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課時作業1首創中央集權制度的秦始皇北師大版選修4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課時作業1首創中央集權制度的秦始皇北師大版選修4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課時作業1首創中央集權制度的秦始皇北師大版選修4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課時作業1首創中央集權制度的秦始皇北師大版選修4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課時分層作業(一)(建議用時:35分鐘)[基礎達標練]1.下列關于嬴政駕馭實權前的秦國說法正確的是()①秦國僅是戰國七雄之一②建立了中心集權制③秦國統治者先后依次是:秦昭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④呂不韋輔佐嬴政,嫪毐為相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C[秦統一全國后才創建中心集權制,嬴政掌實權前呂不韋已經為相,嫪毐僅是宦官,故②④錯誤。]2.李白的詩“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指的是()A.嬴政親政 B.楚漢斗爭C.長平之戰 D.嬴政統一全國D[由“秦王掃六合”“諸侯盡西來”可知,李白的詩指的是秦王嬴政完成統一大業。]3.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統一大業。讀下圖推斷,符合秦滅六國先后依次的部分排列是()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A[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精確識圖,能分辨戰國七雄的地理位置,然后依據對基礎學問的識記來作答。秦滅六國的依次是韓、趙、魏、楚、燕、齊,圖中②為韓,④為趙,③為魏,①為楚,⑥為燕,⑤為齊,秦滅六國的依次為②④③①⑥⑤。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的局面。]4.“新皇帝……廢除了全部的封建國家和王國,將廣袤的國土劃分為若干行政區,每一行政區都配備一批由中心政府任命,并向中心政府負責的官員。”這表明“新皇帝”的重大舉措是()A.建立皇帝制度 B.廢分封,立郡縣C.設立三公九卿 D.統一貨幣、度量衡B[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關鍵信息的理解實力。依據題干“廢除了全部的封建國家和王國”體現了廢除分封制。“由中心政府任命,并向中心政府負責的官員”體現了建立郡縣制,中心任命官員管理地方,故選B項。]5.《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以衡石來計算文書的重量),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這些記載能在確定程度上體現秦始皇()①勤政敬業②專制獨斷③依法治國④愛民如子A.②④ B.②③C.①②④ D.①②③D[材料中秦始皇“不中呈不得休息”體現了勤政敬業,故①正確;材料中“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體現了專制獨斷,故②正確;材料中“一斷于法”體現出依法治國,故③正確;材料中沒有反映出秦始皇愛民如子,故④錯誤;因此D項符合題意。]6.秦始皇之所以能夠“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其主要緣由是()A.生產力的大力發展 B.國家實現統一C.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D.秦朝推行法治B[“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都是鞏固統一的措施,其前提都是政治上的統一。][實力提升練]7.易中天在《帝國的終結》中說:“秦,雖死猶存,它亡得悲壯。”從政治上看,“秦,雖死猶存”主要是指()A.統一度量衡、貨幣B.開創皇帝制度C.中心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建立統一國家和中心集權制度D[之所以說“秦,雖死猶存”,關鍵是結合秦朝的歷史貢獻來看,尤其是秦朝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以及開創的一系列封建專制主義中心集權制度,為后世奠定了基礎。]8.在評論秦朝滅亡時,歷史學家張豈之說:“秦始皇遺忘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最能論證此觀點的是秦始皇()A.建帝制,百世襲 B.廢分封,行郡縣C.焚書坑儒,修長城 D.車同軌,書同文C[本題的“題眼”是材料中的“民心和民力”以及“評論秦朝滅亡”。造成秦朝短命而亡的不是制度上的緣由,而是實際操作中的暴政,這些暴政使之最終丟失了民心和民力,造成必定滅亡的結果。最符合題意的是C項。]9.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秦自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至二世三年而亡。凡十五年,時亦促矣。而古人之遺法,無不革除,后世之治術,悉已創導,甚至專制政體之流弊,秦亦于此匆忙十五年間,盡演出之,誠天下之大觀也。——夏曾佑《最新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材料二蓋嬴政稱皇帝之年,實前此二千數百年之結局,亦為后此二千數百年之起點,不行謂非歷史一大關鍵。——《中國文化史》請回答:(1)材料一中,作者為什么發出“天下之大觀”的感慨?請結合材料和相關史實加以說明。(2)兩則材料的評價有何相像之處?[解析]本題考查從材料中獲得有效信息和調用所學學問解決問題的實力。第(1)問留意從“后世之治術,悉已創導”和“專制政體之流弊”兩方面回答。第(2)問關鍵是讀懂材料,理解兩則材料的觀點。[答案](1)秦始皇統一中國;廢除分封等舊制;創建以皇帝制為核心的專制主義中心集權制度;秦朝雖統治短暫,但所創制度為后世歷代王朝沿用。(2)都確定秦始皇和秦朝的重要歷史地位;都從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的角度進行評價(都體現了整體史觀)。10.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皇帝之功,勤勞本領。上農除末,黔首(指平民)是富。普天之下,摶心揖志,器械一量,同書文字。日月所照,舟輿(指船和車)所載,皆終其命,莫不得意。……憂恤黔首,朝夕不懈。……舉錯(同“措”)必當,莫不如畫。——《瑯琊臺刻石》(始皇二十八年)材料二1973年8月5日,毛澤東作《七津·讀〈封建論〉呈郭老》(指郭沫若):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務要商議。祖龍魂死業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請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的哪些內容符合秦始皇的歷史事實。(2)材料二中的“焚坑事務”指的是什么?毛澤東在詩中認為“焚坑事務要商議”,結合所學學問,談談你對這一句話的理解。[解析]第(1)問依據材料作答。第(2)問要留意審題,事實上就是要辯證地看待焚書坑儒事務。[答案](1)勤于政務,重農抑商,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建設水陸交通網道,實行一系列鞏固統一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