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總論及感染患兒的護理_第1頁
感染性疾病總論及感染患兒的護理_第2頁
感染性疾病總論及感染患兒的護理_第3頁
感染性疾病總論及感染患兒的護理_第4頁
感染性疾病總論及感染患兒的護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感染性疾病總論護理系母嬰兒童教研室概述傳染病學的基本概念

傳染病?感染性疾病?

定義: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感染人體后產生的有傳染性,在一定條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定義:指由病原體(病毒、細菌、衣原體、螺旋體、真菌、寄生蟲)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傳染病和非傳染病定義

傳染病感染性疾病傳染病的特點

第一節概述傳染病的流行環節主要內容傳染病的預防傳染病患兒護理學習目標掌握感染性疾病的基本特征及流行病學熟悉感染性疾病患兒的一般護理了解感染性疾病的預防原則有特異性病原體(pathogen)有傳染性(infectivity)

有流行病學特征epidemiologicfeature)

特異的病原體,傳染性疾病共有特點,區別于其他疾病

病原體能通過某種途徑感染他人,與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區別流行性季節性地方性職業特征年齡特征有免疫性(postinfectionimmunity)

顯性或隱形感染后都可產生特異性保護性免疫傳染病基本特征潛伏期

自病原體侵入機體至最初癥狀出現前驅期從起病至開始出現明顯癥狀為止癥狀明顯期出現該傳染病所特有癥狀、體征恢復期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至完全康復傳染病病程發展的階段性傳染源患者病原攜帶者受感染的動物1傳播途徑呼吸道傳播消化道傳播接觸傳播蟲媒傳播血液、體液傳播2易感人群人群易感性指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3傳染病的流行環節流行過程的基本條件

傳染源:指體內帶有病原體,并不斷向體外排出病原體的人和動物包括以下:

患者

病原攜帶者

受感染的動物流行過程的基本條件基本條件

呼吸道傳播空氣、飛沫、塵埃消化道傳播水、食物、食具

接觸傳播污染的水和土壤日常生活密切接觸蟲媒傳播吸血節肢動物血液、體液傳播血液、體液、血制品

傳播途徑:病原體從傳染源排出體外,經過一定的傳播方式,到達與侵入新的易感者的過程,傳播途徑有:流行過程的基本條件

易感人群是指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病原體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對某種傳染病缺乏特異性免疫力的人成為易感者我是易感人群!!哦,原來如此!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傳染源空氣、飛沫飲水、食物生物、媒介土壤、接觸易感人群傳播途徑ABC管理傳染源

切斷傳播途徑

保護易感人群傳染病的預防傳染病的預防傳染病的預防切斷傳播途徑消化道傳染主要采取管理飲食、加強個人衛生等措施呼吸道傳染病則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加強通風、空氣消毒、外出戴口罩及流行期間避免大型集會等蟲媒傳染病則以防蟲、殺蟲和驅蟲措施為主傳染病的預防保護易感人群提高人群非特異性免疫力的措施,如合理營養,增強體質,參加體育活動,養成個人良好衛生習慣,改善居住環境等提高人群特異性免疫力的措施,如預防接種藥物預防傳染病患兒的一般護理建立預診制度密切觀察病情0105嚴格消毒日常生活護理0206心理護理0307傳染病常見癥狀護理健康教育0408建立預診制度(一)一、小兒時期傳染病多,門診的預診制度能及早發現傳染病患兒,避免和減少交互感染二、患兒經預診后按不同病種分別在指定的診療室進行診治,室內備有洗手、空氣消毒裝置建立預診制度(二)傳染病要隔離!嚴格消毒1.

