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冊教案_第1頁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冊教案_第2頁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冊教案_第3頁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冊教案_第4頁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冊教案【完整版】

九年級物理上學期教學計劃

初三是初中學生在校的最關鍵一年,學生的學習任務艱巨。

學習的時間緊,還要進行九科競賽,面臨的壓力很大。今年的

兩位新搭檔,我們之間還需要磨合,針對現實的情況,對本學

期的物理教學作出如下的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今年要嚴格按照教務處的要求,進行六步四檢的課堂改革。

在教學中自己少講,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在

交流中解決問題,發現問題。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的習慣,

計算能力,思維能力。

二、學生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三個班級的物理教學工作,對這些學

生我并不了解。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他們的性格、姓名、

學習的情況。這些學生在初二進行的是六步四檢的教學模式,

我也要進行教學的改革。九年級內容繁多,時間很緊,對學生

來說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平時要觀察學生,了解學生,及時調整

教學的策略,及時的讓學生接受自己Q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學內容為人教版九年級全一冊的六章內容。主要

包括為:第一部分是內能以及內能的利用。具體內容分為分子

熱運動,內能,比熱容,熱機以及熱機的效率和能量的轉化比

熱容和效率的計算。這一部分涉及的內容比較多且難度比較大

(例如:比熱容的概念及計算和效率計算的相關問題)。作為

中學物理熱學部分的重點內容,在新授課中一定要注意節奏,

力爭保證全體學生理解,別在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中掉隊。第

二大部分為電學內容。具體內容分為電流和電路、電壓電阻、

歐姆定律、電功率、電與磁。與上一部分內容相比,電學內容

相對較難一些,也是中考中的必考和重點內容,在這部分內容

的學習中一定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電學的公式及概念)、

相關計算。扎實基礎再進行拓展練習,這樣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教學目標

今年教學的任務艱巨,成績的壓力很大,我們三人會共同

努力,定會實現我們全縣前二的目標。

五、工作措施

1、認真學習課標要求,明確做到哪些內容是考點,哪些

是難點。堅持提前一周備課,備實用可行的教案,課件,學案。

2、堅持同科備課,加強各教師間的聯系,互相取長補短,

堅持并摸索適合我們物理教學的磨課方式Q多反思自己的教學

存在的不足,提高課堂效率°

3、做到分層教學:在課堂上做好培優輔差,在達標題的

設計上注意分層,要有拔高,力爭做到優生吃好,差生吃飽6

4、嚴格管理。教學中抓住學生的特點,了解學生的心理

和物理知識的儲備。嚴格管理學生,抓緊課上的每一秒鐘,洞

察一切°對于違紀的學生進行教育批評,幫助學生成長°

5、研究中考,了解并把握中考試題和中考命題的趨勢。

平時多做山東省的物理中考題,及時寫出試題的分析,多做總

結。及時的反思教學。

六、教學進度(在上課中根據實際情況可做調整)

時間

9.1——9.6

內容和課時

13.1分子熱運動1課時

13.2內能1課時

13.3比熱容2課時

9.7—9.13

9.14—9.20

13章復習,測試及講評3課時

14.1內能的利用1課時

1

14.2熱機1課時

14.3效率1課時

14章復習1課時

9.21一一9.301章測試及講評2課時

15.1電荷摩擦起電1課時

10.8一一10.1115.2電流和電路1課時

15.3串聯和并聯1課時

15.4電流的強弱1課時

15.5串、并聯電路電流規律1課時(實

驗)

10.12——10.18

10.19--10.25

15章復習測試及其講評3課時

16.1電壓1課時

16.2串、并聯電路電壓規律1課時(實

驗)

16.3電阻1課時

16.4變阻器1課時

10.26——11.1

11.2---------11.8

16章復習講評及測試3課時

17.1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系

1課時(實

驗)

17.2歐姆定律及其應用2課時

17.3電阻的測量1課時

11,9-----------11,15

11.16-----------11.22

17章復習講評及其測試3課時

18.1電能1課時

18.2電功率2課時

18.3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1課時(實

驗)

11.23-----------11.2918.4焦耳定律及其應用1課時

18章復習,測試2課時

2

11.30---------12.619.1家庭電路1課時

19.2家庭電路電流過大的原因1課時

19.3安全用電1課時

19章復習1課時

12.7-----------12.13

12.14———12.20

19章測試及其講評3課時

20.1磁現象磁場1課時

20.2電生磁1課時

20.3電磁鐵電磁繼電器1課時

20.4電動機1課時

12.21----------12.2720.5磁生電1課時

21章1課時

22章1課時

12.28----------考試復習

第十三章熱和能

分子熱運動

【學習目標】

1、知道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

地做無規則的運動;

2、能識別擴散現象,并能用分子熱運動的觀點進行解釋;

3、知道分子熱運動的快慢與溫度的關系;

4、知道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力;

【學習過程】

一、了解分子運動論

自然界存在著各種熱現象:物體溫度的變化,物質狀態的

變化,物體熱脹冷縮的現象等。這些熱現象的解釋,都涉及到

熱現象的本質是什么?這也是人類長期探索的問題,直到17

世紀和18世紀期間,人們才開始認識到熱現象是由物質內部

大量微粒的運動引起的,這種認識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科學理論:

分子運動論。到19世紀建立了能量的概念,人們又逐漸認識

到與熱現象相聯系的能量——內能,用分子運動論和內能的觀

點,可以解釋很多熱現象。

分子運動論主要內容為:1、物質有分子組成;2、分子在

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3、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探究學習:擴散現象

猜想:打開香皂盒聞到香味,說明香氣的分子發生了。

下面我們再來通過討論實驗來體會分子是運動的。

3

往盛有水的燒杯中,滴入紅墨水,過一會兒,觀察到現象6

上面的實驗是一種擴散現象。即不同的物質在接觸時彼此進入

對方的現象,叫做擴散。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擴散現象很常見。

請舉出幾個例子,看誰觀察得細致。

通過所舉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擴散能發生在體和體之間、體

和體之間。

科學家們把磨得很光的鉛片和金片緊壓在一起,在室溫下

放置5年后再將它們切開,可以看到它們互相滲入約1mm深。

這說明擴散也可以在體和體之間發生。在一個燒杯中裝半杯熱

水,另一個同樣的燒杯中裝等量的涼水。用滴管分別在兩個杯

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較兩杯中墨水的擴散現象有什么不同。

想想議議:

1)

2)

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由于分子的

運動跟溫度有關,所以這種無規則的運動叫做分子的熱運動6

2、分子間的作用刀

這是一個鉛塊,我們知道它是由組成的,組成它的分子在

不停地運動著,那么為什么鉛塊沒有飛散開?是什么原因使它

們聚合在一起呢?(學生討論)

