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重點中學2025屆十校聯考最后歷史試題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定答題。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說人類是從類人猿進化而來的,在中國最早的遠古人類是()A.北京人 B.元謀人 C.河姆渡人 D.山頂洞人2.某歷史公眾號準備推送一期專題亞非拉國家民族獨立和振興。下列各項不可以放進專題資源包的是①論文:《民族認同與德國的重新統一》②圖片:《納米比亞獨立》③地圖:《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的斗爭》④視頻:《蘇聯的改革》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④3.下表史實與推論,不正確的一項是選項史實推論A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礎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中國古代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C安史之亂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D澎湖巡檢司清朝政府加強了對的管轄A.AB.BC.CD.D4.冷戰是指二戰后,以美國為首兩大集團之間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峙與競爭狀態。其主要表現為()①杜魯門主義出臺②馬歇爾計劃③“北約”組織成立④美國入侵朝鮮、越南⑤蘇聯占領阿富汗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④⑤5.《中國的法治建設》白皮書中寫道:“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開啟了中國法治建設的新紀元。”材料中“開啟中國法治建設”最早的法律文件是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共同綱領》 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基本法》6.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化過程中的兩次偉大實踐。二者的共同主張有()A.通過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來挽救民族危機 B.推翻君主制度C.在中國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 D.用西方的民主與科學來救中國7.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為了抓住這一趨勢帶來的歷史機遇,中共中央于1993年確定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為()A.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 B.發展鄉鎮企業C.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建立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8.在14、15世紀之前的西歐“人類把自己用才華和智慧創造的一切幾乎都視為上帝的恩典。”下列歷史事件中,批判這種認識,要求以人為中心的是A.百家爭鳴B.文藝復興C.英國資產階級革命D.法國大革命9.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察委員會,它是我國最高監察機關,其設立是建立中國特色監察體系的創制之舉。秦朝在中央設置的負責監察的官職是A.太尉B.御史大夫C.司隸校尉D.丞相10.如下圖,下面漫畫反映美蘇冷戰對峙格局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11.據史書記載,唐都長安有修造樂器商店、金銀珠寶店、茶肆、客舍等。這一記載表明當時A.手工業生產發展 B.對外貿易活躍 C.商業經濟繁榮 D.經濟重心南移12.下圖反映的歷史共同主題是A.農村經濟體制改革B.對外開放C.祖國統一D.科技進步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十九世紀中后期,亞洲有兩個國家發生了資產階級改革。最先改革的是一個東方島國,后來改革的是一個天朝大國。兩國改革都頒布了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一系列措施,轟動一時,影響巨大。結果是東方島國改革成功,天朝大國改革失敗.請回答:(1)東方島國和天朝大國分別是哪兩個國家?列出兩國的改革名稱。(2)在東方島國改革的一系列措施中,有哪兩項內容最能體現其改革性質和富有遠見性?(3)天朝大國改革雖然失敗,但其歷史作用仍值得肯定。它的主要歷史作用是什么?14.(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歷史往往有驚人的相似,如秦朝和隋朝,漢朝和唐朝。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關于這四個朝代的問題:(1)秦朝和隋朝都結束了之前長期分裂局面而完成了大一統。為鞏固統一局面,都制定了對后世影響深遠的制度,請你分別列舉其影響深遠的制度一例。(2)秦朝和隋朝都是暴政而亡的短命王朝,但它們滅亡的教訓都對后世王朝產生了積極影響,促使漢唐統治者調整統治政策,為漢唐保持長治久安奠定了基礎。請你分別列舉漢朝和唐朝初期的統治者吸取前朝教訓而采取的統治政策或措施各一例。(3)漢朝和唐朝是我國歷史上兩個傳世久遠的國家,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請你列舉兩個王朝的盛世局面一例15.張楠對于“二戰結束至今的世界格局的變化”這一段歷史線索模糊不清,請你幫他理清大致的線索。(列出主要內容即可)
參考答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距今約170萬年的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遠古人類。故選B。2、C【解析】
依據題干“亞非拉國家民族獨立和振興”的信息,結合所學可知,二戰后,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高漲,1947年,印度獲得獨立,沉重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1990年,納米比亞獲得獨立,標志著歐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長達五個世紀歷史的結束,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崩潰,1999年底,巴拿馬終于收回巴拿馬運河,結束了美國的殖民統治,②③是能夠放進亞非拉國家民族獨立和振興這一專題的事件,不符合題意;《民族認同與德國的重新統一》屬于東歐劇變的內容,《蘇聯的改革》屬于蘇聯解體的內容,都不屬于亞非拉國家民族獨立和振興的內容,①④符合題意;故選C。3、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元朝設置澎湖巡檢司管轄地區,這是歷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故D史實與推論表述錯誤,符合題意;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礎,故A史實與推論表述正確,不合題意;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中國古代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故B史實與推論表述正確,不合題意;安史之亂使唐朝的國勢由盛轉衰,故C史實與推論表述正確,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4、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杜魯門主義出臺、②馬歇爾計劃、③“北約”組織成立均是美蘇冷戰的表現,④美國入侵朝鮮、越南和⑤蘇聯占領阿富汗不屬于美蘇冷戰的表現,所以C符合題意,其他三項均不符合,故本題選C。【點睛】本題屬于組合型選項題,優先使用排除法即可。5、B【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第一屆政協會議召開,制定了《共同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規定新中國是新民主主義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6、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戊戌變法和辛亥蘋命都是近代化探索時期的典型事件,都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來挽救民族危亡,ABD不符合題意,所以答案選C。7、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中共十四大的有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因此,中共中央于1993年確定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下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8、B【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文藝復興開始于14世紀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義,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故B符合題意;百家爭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與題干無關,故A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9、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了適應新的統一形勢,加強封建統治,首先建立起了一套封建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至高無上,總覽全國一切軍政大權,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最后由皇帝決斷。故秦始皇在中央設置的負責監察的官員是御史大夫,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10、C【解析】
