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異癥診療指南_第1頁
內異癥診療指南_第2頁
內異癥診療指南_第3頁
內異癥診療指南_第4頁
內異癥診療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子宮內膜異位癥診治指南2015123主導理論:Sampson經血逆流種植決定作用:在位內膜決定論發病機制其他學說:體腔上皮化生、血管及淋巴轉移、干細胞理論4密切相關:相關基因表達及調控異常、免疫炎癥反應、性激素受體表達異常臨床病理類型1腹膜型內異癥/腹膜內內異癥:紅色(早期)、棕色(典型)、白色(陳舊)病變。2卵巢型內異癥:最多見。3深部浸潤型子宮內異癥(DIE):浸潤深度>5mm。4其他部分的內異癥:瘢痕、肺、胸膜。臨床表現典型癥狀:盆腔疼痛,包括痛經、慢性盆腔痛、性交痛、肛門墜痛等。不孕:發生率40-50%盆腔包塊、結節:發生率17-44%123特殊器官內異癥:腸道內異癥(便秘、便血、排便痛、腸痙攣)

輸尿管內異癥(尿頻、尿急、尿痛、血尿)

肺及胸膜內異癥(咯血、氣胸)

疤痕內異癥(結節、于月經相關的疼痛)4123腹腔鏡+病理:金標準4血清CA-125:重度內異癥、盆腔有炎癥、合并囊腫破裂、子宮腺肌病

診斷癥狀+體征影像學檢查:彩超、陰超、直腸超聲、CT、MRI注:典型卵巢內異癥超聲表現為無回聲區內有密集光點。特殊部位:腸鏡、膀胱鏡5臨床分期(ASRM)I期(微小病變):1-5分II期(輕度):6-15分III期(中度):16-40分1234IV期(重度):≥40分

治療原則減滅和清除病灶!減輕和消除疼痛!改善和促進生育!減少和避免復發!手術治療目的:切除病灶、恢復解剖。1保守性手術:切除肉眼可見病灶、保留患者生育能力2子宮及雙附件切除術:年齡較大、無生育要求、癥狀重、保守治療無效或復發3子宮切除術:年齡較小、希望保留內分泌、無生育要求、癥狀重、保守治療無效或復發4神經阻斷手術:宮骶韌帶切除、骶前神經切除術注:治療效果不理想、手術風險非甾體類消炎藥(NSAID)機制:1.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2.抑制淋巴細胞活性和T淋巴細胞的分化,減少對傳入神經末梢的刺激

3.直接作用于傷害性感受器,阻止致痛物質的形成和釋放副作用:胃腸道反應、肝腎功能異??诜茉兴帣C制:抑制排卵副反應:較少,消化道癥狀、肝功能異常,40歲以上有血栓風險。用法:連續或周期用藥六月以上。高效孕激素機制:1.引起內膜蛻膜樣改變,最終導致萎縮

2.抑制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副反應:突破性出血、乳房脹痛、體重增加、消化道癥

狀、肝功能異常。孕三烯酮用法:2.5mg,2-3次/周,共六月作用機制:雄激素衍生物,能拮抗孕激素,減少雌孕激

素受體水平,降低血中雌激素水平,降低性

激素結合球蛋白水平。副作用:雄激素樣作用、肝損、體重增加GnRH-a用法:每月一次,共3-6次或更長作用機制:1.下調垂體功能,造成藥物去勢、體內低雌激素水平

2.在外周與GnRH-a受體結合抑制在位內膜細胞活性副作用:低雌激素引起的圍絕經期癥狀、長期使用致骨質疏松GnRH-a+反添加治療理論基礎:雌激素窗口劑量學說(雌二醇在146-183pmol/L之間既不影響治療效果,又減輕副作用)方案:1.雌孕激素方案:雌孕激素連續聯合用藥

2.單用孕激素:每日醋酸炔諾酮1.25-2.5mg3.連續應用替勃龍:1.25-2.5mg/d聯合治療GnRH-a治療*3月+植物藥1#Bid植物藥:黑升麻異丙醇萃取物

升麻乙醇萃取物

前景藥物芳香酶抑制劑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拮抗劑選擇性孕激素受體調節劑(SPRM)

內異癥合并不孕的診治流程按照不孕診療途徑進行檢查和生育力評估腹腔鏡+宮腔鏡手術復發性內異癥/卵巢儲備功能下降確診內異癥,進行分期、病灶切除和輸卵管功能評估I-II期EFI≥5分III-IV期或DIE年齡>35歲、EFI≤4分、合并嚴重男方因素年齡>30歲不孕年限3年合并輕中度男方因素期待治療COH/IUIIVF-ET內異癥生育指數EFI評分標準病史因素評分手術因素評分年齡≤35歲2LF評分7-8分3年齡36-39歲1LF評分4-6分2年齡≥40歲0LF評分0-3分0不孕年限≤3年2ASRM評分<16分1不孕年限>3年0ASRM評分≥16分0原發不孕0ASRM總分<71分1繼發不孕1ASRM總分≥71分0

內異癥復發定義:內異癥手術或藥物治療癥狀緩解后,臨床癥狀再次出現,且恢復至治療前水平或加重或再次出現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治療原則:基本遵循初治的原則,個體化。

內異癥惡變定義:惡變率1%,主要惡變部位在卵巢,稱為內異癥相關的卵巢惡性腫瘤(EAOC),其他部位還有陰道直腸膈、腹壁、會陰切口。風險:增加卵巢上皮性癌和透明細胞癌的風險,但不增加卵巢高級別漿液性癌及粘液性癌的風險。

內異癥惡變的診斷:1925年、Sampson1癌組織與內異癥組織并存于同一病變中2兩者有組織學類型的相關性3排除其他原發性腫瘤的存在4有內異癥向惡性移行的形態學證據(Scott在1953年提出)1.絕經后內異癥患者、疼痛節律改變2.卵巢囊腫過大(d>10cm)3.影像學發現卵巢囊腫內部實性或乳頭狀結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