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三開學質量檢測卷歷史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良渚古城遺址出土的玉器上常刻有一種神人獸面紋,也被稱為“神徽”,其主體由飛翔的神獸、騎在神獸身上的羽冠神人形象組成,眼睛鼻子、嘴巴等進行了夸張處理,很容易讓人產生敬畏和畏懼的感覺。據此可推知,良渚文化A.具有高度統一的精神信仰B.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祭祀體系C.展現了文明起源的多樣性D.呈現向階級社會過渡的特征2.《梁書》計載:“(南海)郡常有高涼生口及海舶每歲數至,外國賈人以通貨易,舊時州郡以半價就市,又買而即賣,其利數倍,歷政以為常。”由此被稱為“宦于南方者,遂多貪墨之徒”。這折射出當時A.海外貿易獲利頗豐B.南重北輕的經濟格局形成C.官吏貪腐難以治理D.經營秩序由地方政府管控3.下面是時任膳部員外郎的元稹收到中書門下的詔令和時為京外官員的韓愈接到經由御史臺轉發的中書門下的同一份詔令內容。這種詔令下達模式A.折射出御史臺職權漸趨式微B.有利于提升中央治理效能C.滲透出強于弱枝的政治智慧D.易增加決策權僭越的可能4.北宋士人王禹偁斥揭“僧道蠢人”的現實,建議“沙汰僧尼,使民無耗”。歐陽修認為儒道不舉下:“及其弊也,循默茍且,頹墮寬弛,習成風俗,不以為非。至于百職不修,紀綱廢壞。”這說明這一時期A.功利主義盛行導致社會失序B.禮法結合的治理傳統被廢棄C.佛教的本土化進程阻礙重重D.重建儒學信仰已成現實所需5.下表所示為1457~1644年中國的米價情況。排除因天時引起的米價變化,這種情況可用于說明該時期A.賦役貨幣化致使糧賤錢貴B.國內白銀購買力上升C.中國經濟仍具國際競爭力D.農業商品化程度較低6.下面為宣統二年(1910年)吐魯番地區的一份限狀(債務人履行償還義務的保證文書)。這從側面反映出,當時小的李萬魁,今具到大人(吐魯番官府)案下。實限得小的虧欠俄商吉利洋行、德和洋行兩家棉花共計五千四百四十四斤一案……小的遵斷悅服,依限交還,不敢逾期違抗,所具限狀是實,須至限狀者。宣統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小的李萬魁A.小的李萬魁,今具到大人(吐魯番官府)案下。實限得小的虧欠俄商吉利洋行、德和洋行兩家棉花共計五千四百四十四斤一案……小的遵斷悅服,依限交還,不敢逾期違抗,所具限狀是實,須至限狀者。宣統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小的李萬魁C.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加深D.外國資本操控市場秩序7.陳獨秀于1916年發文指出:“三年以來,吾國人于共和國體之下,備受專制政治之痛苦’’,他認為“共和立憲而不出于多數國民之自覺與自動,皆偽共和也,政治之裝飾品也,與歐美各國之共和立憲絕非一物”。據此可推知,陳獨秀強調A.發揮思想啟蒙的作用B.拓寬國民行使民主權利渠道C.克服資產階級軟弱性D.以推翻封建帝制為主要目標8.在1939年國統區某縣農村合作社放貸款項中,購買耕牛(馬)等大型牲畜占放貸總數的36.78%,其余放貸款多用于料理婚喪事宜、償還債務和一般生活費及少量的商業經營款。這一狀況折射出A.社會階級不平等加劇B.農村社會經濟凋敝C官僚資本的壓迫剝削D.農業機械化水平低9.下圖是米谷創作于1951年的漫畫《我們在建設,美國在崩潰》。該漫畫揭示了A.抗美援朝時期中美兩國力量對比的變化B.美國對華外交封鎖被打破C.中國人民捍衛和平與發展的信心和決心D.社會主義陣營實現了擴大10.海欣集團是一家于1982年由鎮工農聯營轉為國營的人造毛皮廠。1986年,該廠與上海市玩具公司、香港申海公司等組成了中外合資海欣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用于替代進口的長毛絨玩具面料,產品一越占據全國市場的四分之一,不到兩年就創利300萬美元。中國海欣集團的發展說明A.現代企業制度得以完善B.多種所有制經濟得到了均衡發展C.