根據漫畫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②反映的是一超多強,出現在冷戰結束之后,不符合題意,排除ABD項;①反映的是美蘇冷戰,符合題意;③“古巴導彈危機”發生在美蘇冷戰時期,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睛】解決本題的關鍵是掌握美蘇爭霸的相關內容。11、C【解析】
依據題干信息,唐都長安有修造樂器商店、金銀珠寶店、茶肆、客舍,說明長安街上店鋪林立,表明當時商業經濟繁榮,C項符合題意,排除ABC,故此題選C。【詳解】12、A【解析】
依據題干中的關鍵信息;“18戶農民按手印”“大包干紀念館”,聯系所學可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政府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改革先從農村開始。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開始實行以“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為特點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即“大包干”。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礎上,集體所有的土地長期包給農家使用,把農民的責、權、利緊密結合起來,使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所以圖片反映的歷史共同主題是農村經濟體制改革,A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BCD三項均與圖片主旨不符,排除,故選A。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1)日本、中國;明治維新;百日維新(戊戌變法)(2)向西方學習,鼓勵發展近代工業;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3)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變法圖強的社會呼聲日益高漲。【解析】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東方島國指的是日本,清朝自稱天朝大國,所以天朝大國指的是中國;1868年日本在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沖擊下所進行的,進行了一場由上而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全盤西化與現代化改革運動——明治維新;1898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戊戌變法(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日本的明治維新是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最能體現這次改革性質的措施是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教育是國之根本,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是明治維新最富有遠見性的措施。(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98的中國的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是戊戌變法是一次具有愛國救亡意義的變法維新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對社會進步和思想文化的發展,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14、(1)秦朝:中央集權制度或皇帝制度或郡縣制(任意一個即可)隋朝:科舉制或三省六部制(任意一個即可)(2)漢朝吸取秦朝教訓采取的措施:休養生息政策、或注重發展農業生產、或輕徭薄賦、或提倡勤儉治國、或重視“以德化民”,廢除嚴刑峻法等符合題意和漢初史實的任意一點措施即可,答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不能得分。唐朝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采取的措施:唐太宗虛心納諫或知人善任或減省刑罰或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或鼓勵發展農業生產等任意一點符合題意和史實的即可。(3)漢朝的盛世局面:文景之治、漢武帝大一統、光武中興。任舉一例即可唐朝的盛世局面: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任舉一例即可【解析】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朝結束了春秋戰國長達500多年的分裂局面,隋朝結束了魏晉南北朝長達300多年的分裂局面,二者都實現了全國統一;秦朝創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和郡縣制,隋朝確立了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等。(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漢初年統治者吸取秦亡教訓,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農業生產發展。文帝和景帝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誡百官關心農桑,提倡節儉,并以身作則,重視“以德化民”,廢除嚴刑峻法等。唐朝前期,唐太宗從隋末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因此他吸取隋亡教訓,實行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的政策,同時注意任用賢才,虛心納諫。減省刑罰、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等因此,貞觀年間,人民生活安定,社會經濟出現繁榮景象,同時政治比較清明,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朝文景時期,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社會比較安定,國家的糧倉豐滿,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統治為“文景之治”。漢武帝在文景之治的基礎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西漢出現了大一統局面,東漢光武帝末年,社會安定,經濟狀況明顯好轉,史稱這個時期的統治為“光武中興”。唐朝貞觀年間,人民生活安定,社會經濟出現繁榮景象,同時政治比較清明,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唐玄宗統治前期,任用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廣西賀州市本年度(2025)小學一年級數學部編版隨堂測試((上下)學期)試卷及答案
- 2025屆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第二中學高考英語押題試卷含答案
- 食品理化檢驗模擬習題+答案
- 天津市第八十二中學英語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英語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纖維制品的跨境電商物流解決方案考核試卷
- 自行車騎行與城市綠色經濟發展考核試卷
- 煤炭燃料發電與余熱利用考核試卷
- 絲織品在交通領域的應用考核試卷
- 聚噻吩纖維在有機光伏領域的應用考核試卷
- 燃油零售風險管理與防范考核試卷
- 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調試與維護題庫
- 2025屆廣東省佛山市高三語文二模高分范文12篇:“成長最大的悲哀是失去了想象力”
- 2025年合肥高新美城物業有限公司招聘3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內蒙古中煤鄂爾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招聘98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青少年體重健康管理
- 2025年中國AI醫療健康企業創新發展百強榜單報告-摩熵咨詢
- 建筑垃圾清運投標技術方案
- 小學科學課件《水的循環》
- SJG 81-2020 政府投資辦公建筑室內裝修材料空氣污染控制標準
- 教師課題研究中的常見問題與解決策略
- 臨床合理用血知識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