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一語文上冊第三單元詠史懷古類詩歌鑒賞知識梳理素材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一語文上冊第三單元詠史懷古類詩歌鑒賞知識梳理素材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一語文上冊第三單元詠史懷古類詩歌鑒賞知識梳理素材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一語文上冊第三單元詠史懷古類詩歌鑒賞知識梳理素材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一語文上冊第三單元詠史懷古類詩歌鑒賞知識梳理素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詠史懷古類詩歌鑒賞(學問梳理)學問點1:關于詞。課內基點:《念奴嬌赤壁懷古》,,念奴嬌是詞牌名,“念奴嬌”為詞牌名,念奴是唐代一個很聞名的歌妓,調因此而得名。題目是“赤壁懷古”,告知我們這首詞的主要內容是蘇東坡在赤壁這個地方巡游的時候,觸景生情,進行懷古,緬懷古人。《念奴嬌赤壁懷古》融寫景、懷古、抒情為一體,從描繪古戰場的雄奇景色入手,贊一代儒將周瑜的豐功偉績,抒發作者個人的貶謫失意、功業無成的感慨。結尾處“人生如夢”的感慨是作者快速從惆悵失意中排解出來,表達蘇軾特有的曠達瀟灑情懷。作為豪放派代表詞人的蘇軾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樣理解《赤壁懷古》的藝術特色?

