3:1時,符合n(Na+)=n(Cl-)+n(Br-),
故C正確;
D.當Na+、Cl-、Br-的物質的量之比3:1:4時,符合n(Na+)<n(Cl-)+n(Br-),
不符合電荷守恒,故D錯誤;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離子方程式的計算,如果采用方程式進行計算,比較麻煩,采用電荷守恒
來分析解答即可,較簡便,難度中等.
題型三:關系式法
典例3:向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NaCl、MgC12兩溶液中分別滴加等濃度的AgN03溶液
使C1-恰好沉淀完全,貝IJ消耗AgNO3溶液的體積之比為()
A.1:1B.1:2C.2:1D.1:3
分析:等體積、等物質的最濃度的NaQ、MgC12兩種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最相等,分別與
等物質的量濃度的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則消耗的硝酸銀的物質的量之比等于它們的
體積比.
解答:設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NaQ、MgC12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均為Imol,
則與等物質的量濃度的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時存在:
ImolNaCI?1molAgNO3,
lmolMgC12?2moiAgNO3,
由n=cV可知,物質的量之比等于溶液的體積之比,
所以與NaCkMgCI2兩種溶液反應的AgNO3溶液的體積比為1:2,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明確物質的量、濃度及物質的構成的美系,氯離子與
銀離子的反應是解答本題的關鍵,難度不大.
題型四:得失電子守恒
典例4:Fe與硝酸反應隨溫度和硝酸的濃度不同而產物不同.已知0.2molHN03做氧化劑時,
恰好把0.4molFe氧化為Fe2+,則HN03將被還原成()
A.NH4+B.N20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幼兒園小班年度發展計劃
- 中西醫結合視角上的《金匱要略》心得體會
- 文創產品設計質量保證措施
- 行政經理崗位職責與合同管理流程
- 小學一年級數學課外輔導教學計劃
- 零售行業品質部崗位職責
-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課堂教學計劃
- 鈦雜化硅樹脂的制備及其耐高溫涂層應用研究
- 部編一年級上冊班主任心理輔導計劃
- 基于制造知識能力的加工程序生成方法及服務系統研究
- 吉林省房屋修繕及抗震加固工程計價定額說明
- 預制箱梁施工監理重點檢查內容標準版
- 干部人事檔案目錄(樣表)
-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頑皮的小雨滴》含反思
- 2023年北京理工附中小升初英語分班考試復習題
- NY/T 455-2001胡椒
- GB/T 20470-2006臨床實驗室室間質量評價要求
- 《沙盤游戲與大學生心理治療》課程教學大綱
- FZ/T 12001-2006氣流紡棉本色紗
- 丁類(D類)功率放大器
- 論湖湘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政教育之間的融合優秀獲獎科研論文-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