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14-詩歌鑒賞之語言(新高考版)(原卷版)_第1頁
專題14-詩歌鑒賞之語言(新高考版)(原卷版)_第2頁
專題14-詩歌鑒賞之語言(新高考版)(原卷版)_第3頁
專題14-詩歌鑒賞之語言(新高考版)(原卷版)_第4頁
專題14-詩歌鑒賞之語言(新高考版)(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4詩歌鑒賞之語言目錄TOC\o"1-3"\h\u一、熱點題型歸納 1【題型一】煉字 1【題型二】詩句含義/作用 3【題型三】賞析詩句 5【題型四】風格 7二、最新模考題組練 12【題型一】煉字【典例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武牢關遇雨①吳融澤春關路迥,暮雨細霏霏。帶霧昏河浪,和塵重客衣。望中迷去騎,愁里亂斜暉。惆悵家山遠,溟蒙濕翠微。【注】①武牢關,原稱虎牢關,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唐時因為避高祖的祖父李虎的諱亦稱武牢關,為洛陽東邊門戶和重要的關隘,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詩人多次考試不第,此詩應為詩人科舉應試再次落第,途經武牢關時所作。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點“關”字,寫前路杳杳,暮雨霏霏,渲染了關山難越的氛圍。B.頷聯出句緊承首聯次句展開,因“暮”河浪“昏”,因雨而“帶霧”。C.頷聯對句“重”字,既寫詩人沾滿塵土的衣著之重,也寫出心情沉重。D.尾聯以景作結,再次營造了凄迷的氛圍,寄托了憂國懷鄉的復雜情感。2.詩歌講究煉字,請賞析頸聯煉字的妙處。【提分秘籍】煉字一般是要求分析“詩眼”,詩歌的“詩眼”即為詩歌的關鍵所在,基本上有兩種類型,煉字有兩種類型:統攝全篇,或者一字傳神。統攝全篇型,要結合全詩,逐聯(句)解說詩眼的體現,詩句解說要扣緊詩眼。充分體現詩眼“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特點。一字傳神型,則重在透過詩眼,分析詩歌旨意,傳達作者情感。字句的解說要具體,要聯系描寫情境、上下文意、詩作標題、作者情感等方面加以理解。煉字的題目注意從煉意、煉境、煉結構和煉手法等角度進行分析,一般都有煉意的內容,如是寫景的詩句往往有煉境的成分,煉結構主要是統領全詩或在詩歌的結構中起關鍵的作用,如轉折、過渡、詩眼等,煉手法主要是修辭和表現手法。答題可按以下步驟操作:第一步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或指出這個字特殊的語法現象(詞類活用)(釋含義)第二步展開聯想和想象,把該字放入到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第三步分析采用的藝術表現手法或修辭手法,情與景的關系,及寫景方法)(明手法)第四步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者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或在整體上有怎樣的表達效果(點情境/表感情/談效果)【變式演練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望薊門祖詠燕臺一望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注】燕臺:原為戰國時燕昭王所筑的黃金臺。薊城:唐朝的邊疆重鎮。投筆吏:指漢人班超,曾投筆從戎,終以功封侯。請長纓:指漢代終軍曾自向漢武帝請求:“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先寫詩人登臨燕臺,卻著一“驚”字,道出他這個遠道而來的客子初至邊塞的獨特感受。B.詩人看見積雪閃著寒光,曙色中旌旗飄揚,這肅穆的景象暗示軍營氣勢的莊嚴、軍容的嚴整。C.頸聯前句寫前方烽火連天,表現出征戰的激烈;后句寫薊城背山靠海,可見此地是險要的關塞。D.尾聯用典,詩人表明自己不想學投筆從戎的班超,只想做敢請長纓去縛南越王的終軍。2.有人說詩眼是“望”,也有人說是“驚”,你贊同哪種觀點?請結合全詩簡要說明?!咀兪窖菥?】