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年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匯編《愛蓮說》比較閱讀(截至2023年)【甲文】愛蓮說(宋)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子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乙文】君子亭記(明)王守仁陽明子①既為何陋軒,復因軒之前營,架楹為亭,環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虛而靜,通而有間,有君子之德。外堅而直,貫四時而柯葉無所改,有君子之操。應蟄②而出,遇伏③而隱,雨雪晦明,無所不宜,有君子之明。清風時至,玉聲珊然,中采齊而協肆夏,揖遜俯仰,若洙、泗④群賢之交集;風止籟靜,挺然特立,不撓不屈,若虞廷群后端冕正笏⑤,而列于堂隆之側,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受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節選自《王陽明散文選譯》)【注】①陽明子:即王守仁,明代哲學家,被貶至貴州龍場,自建居所,命名為何陋軒。②蟄:二十四節氣之“驚蟄”。③伏:暑天。④洙、泗:二水名,流經山東曲阜,孔子與弟子習禮之地。⑤正笏:恭敬地拿著上朝的笏板。22.用“/”給乙文劃波浪線句子斷句。(限兩處)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23.下列加點字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濯清漣而不妖(洗) B.貫四時而柯葉無所改(四季)C.陶后鮮有聞(新鮮) D.無所不宜(合適)24.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1)香遠益清,亭亭凈植(2)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25.甲乙兩文都提到了君子,請用自己的語言談一談你心目中的君子應該具備哪些美好品質。(至少提出三點)【答案】22.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23.C24.(1)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豎立在水中。(2)竹子有這四方面特點,因此命名為“君子”,竹是無愧于這個稱呼的。25.堅定正直;潔身自好;虛心好學;淡泊名利;胸懷天下(任選三點即可)【參考譯文】【乙】陽明子建起何陋軒后,又就著軒的飛檐,豎起柱子,建了一個亭子,亭子的周圍種上了竹子,取名為“君子亭”,說:“君子之道,具備四點:虛心而靜默謙恭,通達而有節制,有君子的品德。竹節分明而筆直,歷經春夏秋冬而枝葉不變,有君子的節操。如同蟄伏的動物一樣,應時而出,該潛伏的時候就潛伏起來,風雨冰雪,黑夜白天,什么時候都能適宜,有君子的處事才能(明智)。清風吹來,竹聲清脆,在風中俯仰揖讓,有如洙、泗群賢相遇;清風過后,萬籟俱靜,竹子挺立著,不屈不撓,就像朝堂上的眾位官員,端端正正地拿著笏板,立于朝堂兩側,有著君子的儀容。竹子有這四個特點,因此命名為“君子”,竹是無愧于這個稱呼的。而我的亭子種了許多竹子,因為有竹而取名“君子”,“君子”之名是無愧于這個亭名的。(2023年湖南懷化)愛蓮說
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芙蕖①
(清)李漁群葩當令時,只在花開之數日,前此后此皆屬過而不問之秋矣。芙蕖則不然。芙蕖自荷錢②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風既作飄飖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矣。迨③至菡萏成花,嬌姿欲滴,后先相繼,自夏徂④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于主人矣;乃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猶似未開之花,與翠葉并擎,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杀?,則有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⑤;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則蓮實與藕皆并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只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似成棄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備經年裹物之用。
(選自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注釋】①芙?。汉苫ǖ膭e稱。②荷錢:生的荷葉,狀如銅錢,故稱“荷錢”。③迨(dài):及,到。④徂(cú)往,到。⑤異馥:特別的香味。14、解釋下列加點詞。(4分)(1)可愛者甚蕃
(2)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3)過而不問之秋
(4)亭亭獨立15、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A.
自荷錢出水之日
自非亭午夜分(《三峽》)B.
乃復蒂下生蓬
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C.荷葉之清香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記》)D.摘而藏之
人不知而不慍(《<論語>十二章》)16、翻譯下列句子。(4分)(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2)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于主人矣。17、填空。(6分)兩文同寫蓮,《愛蓮說》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達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態度;《芙蕖》寫蓮的“______”“______”“______”“可用”,由蓮的觀賞價值寫到______價值?!緟⒖即鸢浮?4、
①多
②親近而不莊重
③時候(時間)
④聳立的樣子。
15、C16、(1)(蓮)從淤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經過清水洗滌卻不顯得妖艷。(2)等到荷花凋謝之后,也可以向主人稟告說,(我)沒有什么過錯。17、
①不慕名利,潔身自好
②可目
③可鼻
④可人之口(可口)
⑤實用(經濟)【參考譯文】各種花正當時(惹人注目)的時候,只在花開的那幾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屬于人們經過它也不過問的時候。芙蕖就不是這樣:自從荷錢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點綴得一片碧綠;等到它的莖和葉長出,則又一天一天地高起來,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風時就作出飄動搖擺的神態,沒風時也呈現出輕盈柔美的風姿。于是,我們在花未開的時候,便先享受了無窮的逸致。等到花苞開花,姿態嬌嫩得簡直要滴水,(花兒)相繼開放,從夏天直開到秋天,這對于花來說是它的本性,對于人來說就是應當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謝,也可以告訴主人說,沒有對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蓮蓬,蓬中結了果實,一枝枝獨自挺立,還像未開的花一樣,和翠綠的葉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節下霜的時候,它所擅長的本領不會(呈獻)完畢。以上都是說它適于觀賞的方面。適宜鼻子(的地方),那么還有荷葉的清香和荷花特異的香氣;(以它來)避暑,暑氣就因它而減退;(以它來)納涼,涼氣就因它而產生。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蓮籽與藕都可以放入盤中,一齊擺上餐桌,使人滿口香味芬芳。只有霜打的枯萎的葉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像成了被遺棄的廢物;但是把它摘下貯藏起來,又可以一年又一年用來裹東西。我夏天視它為生命,是(因為)它適合人的心意。(2022年甘肅)【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選自周敦頤《愛蓮說》)【乙】群葩①當令時,只在花開之數日,前此后此皆屬過而不問之秋矣。芙蕖②則不然。