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
實驗一無菌術
實驗二外科手術常用器械辨認及使用方法
實驗三外科打結法
實驗四外科手術基本操作
實驗五手術準備工作(手術人員及術前區域準備)
實驗六離體腸端-端吻合術
實驗七CPR
實驗八包扎法
實驗九仿人體闌尾切除術
實驗十胃腸穿孔修補及靜脈切開術
實驗十一清創縫合術
實驗十二動物活體腸切除及吻合術
實驗十三綜合技能訓練(實習前強化訓練)
實驗一無菌術
實驗目的:熟悉常用的各種消毒法。
實驗地點:外科實驗室
實驗物品:酒精、新潔爾滅液、洗必泰、甲醛等消毒液。
實驗方法及步驟:
外科無菌術就是運用滅菌和消毒的方法,通過嚴格的操作規程和管理制度,為外科手術
過程提供盡可能安全的無菌條件或環境,防止外源性感染。
由于物品的性質、種類不同,通常采取不同的消毒方法。
1、高壓蒸氣滅菌法:利用高壓蒸氣殺死一切細菌及其芽抱,達到滅菌的目的,這是應用最
普遍、效果最可靠的滅菌方法。不同的物品,所需的壓力、溫度、時間不同(如表1示)。
物品種類壓力(Kpa)溫度(℃)時間(min)
敷料137.312630-45
金屬器械137.312110-15
玻璃10412115
橡膠10412115
瓶裝溶液137.312120-40
表1
注意事項:(1)應有專人負責。(2)滅菌物品包扎不要過緊。(3)滅菌后物品有效期為2
周,過期應重新滅菌。
2、煮沸法:適用于金屬器械、玻璃及橡膠類等耐熱耐濕的物品。在水中煮沸20分鐘,可殺
滅一般細菌,但帶芽泡的細菌澤則需要1小時。
注意事項:(1)物品洗凈后完全浸沒在水中。(2)橡膠和絲線類應于水沸后放入,玻璃類物
品要用紗布包好,放入冷水中煮(3)從水沸后開始計時,如中途加入物品,應重新計時。
(4)煮沸器的鍋蓋應嚴密關閉,以保持沸水溫度。(5)在高原地區,煮沸時間應延長。
3、火燒法:只適于金屬器械在緊急情況下應用?使用95%酒精燃燒殺滅細菌,此法對器械
損害很大。
4、化學藥液消毒法:適用于皮膚消毒和不耐高溫滅菌的物品。
(1)75%酒精:常用于皮膚消毒,并有脫碘作用。也可用于各種金屬器械的消毒,浸泡30
分鐘一1小時。
(2)碘酊:濃度2.5%-4%,殺菌力最強。可用于皮膚消毒,但禁止用于粘膜、會陰部、面
部皮膚級嬰幼兒皮膚,因其有較強的刺激性。
(3)0.1%新潔爾滅液:可用于皮膚、金屬器械、內腔鏡消毒,浸泡30分鐘。
(4)0.1%氯己定溶液:主要用于浸泡金屬器械,浸泡時間為30分鐘。消毒作用較新潔爾
滅強。
(5)碘伏:用于皮膚消毒,殺菌作用可持續2-4小時,對皮膚的暫存和常存細菌均有效。
(6)10%甲醛:可殺滅細菌、芽抱、真菌、病毒,適用于塑料制品、導管等,浸泡30分鐘,
如系芽抱,則應延長至1-2小時。
注意事項:物品必須洗凈、擦干后浸泡;物品與藥液應充分接觸;經浸泡消毒過的器械,使
用前必須用無菌等滲鹽水沖洗;對金屬有腐蝕作用的藥液,不可作為器械浸泡消毒液;藥物
按其使用期限,定期更換。
5、甲醛熏蒸法:將物品放入消毒柜內,消毒柜必須密封,內有多孔分隔板,甲醛容器放平
于低層,每立方米容積用40%甲醛80ml,另加熱水40ml,高鎰酸鉀40g促其蒸發,時間6-12
小時,如系芽抱菌則延長至12-24小時。
思考題:
1、無菌術在外科學中的地位和意義?
2、簡述外科常用消毒法?
實驗二外科手術常用器械辨認及使用方法
實驗目的:熟悉手術常用的配置、名稱及用法。
實驗地點:外科實驗室
實驗物品:手術刀柄、刀片、組織剪、線剪、有齒鑲、無齒鐐、直血管鉗、彎血管鉗、
持針器、鼠齒鉗、卵園鉗、拉鉤、縫針及縫線等。
實驗方法及步驟:(示圖見視頻)
只有掌握了各種手術器械的結構特點和基本性能,才能正確、靈活地使用,才能達到手
術“穩、準、快、細”的基本要求。
一、手術刀(scalpel,surgicalblade)
1.組成及作用:常用的是一種可以裝折刀片的手術刀,由刀片和刀柄組裝而成。刀片
有圓、尖、彎及大小之分;刀柄有相應的大小和長短型號。手術時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
的刀柄和刀片。
刀片應用持針器夾持安裝,卻不可徒手操作,以防割傷手指。裝卸刀片時,用持針器夾
持刀片前端背部,使刀片的缺口對準刀柄前部的刀楞,稍用力向后拉動即可裝上。取下時,
用持針器夾持刀片尾端背部,稍用力提起刀片向前推即可卸下。
手術刀一般用于切開和剝離組織,目前已有同時具止血功能的手術刀、用于肝脾等實質
性臟器或手術創面較大,需反復止血的手術(如乳腺癌根治術)。如各種電刀、激光刀、微波
刀、等離子手術刀及高壓水刀等,但這些刀具多需一套完整的設備及專業人員操作。
2.執刀法:正確執刀方法有以下四種
(1)執弓式:是常用的執刀法,動作范圍廣而靈活,用力涉及整個上肢,主要在腕部。
用于較長的皮膚切口及腹直肌前鞘的切開等。
(2)執筆式:動作和力量主要在指部,用于解剖血管、神經、腹膜切開和短小切口等。
(3)握持式:此法控刀比較穩定。動作涉及整個上肢,力量主要在腕部。用于切割范圍
廣、用力較大的切開。如截肢、肌腱切開,較長的皮膚切口等。
(4)反挑式:借手指動作和力量,刀刃向上挑開,以免損傷深部組織。多用于膿腫切開、
血管、氣管、膽管、輸尿管等空腔臟器。
無論哪一種持刀法,都應以刀刃突出面與組織呈垂直方向,逐層切開組織,不要以刀尖
部用力操作,執刀過高控制不穩,過低又妨礙視線,要適中。
3.手術刀的傳遞:傳遞手術刀時,傳遞者應握住刀柄與刀片銜接處的背部,將刀柄尾
端送至術者的手里,不可將刀刃指向術者傳遞以免造成損傷。
二、手術剪(scissors)
根據其結構特點有尖、鈍,直、彎,長、短各型。據其用途分為組織剪、線剪。組織剪
多為彎剪,銳利而精細,用來分離/解剖和剪開組織。通常淺部手術操作用直剪,深部手術操
作用彎剪。線剪多為直剪,又分剪線剪和拆線剪,前者用于剪斷縫線、敷料、引流物等,后
者用于拆除疑線。線剪與組織剪的區別在于組織剪的刃銳薄,線剪的刃較鈍厚。所以,決不
能圖方便、貪快,以組織剪代替線剪,以致損壞刀刃,造成浪費。正確持剪刀法為拇指和第
四指分別插入剪刀柄的兩環,中指放在第四指環的剪刀柄上,食指壓在軸節處起穩定和向導
作用,有利操作。
三、血管鉗(hemostat)
血管鉗(亦稱止血鉗)主要用于鉗夾血管或出血點,以達到止血的目的。血管鉗在結構
上主要的不同是齒槽床,由于手術操作的需要,齒槽床分為直、彎、直角、弧形(如腎蒂鉗)
等。用于止血時尖端應與組織垂直,夾住出血血管斷端,盡量少夾附近組織。止血鉗有各種
不同的外形和長度,以適合不同性質的手術和部位的需要。除常見的有直、彎兩種,還有有
齒血管鉗(全齒槽)、蚊式、直、彎血管鉗。
①直血管鉗:用以夾持淺層組織出血,協助拔針等用。
②彎血管鉗:用以夾持深部組織或內臟血管出血,有長短兩種。