對外開放已進入新階段D.市場化因素激發了社會經濟活力11.埃及古王國時期(前2686年~前2181年),國王“神”的形象除有“權威性”外(如“太陽神的兒子“強有力的神”等),更多地指向“知識和智慧的化身”“堅持真理’’‘‘主持正義”的屬性。國王形象的這種特征A.利于王權觀念滲入社會意識B.表明人文主義作用于政治C.為埃及全面統一奠定了基礎D.折射出宗教信仰崇拜淡化12.下面為14世紀位于意大利普拉托的呢絨染坊達蒂尼公司的銷售示意圖,這種銷售形式在當時十分普遍。這表明,當時意大利A.傳統手工業技術革新動力強勁B.資本原始積累具有鮮明曲折性C.金融業興起促進了產業鏈延長D.工商聯營推動市場國際化趨勢13.有學者指出:“有深厚科學素養的啟蒙運動時期的作家贊同宇宙是有序的物質存在,受精確的規律控制。法國百科全書派中的學者,集偉大的科學家和偉大的哲學家于一身。”這反映出A.社會轉型的物質基礎雄厚B.啟蒙運動擁有廣泛社會基礎C.科學與人文精神彼此促進D.近代自然科學誕生條件成熟14.19世紀末,霍亨洛熙親王堅持把一位薩克森人任命為帝國財政部官員,因為“薩克森人在帝國高級文官中的人數少得不成比例”。1895年,當一位符騰堡人離開帝國內政部時,就以另一個符騰堡人頂他的缺,因為如果一個普魯士人試圖頂替其位,非普魯士邦匡就會在聯邦議會上發難。這反映出德意志更多試題與答案,關注微信公眾號:三晉高中指南A.文官選拔公平公開原則凸顯B.政治架構呈現聯邦制特征C.普魯士喪失了邦國核心地位D.民主與平等思想有效踐行15.英國在“一戰”中以“為了國乇和國家而戰”為口號,“勝利一詞囊括了整個社會的戰爭目標”。而到“二戰”期間,英國戰時宣傳話語為“人民戰爭”“為個人的自我生存而戰”。這種轉變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大戰性質的轉變B.民主政治調整與完善C.英國和平主義的興起D.國際工人運動的聲援16.1997年,西非兩個最大的組織——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與西非經濟貨幣聯盟實行不同的原產地規則,各有一套一體化發展方案和實施辦法,推行過程中關稅削減政策難以實施。這一狀況A.致使對外貿易依賴性減弱B.表明區域經濟互補性較強C.緣于殖民體制的現實掣肘D.影響了四非的國際競爭力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4小題,第17題14分,第18題14分,第19題12分,第20題12分,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司馬光《稽古錄》中說:堯“稽于眾,舍己從人”,舜“君臣常相儆戒于朝”。先秦時期,交通要道上常設“誹謗之木”,鼓勵人們在木片上書寫諫言。統治者還派人采集民間歌謠,把它們作為早期國家檔案收藏于秘室。這項舉措到夏朝以后便演化為由專門官吏——“遒人”負責的事務,“循于路求歌謠之言”。《左傳·昭公二十七年》記載:“令尹子常,賄而信讒。……盡滅其族,以說于國人,謗言乃止。”《呂氏春秋》曰:“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數傳而白為黑,黑為白。”——摘編自王曉嵐《先秦時期輿論監督初探》材料二宋代設立進奏院,負責溝通中央與地方之間的信息聯系,定期或隨時向皇帝反映輿論和進言,進奏院還按月發行邸報,作為朝廷內部的輿論內容。北宋所凸顯出的“開口攬時事,議論爭煌煌”的自由言論的狀態與君主積極鼓勵進言密切相關。到南宋時期,出臺的“輿論法’’將輿論范圍定為時事政治、皇室、朝廷官員風評等,強化了對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等領域諫言的鼓勵,而對異議朝廷施政方針、抨擊人事任命等加以限制。一摘編自徐紫林《南宋社會輿論與政治秩序研究》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先秦時期輿論監督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宋代輿論監督的角度,自擬一個論題,并簡述其對古代國家治理的認識。