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任務群一 創新練案 群文通練 杜甫沉郁頓挫詩風研究_第1頁
復習任務群一 創新練案 群文通練 杜甫沉郁頓挫詩風研究_第2頁
復習任務群一 創新練案 群文通練 杜甫沉郁頓挫詩風研究_第3頁
復習任務群一 創新練案 群文通練 杜甫沉郁頓挫詩風研究_第4頁
復習任務群一 創新練案 群文通練 杜甫沉郁頓挫詩風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創新練案群文通練杜甫沉郁頓挫詩風研究(時間:40分鐘分值:38分)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19分)材料一:研究杜詩的人,論杜詩風格,多說沉郁頓挫。解釋卻又各自不同。我以為杜詩的風格,不都是沉郁頓挫,毋寧說他的律體乃是以清新為本的,而又縱橫變化,兼之典麗精工,獨成一格,五、七絕(共138首)是以清逸曲峭為主的。唯五言古詩和七言古詩確是以沉郁風格為主。對于“沉郁”一詞,我以為它是用劉歆給揚雄索《方言》目錄的信中的話。信中說:“非子云澹雅之才,沉郁之思,不能終年銳精,以成此書。”所謂“沉郁”,就是深沉積久的意思,與郁結抑塞的意思不同。杜甫《進〈雕賦〉表》:“沉郁頓挫,隨時敏捷。揚雄、枚皋之徒,庶可企及也。”據說揚雄作文,思致遲滯,而枚皋敏捷,搖筆文成,所以杜表“沉郁”一句是指揚雄,下句“隨時敏捷”是指枚皋。杜以為自己兼有揚、枚二人的長處,思既深沉,才又敏捷。再則,“沉郁頓挫”一語,后杜詩、杜文,絕未再用。可見杜甫并不認為這句話可以說盡他的詩風。杜詩近體既然不可以用沉郁頓挫包舉,而杜的五、七言律、絕,共有930首,加上長律127首,共1057首,約占現存杜詩(1453首)的百分之七十,則知用杜一時之語沉郁頓挫概指杜詩風格,實在并不很妥當。杜所謂“沉”,乃是高標遠致、厭薄凡俗的心情,其所謂“郁”,亦與物多忤所積不平的憤懣。沉不是沉冥,郁也不是憂郁。合起來說是,執持弘毅叫作沉,感激蒼茫叫作郁。取《奉先詠懷》詩語表述其詞,那么,“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就是沉。“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就是郁。至于頓挫,不是風格,而是一種寫作方法。杜甫在《同元使君〈舂陵行〉》詩序中說:“不意復見比興體制,微婉頓挫之詞。”頓挫一詞,蓋出《文賦》:“箴頓挫而清壯。”看陸機用“頓挫”一語,似不離含蓄曲折的意思。杜甫語意,亦大體如此,是指曲折停頓、句斷意連(近于現代文學術語的跳躍)、微婉含蓄處。清代杜詩評論家講頓挫的有方東樹。他的《昭昧詹言》卷十二、卷十八專講杜詩。卷十八講律詩,評《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云:“起四句沉著頓挫。”評《因許八奉寄江寧旻上人》云:“只是頓挫,不直率聯接。大約詩章法,全在句句斷,筆筆斷,而其意貫注。一氣曲折頓挫,乃無直章、死句、合掌之病。”他所謂的“頓挫”就是句斷筆斷,而意思連貫叫作頓挫。方氏講律詩中頓挫,似說得極端一些。如果作詩真是必須句句斷,不許句相連接,那么如“竹葉于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流水一意,句間不斷,為什么成為傳誦之句?大抵清人論詩,都不免以自己做試帖詩的方法去說杜詩,他們說的“章法”,實是依題作詩法,他們講的一套刻畫題目的所謂章法、句法、字法,全是從做八股文中得來。他們不懂得真正的詩都是無題的,真正的詩也無定法。但這里為什么又引他們的說法呢?