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春雪晚晴出西村范浚步屐尋春犯雪泥,村南村北鵓鳩啼。墮梅殘白猶明樹,著柳暗黃初映堤。風景快晴云擘絮,江天未暮日懸規。最憐碧漲侵沙尾,更傍橫橋一杖藜。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句工于煉字,一個“犯”字從側面寫出道路難行,突出了詩人尋春之不易。B.頷聯與“海日生殘夜,江春人舊年”一樣都蘊含著詩人對自然界新舊交替的感悟。C.頸聯上句寫天快放晴之時白云如絮,下句寫天放晴后落日如規,極富畫面感D.尾聯著眼于近景,用“最憐”二字直抒胸臆,表現了詩人對初春美景的喜愛之情。2.你認為這首詩中哪個詞語能夠統領全篇?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绢}型二】詩句含義、作用【典例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韋應物夾水蒼山路向東,東南山豁大河通。寒樹依微遠天外,夕陽明滅亂流中。孤村幾歲臨伊岸②,一雁初晴下朔風。為報洛橋游宦侶③,扁舟不系與心同?!咀ⅰ竣凫枺航窈幽响柨h。洛:洛水。這里的鞏洛,即鞏縣洛河注入黃河處。②伊:伊水,《水經注·伊水》中有“伊水出南陽……又東北至洛陽縣南,北入于洛”。③洛橋:洛陽橋,這里指洛陽。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記敘并描寫了由洛水入黃河的行程和景物?!皧A”“豁”二字選用精當,舟行洛水,青山列岸,忽見群山開豁,大河橫流,意境頓開。B.頷聯寫寒樹遠影隱約天邊,如水墨渲淡;落日余暉閃爍波濤之上,可謂妙手天成。故《唐詩別裁》中說:“寒樹句畫本,夕陽句畫亦難到?!盋.頸聯動靜結合,靜寫伊水岸邊孤村,經安史之亂殘破不堪,意境蕭疏孤清;動寫一雁孤飛,趁初晴乘風北上,與詩人從流飄蕩處境相合。D.結構上首聯破題,中間兩聯呼應“即事”,尾聯切題,構思精妙;內容上以秋天傍晚黃河的景象引發詩人感觸,有寄托,有情思,意蘊豐富。2.“扁舟不系”源于《莊子》中的“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請結合這句話與尾聯的含義簡要分析詩人的思想感情。【提分秘籍】分析詩句含義的能力。答題時一般先簡單的翻譯或描述詩句的內容,然后抓住詩句中的重點詞語概括詩句的內容,如是景物描寫概括特征,最后結合詩句中的詞語、手法和注釋等內容分析詩句表達的情感。分析詩句的作用的題目,首先明確詩句的內容,然后從結構和內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時注意詩句的位置,開頭主要是統領全詩,奠定情感基調,和標題、結尾相照應,引起下文,為下文做鋪墊等;中間主要是承上啟下;結尾主要是照應標題、開頭和卒章顯志等。【變式演練1】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卻過淮陰吊韓信廟李紳功高自棄漢元臣,遺廟陰森楚水濱。英主任賢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龍鱗。賤能忍恥卑狂少,貴乏懷忠近佞人。徒用千金酬一飯,不知明哲重防身。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抗擊疫情時出現的“國士無雙”一詞最早就是形容韓信的,“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B.遺廟陰森的環境與《蜀相》中諸葛亮祠堂“柏森森,自春色,空好音”環境相似,少有人來。C.“賤能忍恥卑狂少”寫韓信貧賤時能忍胯下之辱,卑微,狂放,可見作者對他的諷刺之意。D.“英主任賢增虎翼”寫劉邦任用韓信,韓信戰功卓越,可見作者對他功績的贊美之意。2.詩歌最后兩句有何含義?作者對韓信是怎樣的態度?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咀兪窖菥?】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秋涼詩寄正字①十二兄(節選)李賀大野生素空,天地曠肅殺。露光泣殘蕙,蟲響連夜發。房寒寸輝薄,迎風絳紗折。披書古蕓②馥,恨唱華容歇。百日不相知,花光變涼節。弟兄誰念慮,箋翰既通達。青袍度白馬,草簡奏東闕。夢中相聚笑,覺見半床月?!咀ⅰ竣僬?,秘書省官名。