蘇軾以詩為詞,使詞的內容不再拘于傳統的離愁別緒,反映較廣袤的社會生活,拓寬了詞的題材;使詞的形式不再為規定的宮調、身律所束縛,一掃詞的柔弱氣息,開創了豪放詞派。蘇詞氣概宏偉,一瀉千里,提高了詞的意境。《赤壁懷古》是豪放派宋詞的代表作,詞的主旋律感情激蕩,氣概雄壯。全詞借古抒懷,將寫景、詠史、抒情容為一體,借詠史抒發作者主動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業無成的感慨。拋磚引玉: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別稱有長短句、曲子、曲詞、樂章、琴趣、詩余,是配音樂的。從配音樂這一點上說,它和樂府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是來自民間文學。后來詞也跟樂府一樣,漸漸跟音樂分別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文人的詞深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的律句特殊多。詞是長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數是有肯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肯定的。詞大致可分為三類:⑴小令(58字以內);⑵中調(59字~90字);⑶長調(91字以上)。這種方法是明朝人強加上去的,并不科學。宋人將詞分為令、引、近、慢四種,然而這種方法也有缺點,就是分類并不特別清楚。簡潔地說,令即小令,引和近約等于中調,慢詞就是所謂的長調。(蝶戀花60字,江城子70字,但在宋朝都屬于令詞)敦煌曲子詞中,已經有一些中調和長調。宋初柳永寫了一些長調。蘇軾、秦觀、黃庭堅等人繼起,長調飛速的從萌芽到了鼎盛了。長調的特點,除了字數較多以外,就是一般運用韻較疏。詞是一種詩的別體,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到詞的全盛時期。詞最初稱為“曲詞”或者“曲子詞”,別稱有:近體樂府、長短句、詞子、曲詞、樂章、琴趣、詩余等,是協作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句數,每句的字數、平仄上都有規定。特征1.每首詞都有一個表示音樂性的詞調。一般來說,詞調并不是詞的題目,僅只能把它當作詞譜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詞人為了表明詞意,常在詞調下面另加題目,而詞調與題目用“·”隔開,或者還寫上一段小序。各個詞調都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并且各不相同。2.詞一般都分兩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闋),極少有不分段或分兩闋(片)以上的。一首詞有的只分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分片是由于樂譜的規定,是因為音樂已經唱完了一遍。片與片之間(或闋與闋之間)的關系,在音樂上是短暫休止而非全曲終了。一首詞分成數片,就是由幾段音樂合成完整的一曲。3.一般詞調的字數和句子的長短都是固定的,有肯定的格式(一般上下闋(片)像對聯一樣相對)4.詞的句式參差不齊,基本上是長短句,長短句也是詞的別稱。5.詞中聲韻的規定特殊嚴格,用字要分平仄,每個詞調的平仄都有所規定,各不相同。6.詞有時會不符合上述規律,因為早期是和著曲子寫的,因此它最注意的還是與曲的協作。(蒙元時期,詞與曲是兩相和的,因為元曲與詞差不多,只是曲沒有闕,詞有闕。)7.一般按字數將詞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三種,58字以內為小令;59到90字為中調;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8.字聲協作更嚴密。詞的字聲組織基本上和近體詩相近似,但改變許多,而且有些詞調還須辨別四聲和陰陽。作詞要審音用字,以文字的聲調來協作樂譜的聲調。在音樂吃緊的地方更須嚴辨字聲,以求協律和美聽學問點2:詠史懷古類詩歌課文基點:一、寫作背景:作者肯定是處于困厄的境地,并且心懷報國之志,卻遭受了壯志難酬的不幸,也就只能以詞來感慨。1、《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的寫作背景神宗元豐三年(1080)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往黃州(今湖北黃岡)充團練副使。關于“烏臺詩案”: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被調到湖州做地方官,他按例給朝廷寫封感謝信《湖州謝上表》,表中蘇軾流露了對當政朝臣的輕視,其中有一段譏諷新法之辭:“伏念臣性資頑鄙,名跡堙(yīn堵塞)微。爭論闊疏,文學淺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收養小民。”與保守黨對立的新黨,便把握這個大好機會,把這些話曲解,還以蘇軾所寫的百余首詩詞作為罪證。他們指蘇軾借古諷今,謗訕朝廷,影射皇帝。指蘇軾并非干脆攻擊他們,而是間接指斥重用他們的宋神宗。他們以此作為把柄,彈劾蘇軾欺君。結果蘇軾被冠以“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而被捕,解(jiè)往汴京下獄。后神宗拒絕了處死他的上奏,改判為貶謫到黃州。烏臺即御史臺。由于這案的發起者都是御史臺的言官,因此稱為“烏臺詩案”。元豐五年,四十五歲的他在游赤壁(黃州赤鼻磯)時,吊古抒懷,寫下了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表達了他對古代英雄的贊美和自己壯志未酬的感慨。2、《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寫作背景辛棄疾是名垂千古的愛國名將,他從小目睹陷區景象,立下立功報國、復原失地的大志。21歲時,他就組織義軍,曾率50余眾踏入金營,活抓叛徒。由于他堅持抗金救國主見,遭到朝中倒戈派的迫害,多次被貶,一生不得志,于68歲時逝于江西。寧宗喜泰三年(1203),64歲的辛棄疾被掌權的韓侂胄起用。當時蒙古已崛起,金則日益衰敗,并起了內亂。韓要立一場伐金大功,以鞏固自己地位,于是起用了辛棄疾作為號召北伐的旗幟。其次年任辛作鎮江知府,鎮江那時正處于抗戰前線。辛初到鎮江,主動為北伐作打算,可他的看法不被接受,后又被調離鎮江。辛棄疾施展雄才大略、為復原大業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辛棄疾在鎮江時,一面派遣人到金國偵察形勢虛實,一面打算招募沿邊士兵訓練。這時離他渡江南歸已四十三年了,當他北望揚州,想起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想起自己青年時期的戰斗生活時,寫下了一首生氣勃勃的《永遇樂》詞。二、詞的寫作思路1、《念奴嬌赤壁懷古》內容:所見----所想-----所憶-----所慨所見大江、赤壁、亂石、驚濤所想淘盡風流人物、涌現多少豪杰所憶周郎雄姿英發風流瀟灑才華橫溢所慨自己功業無成早生華發人生如夢2、《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上闕寫孫權(英雄)-----------惋惜事業后繼無人劉裕(揮戈北伐)---------示意統治者昏庸無能抗敵救國的雄圖壯志為國效勞的愛國熱忱下闕寫劉義隆(草率北伐)--------警告統治者烽火揚州(慘痛尤存)----------指責偏安廉頗(尚能吃飯)------------表明壯志詠史懷古類常接受的藝術手法:1、借景抒情:例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寫景的句子“大江東去浪淘盡……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就是借景抒情。解析:(1)淘。不僅寫出了長江奔流的氣概,而且將寫景與寫人融合在一起,形象地定出了歷史的推動。為我們創建了一個曠遠、深邃的意境,給了我們一個廣袤的空間與時間的概念。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的故事,一個“淘”字,一下了如過電影般推到了我們的眼前。讀到這樣詩句,讓我們的耳邊好像又響起了《三國演義》中的那首卷簾詞。(一起背誦)“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照舊在,幾度夕陽紅。”可以這樣說滾滾東流的江水已經超脫了物理意義上水的概念,它已經成了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

