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相機各參數詳解_第1頁
數碼相機各參數詳解_第2頁
數碼相機各參數詳解_第3頁
數碼相機各參數詳解_第4頁
數碼相機各參數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數碼相機各參數詳解

一、數碼相機

數碼相機也叫數字式相機,英文全稱,簡稱數碼相機是集光學、機械、電子

DigitalCameraDCO

一體化的產品。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轉換、存儲和傳輸等部件,具有數字化存取模式,與電腦交互處理

和實時拍攝等特點。數碼相機最早消失在美國,20多年前,美國曾采用它通過衛星向地面傳送照片,后

來數碼攝影轉為民用并不斷拓展應用范圍。

數碼相機工作原理

與傳統相機相比,傳統相機使用"膠卷"作為其紀錄信息的載體,而數碼相機的"膠卷"就是其成

像感光器件,而且是與相機一體的,是數碼相機的心臟。感光器是數碼相機的核心,也是最關鍵的技術。

數碼相機的進展道路,可以說就是感光器的進展道路。目前數碼相機的核心成像部件有兩種:一種是廣

泛使用的CCD(電荷藕合)元件;另一種是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導體)器件。

電荷藕合器件圖像傳感器它使用一種高感光度的半導體材料制

CCD(ChargeCoupledDevice),

成,能把光線轉變成電荷,通過模數轉換器芯片轉換成數字信號,數字信號經過壓縮以后由相機內部的

閃速存儲器或內置硬盤卡保存,因而可以輕而易舉地把數據傳輸給計算機,并借助于計箕機的處理手段,

依據需要和想像來修改圖像。

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和CCD一樣同

為在數碼相機中可紀錄光線變化的半導體。CMOS的制造技術和一般計算機芯片沒什么差別,主要是采

用硅和褚這兩種元素所做成的半導體,使其在CMOS上共存著帶N(帶-電)和P(帶+電)級的半導

體,這兩個互補效應所產生的電流即可被處理芯片紀錄和解讀成影像。然而,CMOS的缺點就是太簡潔

消失雜點,這主要是由于早期的設計使CMOS在處理快速變化的影像時,由于電流變化過于頻繁而會產

生過熱的現象。

在相同辨別率下,CMOS價格比CCD廉價,但是CMOS器件產生的圖像質量相比CCD來說要低

一些。到目前為止,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消費級別以及高端數碼相機都使用CCD作為感應器;CMOS感

應器則作為低端產品應用于一些攝像頭上,若有哪家攝像頭廠商生產的攝想頭使用CCD感應器,廠商肯

定會不遺余力地以其作為賣點大肆宣揚,甚至冠以"數碼相機"之名。一時間,是否具有CCD感應器變

成了人們推斷數碼相機檔次的標準之一。

由于CMOS傳感器便于大規模生產,且速度快、成本較低,將是數字相機關鍵器件的進展方向。目

前,在佳能(CANON)等公司的不斷努力下,新的CMOS器件不斷推陳出新,高動態范圍CMOS器

件已經消失,這一技術消退了對快門、光圈、自動增益掌握及伽瑪校正的需要,使之接近了CCD的成像

質量。此外由于CMOS先天的可塑性,可以做出高像素的大型CMOS感光器而成本卻不提升多少。相

對于CCD的停滯不前相比,CMOS作為新生事物而展現出了蓬勃的活力。作為數碼相機的核心部件,

CMOS感光器以已經有漸漸取代CCD感光器的趨勢,并有盼望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主流的感光器。

與傳統相機的區分

數碼相機的外觀、部分功能及操作雖與T殳的相機差不多,但數碼相機與傳統相機還有以下幾個不

同點:

1.制作工藝不同:傳統相機使用銀鹽感光材料即膠卷作為載體,拍攝后的膠卷要經過沖洗才能得到

照片,拍攝后無法知道照片拍攝效果的好壞,而且不能對拍攝不好的照片進行刪除。數碼相機不使用膠

卷,而是使用電荷耦合器CCD元件感光,然后將光信號轉變為電信號,再經模/數轉換后紀錄于存儲卡

上,存儲卡可反復使用。由于數碼相機拍攝的照片要經過數字化處理再存儲,拍攝后的照片可以回放觀

看效果,對不滿足的照片可以馬上刪除重拍。拍攝后把數碼相機與電腦連接,可以便利地將照片傳輸到

電腦中并進行各種圖像處理,制作Web頁或直接打印輸出,這是數碼相機與傳統相機的主要區分。

2.拍攝效果不同:傳統相機的鹵化銀膠片可以捕獲連續的色調和顏色,而數碼相機的CCD元件在

較暗或較亮的光線下會丟失部分細節,更重要的是,數碼相機CCD元件所采集圖像的像素遠遠小于傳統

相機所拍攝圖像的像素。一般而言,傳統35毫米膠片解析度為每英寸2500線,相當于1800萬像素甚

至更高,而目前數碼相機使用的最好的CCD所能達到的像素也僅有1000萬。在現階段,數碼相機拍攝

的照片,不論在影像的清晰度、質感、層次、顏色的飽和度等方面,都無法與傳統相機拍攝的照片相媲

美。但數碼相機進展快速研發空間仍舊很大,信任不出幾年將會有長足的進展。

3.拍攝速度不同:在按下快門之前,數碼相機要進行調整光圈、轉變快門速度、檢查自動聚焦、打

開閃光燈等操作,當拍完照片后,數碼相機要對拍攝的照片進行圖像壓縮處理并存儲起來,這些都需要

等待幾秒,故數碼相機的拍攝速度,特殊是連拍速度還無法達到專業攝影的要求,但Nikon新推出的

D1已經達到了1/16000秒的極速快門速度,說明數碼相機的技術已經超過了傳統相機。

4.存儲介質不同:數碼相機的圖像以數字方式存儲在磁介質上,而傳統相機的影像是以化學方法紀

錄在鹵化銀膠片上。目前的數碼相機存儲介質主要有SM卡、CF卡、XD卡、SD卡、MMC卡、SONY

記憶棒和IBM小硬盤。存儲容量分32M、64M、128M、256M或者更高,目前IBM小硬盤的簡潔可

以達到1GB。舉例說明64M存儲卡當辨別率在1280*960狀況下或許能存儲80多張圖片,假如在低辨

別率狀況下存儲幾百張圖片是沒訶題的。

5.輸入輸出方式不同:數碼相機的影像可直接輸入計算機,處理后打印輸出或直接制作網頁,便利

快捷。傳統相機的影像必需在暗房里沖洗,要想進行處理必需通過掃描儀掃描進計算機,而掃描后得到

的圖像的質量必定會受到掃描儀精度的影響。這樣即使它的原樣質量很高,經過掃描以后得到的圖像就

差得遠了。數碼相同可以將自然界的一切瞬間輕而易舉地拍攝為供電腦直接處理的數碼影像,假如接

VIDEOout端可在電視上顯示。

主流數碼相機

我們國家的數碼相機是近幾年前才悄然興起的,但由于數碼相機的進展飛速,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數