②古蕓,古人用蕓香施放于藏書之中,以防書被蟲蛀。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二句營造闊大、曠遠的空間感。素,寫秋空之清朗:肅殺,寫草木枯落之蕭條。B.第三四句視聽結合,以“露光”“殘蕙”暗示天氣轉涼。秋蟲接連發出凄切的鳴叫。C.“青袍”二句,寫出十二兄著青袍、騎白馬的英姿和他揮筆草擬上奏的文書的情景。D.“夢中”二句是想象之景,一熱鬧一清冷。對比之中引發離愁別緒,言有盡而意無窮。2.“披書古蕓馥,恨唱華容歇?!眱删湓谌娭杏惺裁醋饔??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绢}型三】賞析詩句【典例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小題。山中聞杜鵑【注】洪炎山中二月聞杜鵑,百草爭芳已消歇。綠陰初不待重風,啼鳥區區自流血。北窗移燈欲三更,南山高林時一聲。言歸汝亦無歸處,何用多言傷我情?!咀ⅰ拷ㄑ兹晔辉?,金兵入侵洪州(今南昌),洪炎南下避居金溪。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句照應標題,交待了“聞杜鵑”的地點和時間,而杜鵑的啼鳴聲為全詩奠定了情感基調。B.前兩聯通過對杜鵑、百花、綠陰的描寫,展現南國春意將盡的景象,寄寓詩人深沉的情思。C.頸聯屬對工整,與晚唐徐涂“故山望斷不知處,鵜鴂隔花時一聲”兩句所營造的意境不同。D.全詩緊扣“山中聞杜鵑”展開,筆力集中,語言樸素自然,形象鮮明生動,情感真摯動人。2.詩歌尾聯表達精妙,請作簡要賞析?!咎岱置丶浚ㄒ唬┵p析詩句四技巧1.弄懂表層含意這是從句子的內容、情感方面出發的,也是賞析句子的前提?;卮鸫祟悊栴}時,要著眼全篇,不能孤立地評析某一詩句。2.把握句式特點類型特點倒裝句有種錯位的美互文句有種開合的美對仗句有種整飭的美煉字句有種凝練的美3.關注表達技巧有的運用修辭手法,有的運用表現手法。一般而言,高考選取的句子,都是在表達上有特色的句子。鑒賞時要看出其在表達上的特別之處。4.注意句子位置注意從句子的位置出發,把它放在全詩整體的框架內,做到句不離篇。句子在詩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首句點題、開篇、奠定感情基調中間句轉折文意、承上啟下尾句或卒章顯志,或另辟新境,或含蓄雋永(以景結情句)(二)解題步驟1、解讀內涵:結合詩句的語境概括詩句的內容2、抓住特點:抓住詩句寫法或內容上突出的一點簡析3、點出情境:點出該句營造的意境和表達的情感4、整合答案:按照要求整合答案,然后細心檢查【變式演練1】閱讀下面的清詩,完成下列小題。詠史龔自珍金粉東南十五州,萬重恩怨屬名流。牢盆①狎客操全算,團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梁謀。田橫五百人②安在,難道歸來盡列侯?【注】①牢盆,古代煮鹽器具,借指把持鹽政的官僚和鹽業巨商。②田橫,故齊王田氏宗族,劉邦統一天下后,因恥于降漢,自刎而死。其部下500人聞訊,也全部自殺。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直陳現實,以“金粉”隱喻東南地區的繁華綺麗,襯托名流們紙醉金迷的生活。B.頷聯“操”“踞”二字本無褒貶,此處以冷峻的語氣賦予其情感,鞭撻之意自然流露。C.頸聯反映了士人在文字獄高壓政策下的處境和逢迎態度,體現詩人內心的憂憤之情。D.這首詩名為“詠史”,實則借題發揮,將歷史典故與議論、抒情融為一體,立意深刻。2.前人認為本詩最后一聯意蘊豐厚,對此你怎樣理解?請簡要分析。【變式演練2】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俠客行南北朝·庾信俠客重連鑣,金鞍被桂條①。細塵鄣②路起,驚花亂眼飄。酒醺人半醉,汗濕馬全驕。歸鞍畏日晚,爭路上河橋。[注]①桂條:古代名馬。②鄣:通“障”。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的一、二句寫游俠的風采,他們好交友,喜歡乘馬相連而行,名馬身上披著金鞍。B.詩的五、六句寫坐在馬上的人含著醉意,渾身被汗水浸濕的馬也像人一樣帶著驕態。C.詩的前六句描寫了人馬由近而遠、疾馳而過的姿態和意氣,近景和遠景交接快速。D.詩的七、八句寫俠客們在歸途中并趨急馳、爭上河橋情景,表現了他們好勝的品性。2.詩的第三、四句極受評論家贊譽,請從內容與手法角度簡要賞析。