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文化(第2版)課件:汽車的起源與發展_第1頁
汽車文化(第2版)課件:汽車的起源與發展_第2頁
汽車文化(第2版)課件:汽車的起源與發展_第3頁
汽車文化(第2版)課件:汽車的起源與發展_第4頁
汽車文化(第2版)課件:汽車的起源與發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汽車的起源與發展知識目標:1.能說出第一輛蒸汽汽車的發明人。2.能說出“現代汽車之父”——本茨和戴姆勒。3.能闡述奧托對內燃機發明的貢獻。4.能闡述汽車發展史中的四次重大變革。5.能描述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特點與趨勢,新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過程。素養目標:1.培養學生形成精益求精、銳意創新的工匠精神。2.激發學生對汽車行業的熱情,樹立行業發展信心。3.引導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中國汽車的發展,培養新時代的中國汽車工匠。第一節汽車的起源一、汽車的遠祖在原始社會,人類的祖先主要是靠打獵和采集為生。最初的時候,他們所能獲取的食物非常有限,并且能較容易地帶回到住處。但當他們捕捉到大的獵物時,要想把食物搬回到住處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因此,人們就在生產和生活中不斷地想出各種省力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直到后來出現了車輪(圖#(!),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將東西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解決了運送重物的問題,同時運送的速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創造。它帶給人類一種新的運動方式,這就是由移動到滾動的飛躍,可以說車輪建立了第一個陸地運輸系統。隨著車輪的發明,逐漸出現了用馬來拉動帶有輪子的車,這就是馬車的誕生(圖2-2)。

馬車的歷史極其久遠,它幾乎與人類的文明一樣漫長。最先出現的馬車是兩輪馬車,直到公

元前1世紀,羅馬的制車匠發現了塞爾特人的四輪車,并加以改革,使四輪馬車用旋轉式前

軸來轉動方向,用整片的輪輞與輪箍來增加強度,同時用鑲有金屬邊的輪轂來減少摩擦,從

而使馬車的性能大為提高。到公元200年時,堅固的羅馬四輪運輸車每24小時

可行駛160km/h,中

途更換馬匹連續前進。

二、蒸汽汽車的發明1765年,英國發明家詹姆斯·瓦特(JamesWatt)制出了第一臺蒸汽機,蒸汽時代來臨,蒸汽汽車應運而生。1769年,法國陸軍炮兵軍官N.J古諾(NicclasJosephCugnot),經過六年的時間,研究出一輛用來拖載炮彈,可乘坐四人的蒸汽汽車(圖3-6古諾的第一輛蒸汽汽車)。這輛車由一臺雙活塞蒸汽機與一輛木制三輪車組成,是世界第一輛完全依靠自身動力行駛的蒸汽汽車,被英國皇家汽車俱樂部和法國汽車俱樂部認定為世界上的第一輛汽車。三、電動汽車的發展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電力逐步取代蒸汽成為工業發展的重要動力。人類也曾試驗用電力驅動汽車,因此,在內燃機汽車出現之前,電動汽車誕生了。1873年,英國人羅伯特·戴維森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輛具有實用價值的蓄電池驅動汽車。進入20世紀以后,內燃機技術不斷進步,1908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研制推出T型車,以流水線生產的方式大規模批量制造汽車,使汽油機汽車開始普及。由此,蓄電池汽車的發展遭受重創,又因蓄電池使用壽命短、儲能低、充電時間長等缺點,逐漸被內燃機汽車取代。四、內燃機的發明在經歷過蒸汽汽車、電力汽車的發展后,內燃機帶來了現代汽車。1861年,法國工程師羅夏提出預先壓縮可燃氣是提高內燃機效率的關鍵措施,同時提出了四沖程循環理論:進氣、壓縮、膨脹、排氣。1866年,德國工程師奧托利用羅夏的內燃機原理,成功地制造了第一臺立式四沖程煤氣內燃機。1876年,奧托又試制了一臺臥式四沖程煤氣內燃機成為了內燃機的正式發明者。此機名為奧托內燃機,結構小巧,轉速快,運轉平穩,熱效率高,在當時很受歡迎。第二節汽車的發展之路一、現代汽車誕生1.本茨的第一輛汽車1885年,德國人卡爾·本茨制成了一輛利用內燃機做動力的三輪車(圖3-16),由于試車事故,這輛車直到1886年才公開試車,并在同年的1月29日向德國曼海姆帝國專利局提出了發明專利的申請。這一天被公認為是汽車誕生日,本茨也被譽為“世界汽車之父”。1886年11月2日本茨的專利被正式批準發布,專利證書號為(NO.37435)(圖3-17),專利名稱是“氣態發動機汽車”。2.戴姆勒的第一輛車