護理應環繞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三個環節2.采用物理或化學消毒方法,清除或殺滅人體表面及其周圍環境中的病原體,包括對工作人員的手、病人的排泄物、生活用具及醫用器械進行消毒處理,切斷傳播途徑,并嚴格按消毒隔離規定,進行各項護理操作隔離標識傳染病要隔離!呼吸道隔離消化道隔離嚴密隔離接觸隔離血液(體液)隔離分泌物隔離結核菌隔離嚴格消毒隔離1、常見熱型有稽留熱、弛張熱、間歇熱、回歸熱、不規則熱等2、發熱過程可分為體溫上升期、極期、體溫下降期3、不同傳染病的發熱程度、持續時間、熱型、及伴隨癥狀可不同

傳染病常見癥狀(一)

護理診斷主要是體溫過高

護理重點休息、飲食護理、降溫護理、口腔和皮膚護理等護理診斷及重點發熱

傳染病常見癥狀護理(二)

1、不同傳染病在發熱的同時可伴有皮疹2、不同傳染病皮疹的形態、出疹時間、分布部位、出疹順序、皮疹的消退及伴隨癥狀各有特點護理診斷組織完整性受損護理重點飲食護理、皮膚護理、病情觀察等護理診斷及重點皮疹密切觀察病情護理人員應掌握小兒常見傳染病的臨床表現及發病規律,深入病房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服藥反應、治療效果、特殊檢查后的情況等注意觀察患兒的精神、面色、哭聲、大小便、生命體征、發熱的程度及熱型、出疹情況等,正確作出護理診斷,采取有效護理措施,做好各種搶救的準備工作日常生活護理

1.休息

傳染病的急性期應絕對臥床休息,癥狀減輕后方可逐漸下床活動。可減少機體消耗,減輕病損器官的負擔,防止并發癥的發生。保持病室清潔、安靜、舒適,以利患兒休息日常生活護理

2、飲食可根據患兒的飲食習慣按病情要求給予流質、半流質、或軟食飲食,盡可能保證熱量的攝入。鼓勵患兒多飲水,促進體內毒素的排泄,昏迷不能進食者,可鼻飼或靜脈補充營養心理護理

患兒緊張、恐懼:當小兒患傳染病后,需住院隔離,家長不能探視,致使患兒出現心情憂郁、恐懼、焦慮等復雜心理活動,往往表現大哭、大鬧、拒食、拒絕治療,甚至想逃跑等。護理人員應倍加關注,對恢復期患兒應安排好教養活動,如游戲、保健操、看電視、復習功課等

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應根據傳染病的流行特點和季節性來安排教育方式,通過個別交談、墻報及宣傳畫等形式向患兒及家長宣講隔離消毒的意義及方法,傳染病發生的原因、治療、護理措施、出院后注意事項,使他們能配合醫院的消毒隔離及治療護理,控制院內交互感染健康教育

兒童傳染性疾病的預防THANKSEVERYBODY麻疹患兒的護理

NursingcareofchildrenwithMeasles護理五系母嬰兒童教研室王青你能鑒別是哪種出疹性疾病嗎?

學習目標麻疹的病因及發病機制、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及護理措施麻疹的治療要點麻疹的輔助檢查了解掌握熟悉

定義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特征:發熱上呼吸道炎癥眼結膜炎麻疹粘膜斑全身性斑丘疹

病因

麻疹病毒(measlesvirus)屬副粘液病毒,僅一個血清型,抗原性穩定病后免疫力持久

麻疹病毒不耐熱對日光和消毒劑均敏感但在低溫中能長期保存

55℃

15min

流動空氣30min0℃

1個月麻疹疫苗低溫保存標本及時送檢

病因

發病機制

麻疹病毒在呼吸道上皮細胞內復制

第一次病毒血癥單核巨噬系統復制第二次病毒血癥

高熱、出疹

流行病學特點傳染源

病人是最主要的傳染源,傳染性極強,麻疹病人自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傳染性,如合并肺炎,傳染期可延長至出疹后10天易感者

未患過麻疹或未接種過麻疹疫苗者發病年齡

好發年齡為6個月至5歲的小兒流行病學特點

傳播途徑帶病毒的飛沫經呼吸道吸入為主要傳播途徑,污染的生活用品、玩具、衣服等有可能間接地傳播

發病季節

任何季節均可發病,以冬春季節多見病理生理

麻疹病毒單核細胞浸潤頰黏膜

麻疹黏膜斑真皮

淡紅色斑丘疹退疹表皮細胞壞死、角化(脫屑)崩解的紅細胞、血漿滲出血管外(色素沉著)臨床表現典型麻疹(Typicalmeasles)非典型麻疹(NotTypicalmeasles)臨床表現潛伏期前驅期出疹期