【題型四】風格【典例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邊庭落日駱賓王紫塞流沙北,黃圖①灞水東。一朝辭俎豆②,萬里逐沙蓬。候月③恒持滿,尋源屢鑿空。野昏邊氣合,烽迥戍煙通。膂力風塵倦,疆場歲月窮。河流控積石④,山路遠崆峒。壯志凌蒼兕,精誠貫長虹。君恩如可報,龍劍有雌雄。【注釋】①黃圖,帝都。②俎豆,古代祭祀、宴客用的器具。詩人曾任太常寺奉禮郎。③候月,《史記·匈奴列傳》:“舉事而候星月,月盛壯則攻戰,月虧則退兵?!雹芊e石,山名。指小積石,在今甘肅臨夏西北,即古唐述山。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是()A.“紫塞流沙”與“黃圖灞水”相提并論,從時空落筆,意味深長。B.“候月”“尋源”“邊氣”“烽煙”展現了緊張豐富的邊庭生活。C.“精誠貫長虹”既是詩人即景抒懷,又照應詩題“邊庭落日”。D.全詩一韻到底,追思自己毅然放棄京中小吏職務,奔赴塞外從軍的經歷,具有感人力量。2.本詩充分體現了邊塞詩豪邁昂揚的格調,請結合全詩具體分析?!咎岱置丶浚ㄒ唬┱Z言特色類――主要是對詩歌語言風格的概括,主要有格調、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1.平淡。具有平淡風格的詩歌,語言力求樸素,不追求詞藻的華麗,顯現出質樸無華的特點,但于平淡之中蘊含著深意。如陶淵明《飲酒》第五首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表面看來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蘊涵著詩人超脫塵世,悠然自得的情趣。有人評述陶淵明的詩“平淡而思致?!?.工麗。具有工麗風格的詩歌,既講究辭藻華麗,又講究對仗工整。如杜甫《觀山水圖》中的“紅浸珊瑚短,青懸薜荔長”,辭藻華麗,對仗工整,并在每句開頭用顏色詞語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的畫面。3.直率。具有直率風格的詩詞,則毫不隱晦,毫不修飾,依照情感的原樣子直接寫出。如《詩經?碩鼠》中的“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的詩句,直斥統治者的不勞而獲和無情壓榨。4.委婉(含蓄)。具有委婉風格的詩歌,抒情或敘事,不直接寫出,而通過寫與本意無關的事物,或者通過對比而委婉地表達內心的情感。如李商隱《夜雨寄北》,詩的本意在于表達作者對妻子的懷念,但是沒有直接寫出,而寫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5.自然。自然,指詩詞不留雕琢的痕跡,不使人感到做作。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說明自然的風格。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寫出了兒童時期對月亮稚氣的認識,表現出月亮的形狀和月光的皎潔可愛,不加雕飾,生動自然。6.清幽。清靜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細細體味卻意味深遠。如王維的《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鼻皟删溆貌灰娙擞岸勅寺暤那榫?,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兩句用夕陽返照之光映著林中的青苔,進一步渲染了山的特點,給人一種無比清幽的美感。7.雄奇。具有雄奇風格的詩歌,氣勢雄偉,立意奇特。如李賀《夢天》中的“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意思是說九州小得像九個煙點,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8.奔放。奔放指直率而有氣勢。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詞句,將滾滾長江與歷史長河融于一體,凸現了歷史蕩滌千古風流的奔放氣勢,使讀者體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對景抒情的壯懷氣魄。9.悲慨。即悲壯慷慨,寂寥蒼勁的藝術風格。