碼相機像素數在300萬-500萬之間。從經銷商的品牌來看,主要是以名牌產品為主,其中最為主流的

品牌有如富士(FujiFilm\佳能(Canon\奧林巴斯(Olympus\柯達(Kodak\索尼(Sony\

卡西歐(Casio\柯尼卡美能達(Konica-Minolta\尼康(N汰on\三星(Samsung)等,而國內

的數碼相機有如聯想(Lenovo1方正(Founder\中恒(DEC\紫光(Thunis)等。

高端數碼相機

近年來,高端數碼相機的技術不斷成熟,大量的產品的推出,使我們感覺到高端數碼相機離我們越

來越近。高端數碼相機進展到今日,可以說達到了一個階段性的高度。無論從其性能、成像質量、易用

性等方面都在靠近甚至在某些方面超過了傳統相機。相對于中低端數碼相機來說,高端數碼相機一般都

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與消費級別即中低端數碼相機那種不行更換鏡頭結構相反,高端數碼相機大多采納可更換鏡頭的

結構,并且大多兼容傳統相機的既頭。

2、單鏡頭反光結構,使用傳統相機機身。

3、高像素、大規模感光體,快速的AF力量、強大的功能。

4、既然成為高端數碼相機/介格自然也不會低,目前還沒有低于一萬元人民幣的產品(不包括鏡頭X

所以,我們一般所指的高端數碼相機也就是采納單反結構的可更換的鏡頭的數碼相機,高端數碼相

機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品牌:尼康(N汰on1索尼(Sony}富士(FujiFilm\佳能(Canon\賓得

(Pentax\柯尼卡美能達(Konica-Minolta\其中市面上主流的高端數碼相機的價格在1萬左右,更

有甚者4萬多。

數碼相機的用途

數碼相機用戶主要分布于計算機、通信、電子、金融、交通、文化、商業、旅游、建筑、軍警及政

府部分,數碼相機對于個人用戶來說,主要用于旅游和攝影方面,占近半數的用戶是用于專業攝影及工

作供應便利,而作為單位用戶最主要用于工作所需的拍攝,其次用作產品介紹及廣告設計、新聞采訪、

桌面排版及建筑方面的裝璜設計。

數碼相機的優勢

數碼相機的最大優勢在于它的信息數字化,由于數字信息可以借助遍及全球的數字通訊網即時傳送,

所以數碼相機首先可以實現圖像的實時傳遞。

數碼相機作為一種計算機輸入設施,近年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和進步。首先是由于技術及工藝的進步,

現在作為計算機輸入設施的數碼相機主流機型像素數一般在500萬像素級。其外觀造型與傳統相機幾無

差別。其次由于產量、銷量的增加以及技術進步等因素,現在數碼相機的價格也正以很快的速度下降。

這些都促進了數碼相機應用的普及,普及反過來以促使廠商在技術及工藝上作更大的投入。這種良性交

互正在使得數碼相機成為計算機應用一個不行或缺的設施。

數碼相機的進展

幾年前崛起的數碼相機,是現代通信、計算機產業、照相機產業高速進展的產物。隨著電信、計算

機的普及和家庭化,數碼相機的應用領域也日益廣泛。今年變化最多、出產最快的電腦外設產品,也是

非數碼相機莫屬。

目前,日本的幾家攝影器材公司正努力鉆研,預備幾年內淘汰膠卷,據猜測,今后10年全球大多

數人將會使用數碼相機,眾多的跨國公司角逐數碼相機市場,正是由于他們看準了數碼相機的突出優點,

即它可在速度、便利性、降低圖片的成本及提高效率等方面使用戶獲益。

隨著全球日益高漲的數碼稔朝,加上數碼相機的技術漸漸成熟,以及價格的漸漸卜降,數碼相機將

成為IT行業增長最為快速的產業之一。

二、感光器件

提到數碼相機,不得不說到就是數碼相機的心臟——感光元件。與傳統相機相比,傳統相機使用“膠

卷”作為其紀錄信息的載體,而數碼相機的"膠卷"就是其成像感光元件,而且是與相機f的,是數

碼相機的心臟。感光器是數碼相機的核心,也是最關鍵的技術。數碼相機的進展道路,可以說就是感光

器的進展道路。目前數碼相機的核心成像部件有兩種:一種是廣泛使用的CCD(電荷藕合)元件;另一

種是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導體)器件。

1.感光元件工作原理

電荷藕合器件圖像傳感器CCD(ChargeCoupledDevice),它使用一種高感光度的半導體材料制

成,能把光線轉變成電荷,通過模數轉換器芯片轉換成數字信號,數字信號經過壓縮以后由相機內部的

閃遞存儲器或內置硬盤卡保存,因而可以輕而易舉地把數據傳輸給計算機,并借助于計算機的處理手段,

依據需要和想像來修改圖像。CCD由很多感光單位組成,通常以百萬像素為單位。當CCD表面受到光

線照耀時,每個感光單位會將電荷反映在組件上,全部的感光單位所產生的信號加在一起,就構成了一

幅完整的畫面。

CCD和傳統底片相比,CCD更接近于人眼對視覺的工作方式。只不過,人眼的視網膜是由負責光

強度感應的桿細胞和顏色感應的推細胞,分工合作組成視覺感應。CCD經過長達35年的進展,大致的

外形和運作方式都已經定型。CCD的組成主要是由一個類似馬賽克的網格、聚光鏡片以及墊于最底下的

電子線路矩陣所組成。目前有力量生產CCD的公司分別為:SONY、Philps、Kodak.Matsushita.