自荷錢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迨③至菡萏成花,嬌姿欲滴,后先相繼,自夏至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及花之既謝,乃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猶似未開之花,與翠葉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杀?,則有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則蓮實與藕皆并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只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似成棄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備經年裹物之用。予夏季倚此為命者,其可人也。(選自李漁《閑情偶寄?芙蕖》,有刪改)【注釋】①葩:花。②芙蕖(qú):即荷花,又稱菡萏(hàndàn)、芙蓉、蓮花等。③迨(dài):及,等到。9.古代漢字意蘊豐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說文解字注》“蓋大葉駭人,故謂之荷”與“自荷錢出水之日”中“荷”的意思相同。B.《說文解字》“蓮,芙蕖之實也”與“蓮實與藕皆并列盤餐”中“蓮”的所指相同。C.《說文解字》“菡也,實為菡萏,未發為菡萏”與“迨至菡萏成花”中的“菡萏”意思相同。D.《爾雅》:“芙蓉之含敷蒲也。”李時珍也說芙蓉是“敷布容艷之意”,所以常用“出水芙蓉”來形容天然艷麗的年輕女子。10.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A.水陸草木之花 避暑而暑為之退B.出淤泥而不染 乃摘而藏之C.長跪而謝之 及花之既謝D.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皆屬過而不問之秋矣11.對材料二中畫波浪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自夏至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B.自夏至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C.自夏至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D.自夏至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①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②予夏季倚此為命者,其可人也。13兩則材料都寫了“蓮”,但各有側重,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4分)【解答】(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ACD.正確;B.有誤,“蓮,芙蕖之實也”句意為:蓮是芙蕖的子實。故此處“蓮”是指蓮子。而“蓮實與藕皆并列盤餐”句意為:蓮籽與藕都可以放入盤中,一齊擺上餐桌。故此處“蓮”指芙蕖,兩者所指不同。故選:B。(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A.不同,結構助詞,的/代詞,代指荷花;B.不同,連詞,表轉折/卻連詞,表順承;C.不同,動詞,道歉/動詞,凋謝;D.相同,名詞,時候/名詞,時候。故選:D。(3)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這個句子的大意是:從夏天直開到秋天,這對于花來說是它的本性,對于人來說就是應當得到的享受了。據此斷句為:自夏至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故選:C。(4)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合。①中重點詞語有:益,更加。植,樹立。句意為:(蓮)筆直潔凈地挺立在那里,只可遠遠地觀看卻不能靠近賞玩。②中重點詞語有:倚,倚靠???,適合。句意為:我夏天視它為生命,是(因為)它適合人的心意。(5)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由《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知,文章寫了“蓮”的生長環境、外形、氣質儀態、味道等,并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可見其象征意義。作者用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與蓮花的高潔作對比,更突出了蓮花的形象以及作者對蓮花的喜愛,同時也堅定了自己不慕名利,追求純潔高尚品格,鄙視世俗惡劣風氣的生活態度?!盾睫 返冖俣巍按私匝云淇赡空咭病睂懮彽摹翱赡俊?,第②段“可鼻,則有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寫它的“可鼻”,這是蓮的觀賞價值;第②段“至其可人之口者”寫它的“可口”,第②段“乃摘而藏之,又備經年裹物之用”寫它的“可用”,是寫蓮的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答案:(1)B(2)D(3)C
(4)①(蓮)筆直潔凈地挺立在那里,只可遠遠地觀看卻不能靠近賞玩。②我夏天視它為生命,是(因為)它適合人的心意。(5)①甲文稱“蓮”為“花中君子”,寫“蓮的生長環境(出淤泥而不染)、外形(中通,外直)、氣質儀態(不蔓不枝,亭亭凈植)、味道(香遠益清)等,側重贊美的是“蓮”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高潔傲岸的內在品格;②乙文則緊扣芙藥“可人”的特點,側重從“可目、可鼻、可口、可用”來寫其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點評】文言文內容理解分析題,解題方法: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2.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3.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采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確率一般會比較高?!緟⒖甲g文】【甲】水里陸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值得喜愛的有很多。晉代的陶淵明只愛菊花。自從李氏的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很喜歡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污泥里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里洗滌過,但是并不顯得妖媚,荷梗中間貫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沒有旁枝。香氣散播到遠處,更加使人覺得清幽,筆直而潔凈地立在那里,可以在遠處觀賞,但不能貼近去玩弄啊。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之后就很少聽到了。喜愛蓮花的人,與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當然人數眾多了!【乙】各種花正當時(惹人注目)的時候,只在花開的那幾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屬于人們經過它也不過問的時候。芙蕖就不是這樣:自從荷錢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點綴得一片碧綠;等到它的莖和葉長出,則又一天一天地高起來,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風時就作出飄動搖擺的神態,沒風時也呈現出輕盈柔美的風姿。于是,我們在花未開的時候,便先享受了無窮的逸致。等到花苞開花,姿態嬌嫩得簡直要滴水,(花兒)相繼開放,從夏天直開到秋天,這對于花來說是它的本性,對于人來說就是應當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謝,也可以告訴主人說,沒有對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蓮蓬,蓬中結了果實,一枝枝獨自挺立,還像未開的花一樣,和翠綠的葉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節下霜的時候,它所擅長的本領不會(呈獻)完畢。以上都是說它適于觀賞的方面。適宜鼻子(的地方),那么還有荷葉的清香和荷花特異的香氣;(以它來)避暑,暑氣就因它而減退;(以它來)納涼,涼氣就因它而產生。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蓮籽與藕都可以放入盤中,一齊擺上餐桌,使人滿口香味芬芳。只有霜打的枯萎的葉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像成了被遺棄的廢物;但是把它摘下貯藏起來,又可以一年又一年用來裹東西。我夏天視它為生命,是(因為)它適合人的心意。(2022年四川廣元)【甲】馬說唐·韓愈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嗚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乙】愛蓮說北宋·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颈繂栒f(節選)清·劉開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賢于已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已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也。