(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8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898年5月,各國駐京公使希望“將京城道路仿照西式,一律修整”,總理衙門同意將官商云集之地“按照西式修為馬路”。9月,力主變法的御史宋伯魯考慮到修路需款甚巨,而戶部巨款難籌,提議“向西國銀行撥借洋款”,并采用“外洋馬車、街車之式’’。順天府尹胡燏棻提出的既保留中式石路、又參照租界馬路型制的方案,得到了總理衙門的認可。1899年3月,新任順天府尹何乃瑩認為胡法“創自外洋”絕不適用于京師街道,洋式馬路的維護費用高,且破壞“九經九緯”之制。并且不適合“樸實渾堅,最能負重”的中國車制,如改用洋車,原來以騾車糊口者“勢必失業,窮而無歸’’,國家之利權又會被外人掌控,實乃變“京師之街”為“租界之街”。——摘編自楊劍利《清末北京街道改造的興起:論爭與實踐》材料二下表為1952年和1953年《北京日報》上關于北京道路整修的相關報道。一摘編自京報網《小巷深處看變遷》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末關于北京街道改造的論爭中蘊含的矛盾及其反映的時代背景。(8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新中國成立初期北京道路整修工作中的歷史經驗。(6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英國“皮特金案件”托馬斯·皮特金在倫敦經營一家從事亞麻國際銷售的商鋪,他與債權人簽署了大量商業借貸合同。1705年,皮特金秘密把全部財產貨物轉移給布雷伍德,以達到債權人利用破產程序請求清償債務時找不到任何可執行財產的目的。同年2月,債權人請求議會制定公開法案定皮特金的罪行。他們在請愿書上解釋說:“我們無法找到皮特金任何財產,如果再沒有找到,許多債權人都會破產。”于是議會制定了《救濟托馬斯·皮特金債權人法案》,要求皮特金返回倫敦配合工作,公布其財產,并判皮特金終身監禁。材料二1776年,倫敦成立了防范欺詐者貿易保護協會,這是英國首個以防范欺詐為目的成立的社會組織,協會對商業欺詐者的個人信用作出警告,并為會員在欺詐案訴訟程序中提供法律援助。1823年,利物浦保護者協會成立,該組織成立的目的是交換詐騙者和欺詐者的信用信息。1885年,擁有47個會員組織的國家貿易保護協會聯盟成立了信用咨詢部門,并設計出最早的信用評級系統:“安全等級’’、“優秀等級”、“良好等級”、“中等等級”。一以上材料均摘編自袁躍華《近代英國信用制度的構建與啟示》(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8世紀初“皮特金案件”反映出的英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6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19世紀英國商業貿易信用制度發展的原因及意義。(6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6世紀以來,歐洲社會上流行的是正面的中國形象,啟蒙運動時期,中國更成為許多思想家謳歌的對象。但是,1750年前后成為西方的中國形象史分水嶺。孟德斯鳩指出:“由于專制權力性質的關系,施行專制統治的單獨個人也同樣用一個單獨個人去替他行使他的權力。”笛福更是在《魯濱遜漂流記》的續篇《魯濱遜歷險記》中借魯濱遜之口說中國人貧困、怯懦、愚昧,中國的宮殿、城市、港口、貿易、軍隊、科學,根本無法與歐洲相比。——摘編自康凱《18世紀歐洲人眼中的中國》根據材料,圍繞“1750年前后成為西方的中國形象史分水嶺”自擬一個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述成文。)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三開學質量檢測卷·歷史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1.D考查史前文明。