因為文學畢竟是用語言文字做手段(或媒介)的事物,詩人的表情達意一方面得遵照語文習慣辦事,一方面也總是從前人的文學傳統發軔的;詩文評論家如果熟知語文規律,同時又熟悉詩人所熟悉的文學遺產,那么,他的評論總還不至于完全落空,完全郢書燕說。總之,我以為沉郁頓挫是兩方面的事,沉郁是文學風格,以思想為主調。頓挫是文學手法,是通用工具。二者頗有關聯,所以也可以并提。但畢竟有別,所以亦不可含混。(摘編自曹慕樊《沉郁頓挫辨》)材料二:“沉郁頓挫”原是杜甫在給唐玄宗的《進〈雕賦〉表》中對其詩文的概述,后代文論家認為這四個字能夠表述杜詩的主體風格,遂成定論。但對于“沉郁頓挫”的具體含義,歷代文論家大都從內容方面解釋“沉郁”,從形式方面解釋“頓挫”。我認為,“沉郁”與“頓挫”二者的內涵及成因,既都有內容層面的因素,也都有形式層面的因素。杜甫信奉儒家思想,儒家的憂患精神、人本精神、樂道精神、篤行精神深深刻鏤在杜詩之中。杜甫身經戰亂,愛國主義、民族意識以及民胞物與的偉大情懷,構成了戰亂詩篇的主旋律。杜甫家世不幸、仕途蹭蹬,造成杜甫持重、憂郁的性格。凡此種種,都促使杜詩形成沉郁的風格。杜甫看問題總是比別人深入一層、慎重幾分。“安史之亂”爆發前夕,唐帝國的朝野上下沉浸在歌舞享樂之中。只有杜甫感到了國家危機的來臨。天寶末年,唐玄宗興兵討伐南昭。對這場不義之戰,杜甫作了嚴厲的抨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兵車行》)。而同時代的詩人,如高適(《李云南征蠻詩》)、儲光羲(《同諸公送李云南伐蠻》),則為這場不義戰爭高聲鼓噪。高、儲之輩只知道迎合當權者的心思,不顧及戰爭的危害,杜甫卻能以國家安危為視點唱出反調。這就是他的作品的深度之所在,“沉郁”風格之表現。杜甫在一些描繪山川景物或反映個人身世的作品中,每每采用“時空并馭”的手法,在一聯中,從時空兩個角度下筆,這也是形成“沉郁”風格的因素。“江山有巴蜀,棟宇自齊梁。”(《上兜率寺》)前句以“巴蜀”寫寺的周圍“江山”之壯美,是從空間角度下筆;后句以“齊梁”寫寺廟中“棟宇”之悠久,則是從時間角度下筆。“天下兵戈滿,江邊歲月長。”(《送韋郎司直歸成都》)前句以“兵戈滿”寫戰火遍地的現實,是從空間角度寫戰亂的廣延;后句以“歲月長”寫客居日久,是從時間角度寫戰亂的持久。兩句塑造出詩人關注天下烽煙、嘆息漂泊于事無補的形象。杜甫所說的“頓挫”,并非僅僅指表現手法,其中也是包含了作品內容的。杜甫在《進〈雕賦〉表》中說道:“臣之述作,雖不能鼓吹六經,先鳴數子,至于沉郁頓挫,隨時敏捷,揚雄、枚皋之徒,庶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舍諸?”其中“沉郁頓挫”與“隨時敏捷”是分別針對揚雄和枚皋來講的。“沉郁頓挫”說的是揚雄,“隨時敏捷”說的是枚皋。其中,“頓挫”就是“抑折”,就是“抑折前人之心”,就是批判前人的不良思想行為。他所說的“頓挫”,就是指作品具有批判現實的內容,具有對君主和朝政的諷諫功能。杜甫說的這段話,是向玄宗的自我推薦之辭,說自己寫作詩文既具有揚雄的思想深度,又具有枚皋的行文速度;既有質量,又有數量,這樣的人才,皇帝是應該重用的。從形式角度理解“頓挫”的內涵。杜詩的“頓挫”風格,首先是來自一句或相鄰詩句的意思逆折。像杜詩這樣在一句或相鄰的兩句之中頻頻進行語意的猛烈撞擊,卻是罕見的。其次,杜詩的“頓挫”風格還來自他獨特的取景抒情方式。杜甫言愁,較少取用哀景,更多的是取用麗景,情與景構成巨大沖突,在沖突中,感情表達獲得了超常的力度。(摘編自韓成武《新論“沉郁頓挫”的內涵》)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通過全面分析杜甫所有詩作,對“沉”“郁”的內涵作了界定,并舉《奉先詠懷》詩句為例。B.材料一認為律詩有“頓挫”之美,也有“流暢”之美,律詩并非只有使用“頓挫”的手法才能寫得好。