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上外版高二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142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雕塑家羅丹參觀博物館時,面對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發動說:“瞧!伏爾泰對面的盧梭,目光中含有無限精微的氣息,那是18世紀諸人物的共同性格。”羅丹所謂的“18世紀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指A.以理性思考社會,反對專制,提倡民主與法制B.反對教會的封建束縛,主張”因信稱義”C.批判君權神授,提出天賦人權,建立民主共和國D.批判宗教神學,提倡人性,主張三權分立2、下列有關一戰后期美國參戰原因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援助協約國,防止其失敗B.借口反對德國“無限制潛艇戰”C.撈取戰利品,奪取世界霸權D.轉嫁國內危機,防止人民革命3、歷史上經常出現主觀動機和客觀效果背離的現象,即所謂“種瓜得豆”。中國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實施過程中直接反映這一現象的是()A.秦朝郡縣制B.西漢郡國并行制C.元朝行省制D.清朝軍機處4、【題文】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學說“必須首先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雖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經濟的事實中”。最能印證其主旨的是A.商品經濟催生了歐洲近代啟蒙思想B.人文主義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學色彩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義D.人民主權學說豐富了法國啟蒙思想5、【題文】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講政治時大多站在民眾一邊,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學派與其他學派不同,為君主作參謀,專替君主打算。這一學派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6、在祖國統一問題上;我們有“一國兩制”,也有“九二共識”。這兩者的共同之處有()
①均以尊重歷史和現實為基礎。
②均由中國中央政府提出;發展為法律文件。
③均以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
④均在一定范圍內得到了實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評卷人得分二、雙選題(共4題,共8分)7、美國中華會館主席張自豪說:“1997年有30萬港人移民出外,但在這十年間,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達30萬。”出現這種變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中央政府的支持B.“一國兩制”的保障C.經濟全球化的深入D.投資環境的好轉8、根據下圖所示,其中關于羅馬法的說法錯誤的是()A.《十二銅表法》既是成文法的開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B.當公民法演變為萬民法時,羅馬成文法已比較完善,所以萬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C.從習慣法發展到成文法、從公民法發展到萬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與貴族的斗爭D.羅馬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煩瑣等特性,可能與其存在大量習慣法有很大關系9、美國中華會館主席張自豪說:“1997年有30萬港人移民出外,但在這十年間,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達30萬。”出現這種變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中央政府的支持B.“一國兩制”的保障C.經濟全球化的深入D.投資環境的好轉10、根據下圖所示,其中關于羅馬法的說法錯誤的是()A.《十二銅表法》既是成文法的開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B.當公民法演變為萬民法時,羅馬成文法已比較完善,所以萬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C.從習慣法發展到成文法、從公民法發展到萬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與貴族的斗爭D.羅馬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煩瑣等特性,可能與其存在大量習慣法有很大關系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8題,共16分)11、【題文】相對論否定了經典力學的絕對的時空觀,發展了牛頓力學,將物理學發展到一個新階段。12、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提出,生物現存的物種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不同物種的變異是“自然選擇”的結果。______(判斷對錯)13、中國古代文學主流表達形式經歷了賦-詞-詩-曲-小說的變化趨勢,它反映了中國古代文學主流表達形式的發展趨勢是逐漸通俗化。______。(判斷對錯)14、如圖所示,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輝煌的時刻,成為中國人民經過十四年抗戰、取得偉大勝利的見證。______(判斷對錯)15、判斷題,正確選A,錯誤選B伏爾泰曾說:“我不能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表明他提倡言論自由.16、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們主張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認為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不承認上帝的存在,要求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______(判斷對錯)17、新文化運動也是一場文學革命,主張用白話文取代文言文,主張推翻陳腐、雕琢、晦澀的舊文學,建設新鮮、平易、通俗的新文學。______(判斷對錯)18、據統計,1960年中國25萬科學家和工程師中,有90%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培養出來的。說明我國已形成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__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四、判斷題(共2題,共4分)19、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憲法規定了國家性質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這是新中國第—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20、元朝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行省擁有經濟、軍事大權,但行使權力時受到中央的節制。