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華東師大版必修1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在德國聯邦議會58個議席中,普魯士17席,擁有否決權(14票否決權),但據憲法,其它各邦可以聯合起來以多數票確保自己權利,實施否決權,這能說明1871年憲法A.專制色彩濃厚B.普魯士地位顯著C.聯邦主義色彩D.有利于國家統一2、列寧創造性地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俄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并提出了“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的重要論斷,其最主要的現實依據是A.帝國主義統治呈現出衰弱的跡象B.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入研究C.俄國長期工人運動實踐的推動D.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性3、下圖為1961年英國申請加入歐洲共同市場時;英國《衛報》刊登的一幅諷刺漫畫。該漫畫表明。
A.英國對加入歐洲共同市場持謹慎態度B.歐洲共同市場政策缺乏對英國的吸引力C.英國探討加入歐洲共同市場的可行性D.英國擔心加入歐洲共同市場喪失獨立性4、明太祖廢丞相后的事實表明:沒有大臣的輔弼,皇權體系是不能正常運行的。為此,明太祖欲尋求一種既可以防止大臣專權,又足以充分輔佐皇權的丞相的替代機構。由此可知。明朝初期()A.內閣參與決策呈現出合法化B.皇權體系受到了制度化制約C.丞相制度最終得到變相復興D.國家中樞行政體系遭到破壞5、下圖為唐朝畫家閻立本所作的絹畫《職貢圖》,反映的是外國使節和我國邊遠少數民族使臣攜帶貢品來唐朝進貢的生動情景。該作品體現了()
A.民族政策和社會風氣的開放B.藝術審美和史料價值的結合C.西域風情與中原文化的交匯D.追求個性與世俗風情的雜糅6、農民戰爭是封建社會階級斗爭的產物。以下農民戰爭按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皆著黃巾為標幟;時人謂之‘黃巾’”②“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③“黃巢圍陳州幾三百日”④“天理教逆匪七十余眾,犯禁門,入大內,戕害兵役”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④①D.②④①③7、列寧說:“我們必須退到國家資本主義、退到租讓制、退到商業。我國經濟既遭到破壞,不作這樣的退卻,我們就有革命的先頭部隊向前跑得太遠而脫離農民群眾的危險,就會葬送革命。”材料中的“退卻”實際上是A.對舊的社會經濟結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B.強調多種所有制經濟齊頭并進C.合理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發展生產D.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有益補充8、清代定制,官員任命由軍機處等機構簡選,最后由皇帝朱筆圈定簡放。但自太平天國運動以來,不僅司道以下官員的任命,皆由督撫奏定,而且鄰省督撫的任命,有時也要征求有力督撫的意見。這表明A.皇帝的權力受到了限制B.清政府已無力控制地方C.統治危機沖擊中央集權D.地方政府掌握了行政權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5題,共10分)9、甲骨文:
殷墟遺址出土的甲骨文是商人刻寫在________、________上的占卜記錄,證實了文獻中有關________的歷史記載。
10、陳勝吳廣起義。
(1)直接原因:法律嚴酷;逾期處死。
(2)公元前209年,________、________發動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不久戰敗。
11、建筑:________工匠李春設計建造________;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
12、自________中葉以來;南方的經濟實力漸漸超過北方。
①________在經濟上對南方依賴明顯;戶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
②北宋滅亡,大批________人口南渡,進一步奠定了南方的________地位。
③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語稱“________,________”13、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1)自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便獨自抵抗________的侵略;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
(2)中國的抗日戰爭與________在太平洋對日作戰密切地聯系起來;中國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所抗擊的日軍兵力,遠遠超過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投入的兵力總和。
(3)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________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4、明朝中后期,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江南一些手工業部門開始出現了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學術界稱之為“資本主義萌芽”;清朝時,資本主義萌芽繼續發展。A.正確B.錯誤15、如圖反映了19世紀英國各行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比例的變化;比例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是英國人口的遷移。