③有齒血管鉗:用以夾持較厚組織及易滑脫組織內的血管出血,如腸系膜、大網膜等,
前端齒可防止滑脫,但不能用以皮下止血。
④蚊式血管鉗:為細小精巧的血管鉗,有直、彎兩種,用于臟器、面部及整形等手術的
止血,不宜做大塊組織鉗夾用。
血管鉗使用基本同手術剪,但放開時用拇指和食指持住血管鉗一個環口,中指和無名指
擋住另一環口,將拇指和無名指輕輕用力對頂即可。要注意:血管鉗不得夾持皮膚、腸管等,
以免組織壞死。止血時只扣上一、二齒即可,要檢查扣鎖是否失靈,有時鉗柄會自動松開,
造成出血,應警惕。使用前應檢查前端橫形齒槽兩頁是否吻合,不吻合者不用,以防止血管
鉗夾持組織滑脫。
四、手術鐐(forceps)
手術鏡用于夾持或提起組織,便于分離、剪開和縫合,也可夾持縫針及敷料等。有不同的長
度,分有齒鑲和無齒鑲二種:(1)有齒鎰:又叫組織鑲,鑲的尖端有齒,齒又分為粗齒與細
齒,粗齒鑲用于夾持較硬的組織,損傷性較大,細齒鑲用于精細手術,如肌腱縫合、整形手
術等。因尖端有鉤齒、夾持牢固,但對組織有一定損傷。(2)無齒鑲:又叫平鑲或敷料鑲。
其尖端無鉤齒,用于夾持脆弱的組織、臟器及敷料。淺部操作時用短鑲,深部操作時用長鏡,
尖頭平鑲對組織損傷較輕,用于血管、神經手術。正確持鑲是用拇指對食指與中指,執二鑲
腳中、上部。
五、持針鉗(needleholder)
也叫持針器,主要用于夾持縫針縫合各種組織,有時也用于器械打結。用持針器的尖夾
住縫針的中、后1/3交界處為宜,多數情況下夾持的針尖應向左,特殊情況可向右,縫線
應重疊1/3,且將繞線重疊部分也放于針嘴內,以利于操作。常執持針鉗方法有:1.掌握
法:也叫一把抓或滿把握,即用手掌握拿持針鉗。此法縫合穩健容易改變縫合針的方向,縫
合順利,操作方便。2.指套法,為傳統執法。用拇指、無名指套入鉗環內,以手指活動力
量來控制持針鉗的開閉,并控制其張開與合擾時的動作范圍。用中指套入鉗環內的執鉗法,
因距支點遠而穩定性差,故為是錯誤的執法。3、掌指法:拇指套入鉗環內,食指壓在鉗的
前半部做支撐引導,其余三指壓鉗環固定手掌中,拇指可上下開閉活動,控制持針鉗的張開
與合攏。
六、常用鉗類器械
1.海綿鉗(卵園鉗),也叫持物鉗。分為有齒紋、無齒紋兩種,有齒紋的主要用以夾持、
傳遞已消毒的器械、縫線、縫針、敷料、引流管等。也用于鉗夾蘸有消毒液的紗布,以消毒
手術野的皮膚,或用于手術野深處拭血,無齒紋的用于夾持臟器,協助暴露。
2.組織鉗:又叫鼠齒鉗(Allis)。對組織的壓榨較血管鉗輕,故一般用以夾持軟組織,
不易滑脫,如夾持牽引被切除的病變部位,以利于手術進行,鉗夾紗布墊與切口邊緣的皮下
組織,避免切口內組織被污染。
3.布巾鉗:用于固定鋪蓋手術切口周圍的手術巾。注意使用時勿夾傷正常皮膚組織。
4.直角鉗:用于游離和繞過主要血管、膽道等組織的后壁,如胃左動脈、膽囊管等。
5.腸鉗(腸吻合鉗):用于夾持腸管,齒槽薄,彈性好,對組織損傷小,使用時可外套
乳膠管,以減少對腸壁的損傷。
6.胃鉗(小胃鉗,大胃鉗,):用于鉗夾胃以利于胃腸吻合,軸為多關節,力量大,壓
榨力強,齒槽為直紋且較深,組織不易滑脫。
七、牽引鉤類(retractors)
牽引鉤也叫拉鉤或牽開器,是顯露手術野必須的器械。常用幾種拉鉤分別介紹如下:
1.皮膚拉鉤:為耙狀牽開器,用于淺部手術的皮膚拉開。
2.甲狀腺拉鉤,為平鉤狀,常用于甲狀腺部位的牽拉暴露,也常用于腹部手術作腹壁
切開時的皮膚、肌肉牽拉。
3.闌尾拉鉤:亦為鉤狀牽開器,用于闌尾、疝等手術,用于腹壁牽拉。
4.腹腔平頭拉鉤:為較寬大的平滑鉤狀,用于腹腔較大的手術。
5.S狀拉鉤:是一種如“S”狀腹腔深部拉鉤。使用拉鉤時,應以紗墊將拉鉤與組織隔
開,拉力應均勻,不應突然用力或用力過大,以免損傷組織,正確持拉鉤的方法是掌心向上。
6.自動拉鉤:為自行固定牽開器,腹腔、盆腔、胸腔手術均可應用。
八、吸引器(suction)
用于吸除手術野中的出血、滲出物、膿液、空腔臟器中的內容物,使手術野清楚,減少
污染機會。吸引器由吸引頭、橡皮管、玻璃接頭、吸引瓶及動力部分組成。動力又分馬達電
力和腳踏吸筒二種,后者用于無電力地區。吸引頭結構和外型多種,主要有單管及套管型,
尾部以橡皮管接于吸引瓶上待用。單管吸引頭用以吸除手術野的血液及胸腹內液體等。套管
吸引頭主要用于吸除腹腔內的液體,其外套管有多個側孔及進氣孔,可避免大網膜、腸壁等
被吸住、堵塞吸引頭。
九、縫針(needle)
縫針是用于各種組織縫合的器械,它由三個基本部分組成,即針尖,針體和針眼。針尖
按形狀分為園頭、三角頭及鏟頭三種:針體有近園形、三角形及鏟形三種。針眼是可供引線
的孔。三角針前半部為三棱形,較鋒利,用于縫合皮膚、軟骨、韌帶等堅韌組織,損傷性較
大。圓針損傷雖小,但穿透力弱,常用于縫合胃腸、腹膜、血管等阻力較小的組織。無論用
圓針或三角針,原則上應選用針徑較細者,損傷較少;但有時組織韌性較大,針徑過細易于
折斷,故應合理選用。此外,在使用彎針縫合時,應順彎針弧度從組織拔出,否則易折斷。
目前發達國家多采用針線?體的縫合針(無針眼),這種針線對組織所造成的損傷小(針和線
的粗細一致),可防止縫線在縫合時脫針與免去引線的麻煩。無損傷縫針屬于針線一體類,
可用于血管神經的吻合等。根據針尖與針眼兩點間有無弧度可分直針和彎針。
十、縫線(suture)
分為可吸收縫線及不吸收縫線兩大類
1.可吸收縫線類:主要為羊腸線和合成纖維線。(1)腸線為羊的小腸粘膜下層制成。有
普通與鋁制兩種,普通腸線吸收時間較短(4-5天),多用于結扎及皮膚縫合。銘制腸線吸收
時間長(14-21)天,用于縫合深部組織。腸線屬異體蛋白質,在吸收過程中,組織反應較重。
其優點是可被吸收,不存異物。目前腸線主要用于內臟如胃、腸、膀胱、輸尿管、膽道等粘
膜層的縫合。在感染的創口中使用腸線,可減少由于其它不能吸收的縫線所造成的難以愈合
的竇道。使用腸線時,應注意以下問題:①腸線質地較硬,使用前應用鹽水浸泡,待變軟后
再用,但不可用熱水浸泡或浸泡時間過長,以免腸線腫脹、易折、影響質量。②不能用持針
鉗或血管鉗夾腸線,也不可將腸線扭曲,以至扯裂易斷。③腸線一般較硬、較粗、光滑,結
扎時需要三疊結。剪斷線時線頭應留較長,否則線結易松脫。一般多用連續縫合,以免線結
太多,或術后異物反應。(2)合成纖維線,品種較多。它們的優點有:①組織反應較輕。②
吸收時間延長。③有抗菌作用。
2.不吸收縫線類:有絲線、棉線、不銹鋼絲、尼龍線、粗絲、銀絲、麻線等數十種。
最常用的是絲線,其優點是柔韌性高,操作方便、對組織反應較小,能耐高溫消毒。價錢低,
來源易。缺點是在組織內為永久性的異物,傷口感染后易形成竇道,長時間后線頭排出,延
遲愈合。膽道、泌尿道縫合可導致結石形成。各種縫線的粗細,以阿拉伯數字標號,0號以上
數字越大線越粗,0號以下0的個數愈多線愈細.