從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的過程中,往往伴隨著統治階層的出現和社會權力的集中。良渚古城遺址規模宏大,而“神徽”在玉器上的出現說明當時存在一個相對集中的權力機構來規范和傳播這種文化符號。掌握這種權力機構的人很可能就是早期的統治階層,他們利用宗教、藝術等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地位,推動社會從相對平等的原始社會形態向有明顯階級分化的社會形態過渡,故D項正確。“神徽”作為良渚文化玉器上的常見圖案,其普遍性和一致性反映了良渚社會對于某種精神信仰的共識。然而,僅憑神徽的普遍存在并不能直接證明“高度統一的精神信仰”,因為還涉及信仰的具體內容、傳播范圍和社會影響力等多個方面,故排除A項;“神徽”作為祭祀活動中的重要元素,反映了良渚社會的祭祀活動,但僅憑神徽的存在并不能直接證明“較為完整的祭祀體系”已經形成,因為這還需要考慮祭祀活動的頻率、規模、儀式內容等多個方面,故排除B項;材料并未涉及文明起源的多樣性,故排除C項。2.A考查南北朝時期海外貿易。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朝時期州郡作為地方行政單位,擁有一定的經濟自主權,“半價就市…‘買而即賣”“其利數倍”“以為常”反映出地方政府在海外貿易中的角色和地位。州郡政府或官員在市場上以半價的價格購人商品;在購入商品后,州郡政府或官員會立即將其轉手賣出。這種快速轉手的行為,旨在迅速獲取利潤,通過低價購人和高價賣出的方式,州郡政府或官員能夠從中獲取數倍的利潤,于是出現了“宦于南方者,遂多貪墨之徒”,這實際上折射出官吏對海外貿易利潤的大量“汲取”,這緣于當時南方海外貿易的發展與繁榮,故A項正確。材料只能說明南方海外貿易活動較為繁榮,而到南宋時經濟重心才完全轉移到南方,形成南重北輕的經濟格局,故排除B項;這種高額利潤的海外貿易成為南方官吏貪腐嚴重的誘因,但不能說明“難以治理”,故排除C項;材料中雖然提到了州郡政府參與貿易活動,但并未明確指出整個經營秩序都由地方政府管控,且這不是材料主旨,故排除D項。3.B考查唐代行政制度。根據材料中兩份詔令的區別可知,經由御史臺轉發給地方的詔令內容更為詳實,御史臺在皇帝與地方之間承擔著文書傳遞的作用,在京官員(如元稹)通過直接傳達方式,可以快速響應中央決策,提高中央政府內部的行政運作效率。京外官員(如韓愈)通過御史臺轉發詔令,借助御史臺的監察功能,可以保障詔令在地方上的有效執行,避免地方官員對詔令的忽視或抵制,進而增強中央對地方的管控能力,提升中央治理效能,故B項正確。材料折射出御史臺詔令傳遞職能、監督與保障等職能的多樣化,不能說明其職權式微,故排除A項;對中央和地方不同行政層級采取不同的詔令傳達模式,而非強化中央控制,弱化地方管理,故排除C項;這種模式體現了中央集權下政令的規范傳達,且御史臺不具有決策權,決策權在皇帝手中,故排除D項。4.D考查儒學復興。根據材料可知,北宋時期,士人王禹偁批評“僧道蠢人”(即僧侶和道士中有人對社會有害),并建議減少僧尼數量以減少社會負擔。歐陽修也指出當時社會風氣的問題,并歸咎于儒道廢弛下不能有效發揮作用,導致社會風氣的敗壞,這反映出重建儒學信仰、強化儒家道德觀念對于改善社會風氣的重要性,故D項正確。“功利主義”是強調個人利益、利己主義,不符合王禹偁對僧道的斥責,故排除A項;王禹偁指出“僧道蠹人”和歐陽修提及的儒道不舉的現象,反映的是北宋時期在文化思想領域,佛教、道教與儒學之間的競爭以及儒學面臨的挑戰,而非“禮法結合的治理傳統被廢棄”,故排除B項;宋代學者借批判佛教以重振儒學,而佛教本土化自傳入中國以來就不斷推進,故排除C項。5.C考查明代白銀貨幣化。根據材料可知,明代中后期每公石的米價逐漸上升,排除因天時造成的米價上漲,這實際上反映出白銀作為一般等價物貨幣出現了貶值的趨勢。結合所學知識,中國白銀主要是通過海上貿易交換而來的,明代中期以后,中國商品如絲織品、茶葉、瓷器等仍有較強的競爭力,在國際市場份額中占有率大。而歐洲能輸往東方的貨物非常有限,且用貴金屬白銀交易,中國在對外貿易中長期處于出超地位,使得國際市場上的白銀大量流人國內,從而造成白銀貶值,故C項正確。