A.正確B.錯誤16、中國近代外交體制的變革始于總理衙門的設立A.正確B.錯誤17、《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都涉及割地、賠款等條款,嚴重侵犯中國主權,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A.正確B.錯誤18、浦東的開發和開放,成為我國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題(共4題,共28分)19、中國古代交通與政治變動。
材料。
。時期。
運河狀態。
唐朝的政治變動。
唐初。
大量物資由江淮運抵洛陽后;再走八百里陸路轉運到長安。運費昂貴,交通不便。
唐高宗在位期間;七次行幸洛陽,有一半時間在洛陽處理政務。
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后。
宰相裴耀卿實行分段運輸;江淮糧食運抵洛陽后,江南船返回,糧食儲存在當地糧倉中,待時機成熟,用當地船西運。韋堅于渭水之南開鑿漕渠,永豐倉和三門倉的糧食可直抵長安。
唐玄宗從此長期住在長安;不再東幸。唐朝國勢昌隆。
安史之亂后。
長期戰亂導致運河淤塞廢棄;運河周邊絕少人煙;勞動力缺乏;盜賊和跋扈軍人掠奪物資。
中央政府虛弱無力;糧價高漲,社會動蕩。
唐代宗;德宗時期。
中央與藩鎮沖突不斷;藩鎮時常切斷運河交通線。
中央政府財政艱難困窘;糧食恐慌。
唐德宗后。
唐朝政府在運河樞紐徐州;汴州駐扎重兵;竭力控制運河交通線,委任重臣治理。運河運輸時斷時續。
唐朝統治得以延續。
——據全漢昇《唐宋帝國與運河》整理(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說明隋唐大運河對維系唐朝統治的意義。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隋唐運河狀態和唐朝的政治變動之間的關聯性帶給你怎樣的啟示。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國古代有豐富的勞動正義思想;如保障“制民之產”,落實土地“均”“正”,踐行“薄其稅斂”,重視按“勞”各得其分,嘗試“與民分貨”,倡導“取于民有制”。保障“制民之產”是抓住了保障勞動正義的根本;落實土地“均”“正”是踐行勞動正義的基礎;踐行“薄其稅斂”是落實勞動正義的重要舉措;重視按“勞”各得其分是實踐勞動正義的中心環節;嘗試“與民分貨”是推進勞動正義的必要補充;倡導“取于民有制”是改善勞動正義的重要措施。
——摘編自劉偉雄、李連根《中國古代勞動正義思想及其現代啟示》材料二進入階級社會后;尤其是前現代社會,相比神話英雄;宗教人物、王公貴胃,出現在藝術作品上的勞動者的形象相對稀少了很多。直到16世紀,在商業發達的北歐,一些畫家不吝創作以勞動者為主的繪畫作品,這些作品中,勞動者質樸、快樂的形象中不失愚笨的一面,這是因為當時的藝術家“對鄉村農家的態度與莎士比亞相似,習慣拿鄉下佬開心”。到19世紀中期,現實主義明確把勞動者當作主要描繪的對象,創作了很多傳世的經典作品。如古斯塔夫·庫爾貝1849年創作的《碎石工》、米勒1857年創作的《拾麥穗》等,這些作品不僅體現了廣大勞動者艱苦的勞作狀態和艱辛的生活情景,實際上更是對當時社會制度的批評和拷問。
——摘編自郭廣林《淺議近現代繪畫與攝影里的勞動者形象》材料三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者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事業中用勤勞和汗水、智慧和創造,營造了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的社會風尚,譜寫了氣壯山河的壯麗篇章,涌現出大批勞動模范和鼓舞人心的勞模精神。在新時代,應重溫勞模精神的豐富內涵,繼續大力弘揚勞模精神。
——摘編自儲新宇《弘揚偉大勞模精神鑄就新的歷史偉業》(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我國古代勞動正義思想的影響。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近代西方藝術界對勞動人民態度的演變趨勢并分析其原因。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時代大力弘揚勞模精神的偉大意義。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21年列寧說:“目前已很清楚;我們用沖擊的辦法,即用簡捷;迅速、直接的辦法實現社會主義生產和分配的原則的嘗試已經失敗了。政治形勢向我們表明,在許多經濟問題上,必須退到國家資本主義上去,從沖擊轉到圍攻的方法上去。”
——《蘇聯興亡史》材料二斯大林認為;如果將用來購買汽車和機器的資金用來購買布匹,蘇聯就會在用新技術武裝起來的資本主義包圍面前處于手無寸鐵的狀況。在工業化建設上,斯大林明確表示決不能放慢速度,必須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強制的辦法,使農民的一半收入交給國家,“一五”計劃時期,從農業吸收的資金占用于發展工業所需資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據陳仲丹《墻頭政治——現代外國宣傳海報解讀》整理材料三1935年;“新政”進入第二階段,對經濟;社會等領域系統改革,以解決美國經濟發展的問題。這些措施造就了中產階級,建立了社會保障,創造了走出危機的條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權力,從制度上實現了國家職能與政府角色的重大轉變——政府有權介入經濟體,直接干預民眾生活,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參與者。
——摘編自吳海山《20世紀以來資本主義的反危機實踐:以美國三次大危機為例》請回答:
(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沖擊的方法”和“圍攻的方法”分別指蘇俄實行的什么經濟政策?與“沖擊的方法”相比,“圍攻的方法”有何作用?