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Daimler),生于1834年的德國,在本茨獲得發明專利的同時,他也發明了一輛四輪汽車,同樣是世界首創。因此,戴姆勒和本茨一道被公認為是“現代汽車之父”,他們帶領人類跨越過馬車時代,駛入現代汽車的新紀元。3.柴油機汽車柴油機汽車是在柴油機發明30年后才出現的。1892年,德國人魯道夫·狄塞爾研制成的柴油機,它與汽車機的點火方式不同,是不用點火裝置的壓燃式內燃機。經過不斷試驗,1921年,戴姆勒汽車公司制造出柴油機汽車,1925年開始正式生產柴油機載貨汽車。第一輛汽油機載貨汽車是汽車也是戴姆勒汽車公司在1896年研制出來的,該車為4PS,有二個前進檔一個倒車檔。4.大客車的出現英國人戈沃齊·岡尼于1830年設計出裝用蒸汽機的大客車,1895年在德國出現了用單缸內燃機驅動的可以乘坐8人的小型公共汽車。直到1922年美國加州FageolSafety客車公司,才真正專門設計了大客車底盤。二、汽車發展史上三次重大變革一百多年的汽車發展史表明:汽車誕生于德國,成長于法國,成熟于美國,興旺于歐洲,挑戰于日本。現在的中國也已成為世界汽車制造大國。自汽車誕生至今,世界汽車工業主要經歷了三次重大變革,每一次大的變革都是汽車生產技術與制造方式的大轉變。四次三變革不僅推動了汽車工業的發展,更引發了世界汽車工業格局的重大改變。隨著汽車普及程度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隨之改變,生活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高。1.第一次重大變革——流水線大批量生產流水線大批量生產的出現使得汽車的批量制造成為可能,雖然汽車誕生于歐洲,但這一變革卻首先發生在美國。汽車誕生之初,主要以娛樂、享受為主,所以早期研制的汽車都是轎車,而且多是售價高昂的豪華車,普及程度并不高,再加之技術條件的限制,所以當時的歐洲并未形成汽車工業。早期美國汽車的發展也存在此類問題,并且由于沒有得到政府和民眾的重視與支持,早期美國汽車的產量遠少于歐洲,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1903年。這一年,亨利·福特創立福特汽車公司,帶來了汽車制造觀念與方式的改變,由此美國汽車制造業才有了一定優勢。亨利·福特(圖3-19),生于1863年的美國,研究制造出“不用馬的馬車”是他孩提時代的夢想。為實現自己的夢想,他離開了愛迪生照明公司,潛心研究新型汽車,并在1903年成立福特公司。當時汽車設計的主流要求是舒適、豪華,但福特卻提出了全新的理念,他促使汽車成為一種大眾產品,革命了工業生產方式,對現代社會和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2.第二次重大變革——多樣化品種采用流水線大規模生產的美國汽車,占據了大量的汽車市場份額,引發了歐洲人的不滿。為與美國車抗衡,歐洲國家針對美國汽車車型單一、體積龐大且油耗高的缺點,在品種以及性能、配備上挖掘自身發展優勢,盡量適應歐洲各國的自然條件、社會環境、生活習慣等不同需要,實現汽車產品多樣化,以新穎的汽車產品與美國汽車廠家爭奪市場。正因如此,汽車在整體結構、整車布置方面的新樣式,如發動機前置前驅、后置后驅、承載式車身、微型轎車等都是首先出現在歐洲,這些技術的出現為西歐各國的汽車大發展奠定了基礎。汽車行業的發展使得歐洲出現了一大批馳名世界的汽車制造廠和品牌。例如:嚴謹規范的奔馳、寶馬;輕盈典雅的法拉利、雪鐵龍;雍容華貴的勞斯萊斯、美洲虎;神奇的甲殼蟲等。3.第三次重大變革——精益生產方式在歐美汽車工業以大規模、高技術的優勢發展之際,日本的汽車工業在生產組織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開始大批量生產高質量、低成本的汽車。1980年,日本以年產1104.2萬輛的成績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汽車生產大國。由于日本汽車工業起步較晚,政府曾出臺一系列政策保護本國汽車制造業,這也為日本汽車工業的發展奠定了有利基礎。60年代,日本汽車工業初成規模,完成了本土壟斷,以豐田(圖3-23)為代表的幾家汽車公司,將“全面質量管理”和“及時生產系統”兩種新型管理機制應用到汽車生產中。前者要求工人承擔更多的責任,將產品質量放在首要位置;后者規定了在生產過程中所需要的圖樣、材料、生產工具等要求,兩者緊密地銜接在一起,相輔相成,從而推動了日本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第三節世界汽車工業的現狀一、世界汽車工業現狀汽車自誕生以來,經歷了百年的發展和改進,汽車工業和汽車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知識經濟的推動下,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汽車工業正朝著產業集中化、技術高新化、經營全球化、生產精益化的趨勢發展。1.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特點(1)采用平臺戰略、全球采購、模塊化供貨方式已成趨勢國際汽車工業廣泛采用平臺戰略、零部件全球采購、系統開發、模塊化供貨等方式,將新產品的開發費用和工作量部分地轉嫁給零部件的供應商,風險共擔,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資源合理配置,提高產品通用化程度,達到控制產品質量,降低成本的目標。