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01.120
A00
團體標準
T/CASXXXX—2023
交叉互聯用同軸導體電力電纜
Concentricconductorpowercablesforcross
interconnection
(征求意見稿)
2023-XX-XX發布2023-XX-XX實施
中國標準化協會發布
T/CASXXX—2023
交叉互聯用同軸導體電力電纜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交叉互聯用同軸導體電力電纜的電壓標示和材料、產品型號和表示方法、產品結構、
尺寸和試驗要求、驗收規則、交貨長度、產品包裝、運輸和貯存等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輸配線路中采用交叉互聯方式減小高壓電纜金屬護層感應電勢,與交叉互聯箱和絕
緣保護箱相連接用的擠包絕緣同軸導體電力電纜。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
用于本文件。
GB/T2951.11—2008電纜和光纜絕緣和護套材料通用試驗方法第11部分:通用試驗方法
厚度和外形尺寸測量機械性能試驗
GB/T2951.12—2008電纜和光纜絕緣和護套材料通用試驗方法第12部分:通用試驗方法
熱老化試驗方法
GB/T2951.13—2008電纜和光纜絕緣和護套材料通用試驗方法第13部分:通用試驗方法
密度測定方法吸水試驗收縮試驗
GB/T2951.14—2008電纜和光纜絕緣和護套材料通用試驗方法第14部分:通用試驗方法
低溫試驗
GB/T2951.21—2008電纜和光纜絕緣和護套材料通用試驗方法第21部分:通用試驗方法
彈性體混合料專用試驗方法耐臭氧試驗熱延伸試驗浸礦物油試驗
GB/T2951.31—2008電纜和光纜絕緣和護套材料通用試驗方法第31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
專用試驗方法高溫壓力試驗抗開裂試驗
GB/T2951.32—2008電纜和光纜絕緣和護套材料通用試驗方法第32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
專用試驗方法失重試驗熱穩定性試驗
GB/T2951.41—2008電纜和光纜絕緣和護套材料通用試驗方法第41部分:聚乙烯和聚丙烯
混合料專用試驗方法耐環境應力開裂試驗熔體指數測量方法直接燃燒法測量聚乙烯中碳黑和
(或)礦物質填料含量熱重分析法(TGA)測量碳黑含量顯微鏡法評估聚乙烯中碳黑分散度
GB/T3048.7電線電纜電性能試驗方法第7部分:耐電痕試驗
GB/T3048.10電線電纜電性能試驗方法第10部分:擠出護套火花試驗
GB/T3048.12電線電纜電性能試驗方法第12部分:局部放電試驗
GB/T3048.13電線電纜電性能試驗方法第13部分:沖擊電壓試驗
GB/T3956—2008電纜的導體
GB/T6995.3電線電纜識別標志方法第3部分:電線電纜識別標志
GB/T7113.2絕緣軟管第2部分:試驗方法
GB/T11017.2—2014額定電壓110kV(Um=126kV)交聯聚乙烯絕緣電力電纜附件第2部分:
1
T/CASXXX—2023
電纜
GB/T11091電纜用銅帶
GB/T12706.2—2020額定電壓1kV(Um=1.2kV)到35kV(Um=40.5kV)擠包絕緣電力電
纜及附件第2部分:額定電壓6kV(Um=7.2kV)到30kV(Um=36kV)電纜
GB/T16927.1高電壓試驗技術第1部分:一般試驗要求
GB/T17650.1取自電纜或光纜的材料燃燒時釋出氣體的試驗方法第1部分:鹵酸氣體總量的
測定
GB/T17650.2取自電纜或光纜的材料燃燒時釋出氣體的試驗方法第2部分:酸度(用pH測
量)和電導率的測定
GB/T18380.11電纜和光纜在火焰條件下的燃燒試驗第11部分:單根絕緣電線電纜火焰垂直
蔓延試驗試驗裝置
GB/T18380.12電纜和光纜在火焰條件下的燃燒試驗第12部分:單根絕緣電線電纜火焰垂直