目前已研制出許多種代替縫針、縫線的切口粘合材料,使用時方便、速度快,切口愈合
后瘢痕小。主要有三大類:①外科拉鏈。②醫用粘合劑。③外科縫合器,又稱吻合器或釘合
器。
思考題:
1、說出手術常用器械的名稱及用法?
2、簡述組織剪和線剪的區別?
3、簡述仃齒鍛和無齒鑲的區別?
4、簡述三角針和圓針的區別?
實驗三外科打結法
實驗目的:1、熟悉打結的意義。
2、掌握常用的打結方法。
實驗地點:外科實驗室
實驗物品:1、雙色細線(示教用)。
2、絲線(練習用)。
實驗方法及步驟:(示圖見視頻)
打結是外科手術操作中十分重要的技術,是最基本的操作之一,它貫穿在外科基本操作
的全程。結扎是否牢固可靠,與打結的方法正確與否有關,牢固可靠的結扎有賴于熟練、正
確打結技術。打結的速度與質量不僅與手術時間的長短有關,也會影響整個手術質量及病人
的預后,甚至危急病人的生命安全。質量不高的結或不正確的結,可粗暴的牽拉組織,尤其
是精細手術及涉及血管外科時,可導致結扎不穩妥、不可靠,術后線結滑脫和松結引起出血、
繼發感染及消化液瀉漏等。因此必須正確,熟練地掌握外科打結技術。
一、結的種類
(一)單結:為各種結的基本結,只繞一圈,不牢固,偶而在皮下非主要出血結扎時使
用,其他很少使用。
(-)方結:也叫平結,由方向相反的兩個單結組成(第二單結與第一單結方向相反),
是外科手術中主要的結扎方式。其特點是結扎線來回交錯,著力均勻,打成后愈拉愈緊,不
會松開或脫落,因而牢固可靠,多用于結孔較小血管和各種縫合時的結扎。
(三)外科結:第一個線扣重繞兩次,使線間的磨擦面及磨擦系數增大,從而也增加了
安全系數。然后打第二個線扣時不易滑脫和松動,比較牢固。用于較大血管和組織張力較大
部位的結扎。但因麻煩及費時,手術中極少采用。
(四)三疊結:又稱三重結,就是在方結的基礎上再重復第一個結,且第三個結與第二
個結的方向相反,以加強結扎線間的磨擦力,防止線松散滑脫,因而牢固可靠,常用于較大
血管和較多組織的結扎,也用于張力較大組織縫合。尼龍線、腸線的打結也常用此結。缺點
為組織內的結扎線頭較大,使較大異物遺留在組織中。
(五)滑結:在作方結時,由于不熟練,雙手用力不均,致使結線彼此垂直重疊無法結
牢而形成滑結,而不是方結,應注意避免,改變拉線力量分布及方向即可避免。手術中不宜
采用此結,特別是在結扎大血管時應力求避免使用。
(六)假結:又名順結、“十字結”。結扎后易自行滑脫和松解。構成兩單結的方向完全
相同,手術中不宜使用,尤其是在重要部位的結扎時忌用。
二、打結遞線
(一)線管的握持線管的握持一般以左手握持線管,若線頭由離掌心面引出(圖3-2),
線管轉動時有離掌心的傾向,易致線管脫手,術者亦因左手不停地調整線管而分散精力;反
之,若線頭由近掌側引出,牽拉線頭時,線管始終張貼掌心轉動,不會脫手,無后顧之憂術
者會輕松愉快的完成操作。
(二)打結的遞線方式常因各地及個人的習慣不同而異。一般分為器械遞線和手(指)
遞線兩種,每種又有左手、右手遞線之分。手術者多因個人習慣及其傳統選擇操作。
1.器械遞線:多用于深部組織的結扎,要求夾組織的鉗耍微露出鉗頭,否則難以掛線。
實在未露,亦可以助手的反作用力配合掛上線。
2.手遞線:遞線后又因線的位置是不相交,分為交叉遞線和非交叉遞線。交叉遞線時,
以左手示指鉤線,保證線頭交叉,可用左手拇指輕壓手掌軸線上。交叉遞線后,打第一結為
右手示指結。由于線已交叉,打結時不需要再交叉兩手拉線即可打結,也不致因手的交叉影
響手術視野。非交叉遞線以快速為優點。但打結時第一結為中指結,需用兩手交叉拉線,否
則易成滑結,這樣就因手臂的交叉而影響手術野。而遞線后造成的交叉位,可為下一步的操
作創造有利的條件。
三、打結方法及技術
打結的方法可分為單手打結法、雙手打結法及器械打結法三種。
(-)單手打結法簡單、迅速,左右兩手均可進行,應用廣泛,但操作不當易成滑結。
打結時.,一手持線,另一手動作打結,主要動作為拇、食、中三指。凡“持線”、“挑線”、
“鉤錢”等動作必須運用手指末節近指端處,才能做到迅速有效。拉線作結時要注意線的方
向。如用右手打結,右手所持的線要短些。此法適合于各部的結扎。
(-)雙手打結法較單手打結法更為可靠,不易滑結,雙手打結其方法較單手打結法
復雜。除用于一般結扎外,對深部或織張力較大的縫合結扎較為可靠、方便。此法適用于深
部組織的結扎和縫扎。
(三)器械打結法:用血管鉗或持針器打結,簡單易學,適用于深部、狹小手術野的結
扎或縫線過短用手打結有困難時;優點是可節省縫線,節約穿線時間及不妨礙視線。其缺點
是,當有張力縫合時,第一結易松滑,需助手輔助才能扎緊。防止松滑的辦法是改變結的方
向或者助手給予輔助。
四、打結時注意事項及原則
外科打結是外科手術的基本功,只有經過長期不斷實踐,才能做到高質量及高速度,才
能體會到其不同條件下的應變性及熟能生巧。原則及注意事項如下:
(-)無論用何種方法打結,第一及第二結的方向不能相同,如果做結的方向錯誤,即
使是很正確的方結也同樣可能變成滑結,或者割線導致線折斷。相同方向的單結也易形成假
結。要打成一方結,兩道打結方向就必須相反。開始第一結,縫線處于平行狀態,結扎后雙
手交叉相反方向拉緊縫線,第二結,則雙手不交叉;若開始第一結在結扎前縫線已處交叉狀
態,結扎后雙手不交叉,拉緊縫線,第二結結扎后雙手再交叉。當然在實際打結的過程中,
打結的方向可因術野及操作部位的要求而有范圍較小的方向性改變。但是這種改變,應在小
于90°的范圍內;如果大小90°或接近180。,就會造成滑結或割線折斷線的可能。
(二)兩手力均勻在打結的過程中,兩手的用力一定要均勻一致,這一點對結的質量及
安全性至關重要。否則,可能導致兩種可能:滑結;對結扎組織牽拉,由此可釀成撕裂、撕
脫等。
(三)打結線后收緊時要求三點(即兩手用力點與結扎點)成一直線,兩手的反方向力
量相等,每??結均應放平后再拉緊。如果未放平,可線尾交換位置,忌使之成銳角,否則稍
一用力即被折斷,不能成角向上提拉,否則易使結孔點撕裂或線結松脫,應雙手平壓使三點
成一直線。
(四)結扎時,兩手的距離不宜離線結處太遠,特別是深部打結時,最好用一手指按線
結近處,徐徐拉緊,用力緩慢、均勻。用力過猛或突然用力,均易將線扯斷或未扎緊而滑脫。
(五)打第二結扣時,注意第一結扣不要松馳,必要時可用一把止血鉗壓住第一結扣處,
待收緊第二結扣時,再移去止血鉗,或第一結扣打完后,雙手稍帶力牽引結扎線不松開也可。
(六)打結應在直視下進行。以便根據具體的結扎部位及所結扎的組織,掌握結扎的松
緊度,又可以使術者或其他手術人員了解打結及結扎的確切情況。即使對某些較深部位的結
扎,也應盡量暴露于直視下操作。但有時深部打結看不清,就要憑手的感覺打結,但這需要
相當良好的功底。
(七)皮上組織盡量少結扎,利用血管鉗最前端來夾血管的斷裂口。最好與血管方向垂
直夾住斷端,鉗夾組織要少,切不可作大塊鉗夾。因大塊結扎后將使組織壞死過多,術后全
身和局部反應較大。埋在組織內的結扎線頭,在不引起松脫的原則下剪得越短越好。絲線、
棉線一般留上2mm,但如果為較大血管的結扎,保留線頭應稍長;腸線保留3-4mm;不銹鋼
絲保留5-6mm,并應將“線頭”扭轉,埋入組織中;皮膚縫合后的結扎線的線頭留1cm,以
便拆線。
(八)打結時.,要選擇質量好的粗細合適的線。結扎前將線用鹽水浸濕,因線濕后能增
加線間的摩擦力,增加拉力。干線易斷。
五、正確剪線方法
打完結剪線時,應在直視下將剪刀尖端稍張開,沿拉緊的縫線滑到結扎處,剪刀頭稍向
上傾斜,然后剪線。剪刀傾斜角度一般為25-45度,但取決于留下線頭的長短,剪刀與縫線
的傾斜角度越大,留的線頭越長。
思考題:
1、演示正確的打結方法(任選一種)?
