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度廣東省普寧市勤建學校高一第一學期第二次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2024-2025學年度廣東省普寧市勤建學校高一第一學期第二次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2024-2025學年度廣東省普寧市勤建學校高一第一學期第二次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2024-2025學年度廣東省普寧市勤建學校高一第一學期第二次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2024-2025學年度廣東省普寧市勤建學校高一第一學期第二次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勤建學校高一年級上學期第二次調研考試歷史試卷2024.12一、單選題(每題3分,共60分)1.人類耕作方式經歷了刀耕、鋤耕、犁耕三個不同階段。其中,犁耕出現于()A.春秋戰國時期B.漢朝以后C.舊石器時代晚期D.新石器時代晚期2.春秋戰國時期,民族同源共祖的意識開始形成,炎黃被尊奉為華夏人文始祖,并被周邊民族認可。這反映了()A.君主專制的強化B.華夏認同觀念已經出現C.民族矛盾已經消亡D.血緣是維系國家的紐帶3.下列百家諸子中,認為人性惡,主張隆禮重法的是()A.孟子B.墨子C.荀子D.韓非4.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建立于()A.公元前2世紀前期B.公元前2世紀后期C.公元前3世紀前期D.公元前3世紀后期5.如圖所反映的歷史現象集中表現在下列哪一歷史時期()A.西漢中后期B.東漢中后期C.唐朝中后期D.明朝中后期6.歸納總結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對魏晉南北朝時期歷史發展總體特征的表述,正確的是()A.社會穩定,經濟繁榮B.北民南遷,南方崛起C.政權穩固,國家一統D.社會動蕩,民族交融7.唐代中期實行賦稅改革,改變了自戰國以來以人丁為主的賦稅制度。新的賦稅制度是()A.租庸調制B.兩稅法C均田制D.井田制8.兩漢時期社會評品之風盛行,這種對人物的評品,在東漢時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據《后漢書許紹傳》載,許紹與其兄許靖咸譽高名,愛好評論鄉里人物之曲直,每月更換品題,以致汝南有“月旦評”之風。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基于()A.察舉制度的實施B.軍功爵制的建立C.世卿世祿制度的推行D.社會環境的寬松9.756年,唐玄宗聽聞潼關陷落,倉皇西走,行至馬嵬坡時,殺楊國忠并賜死楊貴妃平息兵士憤怒,最后進入成都避難。導致唐玄宗“巡幸”蜀地的是()A.安史之亂B.藩鎮割據C.黃巢起義D.靖難之役10.錢穆在《國史新論》一書中指出,直到唐代,宰相職權,更是劃分得明白。全國最高政令,名義上由皇帝頒發,唐人謂之敕。在法理上,則有些敕書,全由宰相擬定。以下關于唐代宰相職權劃分的表述,正確的是A.尚書省負責草擬B.中書省負責執行C.門下省負責審核D.政事堂下設六部11.元朝時,來自中亞、西亞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國,同漢、蒙古、畏兀兒等族長期相處,形成一個新的族群是()A.回鶻人B.色目人C.回回人D.蒙古人12.南宋以來受到官方尊崇的程朱理學主張()A.“格物致知”B.“致良知”C.“個性自由”D.“工商皆本”13.率隊遠航海外,訪問了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示中國富強”的歷史人物是()A.鄭成功B.玄奘C.張騫D.鄭和14.中國古代某一時期,為加強皇權,廢除了自秦以來一直實行的宰相制度,并且嚴令子孫永遠不許設立宰相。這一情況出現于()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15.清朝禁止民間出海貿易,規定由官方特許的“十三行”商人代為管理外貿事務,僅保留一處通商口岸。這一通商口岸是()A.上海B.北京C.廣州D.天津16.朱熹先生對儒學教育進行了深入探索,作《四書章句集注》,作為先于“五經”的儒學基礎讀物在元明清時期成為科舉考試依據的教科書。《四書》是指:①《詩經》②《尚書》③《大學》④《中庸》⑤《論語》⑥《孟子》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③④⑥17.“我們就這樣以最野蠻的方式,摧毀了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想象不到這座宮股有多么華美壯麗,更不能設想法軍、英軍把這個地方蹂躪成什么樣子。”使“這座宮殿”慘遭摧毀的戰爭是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8.面對列強侵華,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晚清時期中國社會的各階級為挽救民族危局進行了不斷的努力,其中屬于地主階級領導的是()A.洋務新政B.太平天國運動C.戊戌維新D.辛亥革命運動19.1911年農歷四月初十,大清帝國第一屆責任內閣成立第二天,就發布了第一道政令,大意是:朝廷決定將干線鐵路的修筑權全部收回,民營鐵路公司只允許修筑支線鐵路,之前已經批準民營的干線修筑計劃全部取消。這一政令的發布直接引發了()A預備立憲B.武昌起義C.保路運動D.清王朝結束20.中華民國成立后,民族資本主義發展速度明顯加快,人們把1914年至1920年這段時期稱為民族工業“短暫的春天”。“短暫的春天”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南京臨時政府鼓勵發展實業B.西方列強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戰二、材料題(第21、22、23題,共40分)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劉邦接受了皇帝的稱號,皇帝之下設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統仍是郡、縣、鄉、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軍事、監察之權。縣分大小,萬戶以上設縣令,萬戶以下設縣長。-樊樹志《國史概要》材料二“漢高祖......矯秦縣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連邑,有逾古典。”