賦役貨幣化主要是將原來的實物賦稅和勞役轉變為貨幣形式征收,可能會促使農民更多地參與市場交易,將農產品轉化為貨幣以繳納賦稅。但這并不必然導致米價上漲或糧貴錢賤,故排除A項;明朝中后期大量白銀流人中國,白銀供應量的增加可能會導致物價普遍上漲,包括米價,但這并不意味著白銀購買力上升,反而可能是白銀相對貶值的表現,故排除B項;明代商品經濟繁榮,商業活動頻繁,城市興起,對糧食的市場需求增大,這可能會促使農民將更多的糧食投入市場進行交易,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農業的商品化,進而導致米價的值銀數上升,故排除D項。6.C考查晚清危機。債務人李萬魁因欠俄商吉利洋行、德和洋行的棉花而寫下限狀,這反映了外國商人在中國擁有債權。宣統年間,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已受到嚴重威脅,列強不僅在政治上施加壓力,還在經濟上大力滲透,如通過設立洋行、進行貿易等方式。此份限狀的存在,進一步證明了當時列強對華的經濟侵略已經深入到中國內陸地區,如吐魯番這樣的邊遠城市,故C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國際公法在民間債務糾紛中的作用,故排除A項;債務人出具保證文書證明了訴訟程序具有一定的規范性,故排除B項;材料只能說明當時民間社會存在與外商的債務糾紛,但不能說明外國資本對商業領域的操控,如用于購買設備、原材料和支付工資等,故排除D項。7.A考查新文化運動。陳獨秀在1916年的文章中提到,盡管已經建立了共和國體,但國人仍在專制政治的痛苦中。他進一步指出,如果共和立憲不是基于多數國民的自覺和自動,那么它就是偽共和,可以看出他強調共和立憲需要國民的自覺和自動,這表明他重視國民的思想認識和覺醒,認為只有國民真正覺醒并積極參與,才能實現真正的共和,故A項正確。雖然拓寬民主權利渠道是推進民主的一種方式,但陳獨秀在文章中并未明確提及這一點。他更側重于國民的自覺和自動,而非具體的民主渠道,故排除B項;材料中并未提及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故排除C項;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故排除D項。8.B考查抗戰時期國統區經濟。在抗戰時期,國統區的農村經濟面臨著嚴重的困境,農民為了維持生計,農民將貸款主要用于生活必需品的購買和債務的償還,而不是投資于農業生產(如購買耕牛),故B項正確。材料數據并未直接反映階級不平等的情況,而是貸款用途的分配,故排除A項;雖然官僚資本存在壓迫剝削的情況,但這并未直接解釋為何購買耕牛的貸款比例較低,而更多地指向了一個更廣泛的社會經濟問題,故排除C項;機械化水平低可能意味著對農業投資的需求更高,并非更低,因此“農業機械化水平低”不能直接解釋為何農民更傾向于將貨款用于非生產性支出,故排除D項。9.C考查新中國政權的鞏固。漫畫通過對比形式展現出以中國為代表的和平民主陣營國家蓬勃建設與發展以及美國危機四伏、內外交困,反映了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國人民在面臨外部威脅時仍堅持國內建設,相比于美國,中國在捍衛和平與發展上彰顯了信心和決心,故C項正確。抗美援朝戰爭發生在1950年至1953年間,但漫畫的標題和內容更多的是在表達一種象征性的對比,即中國在建設進步,而美國在某種意義上“崩潰”,這并未直接反映戰場上的力量對比變化,而是更側重于兩國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對比,故排除A項,1951年,美國仍在對中國實施外交封鎖,故排除B項;材料只體現了中國發展與建設的情況,故排除D項。10.D考查改革開放。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伴隨著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經濟發展大幅度削減指令性計劃的比重,逐步引入市場化因素。