具有這種風格的作品,含思悲壯,出語高昂,充滿著對時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時,或感時傷亂,憂國憂民,心中郁結,憤慨不平。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痹姼枰陨n茫原野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孤獨悲傷的詩人形象,蒼涼悲壯,慷慨激昂。10.洗練。這種風格的作品在語言表達上是通過千錘百煉而達到質樸、省凈、流暢、圓潤灑脫、意韻無極的境界。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边@首絕句精巧的構思和深婉的情趣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天然渾成,語言上,“連”與“入”相攜,織出一幅煙雨迷蒙的愁網,并以“孤”為動力,把人進一步推進縈懷的離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壺的絕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潔的形象脫然而出。語近俗白卻字字枝根相連,不可分割,匠意極深而不見斧鑿。11.沉郁。用一種蒼老遒勁的筆調去描繪廣闊的社會生活,而在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上籠罩著凝重深沉的憂郁色彩和悲劇氣氛,配之相適應的嚴格詩律和鏗鏘的音韻。這些是形成這一風格的主要因素。如杜甫《登高》就是這種風格的代表作。全詩意境深遠,語調沉郁悲涼,借暮秋的江天蕭瑟之景,抒寫顛沛流離、老病孤愁的暮年情懷。既包蘊著詩人客里悲秋的無限心事,又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思。12.清新。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寫景詩中,一般詩風比較亮麗,語言比較通俗,比喻新穎獨到,包含著作者的喜悅之情。清新之風常見于以下一些人詩中。一是大部分山水田園詩人,陶潛的詩特點主要在平淡,有時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維,孟浩然的詩則相對比較清新。(二)語言特色類――在詩歌解答中經常套用的關于語言的術語。1.行云流水:結構、語言自然流暢。2.形神兼備:語言、結構等形式與內容主旨都無可挑剔。3.簡潔洗煉(練):語言簡練利落。4.淺顯明白如話:不雕塑飾,不加修飾。5.平淡無奇質樸清新淡雅6.詞藻華麗明快:明白通暢。7.沉郁頓挫蒼涼:低沉、蒼勁、舒緩、悲涼等。8.雄健雄渾:雄壯、強健、渾厚。9.詩情畫意:即詩歌本身富于感情,讀者在閱讀詩歌時如入畫境。10.富有哲理:也稱理趣,即詩歌中包含著某種人生或社會的哲理,使讀者有所領悟。這種哲理或存于詩歌的某一聯中,一般為最后一聯,如王之渙《登鸛鵲樓》中“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或整首詩都在說理,一般見于宋以后詩歌中,如蘇軾的一首《琴詩》“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此詩雖只是兩問,實是蘇軾巧妙地回答了琴與指的辯證關系。11.淋漓盡致:指詩歌寫得詳盡透徹,或對某些東西暴露的徹底。【變式演練1】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雨后郡圃行散楊萬里劍池一日百周遭,雨后閑來照鬢毛。主管園林鶯稱意,巡行荷芙鷺宣勞。不須見我還飛去,便與移文告汝曹。一事惱人無問處,南山高是北山高。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人雨后到郡圃散步,以劍池為鏡自照鬢毛,由此可看出詩人的閑情逸致。B.園中鶯“稱意”鷺“宣勞”,兩個場景互相映襯,形成一幅富有生機的畫面。C.頸聯中“汝曹”指的就是頷聯的鶯鷺,它們見人則飛,詩人內心覺得遺憾。D.尾聯點明詩人雨后外出行散的原因,心有煩憂卻無人能訴,只得遠望高山。2.這首詩的語言特色鮮明,請簡要分析?!咀兪窖菥?】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各題。