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習內容一、中醫飲食護理的概念二、中醫飲食護理源流三、中醫飲食護理的基本觀點四、食物的四性五味五、飲食的相宜六、飲食的禁忌七、中醫飲食護理的原則八、中醫外科病證飲食護理(痔瘡、腸癰)
1/25/20251一、中醫飲食護理的概念保健強身,預防和治療疾病,或促進機體康復以及延緩衰老
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應用食物來
的一種護理方法。
中國飲食護理
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應用食物來
的一種護理方法。
1/25/20252強調了飲食調養在人類養生,確保健康長壽中的作用。二、中醫飲食護理源流
春秋戰國:
《素問·上古天真論》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歲乃去。”
1/25/20253進一步指出了五谷、五果、五畜的氣味屬性以及在治病、防病當中的作用。二、中醫飲食護理源流春秋戰國:
《素問·臟氣法時論》曰:“毒藥攻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或軟,四時五臟,病隨五味所宜。”
1/25/20254二、中醫飲食護理源流東漢:《傷寒雜病論》桂枝湯的煎服法中指出“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且藥力……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金匱要略》還進一步明確指出:“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明確提出了服用桂枝湯的宜忌,是中醫飲食護理的典范。1/25/20255二、中醫飲食護理源流唐代
孫思邈《千金藥方》“安身之本,必資于食”,強調一般情況下,應把食療放在首位。元代
食療有了新發展,忽思慧《飲膳正要》注意日常食物的合理調配和添加適當的藥物,以達到健康強身、防病治病的目的。1/25/20256三、中醫飲食護理的基本觀點整體觀念辨證施膳1/25/20257三、中醫飲食護理的基本觀點整體觀念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天地人合一,即是人與自然的相統一,因為人處在天地之間,生活于自然環境之中,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和自然具有相通相應的關系,遵循同樣的運動變化規律。所以飲食護理就有了因時而異、因地而異等原則。其次是指把人體當作一個有機整體來看待:人體是由肝、心、脾肺、腎等五臟,胃、小腸、大腸、三焦、膀胱和膽等六腑,皮、脈、肉、筋等五體,以及眼、耳、鼻、口、舌、前陰和肛門等到諸竅共同組成的。并通過五行的相生、相克將五臟、六腑及五體等有機聯系起來,所以就有了食物對臟腑的“所生”、“所克”、“所制”、“所化”等不同。1/25/20258三、中醫飲食護理的基本觀點辨證施膳辨證施膳分為辨證和施膳兩個階段辨證主要是指將四診所收集的資料、癥狀及體征,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內外因)、性質(寒熱)、部位(表里、臟腑、經絡)及邪正關系(虛實)之間的關系,確定為某個證型。施膳主要是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膳食宜忌。“同病異膳”和“異病同膳”之不同1/25/20259四、食物的四性五味
“四性”主要是指:食物的寒、熱、溫、涼;寒涼性食物,具有清熱、瀉火或解毒的作用,如糧食中的陳倉米、小米、高梁米、大麥、苡仁、赤小豆、綠豆等;溫熱性的食物,具有溫中、祛寒之功效,如:糯米、黃米、小麥等甘溫食物.1/25/202510四、食物的四性五味