是分子間的引力作用使鉛分子聚合在一起的。

[演示實驗]

將兩個鉛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凈,然后緊緊地壓在一起,

如圖(a)兩塊鉛就會結合起來,下面吊一個重物都不能

它們分開。這個實驗表明。

分子間的引力使得固體和液體能保持一定的體積,那么,

我想把粉筆

壓縮得短一些,容易做到嗎?為什么?(學生討論)

因為分子之間還存在另一種作用力——斥力。正是由于斥

力的存在,

使得分子已經離得很近的固體和液體很難進一步被壓縮。

請看課本圖16.1-6

分子之間既有引力又有斥力,這就好像被彈簧連著的小球。

當分子間的距離很小時,作用力表現為斥力;當分子間的距離

稍大時,作用力表現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遠,作用力就變

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6

三、課堂收獲:

四、自我檢測:

1、下列現象中不能說明一切物體里的分子都在做無規則

運動的是;

A、SARS病毒可以通過飛沫傳播

B、像一杯水中滴入紅墨水,過一會兒整杯水都紅了

C、把磨得很光的鉛片和金板長久緊壓在一起,金板中滲

有鉛,鉛板中滲有金

D、配制過氧乙酸消毒液時,能聞到刺鼻的氣味

2、下列現象能用分子動理論解釋的是:

A、沙塵暴來臨時,漫天沙塵

B、“八月桂花遍地香”時,到處都能聞到桂花的芳香

C、掃地時,室內塵土飛揚

D、把兩塊表面平滑干凈的鉛塊壓緊,一段時間后不容易

把它們拉開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運動的越快,它的分子的無規則運動也越快

B、液體凝固成固體后,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就停止了

C、固體被壓縮到分子之間無間隙才不能被壓縮

D、溫度越高,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劇烈

4、下列現象中,支持分子間存在引力的證據是:

A、兩塊表面平滑干凈的鉛塊相互緊壓后會黏在一起

B、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

C、磁鐵能吸引大頭針

4

D、破鏡不能重圓

5、劣質的裝修材料含有超標的甲醛等有毒有機物。用它

們裝修房屋,會造成室內環境污染,這表明。用膠粘劑可以把

裝修板粘在一起,這說明

0

6、分子看不見、摸不著,不好研究,但我們可以通過墨

水的擴散現象來認識它(從宏觀現象揭示微觀本質)。將墨水

分別滴入冷水和熱水中,通過觀察現象可知:溫度越高,過程

越快,這說明溫度越高,。

五、拓展

5

如圖(b)所示,把一塊表面干凈的玻璃板掛在彈簧測力

計下面,手持彈簧測力計上端,把玻璃板放到剛好和一盆水的

水面接觸,再慢慢向上提彈簧測力計,觀察到玻璃板未離開水

面時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比離開水面后的示數大,請用我們學

過的物理知識解釋這種現象.

五、板書設計

擴散現象

分子熱運動

分子間的作用力

分子之間的引力

分子之間的斥力

第二節內能

【教學目標】

1.知道內能的初步概念及內能跟溫度的關系.

2.知道做功和熱傳遞都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重點與難點】

內能概念;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

【教具】

上面固定有條形磁鐵的小車兩輛,試管及橡皮塞,兩個相同

的燒杯,內能、機械能互變演示器(J?鐸爾實驗儀),硝化棉,乙配,

高鎰酸鉀晶體,紗帶,鋼鋸條,粗鐵絲,冷、熱水,小球,火柴等.【教

學方法】

教師演示講授,學生邊學邊實驗,師生共同分析討論。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分子動理論告訴我們,分子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著。

那么公司也同一切運動物體具有動能一樣,也具有動

能。分子動理論還告訴我們:分子之間有相互作用力。

這又使分子具有勢能。

新課教學

⑴物體的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

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物體內部的

每一個分子都在運動,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單個分

子的動能和勢能,不是物體的內能。內能是指物體所

有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內能也不同

于機械能。物體的動能跟物體的速度有關,物體的重

力勢能跟物體被舉起的高度有關。一個鋼球是否運動,

是否被舉高,這只能影響鋼球的機械能,并不是能改

變鋼球內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勢能。那么物體的

內能跟什么有關呢?

⑵內能的變化:物體內能既然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無

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那么當分子運動加劇

時,物體的內能也就增大。上節課我們曾進過:物體

的溫度升高,其內部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加劇??茖W的

論斷,必須要有證據,在物理學中,通常是用實驗來

證實論斷的。今天我們同樣用實驗來證實上面的論斷。

6

實驗演示:取三只燒杯,分別倒入冷水、溫水和熱水,

然后分別向三只杯內緩慢地滴入幾滴墨汁,觀察比較

三只杯內墨擴散的快慢。

實驗結果表明:溫度越高,擴散過程越快。擴散得快,

說明分子無規則運動的速度大,即分子無規則運動激

烈。

因此:物體的內能跟溫度有關。溫度升高時,物體的

內能增加。溫度降低時,物體的內能減小。正是由于

內能跟溫度有關,人們常常把物體的內能叫做熱能,

把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叫做熱運動。

⑶一切物體都有內能。這是因為物體內的分子永不停

息地無規則運動著。熾熱的鐵水,溫度很高,分子運

動激烈,它具有內能。冰冷的冰塊,溫度雖低,其內

部分子仍在做無規則運動,它也具有內能。

⑷內能和機械能

通過機械能和內能的對比,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內能

概念。分析在水平光滑桌上滑動的木塊具有什么能。

首先木塊有勢能,也有動能素統稱為機械能。機械能

與整個物體的機械運動情況有關。

木塊內部的分子做無規則運動,且分子間有作用力,

木塊有內能。內能與物體內部分子的勢運動和分子間

的相互作用有關。

小結

⑴內能不是單個分子具有的,而是所有分子做無規則

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

⑵內能所指的動能是所有分子做無規則熱運動的動能

的總和。這種無規則的熱運動,是分子在物體內部自

身不停的“分子運動”,而不是隨著物體整體一起所

做的運動。物體作為整體運動所具有的動能是機械能

不是內能。

⑶內能所指的分子勢能是分子間相互作用使分子具有

的勢能。作為物體整體跟地球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重

力勢能是機械能,不是內能。

所以內能是不同于機械能的另一種形式的能看。

板書設計

第二節內能

一、物體的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與

分子勢能的總和.1.內能不同于機械能

2.一切(運動、靜止、高溫、低溫)物體都有內能

3.內能與溫度的關系

二、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

1.熱傳遞熱量:傳遞內能的多少

2.做功

課后反思:

第三節比熱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7

☆能根據比熱容進行簡單的熱量計算.

