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護理醫學培訓 中國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課件_第1頁
醫療護理醫學培訓 中國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課件_第2頁
醫療護理醫學培訓 中國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課件_第3頁
醫療護理醫學培訓 中國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課件_第4頁
醫療護理醫學培訓 中國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

(2017)

核心推薦推薦一:合理飲食,吃動平衡,控制血糖推薦二:主食定量,粗細搭配,提倡低血糖指數主食推薦三:多吃蔬菜,水果適量,種類、顏色要多樣推薦四:常吃魚、禽,蛋類和畜肉類適量,限制加工肉類攝入推薦五:奶類豆類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選擇推薦六:清淡飲食,足量飲水,限制飲酒推薦七:定時定量,細嚼慢咽;注意進餐順序推薦八:注重自我管理,定期接受個體化營養指導

合理飲食,吃動平衡,控制血糖

科學飲食,規律運動,培養良好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體重,預防肥胖和消瘦監測血糖,合理用藥,預防低血糖發生

科學飲食

影響血糖控制的因素很多,其中患者可自我調控的因素均與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如飲食、運動、作息、情緒等科學飲食是所有類型糖尿病治療的基礎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要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則,在控制總能量的前提下調整飲食結構,滿足機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并達到平穩控糖、降低血糖波動、預防糖尿病并發癥的目的

科學飲食除了能量的控制還應注意:1.選用復合糖類:碳水化合物占45-60%,選擇低升糖指數(GI)食物2.控制脂肪攝入:脂肪占20-30%,飽和脂肪酸(SFA)和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均應小于10%,單不飽和脂肪酸(MUFA)提供10%—15%,膽固醇攝入量不超過300mg/d;每周不超過4個雞蛋3.選用優質蛋白:蛋白質占15-20%,一般情況下蛋白質攝入量需0.8g/(kg·d)有植物蛋白、乳清蛋白等4.豐富維生素及礦物質:維生素D3、B1、B2、E、Mg、Zn等5.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推薦攝入量為25-30g/d,或10-14g/1000kacl規律運動規律運動不但能增強體質,還能顯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不同時間運動對餐后血糖影響不同,餐后散步對降低餐后血糖更有效不恰當的運動方式或強度易造成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心絞痛發作、猝死等)、代謝紊亂以及骨關節韌帶損傷運動方案的調整應遵循由少至多、由輕至重、由疏至密等原則調整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案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應以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為主,每周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20min

保持健康體重

吃動平衡是指能量的攝入與能量的消耗保持平衡狀態吃動平衡既是維持健康體重的重要因素,也是調節和控制血糖的重要因素能量的攝入大于能量的消耗,短期可能導致血糖的升高,長久則會引起超重和肥胖,導致胰島素抵抗,使血糖更加難以控制。反之,能量的攝入小于能量的消耗,則會導致體重下降甚至消瘦及營養不良的發生

監測血糖,合理用藥

當飲食治療和運動不能使血糖控制達標時應及時采用藥物治療或調整藥物治療方案合理營養治療有助于減少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用量,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和臨床結局實施血糖監測可以更好的掌控患者自身的血糖變化,預防低血糖的發生,對飲食、運動以及合理用藥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并可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改善患者治療狀況

主食定量,粗細搭配,提倡低血糖指數主食

主食定量,按需攝入全谷物、雜豆類宜占主食攝入量的三分之一提倡選擇低GI主食

主食定量,按需攝入

主食攝入量因人而異,應綜合考慮患者的生理狀況、營養狀況、體力活動強度、血糖控制水平、胰島功能以及用藥情況等因素,在營養醫師/營養師的專業指導下,進行個體化設計,制定定量的飲食治療方案

全谷物、雜豆類宜占主食攝入量的三分之一

全谷物是未經精細加工或雖經碾磨/粉碎/壓片等方式處理后,仍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有的胚乳、胚芽、麩皮等組成及其他天然營養成分的谷物雜豆類是富含淀粉的豆類食物,指包括紅小豆、綠豆、蕓豆、花豆等除大豆以外的豆類全谷物和雜豆類較精制谷物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植物化學物及較低的血糖指數

全谷物、雜豆類宜占主食攝入量的三分之一

全谷物是未經精細加工或雖經碾磨/粉碎/壓片等方式處理后,仍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有的胚乳、胚芽、麩皮等組成及其他天然營養成分的谷物雜豆類是富含淀粉的豆類食物,指包括紅小豆、綠豆、蕓豆、花豆等除大豆以外的豆類全谷物和雜豆類較精制谷物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植物化學物及較低的血糖指數