Fuji和Sharp,大半是日本廠商,

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和CCD一樣同

為在數碼相機中可紀錄光線變化的半導體。CMOS的制造技術和一般計算機芯片沒什么差別,主要是采

用硅和褚這兩種元素所做成的半導體,使其在CMOS上共存著帶N(帶-電)和P(帶+電)級的半導

體,這兩個互補效應所產生的電流即可被處理芯片紀錄和解讀成影像。然而,CMOS的缺點就是太簡潔

消失雜點,這主要是由于早期的設計使CMOS在處理快速變化的影像時,由于電流變化過于頻繁而會產

生過熱的現象。

2.兩種感光元件的不同之處

由兩種感光元件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出,CCD的優勢在于成像質量好,但是由于制造工藝簡單,只有

少數的廠商能夠把握,所以導致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特殊是大型CCD,價格特別昂揚。同時,這幾年來,

CCD從30萬像素開頭,始終進展到現在的600萬,像素的提高已經到了一個極限。

在相同辨別率下,CMOS價格比CCD廉價,但是CMOS器件產生的圖像質量相比CCD來說要低

一些。到目前為止,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消費級別以及高端數碼相機都使用CCD作為感應器;CMOS感

應器則作為低端產品應用于一些攝像頭上,若有哪家攝像頭廠商生產的攝想頭使用CCD感應器,廠商肯

定會不遺余力地以其作為賣點大肆宣揚,甚至冠以"數碼相機”之名。一時間,是否具有CCD感應器變

成了人們推斷數碼相機檔次的標準之一。

CMOS影像傳感器的優點之一是電源消耗量比CCD低,CCD為供應優異的影像品質,付出代價即

是較高的電源消耗量,為使電荷傳輸順暢,噪聲降低,需由高壓差改善傳輸效果。但CMOS影像傳感器

將每一畫素的電荷轉換成電壓,讀取前便將其放大,采用3.3V的電源即可驅動,電源消耗量比CCD低。

CMOS影像傳感器的另一優點,是與周邊電路的整合性高,可將ADC與訊號處理器整合在一起,使體

積大幅縮小,例如,CMOS影像傳感器只需一組電源,CCD卻需三或四組電源,由于ADC與訊號處理

器的制程與CCD不同,要縮小CCD套件的體積很困難。但目前CMOS影像傳感器首要解決的問題就

是降低噪聲的產生,將來CMOS影像傳感器是否可以轉變長期以來被CCD壓抑的宿命,往后技術的進

展是重要關鍵。

3.影響感光元件的因素

對于數碼相機來說,影像感光元件成像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感光元件的面積;二是感光元

件的顏色深度。

感光元件面積越大,成像較大,相同條件下,能紀錄更多的圖像細節,各像素間的干擾也小,成像

質量越好。但隨著數碼相機向時尚小巧化的方向進展,感光元件的面積也只能是越來越小。

除了面積之外,感光元件還有一個重要指標,就是顏色深度,也就是顏色位,就是用多少位的二進

制數字來紀錄三種原色。非專業型數碼相機的感光元件T殳是24位的,高檔點的采樣時是30位,而紀

錄時仍舊是24位,專業型數碼相機的成像器件至少是36位的,據說已經有了48位的CCD。對于24

位的器件而言,感光單元能紀錄的光亮度值最多有2八8=256級,每一種原色用一個8位的二進制數字

來表示,最多能紀錄的顏色是256x256x256約16,77萬種。對于36位的器件而言,感光單元能紀錄的

光亮度值最多有2八12=4096級,每一種原色用一個12位的二進制數字來表示,最多能紀錄的顏色是

4096x4096x4096約68.7億種。舉例來說,假如某一被攝體,最亮部位的亮度是最暗部位亮度的400

倍,用使用24位感光元件的數碼相機來拍攝的話,假如按低光部位曝光,則凡是亮度高于256備的部

位,均曝光過度,層次損失,形成亮斑,假如按高光部位來曝光,則某一亮度以下的部位全部曝光不足,

假如用使用了36位感光元件的專業數碼相機,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4.感光元件的進展

CCD是1969年由美國的貝爾討論室所開發出來的。進入80年月,CCD影像傳感器雖然有缺陷,

由于不斷的討論最終克服了困難,而于80年月后半期制造出高辨別率且高品質的CCD。到了90年月

制造出百萬像素之高辨別率CCD,此時CCD的進展更是突飛猛進,算一算CCD進展至今也有二十多

個年頭了。進入90年月中期后,CCD技術得到了迅猛進展,同時,CCD的單位面積也越來越小。但為

了在CCD面積減小的同時提高圖像的成像質量,SONY與1989年開發出了SUPERHADCCD,這種

新的感光元件是在CCD面積減小的狀況下,依靠CCD組件內部放大器的放大倍率提升成像質量。以后

相繼消失了NEWSTRUCTURECCD、EXVIEWHADCCD.四色濾光技術(專為SONYF828所應用工

而富士數碼相機則采納了超級CCD(SuperCCD\SuperCCDSR。

對于CMOS來說,具有便于大規模生產,且速度快、成本較低,將是數字相機關鍵器件的進展方向。

目前,在CANON等公司的不斷努力下,新的CMOS器件不斷推陳出新,高動態范圍CMOS器件已經

消失,這一技術消退了對快門、光圈、自動增益掌握及伽瑪校正的需要,使之接近了CCD的成像質量。

此外由于CMOS先天的可塑性可以做出高像素的大型CMOS感光器而成本卻不提升多少。相對于CCD

的停滯不前相比,CMOS作為新生事物而展現出了蓬勃的活力。作為數碼相機的核心部件,CMOS感光

器以已經有漸漸取代CCD感光器的趨勢,并有盼望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主流的感光器。

三、CCD尺寸

說至CCD的尺寸,其實是說感光器件的面積大小,這里就包括了CCD和CMOS。感光器件的面積

大小,CCD/CMOS面積越大,捕獲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信噪比越低。CCD/CMOS是數碼相機