蔓延試驗1kW預混合型火焰試驗方法
GB/T18380.13電纜和光纜在火焰條件下的燃燒試驗第13部分:單根絕緣電線電纜火焰垂直
蔓延試驗測定燃燒的滴落(物)/微粒的試驗方法
GB/T18380.33電纜和光纜在火焰條件下的燃燒試驗第33部分:垂直安裝的成束電線電纜火
焰垂直蔓延試驗A類
GB/T18380.34電纜和光纜在火焰條件下的燃燒試驗第34部分:垂直安裝的成束電線電纜火
焰垂直蔓延試驗B類
GB/T18380.35電纜和光纜在火焰條件下的燃燒試驗第35部分:垂直安裝的成束電線電纜火
焰垂直蔓延試驗C類
GB/T18889—2002額定電壓6kV(Um=7.2kV)到35kV(Um=40.5kV)電力電纜附件試驗方法
GB/T19666阻燃和耐火電線電纜或光纜通則
JB/T8137—2013(所有部分)電線電纜交貨盤
JB/T10696.9—2011電線電纜機械和理化性能試驗方法第9部分:白蟻試驗
JB/T10696.10—2011電線電纜機械和理化性能試驗方法第10部分:大鼠啃咬試驗
IEC60986額定電壓從6kV(Um=7.2kV)至30kV(Um=36kV)的電纜的短路溫度極限值
(Short-circuittemperaturelimitsofelectriccableswithratedvoltagesfrom6kV(Um=7.2kV)upto30
kV(Um=36kV))
IEC61034—2電纜或光纜在特定條件下燃燒的煙密度測定第2部分:試驗步驟和要求
(Measurementofsmokedensityofcablesburningunderdefinedconditions-Part2:Testprocedureand
requirements)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同軸導體coaxialconductor
和導體共用同一軸心,由金屬絲或(和)金屬帶以同軸方式構成的外部導體。
3.2
標稱值nominalvalue
指定的量值并經常用于表格之中。
2
T/CASXXX—2023
注:在本文件中,通常標稱值引伸出的量值在考慮規定公差下通過測量進行檢驗。
[來源:GB/T12706.2—2020,定義3.1.1]
3.3
中間值medianvalue
將試驗得到的若干數值以遞增(或遞減)的次序依次排列時,若數值的數目是奇數,中間的那個
值為中間值;若數值的數目是偶數,中間兩個數值的平均值為中間值。
[來源:GB/T12706.2—2020,定義3.1.3]
3.4
例行試驗routinetests
R
由制造方在成品電纜的所有制造長度上進行的試驗,以檢驗所有電纜是否符合規定的要求。
[來源:GB/T12706.2—2020,定義3.2.1]
3.5
抽樣試驗sampletests
S
由制造方按規定的頻度,在成品電纜試樣上、或在取自成品電纜的某些部件上進行的試驗,以檢
驗電纜是否符合規定要求。
[來源:GB/T12706.2—2020,定義3.2.2]
3.6
型式試驗typetests
T
按一般商業原則對本文件所包含的一種類型電纜在供貨之前所進行的試驗,以證明電纜具有滿足
預期使用條件的滿意性能。
注:該試驗的特點為除非電纜材料或設計或制造工藝的改變可能改變電纜的特性,試驗做過以后就不需要重做。
[來源:GB/T12706.2—2020,定義3.2.3]
4電壓標示和材料
4.1額定電壓
本文件中電纜的額定電壓U0/U標示為6/10kV、8.7/15kV和12/20kV。
在電纜的電壓標示U0/U中:
——U0為電纜設計用的導體或同軸導體對地之間的額定工頻電壓;
——U為電纜設計用的導體和同軸導體之間的額定工頻電壓。
4.2絕緣混合料
絕緣混合料及其代號見表1。
表1絕緣混合料
絕緣混合料代號
交聯聚乙烯XLPE
熱塑性聚丙烯PP
絕緣混合料電纜的導體最高允許溫度見表2。
3
T/CASXXX—2023
表2絕緣混合料電纜的導體最高允許溫度
導體最高允許溫度
絕緣混合料℃
正常運行短路(最長持續5s)
交聯聚乙烯(XLPE)90250
熱塑性聚丙烯(PP)105[1]160
表2中溫度由絕緣混合料的固有特性決定,使用這些數據計算額定電流時還要考慮其它因素。