2,簡述打結時的注意事項?
實驗四外科手術基本操作
(切開、剝離、止血、結扎、縫合、拆線等)
實驗目的:在離體標本上,練習上述基本操作,同時進一步理解相關理論知識。
實驗地點:外科實驗室
實驗物品:標本(豬皮、豬腸)、手術刀柄、刀片、組織剪、線剪、有齒鑲、無齒鑲、
血管鉗、持針器、縫針及縫線等。
實驗方法及步驟:(示圖見視頻)
一、切開
切開是外科手術的第一步,是指使用某種器械(通常為各種手術刀)在組織或器官上造
成切口的外科操作過程,是外科手術最基本的操作之一。
1.切口及選擇切口的原則:
(1)切口:正確的切口是做好手術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年來,外科專家們對很多外科疾
患創造了許多典型的定型切口,這對手術成功起了重要作用。以腹部切口為例,典型的切口。
(2)選擇切口的原則:切開首先是選擇切口,切口的選擇是手術顯露的重要步驟,對
各部手術的切口選擇應根據各種手術的特殊性以及手術野顯露的需要全面分析而定,在切口
選擇上應考慮以下兒點:①切口應選擇于病變部位附近,通過最短途徑以最佳視野顯露病
變;②切口應對組織損傷小,不損傷重要的解剖結構如血管神經等,不影響該部位的生理
功能;③力求快速而牢固的愈合,并盡量照顧美觀,不遺留難看的疤痕,如顏面部手術切
口應與皮紋一致,并盡可能選取較隱蔽的切口;④切口必須有足夠的長度,使能容納手術
的操作和放進必要的器械,切口寧可稍大而勿太小,并且需要時應易于延長。應根據病人的
體型、病變深淺、手術的難度及麻醉條件等因素來計劃切口的大小。
2.切開方法及要點:將選定的切口線用1%龍膽紫劃上標記,外涂2.5%或3%碘酊,然
后消毒皮膚及鋪巾,較大的切口由手術者與助手用手在切口兩旁或上下將皮膚固定,小切口
由術者用拇指及食指在切口兩旁固定,術者拿手術刀,將刀腹刃部與組織垂直,防止斜切,
刀尖先垂直剌入皮膚,然后再轉至與皮面成45度斜角,用刀均勻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直
至預定切口的長度,再將刀轉成90度與皮面垂直方向,將刀提出切口。切開時要掌握用刀
力度,力求一次切開全層皮膚,使切口呈線狀,切口邊緣平滑,避免多次切割導致切口邊緣
參差不齊影響愈合。切開時也不可用力過猛,以免誤傷深部重要組織。皮下組織宜與皮膚同
時切開,并須保持同一長度,若皮下組織切開長度較皮膚切口為短,則可用剪刀剪開。切開
皮膚和皮下組織后隨即用手術巾覆蓋切口周圍(現臨床上多用無菌薄膜粘貼切口部位后再行
切開)以隔離和保護傷口免受污染。
3.以經腹直肌切口為例,腹壁切開的步驟如下:
(1)選取切口,常規消毒鋪巾,在切口部位粘貼無菌薄膜,經腹直肌切口可選作于左、
右、上、下腹部,皮膚切口應位于腹部中線與腹直肌外緣之正中。
(2)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如在切口部位未粘貼無菌薄膜,宜用無菌巾覆蓋切口周圍
護皮,以隔離和保護傷口免受污染。
(3)將腹直肌前鞘先用刀切一個小口,然后用剪刀分別向上下剪開前鞘。
(4)沿肌纖維方向先用血管鉗再用刀柄或手指分離腹直肌束,其腱劃處應鉗夾切斷,然
后用絲線結扎。
(5)將腹直肌向兩側牽開,術者及助手分別持鏡子及血管鉗,將腹直肌后鞘及腹膜夾
起,然后在中間切一小口。注意勿損傷腹腔臟器,一般由術者用有齒鏡夾起腹膜,助手用彎
血管鉗在距術者所夾處對側約一厘米處另行夾起,然后術者放松所夾腹膜,再重新夾一處,
如次重復一次后用刀切開。
(6)術者以左手食、中指(也可用術者及助手的食指)伸入腹腔作引導,有腹膜粘連
時應用手分開,用刀(亦可用剪刀)切開腹膜,以免損傷腹內臟器。如用剪刀時,剪尖應向
上抬起。
二、剝離
剝離也叫解剖剝離或分離及游離,是顯露手術區解剖和切除病變組織、器官的重要手
術基本操作,應盡量按照正常組織間隙進行,不僅操作容易、出血少而且不至于引起重要的
損傷。剝離按形式可分為銳性和鈍性兩種,臨床上常常將二者結合使用。
1.銳性剝離:是指用銳利器械(一般用刀或剪)進行的解剖剝離,必須在直視下進行,
動作要準確、精細。用刀時,刀刃宜利,采用執筆式的執刀法,利用手指的伸縮動作(不是
手腕或上肢動作)進行切割,刀刃沿組織間隙作垂直的短距離切開,;用剪時,可將銳性和
鈍性剝離結合使用,剪刀閉合用尖端伸入組織間隙內,不宜過深,然后張開剪柄分離組織,
仔細辨清,無重要組織時予以剪開。解剖過程中遇有較大血管時應用止血鉗夾住或結扎后再
切斷。銳性剝離常用于致密組織如腱膜、鞘膜和疤痕組織等的剝離。
2.鈍性剝離:多用于疏松組織如正常組織間隙、較疏松的粘連、良性腫瘤或囊腫包膜
外間隙等的解剖,因常無重要血管神經等組織結構,有時可在非直視下進行。常用血管鉗、
閉合的解剖剪、刀柄、剝離子(用血管鉗端夾持花生米大的小紗布球,又稱花生米)、手指
以及特殊用途的剝離器(如膜衣剝離器、腦膜剝離器)等。手指剝離是鈍性剝離中常用的方
法之一。鈍性剝離是用以上器械或手指伸入疏松的組織間隙,以適當的力量輕輕地逐步推開
周圍組織,決不應粗暴地勉強分離,否則會引起重要組織結構的損傷或撕裂,造成不良后果。
隨著現代技術的進步,臨床上出現了許多新的剝離器械,如電刀,氮氣刀、激光刀、微
波刀等,均可歸于以上范疇。
解剖剝離是外科手術中的一個重要技術,熟練與否,對組織器官的損害程度、出血多少、
手術時間長短等均密切相關。無論采用哪種方法和哪種器械進行剝離,在操作時都應注
意如下兩點:
1.術者應熟悉解剖及病變性質。銳性和鈍性剝離應根據情況結合使用,在進行解剖剝
離時.,須弄清左右前后及周圍關系,以防發生意外。在未辨清組織之前,不要輕易剪割或鉗
夾,以免損傷重要組織和器官。
2.手術操作要輕柔細致準確,使某些疏松的粘連自然分離,顯出解剖間隙。對于炎癥
等原因使正常解剖界限不清楚時更要注意。
三、止血
止血是處理出血的手段和過程,是手術過程中自始至終經常碰到并需立即處理的基本操
作,止血是否及時是否恰當至關重要。手術醫師應熟悉各種止血的方法。
1.壓迫止血法:是手術中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其原理是以一定的壓力使血管破口縮小
或閉合,繼之由于血流減慢,血小板、纖維蛋白、紅細胞可迅速形成血栓,使出血停止。壓
迫止血可用?般紗布壓迫或采用40C-50C的溫熱鹽水紗布壓迫止血,加壓需有足夠的時