用來感光成像的部件,相當于光學傳統相機中的膠卷。

CCD上感光組件的表面具有儲存電荷的力量,并以矩陣的方式排列。當其表面感受到光線時,會將

電荷反應在組件上,整個CCD上的全部感光組件所產生的信號,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畫面。

假如分解CCD,你會發覺CCD的結構為三層,第一層是〃微型鏡頭〃,其次層是"分色濾色片"以

及第三層"感光層"。

第一層“微型鏡頭"

我們知道,數碼相機成像的關鍵是在于其感光層,為了擴展CCD的采光率,必需擴展單一像素的受

光面積。但是提高采光率的方法也簡潔使畫質下降。這一層"微型鏡頭"就等于在感光層前面加上一副

眼鏡。因此感光面積不再由于傳感器的開口面積而打算,而改由微型鏡片的表面積來打算。

其次層是“分色濾色片“

CCD的其次層是〃分色濾色片’,目前有兩種分色方式,一是RGB原色分色法,另一個則是CMYK

補色分色法這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兩種分色法的概念,RGB即三原色分色法,

幾乎全部人類眼鏡可以識別的顏色都可以通過紅、綠和藍來組成而RGB三個字母分別就是Red,Green

和Blue,這說明RGB分色法是通過這三個通道的顏色調整而成。再說CMYK,這是由四個通道的顏色

協作而成,他們分別是青(C1洋紅(M)、黃(Y)、黑(K)。在印刷業中,CMYK更為適用,但其調整出來

的顏色不及RGB的多。

原色CCD的優勢在于畫質鋒利,顏色真實,但缺點則是噪聲問題。因此,大家可以留意,一般采納

原色CCD的數碼相機,在ISO感光度上多半不會超過400。相對的,補色CCD多了一個Y黃色濾色器,

在顏色的辨別上比較認真,但卻犧牲了部分影像的辨別率,而在ISO值上,補色CCD可以容忍較高的

感光度,一般都可設定在800以上

第三層:感光層

CCD的第三層是“感光片",這層主要是負責將穿過濾色層的光源轉換成電子信號,并將信號傳送

到影像處理芯片,將影像還原。

傳統的照相機膠卷尺寸為35mm,35mm為對角長度,35mm膠卷的感光面積為36x24mm。換

算到數碼相機,對角長度約接近35mm的,CCD/CMOS尺寸越大。在單反數碼相機中,很多都擁有接

近35mm的CCD/CMOS尺寸,例如尼康德D100,CCD/CMOS尺寸面積達到23.7x15.6,比起消費

級數碼相機要大很多,而佳能的EOS-lDs的CMOS尺寸為36x24mm,達到了35mm的面積,所以

成像也相對較好。

現在市面上的消費級數碼相機主要有2/3英寸、1/1.8英寸、1/2.7英寸、1/3.2英寸四種。CCD/CMOS

尺寸越大,感光面積越大,成像效果越好。1/1.8英寸的300萬像素相機效果通常好于1/2.7英寸的400

萬像素相機(后者的感光面積只有前者的55%)。而相同尺寸的CCD/CMOS像素增加當然是件好事,但

這也會導致單個像素的感光面積縮小,有曝光不足的可能。但假如在增加CCD/CMOS像素的同時想維

持現有的圖像質量,就必需在至少維持單個像素面積不減小的基礎上增大CCD/CMOS的總面積。目前

更大尺寸CCD/CMOS加工制造比較困難,成本也特別高。因此,CCD/CMOS尺寸較大的數碼相機,

價格也較高。感光器件的大小直接影響數碼相機的體積重量。超薄、超輕的數碼相機一般CCD/CMOS

尺寸也小,而越專業的數碼相機,CCD/CMOS尺寸也越大。

四、最大像素數

元件像素分為最大像素數和有效像素數。

最大像素英文名稱為MaximumPixels,所謂的最大像素是經過插值運算后獲得的。插值運算通過

設在數碼相機內部的DSP芯片,在需要放大圖像時用最接近法插值、線性插值等運算方法,在圖像內添

加圖像放大后所需要增加的像素。插值運算后獲得的圖像質量不能夠與真正感光成像的圖像相比。

在市面上,有一些商家會標明"經硬件插值可達XXX像素〃,這也是相同的原理,只不過在圖像的

質量和感光度上,以最大像素拍攝的圖片清晰度比不上以有效像素拍攝的。

最大像素,也直接指CCD/CMOS感光器件的像素,一些商家為了增大銷售額,只標榜數碼相機的

最大像素,在數碼相機設置圖片辨別率的時候,的確也有拍攝最高像素的辨別率圖片,但是,用戶要清

晰,這是通過數碼相機內部運算而得出的值,再打印圖片的時候,其畫質的減損會特別明顯。所以在購

買數碼相機的時候,看有效像素才是最重要的。

五、有效像素數

有效像素數英文名稱為EffectivePixels,與最大像素不同,有效像素數是指真正參加感光成像的像

素值。最高像素的數值是感光器件的真實像素,這個數據通常包含了感光器件的非成像部分,而有效像

素是在鏡頭變焦倍率卜所換算出來的值。以美能達的DiMAGE/為例,其CCD像素為524萬

(5.24Meg叩ixel),由于CCD有一部分并不參加成像,有效像素只為490萬。