☆了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通過閱讀“氣候與熱污染”,了解利用比熱容解釋海邊與

沙漠晝夜溫差問題,并了解一下

“熱島效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利用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

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比熱容的概念和熱量有關計算.難點:理解比熱容

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釋有關現象.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究:(學)

1、引入:引導學名閱讀教材平P

130

前面的“?二在學生理解“水溫度升高時吸收的熱量和水

的質量、溫度升高的度數有關,水的質量越大,溫度升高的度

數越多,吸收的熱量越多”的基礎上,讓學生討論所有的物質,

在質量相等、溫度升高的度數也相等時,吸收的熱量之間的關

系。

2、(1)演示實驗:出示盛有等質量的水和煤油的兩只燒杯,

但我們明顯地看出兩者的體積不相同,這是為什么?(請學生

回答)不同的物質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質的屬性。

介紹電加熱器(俗稱:“熱得快”),強調電加熱器每一秒

鐘放出的熱量是一定的,兩個電加熱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時

間里它們放出的熱量也是相等的。

請兩名同學幫助觀察溫度計,并隨時報告溫度。

實驗結果:煤油溫度升得快。這表明質量相等的水和煤油

在溫度升高的度數相同時,水吸的熱量比煤油多。

(2)比熱容:教師指出:換用其他物質,重復上述實驗,

得到的結果是類似的。就是說,質量相等的不同物質,在溫度

升高的度數相同時,吸收的熱量是不同的。這跟我們在測量物

體質量時,遇到的情況相似;相同體積的不同物質,質量一般

不相同。當時為表示物質的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秦某

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那么,現在我們應該怎樣表示上述實

驗所反映的物質特性呢?(啟發學生討論,在此基礎上歸納出

比熱容的概念)

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吸收的熱量叫做這種物

質的比熱容,簡稱比熱Q

比熱是通過比較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升1C時吸收的熱

量,來表示各種物質的不同性質。

3、引導學生看書P

131-—133

,鉤出重點知識,在不懂之處打上問號。

二、完成預習作業(驗)

1:對于同一種物質,質量越大,升高的溫度越多,則它吸收的

熱量越.

2:對于不同的物質,例如一種是水,一種是沙子,如果它們的

質量相同,升高的溫度的度數也相同,那么它們吸收的熱量是否

相同呢?你認為下列哪個猜想正確()

A.水吸收的熱量多B.沙子吸收的熱量多C.水和沙子吸收

的熱量多

3;為了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猜想:(填"水”或"煤油')的吸熱能力較強.

需要的器

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前需考慮的問題:⑴怎樣得到質量相等的水和煤

油?是不是還需要其它的器材?

8

(2)怎樣保證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熱量?

(3)測量溫度時應注意些什么?

結論:不同物質,在質量相等,溫度升高的度數相同時,吸收

的熱量是的,也就是說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是

的,(填“相同”或“不同”)

4:為了表示不同物質在吸熱能力上的差別,物理學里引入

了這個物理量,即: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

所吸收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用符號

表示,它的單位是,符號是,水的比熱容是

,它的物理意義是:

.另外:比熱容的概念還可以表述為:單位質量的

某種物質,溫度1C所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

容.

5:我國北方樓房口都裝有“暖氣”,用水做散熱的介質,把熱

量帶到房中取暖,用水做介質有什么好處?生活和生產中,還有沒

有用水來加熱或散熱的情況?試舉例.

答:

O

36;試計算下列物質吸收的熱量.(已知水的比熱容是

4.2x1OJ/(kg.r))

(1).質量為1kg的水,溫度升高1C所吸收的熱量是多少?

(2).質量是2kg的水,溫度升高所吸收的熱量是多少?

(3),質量為mkg的水,溫度升高所吸收的熱量是多少?

(4).質量為mkg的水,溫度升高2℃所吸收的熱量是多少?

(5),質量為mkg的水,溫度從10℃升高到802所吸收的

熱量是多少?

(6).質量為mkg的水,溫度從升高(降低)到所

吸收的熱量是多少?

如果以Q代表物體吸收的熱量,c代表物質的比熱容,m代

表物體的質量,t和t分別是加熱前后物體的溫度,通過以上計算,

可以總結出一個計算熱量的公式:Q=,如果

要計算物體降溫時放出的熱量,那么公式又應是

Q二.

三:交流合作(講)

分小組討論預習作業,然后分組抽問答案,教師糾正個別

錯誤。

教師抽問剛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由其他姓的學生或教師

解答。

問題(1):

(2):

(3);

3、由教師重點強調指出:

1對于演示實驗:在探究活動之前,先要讓學生討論得出

實驗所用的水和沙子的質量相等,水和沙子升高的溫度要相等

(適當強調升高溫度)。在此基礎上要引導學生選擇實驗器材

和注意點(如天平、盛放水和沙子的杯子要型號相同、加熱所

使用的酒精燈型號要相同),可以想到吸收熱量的多少就是根

據酒精燈加熱時間的長短來決定,既加熱相同的時間,代表水

或沙子吸收的熱量相同。

在實驗前要提示學生:

?實驗所研究物質在質量相等、溫度升高相等時,吸收熱

量是否相等?(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演示實驗)

?實驗過程中所需要觀察的實驗現象6

?實驗前后需要記錄的物理量(加熱前后水和沙子的溫度)

實驗前對酒精燈加熱位置的確定也是本實驗的一個要點。

實驗中可以同時完成兩個結論的探討;

9

(1)在加熱的過程中發現沙子的溫度升高的比水的要快;

說明:質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熱量沙子升高的

溫度比水的大

(2)要讓沙子和云升高相同的溫度所需要的加熱時間的

比較;

說明:質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溫度水吸收的熱量

比沙子的多

總結上面的實驗,質量相等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

吸收的熱量是不同的(可以類比密度),這說明不同物質在這

種性質上是不同的,這跟我們在測量物體質量時,遇到的情況

相似;相同體積的不同物質,質量不相同,當時為表示物質的

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那

么,現在我們應該怎樣表示上述實驗所反映的物質特性呢?(啟

發學生討論,在此基礎上歸納出比熱容的概念)從而引出

比熱容的概念。

2比熱容的單位是有熱量、質量和溫度的單位共同組成的

組合單位,可對應其物理意義來相互對應理解。

3比熱容也是物質的一種屬性,這個問題可以列舉一些具

體的例子來讓學生去加深理解。如:一滴水與一盆水的比熱容

是相等的、一根鐵釘一段鐵絲的比熱容是相等的……

給學生介紹比熱容表,以某種物質為例子,對其作全面的

解析,并同時介紹出比熱容的注意點,如;同種物質在不同狀

態下的比熱容是不同的……

比較出水的比熱容較大,一并帶出其在生活、生產中的應

用和一些自然現象。4小結熱量的計算公式:吸收(放出)的

熱量二物質的比熱容x物體的質量x升高(降低)的溫度

即:Q=Cmt

四:當堂搶答練習(測)