間,一般需5分鐘左右再輕輕取出紗布,必要時重復2-3次。壓迫止血還可用紗布填塞壓迫
法,因其可能釀成再出血及引起感染,不作為理想的止血手段,但是對于廣泛滲血及洶涌的
滲血,如果現有辦法用盡仍未奏效,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可采用填塞壓迫止血以保生命安全。
方法是采用無菌干紗布或繃帶填塞壓迫,填塞處勿留死腔,要保持適當的壓力,填塞時紗布
數及連接一定要絕對準確可靠,填塞時要做到有序的折卷。填塞物一般于手術后2-5天逐步
松動取出,并且做好處理再次出血的一切準備。
2.結扎止血法:有單純結扎和縫合結扎兩種方法。
(1)單純結扎法經常使用,在手術操作過程中,對可能出血的部位或已見的出血點,苜
先進行鉗夾,鉗夾出血點時要求準確,最好一次成功,結扎線的粗細要根據鉗夾的組織多少
以及血管粗細進行選擇,血管粗時應單獨游離結扎。結扎時上血管鉗的鉗尖一定要旋轉提出,
扎線要將所需結扎組織完全套住,在收緊第一結時將提的血管鉗放下逐漸慢慢松開,第一結
完全扎緊時再松鉗移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止血鉗不能松開過快,這樣會導致結扎部位的
脫落或結扎不完全而釀成出血,更危險的是因結扎不準確導致術后出血。有時對于粗大的
血管要雙重結扎,重復結扎,同一血管兩道線不能結扎在同一部位,須間隔一些距離,結扎
時收線不宜過緊或過松,過緊易拉斷線或切割血管導致出血,過松可引起結扎線松脫出血。
(2)縫合結扎法即貫穿縫扎,主要是為了避免結扎線脫落,或因為單純結扎有困難時使
用,對于重要的血管一般應進行縫扎止血。
3.電凝止血法:
電凝止血即用電灼器止血,現常用的電灼器有高頻電刀,氧氣電刀,就其止血的方式有
單極電凝及雙極電凝。在止血時,電灼器可直接電灼出血點,也可先用止血鉗夾住出血點,
再用電灼器接觸止血鉗,止血鉗應準確地夾住出血點或血管處,夾住的組織越少越好,不可
接觸其他組織以防燒傷,通電1—2秒即可止血;也可用小的鏡子或Adison鏡(血管外科用
的尖頭鑲子)直接夾住出血點電凝。電凝止血適用于表淺的小的出血點止血,使用時要注意:
⑴使用前要檢查電灼器有無故障,連接是否正確,檢查室內有無易燃化學物質;⑵電灼前用
干紗布或吸引器將手術野沾干凈,電灼后殘面不能用紗布擦拭,只能用紗布蘸吸,以防止血
的焦痂脫落造成止血失敗;⑶電灼器或導電的血管鉗、鑲不可接觸其他組織,以防損傷;⑷
應隨時用刀片刮凈導電物前端的血痂,以免影響止血效果。
4.局部藥物或生物制品止血法
在手術創面進行充分止血后仍有滲血時,可用局部止血法,常用的藥物或生物制品有:
立止血、腎上腺素、凝血酶、明膠海綿、淀粉海綿、止血粉、解爾分思片(gelfex)、施必
止等,可采用局部填塞、噴撒、局部注射等方法,如在手術部位注射加腎上腺素的鹽水或用
蘸有腎上腺素鹽水的紗布壓迫局部均可減少創面出血和止血,但應注意監測心臟情況,另外
目前使用的一些醫用生物膠作局部噴撒亦有較好的止血作用。
四.縫合
縫合是將已經切開或外傷斷裂的組織、器官進行對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復其功能。是保
證良好愈合的基本條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術基本操作技術之一。不同部位的組織器官需采
用不同的方式方法進行縫合。縫合可以用持針鉗進行,也可徒手直接拿直針進行,此外還有
皮膚釘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閉合器等。
(-)縫合的基本步驟以皮膚間斷縫合為例說明縫合的步驟
1.進針縫合時左手執有齒鑲,提起皮膚邊緣,右手執持針鉗(執法見前面章節),用
腕臂力由外旋進,順針的弧度剌入皮膚,經皮下從對側切口皮緣穿出。
2.拔針可用有齒鑲順針前端順針的弧度外拔,同時持針器從針后部順勢前推;
3.出針、夾針當針要完全拔出時,阻力已很小,可松開持針器,單用鍛子夾針繼續
外拔,持針器迅速轉位再夾針體(后1/3弧處),將針完全拔出,由第一助手打結,第二助
手剪線,完成縫合步驟。
(-)縫合的基本原則
1.要保證縫合創面或傷口的良好對合?縫合應分層進行,按組織的解剖層次進行縫合,
使組織層次嚴密,不要卷入或縫入其他組織,不要留殘腔,防止積液、積血及感染。縫合的
創緣距及針間距必須均勻一致,這樣看起來美觀,更重要的是,受力及分擔的張力一致并且
縫合嚴密,不致于發生泄漏。
2.注意縫合處的張力。結扎縫合線的松緊度應以切口邊緣緊密相接為準,不宜過緊,
換言之,切口愈合的早晚、好壞并不與緊密程度完全成正比,過緊過松均可導致愈合不良。
傷口有張力時應進行減張縫合,傷口如缺損過大,可考慮行轉移皮瓣修復或皮片移植。
3.縫合線和縫合針的選擇要適宜。無菌切口或污染較輕的傷口在清創和消毒清洗處理
后可選用絲線,已感染或污染嚴重的傷口可選用可吸收縫線,血管的吻合應選擇相應型號的
無損傷針線。
(三)縫合的分類及常用的縫合方法介紹
縫合的方法很多,目前尚無統一的分類方法。按組織的對合關系分為單純縫合、外翻縫
合、內翻縫合三類,每一類中又按縫合時縫線的連續與否分為間斷和連續縫合兩種;按縫線
與縫合時組織間的位置關系分為水平縫合、垂直縫合;按縫合時的形態分為荷包縫合、半荷
包縫合、U字縫合、8字縫合、T字縫合、Y形縫合等;另外還有用于特別目的所做的縫合,
如減張縫合、皮內縫合、縫合止血等。
常見縫合方法簡介:
1.單純縫合法:使切口創緣的兩側直接對合的一類縫合方法,如皮膚縫合。
⑴單純間斷縫合:操作簡單,應用最多,每縫一針單獨打結,多用在皮膚、皮下組織、
肌肉、腱膜的縫合,尤其適用于有感染的創口縫合。
⑵連續縫合法:在第一針縫合后打結,繼而用該縫線縫合整個創口,結束前的一針,
將重線尾拉出留在對側,形成雙線與重線尾打結。
⑶連續鎖邊縫合法:操作省時,止血效果好,縫合過程中每次將線交錯,多用于胃腸
道斷端的關閉,皮膚移植時的縫合。
⑷8字縫合:由兩個間斷縫合組成,縫扎牢固省時,如筋膜的縫合。
⑸貫穿縫合法:也稱縫扎法或縫合止血法,此法多用于鉗夾的組織較多,單純結扎有
困難或線結容易脫落時。常有兩種,方法如前述。
2.內翻縫合法:使創緣部分組織內翻,外面保持平滑。如胃腸道吻合和膀胱的縫合