C.材料二認為儒家思想、杜甫在國家動蕩中的遭際與情感及其性格等因素,促使杜詩形成沉郁之風。D.材料二指出“頓挫”在思想內容上是指杜詩有批判現實的內容,具有對君主和朝政的諷諫功能。答案A解析“材料一通過全面分析杜甫所有詩作”錯。材料一并沒有全面分析杜甫所有詩作,作者只是對杜詩的“沉郁”風格進行了概述。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論述了方東樹的局限性,他用八股文的創作方法去分析杜詩,不免對杜詩的“頓挫”有所曲解。B.材料一從詞源的角度辨析了“沉郁”“頓挫”的含義,并結合杜詩或相關文論家的觀點對二者展開論述。C.材料二寫杜甫面對國家討伐南昭,在詩中揭示出戰爭給百姓帶來的創傷,以闡明他與百姓相同的立場。D.兩則材料所引《進〈雕賦〉表》的內容表明,杜甫對自己的才華充滿自信,將自己與揚雄、枚皋相提并論。答案C解析“以闡明他與百姓相同的立場”錯。杜甫認識到討伐南昭給百姓造成了巨大災難,但不能據此說杜甫與百姓立場相同。另外,根據材料二“能以國家安危為視點唱出反調”表明杜甫看問題總是比別人深入一層、慎重幾分,不僅僅是考慮百姓立場,還有統治者角度,這也是他的作品的深度之所在。3.下列選項,最不符合材料一所述的“沉郁”風格的一項是(3分)()A.悠悠委薄俗,郁郁回剛腸。(杜甫《入衡州》)B.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杜甫《贈衛八處士》)C.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六》)D.此身飲罷無歸處,獨立蒼茫自詠詩。(杜甫《樂游園歌》)答案C解析“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兩句清新明麗,最不符合“沉郁”風格。4.兩則材料對“沉郁頓挫”的觀點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材料一認為“沉郁”只是部分杜詩的風格,不是杜詩的主要風格;材料二則認同“沉郁頓挫”是杜詩的主要風格。②材料一認為“沉郁”是風格,而“頓挫”是創作手法;材料二則認為“沉郁”“頓挫”都可以從“內容”“形式”兩個角度理解。解析①由材料一第1段“我以為杜詩的風格,不都是沉郁頓挫,……唯五言古詩和七言古詩確是以沉郁風格為主”可知,材料一認為“沉郁”只是部分杜詩的風格,不是杜詩的主要風格。由材料二第1段“‘沉郁頓挫’原是杜甫在給唐玄宗的《進〈雕賦〉表》中對其詩文的概述,后代文論家認為這四個字能夠表述杜詩的主體風格,遂成定論”“杜甫家世不幸、仕途蹭蹬,造成杜甫持重、憂郁的性格。凡此種種,都促使杜詩形成沉郁的風格”可知,材料二則認同“沉郁頓挫”是杜詩的主要風格。②由材料一最后一段“我以為沉郁頓挫是兩方面的事,沉郁是文學風格,以思想為主調。頓挫是文學手法,是通用工具。二者頗有關聯,所以也可以并提。但畢竟有別,所以亦不可含混”可知,材料一認為“沉郁”是風格,而“頓挫”是創作手法。由材料二第1段“我認為,‘沉郁’與‘頓挫’二者的內涵及成因,既都有內容層面的因素,也都有形式層面的因素”可知,材料二則認為“沉郁”“頓挫”都可以從“內容”“形式”兩個角度理解。5.結合材料二中畫橫線的部分,簡要分析杜甫《春望》一詩。(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春望》所描述的是國都淪陷,國家處于危亡的緊急關頭,由于戰火阻隔,家書難以收寄,家人安危難料,詩人產生了強烈的憂思愁緒。②《春望》所寫之景卻是春日欣欣向榮之景,春天的“花”“鳥”之景與詩人的情感產生巨大沖突,表現出了詩人“頓挫”的風格。解析①先理解《春望》的內容、情感。