51、在latm下,2kg的初溫為20℃的水,吸收了7.0X10J

的熱量后,水的溫度()

A.升高到100CB.升高到83.3CC.升高到103.3℃

D.不能確定2、下列事例中①沿海地區晝夜溫差小于沙漠地

區;②在北方嚴寒的冬天,用水來作為傳熱的介質,給居民區

供“暖氣”;③冬天戶外的自來水管常有凍裂;④農民伯伯為了

防止植物在夜間被凍壞,傍晚時常給田里灌水;⑤在海邊,白

天風常常是從海面吹向陸地;⑥水利發電;⑦冬天,北方地區

為了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凍壞,常常在地窖里放一桶水。不是利

用水的比熱容較大的是。

A.③⑤⑥B.②⑥⑦C.③⑥⑦

D.⑤⑥⑦

3、體積為1:2的由同種物質組成的甲、乙兩物體,吸收

相同的熱量后,它們升高的溫度之比為,它們的比熱

容之比為O

4、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它的()

A.質量和比熱容都變為原來的一半B.質量和比熱容都

不變

C.質量為原來的一半,比熱容不變D,質量不變,比熱

容為原來的2倍5、某同學在做“研究影響物質吸熱多少的因

素”實驗時,得到如下數據:

物質實驗次數質量(kg)升高的溫度(°C)

吸收的熱量(J)

10.05102100

20.10104200

30.05101050

煤油

40.10102100

(1)分析第一次而第三次或第二次和第四次的實驗數據,

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2)分析第一次知第二次或第三次和第四次的實驗數據,

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五、學習評價(評)

1

第十四章內能的利用

第一節內能的利用

(一)教學目的

1.知道利用內能的兩種重要方式:加熱和做功。

2.知道熱機中能的轉化。

(二)教具

鐵架臺,試管,試管夾,試管塞,水等。

(三)教學過程

1.復習

什么是內能?如何才能改變物體的內能?(答略)

敘述能量守恒定律(略)。

2.引入新課

那么人們是如何利用內能的呢?這一節我們就來討論這個

問題。

3.進行新課

板書:(第二節內能的利用)

(1)利用內能來加熱

教師:任何物體都具有內能,內能的利用也是隨處可見的。

我們天天吃飯,那么生米是如何變成熟飯的?

學生:是通過加熱,利用燃料燃燒放出的內能使米變熟。

教師:類似的例子還有哪些?

學生:冬季取暖利用了內能。

學生:熱水袋暖胃利用了內能。

(教師還可補充一些加熱的例子,如工廠的熱處理、吹制

玻璃工藝品等)

教師:上面的例子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直接利用內能轉

移來加熱物體的,這是利用內能的一種方式。

板書:

一、直接加熱物體

教師:用內能直接加熱物體,可以有多種方法。目前人們

最普遍運用的還是用火直接加熱?;?,是人類文明的象征,它

促進了社會的進步,也為人民群眾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同時我

們也應看到,煙囪林立,家家生火,也有它不利的一面。

首先是能源浪費大。早在100多年前,門捷列夫就曾說過:

“燒煤等于燒盧布:因為煤、石油、天然氣等本身都是寶貴的

化工原料,其產品遍及醫藥、化工、紡織、交通運輸等各個領

域,將它們付之一炬,就失去了自然資源綜合利用的機會。再

加上直接燃燒效率較低,勢必造成很大的浪費。

其次是對環境的污染。燃燒后的廢渣、廢氣中含有大量有

害物質,這就造成了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為了趨弊興利,人們做出了種種努力。例如在冬季取暖問

題上,把各家生火取暖改為分片供熱(暖氣)。用效率高的鍋

爐替代簡易爐灶6有些地區還采用了大型工業鍋爐的余熱實行

集中供熱的方式。在家庭用火上,推廣了以(煤)氣代煤,從

而提高了內能的利用率,降低了能耗,同時也保護了環境。

11

(2)利用內能來做功

當然,節能降耗還有很多途徑,如改燒煤為用電就是其中

之一Q

教師:提到用電,同學們知道電是怎么生產出來的嗎?

學生;是發電機發出來的。

教師:不錯,是發電機發出來的。那么發甩機利用的又是

什么能量?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來看一個實驗。

演示:書中所示的實驗。

教師:誰來說一下該實驗中能量的轉化過程?

學生:燃燒酒精放出的內能,傳遞給水蒸氣,水蒸氣內能

增加,增大到一定程度就能推動塞子做功,水蒸氣的一部分內

能轉化為塞子的動能。(機械能)

(以上回答可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

教師:這是利用內能的另一種方式。

板書:

二、對物體做功

教師:發電廠發電就利用了上述實驗原理。發電廠,首先

要用煤加熱鍋爐中的水,水蒸氣獲得內能后,帶動發電機工作,

水蒸氣的一部分內能先轉化為發電機的機械能。接著發電機又

在運轉過程中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后一轉化將在電學中學

習)

利用上面實驗的原理,人們還制造出了汽油機、柴油機、

噴氣發動機等Q這些機器的共同之處都是利用內能來工作的Q

我們稱之為熱機

板書;

熱機: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機器

熱機的發明,是在17世紀末期。近300年來,經過人們

的不斷研制和改進,它已成為人們生產、生活中重要的動力機

器。熱機做為工業化生產飛速發展的催化劑,必將會扮演越來

越重要的角色。熱機的種類很多,我們將在后面幾節介紹它們

中的幾種。

4.小結(略)

5.布置作業

(1)知道內能利用的兩種方式。知道什么是熱機

(2)閱讀:熱機的發展。

第二節熱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四沖程汽油機的基本工作原理.

?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燃料的熱值.

?了解內能的利用在人類發展史上的重要意義.

?通過能量的轉化和轉移,認識熱機效率.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演示實驗使學生了解可以利用內能來做功.

?利用動畫、圖片或模型講解四沖程汽油機的基本結

構和工作原理.

?通過閱讀“科學世界”了解現代汽車的一些常識.

?通過學生討論了解燃料的熱值和熱機效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閱讀“科學世界”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教學重點與難點

12

重點:汽油機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轉化過程,燃料的熱值.

難點;熱機中的能量轉化及損失,了解熱機效率,

教學課時:1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用酒精燈給試管中的水加熱,由于燃料在試管外燃燒,熱

量損失較大,內能的利用率較低。能不能把燃料移到內部去燃

燒,來獲得更大的動力?