鷓鴣天陸游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斟殘玉瀣①行穿竹,卷罷《黃庭》②臥看山。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元③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注釋:①玉瀣(xiè):美酒。②《黃庭》:道家經典,論養生之道。③元:通假字,同“原”,本來。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前兩句寫居住環境的優美寧靜,與陶淵明“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意境相仿。B.“蒼煙落照”四字點綴詞人的居處,既有顏色,又有感情,意在與齷齪的仕途對比。C.飲酒、漫步、讀書、看山等畫面表明詩人完全沉浸在了山林之樂中,超脫了塵世。D.本詞語調抑揚頓挫,內容曲折溫婉、波瀾起伏,體現了陸游作品的飄逸高妙之美。2.有人評價本詞,“雖極寫隱居之閑適,但抑郁不平之氣依然按捺不住”,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題于越亭①張祜扁舟亭下駐煙波,十五年游重此過。洲觜②露沙人渡淺,樹稍藏竹鳥啼多。山銜落照欹紅蓋,水蹙斜文卷綠羅③。腸斷中秋正圓月,夜來誰唱異鄉歌。[注]①于越亭:原為唐代元晦所建,游人多喜登臨此處。②洲觜:水渚,水洲邊的小塊陸地。③綠羅:綠色的綾羅綢緞。1.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的首聯寫詩人行止,一個“重”字飽含十五年來物是人非的無限感嘆。B.沙洲水淺,鳴鳥藏林,一少一多、一顯一隱勾勒出別具情味的空寂景象。C.時至中秋,詩人獨在異鄉,羈絆于客旅,不由得泛起斷腸的靜夜之思。D.這首詩題詠勝跡,首聯側重敘事,頷聯、頸聯寫景,尾聯側重抒情,布局妥帖。2.頸聯中的“銜”“蹙”歷來被譽為煉字的典范,請對其加以鑒賞。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陪潤州裴如晦①學士游金山②回作楊蟠世上蓬萊第幾洲,長云漠漠鳥飛愁。海山亂點當軒出,江水中分繞檻流。天遠樓臺橫北固,夜深燈火見揚州?;卮瑓s望金陵月,獨倚牙旗③坐浪頭。注釋:①裴如晦,作者友人,時知潤州(治所在今江蘇鎮江)。②金山,在今江蘇鎮江西北。③牙旗:旗桿上飾以象牙的旌旗,代指裴如海的官船。3.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此詩是詩人陪友人游金山歸途之作,前兩聯寫日間登山所感所見,后兩聯表現夜里回舟時的情景,對這次旅游作了藝術總結。B.首聯總寫初上金山的觀感。上句“蓬萊”用了借代手法,詩人與友人登上金山,恍惚面臨海上神山,領略著仙境的滋味。C.頸聯側重描寫長江邊兩座歷史名城:蒼茫的天宇下,鎮江的多景樓、北固山橫立天際,十分壯觀;揚州城依然燈火輝煌,非常繁華。D.尾聯上句寫回船時回望金陵月色,暗示友人:金陵鎮江同屬東南重鎮,關系國家安危;下句希望友人勿忘保境安民的職責。4.這首詩的頷聯著重描繪金山周圍的環境,請從煉字的角度分析其妙處。三、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金陵驛①(其一)文天祥草合離宮②轉夕暉,孤云飄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注)①這首詩寫于祥興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第二年押赴元大都(今北京)途經金陵(今南京)時。②離宮:即行宮,皇帝出巡時臨時居住的地方。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這首詩柔婉含蓄但又淋漓盡致,外柔內剛,沉摯悲壯。B.首聯寫景,衰草、離宮、夕陽、孤云,這些滿目瘡痍的意象,讓人感到一片凄涼。C.“山河依舊,人事已非”,這是身為囚徒、無能為力的詩人發出的深沉感慨。D.頸聯靈活化用中唐詩人劉禹錫《烏衣巷》詩意,表達了詩人濃厚的思鄉之情。6.前人論此詩,認為尾聯手法高妙,委婉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含義,對這一觀點應怎樣理解?請簡要分析。四、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喜雨①杜甫南國②旱無雨,今朝江出云③。