“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詩人的妻子、兒女在廊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牽夢繞,家書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抵萬金”寫出了家書的珍貴,寫出了詩人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國都淪陷,國家處于危亡的緊急關頭,由于戰火阻隔,家書難以收寄,家人安危難料,詩人產生了強烈的憂思愁緒。②再根據畫線部分分析景情關系。《春望》中所寫之景是春日欣欣向榮之景,春天的“花”“鳥”之景與詩人的情感產生巨大沖突。“城春”當為明媚之景,而后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后相悖。“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通常解釋為,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使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表現出了詩人“頓挫”的風格。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19分)材料一:“頓挫”主要指詩歌作品中言辭表現的曲折變化和音律聲調的跌宕起伏。在最早的文學理論專著《文賦》中,陸機分論各種文體,有“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之說,自此“頓挫”成為文學評論的術語。鐘嶸《詩品》評謝脁詩說:“脁極與余論詩,感激頓挫過其文。”雖是在講詩人談詩時的言行風貌,實際上也是通過對比講詩中表情達意的語言風格。后來唐人盧藏用以“感激頓挫”來評價陳子昂的詩文。如果說“沉郁”的詩風主要體現了杜甫內在情志、學識修養的自然流露,那么“頓挫”的語言風格則更多地見于他在創作中的自覺追求,體現了詩人崇尚奇峭和壯美的美學思想。隨著杜詩影響的增大,“頓挫”也逐漸成為杜甫乃至其他詩人的語言風格的專用語。今天的文學著作,也大都沿襲了釋“頓挫”為表達的轉折和音律的抑揚的說法。作為文學的一種表現方式,是否僅把“頓挫”理解為創作形式上的要求就可以了?綜觀古代文學理論對“頓挫”這一范疇的闡釋和運用,表現了不同層次的認識:僅視為詩中音律變化的外在特點;不僅在音律,也在于文采、章法的變化,是一種詩文之“法”;不僅是外在的形式法則,更是內容的要求;更進一步,“頓挫”是“沉郁”的個性、情感必然的言辭音律的表現。如此種種,雖有認識上的差異,但追求作品的委婉含蓄、變化生新,以求得更強的表現力、感染力,卻是“頓挫”說或“沉郁頓挫”說的立論者和運用者的共同目的。不論單稱“頓挫”“沉郁”或是并言“沉郁頓挫”,“沉郁”的情志總是或隱或顯地處于主導的地位。(摘編自王南《“沉郁頓挫”論》)材料二:學界對“頓挫”的解釋,是僅從表現形式上著眼的。或曰“表達方式的回旋紆折”,或曰“表現手法的沉著蘊藉”,或曰“形式上波瀾老成”,或曰“聲調、詞句有停頓、轉折”,這些說法均有道理,卻都顯得不夠具體。先來看“頓挫”一詞的本義。唐人張銑注《文賦》云:“箴所以刺前事之失者,故須抑折前人之心,使文清理壯也。頓挫,猶抑折也。”張銑從“箴”這種文體的功能角度解釋“頓挫”一詞的含義。既然“箴”是告誡性、勸諫性的文字,當然要“刺前事之失”,而要“刺失”,就須“抑折前人之心”,就是說要對犯錯誤的人進行思想批判,借以警示時人。因此,這種批判性的文字,自然要思想清純、有理有據,也就使“箴”這種文體具有“文清理壯”的特征。