數碼圖片的儲存方式一般以像素(Pixel)為單位,每個象素是數碼圖片里面積最小的單位。像素越

大,圖片的面積越大。要增加一個圖片的面積大小,假如沒有更多的光進入感光器件,唯一的方法就是

把像素的面積增大,這樣一來,可能會影響圖片的銳力度和清晰度。所以,在像素面積不變的狀況下,

數碼相機能獲得最大的圖片像素,即為有效像素。

用戶在購買數碼相機的時候,通常會看到商家標榜"最大像素達到XXX"和"有效像素達到XXX",

那用戶應當怎樣選擇呢?在選擇數碼相機的時候,應當留意看數碼相機的有效像素是多少,有效像素的

數值才是打算圖片質量的關鍵。

六、最大像辨別率

最大辨別率英文名稱為MaximumPixels,所謂的最大辨別率是經過插值運算后獲得的。插值運算

通過設在數碼相機內部的DSP芯片,在需要放大圖像時用最接近法插值、線性插值等運算方法,在圖像

內添加圖像放大后所需要增加的像素。插值運算后獲得的圖像質量不能夠與真正感光成像的圖像相比。

在市面上,有一些商家會標明"經硬件插值可達XXX像素〃,這也是相同的原理,只不過在圖像的

質量和感光度上,以最大辨別率拍攝的圖片清晰度比不上以有效像素拍攝的。

最大辨別率,也直接指CCD/CMOS感光器件的辨別率,一些商家為了增大銷售額,只標榜數碼相

機的最大辨別率,在數碼相機設置圖片辨別率的時候,的確也有拍攝最高像素的辨別率圖片,但是,用

戶要清晰,這是通過數碼相機內部運算而得出的值,再打印圖片的時候,其畫質的減損會特別明顯。所

以在購買數碼相機的時候,看有效像素才是最重要的。

七、最高辨別率

數碼相機能夠拍攝最大圖片的面積,就是這臺數碼相機的最高辨別率。在技術上說,數碼相機能產

生在每寸圖像內,點數最多的圖片,通常以dpi為單位,英文為Dotperinch,辨別率越大,圖片的面

積越大。

辨別率是用于度量位圖圖像內數據量多少的一個參數。通常表示成ppi(每英寸像素Pixelperinch)

和dpi(每英寸點)。包含的數據越多,圖形文件的長度就越大,也能表現更豐富的細節。但更大的文件也

需要耗用更多的計算機資源,更多的內存,更大的硬盤空間等等。在另一方面,假如圖像包含的數據不

夠充分(圖形辨別率較低),就會顯得相當粗糙,特殊是把圖像放大為一個較大尺寸觀看的時候。所以在

圖片創建期間,我們必需依據圖像最終的用途打算正確的辨別率。這里的技巧是要首先保證圖像包含足

夠多的數據,能滿足最終輸出的需要。同時也要適量,盡量少占用一些計算機的資源。

通常,〃辨別率"被表示成每一個方向上的像素數量,比如640X480等。而在某些狀況下,它也可

以同時表示成"每英寸像素"(ppi)以及圖形的長度和寬度。比如72ppi,和8X6英寸。

Ppi和dpi(每英寸點數)常常都會消失混用現象。從技術角度說,〃像素"(P)只存在于計算機顯

示領域,而"點"(d)只消失于打印或印刷領域。請讀者留意辨別。

辨別率和圖象的像素有直接的關系,我們來算一算,一張辨別率為640x480的圖片,那它的辨別

率就達到了307,200像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30萬像素,而一張辨別率為1600x1200的圖片,它

的像素就是200萬。這樣,我們就知道,辨別率的兩個數字表示的是圖片在長和寬上占的點數的單位。

一張數碼圖片的長寬比通常是4:3。

八、光學變焦

光學變焦英文名稱為OpticalZoom,數碼相機依靠光學鏡頭結構來實現變焦。數碼相機的光學變

焦方式與傳統35mm相機差不多,就是通過鏡片移動來放大與縮小需要拍攝的景物,光學變焦倍數越大,

能拍攝的景物就越遠。

在買數碼相機的時候,很多用戶都會問,什么是數碼變焦,什么是光學變焦,下面,我們就用圖示

來解釋一下。

光學變焦是通過鏡頭、物體和焦點三方的位置發生變化而產生的。當成像面在水平方向運動的時候,

如下圖,視覺和焦距就會發生變化,更遠的景物變得更清晰,讓人感覺像物體遞進的感覺。

顯而易見,要轉變視角必定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轉變鏡頭的焦距。用攝影的話來說,這就是光學變

焦。通過轉變變焦鏡頭中的各鏡片的相對位置來轉變鏡頭的焦距。另一種就是轉變成像面的大小,即成

像直的對角線長短在目前的數碼攝影中,這就叫做數碼變焦,實際上數碼變焦并沒有轉變鏡頭的焦距,

只是通過轉變成像面對角線的角度來轉變視角,從而產生了"相當于"鏡頭焦距變化的效果。

所以我們看到,一些鏡頭越長的數碼相機,內部的鏡片和感光器移動空間更大,所以變焦倍數也更

大。我們看到市面上的一些超薄型數碼相機,一般沒有光學變焦功能,由于其機身內根部不允許感光器

件的移動,而像索尼F828、富士S7000這些“長鏡頭”的數碼相機,光學變焦功能達到5、6倍。

如今的數碼相機的光學變焦倍數大多在2倍-5倍之間,即可把10米以外的物體拉近至5-3米近;