等于已者,問焉以資切磋,所謂交相問難,審問而明辨之也?!稌凡辉坪?“好問則裕?!泵献诱?“求放心”,而并稱曰“學問之道”,學即繼以問也。子思言“尊德性”,而歸于“道問學”,問且先于學也。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學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旁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賢于已者,忌之而不愿問焉;不如已者,輕之而不屑問焉;等于已者,狎之而不甘問焉,如是,則天下幾無可問之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周禮》,外朝以詢萬民,國之政事尚問及庶人,是故貴可以問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恥下問,夫子賢之。古人以問為美德,而并不見其有可恥也,后之君子反爭以問為恥,然則古人所深恥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為恥者多矣,悲夫!8.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完全正確的一項是()(3分)A.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學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旁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B.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學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旁以臆度/如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C.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學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旁/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D.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學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旁/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能:才能B.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宜:應當C.賢于已者,問焉以破其疑。破:破解D.孔文子不恥下問,夫子賢之。恥:恥厚10.下列對三篇選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3分)A.“說”是古代一種議論文體,寫法不拘一格。甲乙丙三文郁運用托物寓意的寫法,表達作者鮮明的觀點,抒發高雅的情趣。B.甲文作者借千里馬表達了“有了伯樂,才能發現人才”的觀點,寄寓了作者對人才受到屈辱、被埋沒的感慨、悲憤之情。C.乙文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高潔的品格,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人格和對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厭惡。D.丙文第一自然段提出“君子之學必好問”的中心論點,分析了“問”與“學”的關系,后面幾段主要闡明了“問”的重要性。11.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句子。(8分)⑴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4分)⑵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4分)【參考答案】8、B
9、D
10、A
11、(1)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立在水中。人們只能遠遠地觀賞而不能靠近賞玩它啊。(2)不學就不會發現疑問,不問就不能增長知識。【參考譯文】【乙】君子學習一定喜愛問?!皢枴焙汀皩W”是相輔相成地進行的,不“學”就不能提出疑問,不“問”就不能擴大知識面。喜愛學習卻不多問,不是真的喜愛學習的人。道理明白,但有的人卻不能在實際中應用,懂得了那些大的道理,但有的人卻不能了解其中的細節,(對于這些問題)放棄了問,怎么能解決問題呢?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們問,借以用來破除那疑問,到有道德有學問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不如自己的人,向他們問,借以求得一點正確的見解,(這就是曾子)所說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問,以道德高知識多向道德低知識少(的人)問。(對)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們問,借以共同研究,所說的互相詰問,詳細地考察,明確地分辨?!渡袝凡皇钦f嗎?“喜愛問(的人,學問知識)就豐富?!泵献诱撌觯骸罢一刈约旱姆趴v散漫的心”(的時候),并提“學問之道”,“學”之后(就)緊跟著“問”。子思談“重視品德修養”(時),歸結到要(好)問(勤)學,(在他的提法中)“問”并且在“學”的前面。認為自己對,別人不對,(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學習有未貫通(不理解的地方),(卻)偏偏以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穩妥(的地方),(卻)胡亂地憑主觀猜測,像這樣,就終生幾乎(都)沒有(什么)可問的事(了)。(對)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問,(對)不如自己的人,(就)輕視他,(認為)不值得向他問,(對)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著嬉戲的態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問,像這樣,就天下幾乎沒有可以問的人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道的,未必不被愚人知道;愚人能夠做到的,圣人未必就能做到。真理不能由某人獨占,學問也沒有止境啊,然而詢問可以缺少嗎?按照周朝禮法,在朝堂之外向眾百姓詢問,國家的政治大事尚且向平民詢問。因此,地位高的人可以向地位低的人詢問,賢德的人可以向敗德的人詢問,老人可以向小孩詢問,只要學行方面有成就就可以了??孜淖硬灰韵虻匚槐茸约旱偷娜苏埥虨閻u辱,孔子認為他很賢。古人以詢問為美德,并不見的有什么可恥的地方,后來的君子們卻爭著以詢問為恥辱;然而古人深以為恥的,后人做了并且不認為可恥的事情,就太多了??杀。。?022年四川瀘州)【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乙】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有仙則名(出名)B.斯是陋室(這)C.可愛者甚蕃(多)D.陶后鮮有聞(新鮮)(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義和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B.溫故而知新C.濯清漣而不妖D.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3)下列句子的節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A.南陽/諸葛廬B.往來無白/丁C.中通/外直D.不蔓/不枝(4)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鬃釉疲汉温??(5)請根據【甲】【乙】兩文填寫表格。選文/表現手法托物言志不同的物象相同的志趣【甲】①②【乙】蓮【參考答案】【解答】(1)本題考查理解對文言實詞含義的辨析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能結合具體語境來準確辨析即可。涉及的詞語都是常見的文言實詞。解答時要聯系上下文,根據語境作出判斷。ABC.正確;D.有誤,鮮:少。故選:D。(2)本題考查對文言虛詞“而”的辨析能力。答題需要結合句子的意思來理解“而”的含義,然后總結歸納得出答案。A.句意為: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而:連詞,表示轉折。B.句意為:溫習學過的知識就能獲得新的理解和感受;而:連詞,表示承接。C.句意為: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而:連詞,表示轉折。D.