一般持續2周左右,平均為10天左右。可有輕度發熱、精神差、全身不適恢復期

也稱發疹前期,一般為3~4天。主要表現:發熱、上呼吸道感染和麻疹黏膜斑

一般持續為為3~5天。皮疹多在發熱3~4天后按一定順序出現

該期為3~5天。皮疹按出疹順序消退,有米糠樣脫屑及色素沉著,經1~2周消退典型麻疹1、潛伏期(Incubationstage)一般持續2周左右,若接受過免疫,可延長3-4周輕度發熱、精神差、全身不適臨床表現前驅期癥狀

2、前驅期(Prodromalstage)指從發熱至出疹,一般為3-4天

發熱上呼吸道炎眼結膜炎Stimson線

麻疹粘膜斑中度以上發熱咳嗽、噴嚏、流涕、咽部充血眼結膜充血、畏光、流淚、眼瞼水腫在下眼瞼邊緣有一條明顯充血橫線前驅期體征麻疹粘膜斑:時間:發疹前24~48h出現,持續2-4天位置:在下臼齒相對應的頰黏膜上,隨后累及整個頰粘膜形態:直徑約0.5-1㎜的灰白色小點,周圍有紅暈發展:1天內很快增多,皮疹出現后逐漸消失具有早期診斷價值出疹期特點

出疹順序:

耳后→頸部→顏面部→軀干、上肢→下肢、手足心3、出疹期

(eruptionstage)在發熱3-4天后出現,持續3-5天皮疹特點:

開始為淡紅色斑丘疹,壓之褪色,散在分布,皮疹癢,疹間皮膚正常。出疹高峰期皮疹增多,部分融合,成暗紅色,皮膚水腫,面部水腫變形出疹期特點出疹期特點紅色斑丘疹,疹間皮膚正常出疹期特點

出疹期特點

出疹期特點

出疹期特點

麻疹面容

全身癥狀:出疹時加重,體溫高達40℃,眼部及呼吸道癥狀加重,呼吸急促,干咳頻發,肺部可聞及少量的啰音其他:脾腫大,淋巴結輕度腫大,回盲部淋巴結腫痛,重癥可有腹瀉胸部X線檢查:可見廣泛的大小一致的粟粒樣肺部浸潤,但胸部體征可不明顯臨床表現4、恢復期

(convalescentperiod)

一般為3~5天

皮疹出齊后開始消退,體溫隨之下降,癥狀漸退。皮疹按出疹先后順序消退,伴有糠麩樣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經1~2周后完全消失恢復期特點恢復期特點

輕型:癥狀輕、皮疹稀而淡,年齡<8個月重型:中毒癥狀重、皮疹密集、常有并發癥異型麻疹:皮疹不典型、出疹時間提前、順序異常、發熱不顯著、異型皮疹。無疹型麻疹:無典型粘膜斑、無皮疹。非典型麻疹(Nottypicalmeasles)

高熱、譫妄、抽搐者為中毒性麻疹;伴循環衰竭者為休克性麻疹;皮疹為出血性,壓之不退色者為出血性麻疹

治療要點主要為對癥治療,加強護理和預防并發癥

1.一般治療注意呼吸道隔離,臥床休息,鼓勵多飲水2.對癥治療高熱時可酌情給予退熱藥,但避免體溫驟降,特別是在出疹期;煩躁不安者適當給予鎮靜劑;頻繁劇咳可用鎮咳劑或霧化吸入;繼發細菌感染可給予抗生素;體弱者在早期可注射丙種球蛋白【病案分析】患兒王寶寶男11月患兒3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發熱,體溫37.8~38.9℃,門診治療三天,效果不佳,今日就診發現口腔頰黏膜處可見數枚灰白色斑點,周圍有紅暈

詢問病史患兒哥哥一周前因麻疹住院治療。查體:T38.8℃、HR116次/分、R36次/分,咽部充血,口腔頰黏膜處可見灰白色斑點,周圍有紅暈,心肺聽診正常。化驗檢查WBC4×109/L、N45%。問題1.如何對患兒進行護理評估?