海欣集團的發展反映出國家與企業之間的責、權、利關系有了較大調整,企業由原來行政機關的附屬物轉變為具有相對獨立利益的法人實體。進入市場平等競爭環節,國有企業的活力增強,面對宏觀環境和市場條件變化的適應能力逐步提高,故D項正確。中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于1994年,故排除A項;材料只體現出在經濟體制改革中以國營企業為代表的公有制經濟與民營企業及外資企業聯合經營,不能說明多種所有制均衡發展,且我國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經濟體制,故排除B項;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故排除C項。11.A考查古埃及文明。根據材料可知,埃及古王國時期,國王“神”的形象除了具有神圣和權威的屬性外,更傾向于正義、真理、秩序的維護者形象,這反映出神圣王權觀念不僅是以國王為首的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更符合廣大古埃及人民對真理、正義和秩序的追求,利于王權觀念滲入社會意識,故A項正確。人文主義強調人的價值、尊嚴和個性解放,重視人的理性思考、情感體驗等諸多方面。其核心是以人為中心,關注人的現世生活和個體的精神需求。國王的這些形象依舊是在神權統治的框架內,是為了強化其作為神之子、神在人間代表的地位,而不是關注人的價值本身,故排除B項;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實現統一,故排除C項;古埃及國王借助宗教強化了王權,“宗教信仰崇拜淡化”不符合史實,故排除D項。12.D考查中世紀西歐經濟。從圖中可知,普拉托呢絨染坊(達蒂尼公司)通過佛羅倫薩分行,再經過達蒂尼銀行駐威尼斯的代理人,將產品銷售出去。同時,在另一條銷售路徑上,產品經過達蒂尼銀行西班牙瓦倫西亞分公司進行銷售,再通過加泰羅尼亞出售。達蒂尼公司通過自身的銀行網絡進行產品銷售,顯示了企業內部工商與金融業務的聯合。銀行作為企業的一部分,為產品的銷售提供了資金流轉和商業代理等支持,體現了工商聯營的經營模式。從銷售網絡的地域范圍來看,產品的銷售跨越了意大利本土,延伸到了其他國家和地區,如西班牙等地。這表明企業的市場已經具有一定的國際化特征,故D項正確。材料中并未提及手工業技術的革新,故排除A項;材料反映了跨地域的商業活動,但并未說明資本原始積累的曲折性,故排除B項;該公司的銷售示意圖主要呈現的是其產品的銷售網絡和渠道,涉及多個地區的分行和代理,但這并不能直接體現出產業鏈延長。產業鏈的延長通常意味著在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上增加了新的生產部門或工序,或者在上下游產業之間形成了更深入的協作關系,而圖中沒有明確顯示出這方面的信息,故排除C項。13.C考查近代西方人文主義。啟蒙運動時期的學者認為宇宙是有序的物質存在且受精確規律控制,這種科學認知影響了他們的思維方式。在這樣的宇宙觀下,人們開始用理性去探尋自然規律和社會秩序,從而推動了人文精神中的理性主義發展,法國百科全書派中的學者集科學家和哲學家于一身,他們以科學為依據,對宗教、社會制度等進行批判,為人文精神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和理論基礎。而啟蒙運動倡導的人文精神包括對知識的尊重、對自由和平等的追求等內容,這種思想氛圍營造了一個相對寬松和鼓勵創新的社會環境,有利于科學的發展,故C項正確。社會轉型的物質基礎包括生產力發展水平、經濟結構、人口與環境基礎以及技術與創新基礎等多個方面,故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出啟蒙思想在社會民眾中的傳播程度,故排除B項;16世紀近代科學興起,其誕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產物,故排除D項。14.B考查德意志文官制度。19世紀中葉的德意志統一是在普魯士領導下通過王朝戰爭實現的,因此普魯士在德意志統一后的邦國中具有政治主導地位和強大的軍事影響力。