例如正常運行時,如果空氣中敷設的電纜按表2所示導體最高溫度在連續負荷(100%負荷因數)
下運行,經陽光直射后媒介溫度會陡升,因此導體溫度可能會超過最高溫度。如果能預料這類運行條
件,應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
短路溫度的導則可參照IEC60986。
4.3護套混合料
不同類型護套混合料的電纜導體最高允許溫度見表3。
表3不同類型護套混合料電纜的導體最高允許溫度
正常運行導體最高允許溫度
護套混合料代號
℃
聚氯乙烯ST290
聚乙烯ST790
無鹵低煙聚烯烴ST890
5產品型號和表示方法
5.1代號
5.1.1產品特征代號
交叉互聯用同軸導體電力電纜··································································································O
5.1.2導體代號
銅導體····························································································································(T)省略
5.1.3同軸導體代號
銅導體····························································································································(T)省略
5.1.4絕緣代號
交聯聚乙烯絕緣·····················································································································YJ
熱塑性聚丙烯絕緣····················································································································P
5.1.5護套代號
聚氯乙烯護套···························································································································V
聚乙烯或無鹵低煙聚烯烴護套··································································································Y
4
T/CASXXX—2023
5.2型號
5.2.1型號組成和排列順序
型號組成和排列順序如圖1所示。
圖1產品型號的組成和排列順序
5.2.2產品常用型號
產品常用型號見表4。
表4產品常用型號
型號名稱
YJOV交叉互聯用銅芯交聯聚乙烯絕緣聚氯乙烯護套同軸導體電力電纜
YJOY交叉互聯用銅芯交聯聚乙烯絕緣聚乙烯護套同軸導體電力電纜
POY交叉互聯用銅芯聚丙烯絕緣聚乙烯護套同軸導體電力電纜
WDZC—YJOY交叉互聯用銅芯交聯聚乙烯絕緣無鹵低煙護套同軸導體阻燃C類電力電纜
注:表中未列出的電纜型號可按5.2.1的規定組成。
5.2.3產品表示方法
產品用型號、規格(額定電壓、標稱截面積)及本文件編號表示。阻燃電纜產品的表示方法應符
合GB/T19666規定。
示例1:交叉互聯用銅芯交聯聚乙烯絕緣聚乙烯護套同軸導體電力電纜,額定電壓6/10kV,導體標稱截面積120
mm2表示為:YJOY-6/10120/120T/CASXXXX—2023。
示例2:交叉互聯用銅芯交聯聚乙烯絕緣聚氯乙烯護套阻燃C類同軸導體電力電纜,額定電壓12/20kV,導體標
稱截面積240mm2表示為:ZC-YJOV-12/20240/240T/CASXXXX—2023。
6導體
導體應符合GB/T3956中的第2種鍍金屬層或不鍍金屬層退火銅導體。
導體表面應光潔、無油污、無損傷絕緣的毛刺、銳邊以及凸起或斷裂的單線。