“五味”主要是指食物的酸、苦、甘、辛、咸;《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說:“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咸味涌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1/25/202511四、食物的四性五味
辛味,有能宣散、行氣血、能潤之功效,對于表寒證及氣血阻滯病癥應注意選用之。甘味,有補益和中緩急的作用,在人體五臟氣血陰陽任何一方虛癥時可用甘味緩和拘急疼痛等。1/25/202512食物的四性五味酸味,有收斂固澀之效,適用于氣虛、陽虛不攝而致的多汗癥,以及泄瀉不止、尿頻、遺精、滑精等病癥。苦味,有能泄、能燥、能堅的作用,多用于解除熱證、濕證、氣逆等病證。咸味,有軟堅散結,亦能瀉下的作用,用治熱結、痰核、瘰疬等病癥。1/25/202513四、食物的四性五味五味與五臟的關系《素問·宣明五氣篇》中記載:“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腎,甘入脾,是謂五入。”——說明酸、辛、苦、咸、甘五味分別對五臟產生特定的聯系和親和作用,它們進入哪一臟,就會對該臟發揮有益的生養作用。
1/25/202514米谷品
稻米
味甘苦,平,無毒。主溫中,令人多熱,大便堅,不可多食。即糯米也。粳米
味甘苦,平,無毒。主益氣,止煩,止泄,和胃氣,長肌肉。粟米
味咸,微寒,無毒。主養腎氣,去脾胃中熱,益氣。陳者良,治胃中熱,消渴,利小便,止痢。綠豆
味甘寒,無毒。主丹毒,風疹,煩熱,和五臟,行經脈。赤小豆
味甘酸,平,無毒。主下水,排膿血,去熱腫,止瀉痢,通小便。解小麥毒。匾豆味甘,微溫。主和中。葉主霍亂吐下不止。小麥
味甘,微寒,無毒。主除熱,止煩躁,消渴,咽干,利小便,養肝氣,止痛,唾血。
大麥
味咸,溫、微寒,無毒。主消渴,除熱,益氣,調中,令人多熱,為五谷長。1/25/202515禽品
鵝肉
味甘,平,無毒。利五臟,主消渴。鴨肉
味甘,涼,無毒。補內虛,消毒熱,利水道及治小兒熱驚癇。
雞肉味甘,性溫,無毒。溫補脾胃,益氣養血,益五臟,補虛損,強筋骨。
1/25/202516獸品牛肉
味甘,平,無毒。主消渴,止啘泄,安中益氣,補脾胃。羊肉
味甘,大熱,無毒。主暖中,頭風,大風,汗出,虛勞,寒冷,補中益氣。豬肉
味苦,無毒。主閉血脈,弱筋骨,虛肥人。兔肉
味辛,平,無毒。補中益氣。不宜多食,損陽事,絕血脈,令人痿黃。不可與姜、橘同食,令人患卒心痛。妊娠不可食,令子缺唇。二月不可食,傷神。犬肉
味咸,溫,無毒。安五臟,補絕傷,益陽道,補血脈,厚腸胃,實下焦,填精髓。
1/25/202517魚品鯉魚
味甘,寒,有毒。主咳逆上氣,黃疸,止渴,安胎。治水腫,腳氣。鯽魚
味甘,溫平,無毒。調中,益五臟。
鱔魚
味甘,平,無毒。主濕痹。鱉肉
味甘,平,無毒。下氣,除骨節間勞熱結實壅塞。蟹
味咸,有毒。主胸中邪熱結痛,通胃氣,調經脈。螺
味甘,大寒,無毒。治肝氣熱,止渴,解酒毒。
1/25/202518果品
桃
味辛甘,無毒。利肺氣,止咳逆上氣,消心下堅積,除卒暴擊血,破癥瘕,通月水,止痛。桃仁止心痛。梨
味甘,寒,無毒。主熱嗽,止渴,疏風,利小便,多食寒中。柿
味甘,寒,無毒。通耳鼻氣,補虛勞,腸澼不足,厚脾胃。木瓜
味酸,溫,無毒。主濕痹邪氣,霍亂吐下,轉筋不止。李子
味苦,平,無毒。主僵仆,瘀血,骨痛,除痼熱,調中。石榴
味甘酸,無毒。主咽渴,不可多食,損人肺,止漏精。杏
味酸。不可多食,傷筋骨。杏仁有毒,主咳逆上氣。橘子
味甘酸,溫,無毒。止嘔,下氣,利水道,去胸中瘕熱。橙子
味甘酸,無毒。去惡心。多食傷肝氣。皮甚香美。棗
味甘,無毒。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經脈,生津液。櫻桃
味甘,主調中,益脾氣,令人好顏色。葡萄
味甘,無毒。主筋骨濕痹,益氣強志,令人肥健。
1/25/202519果品
蓮子
味甘,平,無毒。補中養神,益氣,除百疾,輕身不老。荔枝
味甘,平,無毒。止渴生津,益人顏色。龍眼
味甘,平,無毒。主五臟邪氣,安志,厭食,除蟲,去毒。橄欖
