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22文言文二則-伯牙鼓琴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1頁
統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22文言文二則-伯牙鼓琴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2頁
統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22文言文二則-伯牙鼓琴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3頁
統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22文言文二則-伯牙鼓琴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4頁
統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22文言文二則-伯牙鼓琴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22文言文二則-伯牙鼓琴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六上22文言文二則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2.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感受藝術之美;

3.依托語言,展開想象,層層深入地感知“知音"的內涵,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感受藝術之美,領略知音文化。

教學設計

【課前談話】

1.同學們,你們好!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走進第七單元——藝術之美。說到藝術,你會想到什么?(音樂、繪畫、書法、手工品、舞蹈……)

是的,你們剛才說的都是我們平時喜聞樂見的藝術表達形式。你們知道嗎,中國自古以來都有著深厚的藝術底蘊,上下五千年的中國史,也是五千年的藝術發展史,這其間我們創造了無數的藝術作品和藝術表達形式。

2.大家看——這是什么?(出示古琴)

預設:古琴

師介紹:中國的傳統樂器古琴,又稱瑤琴、玉琴,古籍記載,伏羲創造了琴,大舜定琴為五弦,你們知道是哪五根琴弦分別代表什么嗎?(師提示:據說這五根弦與五行有關)

那它們彈奏出來的聲音又是哪五音呢?(宮商角徵羽)

師:厲害,之前有積累,隨時能運用,這才是學通了。

3.我們再來看看這古琴,你會發現它不僅僅只有五根弦,而是——七弦。

師:這是因為后來的周文王增了一弦,武王又增了一弦,這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七弦琴。

4.琴,作為中國古代“四藝”之首,是古代文人必不可少的藝術修養,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與古琴有關。

準備好了嗎?上課!

【一、讀好文言文,理解文中意】

1.齊讀課題《伯牙鼓琴》。

2.課前同學們已經進行了預學,誰來說說這篇古文講了誰和誰之間的故事呢?

師板書:伯牙鍾子期

3.誰來介紹一下這兩個人物呢?

(先指名說,后出示伯牙身份介紹:伯牙,春秋戰國時晉國上大夫,著名的琴師,被尊為“琴仙";再出示子期身份:山中樵夫)

知道了身份,我們再來讀一讀題目,伯牙可是“琴仙”哦——

4.理解課題中的“鼓”,鼓琴就是彈琴。《詩經小雅》有云: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古人說鼓琴,更文雅,也更有力量,帶著這種力量再讀課題。

5.《伯牙鼓琴》是《文言文二則》中的一篇,要想學好文言文,一定要先讀好文言文。

(一)第一層次讀

1.打開課本,結合注音,把課文讀兩遍,第一遍讀準字音,第二遍讀通句子。

2.指名讀課文。(讀完生評價,師隨機指導長句子的朗讀,再指名讀)

3.指名讀課文,生評價。

4.全班齊讀。

(二)第二層次讀

1.課前,同學們通過自學已經嘗試理解了文言文的大意,那么,在你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和困難呢,我們來交流一下。

2.學生不懂的詞句,提出來共同解答。

3.嘗試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然后講給同桌聽一聽,等會我們采取同桌推薦的方式來講故事。

4.同桌推薦講故事。(生評價哪些地方沒講明白,引導學生講明白。)

5.再指名講故事。

6.帶著理解,指名讀課文、齊讀課文。

【二、探知音緣由,感藝術之美】

1.伯牙是著名琴師,子期是山中樵夫。子期真的能聽懂伯牙的琴聲嗎?

2.從哪看出子期聽懂了?

3.交流匯報,出示句子:

①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②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1)抓“方”“少選之間”,子期能夠快速、準確地聽懂伯牙的琴聲;伯牙聽到子期的贊嘆聲,又帶著這種欣喜馬上投入到彈奏中去。

(2)指導有層次地朗讀。

一般人夸贊人彈琴彈得好:善哉!