7絕緣
7.1材料
絕緣應由表1所列的一種材料擠包成型,其采用的絕緣層材料應符合表5規定。
5
T/CASXXX—2023
表5絕緣材料的無鹵性能要求
序號試驗項目單位要求試驗標準
1酸氣含量試驗
GB/T17650.1
1.1溴和氯含量(以HCl表示),最大值%0.5
2氟含量試驗
GB/T7113.2
2.1氟含量,最大值%0.1
3pH值和電導率試驗
3.1pH值,最小值—4.3GB/T17650.2
3.2電導率,最大值μS/mm10
7.2絕緣厚度
絕緣標稱厚度見表6。絕緣厚度的最小測量值不應小于規定標稱值的90%再減去0.1mm,同時
絕緣偏心度不應大于15%。
導體或絕緣外面的任何隔離層或半導電屏蔽層的厚度不應包括在絕緣厚度之中。
表6絕緣標稱厚度
額定電壓U0/U下的絕緣標稱厚度
導體標稱截面積
mm
mm2
6/10kV8.7/15kV12/20kV
50~6303.44.55.5
注:若供需雙方另有協議,也可采用其他約定值。
8屏蔽
8.1概述
如無明確要求,為保證電纜長期彎曲后的電氣安全,宜使用屏蔽結構,同時屏蔽材料性能應符合
GB/T12706.2—2020中18.2.10.3的要求。
8.2導體屏蔽
導體屏蔽應是非金屬的,由擠包半導電料或在導體上先包半導電帶再擠包半導電料組成。擠包半
導電料應與絕緣緊密結合,其與絕緣層的界面應光滑、無明顯絞線凸紋,不應有尖角、顆粒、燒焦或
擦傷的痕跡。
注:本標準為最低要求,可根據工況需求進行合理選用。
8.3絕緣屏蔽
絕緣屏蔽應由擠包或(和)繞包的非金屬半導電層構成,若為擠包型屏蔽,宜使用可剝離型的非
金屬半導電層,且與絕緣層的界面應光滑,不應有尖角、顆粒、燒焦或擦傷的痕跡。
9同軸導體
9.1結構和材料
同軸導體應由軟銅線(可以是異形)的同心層或軟銅線與軟銅帶的組合結構組成。
6
T/CASXXX—2023
選擇銅線材料時,應特別考慮存在腐蝕的可能性,例如宜選用鍍層銅絲,這不僅是為了機械安全,
也是為了電氣安全。
9.2要求
9.2.1同軸導體的標稱截面積應與導體的標稱截面積保持一致,同時同軸導體的20℃最大直流電阻
適用時,應符合GB/T3956—2008中表2的規定。
9.2.2構成同軸導體的軟銅線宜緊密排列。排列中的任一層軟銅線總間隙不應大于當前排列層所使用
的軟銅線的一個(等效)直徑。軟銅線總間隙的計算方法見GB/T11017.2—2014中6.5.2的規定。
9.2.3適用時,軟銅帶應選擇符合GB/T11091的銅帶。
10扎帶(若有)
10.1材料
可選用與電纜相兼容的非吸濕性非金屬帶材進行重疊或間隙繞包。
注:必要時,可根據工況需求選用半導電帶材,尤其當電纜結構設計中選用導體屏蔽功能層時。
11護套(兼同軸導體的絕緣)
11.1概述
護套通常為黑色,但也可按制造方和買方協議采用黑色以外的其它顏色,以適應電纜使用的特定
環境。
電纜護套應經受GB/T3048.10規定的火花試驗。
11.2材料
護套應采用表3中所列材料,同時護套材料性能應符合表12的要求。
在特殊條件下(例如為了防白蟻、防鼠)使用的護套,可能有必要使用化學添加劑,但這些添加
劑不應包括對人類及環境有害的材料,且不能出現《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2023年版)》中的受控化
學物質,如雙(六氯環戊二烯)環辛烷13560-89-9、UV-328、MCCP、SCCP、HBCDD、PFOS、
[2]
PFOS類等。
注:必要時,可根據工況需求選用絕緣級材料。
11.3厚度
若無其它規定,擠包護套的標稱厚度值應與絕緣標稱厚度保持一致,且最薄點厚度不應小于標稱
值的90%再減去0.1mm。
12試驗條件
12.1環境溫度
除非另有規定,試驗應在環境溫度20℃±15℃下進行。
12.2工頻試驗電壓的頻率和波形
7
T/CASXXX—2023
工頻試驗電壓的頻率應為49Hz~61Hz,波形應基本上為正弦波,引用值為有效值。
12.3沖擊試驗電壓的波形
按GB/T3048.13規定,沖擊波應具有有效波前時間1μs~5μs,標稱半峰值時間40μs~60μs。
其它方面應符合GB/T16927.1。
12.4電纜導體溫度的確定
試驗中電纜導體溫度的確定可參照GB/T12706.2—2020中15.4規定的方法。