味酸甘,溫,無毒。主消酒,開胃,下氣,止渴。楊梅
味酸甘,溫,無毒。主祛痰,止嘔,消食,下酒。甜瓜
味甘,寒,有毒。止渴,除煩熱。西瓜
味甘,平,無毒。主消渴,治心煩,解酒毒。
1/25/202520菜品芫荽
味辛,溫,微毒。消谷,補五藏不足,通利小便。(一名胡荽。)
蔥
味辛,溫,無毒。主明目,補不足,治傷寒發汗,去腫。蒜
味辛,溫,有毒。主散癰腫,除風邪,殺毒氣。獨顆者佳。韭
味辛,溫,無毒。安五臟,除胃熱,下氣,補虛。可以久食。冬瓜
味甘,平、微寒,無毒。主益氣,悅澤駐顏,令人不饑。蘿卜
味甘,溫,無毒。主下氣消谷,去痰癖,治渴,制面毒。胡蘿卜
味甘,平,無毒。主下氣,調利腸胃。木耳
味苦,寒,有毒。利五臟,宣腸胃壅毒氣。藕
味甘,平,無毒。主補中,養神,益氣,除百疾,消熱渴,散血。山藥
味甘,溫,無毒。補中益氣,治風眩,止腰痛,壯筋骨。白菜
味甘,溫,無毒。主通行腸胃,除胸中煩,解酒渴。
1/25/202521五、飲食的相宜
海帶和芝麻:兩者同食可美容、抗衰老,并對血液有凈化的功效;豆腐和韭菜:兩者同食對陽痿、早衰、早泄、遺精、婦女陽氣不足、大便干燥、癌癥患者有一定療效。草莓和牛奶:兩者同食清涼解渴,增加營養,養心安神;紅棗和核桃:兩者同食有補血、益智、抗衰老的功效;雞肉各冬瓜:兩者同食有清熱利尿、清腫輕身的作用;雞肉和人參:有填精補髓、活血調經的功效;1/25/202522六、飲食的禁忌
飲食與病證的禁忌:陰虛熱盛患者忌食辛辣溫熱之品;虛寒泄瀉患者忌食生冷、寒涼之品;氣滯胃脘患者忌食柿子;皮膚斑疹患者忌食發散之品,如魚蝦、大蔥、香菜。黃疸忌食膩;溫病高熱忌食辛辣葷腥;肺癆、痔瘡、癰癤忌食燥性食物;產后、經期忌食寒涼食品等經驗。飲食與飲食的禁忌:芥菜與鯽魚:同食會引起水腫;茄子與螃蟹:同食會引起腹瀉;牛奶與巧克力:可造成頭發干枯、腹瀉、出現缺鈣和生長發育緩慢等現象;1/25/202523七、中醫飲食護理的原則1“三因”制宜“三因”制宜,即因時、因地、因人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飲食。因時有春、夏、秋、冬四季不同;地有東、南、西、北之分;人有胖、瘦、盛、弱之別,所以飲食也應“辨因”施治。1/25/202524七、中醫飲食護理的原則
夏季氣候炎熱,陽熱偏盛,應多食寒涼、滋潤屬性的食物,如綠豆、苦瓜;冬季氣候寒冷,陰寒偏盛,應多食溫熱屬性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根據食物的不同屬性能使人體順應氣候變化,以維持人體的內外環境相對平衡。因時制宜1/25/202525六、中醫飲食護理的原則
東南地區氣溫偏高,濕氣重,宜食清淡、滲濕食物;西北地區氣溫偏低,燥氣盛,宜食溫熱、生津、潤燥食物。因地制宜:1/25/202526七、中醫飲食護理的原則兒童身體嬌嫩,宜用性平、易消化食物。老年人氣血、陰陽虛弱,宜進補氣助陽或養血滋陰之品。成年體質壯實的外感風寒患者,可選用發散作用較強的食療方如姜糖飲、姜糖蘇葉飲、蔥白粥等;因人制宜1/25/202527七、中醫飲食護理的原則對老年體虛而感風寒者,食療時宜配補益食品,如人參桂枝粥、木耳粥等。體質屬寒者,宜食熱性食物;體質屬熱者,宜食涼性食物,忌熱性食物以及辛辣煙酒等;女子以血為本,飲食應以補陰補血為主,盡量選擇多汁多液食物;體質過敏的人,不宜吃海鮮腥發之物。因人制宜1/25/202528七、中醫飲食護理的原則2辨證施膳病證有寒、熱、虛、實之分,食物亦有四性五味之別,在飲食調護在應按病證的性質不同,選擇相宜之食品。對于患者的飲食,須根據具體病證加以調配,即辨證配膳。飲食護理與用藥治療同法,當“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證應忌生冷瓜果等涼性食物,宜食溫熱之品;熱證應忌辛辣、醇酒、灸搏等熱性食物,宜食涼性之品;陽虛者忌寒涼,宜厚味溫補;陰虛者忌溫熱,宜甘寒滋養。1/25/202529七、中醫飲食護理的原則3.食量適宜軟硬適宜