進行新課

內燃機:燃料在氣缸內燃燒的熱機

(1)汽油機

最常見的內燃機,以汽油或柴油為燃料,分別叫做汽油機

和柴油機我們首先介紹汽油機①構造(出示模型或掛圖。邊指

示邊講解)。

進氣門,排氣門,火花塞,氣缸,活塞,連桿,曲軸。

(介紹名稱的同時,介紹各部分的功能)

沖程:活塞從氣缸一端運動到另一端叫做一個沖程

②工作原理。

(邊動作邊講解,并提醒學生注意觀察活塞、氣門、連桿、

曲軸的動作情況)

內燃機的工作過程以一個循環為一個單元,一個循環又分

為四個沖程

開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氣缸上端,進、排氣門均關閉。工

作時,活

塞由上向下運動,進氣門打開,排氣門仍關閉。由于缸內

體積增大,壓強減小,空氣和汽油的混合氣體被吸入氣缸。這

是第一個沖程

活塞運動到最下端,就開始轉為向上運動。這時進氣門、

排氣門都關閉,混合氣體被強行壓縮,使氣體的溫度升高,壓

強增大。這是第二個沖程

壓縮結束時雖然溫度較高,但未能達到燃料的燃點。在壓

縮沖程結束的瞬間,火花塞產生電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燒,產

生高溫高壓氣體,高溫高壓燃氣推動活塞由上向下運動,通過

連桿帶動曲軸轉動。實現了內能向機械能的轉化。這是第三個

沖程

做功沖程結束,活塞繼續由下向上運動,進氣門關閉,排

氣門打開,燃燒后的廢氣被活塞推出缸外。這是最后一個沖程

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運動,從此進入下一輪循環。

③能的轉化。

教師:汽車在開動前,是如何使內燃機起動的?學生回答

后總結;通過

外力先使飛輪和曲軸轉動起來,由曲軸通過連桿帶動活塞

運動,消耗機械能來幫助內燃機完成吸氣、壓縮兩個沖程內燃

機一旦開始做功,內能就會轉化成曲軸的機械能。這時曲軸獲

得的機械能一部分通過做功,一部分通過飛輪(與曲軸相連的

質量較大的輪子)保存起來。然后依靠飛輪的慣性再反過來向

外輸出帶動曲軸轉動,靠消耗飛輪的機械能完成排氣以及下一

循環的吸氣、壓縮。這樣內燃機就可連續工作下去了。

打開flash課件,讓學生理解汽油機的工作原理。

(2)柴油機

柴油機與汽油機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處。

①柴油機與汽油機的相同點:都是內燃機;一個工作循環

都要經歷四個沖程

②柴油機與汽油機的不同點:

構造方面:柴油機沒有火花塞,而在相應位置上安裝的是

噴油嘴;

工作過程上:吸入的氣體不同(汽油機吸入的是什么?柴

油機吸入的只是空氣);壓縮情況不同(問:汽油機壓縮沖程

末溫度、壓強多大?柴油機壓縮沖程末,氣體體積要小得多。

所以壓強更大,溫度更高,這個溫度早已超過了柴油的燃點);

點火方式不同(汽油機靠火花塞點火。柴油機由于壓縮氣

體溫度已超過柴油燃點,從噴油嘴噴入霧狀柴油便可立即燃燒。

這種方式稱為壓燃式);

用途方面:柴油機比汽油機便宜,但汽油機一般比柴油機

輕巧,所以汽油機通常用在飛機、小汽車、摩托車及一些小型

農用機械上。而柴油機一般用在艦船、載重汽車、拖拉機、坦

克以及發電機等大型設備上。

小結(略)

13

布置作業

(1)簡述四沖程內燃機的工作過程。

(2)回答下列問題:

①內燃機的四個沖程順序能顛倒嗎?為什么?

②內燃機一個工作循環活塞往復運動幾次?曲軸轉動幾周?

第三節熱機效率

教學目標

1知道內能的利用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2常識性了解熱機的效率及提高熱機效率的途徑。

3培養學生重視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

重點

熱機的效率

難點

提高熱機效率的途徑

教具

演示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提問;什么是機械效率?

二.新課引入:熱機是內能轉化成機械能的機器,它跟所

有機械一樣,也有效率的問題,這一節我們就來討論這個問題°

三.新課內容。

1.熱機是利用燃料來做功的裝置。

化學能轉化成機械能(做功)。

2.熱機的效率:用來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

燒放出的能量之比。

熱機效率是熱機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6

熱機的各種損失中,廢氣占最多,應減小廢氣的能量損失。

由于損失的原因比較多,所以熱機的效率一般都較低。

(參閱課本中的幾種熱機的效率,內燃機的能流圖以及火電站

的能流圖。)

3.如何提高熱機效率的效率?

讓燃料盡可能充分燃燒,減小內能損失,運動部件潤滑良

好。

4.內能對環境的影響。

(1)廢氣污染(CO、S02、酸雨),

(2)噪聲污染。

5.保護環境,減小污染措施。

(1)改進燃燒設備,采取集中供熱,加裝消煙除塵裝置。

(2)提高內能的綜合利用率。

把直接燒煤、燃油改為燒其工業副產品;把內能的一次利

用變為多次利用(如用余熱供暖等)。

(3)充分開發、利用污染小或無污染的能源(如太陽能

等)。

我國政府歷來重視環境問題,把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放到

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只要我們大家都能像重視生命一樣重視環

境,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保護環境的義務,難題也就變得不難了,

就一定能使天更藍、水更清Q

6.分層練習評析。

14

7.小結。

8.布置作業:閱讀P40《熱機的發展》

第十五電流和電路

第一節電荷

【教學目標】

L知識與技能;

認識摩擦起電現象,了解電荷的種類及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了解驗電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電荷量及其單位。

了解原子結構,認識元電荷、自由電子和弓荷的移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活動感受摩擦起電,知道帶電體的性質;

在認識自然界中只有兩種電荷的過程中,感受人們所用的

推理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注意觀察靜電實驗現象,對電荷種類的研究產生興趣,能

主動利用簡易器材動手做靜電小實驗,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

趣;

鼓勵學生自己查找資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

關注社會、初步認識科學及相關知識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用具】

玻璃棒(附絲綢),橡膠棒(附毛皮),臉電器,乒乓球,

散開的塑料包裝繩,碎紙屑若干。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觀看動畫“怒發沖冠”、錄象“女孩頭發豎起來

2、思考:當空氣〒燥時用塑料梳子梳頭發,為什么頭發

會隨梳子“飄”起來;如果我們身上穿了化纖衣服,衣服會粘在

皮膚上,在晚上脫衣時,有時會發出響聲,甚至出現火花。這

些現象發生的原因是什么?