(2)據材料二;指出斯大林加速實現工業化的主要舉措,并分析這些舉措的主要弊端。
(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美國政府角色發生的變化。綜合上述材料,指出各國經濟政策的調整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借鑒意義。22、近代國際格局不斷演變。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763至1914年這一時期是歐洲直接或間接地成為全球主人的時期,在世界歷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歐洲的霸權不僅在政治領域一以大殖民帝國的形式一表現得很明顯,而且在經濟和文化領域也表現得很明顯。到1914年時,歐洲巳稱霸全球。這是一個漫長過程的頂峰,這一漫長過程從500年前葡萄牙船長開始沿非洲海岸摸素前進時就開始了。隨者權力的史無前例的集中,歐亞大陸的一個豐島已成為世界的中心。——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一戰后建立的國際新秩序凡爾蹇一華盛頓體系
材料三雅爾塔體系具體內容大體有四個方面:西方歐洲雅爾塔體系。它通過《分區占領管制德國及非法西斯化的原則協定》《關于波蘭疆界和臨時政府組成的協定》《關于被解放的歐洲的宣言》等,劃分了美英和蘇聯在歐洲的勢力范圍。這是雅爾塔體系的關鍵環節。東亞雅爾塔體系。對戰后亞洲的安排主要是通過開羅會議和《開羅宣言》雅爾塔會議和《雅爾塔秘密協定》、《波茨坦公告》、美國對日本的占領改造,以及美蘇在朝鮮受降的“三八線”協議等實現的。“中間地帶”雅爾塔體系。對于殖民地的安排,除英法荷在遠東的殖民地被保留下來,其他地區的殖民地轉交給聯合國托管。這方面的內容規定比較籠統,是雅爾塔體系的薄弱環節。聯合國。戰后成立新的國際組織聯合國,確定了“大國一致”的原則,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享有否決權。——摘編自楊鵬飛《二十世紀以來的戰爭和平與世界發展》(1)依據材料一概括18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國際格局的特點;結合所學從政治;經濟角度加以說明。
(2)根據材料二;分析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包含了哪些矛盾?這一體系的建立對國際格局產生怎樣的影響?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雅爾塔體系的主要特點。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1題,共9分)23、“一國兩制”構想的內涵是什么?提出這一構想的目的何在?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C【分析】【詳解】
1871年憲法規定德意志實行聯邦制,“其它各邦可以聯合起來以多數票確保自己權利,實施否決權”體現出各邦聯合的特點,說明該憲法體現出聯邦主義色彩,故C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德意志憲法專制主義色彩,故A項錯誤。材料說明該憲法聯邦制特點,并不是突出普魯士地位,故B項錯誤。此時德國已經完成統一任務,故D項錯誤。2、D【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可知,由于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規律,俄國成為“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一環”,因此“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D項正確;十月革命時期,資本主義仍處于上升時期,排除A;B、C兩項并非最主要的現實依據,排除。3、A【分析】【詳解】
材料表明,英國人一腳小心翼翼地試探前行,一腳綁著沉重的鐵錨以便隨時退回,體現出英國對加入歐洲共同市場采取謹慎態度,故A項正確。畫面中的英國人試探前行,說明歐洲共同市場政策對英國具有吸引力,B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英國申請加入歐洲共同市場所持的謹慎態度,不是探索加入歐洲共同市場的可行性,故C選項錯誤;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英國對加入歐洲共同市場的態度,不是擔心加入歐洲共同市場喪失獨立性,D項錯誤。4、D【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明太祖欲尋求一種既可以防止大臣專權,又足以充分輔佐皇權的丞相替代機構”是指廢除丞相和設立殿閣大學士,導致以前中樞機構得以破壞,D項正確;內閣沒有決策權,不是法定的政府機構,排除A項;材料反映了皇權至高無上,排除B項;根據材料信息可知,丞相制度已經廢除,排除C項。故選D項。5、B【分析】【詳解】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題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唐朝。據材料“反映的是外國使節和我國邊遠少數民族使臣攜帶貢品來唐朝進貢的生動情景”,可知職貢圖既可用于研究唐朝的政策,又在藝術史上有一席之地,B項正確;這幅圖反映的既有外國使節又有我國邊遠少數民族,因此既有民族關系又有對外關系,A項和C項片面,排除AC項;職貢圖不是個性與世俗風情的體現,排除D項。故選B項。6、B【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①黃巾起義是漢末;②是陳勝、吳廣起義;③是唐末的黃巢起義;④是清朝白蓮教起義。故②①③④B項正確,排除ACD。7、C【分析】【詳解】
根據“我們必須退到國家資本主義、退到租讓制、退到商業。我國經濟既遭到破壞”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列寧所說的“退卻”指的是利用商品經濟發展經濟,即合理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發展生產,故選C;列寧所說的“退卻”指的是合理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發展生產,而非對舊的社會經濟結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多種所有制經濟齊頭并進,排除AB;“退卻”是指用新經濟政策取代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而非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進行補充,排除D。8、C【分析】【詳解】
從材料中的“不僅司道以下官員的任命,皆由督撫奏定,而且鄰省督撫的任命,有時也要征求有力督撫的意見”來看,說明地方督撫權力擴大,表明在太平天國運動之后,清朝的中央集權受到沖擊。故答案為C項。這一變化沖擊中央集權而不是君主專制,排除A項;材料反映了地方權力的擴大,但并不能體現中央對地方失控,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地方對官員任命有一定的干預權,地方政府本來就掌握行政權,排除D項。二、填空題(共5題,共10分)9、略