13例行試驗
13.1概述
例行試驗通常應在每一根電纜制造長度上進行。根據購買方和制造方達成的質量控制協議,可減
少試驗電纜的根數或采用其它的試驗方法。
本文件規定的例行試驗為:
a)導體電阻測量(見13.2和13.3);
b)在帶有符合8.2和8.3規定的導體屏蔽和絕緣屏蔽的電纜絕緣線芯上進行的局部放電試驗(見
13.4);
c)絕緣交流電壓試驗(見13.5);
d)護套直流電壓試驗(見13.6)。
13.2導體電阻
應對例行試驗中每一根電纜長度的所有導體進行電阻測量。
成品電纜或從成品電纜上取下的試樣,試驗前應在保持適當溫度的試驗室內至少存放12h。若懷
疑導體溫度是否與室溫一致,電纜應在試驗室內存放24h后測量,也可將導體試樣放在溫度可控制的
液體槽內至少1h后測量電阻。
電阻測量值應按GB/T3956給出的公式和系數校正到20℃下1km長度的數值。
每一根導體20℃時的直流電阻不應超過GB/T3956規定的相應最大值。
13.3同軸導體電阻
適用時,同軸導體20℃最大直流電阻應符合GB/T3956的規定。
13.4局部放電試驗
適用時,絕緣線芯應按GB/T3048.12進行局部放電試驗,電壓施加于每根電纜的導體和同軸導
體之間,試驗靈敏度應為10pC或更優。
試驗電壓應逐漸升高到2U0并保持10s,然后緩慢降到1.73U0。
在1.73U0下,應無任何由被試電纜產生的超過聲明試驗靈敏度的可檢測到的放電。
注:被試電纜的任何放電都可能有害。
13.5交流電壓試驗
電壓試驗應在環境溫度下采用規定的工頻交流電壓進行。
試驗電壓應施加在導體和同軸導體之間,電壓值為3.5U0,持續5min。在任何情況下,電壓都
8
T/CASXXX—2023
應逐漸升高到規定值。
絕緣應無擊穿。
13.6直流電壓試驗
如果護套上存在導電層,則在電纜的同軸導體與導電層之間施加25kV,持續時間1min。如果
護套上未存在導電層,可先擠包或涂覆半導電層,或采用浸沒至少1h室溫水的方式進行試驗。
電纜護套不應發生擊穿。
14抽樣試驗
14.1概述
本文件規定的抽樣試驗包括:
a)導體檢查(見14.4);
b)尺寸檢查(見14.5和14.6);
c)導體電阻測量(見14.7和14.8);
d)XLPE絕緣熱延伸試驗(見14.9)。
14.2抽樣試驗的頻度
14.2.1導體檢查和尺寸檢查
導體檢查、絕緣和護套厚度測量以及電纜外徑的測量應在每批同一型號和規格電纜中的一根制造
長度的電纜上進行,但應限制不超過合同長度數量的10%。
14.2.2電氣和物理試驗
電氣和物理試驗應按商定的質量控制協議,在取自成品電纜的樣品上進行試驗。若無協議,在電
纜總長度大于200m時,應按表7規定的數量進行試驗。
表7抽樣試驗樣品數量
電纜盤數
N樣品數
盤
N≤51
5<N≤102
10<N≤153
余類推余類推
14.3復試
如果任一試樣沒有通過第14章的任一項試驗,應從同一批中再取兩個附加試樣就不合格項目重新
試驗。如果兩個附加試樣都合格,樣品所取批次的電纜應認為符合本文件要求。如果加試樣品中有一
個試樣不合格,則認為抽取該試樣的這批電纜不符合本文件要求。
14.4導體檢查
應采用檢查或可行的測量方法檢查導體結構是否符合GB/T3956規定。
14.5絕緣和非金屬護套厚度的測量
9
T/CASXXX—2023
14.5.1概述
試驗方法應符合GB/T2951.11—2008第8章規定。
為試驗而選取的每根電纜長度應從電纜的一端截取一段電纜來代表,如果必要,應將可能損傷的
部分電纜先從該端截除。
14.5.2對絕緣的要求
導體或絕緣外面的任何隔離層或半導電屏蔽層的厚度不應包括在絕緣厚度之中。
每一段絕緣線芯,絕緣厚度的最小測量值不應低于規定標稱值的90%再減去0.1mm,見公式
(1),同時絕緣偏心度還應符合公式(2)的規定。
timin≥0.9tin-0.1·······················································(1)
≤15%·······················································(2)
?????????????????????????????????????????