入空才漠漠,灑迥已紛紛。巢燕高飛盡,林花潤色分。晚來聲不絕,應得夜深聞?!咀ⅰ竣偈份d,唐代宗永泰元年,自春不雨,四月己巳乃雨。②南國:古代指荊楚地區。③《禮記》:“天降時雨,山川出云。”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交代寫作緣由,巧妙地呼應了標題,自然地引出了下文,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B.頷聯采用流水對格式,生動地表現了這場春雨從行云到下雨的迅疾以及惠農之深遠。C.頸聯寫巢中燕子被突降的大雨嚇得高飛亂竄,樹林里的鮮花也被雨水打得七零八落。D.全詩質樸無華,卻平中見奇,情蘊其間;運用點面結合的手法,摹寫雨景細致入微。8.詩眼是詩歌中最能體現主旨和表現力最強的關鍵詞句。本詩的詩眼是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說說你的理由。五、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酬樂天詠老見示劉禹錫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廢書緣惜眼,多灸①為隨年。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②。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咀ⅰ竣倬模喊疲嗅t的一種治療方法。②翛然:自由自在、心情暢快的樣子。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一二句既照應詩題,也點出了“顧老”是人之常情:人們都顧慮衰老,老了就沒有人憐惜。B.“身瘦”“發稀”“廢書”敘述了老年苦況令人憐憫,用形象的語言交代了“顧老”的原因。C.七八句語言精辟,指出人老也有自豪自傲的長處:閱歷豐富,對社會、人心有了更深的了解。D.整首詩的風格沉郁頓挫,詩歌內容一反一正,轉折自然,很有辯證的觀點和說服的力量。10.“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庇惺裁春x?體現了詩人什么樣的人生態度?六、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下面小題。寄黎眉州①蘇軾膠西②高處望西川,應在孤云落照邊。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掃雨余天③。治經方笑《春秋》學,好士今無六一④賢。且待淵明賦歸去⑤,共將詩酒趁流年。【注】①黎眉州:黎錞,四川人,精研《春秋》,當時執政的王安石素不喜《春秋》。②膠西:作者寫此詩時在密州任上,密州在膠西。③瓦屋、峨眉:四川山名。④六一:六一居士,指歐陽修。曾以“文行蘇洵,經術黎錞”向英宗推薦二人。⑤歸去:陶淵明作《歸去來兮辭》。1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寫作者登高遠眺,“孤云落照”,既是寫景,又飽蘸了詩人的情感。B.頷聯中作者借助想象,將內心情感融入對瓦屋山和峨眉山景色的描繪中。C.頸聯將自己與歐陽修作比較,表達出不及歐陽修賢能的自謙之情。D.本詩語言質樸平易,風格明快,景情交融,動中寓靜,平淡中寓激情。12.詩歌的最后兩句有何含義?請簡要分析。七、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贈黔南賈使君①黃庭堅綠發將軍領百蠻,橫戈得句一開顏。少年圯下傳書客,老去崆峒②問道山。春入鶯花空自笑,秋成梨棗為誰攀。何時定作風光主,待得征西鼓吹還?!咀ⅰ竣儋Z使君奉命征西之際,詩人以此詩相贈。賈使君:時任黔南知州。②崆峒:道教名山。賈使君在崆峒山下有園林。13.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二句的賈使君形象與《赤壁賦》中“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的曹操有異曲同工之妙。B.第三句運用張良圯下得授兵書的典故,意在贊許賈使君熟讀兵書,富有軍事才干。C.第四句由少年時推及老去,表達了詩人對賈使君返璞歸真、潛心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