這些受封的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兩大特權: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賦斂”。-摘編自周振鶴《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漢武帝規定諸侯王除由嫡長子繼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這些侯國的名號,分別隸屬于漢郡。淮南王劉安謀反,“國除為九江郡”;衡山王劉賜謀反,“國除為郡”。又頒布律令,規定王國官員地位低于一般官員,限制人們與諸侯王交游。從此,王國與漢郡無異。-摘編自邱樹森、陳振江主編《新編中國通史》(1)漢承秦制,又有損益變化”,根據材料一指出漢初繼承了哪些“秦制”。(2)依據材料二,說明漢初“矯秦縣之失策”的措施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一措施導致的后果。(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漢武帝解決王國問題的措施。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參議院對于臨時大總統,認為有謀叛行為,得以總員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員三分之二以上之可決彈劾之。實行責任內閣制,國務總理及各部總長均稱為國務員。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負其責任。國務員于臨時大總統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發布命令時,須副署之。法官獨立審判,不受上級官廳之干涉。臨時大總統受參議院彈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審判官互選九人組織特別法庭審判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節選)材料二對于許多未經過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義是常被過低估計的,這并不足怪,因為他們沒有看到推翻幾千年因襲下來的專制政體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辛亥革命前覺得只要把命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經過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還是那么遙遠,于是慢慢從痛苦的經驗中,發現此路不通,這不僅是一個人的經驗,在革命隊伍中是不缺少這樣的人的。-摘自林伯渠:《證再三十年》,延安《解放日報》,1941年10月10日(1)依據材料一、指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采取哪些措施限制臨時大總統的權力?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的目的。(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沖擊-反應”曾是國內外史學界解釋中國近代歷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觀點為中國社會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傳統框架的內部動力;從19世紀中期開始,西方的沖擊促使中國發生劇烈變化。有人據下列圖示描述了中國近代歷史的變遷(見下圖)。結合上述材料與所學知識,圍繞“沖擊”“反應”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說明:可以就材料中的階段劃分進行闡述,也可以對材料觀點進行否定、修改或補充,要求論題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史實準確,120字左右)。答案及簡析一、單選題1.答案:A簡析:本題為正向題,考查中國古代耕作方式的發展。結合所學,春秋戰國時期出現鐵犁牛耕,標志著犁耕階段的到來,A項正確;漢朝以后是鐵犁牛耕技術的普及,B項不符合“出現”這一要求,排除;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主要是刀耕階段,C、D兩項排除。2.答案:B簡析:本題是本質題。春秋戰國時期民族同源共祖意識形成,炎黃被周邊民族認可為華夏人文始祖,這表明華夏認同觀念已經出現,B項正確;當時君主未實現高度集權,A項排除;民族矛盾不可能完全消亡,C項表述錯誤,排除;材料未體現血緣與維系國家的關系,D項排除。3.答案:C簡析:本題為正向題,考查諸子百家思想。根據所學,荀子主張人性惡,且提倡隆禮重法,C項正確;孟子主張人性本善,A項排除;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等,B項排除;韓非主張法治,D項排除。4.答案:D簡析:本題為正向題,考查秦朝建立的時間。秦朝于公元前221年統一,公元前221年屬于公元前3世紀后期,D項正確,A、B、C時間表述錯誤,排除。5.答案:B簡析:本題是本質題。題干描述的皇帝年幼,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現象,在東漢中后期較為集中。西漢中后期主要是外戚王莽奪權,未出現外戚宦官交替專權;唐朝后期主要是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明朝后期僅出現宦官專權。故B項正確,A、C、D項排除。6.答案:D簡析:結合所學,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處于大分裂大動蕩,只有短暫的局部統一,同時北民內遷、中原人口南遷,民族大融合,所以總體特征是社會動蕩、民族交融,D項正確;A、C項與該時期實際不符,排除;B項表述不全面,排除。7.答案:B簡析:安史之亂后,為解決財政困難,780年唐德宗實行兩稅法,改變了以人丁為主的賦稅制度,B項正確;租庸調制在兩稅法之前,A項排除;均田制是北魏到唐朝前期的土地制度,C項排除;井田制是周代的土地制度,D項排除。8.答案:A簡析:兩漢時期社會評品之風盛行主要基于察舉制度。察舉制選官看重品行,尤其是孝廉是士大夫做官主要途徑,所以推動了社會評品之風,A項正確;軍功爵制在戰國秦朝實行,B項排除;世卿世祿制度在春秋戰國逐漸瓦解,C項排除;材料與社會環境寬松無關,D項排除。9.答案:A簡析:本題是原因題。唐玄宗后期發生安史之亂,潼關陷落后,他倉皇西走,途中殺楊國忠、賜死楊貴妃,最后避難成都,A項正確;安史之亂后形成藩鎮割據,B項排除;唐末黃巢起義進一步瓦解唐朝統治,C項排除;靖難之役發生在明朝,D項排除。