然而德意志帝國中央政府的高級文官結構是一種以地區為基礎的平衡比例代表制,以便保證帝國中的每一個大邦國都能在帝國行政管理機構中得到與其地位相稱的名額,即使是有強大權威和地位的普魯士也不能肆意侵奪其他邦國的文官席位,這種文官結構凸顯了聯邦制的體制特征,故B項正確。材料未體現文官選拔的公開原則,只體現出對各邦國席位的控制,故排除A項;“喪失了邦國核心地位”說法不符合史實,故排除C項;“有效踐行”材料無法體現,故排除D項。15.A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戰”的性質是帝國主義戰爭,因此英國參戰的口號主要涉及“為國”層面,其參戰的目標是維護帝國主義霸權,即為了“國家勝利”。而二戰的性質轉變為反法西斯戰爭,戰爭的目標變為反對世界法西斯勢力、維護和平,法西斯勢力對全人類的生命與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因此英國參戰目的不再僅僅是“為國”,而是應惠及全民、為戰后社會新秩序的建立,“人民戰爭”“為個人的自我生存而戰”具有國家戰爭動員與社會變革的雙重意蘊,故A項正確。戰爭話語權中“人民”屬性的凸顯一定程度上利于英國民主政治發展,是這種轉變的影響而非原因,故排除B項;“和平主義”利于民眾為捍衛和平而戰,但這不是主要原因,且20世紀30年代英國國內和平主義為對法西斯勢力采取綏靖政策提供了社會基礎,故排除C項;英國“人民戰爭”中的“人民”應是囊括了英國社會各階層,凝聚全體國民反抗法西斯意志,而非僅僅指工人階級,故排除D項。16.D考查新興經濟體發展。西非兩個區域經濟集團組織各自為政,實行不同的原產地規則和一體化方案,導致關稅削減政策難以實施,這阻礙了西非國家間的經濟合作和一體化進程,使得整個地區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受到削弱,難以形成統一的聲音和力量來應對全球化的挑戰和機遇,故D項正確。材料所述現象使西非自身內部市場整合困難,無法形成像歐盟那樣規模龐大且高效的內部統一市場來帶動經濟發展。對于西非國家來說,為實現經濟增長、獲取技術和資金等資源,它們不得不更加依賴外部市場,從而導致對外貿易的依賴性增強,故排除A項;區域集團間各有一套一體化發展方案,每個方案都可能基于自身組織成員的利益和特點制定,缺乏相互協調。這就導致成員在產業布局、貿易重點等方面難以有效對接,無法像一個協調良好的區域經濟集團那樣,根據各國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來規劃產業發展,從而削弱了經濟互補性,故排除B項;世界殖民體系徹底解體的標志是1990年納米比亞的獨立,故排除C項。17.(1)特點:渠道多元化;具有主動性與自發性;口頭傳播(歌謠傳播)是主要形式;有士階層的活躍參與;滲透樸素的民本思想;廣泛性、時效性、準確性上受到限制。(6分,任答三點即可)(2)示例:論題:宋代輿論監督逐漸活躍化,成為國家治理中不可忽視的力量。(2分)論述:宋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文化繁榮、社會變遷的重要時期,隨著士大夫政治的發展及市民階層的擴大,輿論監督呈現活躍化的特點,并成為國家治理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宋代出現專門化、系統化的輿論監督機構,輿論監督法規得到發展,輿論監督的范圍也擴展至社會生活各個方面。一方面,輿論監督促使朝廷更加注重自身的形象和作為,減少了腐敗和不作為現象的發生。例如,當朝廷出現重大決策失誤或官員腐敗問題時,輿論往往會迅速發酵,形成強大的社會壓力,迫使朝廷采取措施進行糾正。另一方面,輿論監督也促進了宋代政治制度的完善和進步。在輿論的監督下,朝廷不得不更加謹慎地行使權力,尊重法律和制度,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會的公平和正義。雖然在封建王權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