句意為: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而:連詞,表示轉折。故選:B。(3)本題考查給語句斷句的能力。給語句斷句時,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開。一般來說,主謂之間,謂語和賓語、補語之間應該有停頓。ACD.正確;B.有誤,句意為:來來往往的沒有無學問的人;故斷句為:往來無/白丁。故選:B。(4)本題考查翻譯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句中重點詞:何,什么。之,賓語前置的標志。句意為: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5)本題考查理解文章表現手法及作者情感的能力。結合甲文內容可知,通過對陋室的描繪,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結合乙文內容可知,通過對蓮的描繪和贊頌,表現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據此可知,他們相同的志趣是: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答案:(1)D(2)B(3)B(4)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5)①陋室;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军c評】做“斷句題”要通讀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礎上再根據文意和常用的斷句方法加以判讀。常見的斷句方法有:語法分析、對話標志、常見虛詞、結構對稱、固定句式等。【參考譯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成為有靈力的水了。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覺得簡陋了)。苔蘚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說說笑的都是博學的人,來來往往的沒有無學問的人??梢詮棽患友b飾的琴,閱讀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聲擾亂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鬃诱f:“有什么簡陋的呢?”【乙】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也不枝枝節節,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τ冢┚栈ǖ南矏?,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數當然就很多了!(2021廣西桂林)愛蓮說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詠菊白居易一夜新霜著①瓦輕,芭蕉新折敗荷②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③初開曉更清。[注]①著:附著。②荷:也稱作蓮。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這里指菊花。13.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1)晉陶淵明獨愛菊獨:(2)濯清漣而不妖妖:(3)宜乎眾矣宜:(4)金粟初開曉曉清初:14.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15.《愛蓮說》中,菊是的象征;《詠菊》中,菊有的特點。(用原文詞語填空)(2分)16.《愛蓮說》《詠菊》對蓮(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6分)【參考答案】13.(4分)(1)只(2)(過分)艷麗(3)應當(4)開始,剛剛(每小題1分)【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淺易文言文中常見文言實詞的意思的能力。(1)~(3)題為課內重點詞語,結合日常積累,或聯系句意進行推敲即可作答。第(4)題雖然是在課外古詩中的詞語,但聯系學過的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初聞涕淚滿衣裳”的“初”可知,是“開始,剛剛”的意思。14.(4分)(1)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2)(蓮的柄)內部貫通,外部筆直,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每小題2分)【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正確翻譯淺易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的能力。首先,判斷句子是否屬于特殊句式,本題第(2)句是省略句。其次,抓住關鍵詞。第(1)題中的“之”是結構助詞,翻譯為“的”;“甚蕃”翻譯為“很多”。第(2)題中的“中通”譯為“內部貫通”,注意“蔓”“枝”是名詞活用為動詞。15.(2分)隱逸(者)耐寒(每空1分)【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淺易文言文的基本內容的能力。第一空,題干已明確其寫法是“象征”,依據“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可知,該空應填寫“隱逸(者)”。第二空,抓住“耐寒唯有東籬菊”可知,菊花有“耐寒”的特點。16.(6分)情感:《愛蓮說》喜愛(贊美)蓮,《詠菊》不喜愛(鄙棄)荷。原因:《愛蓮說》中,蓮具有堅貞高潔、正直不阿的品格;《詠菊》中,荷不耐寒,缺乏堅忍無畏的品格。(“情感”2分;“原因”4分。意思對即可。回答“原因”時,從寫法、主旨等角度解說,言之成理也可)【解析】本題考查初步領悟古詩文的內涵的能力?;卮饡r,注意聯系文章的寫法和主旨來分析。兩文都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愛蓮說》中,作者認為“蓮”是“花之君子者也”,表達了對蓮花堅貞高潔、正直不阿的品格的贊美;《詠菊》中,作者贊美了菊花的耐寒,寫“荷傾”正是為了反襯菊花耐寒,據此即可得出因為“荷”不耐寒,缺乏堅忍無畏的品格。【參考譯文】一夜過后,初降的寒霜輕輕地附著在瓦上,芭蕉折斷,荷葉傾倒。耐寒的只有東邊籬笆旁的菊花,金粟一般的花蕊剛剛綻開,早晨更多了一份清香。(2020安徽)【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選自周敦頤《愛蓮說》)【乙】周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人。原名敦實,避英宗諱改焉。以舅龍圖閣學士鄭向任①,為分寧主簿。有獄久不決,敦頤至,一訊立辨。驚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薦之,調南安軍司理參軍。有囚法不當死,轉運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眾莫敢爭,敦頤獨與之辯,不聽,乃委手版②歸,將棄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殺人以媚人,吾不為也。"逵悟,囚得免?!咀ⅰ竣偃危和扑]。②手版:笏板,是古時大臣上朝時手中所持的狹長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項。③仕:指做官。12.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亭亭凈植植:立B.有獄久不決獄:案件C.囚法不當死法:法律D.將棄官去去:離開13.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A.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頤獨與之辯B.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人不知而不慍C.以舅龍圖閣學士鄭向任殺人以媚人D.乃委手版歸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14.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蓮之愛,同予者何人?(2)逵,酷悍吏也,眾莫敢爭。15.【甲】文,借蓮表述自己的理想和情操;【乙】文敘事寫人,通過“速決一獄”和分別表現了周敦頤、的特點?!緟⒖即鸢浮?2.C13.(2分)B14.(1)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2)王逵是一個殘酷兇悍的官吏,大家沒有人敢同他爭論。15.托物言志和王逵爭辯富有才能為官正直【參考譯文】【乙】周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人。原名敦實,因避諱英宗皇帝舊名而改為敦頤。由于舅舅龍圖閣學士鄭向的推薦,周敦頤做了分寧縣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決,周敦頤到任后,只審訊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h里的人吃驚地說:“老獄吏也比不上??!”部使者推薦他,調任他擔任南安軍司理參軍。