用50g或100g燕麥分別代替部分谷物主食可顯著降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HbA1c、甘油三酯、膽固醇以及體重每日攝入2餐糯糙米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HbA1c和甘油三脂水平,并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有利于控制體重

單獨或隨餐攝入雜豆類可降低膳食GI,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增加飽腹感,減少食物攝入量,從而有助于改善中長期血糖控制和體重控制與單純攝入白米飯相比,分別用斑豆、黑豆或紅腰豆替換三分之一的白米飯后,可顯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水平與等能量等膳食結構的高谷物纖維組相比,低GI雜豆組(211g/d雜豆類)可顯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及冠心病發病風險

提倡選擇低GI主食

高GI的食物或膳食,進入胃腸后消化快,吸收完全,葡萄糖迅速進入血液。而低GI的食物在胃腸內停留時間長,釋放緩慢,葡萄糖進入血液后峰值低,下降速度慢,可減少餐后血糖波動,有助于血糖控制。將攝入碳水化合物的“質”和“量”結合起來,所提出的GL值更能客觀反映一餐食物對餐后血糖的影響

多吃蔬菜,水果適量,種類、顏色要多樣

餐餐有新鮮蔬菜,烹調方法要得當每日蔬菜攝入量500g左右,深色蔬菜占1/2以上兩餐之間適量選擇水果,以低GI水果為宜

餐餐有新鮮蔬菜,烹調方法要得當

不同種類、顏色的蔬菜和水果的營養特點不同,綠色葉菜、黃色蔬菜、十字花科蔬菜和漿果類水果中含有多種抗氧化維生素,包括類胡蘿卜素、維生素C、維生素E等;以及植物化學物,包括多酚類(如類黃酮等)、硫化物等高血糖引起的氧化應激是糖尿病的重要發病機制,蔬菜水果中的抗氧化營養素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蔬菜、水果攝入量與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呈負相關。蔬菜能量密度低,膳食纖維含量高,礦物質含量豐富。增加蔬菜攝入量可以降低膳食的血糖指數,后者與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呈顯著正相關,膳食血糖指數越高,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也越差注意蔬菜烹調方式的選擇,避免烹調油攝入過量餐餐有新鮮蔬菜,烹調方法要得當

不同種類、顏色的蔬菜和水果的營養特點不同,綠色葉菜、黃色蔬菜、十字花科蔬菜和漿果類水果中含有多種抗氧化維生素,包括類胡蘿卜素、維生素C、維生素E等;以及植物化學物,包括多酚類(如類黃酮等)、硫化物等高血糖引起的氧化應激是糖尿病的重要發病機制,蔬菜水果中的抗氧化營養素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蔬菜、水果攝入量與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呈負相關。蔬菜能量密度低,膳食纖維含量高,礦物質含量豐富。增加蔬菜攝入量可以降低膳食的血糖指數,后者與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呈顯著正相關,膳食血糖指數越高,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也越差注意蔬菜烹調方式的選擇,避免烹調油攝入過量每日蔬菜攝入量500g左右,深色蔬菜占1/2以上

在平衡膳食中,隨著每日蔬菜攝入總量的增加,HbA1c水平呈現降低的趨勢。蔬菜攝入量≥200g/d的糖尿病患者的HbA1c、血清甘油三酯以及腰圍均顯著低于攝入量低于100g/d的患者進一步分析發現,隨著綠色蔬菜攝入量的增加,患者的HbA1c水平也呈下降趨勢,每日綠色蔬菜攝入量≥70g的糖尿病患者的HbA1c顯著低于每日綠色蔬菜攝入量小于50g的患者《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健康成年人每日蔬菜攝入量為300~500g,其中1/2應為黃綠色等深色蔬菜,糖尿病患者的每日蔬菜攝入量不應低于健康成年人,每日蔬菜攝入量不宜低于500g

兩餐之間適量選擇水果,以低GI水果為宜

低GI水果攝入與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呈顯著負相關每天食用兩個中等大小的低熱量水果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HbA1c水平。這可能與水果中富含抗氧化營養素有關注意合理安排食用水果的時間,可選擇兩餐中間或者運動前、后吃水果,每次食用水果的數量不易過多

常吃魚、禽,蛋類和畜肉類適量,限制加工肉類攝入

常吃魚、禽,適量吃畜肉,減少肥肉攝入少吃煙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類制品每天不超過一只雞蛋