也有一些數碼相機擁有10倍的光學變焦效果。家用攝錄機的光學變焦倍數在10倍~22倍,能比較清晰

的拍到70米外的東西。使用增倍鏡能夠增大攝錄機的光學變焦倍數。假如光學變焦倍數不夠,我們可

以在鏡頭前加一增倍鏡,其計算方法是這樣的,一個2倍的增距鏡,套在一個原來有4倍光學變焦的數

碼相機上,那么這臺數碼相機的光學變焦倍數由原來的1倍、2倍、3倍、4倍變為2倍、4倍、6倍和

8倍,即以增距鏡的倍數和光學變焦倍數相乘所得。

九、數字變焦

數字變焦也稱為數碼變焦,英文名稱為DigitalZoom,數碼變焦是通過數碼相機內的處理器,把圖

片內的每個象素面積增大,從而達到放大目的。這種手法猶如用圖像處理軟件把圖片的面積改大,不過

程序在數碼相機內進行,把原來CCD影像感應器上的一部份像素使用"插值”處理手段做放大,將CCD影

像感應器上的像素用插值算法》錮面放大到整個畫面。

與光學變焦不同,數碼變焦是在感光器件垂直方向向上的變化,而給人以變焦效果的。在感光器件

上的面積越小,那么視覺上就會讓用戶只觀察景物的局部。但是由于焦距沒有變化,所以,圖像質量是

相對于正常狀況下較差。

通過數碼變焦,拍攝的景物放大了,但它的清晰度會有肯定程度的下降,所以數碼變焦并沒有太大

的實際意義。不過索尼獨創〃智能數碼變焦〃,據說該先進技術,可以使圖像在數碼變焦之后仍舊保持

肯定的清晰度。

一臺數碼相機的總變焦數計算如下:舉例索尼的F717光學變焦為5倍,而數碼變焦為2倍,所以

最大變焦數為10倍。數碼相機內的數碼變焦一般可以關掉。除此之外還有全新獨有的Sony智能變焦功

能,可放大變焦拍攝,不會將微粒放大,令放大的影像也能保持原有的細致質素。智能變焦因應不同影

像尺寸的選擇,供應不同程度的強化變焦功能。有別于數碼變焦,智能變焦能保持畫質與原本影像相同。

目前數碼相機的數碼變焦一般在6倍左右,攝像機的數碼變焦在44倍-600倍左右,實際使用中有

40倍就足夠了。由于太大的數碼變焦會使圖像嚴峻受損,有時候甚至由于放大倍數太高,而分不清所拍

攝的畫面。假如變焦倍數不夠,我們可以在鏡頭前加一增倍鏡,其計算方法是這樣的,一個2倍的增距

鏡,套在一個原來有4倍光學變焦的數碼相機上,那么這臺數碼相機的光學變焦倍數由原來的1倍、2

倍、3倍、4倍變為2倍、4倍、6倍和8倍,即以增距鏡的倍數和光學變焦倍數相乘所得。

十、相于當35mm尺寸

目前數碼相機的成像器件面積都小于一般的135膠卷(即35mm膠卷相機)的面根,所以其鏡頭

焦距很短,說到其鏡頭焦距時常不會涉及到其實際的物理焦距而說與其視角相當的35mH國內的135)

相機的鏡頭焦距,也就是說,其"鏡頭的視角相當于XX"。

35mm膠片的尺寸是36x24mm,也就是我們平常在照相機館中看到的最為普遍的那種膠卷,由

于35mm焦長的廣泛使用,因此它成為了一種標尺,就像我們用米或者公斤來度衡長度和重量一樣,

35mm成為我們推斷鏡頭視野度的一種標注。例如,28mm焦長可以實現廣角拍攝,35mm焦長就是

標準視角,50mm鏡頭是最接近人眼自然視角的,而380mm鏡頭就屬于超望遠視角,可捕獲遠方的景

物。

依據相機的光學原理,焦長越小,視角就越大,焦長越大,視角就越小,這對于數碼相機和傳統相

機而言都是不變的道理。現在相機的焦長都是由mm(毫米床標注的,而無論相機的類型是什么:35mm

傳統相機八APS或者數碼相機。鏡頭的焦長代表的是鏡頭和對焦面之間的距離,對焦面可以是膠片或者

傳感器。更精確地定義應當是"焦長等于對焦點和鏡頭光學中心之間的距離,

現在通常的數碼相機的焦長都特別的短,這是由于絕大多數數碼相機的傳感器都很小,往往對角線

長度還不到一英時,為了在這么小的傳感器上能夠成像感光,因此鏡頭和對焦面之間的距離就很小,這

就是為什么數碼相機鏡頭的焦長數值都很小的原因。

不過在數碼相機上采納35mm等值來表現焦長,并非是人們不習慣數碼相機上的焦長過短,而是由

于每款數碼相機上標注的實際焦長往往獲得的視野不一樣,比如都是6-18mm焦長范圍,但是不同的

數碼相機上這個焦長所表現出來的效果往往是不一樣的。這是由于數碼相機采納的傳感器各有所別。

我們來看看3種不同CCD的表現效果:

采納210萬CCD的尺寸是1/2"

采納330萬像素的CCD尺寸是1/1.8

采納400萬像素CCD的尺寸是2/3

這三款CCD不僅對角線尺寸不同而且所含有的像素值也不同。這里我們需要留意的一個問題是,組

成畫面的像素和焦長之間是沒有必定聯系的。很多具有不同像素值傳感器的數碼相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比如具有相同的鏡頭和機身設計等等,假如這些傳感器具有相同的物理尺寸,那么它們的35mm等值焦