⑴間斷垂直褥式內翻縫合法:又稱倫學特(Lembert)縫合法,常用于胃腸道吻合時縫合
漿肌層。
⑵間斷水平褥式內翻縫合法:又稱何爾斯得(Halsted)縫合法,多用于胃腸道漿肌層
縫合。
⑶連續水平褥式漿肌層內翻縫合法:又稱庫興氏(Cushing)縫合法,如胃腸道漿肌
層縫合。
(4)連續全層水平褥式內翻縫合法:又稱康乃爾(Connells)縫合法,如胃腸道全層縫
合。
⑸荷包縫合法:在組織表面以環形連續縫合一周,結扎時將中心內翻包埋,表面光滑,
有利于愈合。常用于胃腸道小切口或針眼的關閉、闌尾殘端的包埋、造痿管在器官的固定等。
(6)半荷包縫合法:常用于十二指腸殘角部、胃殘端角部的包埋內翻等。
3.外翻縫合法:使創緣外翻,被縫合或吻合的空腔之內面保持光滑,如血管的縫合或
吻合。
⑴間斷垂直褥式外翻縫合法:如松馳皮膚的縫合。
⑵間斷水平褥式外翻縫合法:如皮膚縫合。
⑶連續水平褥式外翻縫合法:多用于血管壁吻合。
(4)Y形縫合。
⑸T形縫合法。
4.減張縫合法:對于縫合處組織張力大,全身情況較差時,為防止切口裂開可采用此
法,主要用于腹壁切口的減張。縫合線選用較粗的絲線或不銹鋼絲,在距離創緣2—2.5cm
處進針,經過腹直肌后鞘與腹膜之間均由腹內向皮外出針,以保層次的準確性,亦可避免損
傷臟器。縫合間距離3—4cm,所縫合的腹直肌鞘或筋膜應較皮膚稍寬。使其承受更多的切
口張力,結扎前將縫線穿過一段橡皮管或紗布做的枕墊,以防皮膚被割裂,結扎時切勿過緊,
以免影響血運。
5.皮內縫合法:可分為皮內間斷及皮內連續縫合兩種,皮內縫合應用眼科小三角針、
小持針鉗及0號絲線。縫合要領:從切口的一端進針,然后交替經過兩側切口邊緣的皮內穿
過,一直縫到切口的另一端穿出,最后抽緊,兩端可作蝴蝶結或紗布小球墊。常用于外露皮
膚切口的縫合,如頸部甲狀腺手術切口。其縫合的好壞與皮下組織縫合的密度、層次對合有
關。如切口張力大,皮下縫合對攏欠佳,不應采用此法。此法縫合的優點是對合好,拆線早,
愈合疤痕小,美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除縫合法外,尚有其他的一些閉合創口的方法,如吻合器,
封閉器,醫用粘膠,皮膚拉鏈等。
五、剪線、拆線
1.剪線是將縫合或結扎后殘留的縫線剪除,一般由助手操作完成。正確的剪線方法
是術者結扎完畢后,將雙線尾提起略偏向手術者的左側,助手將剪刀微張開,順線尾向滑動
至線結的上緣,再將剪刀向上傾斜45度左右,然后將線剪斷。如圖。為了防止結扣松開,
須在結扣外留一段線頭,絲線留1一2mm,腸線及尼龍線留3—4mm,細線可留短些,粗線留
長些,淺部留短些,深部留長些,結扣次數多的可留短,次數少可留長些,重要部位應留民。
剪線應在明視下進行,可單手或雙手完成剪線動作。具體可參閱前面章節。拆線是指皮膚
切口縫線的剪除,,切皮膚縫線均為異物,不論愈合傷口或感染傷口均需拆線。拆線的步驟
如下:按般換藥方法進行創口清潔消毒后,用鐐子夾起線頭輕輕提起,用剪刀插進線結下
空隙,緊貼針眼,從由皮內拉出的部分將線剪斷。向拆線的側將縫線拉出,動作要輕巧,如
向對側硬拉可能使創口拉開,且病人有疼痛感,再次清洗傷口后覆蓋創面。
2.拆線的時間原則上應早期,以減少針眼炎癥反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拆線的早
晚應考慮以下幾點:⑴切口部位以及各部位血液循環情況;⑵切口的大小、張力;⑶全
身一般情況、營養狀況;⑷年齡等。
如無特殊情況,可按一般規定拆線,日期為:①頭面頸4一5天;②下腹部、會陰部6
一7天;③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天;④四肢10—12天(近關節處可適當延長)、
減張縫合后14天拆線。腸線可以不拆,待其自行吸收脫落。有時可根據情況采用間隔拆線。
對于已經感染化膿的傷口應及早部分拆線或全拆線,及時換藥處理。拆線后如發現愈合不良
而有裂開的可能,則可用蝶形膠布將傷口固定,并以繃帶包扎。
思考題:
1、敘述外科基本操作的方法及要點?
實驗五手術準備工作(手術人員及術前區域準備)
實驗目的:1、認識無菌術在外科手術中的重要性。
2、掌握洗手,無菌手術衣、手套的穿戴及手術區皮膚消毒鋪巾。
實驗地點:外科實驗室
實驗物品:1、洗手刷、肥皂或肥皂水。
2、酒精或新潔爾滅的泡手桶。
3、無菌小方巾。
4、無菌干手套。
5、手術消毒藥。
實驗方法及步驟:(示圖見視頻)
一、手術人員的術前準備
手術人員的術前準備主要包括一般準備、手和前臂皮膚的消毒、穿無菌手術衣和戴無菌
手套。
(-)一般準備
1.手術人員進入手術室后,必須更換手術室的專用鞋和手術衣、褲,以免將外部灰塵
帶入手術室內。2.盡可能更換內、外衣,不換者,應避免將衣領、衣袖外露。洗手衣下襟
應放在褲內,防止衣著寬大影響消毒隔離,上衣袖口平上臂上1/3。3.戴好手術室專用帽
子、口罩,帽子完全遮住頭發,口罩必須遮住口鼻。4.修剪指甲,并除去甲緣下積垢。戴
眼鏡者可用肥皂液涂擦鏡片后再擦干,以免呼出的熱氣上升使鏡片模糊。5.手或臂部皮膚
有破損或有化膿性感染以及患呼吸道感染者不能參加手術。6.穿戴手術室著裝者,不得離
開手術室。外出時,必須更換外出衣及室外鞋。
(二)手和前臂皮膚的消毒
刷手的目的是去除手和手臂皮膚上的暫存菌及部分常存菌,防止術后感染。雖然手臂消
毒方法很多,但洗手消毒的步驟仍基本相同:首先清洗自手指到肘上10cm的皮膚,使表面(包
括指甲緣)清潔無污;其次擦干皮膚以免影響消毒劑的效能;然后用消毒劑涂擦(或浸泡)。
1.肥皂刷洗酒精浸泡法該法分二個步驟:第一步主要是刷洗,參加手術人員先用肥皂
和水清洗手臂及肘部,可初步除去油垢皮脂,繼用無菌毛刷蘸上消毒肥皂液,刷洗手、前臂
及上臂,流水沖凈,如此反復三遍,時間約10分鐘。然后用滅菌巾依次由手部向上臂擦干。
第二步用70%酒精液浸泡5分鐘,進一步脫脂,可使皮膚細菌數減少到2%。泡手畢,手要
保持拱手姿勢,待酒精自行揮發。
具體步驟如下:(1)用肥皂清洗手臂肘部,流水沖凈。(2)取第一把無菌洗手刷,蘸滅
菌肥皂液洗刷兩手臂。洗刷部位分三段:雙手和雙腕,前臂,雙肘和肘上10cm范圍。按指
尖、指甲下緣、指甲、甲溝、指掌、指內外側、指間、指背、手掌、手背、腕、前臂、肘、
肘上10cm的順序,左右交替進行。刷洗時要均勻,不得漏刷,動作稍快,并適當用力。每