10.答案:C簡析:唐代三省六部制中,中書省負責草擬政令,尚書省負責執行,門下省負責審核,尚書省下設置六部,C項正確,A、B、D項錯誤。11.答案:C簡析:本題為正向題。元朝時,中亞、西亞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與漢、蒙古等族長期相處,形成新族群回回人,C項正確;回鶻人在唐朝就已存在,A項排除;色目人、蒙古人并非在元朝形成,B、D項排除。12.答案:A簡析:本題是推斷題。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學求理的方法,A項正確;“致良知”是心學主張,B項排除;程朱理學主張“存天理、滅人欲”,與“個性自由”無關,C項排除;黃宗羲主張“工商皆本”,D項排除。13.答案:D簡析:本題為正向題。15世紀前期,鄭和率領船隊7次遠航海外,訪問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的主要是“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D項正確;鄭成功擊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A項排除;玄奘是唐代高僧,主要貢獻在佛教傳播,B項排除;張騫是漢代開拓絲綢之路,C項排除。14.答案:C簡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明太祖為加強皇權,廢除了自秦以來的宰相制度,C項正確;宋朝和元朝都有宰相,A、B項排除;清朝時已無丞相制度,D項排除。15.答案:C簡析: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僅保留廣州一處通商口岸,由“十三行”商人管理外貿事務,C項正確;上海、北京、天津不符合題意,A、B、D項排除。16.答案:C簡析:“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③④⑤⑥組合正確,C項正確,A、B、D項排除。17.答案:B簡析:材料描述的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這發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B項正確;鴉片戰爭只有英國參與,A項排除;甲午中日戰爭侵略者是日本,C項排除;八國聯軍侵華涉及多個國家,不只是英法,D項排除。18.答案:A簡析:本題為正向題。晚清時期,地主階級領導的挽救民族危局的努力是洋務新政,A項正確;太平天國運動由農民階級領導,B項排除;戊戌維新由資產階級改良派領導,C項排除;辛亥革命由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D項排除。19.答案:C簡析:本題為正向題。1911年清政府收回民營鐵路修筑權,直接引發四川地區的保路運動,C項正確;預備立憲在1906年,A項排除;武昌起義在1911年10月10日,B項排除;清王朝結束于1912年2月12日,D項排除。20.答案:B簡析:1914-1920年我國民族工業出現“短暫的春天”,主要原因是西方列強忙于一戰,暫時放松對中國的經濟侵略,B項正確;A、D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不符合史實,排除。二、材料題21.(1)答案: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縣制度。簡析:從材料“劉邦接受了皇帝的稱號,皇帝之下設三公九卿”可得出漢初繼承了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地方行政系統仍是郡、縣、鄉、亭、里”表明繼承了郡縣制度。(2)答案:措施:分封同姓諸侯,實行郡國并行制,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員、征收賦稅。后果:諸侯做大,威脅中央集權。簡析:材料“矯秦縣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連邑,有逾古典”“受封的諸侯王和列侯……在其封地上享有兩大特權: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賦斂’”表明漢初實行郡國并行制,分封同姓諸侯且諸侯有自行任命官員和征收賦稅的權力。結合所學,郡國并行制導致諸侯勢力膨脹,威脅中央集權。(3)答案:措施:①頒布推恩令分割王國封地,剝奪諸侯王封地,改為郡縣。②頒布律令,規定王國官員地位低于一般官員(左官律),限制人們與諸侯王交游(附益法),加強對諸侯的防范。簡析:“漢武帝規定諸侯王除由嫡長子繼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這些侯國的名號,分別隸屬于漢郡”體現了頒布推恩令,分割王國封地,將一些王國改為郡縣;“頒布律令,規定王國官員地位低于一般官員,限制人們與諸侯王交游”體現了通過律令限制諸侯權力,如左官律規定王國官員地位低,附益法限制人們與諸侯王交游。22.(1)答案:措施:參議院有權彈劾總統;最高法院有權審判總統;總統頒布命令須由國務員副署。目的:限制袁世凱專制獨裁,維護共和制度。簡析:從材料“參議院對于臨時大總統,認為有謀叛行為,得以總員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員三分之二以上之可決彈劾之”可知參議院有權彈劾總統;“臨時大總統受參議院彈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審判官互選九人組織特別法庭審判之”表明最高法院有權審判總統;“國務員于臨時大總統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發布命令時,須副署之”體現總統頒布命令須國務員副署。《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時,袁世凱即將就任臨時大總統,為限制其權力,維護共和制度,制定了這些限制總統權力的措施。(2)答案:意義: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政體;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促使社會經濟、思想文化和社會風俗發生新變化,沖破了封建主義的藩籬;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為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創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