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三單元測試題及答案_第1頁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三單元測試題及答案_第2頁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三單元測試題及答案_第3頁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三單元測試題及答案_第4頁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三單元測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三單元測試題及答案2024新版一、選擇題(60分,共20題,每小題3分,每題只有一個最佳選項)1.觀察下框,擁有這樣人生經歷的人物是()eq\x(出身布衣建立大明洪武之治憂勞而逝)A.李隆基 B.趙匡胤 C.朱元璋 D.李自成2.下面所示文物的主要歷史價值在于證實()A.朱元璋廢丞相,設三司B.明朝時期皇權的強化C.明代小篆字體的流行D.明朝手工業領先世界3.針對明朝的科舉狀況,當時的思想家袁了凡曾說:“今教子弟者,多不讀‘五經’,務記臭爛時文(八股文),以為捷徑者入”。據此分析,袁了凡想表達的是()A.科舉儒生多離經叛道 B.科舉取士日益規范C.“四書”“五經”是必考內容 D.八股取士弊大于利4.鄭和詳細描述了航海路線,并且繪制了《鄭和航海圖》。這體現了鄭和遠航()A.推動了航海事業發展 B.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C.加強了各國友好交往 D.解除了東南沿海的倭患5.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長樂,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數千“列柵拒戰”,“少壯守陣,老稚婦女運磚石”,終于擊敗倭寇。這一史實說明()A.抗倭得到人民的支持 B.戚繼光發動人民抗倭C.解除了東南沿海倭患 D.人民起義抗倭反明6.明朝后期的賦稅,主要由地方官員征收,而地方官員往往會為了自己的私利,加重百姓的負擔,或者為了躲避朝廷的責罰,虛報賦稅的數額,導致了賦稅的不公平和不準確,土地兼并惡性發展,大量農民破產逃亡,階級矛盾異常尖銳。這里論述的是()A.明末農民起義的原因 B.張居正改革的背景C.明朝滅亡的直接結果 D.清朝建立的原因7.明朝是繼漢唐之后的黃金時期。明代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錢物,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最后推翻明朝的政治力量是()A.投降清朝的吳三桂 B.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C.皇太極建立的清朝 D.努爾哈赤建立的后金8.乾隆初年發諭旨明確指示,西藏地方的宗教事務由達賴喇嘛掌理,政務則由頗羅鼐主持,但是最后決定權在駐藏辦事大臣。這表明()A.中央對西藏的管轄進一步強化 B.駐藏辦事大臣同達賴共同管理西藏C.中央在西藏地方推行民族自治 D.西藏地區正式歸屬于中央管轄9.清朝平定準噶爾部叛亂與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和蔥嶺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軍政事務。這折射出清朝致力于()A.加強東南區域的管轄 B.穩定西南地區的政治局面C.鞏固西北邊疆的統治 D.解決中俄東段的邊界問題10.土爾扈特部從俄國出發時有17萬余人,回到伊犁時只剩下約7萬人。乾隆皇帝得知后,馬上派官員前往伊犁,發放慰問、救濟物品。乾隆皇帝此舉()A.促進了中外交流 B.鞏固了多民族國家C.打擊了分裂勢力 D.捍衛了領土的完整11.某同學制作了下面的時間軸。由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題是()A.君主專制的強化 B.對外交往的加強C.東南海防的鞏固 D.國家疆域的奠定12.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認識或評判。下列選項屬于歷史解釋的是()A.元朝在西藏地區設置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在澎湖設置巡檢司B.明朝在北部邊塞地區修筑了東起鴨綠江邊、西至嘉峪關的長城C.元明清時期經略邊疆的舉措鞏固和發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D.康熙皇帝三次率軍親征,打敗噶爾丹13.下表反映了清朝前期中樞機構及職權的演變。該表說明()掌權者中樞機構及職權演變康熙帝設立南書房,草擬諭旨,處理奏章雍正帝設立軍機處,“掌書諭旨,綜軍國之要,以贊上治機務”A.君主專制逐漸強化 B.封建中央集權體制走向完備C.滿洲貴族盡失特權 D.中央強化官吏間的相互監督14.下面的示意圖表明清朝面臨的狀況是()A.空前繁榮 B.思想禁錮 C.危機四伏 D.政權更替15.清代官員陸耀因編寫《甘薯錄》而被晉升為湖南巡撫,乾隆帝多次勸諭百姓種植玉米。這說明當時()A.玉米、甘薯成為主糧 B.政府重視推廣糧食作物C.人地矛盾得到解決 D.農業生產技術取得突破16.與漢代“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意思是不要到百里之外賣木材,不要到千里外賣糧食)相比,明清時期,糧食、布匹等已成為長途販運的主要商品,且出現了諸多商品糧基地。下列各項最適合佐證這一說法的是()A.市舶司的設置 B.地域性商幫的興起C.驛站的建設 D.廣州十三行的設立17.“在一部書中討論了中國技術的幾乎所有部門,沒有任何其他著作可與其相比。它不但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就是在17世紀以前也沒有任何可與之相比的歐洲著作。”材料評述的是()A.《齊民要術》 B.《本草綱目》 C.《天工開物》 D.《農政全書》18.下面兩幅圖所示的是我國著名的建筑工程,它們共同體現了中國古代的()A.結構對稱的建筑美學 B.對外軍事防御C.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D.南北經濟交流19.明清時期,商人、小吏、市井游民等經常成為小說戲劇的主人公,如《水滸傳》中描寫的梁山泊各路好漢——羊馬販子出身的錦毛虎燕順、漁民出身的阮氏三雄等。這一現象表明當時()A.百姓地位的普遍提高 B.文學藝術趨于大眾化C.作者喜歡創作小人物 D.君主專制制度的衰落20.下面三幅圖片是張明同學搜集的研究性學習材料。據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題是()A.傳統節日的起源 B.行省制度的創立C.經濟重心的南移 D.文學藝術的發展二、非選擇題(40分,共3題,21題13分,22題14分,23題13分)21.(13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朱元璋發現中書省的丞相和地方行省的權力過大,決心加以改革,其間經歷了一個過程。洪武九年(1376年),廢除行省,將原來行中書省的權力一分為三,在全國陸續設置了13個承宣布政使司(習慣上仍稱行省或省)……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財政。另設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設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掌管地方軍政。三者合稱“三司”,互不統屬,分別歸屬于中央相關部門。……洪武十三年正月,復以“謀不軌”的罪名誅殺左丞相胡惟庸,裁撤中書省,分相權于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摘編自朱紹侯等主編《中國古代史》下冊材料二軍機處為清代所獨創……直接聽命于皇帝,隨時承旨,隨時草詔辦理,發出的詔旨不通過內閣,而是交兵部直接發出,稱為“廷寄”,保密性強,辦事效率高,成為皇帝加強統治的得力工具。