食量要因人因證而宜,勿太過或不足。食量太過,運化不及,反損傷脾胃,對健康不利;食量不足,機體得不到水谷精微之品,導致正氣不足,無以驅邪,久之氣血虧損而病生。食物的軟硬應根據病人脾胃功能酌定。大多數病人,脾胃功能低下,應給以軟、精、細的食物為原則,即使與病證相宜的,也應適當控制,以免加重脾胃的負擔,而使余邪難清或愈而復發。1/25/202530八、中醫外科病證飲食護理腸癰的中醫飲食護理痔瘡的中醫飲食護理1/25/202531腸癰的中醫飲食護理
(1)不暴飲暴食:饑一頓飽一頓,飲食不規律,胃腸道充盈與排空會失去常度;而暴飲暴食,可突然加重胃腸負擔,加大食物的機械性刺激。如此會導致腸道正常蠕動發生改變,功能出現紊亂。(2)忌生、硬等難消化食物:生、硬等難消化食物,加重腸道負擔,導致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3)細嚼慢咽,減少進入盲腸的食物殘渣。(4)飯后切忌暴急奔走,盛夏酷暑切忌貪涼過度,尤其不宜過飲冰啤酒,以及其他冷飲。(5)平時飲食注意不要過于肥膩,避免過食刺激性食物。
預防:
1/25/202532辨證施膳:
氣血瘀滯型(初期)臨床表現:腹痛始于上腹或繞臍周,隨后轉移至右下腹天樞穴附近,呈持續性或陣發性加劇,伴輕度發熱(體溫多在38~C以下,),脘腹悶脹、惡心暖氣或大便秘結,小便微黃,舌質淡紅,苔白厚膩,脈弦滑或弦滑數。麥氏點有壓痛,一般無反跳痛和腹皮攣急。闌尾穴(足三里下3寸)有壓痛和硬結感。
1/25/202533辨證施膳:飲食護理處方:①苡仁二豆湯:苡仁、綠豆、赤小豆各100g生甘草20g,水煮爛調鹽服。②銀花赤豆湯:銀花30g蒲公英30g赤小豆100g,銀花、蒲公英先加水煎取藥汁,去渣留汁,加入赤小豆與適量水再煮,至豆熟爛即可。③桃仁薏苡仁粥:桃仁10克(去皮尖),薏苡仁30克,粳米50克,加水同煮粥至極爛服用。④芹菜瓜仁湯:芹菜30克,冬瓜仁20克,藕節20克,野菊花30克。水煎,每日分2次服。1/25/202534辨證施膳:
濕熱蘊結臨床表現:腹痛及右下腹壓痛加劇,腹皮攣急,并出現反跳痛,體溫在38℃以上,嘔惡,納呆,口干欲飲,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1/25/202535辨證施膳:
飲食處方:①丹皮三仁粥:丹皮90、苡仁50、桃仁25、冬瓜仁15、粳米150克,白糖適量,先將丹皮、桃仁、冬瓜仁水煎,去渣留汁,再加入粳米、薏仁(已泡軟)、適量水,按常法煮粥,日一劑,分服3次。②腸癰解毒飲魚腥草、馬齒莧、敗醬草、蒲公英、海帶各30g,荸薺50g魚腥草、馬齒莧、敗醬草、蒲公英先加水煎取藥汁,去渣,加入海帶絲、荸薺再煮。代茶飲。③冬瓜仁苦參湯:冬瓜仁15克,苦參30克,甘草10克,水煎,調蜂蜜適量飲服。④敗醬草湯:敗醬草30克,忍冬藤20克,桃仁10克,薏苡仁30克,水煎,每日分2—3次服。⑤蛇舌草敗醬草湯:白花蛇舌草30克,敗醬草20克,煎水,調入蜂蜜適量飲服。1/25/202536辨證施膳:熱毒熾盛期臨床表現:腹痛劇烈,全腹呈彌漫性壓痛、反跳痛及腹皮攣急,高熱不退,時時汗出,煩渴欲飲,腹脹,嘔吐不食,大便次數增多,似痢不爽,小便短赤或頻數如淋,甚則全腹膨脹,頻頻嘔吐,轉動聞水聲,兩眼凹陷,身皮甲錯,唇干口臭,舌質紅絳,苔黃膩或黃燥,脈洪大而數。飲食處方:銀花綠豆粥銀花30g先加水煎取藥汁,去渣。綠豆、大米常法煮粥,半熟時加入銀花藥汁,調勻煮熟,第日服3次。1/25/202537痔瘡的中醫飲食護理:日常飲食中可多選用蔬菜、水果、豆類等含維生素和纖維素較多的飲食。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生蔥、生蒜、芥末、姜等,能刺激直腸肛門部位血管充血和擴張,造成排便時刺痛和墜脹感,從而誘發痔瘡。2.忌飲酒:中醫認為痔瘡多屬濕熱,飲酒可助其濕熱,而且酒(特別是烈性酒)可使直腸靜脈充血,誘發或加重痔瘡。3.忌食肥甘厚味、炙烤食物:這些食品可刺激直腸肛門部的黏膜皮膚,使充血明顯,導致痔瘡發生。4.忌食難于消化、堅硬的食物:食物難以消化會導致便秘,從而使直腸血管曲張。5.忌食味濃及香料多的食物:容易令腸道不適,同時令肝臟充血、下腹腔壓力加大,可導致痔瘡發生或使痔瘡加重。