懂音樂的人夸贊:善哉乎鼓琴,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若流水。

鍾子期夸贊: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4.師生合作讀(師讀“鼓琴”,生讀“聽琴”,變換角色再讀)

5.想象:在兩人的“一鼓一聽”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預設:當伯牙的琴聲中呈現巍峨的高山時,子期眼前便浮現出險峻蜿蜒的高山畫面;當伯牙的琴聲呈現滔滔江水時,子期眼前就出現了一望無際、奔騰不息的江河畫面。

6.讓我們融入想象,再讀文字,嘗試補空背誦:

7.小結:伯牙和子期兩人一見如故,一個擅鼓琴,一個會欣賞,無需太多的言語,僅憑這美妙的琴音,便可達到心靈深處的溝通,這就是——知音。(師板書:知音)

【三、悟伯牙心志,嘆知音情深】

1.子期讀懂的不僅是伯牙的琴音,更是他的什么呢?文中有一個詞體現出來了。(志,表示心志、情志,生用自己的話理解。)師板書:(志)

2.伯牙的志向是什么呢?(鏈接關于“高山流水"意象的句子,生小組討論。)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高山仰止,景行[háng]行[xíng]止。

3.現在你知道伯牙的志向是什么了嗎?(生交流)

伯牙寄情于山水之間,這是一種志存高遠的生命境界。直到遇見子期,世上只有子期從伯牙的琴聲里聽懂他的志向,這種“懂得”就是知音。

4.知音是相互的,鍾子期能聽懂伯牙的志向,那伯牙是如何懂得鍾子期的呢?

伯牙能通過琴聲表達出鍾子期的志向,原來他們是志趣相投之士,他們是志同道合之輩,志相同,心相通,這才是真正的知音。師補充板書:(志同)

5.中國有古話說,“知音可遇不可求”,帶著“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欣喜之情讀——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湯湯乎若流水"

6.知音難遇,相見恨晚,伯牙和子期徹夜長談,第二天,他們在漢江邊依依惜別,約定來年中秋再相會。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約來到漢江邊,他等來的卻是一塊冰冷的墓碑,(配樂讀結局)

7.指名讀課文結局: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生讀完談感受,伯牙此時的心情,帶著感受讀結局。

8.伯牙作為著名琴師,為什么要破琴絕弦?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一個是“死”,一個是“絕"。鍾子期之死是肉身之死,而伯牙呢?其實也死了,他的死,是精神之死,一個視音樂比他的生命還要珍貴的琴師,居然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伯牙不僅僅是破琴謝知音,而是以死謝知音。

師:帶著這樣的感受再齊讀結局。

9.從你們的朗讀中,我聽出了伯牙心中的悲痛。同學們,這就是人生的大起大落,至喜至悲,從剛才的“人生得一知己”的欣喜,到現在“世上再無知音”的悲痛,作者通過短短的4句話,83個字,把如此復雜的情感展現得淋漓盡致,也是一種藝術的表達,能讀好它嗎?注意一個喜,一個悲,讀——全文。

【四、知音存千古,賞文化內涵】

1.伯牙和子期的故事雖已過去2000多年,可是人們卻不忍心讓這一對知音消亡,于是以不同的藝術形式得以傳承。

2.讀課后資料袋古詩,師引讀:

當孟浩然隱居在山野之中,回想起自己一生的坎坷時,他會說:

鍾期一見知,山水千秋聞。——孟浩然《示孟郊》

當詩仙太白經歷了人生的種種顛簸,他忍不住發出這樣的感嘆:

鍾期久已沒[mò],世上無知音。——李白《月夜聽盧子順彈琴》

當王安石在經歷了變法的種種阻礙,找不到志同道合的知音時,他在心中大聲呼告:

故人舍我歸黃壤,流水高山心自知。——王安石《伯牙》

3.不只是在中國,知音文化也走向了世界。去年,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時,著名音樂家李蓬蓬老師就為馬克龍先生演奏了古琴曲《流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