刷一次3分鐘左右。(3)用流水沖凈肥皂液(水龍頭開關應為長柄以便洗手者用頭部自行控
制,或設腳踏開關或電感應開關控制水流)。將雙手抬高,手指朝上肘朝下,從手指沖向肘
部。注意肘部的水不可逆流至手部,并勿在肘后部皮膚上遺留肥皂泡沫。(4)再取第二把無
菌刷刷洗,方法如同前,如此反復刷洗3遍共約10分鐘。(5)取無菌毛巾擦干手及臂。用
無菌毛巾一塊擦干雙手后對折成三角形,放置于腕部并使三角形的底邊朝近端,另一手抓住
下垂兩角拉緊、旋轉、逐漸向近端移動至肘上10cm,再將小毛巾翻折,用同樣的方法擦干
另一手臂。擦干的目的是避免將水帶入泡手桶中使酒精濃度稀釋而降低消毒效果。(6)雙手
伸入盛有70%酒精的泡手桶中浸泡5分鐘。浸泡時要淹沒肘上6cm,手指分開,用泡手桶內
的紗布(或小毛巾)揉擦雙手及前臂,使藥液充分發揮作用。浸泡畢,舉起雙手臂,使手上酒
精沿肘流入泡手桶中(注意伸入和離開桶時,手或手指不要碰到桶邊),浸泡后的手臂應待其
自干,或用酒精桶內的紗布(或小毛巾)輕輕蘸干。(7)洗手消毒完畢后,保持拱手姿勢。雙
手遠離胸部30cm以外,向上不能高于肩部,向下不能低于劍突,手臂不能下垂。入手術間
時用背部推開門或用感應門,手臂不可觸及未消毒物品,否則需重新浸泡消毒。
2.洗必泰制劑手臂消毒法該法是國內新興的一種方法,其制劑有滅菌王、術必泰等,
內含1.5%、1.8%不等的洗必泰(雙氯苯雙胭已烷)。本品適用于過敏性皮膚的清洗消毒,
禁忌與肥皂、甲醛、紅汞硝酸銀合用。
具體步驟如下:(1)清水沖洗雙手、前臂至肘上10cm后,用無菌刷蘸滅菌王3?5ml
刷手到肘上10cm范圍,約3分鐘,只需刷1遍,流水沖凈。(刷法同肥皂刷洗法)(2)取無
菌紗布(或小毛巾)擦干手及前臂,再取吸足滅菌王的紗布球涂擦手和前臂,待自然干燥即可
形成滅菌屏障,然后穿手術衣、戴手套。
3.絡合碘手臂消毒法本法在歐美、日本國應用很普遍,并用于手術區皮膚消毒。絡
合碘又稱PVP—碘(聚乙烯毗咯酮一碘),是聚乙烯毗咯酮與碘的復合物,它能克服碘酊對皮
膚的強烈刺激而又具有碘的強烈殺菌作用,是一種廣譜殺菌力強的抗微生物制劑。由于它的
殺菌是游離碘起作用,所以不管商品名和原液如何,使用前必須了解其有效濃度。文獻報道
有效濃度為0.1~0.5%,PVP—碘的濃度越高,碘與PVP—的結合越緊密,游離碘的含量
與抗菌活性反而下降。
具體步驟如下:(1)用肥皂液刷洗雙手、前臂至肘上10cm約3分鐘,流水沖凈。(2)
用無菌巾擦干后,取浸透0.5%PVP—碘的紗布,涂擦手臂,稍干后穿手術衣、戴手套。一
般認為PVP一碘優于洗必泰類,因為目前國內市場出售的滅菌王、術必泰等所含雙氯苯雙胭
己烷的含量,作為清潔劑刷手濃度偏低,有的甚至沒有標明有效期;另外洗必泰是陽離子表
面活性劑,與堿類、肥皂、碘酊、酒精等許多物質接觸后失效,因而應用不當易出現問題。
4.連臺手術洗手法(1)如果無菌性手術完畢,需連續施行另一臺手術時.,若手套未
破,可不用重新刷手,僅需70%酒精浸泡5分鐘,或取消毒劑3?5ml涂擦雙手及前臂,即
可穿無菌手術衣,戴無菌手套。(2)如雙手已被污染,或前一次手術為污染手術,則按洗手
法重新洗手、消毒手臂。
5.急診手術洗手法(1)戴雙層手套法:用肥皂清洗手臂,不需刷手或泡手。戴干手
套將干手套上端翻轉部展開,蓋于腕部,然后穿手術衣將衣袖留在手套腕部外面,再戴?雙
干手套。(2)消毒液涂擦法:用3%?4%碘酊涂擦手及前臂后,稍干,再用70%酒精紗布
涂擦脫碘后即穿手術衣、戴手套。亦可用1%聚乙烯毗咯酮一碘,涂抹雙手及前臂,代替刷
手。此方法非危急情況下以不用為宜,注意手套必須完整。
6.注意事項(1)刷手時應特別注意甲緣、甲溝、指跳、大拇指內側、手掌紋、前臂尺
側及皮膚皺折等處的重點刷洗。(2)沖洗時應始終保持手朝上肘朝下的姿勢,防止水從肘部
以上流向前臂及手。(3)普通肥皂液的陰離子可降低洗必泰類的殺菌效能,所以用前應先將
肥皂液徹底沖凈。(4)擦手時注意毛巾用過的部分不能再擦用,擦過肘部的毛巾不可再擦前
臂,抓巾的手不可接觸毛巾用過的部分。(5)經消毒液浸泡后或涂擦后的手臂,應待其自干,
不要用干無菌巾擦拭,可使其在皮膚上形成一薄膜,以增加滅菌效果。(6)洗手消毒完畢后,
手要保持拱手姿勢,遠離胸部30cm以外。(7)手臂皮膚經化學消毒后,細菌數目大大減少,
但仍不能認為絕對無菌,在未戴無菌手套以前,不可直接接觸已滅菌的手術器械等物品。
(三)穿無菌手術衣和戴無菌手套
在手臂消毒后,必須穿無菌手術衣利戴無菌手套,方可進行手術,以減少傷口污染。若
連續進行第二次手術時:應更換手套和手術衣,并再次用消毒液消毒手及前臂。
1.穿無菌手術衣
(1)傳統后開襟手術衣穿法:①手臂消毒后,取出手術衣(手不得觸及下面的手術衣),
注意衣服的摺法,站立于較空地方,遠離胸前及手術臺和其它人員,認清手術衣無菌面,雙
手提起衣領兩端,抖開手術衣,反面朝向自己。②將手術衣向空中輕拋,兩手臂順勢插入袖
內,并略向前伸。③由巡回護士在身后協助拉開衣領兩角并系好背部衣帶,穿衣者將手向前
伸出衣袖。④穿上手術衣后,稍彎腰,使腰帶懸空(避免手指觸及手術衣),兩手交叉提起腰
帶中段(腰帶不交叉)將手術衣帶遞于巡回護士。⑤巡回護士從背后系好腰帶(避免接觸穿衣
者的手指)。⑥穿手術衣時,不得用未戴手套的手拉衣袖或接觸其它處,以免污染。
(2)全遮蓋式手術衣穿法:①取手術衣,雙手提起衣領兩端向前上方抖開,雙手插入衣
袖中。②雙手前伸,伸出衣袖,巡回護士從身后協助提拉并系好衣帶。③戴好無菌手套。④
提起腰帶,由器械護士接取或由巡回護士用無菌持物鉗接取。⑤將腰帶由術者身后繞到前面。
⑥術者將腰帶系于腰部前方,帶子要保持無菌,使手術者背側全部由無菌手術衣遮蓋。
2.戴無菌手套目前,多數醫院使用經高壓蒸汽滅菌的干手套或一次性無菌干手套,已
不使用消毒液浸泡的濕手套。
干手套戴法是:(1)若為經高壓蒸汽滅菌的干手套,取出手套夾內無菌滑石粉包,輕輕
敷擦雙手,使之干燥光滑?(2)提起手套腕部翻折處,將手套取出,使手套兩拇指掌心相對,
先將?手插入手套內,對準手套內5指輕輕戴上。注意未帶手套的手指勿觸及手套外面。(3)
用已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手套的翻折部里面,協助未戴手套的手插入手套內,將手套輕
輕戴上。注意己戴手套的手勿觸及手套內面。(4)將手套翻折部翻回,蓋住手術衣羅紋袖口。