有個囚犯根據法律不應當判處死刑,轉運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個殘酷兇悍的官吏,大家沒人敢和他爭,周敦頤一個人和他爭辯,王逵不聽,周敦頤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辭官而去,說:“像這樣的人還能做官嗎,用殺人的做法來取悅于上級,我不做這樣的事?!蓖蹂用靼走^來了,這個囚犯才免于一死。(2017山東濱州)愛蓮說(宋)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習慣說(清)劉蓉蓉少時,讀書養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讀仰而思思有弗得,輒起繞室以旋。室有洼,徑尺,浸淫日廣。每履之,足苦躓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來室中坐,語之,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復履其地,蹶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俯視,地坦然,則既平矣。已而復然,又久而后安之。噫!習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與洼適也;及其久,則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注】①養晦堂:劉蓉居室名。②浸淫:漸漸擴展。③躓:跌絆。④習之中人:習慣在人身上一旦形成。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香遠益清,亭亭凈植益:增加B.菊之愛,陶后鮮有聞鮮:少C.每履之,足苦躓焉履:踩D.先君子來室中坐,語之語:告訴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2分)A.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有五谷之實而不有其名B.丹之愛,宜乎眾矣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C.命童子取土平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D.后蓉復履其地,蹶然以驚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8.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①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②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9.用“/”給《習慣說》中畫曲線的句子斷句。(限標兩處,不含句末)(2分)10.《愛蓮說》運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作者在文中表達的“志”是:;《習慣說》通過一件小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個道理是:。(2分)【參考答案】6.AA8.①我唯獨喜歡蓮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卻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清洗過卻不顯得妖媚。②(父親)看到屋里的坑洼笑著對我說:“你連一間屋子都不能治理,還能治理國家么?”俯而讀/仰而思/思而弗得10.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第二空:故君子之學,貴于慎始?!緟⒖甲g文】我年少時在養晦堂西側一間屋子里讀書。(我)低下頭就讀書,遇到不懂地方就仰頭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內踱來踱去。這屋有處洼坑,直徑一尺,逐漸侵蝕擴展。每次經過,我總要被絆一下。起初,我感到很別扭,時間一長也習慣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樣安穩。
一天,父親來到屋子里,發現這屋地面的洼坑,笑著對我說:“你連一間屋子都不能治理,憑借什么治理國家呢?”隨后叫仆童將洼坑填平。父親走后,我讀書思索問題又在屋里踱起步來,走到原來洼坑處,感覺地面突然凸起一塊,心里一驚,低頭看,地面卻是平平整整,我別扭地走了許多天才漸漸習慣起來。唉!習慣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厲害的啊!腳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適應坑洼;時間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長久以來的坑填平,恢復原來的狀態,卻認為是阻礙而不能適應。因此君子求學,貴在慎重地對待開始階段的習慣養成。(2015山東荷澤)【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乙】漢蔣琬①為大司馬,東曹掾犍為楊戲②,素性簡略,琬與言論,時不應答?;蛑^琬曰:“公與戲言而不應,其慢甚矣!”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從后言,古人所誡。戲欲贊吾是邪,則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則顯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戲之快也。”又督農③楊敏嘗毀琬曰:“作事憒憒,誠不及前人?!被蛞园诅髡哒埻浦蚊?,琬曰:“吾實不如前人,無可推也。”主者乞問其憒憒之狀,琬曰:“茍其不如,則事不理,事不理,則憒憒矣?!焙竺糇孪氮z,眾人猶懼其必死,琬心無適莫④,敏得免重罪。(選自《資治通鑒》中華書局)【注】①蔣琬:字公琰,諸葛亮死后,掌管軍政。②東曹掾犍為楊戲:東曹,主管二千石長史及軍史的人事官員。掾是僚屬的通稱。犍為,郡名。楊戲,先當過諸葛亮的主簿,后蔣琬用為東曹掾。③督農:掌管農事的官職。④心無適莫:適,可的意思;莫,不可的意思。心里無可無不可。6.選出對下列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2分)A.陶后鮮有聞(少)B.素性簡略(樸實.)C.或謂琬曰(有的人)D.誠不及前人(確實)7.選出對下列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2分)A.花之隱逸者也(助詞,的)B.是以默然(因,因為)C.公與戲言而不應(表順承)D.同予者何人(指代人,譯為“的人”)8.選出下列句子翻譯不正確的一項。(3分)A.琬與言論,時不應答(蔣琬和他談話,他有時不回答)B.欲反吾言,則顯吾之非(想要反對我說的話,就顯揚了我的錯誤)C.主者乞問其憒憒之狀(主管法紀的人請問他糊涂的樣子)D.后敏坐事系獄,眾人猶懼其必死(后來楊敏坐了監獄,大家都猶豫擔心他一定會死)9.選出對“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翻譯正確的一項。(3分)A.沒有枝蔓和枝節,香氣在遠方才顯清芬,柔美地潔凈地種植在那里。B.沒有枝蔓和枝節,香氣在遠方才顯清芬,柔美地潔凈地立在那里。C.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遠播更顯清芬,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D.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遠播更顯清芬,筆直地潔凈地種植在那里。10.選出下列對【乙】理解不正確的一項。(3分)A.蔣琬覺得人心很難猜測,不能單從臉色判斷出來,所以不能輕信于人。B.蔣琬并不認為楊戲怠慢自己,反而認為楊戲是一個率性之人。C.楊敏曾毀謗蔣琬,但蔣琬并沒有公報私仇,足見其雅量。D.蔣琬聽到別人的批評意見時,能主動地反省自己。【參考答案】6.B7.C8.D9.C10.A【參考譯文】【乙】漢朝時蔣琬任大司馬,東曹掾(官名,當初蔣琬也曾任過該官職)楊戲素性簡略,不喜辯論,蔣琬向他交談時,也常靜默不答。因此有人向蔣琬:“公與楊戲問話,楊戲默而不答,不是太傲慢了嗎?”蔣琬卻笑著回答道:“人們的思想不同,就好像人們的面孔不同一樣。‘不要當面順從,背后又說相反的話’,這是古人所提出的告誡。楊戲想要贊許我的看法對吧,又不是他的本心;想要反對我吧,又宣揚了我的錯誤,所以他就沉默不語了,這正是楊戲快性的地方呀!”督農楊敏曾在背后批評蔣琬道:“做事糊涂,一點也比不上前任”有人把這些告訴蔣琬,主管法紀的人就請求追究楊敏不敬之罪。蔣琬卻坦然地表示:“我的確不如前人,沒什么可追究的。”主管法紀的人就問其糊涂的表現,蔣琬說:“假使不如古人,那么政事就辦理不好,政事辦理不好,那自然就糊涂了?!焙髞?,楊敏犯事進獄,大家都認為他死定了,但蔣琬內心沒什么偏見,楊敏得以免除重刑。(2014廣東佛山)【甲】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周邦彥——《蘇幕遮》【乙】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周敦頤——《愛蓮說》【丙】群葩當令時,只在花開之數日,前此后此皆屬過而不問之秋矣。