式中:????????????????????
timin——絕緣厚度最小測量值,單位為毫米(mm);
tin——絕緣標稱厚度,單位為毫米(mm);
timax——絕緣厚度最大測量值,單位為毫米(mm)。
14.5.3對非金屬護套的要求
采用與護套緊密粘結的擠包外半導電層結構時,擠包外半導電層的厚度不應包括在護套厚度之中。
非金屬護套厚度最小測量值不應小于規定標稱值的90%再減去0.1mm,見公式(3):
tsmin≥0.9tsn-0.1·······················································(3)
式中:
tsmin——非金屬護套厚度最小測量值,單位為毫米(mm);
tsn——非金屬護套標稱厚度,單位為毫米(mm)。
14.6外徑測量
如果要求測量電纜外徑,應按GB/T2951.11規定進行。
14.7導體電阻
應對例行試驗中每一根電纜長度的所有導體進行電阻測量。
成品電纜或從成品電纜上取下的試樣,試驗前應在保持適當溫度的試驗室內至少存放12h。若懷
疑導體溫度是否與室溫一致,電纜應在試驗室內存放24h后測量。也可將導體試樣放在溫度可控制的
液體槽內至少1h后測量電阻。
電阻測量值應按GB/T3956給出的公式和系數校正到20℃下1km長度的數值。
每一根導體20℃時的直流電阻不應超過GB/T3956規定的相應最大值。
14.8同軸導體電阻
適用時,同軸導體20℃最大直流電阻應符合GB/T3956的規定。
14.9熱延伸試驗
10
T/CASXXX—2023
取樣和試驗步驟應按GB/T2951.21—2008第9章進行,試驗條件見表8。
表8XLPE絕緣混合料特殊性能試驗要求
試驗項目單位XLPE試驗標準
熱延伸試驗
處理條件:
——空氣溫度(偏差±3℃)℃200
2GB/T2951.21—2008
——機械應力N/cm20
載荷下最大伸長率%175
冷卻后最大永久伸長率%15
15電氣型式試驗
15.1一般規定
具有特定電壓和導體截面積的一種型式的電纜通過了本文件的型式試驗后,對于具有其他導體截
面積和/或額定電壓的電纜型式批準仍然有效,只要滿足下列三個條件:
a)絕緣、護套和半導電屏蔽材料(若有)以及所采用的制造工藝相同;
b)導體截面積不大于已試電纜,但是如果已試電纜的導體截面積為400mm2(含)~630mm2
(含)之間,則630mm2及以下的所有電纜也有效;
c)額定電壓不高于已試電纜。
15.2具有導體屏蔽和絕緣屏蔽的電纜
15.2.1概述
應從成品電纜中取10m~15m長的電纜試樣按15.2.2進行試驗。
所有15.2.2所列的試驗應依次在同一試樣上進行。
15.2.2試驗順序
正常試驗的順序應如下:
a)彎曲試驗及隨后的局部放電試驗(見15.2.3和15.2.4);
b)加熱循環試驗及隨后的局部放電試驗(見15.2.5);
c)沖擊電壓試驗(見15.2.6);
d)4h電壓試驗(見15.2.7);
當有需求時,對同軸導體進行短路熱穩定試驗(見15.2.8)。
注:試驗項目d)可取一個新的試樣進行,但該試樣應預先進行過15.2.2中的a)項和b)項試驗。
15.2.3彎曲試驗
在室溫下試樣應圍繞試驗圓柱體(例如線盤的筒體)至少繞一整圈,然后松開展直,再在相反方
向上重復此過程。
此操作循環應進行三次。
試驗圓柱體的直徑應不大于:
25(d+D)(1+5%)······················································(4)
式中:
D——電纜外徑,單位為毫米(mm);
11
T/CASXXX—2023
d——導體的實測直徑,單位為毫米(mm)。
本試驗完成后,試樣應立即進行局部放電試驗,并應符合15.2.4規定。
15.2.4局部放電試驗
絕緣線芯應按GB/T3048.12進行局部放電試驗,電壓施加于每根電纜的導體和同軸導體之間,
試驗靈敏度應為5pC或更優。
試驗電壓應逐漸升高到2U0并保持10s,然后緩慢降到1.73U0。
在1.73U0下,應無任何由被試電纜產生的超過聲明試驗靈敏度的可檢測到的放電。