【分析】【詳解】
殷墟遺址出土的甲骨文是商人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占卜記錄,證實了文獻中有關商朝的歷史記載。【解析】龜甲獸骨商朝10、略
【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等900余名戍卒被征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今宿州)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死押解戍卒的軍官,發動兵變,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但是最終以失敗告終。【解析】陳勝吳廣11、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隋朝趙州橋12、略
【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可知,自唐朝中葉以來,南方的經濟實力漸漸超過北方。北宋在經濟上對南方依賴明顯,戶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北宋滅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進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經濟重心地位。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諺語稱“蘇湖熟,天下足”。【解析】唐朝北宋中原經濟重心蘇湖熟天下足13、略
【分析】【分析】
【詳解】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便獨自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的抗日戰爭與美、英在太平洋對日作戰密切地聯系起來,中國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所抗擊的日軍兵力,遠遠超過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投入的兵力總和。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解析】日本法西斯美英中國共產黨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4、A【分析】【詳解】
明中葉以后,社會經濟繁榮,江南一些私營手工業部門(如蘇州勞動力市場、江西景德鎮制瓷業)開始出現了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標志“資本主義萌芽”,清朝時,資本主義萌芽繼續發展,故題干說法正確。15、B【分析】【詳解】
材料反映了19世紀英國工業和服務業的就業人數比重不斷增加,農業就業人數比重減少。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其根本原因是因為工業革命的推進,而非人口遷移。故錯誤。16、A【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可知,總理衙門的設立是中國近代外交體制的重大進步,不僅使外交事務有所專屬,而且推動了“華夷”觀念的改變。故本題正確。17、B【分析】【詳解】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南京條約》、《馬關條約》都涉及割地、賠款等條款,但是《辛丑條約》沒有割地,故錯誤。18、A【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浦東的開發和開放,成為我國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題干表述正確。四、材料分析題(共4題,共28分)19、略
【分析】【詳解】
(1)意義:根據“唐朝政府在運河樞紐徐州;汴州駐扎重兵;竭力控制運河交通線,委任重臣治理”得出加強對南方的控制,維護國家統一;控制南方的經濟發達地區,為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亂和維系王朝統治提供財政支持;根據“江淮糧食運抵洛陽后,江南船返回,糧食儲存在當地糧倉中,待時機成熟,用當地船西運”得出將南方的糧食運輸到北方,緩解關中平原的糧食緊張局面。
(2)綜合材料內容和所學可知,大運河在唐朝時期是轉運糧食物資的重要通道,是強化地方控制的重要手段,所以交通是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是維護國家穩定和政治統治的基礎;必須大力加強國家的交通建設。【解析】(1)意義:加強對南方的控制;維護國家統一;將南方的糧食運輸到北方,緩解關中平原的糧食緊張局面;控制南方的經濟發達地區,為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亂和維系王朝統治提供財政支持。
(2)啟示:交通是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是維護國家穩定和政治統治的基礎;必須大力加強國家的交通建設。20、略
【分析】【詳解】
(1)影響:綜合材料一內容可知;中國古代勞動正義思想內容豐富,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勞動正義,其性質還是屬于傳統的民本思想。所以中國古代的勞動正義思想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農民和手工業者的社會地位;促進了農耕經濟的發展;有利于社會矛盾的緩和;有利于君主專制統治的維系;但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勞動者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
(2)趨勢:根據“出現在藝術作品上的勞動者的形象相對稀少了很多。直到16世紀;在商業發達的北歐,一些畫家不吝創作以勞動者為主的繪畫作品”得出由輕視到重視;由嘲諷到歌頌。原因綜合材料內容你和所學可知,主要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民主思想的不斷傳播、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制度弊端的日益暴露、無產階級等勞動人民的不斷斗爭和進步藝術家的博愛情懷等因素有關。
(3)意義:根據“營造了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的社會風尚,譜寫了氣壯山河的壯麗篇章”并結合所學可知大力弘揚勞模精神的偉大意義在于彰顯了人民當家做主的地位;營造了勞動光榮和精益求精的社會風尚;有利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解析】(1)影響: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農民和手工業者的社會地位;促進了農耕經濟的發展;有利于社會矛盾的緩和;有利于君主專制統治的維系;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勞動者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