(5)用無菌鹽水將手套上的滑石粉沖洗干凈。
3.注意事項:(1)穿無菌手術衣時,需在手術間找一空間稍大的地方,以免被污染。
(2)穿上無菌手術衣、戴上無菌手套后,肩部以下、腰部以上、腋前線前、雙上肢為無菌
區。此時,手術人員的雙手不可在此無菌范圍之外任意擺動,穿好手術衣以后手應舉在胸前。
(3)末戴手套的手,不可接觸手套外面,已戴無菌手套的手,不可接觸末戴手套的手臂和
非無菌物;戴好無菌手套后,用無菌鹽水沖凈手套外面的滑石粉以免落入傷口;術中無菌手
套有破損或污染,應立即更換。(4)手術衣和手套都是滅菌物品,而手術人員手臂則是消毒
水平,在操作時要嚴格按規程進行,其操作原則是消毒水平的手臂不能接觸到滅菌水平的衣
面和手套面,要切實保護好手術衣和手套的‘滅菌水平'。
(四)連接手術更換手術衣及手套法
手術完畢如需進行另一臺手術時,必須更換手術衣及手套。術后洗凈手套上血跡,先脫
手術衣,后脫手套。由巡回護士解開背帶及領口帶。
1.脫手術衣法(1)他人幫助脫衣法:自己雙手抱肘,由巡回護士將手術衣肩部向肘部
翻轉,然后再向手的方向扯脫,如此則手套的腕部就隨著翻轉于手上。(2)個人脫手術衣法:
左手抓住右肩手術衣,自上拉下,使衣袖翻向外。如法拉下左肩手術衣。脫下全部手術衣,
使衣里外翻,保護手臂及洗手衣褲不被手術衣外面所污染。最后脫下手術衣扔于污衣袋中。
2.脫手套法(1)手套對手套法脫下第一只手套:先用戴手套的手提取另一手的手套外
面脫下手套,不使觸及皮膚。(2)皮膚對皮膚法脫下第二只手套:用已脫手套的拇指伸入另
一戴手套的手掌部以下,并用其它各指協助,提起手套翻轉脫下,手部皮膚不接觸手套的外
面。(3)亦可用右手插入左手手套翻折部(左手套的外面),將左手手套脫至手掌部,再以左
手拇指插入右手手套的翻折部(右手套的內面)脫去?右手手套,最后用右手指在左手掌部(左
手套的內面)推下左手手套。脫第一只手套時勿將手套全部脫去,留住部分以幫助脫另一只
手套。注意脫手套時手套外面不能接觸皮膚,否則需重新刷手。
二、病人的準備
任何手術均要通過皮膚或粘膜進入手術野才能進行操作。手術區域準備的目的是消滅擬
作切口處及其周圍皮膚上的細菌,防止細菌進入創口內。因此,手術區域準備便成為無菌操
作的一個重要環節。
(-)手術前一般準備
擇期手術病人,手術前應對手術區進行清洗、剃毛和酒精消毒,并加以保護。
1.擇期手術病人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術前一天要沐浴更衣,用肥皂溫水洗凈皮膚,
尤其手術區域必須洗凈。注意清除臍或會陰等處的積垢,以免影響手術臺上的皮膚消毒,如
皮膚上留有膏藥或膠布粘貼痕跡,需用乙醛或松節油擦凈。
2.如為腹部手術應剃除陰毛;胸部和上肢手術應剃除同側腋毛;頭顱部應剃除一部分
或全部頭發,并用70%酒精涂擦,最后用無菌巾包裹。
3.心血管手術、器官移植術、人工組織植入術等術前須用3%碘酊和70%酒精涂擦:
骨科的無菌手術須用碘酊、酒精連續三天消毒準備,每天一次,用無菌巾包裹。
4.兒外科手術除在頭部者以外不必去毛。
5.一般非急癥手術,若發現病人皮膚切口處有紅疹、毛囊炎、小拜腫等炎癥,應延期
手術,以免造成切口感染。
6.燒傷后和其它病變的肉芽創面施行植皮術以前,需換藥盡量減輕感染和減少分泌物。
(-)手術病人的體位
體位是指病人在手術臺上的姿勢。應根據具體的手術選擇不同的體位,如腹部手術常用平臥
位,脊柱后路手術用俯臥位,會陰部手術選截石位等。總的安置原則如下:①患者要安全舒
適,骨性突出處要襯海綿或軟墊,以防壓傷;②手術部位應得到充分顯露,并利于術者操作;
0呼吸道要通暢,呼吸運動不能受限;④大血管不能受壓,以免影響組織供血和靜脈回流,
如肢體須固定時要加軟墊,不可過緊:⑤重要的神經不能受壓或牽拉損傷,如上肢外展不得
超過90度,以免損傷臂叢神經;下肢要保護腓總神經不受壓;仰臥位時小腿要墊高,使足
尖自然下垂。
(三)手術區皮膚消
1.消毒方法(1)檢查消毒區皮膚清潔情況。(2)手臂消毒后(不戴手套),用無菌海綿
鉗夾持紗球(1個紗球蘸3%碘酊,兩個紗球蘸70%酒精)。(3)先用3%碘酊紗球涂擦手術
區皮膚,待干后,再用70%酒精紗球涂擦兩遍,脫凈碘酊或用碘伏直接涂擦皮膚兩次,不
用脫碘即可。
2.消毒方式(1)環形或螺旋形消毒:用于小手術野的消毒。(2)平行形或迭瓦形消毒:
用于大手術野的消毒。
3.消毒原則(1)離心形消毒:清潔刀口皮膚消毒應從手術野中心部開始向周圍涂擦。
(2)向心形消毒:感染傷口或肛門、會陰部的消毒,應從手術區外周清潔部向感染傷口或
肛門、會陰部涂擦。
4.不同手術部位所采用的消毒溶液由于手術病人年齡和手術部位不同,手術野皮膚消
毒所用的消毒劑種類也不同。(1)嬰幼兒皮膚消毒:嬰幼兒皮膚柔嫩,一般不用70%酒精
或0.75%碘酊消毒。對嬰兒、會陰部、面部等處手術區,用0.3%或0.5%碘伏消毒。(2)
顱腦外科、骨外科、心胸外科手術區皮膚消毒:用3%?4%碘酊消毒,待干后,用70%酒
精脫碘。(3)普通外科手術皮膚消毒:用3%?4%碘酊■消毒,待干后,用7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預防早戀班會課件圖片
- 項目功能介紹課件
- 消防安全常識培訓
- 2025年汽車功率轉換器項目發展計劃
- 2025年防沉劑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攪墨棒項目合作計劃書
- 五年級數學上冊期末測試卷提高卷(一)蘇教版
- 捕魚活動策劃方案
- 2025年中心靜脈導管項目合作計劃書
- 常州賓館冰蓄冷空調系統設計
- 支模架搭設培訓
- 2025年高考英語二輪復習專題08 非謂語動詞(練習)(原卷版)
- 細胞生活的環境說課稿
- 野生菌中毒知識講座
- 數據中心安全防護體系
- 2025年部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 《贊美技巧》課件
- 業委會 物業合同范本
- 充電樁售后合同范本
- 2025年青藏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四川遂寧發展投資集團限公司及直屬企業招聘21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