()評卷人得分五、連線題(共3題,共9分)21、連線題(8分)李贄理在氣中黃宗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男女平等王夫之工商皆本22、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國簽署的《開羅宣言》指出:“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土地,例如滿洲、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簽署(后蘇聯參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開羅宣言之條件必須實施”。材料二于右任是參加辛亥革命的國民黨元老,晚年羈留臺灣,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時寫下了《望大陸》:“葬我與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之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材料三2005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反分裂國家法》第一條為了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勢力分裂國家,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制定本法。第三條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戰的遺留問題。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是中國的內部事務,不受任何外國勢力的干涉。第五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國家和平統一后,臺灣可以實行不同于大陸的制度,高度自治。請回答:(1)材料一中的“臺灣、澎湖列島”是如何被日本竊取的?(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現狀?據材料三指出中國政府確立的解決方式。(4分)
(3)結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單談談你對實現海峽兩岸統一的主要認識。(4分)
23、【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0分)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國古代有作為的君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下圖為秦始皇二十六年詔版(拓本),文字如下:二十六年,秦并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秦王自立號為□□,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材料二1673――1681年,年輕的康熙帝指揮了一場平叛戰爭。他后來多次談起戰爭前后自己的變化,說:“前者凡事視之以為易;自逆賊變亂之后,覺事多難處,每遇事必慎重圖維,詳細商榷而后定。”――摘編自張豈之《中國歷史》材料三政事不論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決。秦始皇規定一天看章奏(竹簡)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范文瀾《中國通史》材料四朕自臨御以來,一切機務必皆躬親,從不敢稍自暇逸。今天下大小事務,皆朕一身親理,無可旁貸。若將要務分任于人,則斷不可行。所以無論鉅細,朕必躬自斷制。――《清圣祖實錄》康熙五十八年(1)據材料一指出圖片中文字的字體,并根據圖片寫出材料中空缺□□的文字。(2分)
(2)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秦始皇在這一詔書中頒布了什么經濟措施?有何意義?(3分)
(3)依據材料二,說明“平叛戰爭”所指事件及對康熙帝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評價這一事件的歷史意義。(3分)
(4)依據材料三、四,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處理政務的共同點。(2分)評卷人得分六、問答題(共3題,共18分)24、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韓非子《守株待兔》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樣的政治觀點?25、梭倫改革為雅典城邦的強盛開辟了道路。閱讀下列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請回答:
從材料一的兩張圖片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請從政治、歷史角度分析這一現象產生的主要影響是什么?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從古到今,孫悟空的藝術形象發生了很大變化。時期宋元明清“文革”時期改革開放以后形象。
特點神通廣大,追求個人享樂,愛憎不鮮明從任性妄。
為到誠心向佛不畏強權,敢于抗爭斬妖除魔的正義化身,向現實妥協的悲劇代表,叛逆不羈的個人英雄——摘編自張久瑛《試論孫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變》;劉繼興《毛澤東耐人尋味的“孫悟空情結”》
從以上材料中任選兩個相鄰的歷史時期,指出孫悟空形象的差異,并從藝術形象的時代性角度進行論述。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A【分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的重要關鍵詞是“18世紀”,18世紀是啟蒙運動時期,啟蒙運動的旗幟是“理性”。所謂的“理性”指的是人的思考和判斷,即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類社會現象。所以答案選A選項。考點: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啟蒙運動·啟蒙運動的思想【解析】【答案】A2、D【分析】【分析】聯系史實可知;協約國在戰爭中大舉向美國借款,為保證借給協約國的巨額貸款能夠歸還,美國希望協約國取得勝利,故A項正確;在1916年2月宣布實施“無限制的潛艇戰”。德國潛艇襲擊前往協約國港口的一切船只,中立國美國的船只也不能幸免。故B項正確;C.撈取戰利品,奪取世界霸權說法亦符合史實;當時美國并未出現國內危機故D說法錯誤。故此題應選D項。
【點評】此題為逆向選擇題(否定型選擇題)。此類選擇題通常要求選出與事實不符的選項。題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無”、“沒有”、“不正確”等詞語,所以要特別注意逆向思維。解答此類題可采用逆推法,根據題意,首先找出與題目要求不相符的三個備選項,剩下的備選項就是題目要求的答案。也可用正向思維或排除法。3、B【分析】A;郡縣制的實行;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管控,實現了對地方政權的有效控制,沒有出現主觀動機與客觀效果背離現象,故排除;
B;“郡國并行”制度的實施;本意是為強化中央對地方的管控,但郡國的勢力不斷擴大,嚴重損害了中央的權力,屬于主觀動機與客觀效果背離現象,故正確;
C;行省制度的實施有效實現了中央對地方的有效管控;故排除;
D;清朝軍機處的設立有效強化了皇權;故排除;
故選B.
本題以“種瓜得豆”為考查切入點;考查對漢朝加強中央集權措施知識點的掌握,考查對材料的綜合閱讀理解能力.