二、進行新課:

1.摩擦起電帶電體

學生實驗:用毛皮摩擦橡膠棒,用絲綢摩擦玻璃棒,分別

把棒靠近紙屑,乒乓球等輕小物體,觀察現象:

說明摩擦過的物體能夠Q

小結:物體具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

了電,或說物體帶了電荷。習慣上把帶了電的物體叫做帶電體。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摩擦起電。

在空氣干燥的時候,用塑料梳子梳頭發,頭發會隨著梳子

飄起來,衣服會粘在皮膚上,是因為梳子、衣服在摩擦過程中

帶了電的緣故。

介紹防止衣服產生靜電的方法。

建議學生回去查找有關靜電防止和應用的資料。

2.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1)摩擦起電

請同學們舉出幾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摩擦起電的例子。

15

(2)接觸帶電

除摩擦外,用接觸的方法也可以使物體帶已。

女孩頭發能夠豎起來,是因為人體與帶電體接觸而使頭發

也帶了電。

3.兩種電荷

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叫帶電現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過的

橡膠棒和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都帶上了電荷,那么它們帶的

電荷是否相同呢?

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叫帶電現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過的

橡膠棒和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都帶上了電荷,那么它們帶的

電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實驗:將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

根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現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

將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絲綢摩

擦過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現象;

將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放在支架上,用被絲綢摩擦過的

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現象:O

學生實驗:

用手捋散開的塑料包裝繩,捋的次數越多,看到的現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引導學生分析:

人們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發現,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種

各樣的物質帶電。帶電后的物體凡是跟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互

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

摩擦過的橡膠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互相

排斥°

歸納;

這些事實使人們認識到自然界中只有兩種可荷。

(1)正電荷和負電荷

正電荷:指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巨荷,可用

表不。

負電荷:指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可荷,可用

表示。

(2)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4.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方法

(1)利用帶電體的性質來判斷。

例1:如果一個帶電體吸引一個輕小物體,能否判斷這個

輕小物體也帶電?

例2:如果一個帶電體排斥一個輕小物體,能否判斷這個

輕小物體也帶電?

(2)用驗電器來檢驗。

觀察實物知道驗電器的主要構造,通過實驗了解驗電器的

原理和作用Q

實驗(演示、分組):用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接觸驗電

器的金屬球,驗電器金屬箔片張開,此時金屬箔片帶

電,用力多摩擦幾下玻璃棒,再去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驗電

器金屬箔片張開的角度變。

換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重做上面的實驗。

驗電器金屬箔片張開的角度不同,說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小結:驗電器是實驗室里常用的一種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

儀器。它是由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等幾部分組成的。它利

用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的原理,當用帶電體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

時,就有一部分電荷轉移到驗電器的金屬箔片上,這兩片金屬

箔由于帶同種電荷互相排斥而張開。

驗電器金屬箔片張開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帶電體傳給驗電

器的電荷的多少不同。5.電荷的多少叫電量

電量的單位是庫侖,簡稱庫,符號是C。

庫侖是一個比較大的單位。一根摩擦過的玻璃棒或橡膠棒

上所帶的電量,大約只有10—7庫侖,一片帶電的云上所帶的

電量,大約有幾十庫侖°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了解物質的組成、元電荷的概念。

元電荷:最小的電荷Q

電子:帶有負電的最小的電荷。

6.電荷在導體中定向移動

16

演示實驗;取兩個驗電器A和B。用金屬桿把A和B連

接起來,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接觸驗電器A,可以看到A

和B的金屬箔都張開了。

改用橡膠棒把A和B連接起來,重做上面實驗,可以看

到只有驗電器A的金屬箔張開,而B仍然閉合)

實驗現象說明:電荷在金屬桿中定向移動。

導體;善于導電的物體。

絕緣體:不善于導電的物體。

【板書設計】

5.1電荷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一摩擦起電。

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

2.自然界中只有兩種電荷:正電荷“+”、負電荷“■二

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3.電荷量的多少叫電量,單位是庫侖(庫),符號是C。

元電荷:最小的電荷

電子:帶有負電的最小的電荷

4.電荷在導體中定向移動6

導體;善于導電的物體。

絕緣體:不善于導電的物體。

金屬靠導電

第二節電流和電路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說出電路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能記住并會畫一些常

用元件電路中的符號,會讀、會畫簡單的電路圖

能辨別通路、開路、短路,并說出短路的危害。3、從能

量轉化的角度認識電路中電源和用電器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

經歷連接簡單電路的過程,通過活動認識短路并了解短路

的危害

經歷從觀察現象到提出問題的過程,體會習路圖的規范畫

法Q

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體會到物理與生活和生產密切相關,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

興趣

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使

學生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體驗戰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

的喜悅。

【重點難點】

L記住常見的電路元件符號,會畫簡單的電路圖

2,短路及其危害

【教具】短路演示器、電路板,燈泡,燈座,開關及導線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演示板上有一個電鈴,還有電池、導線、開關等,怎樣讓

電鈴響起來?

電鈴響起來了,是因為有電流通過了電鈴。

提問:在生活中還有哪些設備是利用電流工作的?

肯定同學列舉的電燈、電視、電風扇等事例,進而概括出

什么是用電器。

怎樣才能使用電器工作呢?這就需要學習有關電路和電路

連接的知識Q

二.進行新課

17

電路

觀察前面電鈴的連接圖(投影顯示)

提問;電鈴有電流通過,滿足什條件?

學生:電路中有持續電流的條件(1)電路中有電源提供

電流;(2)電路閉合為通路。你能否以同樣的方法連接電路,

使小燈泡發光呢?

[分組實驗]連接單燈電路,閉合開關,觀察燈泡是否發光Q

針對有些組燈不亮的現象,及時討論提問。那你分析一下

燈泡不亮的原因。

學生經過猜想、分析、討論,分析各種可能原因,會對開

路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師:以上種種情況,都是電路中的某處新開了,電路就

沒有了電流,用電器也就無法工作。斷開的電路叫開路。

合上開關,小燈泡亮了,電路中又有了電流。要想讓用電

器正常工作,電路中必須有持續的電流,也就是電路必須是處

處接通的。接通的電路叫通路。

分析:閉合開關后,電流從電源的正極出發,經開關、小

燈泡流向電源的負極。小結:把電源用電器開關用導線連接起

來組成的電流的路徑就叫電路。

討論:一個最簡單的電路,必不可缺的是哪些元件?如果

把電池和小燈泡直接連接起來,會發生什么現象?

小結:電路元件的作用6指出電路是由電源、用電器、開

關和導線組成的,四種元件缺一不可。

2.通路、開路和短路

教師:在前面的分組實驗過程中,有的同學把小燈泡、導

線、開關連接起來后,閉合開關,燈卻沒亮,這是什么原因呢?