——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簡明中國歷史讀本》材料三措施內容①考試的題目必須來自“四書”“五經”;考生對題目的解釋,不得隨意發揮,并嚴格規定答卷的文體格式。②從文字作品中摘取只言片語,加以歪曲解釋,再借題發揮,羅織罪狀。(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朱元璋強化皇權的措施有哪些,(2分)并概括朱元璋強化皇權的主要目的是什么。(1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軍機處的特點。(2分)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設立軍機處的作用。(2分)(3)請寫出材料三中①和②的名稱。(2分)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清時期思想文化專制的危害。(2分)(4)綜合以上材料,概括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發展的趨勢。(2分)22.(14分)對外交往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展示。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宣揚國威】材料一永樂三年(1405年),鄭和開始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遠航征程。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大明朝能夠平等對待那些小國,并尊重它們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所以,當船隊來到時,人們紛紛出來熱烈歡迎這些從遠方而來的客人。(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鄭和船隊最遠到達的位置及其受到當地民眾歡迎的原因。(4分)【反抗侵略】材料二(2)請任選一幅圖寫出簡短的解說詞,(3分)并談談你從中領悟到怎樣的民族精神。(2分)【禁閉國門】材料三清朝,小農思想指導下的對外政策,進取不足而保守有余……統治者對當時世界大勢缺乏足夠認識……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下令關閉其他港口,指定外國商船只能在廣州一地通商,并對絲綢、茶葉等傳統商品的出口量嚴加限制,對中國商船的出洋貿易,也規定了許多禁令。——摘編自樊樹志《國史概要》(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清朝“小農思想指導下的對外政策”是什么,(1分)概括該政策給中國社會發展帶來的消極影響。(2分)(4)通過以上探究,你能獲得什么啟示?(2分)23.(13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結合所學知識補全材料內容。(2分)根據材料,概括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管理的方式。(2分)(2)根據材料,圍繞其主題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9分。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至少寫兩個論據;條理清楚;結構完整)答案一、1.C2.B3.D點撥:根據題干中的“今教子弟者,多不讀‘五經’,務記臭爛時文(八股文)”并結合所學可知,當時的人們為了功名,只專注于學習八股文,而不研讀儒家經典“五經”。這體現了明朝八股取士的弊端,D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出科舉儒生多離經叛道,排除A;材料強調的是明朝科舉制的弊端,而非科舉取士日益規范,排除B;材料重點不是“四書”“五經”是必考內容,而是批評只學習八股文而不讀“五經”的現象,排除C。4.A5.A6.A7.B8.A9.C10.B11.D12.C13.A14.C15.B16.B點撥:根據題干中的“明清時期,糧食、布匹等已成為長途販運的主要商品,且出現了諸多商品糧基地”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商幫的出現為長途販運提供了可能,B正確。市舶司是宋朝時期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排除A;驛站的建設主要是在宋元時期,排除C;廣州十三行負責統一經營對外貿易,排除D。17.C18.C19.B20.D二、21.(1)措施:將原來行中書省的權力一分為三,設立三司;廢除丞相,提升六部職權。(2分)主要目的:鞏固統治。(1分)(2)特點:工作內容保密;辦事效率高;權力集中于皇帝。(2分,答出兩點即可)作用:便于皇帝獨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一切都要服從皇帝的意志,從而使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2分)(3)①八股取士;②文字獄。(2分)危害: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言論;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不利于培養人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2分,答出兩點即可)(4)君主專制不斷加強;中央集權不斷加強。(2分)22.(1)位置: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2分)原因:不以大國、強國自居;尊重小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平等交流;友好交往等。(2分,答出兩點即可)(2)解說詞:圖1: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率領“戚家軍”英勇作戰,使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圖2: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侵略者,收復臺灣,加速了臺灣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圖3:1685年和1686年,康熙皇帝兩次擊敗盤踞在雅克薩的俄軍,1689年,中俄雙方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明確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3分,答出一例即可)民族精神:勇于反抗侵略的英勇斗爭精神;愛國主義精神等。(2分)(3)對外政策:閉關政策。(1分)消極影響:這種閉關自守的政策,無法適應新的外部環境,導致當時的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4)開放和交流是國家繁榮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對外交往中要保持獨立自主,維護國家利益;我們應積極學習外來先進技術,推動自身進步等。(2分,答出兩點,言之有理即可)23.(1)①:大、小和卓(或準噶爾部)(1分)②:臺灣府(1分)方式:平叛;戰爭;冊封;設立機構。(2分)(2)【示例】觀點:有效的邊疆治理有利于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論述:唐朝先后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管轄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區。為了對遼闊的疆域實行有效統治,元朝統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