注:被試電纜的任何放電都可能有害。
15.2.5熱循環試驗及隨后的局部放電試驗
經過上述各項試驗后的試樣應在試驗室的地面上展開,并在試樣導體上通以電流加熱,直至導體
達到穩定溫度,此溫度應超過電纜正常運行時導體最高溫度5℃~10℃。
加熱循環應持續至少8h,在每一加熱過程中,導體應在達到規定溫度后至少維持2h。隨后應在
空氣中自然冷卻至少3h,使導體溫度不超過環境溫度10℃。
此循環應重復20次。
第20個循環后,試樣應進行局部放電試驗,并應符合15.2.4規定。
15.2.6沖擊電壓試驗
試驗應在超過電纜正常運行時導體最高溫度5℃~10℃的溫度下進行。
電纜的絕緣和護套按GB/T3048.13規定的步驟分別施加沖擊電壓,電壓峰值見表9。
表9電纜的沖擊電壓(峰值)
沖擊耐受電壓(峰值)
額定電壓U
kV
kV絕緣護套
107537.5[3]
159547.5
2012562.5
電纜的絕緣和護套應耐受10次正極性和10次負極性沖擊電壓而不擊穿。
15.2.74h電壓試驗
試驗應在環境溫度下進行,試驗終端之間的一根成品電纜長度應至少為5m。
試驗應在試樣的導體和同軸導體之間施加工頻交流電壓,試驗電壓為4U0。試驗電壓應逐漸升高
到規定值,并持續4h。
絕緣不應發生擊穿。
15.2.8短路熱穩定試驗
當有需求時,對同軸導體進行短路熱穩定試驗,試驗方法見附錄A。
15.3無絕緣屏蔽的電纜
15.3.1概述
12
T/CASXXX—2023
在長度為10m~15m成品電纜試樣的絕緣線芯上進行4h電壓試驗(見15.3.2)。
從成品電纜上另取一段10m~15m試樣進行沖擊電壓試驗(見15.3.3)。
在長度不小于150mm的試樣長度上進行絕緣的耐電痕試驗(見15.3.4)。
當有需求時,對同軸導體進行短路熱穩定試驗(見15.3.5)。
15.3.24h電壓試驗
電纜試樣的絕緣線芯應浸入室溫水中至少1h后進行試驗。
在導體和同軸導體之間施加4U0的工頻電壓。電壓應逐漸升高并持續4h。
絕緣不應發生擊穿。
15.3.3沖擊電壓試驗
試驗應在超過電纜正常運行時導體最高溫度5℃~10℃的溫度下進行。
電纜的絕緣和護套按GB/T3048.13規定的步驟分別施加沖擊電壓,電壓峰值見表9。
電纜的絕緣和護套應耐受10次正極性和10次負極性沖擊電壓而不擊穿。
15.3.4耐電痕試驗
按GB/T3048.7規定的步驟,在U0電壓下,經101次噴水后,表面應無燒焦,泄漏電流應不超過
0.5A。
15.3.5短路熱穩定試驗
當有需求時,對同軸導體進行短路熱穩定試驗,試驗方法見附錄A。
16非電氣型式試驗
16.1概述
本部分要求的非電氣型式試驗項目見表10。
表10非電氣型式試驗
絕緣護套
序號試驗項目
XLPEPPST2ST7ST8
1尺寸
1.1厚度測量×××××
2機械性能(抗張強度和斷裂伸長率)
2.1老化前×××××
2.2空氣烘箱老化后×××××
2.3成品電纜段老化×××××
3熱塑性能
3.1高溫壓力試驗―××××
3.2抗開裂試驗――×――
3.3低溫拉伸試驗―××―×
3.4低溫沖擊試驗――×―×
4其它各類試驗
4.1熱延伸試驗×――――
13
T/CASXXX—2023
表10非電氣型式試驗(續)
絕緣護套
序號試驗項目
XLPEPPST2ST7ST8
4.2收縮試驗××―×―
4.3吸水試驗××――×
4.4空氣烘箱失重――×――
4.5碳黑含量―――a―
4.6可剝離試驗bb―――
4.7防鼠――ccc
4.8防蟻――ddd
5燃燒特性試驗
5.1電纜的單根阻燃試驗――×ee
5.2電纜的成束阻燃試驗――ee×
5.3煙密度試驗――――×
5.4酸氣含量試驗ff――×
5.5氟含量試驗ff――×
5.6pH值和電導率ff――×
注1:×表示型式試驗項目。
注2:-表示不適用。
a僅適用于黑色非阻燃護套。
b用于制造方申明采用可剝離絕緣屏蔽電纜的設計中。
c僅對防鼠電纜適用。
d僅對防蟻電纜適用。
e僅當制造商申明電纜有阻燃特性時進行。
f僅對無鹵低煙電纜適用。
16.2絕緣厚度測量
16.2.1取樣
應從絕緣線芯上取一個樣品。
16.2.2步驟