芙蕖則不然:自荷錢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風既作飄飖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嬌姿欲滴,后先相繼,自夏徂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于主人矣;乃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猶似未開之花,與翠葉并擎,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李漁——《芙蕖》8.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⑴侵曉窺檐語⑵可愛者甚蕃⑶芙蕖則不然⑷自夏徂秋9.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而”字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1分)A.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B.濯清漣而不妖C.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D.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10.(乙)段以蓮象征君子美德,下列敘述蓮與君子特質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2分)A.出淤泥而不染:君子潔身自愛,不同流合污。B.不蔓不枝:君子不隨便說他人短處,以免橫生枝節。C.香遠益清:君子德行芬芳,可以遠播各地。D.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君子人格高潔令人景仰,不受人狎利用。11.翻譯下面句子。(4分)⑴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⑵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12.(甲)詞是寫作者見到荷塘景象,而生出的情感。(乙)段借對蓮花形狀的敘寫,闡述了作者的生活態度。(丙)段按照順序來寫芙蕖,表達了作者的情感。(4分)13.(甲)詞中“一一風荷舉”為什么比同樣寫荷葉的(丙)段中“有風既作飄飖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姿”顯得更為形象、傳神?(3分)【參考答案】8.⑴臨近拂曉⑵多⑶這樣⑷往,到9.D10.B11.⑴我則唯獨喜愛蓮花從污泥中生長出來卻不被沾染污穢。⑵這對于花來說是(它)的分內之事,對于人來說就是應當得到的享受了。12.思念故鄉潔身自好、不慕名利時間喜愛、贊美13.用具體的詞,更為直觀可感;寫景敘事化,更富動感,更像電影;活靈活現地寫出了蓮荷一片臨風而舉的最基本特征;字字用得妙,尤其是“一一”二字;還表現了詩人不斷擴展,默默欣賞的情感?!緟⒖甲g文】【乙】各種花正當時(惹人注目)的時候,只在花開的那幾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屬于人們經過它也不過問的時候。芙蕖就不是這樣:自從荷錢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點綴得一片碧綠;等到它的莖和葉長出,則又一天一天地高起來,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風時就作出飄動搖擺的神態,沒風時也呈現出輕盈柔美的風姿。因此,我們在花未開的時候,便先享受了無窮的逸致。等到花苞開花,姿態嬌嫩得簡直要滴水,(花兒)先后相繼開放,從夏天直開到秋天,這對于花來說是它的本性,對于人來說就是應當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謝,也可以告訴主人說,沒有對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蓮蓬,蓬中結了果實,一枝枝獨自挺立,還象未開的花一樣,和翠綠的葉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節下霜的時候,它所擅長的本領不會(呈獻)完畢。以上都是說它適于觀賞的方面。(2014山東棗莊)【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ㄖ芏仡U《愛蓮說》)【乙】芙?、僮院慑X②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風既作飄搖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③矣。迨④至菡萏(hàndàn)成花,嬌姿欲滴,后先相繼。及花之既謝,乃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猶似未開之花,與翠葉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選自李漁《芙蕖》,有刪節)【注】①芙蕖:荷花。②荷錢:指初生的荷葉。③逸致:情趣。④迨:及,等到。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先享無窮逸致矣//所識窮乏者得我與B.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太守謂誰C.陶后鮮有聞//余聞之也久D.是我于花之未開//問今是何世11.下列句子中的“之”與“水陸草木之花”中的“之”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芙蕖自荷錢出水之日 B.孔子云:何陋之有C.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D.漁人甚異之1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甲乙兩文段都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贊美與喜愛之情,但贊美與喜愛的原因卻不相同:甲文是因蓮花的君子之風,乙文則是為蓮花的觀賞價值。B.甲文重在托物言志,對蓮花本身的描寫惜墨如金,把更多的筆墨花在蓮花的品格上;乙文則重在多角度著力寫出蓮花的功用。C.甲文運用襯托、比喻的手法,凝練傳神地描寫了蓮的形象;乙文則運用擬人、對偶等修辭手法,具體描繪了荷花由“出水之日”至“結實”的美景。D.甲文由表及里、由形象到主旨,描寫了蓮花超凡脫俗的君子之德;乙文則主要按時間的先后順序寫了荷花“可目”的特點。1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1)牡丹之愛,宜乎眾矣!(2)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14.人們愛蓮,因為它有很多價值。在觀賞價值、實用價值、精神價值中你更看中它的哪種價值?請談談你的看法。(2分)【參考答案】10、C11、A12、B13.(1)(2分)對于牡丹的喜愛,應該有很多人了。(大意1分,關鍵詞“宜”1分)(2)(2分)等到它的莖和葉長出后,就又一天天地高起來,一天比一天美麗。(大意1分,關鍵詞“既”、“日”1分)14.(2分)示例:我更看中它的精神價值。(1分)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高潔正直,是君子的象征,所以我欣賞它。(1分)【參考譯文】芙蕖從荷錢出水那一天,就把水波點綴得一片碧綠;等到它的莖和葉長出后,就又一天天地高起來,一天比一天美麗。有風時就展示飄動搖擺的神態,沒風時也呈現出輕盈柔美的風姿。因此,我在花未開的時候,就先享受了無窮的悠閑情趣。等到花苞開花,姿態嬌嫩,仿佛就要滴水下來了,花兒相繼開放。等到花朵凋謝,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蓮蓬,蓬中結了蓮子,一枝枝獨自挺立,還像未開的花一樣,和翠綠的葉子一起聳立在水面上。以上都是說它適于觀賞的方面。(2013廣西梧州)【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選自周敦頤《愛蓮說》)【乙】竹似賢①,何哉?竹本②固,[A]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③者。竹性直,直以立身④;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⑤者。竹心空,空似體⑥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⑦者。竹節貞⑧,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B]故。君子人多樹之⑨為庭實⑩焉(節選自白居易《養竹記》)[注釋]①賢:賢者。②本:根。③善建不拔:意志堅定不移。④直以立身:憑著挺直的本性可以立身。⑤中立不倚:處事正直,不偏不倚。⑥體:體悟。⑦虛受:虛心接受。⑧貞:堅貞。⑨之:代詞,指竹子。⑩實:充實。9.解釋文中加點的詞。(2分)(1)褻:
(2)固:10.解釋下列語句。(4分)(1)濯清漣而不妖。譯文:(2)竹似賢,何哉?譯文:11.【乙】段中[A][B]兩句,哪一句中的“樹”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中的“樹”用法相同?請把字母A或B填入后面的橫線上。
(1分)12.【甲】文從蓮的
、
、
、品性四個方面贊美蓮的君子之風,【乙】文是由竹的本固、性直、
、節貞四個方面聯想到君子之德。(4分)13.從表現手法和表達方式上看,【甲】、【乙】兩文相同之處各是什么?(2分)表現手法:表現方式:
【參考答案】9.(1)親近而不莊重(2)牢固(或堅固)評分說明:(4分)每小題各1分。10.(1)在清水里洗滌過,但是并不顯得嬌媚。(2)竹子(的特性)與賢者相似,為什么呢?(什么原因呢?)