張銑等注《昭明文選》(收錄了《文賦》)又是開元年間完成的,杜甫自應讀過此書,他應該知道張銑所詮釋的“頓挫”一詞的意義。由此看來,他把自己的詩文概括為“沉郁頓挫”,首先是指作品的內容而言的:既指思想感情的沉郁,又能諷刺規諫。其次,還可以從“沉郁頓挫”一詞的語境中尋繹答案。杜甫在《進〈雕賦〉表》中說:“臣之述作,雖不能鼓吹六經,先鳴數子,至于沉郁頓挫,隨時敏捷,揚雄、枚皋之徒,庶可企及也。”文中提到揚雄、枚皋,說自己的詩文能夠達到他們的水平。仔細品味,會發現“沉郁頓挫”與“隨時敏捷”是分別針對揚雄和枚皋講的。枚皋性格詼諧,才思敏捷,下筆成章,但他并不以諷諫為創作的宗旨。由此可知,“隨時敏捷”是指枚皋。揚雄為人口吃,不能劇談,作文也不能一揮而就,自然說不上“隨時敏捷”,那么,留給他的只能是“沉郁頓挫”了。事實上,在漢代的賦家中,也是揚雄的作品最具諷諫和批判精神。那么,杜甫在使用“沉郁頓挫”的概念來評價揚雄的時候,他的心里是裝著張銑對“頓挫”一詞的解釋的。他所說的“沉郁頓挫”,就是指作品具有批判現實的內容,具有對君主和朝政的諷諫功能。杜甫說的這段話,是向玄宗的自薦之辭,說自己寫作詩文既具有揚雄的思想深度,又具有枚皋的行文速度;既有質量,又有數量,這樣的人才,皇帝是應該使用的。杜甫的措辭很嚴謹,很有說服力。“頓挫”一詞的本義是“抑折”,后來又派生出新的意義。南朝宋人范曄在《后漢書·孔融傳贊》中說:“北海天逸,音情頓挫。”李賢注:“頓挫,猶抑揚也。”此后,“頓挫”一詞就常被人用來指詩文、繪畫、書法、舞蹈的跌宕起伏、回旋轉折,意義由本來的內容范疇進入形式范疇。就杜詩而言,每于一句或兩句之中,意思發生逆轉,前后形成針鋒相對之勢,是造成“頓挫”的重要原因之一。且以《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為例,此詩開頭寫道:“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一般說來,人的年紀變大,閱歷增多,就會變得聰明、世故起來,可是老杜卻恰恰相反,他說自己是越老越笨拙了。其次,杜詩的“頓挫”風格還來自他獨特的取景抒情方式。杜甫言愁,較少取用哀景,更多的是取用麗景。他慣以麗景伴愁心,心越愁而景越麗,從而構成情與景的巨大沖突,在沖突中,感情表達獲得了超常的力度。假如作者一味地引入哀景,使情感在與景物和諧的狀態中抒發,那么也許能夠造成“沉郁”,卻難以造成“頓挫”。應該說,杜詩的“頓挫”風格,既包含張銑所說的內容層面的意思,也包含李賢說的藝術層面的意思,不能僅從表現形式的層面去理解。(摘編自韓成武《“沉郁頓挫”新解》)6.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頓挫”一詞最早見于陸機的文學理論著作《文賦》,被作為文學評論的術語。B.學界著眼“沉郁”風格一般側重于內在情志,而“頓挫”文風側重于表現形式。C.唐代張銑從文體功能角度解釋“頓挫”,即“抑折前人之心”,對人進行勸諫,借以警示。D.由于“頓挫”從本義“抑折”又派生出新的意義,意義由內容范疇進入了形式范疇。答案B解析A項“最早見于陸機的文學理論著作《文賦》”錯。材料一第1段“在最早的文學理論專著《文賦》中,陸機分論各種文體,有‘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之說,自此‘頓挫’成為文學評論的術語”,據此可知,最早的文學理論著作是《文賦》,而非最早見于《文賦》。C項擴大范圍。材料二第2段“張銑從‘箴’這種文體的功能角度解釋‘頓挫’一詞的含義。既然‘箴’是告誡性、勸諫性的文字……”,據此可看出張銑是從“箴”這種文體的功能角度解釋“頓挫”的。D項強加因果。材料二第4段“‘頓挫’一詞的本義是‘抑折’,后來又派生出新的意義。