長就確定是相同的。反過來說,這些數碼相機上為CCD配套的鏡頭都具有相同的焦長,比如8mm,但

是CCD的尺寸缺不一樣,那么這些鏡頭換算成35mm等值的焦長就確定不同。它們中間確定會消失大

于標準視野或者小于標準視野的狀況。

因此采納標準的35mm等值焦長來標準就是一個簡潔可行的方法,不管采納的CCD尺寸如何,這

樣各款數碼相機之間才有了可比性,這就是35mm等值焦長來歷。

十一、廣角鏡頭

廣角鏡頭是一種焦距短于標準鏡頭、視角大于標準鏡頭、距長于魚眼鏡頭、視角小于魚眼鏡頭的攝

影鏡頭。廣角鏡頭又分為一般廣角鏡頭和超廣角鏡頭兩種。135照相機一般廣角鏡頭的焦距一般為38-

24毫米,視角為60?84度;超廣角鏡頭的焦距為20-13毫米,視角為94-118度。由于廣角鏡頭的

焦吟豆,視角大,在較短的拍攝距離范圍內,能拍攝到較大面積的景物

數碼相機的鏡頭由多片鏡片組成,材質則分為玻璃與塑料兩類。假如數碼相機鏡頭以玻璃為材料,

很多用戶及商家都說玻璃鏡頭透光率佳、投射圖像更清晰。不過目前很多測試報告都顯示,玻璃的透鏡

并不肯定比塑料材料能帶來更清晰的圖像,同時玻璃鏡頭也可能增加相機重量,因此選購時還是應當做

多面對觀看,不要拘泥在鏡頭材質問題上。

我們來了解一下鏡頭和感光器件的擺設位置。如下圖所示,從右至左該鏡頭組件依次由透鏡、電子

快二透鏡組1、透鏡組2以及CCD組成。拍攝的影像就是沿著這條光路投射在CCD上成像的。組件

中的焦距調整系統和快門系統是由透鏡組1和電子快門構成的,二者是連接在一起。在電機的帶動下,

透鏡組1和電子快門可以前后移動,進行焦距調整,從而獲得最清晰的圖像,由電子決門掌握曝光。多

組透鏡是完成光學成像的,而最終的CCD可以把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

假如你在相機的英文規格書上看過"f=",那么后面接的數字通常就是它的焦長,即焦距長度。如

"f=8-24mm,38-115mm(相當于35mm傳統相機Y,就是指這臺相機的焦距長度為8-24mm,同

時對角線的視角換算后相當于傳統35mm相機的38-115mm焦長。一般而言,35mm相機的標準鏡頭

焦長約是28-70mm,因此假如焦長高于70mm就代表支持望遠效果,若是低于28mm就表示有廣角

拍攝力量。

照相機鏡頭的焦距是鏡頭的一個特別重要的指標。鏡頭焦距的長短打算了被攝物在成像介質(膠片

或CCD等)上成像的大小,也就是相當于物和象的比例尺。當對同一距離遠的同一個被攝目標拍攝時,

鏡頭焦距長的所成的象大,鏡頭焦距短的所成的象小。依據用途的不同,照相機鏡頭的焦距相差特別大,

有短到幾毫米,十幾毫米的,也有長達幾米的。較常見的有8mm,15mm,24mm,28mm,35mm,

50mm,85mm,105mm,135mm,200mm,400mm,600mm,1200mm等,還有長達2500mm

超長焦望遠鏡頭。

十二、等效35mm相機焦距

目前數碼相機的成像器件面積都小于一般的135膠卷(即35mm膠卷相機)的面積,所以其鏡頭

焦距很短,說到其鏡頭焦距時常不會涉及到其實際的物理焦距而說與其視角相當的35mm(國內的135)

相機的鏡頭焦距,也就是說,其〃鏡頭的視角相當于XX"。

35mm膠片的尺寸是36x24mm,也就是我們平常在照相機館中看到的最為普遍的那種膠卷,由

于35mm焦長的廣泛使用,因此它成為了一種標尺,就像我們用米或者公斤來度衡長度和重量一樣,

35mm成為我們推斷鏡頭視野度的一種標注。例如,28mm焦長可以實現廣角拍攝,35mm焦長就是

標準視角,50mm鏡頭是最接近人眼自然視角的,而380mm鏡頭就屬于超望遠視角,可捕獲遠方的景

物。

依據相機的光學原理,焦長越小,視角就越大,焦長越大,視角就越小,這對于數碼相機和傳統相

機而言都是不變的道理。現在相機的焦長都是由mm(毫米床標注的,而無論相機的類型是什么:35mm

傳統相機八APS或者數碼相機。鏡頭的焦長代表的是鏡頭和對焦面之間的距離,對焦面可以是膠片或者

傳感器。更精確地定義應當是"焦長等于對焦點和鏡頭光學中心之間的距離二

現在通常的數碼相機的焦長都特別的短,這是由于絕大多數數碼相機的傳感器都很小,往往對角線

長度還不到一英時,為了在這么小的傳感器上能夠成像感光,因此鏡頭和對焦面之間的距離就很小,這

就是為什么數碼相機鏡頭的焦長數值都很小的原因。

不過在數碼相機上采納35mm等值來表現焦長,并非是人們不習慣數碼相機上的焦長過短,而是由

于每款數碼相機上標注的實際焦長往往獲得的視野不一樣,比如都是6-18mm焦長范圍,但是不同的

數碼相機上這個焦長所表現出來的效果往往是不一樣的。這是由于數碼相機采納的傳感器各有所別。

我們來看看3種不同CCD的表現效果:

采納210萬CCD的尺寸是1/2"

采納330萬像素的CCD尺寸是1/1.8

采納400萬像素CCD的尺寸是2/3

這三款CCD不僅對角線尺寸不同而且所含有的像素值也不同。這里我們需要留意的一個問題是,組

成畫面的像素和焦長之間是沒有必定聯系的。很多具有不同像素值傳感器的數碼相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比如具有相同的鏡頭和機身設計等等,假如這些傳感器具有相同的物理尺寸,那么它們的35mm等值焦

長就確定是相同的。反過來說,這些數碼相機上為CCD配套的鏡頭者懼有相同的焦長,比如8mm,但

是CCD的尺寸缺不一樣,那么這些鏡頭換算成35mm等值的焦長就確定不同。它們中間確定會消失大

于標準視野或者小于標準視野的狀況。

因此采納標準的35mm等值焦長來標準就是一個簡潔可行的方法,不管采納的CCD尺寸如何,這

樣各款數碼相機之間才有了可比性,這就是35mm等值焦長來歷。

十三、對焦范圍

對焦范圍即數碼相機能清晰成像的范圍,通常分為一般拍攝距離與近拍距離。相機的一般拍攝距離

通常都標示為"**cm--無窮遠”,而且大部分數碼相機則往往還會供應近距離拍攝功能(Macro),來彌補

一般拍攝模式下無法對焦的問題。有些相機就特別強調具有支持1厘米近拍的奇妙力量,適合用來拍攝

精細的物體。

目前低端的數碼相機(300萬像素以下)一般都能自動對焦,而且大部分對焦范圍都比較廣;而中

高端的數碼相機機除了自動對焦外,還供應有手動對焦,來滿足拍攝者的需求。

十四、對焦方式

對焦的英文學名為Focus,通常數碼相機有多種對焦方式,分別是自動對焦、手動對焦和多重對焦

方式。

自動對焦:

傳統相機,實行一種類似目測測距的方式實現自動對焦,相機放射一種紅外線(或其它射線),依據

被攝體的反射確定被攝體的距離,然后依據測得的結果調整既頭組合,實現自動對焦。這種自動對焦方

式一直接、速度快、簡潔實現、成本低,但有時候會出錯(相力壞口被攝體之間有其它東曲如玻璃時就

無法實現自動對焦,或者在光線不足的狀況下),精度也差,如今高檔的相機一般已經不使用此種方式。

由于是相機主動放射射線,故稱主動式,又因它實際只是測距,并不通過鏡頭的實際成像推斷是否正確

結焦,所以又稱為非TTL式。

這種對焦方式相對于主動式自動對焦,后來進展了被動式自動對焦,也就是依據鏡頭的實際成像推

斷是否止確結焦,推斷的依據T是反差檢測式,具體原埋相當簡單。由于這種方式是通過鏡頭成像實

現的,故稱為TTL自動對焦。也正是由于這種自動對焦方式基于鏡頭成像實現,因此對焦精度高,消失

差錯的t:匕率低,但技術簡單,速度較慢(采納超聲波馬達的高級自動對焦鏡頭除外),成本也較高。

手動對焦:

手動對焦,它是通過手工轉動對焦環來調整相機鏡頭從而使拍攝出來的照片清晰的一種對焦方式,

這種方式很大程度上面依靠人口取寸對焦屏上的影像的判別以及拍攝者的嫻熟程度甚至拍攝者的視力。早

期的單鏡反光相機與旁軸相機基本都是使用手動對焦來完成調焦操作的。現在的準專業及專業數碼相機,

還有單反數碼相機都設有手動對焦的功能,以協作不同的拍攝需要。

多重對焦:

很多數碼相機都有多點對焦功能,或者區域對焦功能。當對焦中心不設置在圖片中心的時候,可以

使用多點對焦,或者多重對焦。除了設置對焦點的位置,還可以設定對焦范圍,這樣,用戶可拍攝不同

效果的圖片。常見的多點對焦為5點,7點和9點對焦。

全息自動對焦

全息自動對焦功能(HologramAF),是索尼數碼相機獨有的功能,也是一種嶄新自動對焦光學系統,

采納先進激光全息攝影技術,采用激光點檢測拍攝主體的邊緣,就算在黑暗的環境亦能拍攝精確對

焦的照片,有效拍攝距離達4.5米。

十五、近拍距離

近拍距離又稱為微距拍攝,通常在消費級數碼相機上有一朵小花(如下圖)的那個按鈕,就是微距

拍攝的轉換按鈕。

微距攝影是數碼相機的特長之一,用微距拍攝可以把很一般的場景拍成戲劇性的場面,微距特殊擅

長表現花鳥魚蟲等細小的東西,對細節可以充分展現,而且也可以隨心所欲地表現自己在選題、構圖、

用光方面的創意,不像拍攝風光、人物、民俗文化等題材,要受很多條件的制約。微距上手比較快,雖

然多為小品,但其中也往往包含很多作者的良苦專心,也能禰得上是精品。

微距攝影的目的是力求將主體的細節纖毫畢現的表現出來,把微小的部分巨細無遺的呈現在眼前。

在微距攝影中,有一個名詞是必需要熟悉的,它就是放大率(Magnification\由于微距攝影其實就即

如放大攝影,故放大率直接影響著微距拍攝的效果。由于放大率是由菲林表面所得的影像和實物主體大

小的比例來定義,故此放大率是以一個比例來表達。由于這原因,放大率又稱為「影像比例」。

日常常常聽到鏡頭能拍到1:1、1:2的微距效果,這些比例便是指鏡頭的放大率.左邊的數值代

表菲林平面上影像的大小,而右邊的數值則代表實際主體的大小,當鏡頭能做到1:1的放大率時,即

鏡頭可將實物的真實大小完全投射在菲林平面上。試舉一個簡潔的例子:135菲林的面積為

24mmx36mm,若我們使用的鏡頭能把一個面積同樣為24mmx36mm的主體完整地紀錄在135菲林

上,這支鏡頭便有1:1的放大率,大家應記住左邊的數字越大,放大的倍數便越高,2:1的放大率便

比1:1高。若右邊的數值較左邊大,放大率便越小。

現在的消費級數碼相機微距功能不等,有的為10cm—20cm,有的可以達到lcm-2cm的微距。

對于單反數碼相機來說,微距的拍攝力量由鏡頭所打算。現在,差不多每一支鏡頭皆有微距功能,

但它們所指的微距功能其實是指潦頭的近攝力量。一般來說,鏡頭的放大率要達至1:2甚至1:1,才

稱得上是微距鏡頭。微距鏡頭是最易使用的微距拍攝器材,用家毋須外加任何配件便可馬上使用。一般

鏡頭的最高解像度和最高反差度是焦點在無限遠時表現出來的,但微距鏡頭剛好相反,士的最高解像度

和最高反差度是焦點在近距離時表現出來的,故要拍攝高質素的微距照片,必需選擇微距鏡頭。

為協作不同的需要,市面上有不同焦距的微距鏡頭可供選擇,由20mm至135mm不等。較廣角

的微距鏡頭多會連同伸縮腔一同使用。若使用20mm微距廣角鏡連同伸縮接腔使用,它便能做出高達5:

1-12:1的放大率。

十六、光圈范圍

光圈英文名稱為Aperture,光圈是一個用來掌握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的光量的裝置,

它通常是在鏡頭內。我們平常所說的光圈值F2.8、F8、F16等是光圈"系數",是相對光圈,并非光圈

的物理孔徑,與光圈的物理孔徑及鏡頭到感光器件(膠片或CCD或CMOS)的距離有關。

表達光圈大小我們是用F值。光圈F值=鏡頭的焦距/鏡頭口徑的直徑從以上的公式可知要達到

相同的光圈F值,長焦距鏡頭的口徑要比短焦距鏡頭的口徑大。

當光圈物理孑位不變時,鏡頭中心與感光器件距離愈遠,F數愈小,反之,鏡頭中心與感光器件距

離愈近,通過光孔到達感光器件的光密度愈高,F數就愈大。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Fl,F1.4,F2,

F2.8,F4,F5.6,F8,Fil,F16,F22,F32,F44,F64。

這里值得一題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單位時間內的進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級的進光量剛是下

一級的一倍,例如光圈從F8調整到F5.6,進光量便多T音,我們也說光圈開大了一級。多數非專業數

碼相機鏡頭的焦距短、物理口徑很小,F8時間圈的物理孑已經很小了,連續縮小就會發生衍射之類的

光學現象,影響成像。所以一般非專業數碼相機的最小光圈者陋F8至F11,而專業型數碼相機感光器件

面積大,鏡頭距感光器件距離遠,光圈值可以很小。對于消費型數碼相機而言,光圈F值常常介于F2.8

-F16。此外很多數碼相機在調整光圈時,可以做1/3級的調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