(2)穿。寫出了山巖高聳入云的動勢以及山崖的陡峭。

(3)卷:寫出了浪花的洶涌,而用“千堆雪”形象真實。老師想到了柳永的《望海潮》中也有一個“卷”字。“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一個“卷”字寫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可謂繪聲繪色。例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就是景物描寫,作者就是借景抒情。當年的歌舞樓臺,繁華景象,英雄業跡都被歷史的風雨吹打而隨時間消逝了。(如今)夕陽照著那草木雜亂、偏僻荒蕪的一般街巷,人們說這就是(當年)寄奴曾住過的地方。回想當時啊,劉裕率兵北伐,武器豎利,配備精良,氣概好象猛虎一樣,把盤踞中原的敵人一下子都趕回北方去了。

2、用典故:“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指的是劉裕。是用典故的藝術手法。劉裕:宋的開國皇帝,原名劉道成,字德輿。他出身貧寒,父親早逝,幼年竟淪落到靠賣草鞋為生,曾經生活在荒僻小街巷。不過后來,劉裕少有大志,一心想做一番震天動地的大業。帶著如此雄心壯志,劉裕年輕時從軍,成為東晉北府軍的下級軍官。不久,東晉將領桓玄起兵反晉,攻破晉都建康。于公元403年篡晉稱帝,改國號為“楚”。公元404年二月初一,劉裕在家鄉京口起兵討伐,其次年,戰勝了桓玄,擁護晉安帝司馬德宗重新作了皇帝,司馬德為了感謝他,把它的職位封為了類似于今日的國家總理這樣的職務。劉裕從今限制了東晉朝政,成為權頃天下的顯赫人物。此后,劉裕率領兵強馬壯的北伐軍馳騁中原,氣吞胡虜。劉裕先滅山東的后燕,后滅陜西的后秦,光復洛陽、長安、煊赫一時,公元420年在掃除全部障礙之后,大權在握的劉裕最終代晉稱帝。

3、對比襯托:《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有幾處用典故的地方:(1)“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作者在此處提到,“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又說“斜陽草樹”。兩相對比,說明白什么?

說明白當時盡管劉裕那么英武非凡,軍隊那么威猛、武器那么精良,掃平了北方,建立了劉宋。但是直到今日,他當年豐功偉績也都如當時的舞榭特臺都化作了破敗的荒園一樣隨著歷史的風雨飄搖而去。

作者對劉裕的懷想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呢?憧憬英雄,盼望自己也能像劉裕一樣建功立業,對統治者表達了一種自我舉薦,要收復失地的愿望。同時,也表達了一種“英雄不在”的感慨。“但使盧成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2)“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作者用宋文帝北伐失敗的典故影射張浚北伐的失敗,那么用宋文帝北伐的失敗后果來影射誰呢?

自然是張浚北伐失敗后造成的“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敵占區里后魏皇帝佛貍的廟前,香煙繚繞,充溢一片神鴉的叫聲的社日的鼓聲!當時魏武帝拓跋濤對漢族人民實行殘暴統治尋歡作樂得行宮,如今卻已變成了一片神鴉社鼓的景象。那么,作者有什么感想?大家都已經不記得當年的恥辱了,就連四十三年前的慘象也已經忘卻了。百姓們不知道當年的歷史,只是看到神就下拜祈求祝愿,以至于成了一片神鴉社鼓的形象。——商女不知亡國恨

提此處作者回憶當時揚州遭到金兵劫掠的凄慘景象,原來是不堪回首的。此處為什么要寫作“可堪回首呢”?