常吃魚、禽,適量吃畜肉,減少肥肉攝入

長期高蛋白飲食尤其是高動物蛋白飲食可增加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不同類型動物蛋白對糖尿病發病風險影響作用不同畜肉,尤其是肥瘦肉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紅肉攝入量與未來體重增加風險呈正相關。紅肉攝入量與糖尿病風險之間的關聯可能部分通過體重增加和肥胖來解釋,而禽肉類攝入與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之間未見顯著相關。在一定范圍內減少紅肉的攝入,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關于魚類攝入與糖尿病關系研究尚無一致結論,脂肪含量較高魚類的攝入與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呈負相關

少吃煙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類制品

雖然未經加工和加工的畜肉類含有相似數量的飽和脂肪,但加工肉類中的其他成分,特別是食鹽和亞硝酸鹽,可能是加工紅肉與更高的糖尿病風險相關的原因亞硝酸鹽和硝酸鹽經常用于加工肉的保存,并且可以通過與胺類化合物在胃中或在食品中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亞硝胺。亞硝胺可損傷實驗動物胰島β細胞,血液中亞硝酸鹽濃度與內皮功能障礙和胰島素反應受損有關研究顯示,過多攝入加工肉類(包括加工畜禽肉類),可增加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觀察性研究顯示,食物來源及飲用水中硝酸鹽及亞硝酸鹽含量與兒童1型糖尿病的發生有關。另外,高鹽攝入也是2型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每天不超過一只雞蛋

蛋類是膳食中優質蛋白質的良好來源,富含卵磷脂、膽堿、甜菜堿、硫醇、類胡蘿卜素、維生素及礦物質等,所含微量營養素主要集中在蛋黃中Meta分析結果顯示每天吃一個雞蛋與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無關每天吃1~2個雞蛋對2型糖尿病患者膽固醇、甘油三酯、HDL-C、LDL-C及血糖水平沒有顯著影響;但與從不吃雞蛋或每周少于一只雞蛋者相比,每天超過1個雞蛋會增加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

奶類豆類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選擇

重視大豆及其制品的攝入零食加餐可適量選擇堅果

每日300ml液態奶或相當量奶制品蛋白質是牛奶中含量最豐富的營養素,與其他動物來源蛋白質不同,牛奶及其制品可降低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酸奶經過發酵,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干預研究顯示,與普通酸奶相比,每天補充強化益生菌的酸奶300g,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HbA1c、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顯著降低。選擇酸奶時應選擇不含蔗糖和蜂蜜的原味酸奶

重視大豆及其制品的攝入

大豆及豆制品的蛋白質含量高達35~40%,屬于優質蛋白,其脂肪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維生素E和鈣、鐵等,還含有大豆異黃酮、大豆低聚糖、大豆卵磷脂等其他有益健康的成分上海女性健康研究結果顯示,大豆及其制品的攝入與中年女性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呈負相關。Meta分析結果顯示每日豆制品攝入量占蛋白質攝入總量35%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HbA1c及空腹胰島素水平顯著降低。每日攝入20g以上大豆及其制品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及LDL-C水平顯著下降,HDL-C水平顯著升高

零食加餐可適量選擇堅果

堅果營養豐富,脂肪含量高,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還含有植物固醇、精氨酸、膳食纖維及鉀、鈣、鎂等礦物質,適合作為零食加餐食用研究顯示,在攝入白面包的同時搭配混合堅果(開心果、扁桃仁、核桃等六種堅果等比例混合)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反應。與等能量對照組相

比,每日膳食中包含50~56g堅果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HbA1c水平、總膽固醇、甘油三酯水平,降低冠心病發病風險隨機交叉對照研究顯示,每日飲食中加入扁桃仁,用以替代20%的膳食總能量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總膽固醇及LDL-C水平。用扁桃仁代替等能量的黃油,可降低餐后血糖且更有助于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控制

清淡飲食,足量飲水,限制飲酒

烹調注意少油少鹽足量飲用白開水,也可適量飲用淡茶或咖啡不推薦糖尿病患者飲酒

烹調注意少油少鹽烹調油攝入過多會導致膳食總能量過高,從而引起超重及肥胖,對血糖、血脂、血壓等代謝指標不利。因此,糖尿病患者應注意選擇少油的烹調方式,每日烹調油使用量宜控制在30g以內。高鹽飲食增加糖尿病發病風險,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降低食鹽用量,食鹽用量每日不宜超過6g。注意限制醬油、雞精、味精、咸菜、咸肉、醬菜等含鹽量較高的調味品或食物的攝入