(2)跨國企業為實現新興市場不斷調整戰略布局,全球化成為必然汽車是國際性產業,各汽車廠通過資產重組、聯合、兼并成立跨國公司,實現全球化。包括汽車開發的全球化、銷售戰略的全球化和銷售服務的全球化。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世界汽車工業產能嚴重過剩,汽車環保、安全、排放、節能法規日趨嚴格,產品開發成本、銷售成本大幅度提高,汽車工業全球性結構調整步伐明顯加快,汽車跨國聯盟已成為世界汽車工業發展的潮流。全球汽車業已基本形成“6+3”的競爭格局:“6”是指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萊斯勒、豐田、大眾、雷諾—日產,這6家汽車年產量合計占世界汽車產量的80%以上,“3”是指相對獨立的本田、標致—雪鐵龍和寶馬。這9家公司年產銷售占世界汽車產量的90%以上。(3)世界汽車技術進步的步伐加快,汽車工業正處于科技創新時代現代汽車市場的競爭實質是科技的競爭,是技術創新的競爭。圍繞安全、環保、節能等重點領域,采用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藝開發研制新車型,占領技術制高點。電子技術的廣泛應用使汽車電子產品有了很大增加。電動汽車、混合汽車技術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并且正在走向實用階段。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也將更加廣泛,企業將各項資源與互聯網相結合,同客戶、經銷商、供應商等建立起一種新的業務模式。技術高新化將使新一代的汽車輕便化、安全化、環保化、智能化,成為高新技術的集成體。現階段,汽車工業正在掀起一場數字化革命,用以適應未來汽車智能化與未來數字化時代的發展需要。車載多媒體系統、汽車智能安全系統、舒適性管理系統、汽車語音識別系統等都得到了廣泛應用,汽車設計開發和生產制造方式也隨之改變。2.相應的零部件工業世界汽車零部件企業大致可分為兩種經營類型:一是大批量生產者,產量高,但產品附加值較低,以低價爭取客戶,從而獲得市場占有率;二是創新和集成潛力大的企業,他們專長于某一業務領域,擅長生產某些部件或系統,產品附加值高,創新能力較強。由于整車制造業廠逐步縮小制造的范圍和工作量,因此零部件制造業在汽車工業中的作用也會更加重要。他們不僅生產汽車零部件、系統、模塊等,而且承擔了更多的研發工作。二、我國汽車工業發展汽車在中國的出現可以追溯到1901年,一位中文名叫李恩時的匈牙利商人將兩輛美國生產的奧茲莫比爾汽車從海關運到上海,專供上海租界內的外國人使用。但中國人真正擁有第一輛汽車(圖3-25),則是1902年袁世凱為取悅慈禧太后,斥巨資從香港進口的一輛美國汽車。后由于油管堵塞,慈禧太后將它打入了冷宮。此后汽車進入到國人的生活當中,截至1930年,中國汽車的保有量達到了38484輛,但沒有一輛是自己生產的。有不少有志之士想自己制造汽車,孫中山最早提出建立自己的汽車工業,但受限于當時的條件和環境,一直沒有能實現。1931年5月,張世剛帶領人員組成“民生牌75型載貨汽車”(圖3-26),后續又推出了載重2噸的75型載貨汽車、載重3噸的100型載貨汽車兩種車型。在戰爭的影響下,中國的汽車業發展停滯,直到新中國成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中國把一個“只有卡車沒有轎車”、“只有公車沒有私車”、“只有計劃沒有市場”的汽車工業,建設成了現在快速發展的汽車工業體系。回顧70年的歷程,中國汽車業發展一步一個腳印,經歷了初創、成長、全面發展和高速增長四個階段。1.我國汽車工業初創階段(1949——1965年)中國汽車工業誕生于1953年,正處于大規模建設工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1953年7月15日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在長春動工興建,拉開了新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帷幕。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建設大軍,戰酷暑、斗嚴寒,僅用了三年時間便在歷史空白上開鑿了國產汽車的源頭。1956年7月13日,第一輛解放CA10型4t載貨汽車下線,7月15日,第一批解放牌汽車下線(圖3-27),徹底結束了中國不能生產汽車的歷史,為中國汽車工業樹立了不朽豐碑,圓了中國人自己生產汽車的夢想。2.我國汽車工業成長階段(1966——1980年)20世紀60年代后期,中央提出了調動地方積極性,建設地方工業體系的方針。1966年確定了第二汽車制造廠的廠址——湖北省鄖縣十堰鎮,采取了“包建”(專業對口的老廠建新廠、小廠包建大廠)和“聚寶”(國內的先進成果移植到二汽)的方式進行建設,主要生產中型載貨汽車和越野汽車。3.我國汽車全面發展階段(1981-1998年)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我國確立了改革開放的國策,汽車工業也隨之掀開新的篇章。這一階段,國家將汽車工業發展成為支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