(2)趨勢:由輕視到重視;由嘲諷到歌頌。
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民主思想的不斷傳播;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制度的弊端;無產階級等勞動人民的不斷斗爭;進步藝術家的博愛情懷。
(3)意義:彰顯了人民當家做主的地位;營造了勞動光榮和精益求精的社會風尚;有利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21、略
【分析】【詳解】
(1)“沖擊的方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否定市場;商品貨幣關系,企圖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因此材料“沖擊的方法”描述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的特征是利用市場、商品貨幣關系來發展生產,間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因此“圍攻的方法”指的是新經濟政策;作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經濟政策使蘇俄經濟得以恢復和發展;蘇維埃政權得以鞏固;找到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
(2)舉措:根據材料“在工業化建設上;斯大林明確表示決不能放慢速度,必須竭力加快速度”可歸納出優先發展重工業;根據材料“斯大林用強制的辦法,使農民的一半收入交給國家”可歸納出強制農民和農業為工業化提供資金。弊端:結合斯大林模式的消極影響進行作答即可,如用政府的行政命令管理經濟,忽視價值規律和市場機制的作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緩慢,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阻礙了蘇聯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變化:根據材料“對經濟、社會等領域系統改革,以解決美國經濟發展的問題”和所學知識可知,從不直接干預經濟的有限權力政府轉變為全面干預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重要參與者。借鑒:結合上述分析和所學知識可知,如將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宏觀調控有機結合;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經濟穩定健康發展。【解析】(1)“沖擊的方法”: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圍攻的方法”:實行新經濟政策。作用:蘇俄經濟得以恢復和發展;蘇維埃政權得以鞏固;找到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
(2)措施:優先發展重工業;強制農民和農業為工業化提供資金(或實行農業集體化政策)。弊端:用政府的行政命令管理經濟;忽視價值規律和市場機制的作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緩慢,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阻礙了蘇聯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變化:從不直接干預經濟的有限權力政府轉變為全面干預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重要參與者。借鑒:將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宏觀調控有機結合;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經濟穩定健康發展。22、略
【分析】【詳解】
(1)特點∶據材料“1763至1914年這一時期是歐洲直接或間接地成為全球主人的時期;在世界歷史上居有突出地位”可知,歐洲稱霸全球,逐漸成為世界的中心。說明∶政治上結合所學可從建立了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人類歷史上由少數資本主義國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極不合理的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SO 527-2:2025 EN Plastics - Determination of tensile properties - Part 2: Test conditions for moulding and extrusion plastics
- 【正版授權】 ISO 21043-3:2025 EN Forensic sciences - Part 3: Analysis
- 北京教育考試院2025年公開招聘綜合能力測試(筆試)及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第五章縮聚反應及其實施方法高聚物合成37課件
- 第六章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法第一節主要分離類型與原理66課件
- 初中道法教學課件
- 古代兩河流域說課課件
- 2025年新高一英語人教新版學困生專題復習《閱讀理解》
- 中職英語Unit6 Living History of Culture 課件
- 2025年海綿城市建設雨水徑流污染控制技術分析報告
- 《教育系統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指南》知識培訓
- 變電站鑰匙管理規定
- 2022-2023學年天津市濱海新區高一(下)期末語文試卷
- 大學物理實驗-拓展提高篇 課件 實驗3.9-太陽能電池特性實驗
- 老年急重癥診療及護理
-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 仁愛版英語九年級上下冊單詞(含音標)
- 人教版(2024)第三單元-漢語拼音《yw》教學課件
- 初中語文九級上冊第三單元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人教版
- 2024年便攜式儲能行業分析報告
- 202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藥傳統技能賽項規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