足量飲用白開水,也可適量飲用淡茶或咖啡

推薦飲用白開水,也可以選擇淡茶與咖啡研究證實飲茶和咖啡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飲茶有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壓控制,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糖尿病視網膜并發癥的發生飲用茶和咖啡對2型糖尿病患者也具有一定保護作用,包括降低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減少糖尿病患者的總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等

不推薦糖尿病患者飲酒

酒精會增加口服磺脲類藥物的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的風險。對于藥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應避免酗酒和空腹飲酒酒精可能會掩蓋低血糖癥狀,促進酮體生成過量飲酒還會增加肝損傷、痛風、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癥發生的風險定時定量,細嚼慢咽;注意進餐順序

定時定量進餐,餐次安排視病情而定控制進餐速度,細嚼慢咽調整進餐順序,養成先吃蔬菜、最后吃主食的習慣

定時定量進餐,餐次安排視病情而定

定時定量進餐,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尋找自身餐后血糖變化規律,以及餐后血糖與飲食之間的關系,有利于醫生對糖尿病患者的藥物劑量進行調整在等能量等膳食結構的前提下,少量多餐能夠顯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波動,有助于預防餐后高血糖及餐間低血糖的發生在限制飲食能量的前提下,與一日六餐相比,一日兩餐更能顯著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C肽、胰高血糖素水平及體重因此,糖尿病患者的餐次安排應綜合考慮患者的病情、運動情況、飲食習慣等因素進行個體化的安排

控制進餐速度,細嚼慢咽

大米的餐后血糖反應與咀嚼次數呈正相關,與進餐時間呈負相關。咀嚼次數會影響富含碳水化合物食物的血糖指數,與咀嚼15次相比,咀嚼30次所測得的大米的血糖指數更高攝入同樣食物,細嚼慢咽(一口飯咀嚼40下與咀嚼15下相比)會促進富含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消化吸收,餐后血糖在15min之內快速升高,但是隨后血糖趨于平穩,與咀嚼15下沒有顯著性差異觀察研究顯示,進食速度與體重指數、腰圍增加呈正相關,細嚼慢咽,減慢進食速度可降低糖尿病發病風險綜合考慮,建議糖尿病患者減慢進餐速度,細嚼慢咽調整進餐順序,養成先吃蔬菜、最后吃主食的習慣

與傳統的食物交換份法相比,改變進餐順序是一種簡單、易行、有效的利于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控制的方法在糖尿病患者中所進行的干預研究顯示與先吃主食后吃蔬菜(500g/d)/葷菜的進餐順序相比,先吃蔬菜/葷菜后吃主食,其餐后血糖、胰島素水平顯著降低。進一步研究顯示,按照蔬菜-葷菜-主食的順序進餐可降低餐后血糖波動。長期堅持,還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及HbA1c水平顯著降低。因此改變進餐順序,按照蔬菜-肉類-主食的順序進餐,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短期和長期血糖控制

注重自我管理,定期接受個體化營養指導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監測血糖,預防低血糖發生定期接受個體化營養指導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糖尿病的有效控制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水平會直接或間接影響血糖的控制《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指出:需重視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

理,使患者能夠將自我管理行為融合到日常生活中2000年,美國糖尿病協會指出糖尿病自我管理主要包括飲食控制、規律鍛煉、遵醫囑用藥、監測血糖、足部護理以及高低血預防和處理六方面的自我管理行為

定期監測血糖,預防低血糖發生

根據需要有目的地進行血糖監測,可以幫助了解飲食、運動和藥物對血糖的影響,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治療方案血糖監測也可及時發現高血糖及低血糖,長期高血糖及血糖波動增加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大血管病變的風險,也可造成β-細胞功能的進一步下降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也要注意預防低血糖發生,低血糖可導致不適甚至致命,要注重預防低血糖的發生

備用工具&資料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糖尿病的有效控制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水平會直接或間接影響血糖的控制《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指出:需重視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

理,使患者能夠將自我管理行為融合到日常生活中2000年,美國糖尿病協會指出糖尿病自我管理主要包括飲食控制、規律鍛煉、遵醫囑用藥、監測血糖、足部護理以及高低血預防和處理六方面的自我管理行為

調整進餐順序,養成先吃蔬菜、最后吃主食的習慣

與傳統的食物交換份法相比,改變進餐順序是一種簡單、易行、有效的利于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控制的方法在糖尿病患者中所進行的干預研究顯示與先吃主食后吃蔬菜(500g/d)/葷菜的進餐順序相比,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