應按GB/T2951.11—2008的8.1進行測量。
16.2.3要求
見14.5.2。
16.3護套厚度測量
16.3.1取樣
應取一個電纜試樣。
16.3.2步驟
應按GB/T2951.11—2008的8.2進行測量。
16.3.3要求
14
T/CASXXX—2023
見14.5.3。
16.4老化前后絕緣的機械性能試驗
16.4.1取樣
應按GB/T2951.11—2008的9.1取樣和制備試片。
16.4.2老化處理
老化處理應在表11規定的條件下,按GB/T2951.12—2008的8.1進行。
16.4.3預處理和機械性能試驗
應按GB/T2951.11—2008的9.1進行試片的預處理和機械性能試驗。
16.4.4要求
試片老化前和老化后的試驗結果均應符合表11規定。
表11絕緣性能試驗要求
序號試驗項目單位XLPEPP試驗方法
1老化前
2951.11—
1.1抗張強度,最小N/mm212.515GB/T
2008中9.1
1.2斷裂伸長率,最小%200350
2空氣烘箱老化后
2.1處理條件:
2951.12—
——溫度℃135135GB/T
2008中8.1
——溫度偏差℃±3±3
——持續時間h168240
2.2抗張強度
——老化后數值,最小N/mm2―15
——變化率a,最大%±25―GB/T2951.12—
2.3斷裂伸長率2008中8.1
——老化后數值,最小%―350
——變化率a,最大%±25―
3高溫壓力試驗
3.1壓力計算系數―0.7
2951.31—
3.2溫度(偏差±2)℃―130GB/T
℃2008中第8章
3.3時間h―6
3.4最大壓痕深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3U緊湊型節能燈數據監測報告
- 2025年中國1138聯苯胺黃顏料數據監測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香柏瘤木皮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鑄型尼龍支承環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配電用接續金具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螺旋集塵器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耕整機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空心螺栓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沼氣配件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樹脂腰扣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貴陽市南明區2024年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統考試題含解析
- 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培訓課件預防醫院感染的手衛生措施
- 語文考試作文格子紙-word文檔
- 倉庫搬遷安全須知培訓培訓課件
- 【課件】Unit+1Reading+and+thinking說課課件人教版必修第二冊
- 與采購方配合措施方案
- 陜西省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
- 閥門檢驗報告匯總266黃銅球閥
- 道路運輸安全安全生產和崗位責任制度(3篇)
- GB/T 43200-2023機器人一體化關節性能及試驗方法
- 能源動力類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