演示開路現象:在演示板上把小燈泡(故意用斷絲燈炮)、

開關、干電池用導線連接起來,合上開關,小燈泡不亮。

討論;燈泡不亮,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演示]把小燈泡從燈座上取下,燈泡尾部的金屬觸點直接

接觸干電池的兩極,用導線把燈泡螺絲套和電池的負極相連,

燈泡不兩,說明燈絲斷了。

演示通路現象:換上一只好的燈泡,把它用導線、開關和

電池相連。提問:有什么辦法使小燈泡熄滅?

演示短路現象:在發光的燈泡兩端并聯一跟導線,在短路

的瞬間,燈泡熄滅了,拆掉這根導線燈泡又亮了。

分析:在發光的燈泡兩端并聯一跟導線,燈泡為什么不亮

呢?這是因為電流直接從導線和開關中流過,而燈泡中幾乎沒

有電流,因此燈不亮°不僅如此,直接把導線接在電源上,電

路中會有很大的電流,可能把電源燒壞,還可能引起火災。這

是絕對不允許的Q這種情況叫短路Q

小結:斷開的電路叫做開路;接通的電路叫做通路;直接

用導線把電源的兩極連接起來的電路叫做短路。

3.電路圖

如何把演示板上的電路連接情況反映出來呢?用畫實線代

替導線,畫出課本實物的連接圖,及時反饋、矯正。

教師:如果都用實物連接圖來表示電路連接情況是費時、

費力的,其連接情況也不易識別。

下面我們用統一的符號表示電路中的各元件。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電池、開關、燈泡、目鈴、電動機等

元件的符號,要求同學跟著一起畫。

教師示范門鈴電路的電路圖畫法。仔細觀察不妥電路圖,

歸結電路圖作圖規則。再要求學生把課本的實物連接圖畫成電

路圖,及時反饋,同時指出同學畫圖當中出現的錯誤。

小結:用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叫電路圖。

電路圖不僅畫起來比實物圖方便,而且看起來也方便,所

有復雜的用電器的電路都有電路圖。

4.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不僅要學會看電路圖,辨認通路、

開路和短路,還要學會根

18

據電路圖來實際連接電路Q連電路使要注意以下幾點:

(1)電路的連接要有序(通常按電流方向);(2)連接過程

中,開關應該是斷開的;(3)檢查電路連接是否正確,有無

短路;(4)若連接無誤,要試觸(點接開關),觀察有無異

?,F象,(若異常,應立即斷開開關)。

【板書設計】

電路是由電源、用電器、開關和導線組成的,四種元件缺

一不可

電路的三種連接方式:短路、通路、開路

電路符號

第三節串聯和并聯

學習目標:

L會看、會畫簡單的電路圖。

2.能連接簡單的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

3.通過探究,用實驗的方法了解串聯、并聯電路的區別。

能說出生活、生產中采用簡單串聯或并聯電路的實例。

學習重點:什么是串聯和并聯電路,會連簡單的串、并聯

電路。

學習難點:串、并聯電路的特點及區別。

自主學習:

1.電路和電路是最基本的電路,它們的實際應用非常普

2.(1)畫出一個電池,一個開關,兩盞電燈組成的串聯

電路電路圖

(2)畫出一個電池,一個開關,兩盞電燈組成的并聯聯

電路電路圖

(3)畫一畫:請在右邊方框里畫出圖1的實物圖對應的

電路圖。根據圖2給出的電路圖,連接圖3的實物圖。

合作探究:

想想做做:(課本106頁)

給你兩盞燈、一個電源、一個開關,你能同時使兩燈都發

光嗎?思考并討論,有幾種接法?

【探究】:

1、組成串、并聯電路:

19

定義

(元件連接特

點)

電流路徑特點

用電器工作特點

開關

作用

電路圖

實例

同學們動手動腦,相互討論,然后盡可能畫出電路圖,再

連接實物。不同小組間討論比較。

當電路中有兩個燈泡時,連接方式有兩種,其中一種如圖

4所示;把兩個燈泡首尾相連,然后接到電路中,這種電路我

們叫做。

在圖5處畫出對應的電路圖

方法:模仿課本106頁圖5.3-1

圖5圖7

另一種像圖6那樣,將兩燈的兩端分別連在一起,然后接

到電路中,我們說這兩只燈是的.我們不妨將L1從電路中取

下,閉合開關后L2照常發光,用這種方法可以用來識別并聯

電路.

在圖6處畫出對應的電路圖Q

2、探究串、并聯電路的特點:

方法:對照電路圖,并連接電路,觀察比較在不同電路中,

各元件的連接方式、電流路徑、開關在不同位置的控制作用有

何不同6

總結串、并聯電路的區別,填入下表;

串聯并聯

電路中只有電流路徑,一處斷開

所有用電器都工作。

各用電器工作,互相影響與否?

控制

電路中的電流路徑有條,

各用電器工作,互相影響與否?

干路中的開關控制。支

路中的開關控制。當堂訓練:

1.在串聯電路中,電流有條路徑,只需個開關就可以控

制整個電路。開關位置不同時,對電路影響。各用電器能否單

獨工作?

2.在并聯電路中,電流有條路徑,干路開關控制,支路

開關控制。各用電器能否單獨工作?

3.市場上出售的裝飾用的小彩燈,是由十幾只彩色小燈

泡聯而成的,它們只要其中一只燈損壞,其它的燈都°(填

“亮”或“不亮”)

4.家庭電路中的電燈、電視機、電風扇等電器都是聯的,

它們工作時互不影響5.馬路上的路燈總是一齊亮,一齊滅。如

果它們其中一盞燈的燈絲斷了,其它燈仍能正常發光.根據這

些現象判斷路燈是()o

A.串聯的C,可能是串聯的,也可能是并聯的

B.并聯的D.不能確定是何種連接方式

6.判斷串、并聯;

ABC

2

7.畫出一個電池,一個開關,一盞電燈和一個電動機組

成的串聯電路電路圖

8.(選做)一個電鈴和一個電動機組成并聯電路,開關

S1控制電鈴,開關S2同時控制電鈴和電動機,用電池作電源

9、兩個燈泡串聯時的特點是:接通電路后,當一個燈泡

不發光時,另一個燈泡;兩個燈泡并聯的特點是:接通電路后,

當一個燈泡不發光時,另一個燈泡。(填

“發光”與“不發光”)

10、如圖所示,當開關閉合時:()

A、三盞燈都發光B、三盞燈都發光

C、L1發光,L2和L3發光D、L1和L2不發光,L3發

光。

12、請你指出各個電路中小燈泡之間的連接方式,

13、如圖所示的電路圖中,當開關S閉合后,兩盞燈并

聯的電路是()