評分說明:(4分)每小題各2分。11.B評分說明:(1分)12.【甲】生長環境、外形、香氣
【乙】心空評分說明:(4分)每空1分。13.托物言志(象征)
議論評分說明:(2分)每空1分。【參考譯文】【乙】竹子像賢人,這是為什么呢?竹子的根穩固,穩固是為了確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見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堅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堅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為了站住身體,君子看見它這種秉性,就想到要正直無私,不趨炎附勢(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為了虛心接受道,君子看見它的心,就想到要虛心接受一切有用的東西(想到虛心求道者)。竹子的節堅定,堅定是為了立志,君子看見它的節,就想到要磨煉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風順還是遇到危險時,都始終如一(想到砥礪名節、無論窮通禍福,始終如一的人)。正因為如此,君子都喜歡種竹,把它作為庭院中存在價值的東西。(2013黑龍江綏化)【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周敦頤《愛蓮說》)【乙】群葩當令時,只在花開之數日,前此后此皆屬過而不問之秋矣.芙蕖則不然:自荷錢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風既作飄飖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也.迨至菡萏成花,嬌姿欲滴,后先相繼,自夏徂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于主人矣;乃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猶似未開之花,與翠葉并擎,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李漁《芙蕖》)11.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B.牡丹之愛,宜乎/眾矣C.群葩/當令時D.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12.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理解錯誤的一項是(2分).A.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指近前把玩。(褻,褻瀆,不尊重)8.菊之愛,陶后鮮有聞(少)C.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上面)D.后先相繼,自夏徂秋(往,到)13.下列句子中“之”的意義和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2分)A.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B.前此后此皆屬過而不問之秋矣C.無風亦呈裊娜之姿D.及花之既謝14、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淸漣而不妖15、同是寫蓮花,兩文在寫法和內容上各不相同?!炯住课闹饕捎胈_____________、以花喻人的手法,贊揚了君子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質:【乙】文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的表達方式,按時間的先后順序,重點寫了芙蕖“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4分)【參考答案】11. (2分)D12.(2分)C 13.(2分)D14、(2分)我單單愛蓮花從污泥中生出卻不受沾染,經過淸澈的水波的洗滌卻不妖艷。(準確譯出“獨”“染”“溜”“妖”,語句通順)15、(4分,每空1分)托物言志(詠物抒情、托物寓意) 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胸懷磊落,行為端正) 說明 可目【參考譯文】【乙】各種花正當時(惹人注目)的時候,只在花開的那幾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屬于人們經過它也不過問的時候。芙蕖就不是這樣:自從荷錢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點綴得一片碧綠;等到它的莖和葉長出,則又一天一天地高起來,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風時就作出飄動搖擺的神態,沒風時也呈現出輕盈柔美的風姿。因此,我們在花未開的時候,便先享受了無窮的逸致。等到花苞開花,姿態嬌嫩得簡直要滴水,(花兒)先后相繼開放,從夏天直開到秋天,這對于花來說是它的本性,對于人來說就是應當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謝,也可以告訴主人說,沒有對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蓮蓬,蓬中結了果實,一枝枝獨自挺立,還象未開的花一樣,和翠綠的葉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節下霜的時候,它所擅長的本領不會(呈獻)完畢。以上都是說它適于觀賞的方面。(2013湖南益陽)【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番。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節選自周敦頤《愛蓮說》)【乙】周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人,為分寧主簿。有獄久不決,敦頤至一訊立辨。邑人驚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薦之,調南安軍司理參軍。有囚法不當死,轉運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眾莫敢爭,敦頤獨與之辯,不聽,乃委①手版②歸,將棄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殺人以媚④人,吾不為也。”逵悟,囚得免。(節選自《宋史》)【注釋】①委:拋棄、丟掉。②手版: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見時手中所拿的狹長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記事。③仕:指做官。④媚:取悅、巴結。11.加點詞語的解釋完全相同的一項是()(2分)12.翻譯下列語句。(2分)(1)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2)殺人以媚人,吾不為也。13.用“/”畫出【乙】段畫線句子的一處朗讀停頓。(1分)敦頤至一訊立辨14.【甲】文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了蓮花的形象?(3分)15.黃庭堅稱周敦頤“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結合【甲】文,談談【乙】文中的周敦頤是一個怎樣的人?(3分)【參考答案】11.B評分說明:(2分)準確得2分。12.(1)(蓮花)香氣遠播,更顯得清芬;它筆直地潔凈地立在水中,(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殺人取悅別人,(這樣的事情)我不做。評分說明:(2分)每小題各1分,意思正確即可。13.敦頤至/一訊立辨評分說明:(1分)斷句正確得1分。14.作者從生長環境、長成后的形象和品格來描寫蓮花的形象。評分說明:(3分)每點1分。15.示例:周敦頤確實如“蓮”一樣,是一個德才兼備的“君子”,一方面他才能過人,處理案件,快速準確,另一方面他剛正不阿,敢于據理力爭,不阿諛權貴。評分說明:(3分)結合【甲】文1分,談人物每一點各1分?!緟⒖甲g文】【乙】周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人。原名敦實,因避諱英宗皇帝舊名而改為敦頤。由于舅舅龍圖閣學士鄭向的推薦,周敦頤做了分寧縣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決,周敦頤到任后,只審訊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h里的人吃驚地說:“老獄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薦他,調任他擔任南安軍司理參軍。有個囚犯根據法律不應當判處死刑,轉運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個殘酷兇悍的官吏,大家沒人敢和他爭,周敦頤一個人和他爭辯,王逵不聽,周敦頤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辭官而去,說:“像這樣的人還能做官嗎,用殺人的做法來取悅于上級,我不做這樣的事?!蓖蹂用靼走^來了,這個囚犯才免于一死。(2012黑龍江雞西)【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周敦頤《愛蓮說》)【乙】魏文侯與虞人①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②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③?”乃往,身自罷④之。魏于是乎始強。(選自《戰國策·魏策》)【注】①虞人:掌管山澤范圍打獵的官。②焉:哪里。③豈可不一會期哉:怎么可以不遵守約定的時間呢?④罷:停止,取消。12.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2分)⑴濯清漣而不妖濯:⑵是日,飲酒樂,天雨是:13.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語句。(2分)⑴蓮之愛,同予者何人?⑵魏文侯與虞人期獵。14.