6.忌食壯陽火的水果:如芒果、榴蓮、荔枝、龍眼等。預防1/25/202538痔瘡的中醫飲食護理:防治痔瘡食療方法1:香蕉蔬菜粥香蕉、綠色蔬菜各100克,粳米70克,食鹽適量。香蕉去皮搗為泥,蔬菜切成絲。粳米煮粥至熟時,加入香蕉泥和蔬菜。煮沸后,加入食鹽。每天早餐服食2:涼拌馬齒莧魚腥草將馬齒莧與魚腥草各250克,分別洗凈,用沸水汆一下。加麻油、醬油、味精和醋等調料涼拌。分頓服食。3:三瓜時蔬取絲瓜、冬瓜、西瓜各250克。絲瓜、冬瓜去皮切片;西瓜去外層綠衣,將中層白皮切成片。將三者放入水中汆一下,瀝出。放入適量食鹽、麻油和味精調勻,當菜食用。4:荸薺獼猴桃汁荸薺10~15個,獼猴桃4個,去皮,切成小塊,加水1000毫升,放入冰糖,打成汁。每天喝1000毫升。1/25/202539辨證施膳:風傷腸絡:臨床表現:大便帶血,滴血或噴射狀出血,血色鮮紅,有肛門瘙癢感,舌紅,苔薄黃,脈浮數。治療:清熱涼血祛風飲食護理:飲食宜清熱涼血潤腸,可選用生地黃粥、茅根粥、荸薺、豆漿、雞冠花藕汁等飲食;鼓勵病人多飲水,可飲冷密糖水,淡鹽水等;當病人發生便秘時,可進食花生糊、芝麻糊、核桃等潤腸通便之食物。飲食處方:①桑耳粥:桑耳3克,粳米50克。先煎桑耳,去渣取汁,和米煮粥,空腹服用。肛腸治療專家講,此方有祛風活血作用,用于腸風痔血。②蒼耳粥:蒼耳子15克,粳米100克。先煎蒼耳子,去渣,后入米煮粥,空腹服用。此方有祛風消腫功效,適用于痔瘡下血,老人目暗不明等癥。1/25/202540辨證施膳:濕熱下注臨床表現:便血色鮮,量較多,肛內腫物外脫,可自行回縮,肛門灼熱,舌紅,苔薄黃膩,脈弦數。治法:清熱滲濕止血飲食護理:飲食以清熱化濕止血的為宜,如食馬齒莧粥、苦瓜飲、苦參紅糖雞蛋等,多飲開水,可多飲清涼飲料或用大黃、番瀉葉泡水代茶服;1/25/202541辨證施膳:飲食處方:①金針菜糖水:金針菜100克,紅糖適量,同加水煮熟,去渣。每日早晚空腹服,連服數天。適用于痔瘡疼痛出血,有清熱、利尿、養血平肝功效。②絲瓜豬瘦肉湯:絲瓜250克,豬瘦肉200克。將絲瓜切塊,豬瘦肉切片,加水適量煲湯。每日2~3次,用食鹽調味,佐膳。此方有清熱利腸、解暑除煩功效。適用于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企業數字化管理從傳統到現代的轉變
- 地熱供暖區域市場潛力與投資風險評估報告
- 客戶服務與用戶體驗的融合策略
- 2025年現代漢語創新思維試題及答案
- 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效率的提升實踐
- 2025物業清潔管理合同
- 2025年金融行業CRM數字化升級策略與應用案例解析報告
- 【+高中語文++】《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練習+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
- 教育與培訓行業教育行業虛擬現實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研究報告
- 主題樂園項目定位與品牌戰略設計
- 房屋買賣合同解除協議書
- 國家開放大學《水利水電工程造價管理》形考任務1-4參考答案
- 司法局PPT模板
- 軸直線滑臺設計畢業論文
- 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全部系列表格12張
- 五年級奧數《盈虧問題》(課堂PPT)
- 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獎罰制度匯編
-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作業設計《21.古詩三首》(附答案)部編版
- FC西游記后傳金手指
- 清遠樂排河水質達標方案
- 飽和蒸汽、過熱蒸汽壓力與溫度、密度對照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