為了讓統治者知道,用人不當導致戰略失誤,會造成多么大的損失!(3)作者引用廉頗“尚能飯否”這個典故,表達了自己的思想:自己雖然已經老去,但照舊可以為國效力,便猶如那不服老的廉頗。而“憑誰問”則體現了一種無奈,無法被賞識的無奈。拋磚引玉:一、詠史懷古類詩歌的簡介詠史懷古詩:一般以古代歷史事務或古代人物為題材,或借古諷今,或寄寓個人明珠暗投的感傷,或表達昔盛今衰的興替之感。詩人以歷史事務、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達到感慨興衰、寄予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這類詩由于多寫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詠史與懷古都是以歷史題材為詠寫對象,對歷史人物的功過、歷史事務的成敗等,發表爭論、或抒發感慨,或者借古以諷今,或者發思古之幽情。大者各有側重,詠史詩多針對詳細歷史事務或歷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懷古詩多是登臨舊地有感而發之作。懷古詩“古”,是指一種古跡,懷古詞是抒發跟特定的古跡相關的古人古事的憂思。因此,懷古又往往跟登臨主體結合在一起。在藝術表現上,往往要寫景,要寫這個古跡的地理環境、景物景觀。(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可能是針對一個歷史事務,可能是針對一個歷史人物,(《京口北固亭懷古》)干脆寫作者的思索、看法,不肯定要寫景,不表現現在的時空場景。二、典型詠史懷古詩歌的特點。1、常出現的地點:金陵:石頭城、臺城、六朝舊事、后唐遺事、烏衣巷、朱雀橋、西塞山。詠史懷古詩的特點2、形式標記:標題中有古跡、古人名,或在古跡、古人前冠以“詠”,或在古跡、古人后加“懷古”、“詠懷”等。寫法上,詠史詩經常運用典故,或寫景,或寫人物,或對比,或襯托,或抑揚,或諷刺,或含蓄等等。詩歌的內容一般為:描寫此地眼前的衰敗、荒蕪、蕭條,或描寫歡快的事物來襯托內心的哀痛,或描述歷史事務的經過,抒發感慨。3、藝術特征(1)“詩”與“史”的結合:文學性與歷史性的統一;(2)“詠史”與“言志”的結合:對現實政治的劇烈關注;(3)“古”與“今”的結合:多維的時空組合4、詠史懷古詩的主題歸納懷古詩常觸及詩人心靈的最深處,具有很高的鑒賞價值。近年來高考也常涉及此類詩歌。而懷古詩的結構一般是臨古地,思古人,憶其事,抒己志。臨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陽、長安、金陵、姑蘇、洛陽、汴京B.發生過重大事務的地點:驪山、赤壁、新亭、隋堤、馬嵬、華清宮、汴河C.歷代帝王與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廟:湘妃祠、烏江亭、陳琳墓、李白墳D.特定的歷史朝代:六朝、吳國、隋代、安史之亂、南唐后蜀等。三、詠史懷古詩的風格和詩人心理1、懷人傷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與際遇和作者有了某種相像性,觸發點在古人,落腳點在自己。詳細又可以分為以下兩種。(1)對比失落型有的懷古詠史詩著眼于個人境遇改變,借古人古事抒發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志向,建功立業,得遂心愿,而自己卻因為某種緣由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盡其用,從而有了郁郁寡歡乃至消極遁世之心。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周瑜在“小喬初嫁”時就立下了令“強虜灰飛煙滅”之大功,可謂少年得志,風流倜儻,而自己人到中年雙鬢染霜,卻功業無成,“早生華發”,與周瑜相比,簡直不行相提并論。劇烈的對比生發出濃重的“人生如夢”的感慨,今世之無奈卻只能在清風明月間買醉。(2)同病相憐型自己和古人的遭受相同,追思古人更體現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關照自我,抒發自己渴望建功立業或明珠暗投的感傷。2、懷古傷今古代詩人的主流是寒士,濟天下拯黎民的念頭使他們更多關注在國家政治、社會生活上。詩人們常借寫古跡、古事來表達對現實的關切、熱忱、不滿、警戒。懷古盡管觸點在古,但事實上表現了對現實的劇烈關注。現實不合志向模式的時候就是懷古最有理由的時候。依據古跡或古事的現狀可分以下幾類:(1)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懷古詠史,現實的不盡人意就難免使詩人觸景生情,抒發盛衰之感傷,獨抒思古之幽情。抒發對物換星移、物是人非的哀痛之情。這類詩作或抒發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對現實的不滿甚至批判,多借古諷今;或憂國傷時,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憐憫下層人民的疾苦,擔憂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尤其是作為六朝古都、曾經繁華一時的金陵更是成為古代詩人們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觸發了多少人的懷古之情,金陵懷古幾乎成為詠史詩的一個專題。過去的繁華隨風遠去,只留下一片荒蕪,這讓人頓生物換星移,世事滄桑之感。登金陵鳳凰臺李白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鳥來這里游憩,而今鳳凰鳥已經飛走了,只留下這座空臺,伴著江水,仍徑自東流不停。當年華麗的吳王宮殿,及宮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沒在荒蕪幽僻的小徑中,晉代的達官顯貴們,就算曾經有過輝煌的功業,如今也長眠于古墳中,化為一抔黃土。我站在臺上,看著遠處的三山,照舊屹立在青天之外,白鷺洲把秦淮河隔成兩條水道。天上的浮云隨風漂浮,有時把太陽遮住,使我看不見長安城,而不禁感到特別憂愁。(2)物是人非型從前的風景照舊,只是朱顏已改。物是人非給人帶來幻夢似的感覺,不由得讓人做冷靜的思索。如劉禹錫的《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孤獨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全詩通篇寫景,群山仍在,潮水照舊,月光照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