請分別找出【甲】文的主旨句和【乙】文中表現魏文侯信守諾言的句子,并抄寫下來。(2分)15.【甲】【乙】兩文都談到美德,“出淤泥而不染”與信守諾言都是美德,請就其中一種美德結合實際談談你的理解。(2分)【參考答案】12.⑴濯:洗滌⑵是:這評分標準:(2分)每詞解釋正確1分。13.⑴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⑵魏文侯和管理山林的人(虞人)約定時間(相約)去打獵。評分標準:(2分)⑴翻譯正確、完整即可。⑵翻譯正確、通順即可。14.甲:蓮,花之君子者也。乙: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或乃往,身自罷之。評分標準:(2分)找出并書寫完整即可。有錯別字不得分。15.示例一:出淤泥而不染,是一個人品德高尚的體現。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同樣應該潔身自好,拒絕社會上的不良習氣,積極參與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健康快樂的成長。示例二:信守諾言,是一個人必備的素質之一。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同樣應信守諾言,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績,實現自己的理想。評分標準:(2分)結合實際談理解1分,語言流暢1分。【參考譯文】【乙】魏文侯和虞人約定日期打獵。到了那天,文侯跟群臣喝酒,飲得正高興的時候,天下起了大雨,文侯下令備車前往郊外。文侯將要出行,身邊的人說:“今天酒喝得高興,天又下雨,您準備到哪里去呢?”文侯說:“我和虞人約定了打獵的日期,雖然高興,怎能不如期相會呢!”就動身前往,親自告訴他因雨停止打獵的事。魏國于是逐漸強大起來。(2012黑龍江牡丹江)【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疽摇坑鄳浤晟贂r,住西湖。每至夏日,臨湖賞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數友,觀荷于湖邊亭中。興正濃,忽有大雨傾盆而至,湖中荷花盡作飄搖之態。少時,雨過天晴,波瀾不驚,湖天一色。荷花為雨所洗,鮮妍明媚,裊娜多姿,清麗雅致,實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詩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余以為妙絕。1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1)可愛者甚蕃()(2)余憶年少時()【答案:多;我】1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4分)(1)菊之愛,陶后鮮有聞。(2)每至夏日,臨湖賞荷,便欣然忘食。【答案:對于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每當到了夏天,面臨湖水欣賞荷葉荷花,就高興得忘了吃飯?!?3.文中畫線句子“予獨愛蓮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出了蓮花的什么品質?(2分)14.甲乙兩文有何異同?試從內容與寫法上加以分析。(4分)【答案示例:內容上,甲文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乙文通過具體描寫,寫出了荷花的形態,表現了作者對荷花的喜愛。相同點:都對荷花進行了細致描寫】【參考譯文】【乙】我回憶年輕時,居住在西湖。每當到了夏天,面臨湖水欣賞荷葉荷花,就高興得忘了吃飯。有一天,會同幾個朋友,在湖邊的亭子中觀賞荷葉荷花,意興正濃,忽然天上有大雨傾盆而至,湖中荷花全部顯示為飄動搖擺的姿態。不一會兒,雨過天晴,湖中波瀾不驚,湖天一色。荷花被雨水所沖洗,鮮妍明媚,裊娜多姿,清麗雅致,實在是百花中的神品啊。李太白詩中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我認為太貼切絕妙了。(2012湖南郴州)愛蓮說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水仙李漁水仙以秣陵①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鄉也。記丙午之春,先以度歲無資,衣囊質②盡,迨③水仙開時,索一錢不得矣。欲購無資,家人曰:“請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庇柙唬骸叭暧麏Z吾命乎?寧短一歲之壽,勿減一歲之花。且予自他鄉冒雪而歸,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異于不反金陵?”家人不能止,聽予質簪珥④購之。(節選自《閑情偶寄》,有改動)【注】①秣陵:指南京。②質: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飾。2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3分)(1)可愛者甚蕃蕃:(2)不蔓不枝枝:(3)家人不能止止:2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每小題2分,共4分)(1)菊之愛,陶后鮮有聞?!?)不看水仙,是何異于不反金陵?▲24.選出下列理解有誤的一項()(3分)A.“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且予自他鄉冒雪而歸”兩句中“而”字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B.“濯清漣而不妖”一句中“濯”是“洗滌”的意思,“索一錢不得矣”一句中“索”是“勒索”的意思。C.“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是“對于牡丹的喜愛,人該是很多了”的意思,“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鄉也”是“不是住在南京,而是住在水仙花的故鄉”的意思。D.《愛蓮說》“托物言志”,以蓮自喻,來表現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品質;《水仙》文用“冒雪趕回南京看水仙花”“竭盡家財買水仙花”兩件事來表現作者對水仙花的喜愛?!緟⒖即鸢浮?2.蕃:多。枝:長枝節。止:阻止。(3分,每個1分)23.(1)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后就很少聽說了。(“鮮”1分,句意1分)(2)沒有看到水仙花,這和沒有返回南京有什么不同呢?(2分,大意對即可)24.B(3分,索:尋找)【參考譯文】【乙】水仙花數南京的最好了,我之所以把家安在南京,并不是為了在南京安家,而是為了在水仙的故鄉安家。記得丙午年的春天,無富余錢財過年,當時窮困潦倒,等到水仙花開的時候,沒錢購買。家人說我要自己克制,一年不看水仙花也沒什么可奇怪的。我說:難道你們是想要奪去我性命么?我寧可少掉一年的壽命,也不想一個季節沒有花的陪伴。況且我從他鄉冒著大雪回到南京,就是為了看這水仙花。如果看不到,豈不是不如不回來南京,就呆在他鄉過年算了?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聽任我抵押首飾購買水仙花。(2012四川遂寧)【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皆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ㄖ[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選自周敦頤《愛蓮說》【乙】竹似賢,何哉?竹本(1)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體(2)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3)者。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4)焉。——節選自白居易《養竹記》【注釋】(1)本:根。(2)體:體悟。(3)虛受:虛心接受。(4)實:充實,充滿。1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1)可愛者甚蕃()(2)陶后鮮有聞()(3)貞以立志()(4)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焉()18.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1)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譯文:(2)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譯文:19.甲文從蓮的生長環境、□□、□□、品性等方面贊美蓮的君子之風,乙文由竹的本固、□□、□□、節貞等特點聯想到君子之德。(4分)20.甲乙兩文都用了□□的表現手法,甲文綜合運用記敘、□□、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乙文則主要運用了□□的表達方式。(3分)【參考答案】17.(1)多(2)少(3)堅定,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每月流量活動方案
- 河南銀行集體活動方案
- 武漢三醫院義診活動方案
- 民間彩燈活動方案
- 每月幾日活動策劃方案
- 河南三八活動方案
- 汗蒸促銷活動方案
- 漢口促銷活動方案
- 河道鯽魚活動方案
- 愛家活動主題班會課件
- 樹脂瓦施工方案
-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2024-2025學年數學五下期末調研試題含答案
- 中國冰雪運動產業趨勢洞察:雪破新局冰啟華章
- 2025年色紡紗市場前景分析
- 西學中結業考核復習試題含答案
- 2025年工會知識競賽題庫200題及答案(完整版)
-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數學口算題題庫1200道帶答案可打印
- 完整版高中古詩文必背72篇【原文+注音+翻譯】
- 反分裂反滲透教育主題班會
- 電商平臺供應鏈管理的優化
- 健康體檢知識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