2.請為該患兒制定護理計劃護理評估(一)健康史

評估患兒本次發病前有無麻疹患者接觸史、麻疹疫苗接種史、起病經過(發熱時間及程度,皮疹時間,社區、學校有無麻疹流行身體狀況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觀察皮疹顏色、性質、皮疹分布情況,評估化驗檢查結果護理評估(二)身體評估你能鑒別是哪種出疹性疾病嗎?

麻疹與其他出疹性疾病鑒別

病名麻疹風疹幼兒急疹藥物疹病原體麻疹病毒風疹病毒人皰疹病毒6型皮疹特點紅色斑丘疹,從而發際開始沿著頸、軀干、四肢蔓延,疹退后有色素沉著斑丘疹,沿著面部、軀干、四肢蔓延,疹間皮膚正常,疹退后無色素沉著紅色斑丘疹,頸及軀干多見,24小時內出齊,次日消退。斑丘疹,皰疹、猩紅熱樣皮疹及蕁麻疹,皮疹有癢感,多見于摩擦及受壓部位皮疹與發熱的關系發熱3-4天后出疹,出疹期高熱發熱后1天內出疹高熱3-5天,退熱疹出服藥、發熱史其他癥狀全身癥狀重,呼吸道卡他癥狀明顯,體溫高,發熱第2-3天出現口腔麻疹粘膜斑全身癥狀輕,呼吸道癥狀輕,低熱,咽部、軟腭有紅色粘膜疹,頸部淋巴結腫大并有觸痛。全身癥狀輕,高熱可伴驚厥,軟腭可見紅色小斑點,頸部淋巴結腫大原發病癥狀護理評估(三)輔助檢查血常規白細胞總數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多病原學檢查從呼吸道分泌物中分離出麻疹病毒血清學檢查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中麻疹IgM抗體,有早期診斷價值護理評估(四)心理-社會狀況患兒家長社會

患兒不能正確認識隔離意義,甚至認為是因自己犯錯誤受到懲罰,產生恐懼、緊張心理,患兒常常表現出大哭大鬧、拒食、拒絕治療、甚至逃跑評估家長對疾病的認識程度和護理能力,嚴防因不良的生活陋習和不正確的護理方法妨礙疾病的康復和導致疾病的傳播

麻疹流行期間評估社會人群對本病的認識程度,能否積極采取措施控制疾病的流行護理診斷及合作性問題有感染的危險體溫過高有皮膚完整受損的危險潛在并發癥與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有關與病毒血癥、感染有關與皮膚受損并有瘙癢有關肺炎、喉炎、腦炎等營養失調與病毒感染引起消化功能下降、消耗增加有關護理措施(一)維持正常體溫

常規調節溫、濕度:18~22℃50%~60%

用藥原則:以防止發生驚厥,又兼顧透疹為原則,小量退熱劑煩躁不安用鎮靜劑監測體溫、熱型、皮疹變化降溫禁忌:冷敷、酒精擦浴常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熱,體溫降至38—38.5℃魯米那(每次1—3mg/kg),非那根(每次0.5—1mg/kg),10%水合氯醛(每次0.5ml/kg)(二)保持皮膚黏膜的完整性1.加強皮膚的護理

每日用溫水擦浴更衣1次(忌用肥皂),腹瀉患兒注意臀部清潔,勤剪指甲防抓傷皮膚繼發感染,如出疹不暢,可用鮮芫荽煎水服用并抹身,以促進血液循環和出疹,需防燙傷2.口、眼、鼻部的護理

加強口腔護理,多喂白開水,可用生理鹽水或2%硼酸溶液洗漱,保持口腔清潔、舒適。常用生理鹽水清洗雙眼,再滴入抗生素滴眼液或眼膏,可服用維生素A預防干眼。及時清除鼻痂,保持氣道通暢(三)營養支持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稀粥、豆漿、蒸蛋等少量多餐多飲水恢復期應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四)病情觀察—并發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