第四節電流的強弱

學習目標:

1.通過燈泡的明亮程度,認識電流

2.會使用流表,會讀電流表的讀數

學習重點:電流表的使用規則和讀數

學習難點:電流表的正確的連接

自主學習:

1.是表示電流強弱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電流的單位

是,符號。

2.雷電的電流可達2xlO5A=mA=HA0

21

3.在實驗室中,月來測量電路中的電流,該儀表用符號

表不。

4.使用電流表要注意;(1)電流只能從電流表的接線柱流

入,從接線柱流出;(2)電流表只能聯在電路中;(3)被測電流

(選填能或不能)超過電流表的量程;(4)讀數時,應該認清所用

及值;(5)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直接接在上。

5.如圖是在一次實驗時電流表的示數,由圖可知,I=A。

小組討論(團結協作)

6,使用電流表時,若被測電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則

若電流表接線柱接反了,則

7.如圖所示電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LI、L2串聯B.開關S只控制L2

C電流表測干路中電流D.電流表測L1的電流

四.精講釋疑

8.如下圖所示,將所給的元件連接起來,要求LI、L2并

聯,電流表測干路電流,開關控制整個電路,根據實物連

接圖畫電路圖。

本節內容,你還有何疑問?

小結:

L電流表示電流的強弱。單位是符號是()、還有毫安

(mA)、微安(卬\);

1A=mA,lmA=(iA。

2、電流表有兩個量程;分別是(每小格A)

(每小格A)

使用:(1)、電流表要聯在被測電路中;

(2)、接線柱的接法要正確,電流從“”接線柱流入,從“”

接線柱流出。

(3)、被測電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不確定時用大量程。

(4)、允許不經過用電器把電流表直接接到電源兩極上。

3.一臺家用小型(47厘米)彩色電視機正常工作時,通過

它的電流強度與下列哪一組數據最接近()

A.18AB.1.8AC.180mAD.18mA

4.如下圖所示,甲電流表的讀數是A,乙電流表的讀數是

A

5(選做).請你設計一個電路圖,要求將LI、L2并聯,

開關S1作總開關,S2控制燈L2,電流表測A1測干路電流,

電流表A2測L1所在支路電流,請按要求將下圖中所畫的實

物連接好,并根據實物圖畫出電路圖。

22

當堂訓練:

6、下列用電器中,工作電流為0.1mA的可能是:()

A、半導體收音機B、60w的普通照明燈

C、家用電冰箱D、液晶顯示的電子計算器

7、在圖所示的四幅電路中,電流表能夠測燈L1電流的

是()

8、圖是一次實驗時電流表指針的偏轉情況,王強對此作

出了

四種估計,其中錯誤的是()

A.若使用“一”和‘3’兩個接線柱接入電

路,則指針所對的示數為2.3A

B.若使用“一”和“0.6”兩個接線柱接入電路,則指針所對

的示

數為0,46A

C.若原來使用“一”和“3”兩個接線柱接入電路,而后使用

“一”和,06”兩個接線柱接入原電路中,則指針所對的示數不

會改變

D.該電流表的“一”接線柱是

公共的接線柱

9、李立在實驗室連接了四個

實物電路,如圖所示,其中

電流表的接法正確的是

()

10、小剛設計了四幅用

電流表測量燈的電流,如圖

所示。當開關閉合時,不可

能造成電源或電流表損壞的

電路圖是()

11、一位同學在使用電流表測較小電流時,應該使用“一”

和“0?6”兩個接線柱,但錯誤地使用了“一”和“3”兩個接線柱接

入了電路,其他操作正確,這樣會出現:()A.指針不動

B.指針反向偏轉

C.指針擺動偏小D.指針擺動太大,電流表可能被燒壞

12、如圖所示,如果使用“一”和

“3”兩個接線柱接入電路,則指針所對的示數

為,如果使用“一”和“0.6”兩個接

線柱接入電路,則指針所對的示數為。

13、請你幫助林鈴用鉛筆線代替導線,將圖中的兩

23

燈連成串聯電路,用電流表測量電路中的電流,在虛線框

中畫出對應的電路圖。14(遷移和拓展)、小紅和小麗用電流

表測量同一電路中的電流,小紅接入電路中的是0~0.6A量程,

而小麗卻按照。?3A量程讀得測量值為2.4A,則實際測得得電

流應該是()A.1.2AB.4.8AC.0.12AD.0.48A

15、王剛在做一電學實驗時,閉合開關后,發現電流表的

指針偏轉如圖所示,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及糾正方法是。16、

右圖是小明用電流表測量通過燈泡電流的實驗裝置圖,其中導

線a端沒有連接。如果小明把導線a端與接線柱b連接,開關

閉合時能正常測出通過小燈泡的電流,開關斷開時能使電路斷

開。小明還想做以下嘗試,請你幫助他預計會出現什么情況:

①如果把導線a端與接線柱c連接,預計出現的情況為:

②如果把導線a端與接線柱d連接,預計出現的情況

為;

③如果把導線a端與接線柱e連接,預計出現的情況

為:

17、如圖是小強和小夏兩位同學測量小燈泡的電路,請

你當小老師,仔細看一看他們的電路是否連接正確?如

果你認為有錯誤,請你用不同顏色的筆直接在原圖中改動。

第五節串、并聯電路電流規律

學習目標:

1.探究串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訓練連接電路和使用電流

表的技能

24

2.熟練電流表的使用

3,科學探究全過程的切身體驗,領會科學研究的方法°

合作探究:

探究串聯電路的電流規律

[探究課題]探究串聯電路中的電流。

[提出問題]探究串聯電路中各點的電流有什么關系?

[猜想或假設]你認為串聯電路中各點電流可能有怎樣的關

系?(要有猜想依據)[設計實驗]

1.實驗設計思路:(需要什么儀器?如何連接?測量什

么數

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通過分析比較得出結論。)

2.實驗電路圖

[進行實驗]把測得的數據填在下表中,還可以把操作中出

現的

問題扼要寫下來。

IA/AIB/AIC/A

第1次

第2次

[分析論證]測量結果說明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結論?

[評估]實驗設計有不合理地方或不充分、不完美之處嗎?

(僅測兩到三次電流是否能歸納出普遍適用下結論)

操作中你出現了什么失誤或故障嗎?你是怎么解決的?有

哪些值得總結的經驗?(燈亮了嗎?電流表是不是正確接入?

讀數時是否與所需量程對應?)

測量結果是不是可靠?有什么因素可能會影響測量結果嗎?

[交流]通過這節課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知識技能方

面,過程和方法的能力方面。)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探究,你還

發現或產生了什么值得探究的問題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