本題考查對郡國并行制度知識點的掌握,漢初為強化中央集權,實行郡國并行制度,實行郡縣、封國并存制度,之后,出現七王之亂,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削弱藩國的勢力.【解析】【答案】B4、C【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意大利的人文主義就是在希臘羅馬古典文化中孕育的,而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就是屬于“已有的思想材料”。所以最能印證其主旨的肯定就是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義。
考點: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義【解析】【答案】C5、B【分析】【解析】略【解析】【答案】B6、C【分析】結合所學可知;九二共識是大陸的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以口頭方式表達的“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故②錯誤。
①③④均符合“一國兩制”;“九二共識”;故C項正確。
故選:C。
本題考查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需要掌握“一國兩制”;“九二共識”的相同點。解題的關鍵是對“一國兩制”、“九二共識”的史實的識記和比較。
本題考查對“一國兩制”、“九二共識”相同點的把握,旨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比較能力。【解析】C二、雙選題(共4題,共8分)7、B【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一國兩制的理解。由“1997年有30萬港人移民出外,但在這十年間,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達30萬。”得知出現這種變化的最主要因素是“一國兩制”的保障。所以選B。【解析】【答案】B8、C【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羅馬法的理解。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得知從公民法發展到萬民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羅馬版圖的擴大。不是平民與貴族的斗爭。其它是正確的。所以選C。【解析】【答案】C9、B【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一國兩制的理解。由“1997年有30萬港人移民出外,但在這十年間,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達30萬。”得知出現這種變化的最主要因素是“一國兩制”的保障。所以選B。【解析】【答案】B10、C【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羅馬法的理解。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得知從公民法發展到萬民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羅馬版圖的擴大。不是平民與貴族的斗爭。其它是正確的。所以選C。【解析】【答案】C三、填空題(共8題,共16分)11、略
【分析】【解析】本題考查現代科學技術相對論的有關歷史。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1916年提出廣義相對論。相對論的提出是物理學思想的一次革命,它否定了經典力學的絕對時空論,從本質上修正了由狹隘經驗建立起來的時空觀,深刻地揭示了時間和空間的本質屬性。同時,它也發展了牛頓力學,將牛頓力學概括在相對論力學之中,推動物理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故本題是正確的。【解析】【答案】對12、略
【分析】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提出;生物現存的物種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不同物種的變異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表述正確.
故答案為A.
本題主要考查達爾文進化論.1859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建立其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嚴密的生物進化理論,其中心內容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1871年,達爾文發表《人類的起源》進一步論證了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觀點.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達爾文進化論主要內容的識記,主要考查學生對教材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基礎題,難度不大.【解析】A13、B【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古代文學主流表達形式經歷了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變化趨勢;它反映了中國古代文學主流表達形式的發展趨勢是逐漸通俗化,題干說法錯誤。
故選B。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文學的時代特征;具體考查中國古代主要文學形式。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主要文學形式,重點考查閱讀和獲取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探討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國古代各種文學形式興起的原因,主要作品、和影響。【解析】B14、A【分析】材料反映的是抗戰勝利;日本簽字投降儀式,這是中國抗戰取得的最終的勝利成果,題干表述是正確的。
故答案為:A。
本題主要考查抗日戰爭;要求學生結合抗戰勝利的影響來分析。
解答問題要搞清楚抗日戰爭結果的表現,更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功底。【解析】A15、略
【分析】試題分析:結合所學知識,伏爾泰為啟蒙運動時期的代表人物,主張天賦人權,自由平等,提倡自然賦予人類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等,所以題干說法正確考點: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展·專制下的啟蒙·伏爾泰【解析】【答案】A16、B【分析】文藝復興并不否認上帝的存在;故材料表述錯誤。
故答案為B。
本題考查文藝復興;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文藝復興的相關內容。
本題為基礎題,考查文藝復興,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認為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反對基督教的來世觀念和禁欲主義,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質享受,鼓勵發財致富和冒險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學,追求知識。【解析】B17、A【分析】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文學革命;主張用白話文取代文言文,主張推翻陳腐;雕琢、晦澀的舊文學,建設新鮮、平易、通俗的新文學,故題干材料表述正確。
故答案為正確。