……此后,‘頓挫’一詞就常被人用來指詩文、繪畫、書法、舞蹈的跌宕起伏、回旋轉折,意義由本來的內容范疇進入形式范疇”,據此可看出選項強加因果。7.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認為“頓挫”的語言風格是杜甫在創作中對崇尚奇峭和壯美的美學思想的自覺追求。B.材料二認為杜甫在《進〈雕賦〉表》中肯定揚雄和枚皋,是想表達自己兼具二人文風,并向玄宗推薦自己。C.材料二從內容和形式層面闡釋“頓挫”的內涵和成因,主要采用舉例論證,擺事實講道理,邏輯清晰,推理嚴謹。D.以麗景伴愁心,以樂景襯哀情,造就了杜甫的“頓挫”;以哀景襯哀情,情與景諧,可能造就了他的“沉郁”。答案D解析D項表述過于絕對。材料二第5段“就杜詩而言,每于一句或兩句之中,意思發生逆轉,前后形成針鋒相對之勢,是造成‘頓挫’的重要原因之一”“杜詩的‘頓挫’風格還來自他獨特的取景抒情方式。杜甫言愁,較少取用哀景,更多的是取用麗景。他慣以麗景伴愁心,心越愁而景越麗,從而構成情與景的巨大沖突,在沖突中,感情表達獲得了超常的力度”,據此可知,杜甫“頓挫”的成因是詩意的逆轉和獨特的取景抒情方式。8.下列杜甫詩句中,不能作為從形式角度理解“頓挫”的論據的一項是(3分)()A.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江畔獨步尋花·其六》)B.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C.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絕句·其二》)D.臘日巴江曲,山花已自開。盈盈當雪杏,艷艷待春梅。直苦風塵暗,誰憂客鬢催?(《早花》)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二第1段“學界對‘頓挫’的解釋,是僅從表現形式上著眼的。或曰‘表達方式的回旋紆折’,或曰‘表現手法的沉著蘊藉’,或曰‘形式上波瀾老成’,或曰‘聲調、詞句有停頓、轉折’”,以及材料二第4段“‘頓挫’一詞就常被人用來指詩文、繪畫、書法、舞蹈的跌宕起伏、回旋轉折,意義由本來的內容范疇進入形式范疇”,可看出從形式角度理解“頓挫”的內容。A項《江畔獨步尋花·其六》既沒有句意的跌宕,也沒有樂景和哀情之間的張力。B項《蜀相》一詩中,詩人懷著對三國時蜀丞相諸葛亮的深深敬意,緬懷他生前的顯赫功勛,并寄予了無窮的感嘆,也蘊藉著詩人匡時濟世的抱負和失望心情。據此可看出情感的抒發沉郁頓挫。C項《絕句·其二》以樂景寫哀情,以春光融洽對照詩人歸心殷切,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據此可看出情感抒發的跌宕起伏。D項《早花》是一首憂民傷時的作品,描繪了一幅冬末春初山花如杏梅怒放的圖景,以樂景襯哀情,表現了詩人對時局動蕩的不安和關注。據此可看出情感抒發的沉郁頓挫。9.兩則材料都論述了“頓挫”的詩風,請簡要分析其異同。(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同:①都介紹了“頓挫”一詞的歷史發展;②都認為“頓挫”詩風涵蓋內容與形式兩方面,且對杜詩思想內容的看法基本相似。(2)異:①材料一籠統地介紹了“頓挫”從創作形式到內容情感的流變,材料二則具體闡述了“頓挫”的內涵從內容思想再到藝術手法的豐富和擴展;②材料一強調“沉郁”和“頓挫”的主導和統一,材料二始終將“頓挫”與“沉郁”視為并列關系。解析相同點:主要從材料一第1、2、3段與材料二第1、2、4段的關鍵句歸納。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