本題主要考查新文化運動;解答此題需要學生掌握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的了解,主要考查學生對教材基礎知識的掌握,基礎題,難度不大。【解析】A18、錯誤【分析】聯系所學可知;到1965年,中國教育事業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所以1960年我國已形成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是錯誤的。
故答案為:錯誤。
本題考查的是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解答的關鍵信息是“我國已形成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
本題考查了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考查了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調動、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析】錯誤四、判斷題(共2題,共4分)19、A【分析】【分析】1954年9月20日第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除序言外,包括總綱,國家機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旗、國徽、首都等4章106條,關于國家的性質,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故正確。20、A【分析】【分析】在中央與地方軍事權力分配中,行省似乎應該是地方軍事勢力的代表,行省掌握較多軍事權,也應是意味著軍事方面的地方分權了。然而,由于行省所具有的朝廷派出機構的性質,由于行省掌軍時與朝廷的上述特殊關系,在實際效果上行省并未能構成名副其實的地方軍事機關和獨立的地方軍事勢力。行省所掌軍事,既體現軍事權力分配給地方的部分,又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朝廷控制地方軍事。其為元廷中央集權服務和傾向于地方分權的雙重效應,是顯而易見的。從總體上看,行省受委付提調軍馬,并沒有對中央集權帶來多少危害,反而主要發揮了某些有利于中央集權的作用。故正確。五、連線題(共3題,共9分)21、略
【分析】試題分析:李贄是明末異端思想家,反正統思想,否定孔子,有力地抨擊了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主張男女平等。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有共同的思想主張,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各自最主要的思想。考點: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明清之際的儒學思想·李贄和三大啟蒙思想家的主張。【解析】【答案】22、略
【分析】試題解析:第(1)問甲午戰爭后,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占領了臺灣、澎湖列島。第(2)問材料二反映了兩岸渴盼統一的情懷,臺灣現在依然與大陸分離。兩岸問題是歷史遺留的問題,我們主張用一國兩制的方式解決統一的問題。第(3)問對祖國統一的認識主要是從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潮流、實現民族復興等角度進行分析。【解析】(1)竊取: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戰爭,打敗清政府,迫使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占臺灣、澎湖列島。(2分)(2)現狀:臺灣與大陸分離。(2分)方式:“一國兩制”,和平統一。(2分)(3)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愿望,是歷史發展的趨勢;但是,由于“臺獨”分裂勢力的存在、外國勢力的干涉,統一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4分)23、略
【分析】(1)本問屬于對基礎知識的考查,秦統一的文字是“小篆”,秦始皇把“皇帝”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稱號。(2)本問屬于對基礎知識的考查,秦始皇在經濟方面統一度量衡,有利于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3)從材料可以判斷是“平定三藩之亂”,使康熙形成了謹慎的執政風格。平定三藩之亂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有利于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鞏固和發展。(4)考查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依據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兩位帝王專權與勤政的執政風格。【解析】(1)小篆;皇帝。(2分)(2)統一度量衡。(1分)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2分)(3)平定三藩之亂。(1分)形成了謹慎的執政風格。(1分)維護了國家統一.(1分)(4)專權;勤政。六、問答題(共3題,共18分)24、認為社會是發展變化的;反對“是古非今”。主張變法革新,治理國家的政策;措施必須與時俱進。
【分析】【分析】材料反映了韓非在諷刺宋人的因循守舊;由此可反映出法家的社會發展史觀以及在此思想指導下的變革社會的主張。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韓非的思想觀點,旨在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及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注意把握題干所給材料的主旨及韓非所代表的法家學派的思想觀點等。25、信息:雅典城邦手工業發達,對外貿易活躍。影響:海外貿易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國際經濟法國際海事法律事務考核試卷
- 2025年中國PE發泡鞋材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LED走廊燈數據監測報告
- 2025年中國BD拋光輪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200#溶劑油數據監測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輕觸延時開關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花崗巖Ⅴ型架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紙漿模塑寵物用品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瞄點式亮度計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瓷柱式斷路器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年畢節市大方富民村鎮銀行招聘題庫帶答案分析
- 【220kV-500kV輸電線路自動重合閘裝置結構與原理分析2500字】
- 航空發動機關鍵部件項目運營管理手冊(范文)
- 2025年中國社區O2O商業模式市場分析報告
- 高中數學試卷江蘇真題及答案
- 水泥檢測試題及答案
- 泰享懂你 康養友伴-2024年新康養需求洞察白皮書-華泰人壽
- 校長競聘筆試題目及答案
- 2025-2030“一帶一路”背景下甘肅省區域經濟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報告
- 2025五級應急救援員職業技能精練考試題庫及答案(濃縮400題)
- 反恐知識宣傳主題班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