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軌道交通5G公網移動通信系統建設規范_第1頁
城市軌道交通5G公網移動通信系統建設規范_第2頁
城市軌道交通5G公網移動通信系統建設規范_第3頁
城市軌道交通5G公網移動通信系統建設規范_第4頁
城市軌道交通5G公網移動通信系統建設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城市軌道交通5G公網移動通信系統建設規范范圍本文件確定了城市軌道交通5G公網移動通信系統在工程勘察、工程設計、工程施工、工程驗收四個階段的應用內容和要求,包含每項應用的資料準備、實施步驟等內容。本文件適用于XX省范圍內城市軌道交通體系下的地鐵系統、市域快軌系統、輕軌系統、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統、跨座式單軌系統、懸掛式單軌系統、自導向軌道系統、有軌電車系統、導軌式膠輪系統和電子導向膠輪系統等多種運輸制式5G公網移動通信系統建設。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8702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50157地鐵設計規范GB50382城市軌道交通通信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T50833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基本術語標準GB50944防靜電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GB51120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驗收規范GB51158通信線路工程設計規范GB51171通信線路工程驗收規范GB51194通信電源設備安裝工程設計規范GB51199通信電源設備安裝工程驗收規范GB/T51369通信設備安裝工程抗震設計標準GB55037建筑防火通用規范YD/T2199通信機房防火封堵安全技術要求YD/T2491通信電纜物理發泡聚乙烯絕緣縱包銅帶外導體輻射型漏泄同軸電纜YD5003通信建筑工程設計規范YD/T5120無線通信室內覆蓋系統工程設計規范YD/T5160無線通信室內覆蓋系統工程驗收規范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城市軌道交通urbanrailtransit采用專用軌道導向運行的城市公共客運交通系統,包括地鐵、輕軌、單軌、有軌電車、磁浮、自動導向軌道、市域快速軌道系統。[來源:GB/T50833-2012,2.0.1]

哈芬槽hafentrough一種建筑用的預埋件,先將C型槽預埋于混凝土中,再將T型螺栓的大頭扣進C型槽中,要安裝的構件再用T型螺栓固定。

光電復合纜photoelectriccompositecable適用于寬帶接入網系統作傳輸線,是一種新型的接入方式,它集光纖、輸電銅線于一體,可以解決寬帶接入、設備用電、信號傳輸的問題。

漏泄同軸電纜leakycoaxialcable具有不完全封閉外導體的同軸通信電纜,部分在電纜上傳輸或接收到的能量,可被耦合或輻射到由電纜外導體和外部環境構成的傳輸系統中。[來源:YD/T2491-2023,3.1]縮略語下列縮略語適用于本部分。BBU:室內基帶處理單元(BuildingBasebandUnit)BDS: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CDMA:碼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CPⅢ:軌道控制網(TrackControlNetwork)GPS:全球定位系統(GlobalPositioningSystem)MIMO:多進多出(Multiple-InMultiple-Out)NR:新空口(NewRadio)PDCP:分組數據匯聚協議(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POI:多系統合路平臺(PointOfInterface)RRU:射頻拉遠單元(RemoteRadioUnit)SS-RSRP:同步信號參考信號功率(SynchronizationSignal-ReferenceSignalReceivedPower)SS-SINR:同步信號信干噪比(SynchronizationSignal-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Ratio)TIM:通信信息模型(TelecommunicationInformationModel)WIFI:無線保真(WirelessFidelity)基本規定本文件涉及城市軌道交通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城市軌道交通5G公網移動通信系統建設應滿足用戶語音和數據通信業務的需求。城市軌道交通5G公網移動通信系統建設中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時,應符合軌道工程建設管理的有關規定。城市軌道交通5G公網移動通信系統建設應符合通信網規劃,遵循全程全網、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布局合理以及經濟適用的原則,并做好與既有線路通信網的銜接。城市軌道交通5G公網移動通信系統建設應滿足設備使用和維護對可靠性、可用性、可維護性和安全性的要求。隧道通信設備、設施設置位置及方式應滿足GB50157中限界的要求。城市軌道交通無線通信頻率使用應符合國家和城市軌道交通無線電管理的有關規定。本文件未作說明的5G移動通信其他頻段及要求,應符合國家和行業有關標準的規定。本文件應滿足5G建設目標,同時應兼顧其他移動通信系統相關要求。工程勘察一般規定設計人員應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進行勘察。勘察人員在現場勘察時若發現現場狀況存在安全隱患或有不符合國家和本行業的安全規定的情況,應及時向建設單位反映并在設計中提出整改建議。勘察前應準備相應的勘察工具及滿足勘察要求的安全防護用品。勘察人員在收到勘察通知后應明確本次工程的場景,依據勘察目的、任務和相應技術標準要求,針對擬建工程的特點編制勘察綱要。現場勘察結束后,勘察人員應填寫勘察表配套文件,對勘察成果以電子文件格式歸檔。車站勘察車站基本信息勘察車站建筑結構、各區域功能是否與城市軌道交通設計和建筑設計圖紙一致。車站定位記錄車站位置,測量經緯度。外部通信人(手)井勘察車站外部通信人(手)井位置和規格。外部光纜路由勘察外部光纜引入民用通信機房路由。民用通信橋架勘察車站內部民用通信橋架位置和路由。電纜引入間勘察民用通信機房至電纜引入間路由;勘察電纜引入間板孔位置、規格和使用情況。弱電間勘察民用通信機房至弱電間路由;勘察弱電間板孔位置、規格和使用情況。GPS/BDS路由勘察車站GPS/BDS路由。預埋管勘察車站出入口人防門、新風井人防門、卷簾門等位置民用通信專業預埋管的位置、規格和使用情況。草圖繪制根據車站情況繪制勘察草圖,記錄現場信息。勘察草圖應簡潔清晰、數據準確、字跡清楚易辨認。機房勘察機房信息勘察民用通信機房位置、建筑結構是否與城市軌道交通設計和建筑設計圖紙一致。機房電源勘察民用通信機房市電引入情況。機房散熱勘察民用通信機房內通風口和空調的類型、型號、數量和位置。機房消防勘察民用通信機房內消防設施的類型和位置。機房照明勘察民用通信機房照明設備的類型、數量和位置。機房接地勘察民用通信機房接地點的位置和規格。草圖繪制根據機房現場情況繪制勘察草圖,包含且不限于下列信息:機房尺寸、機房凈高、墻體結構、機房內配電箱位置、照明設備位置、機房門位置、通風口位置、空調位置和接地位置。勘察草圖應簡潔清晰、數據準確、字跡清楚易辨認。隧道區間勘察隧道信息勘察隧道區間類型、結構、長度是否與城市軌道交通設計和建筑設計圖紙一致。哈芬槽勘察隧道區間內哈芬槽的位置和長度。電纜支架勘察隧道區間內電纜支架的高度和規格。人防門勘察隧道區間內人防門的位置、民用通信專業人防門預埋管的位置和數量。光纜路由勘察隧道區間內光纜布放方式、布放位置和路由。電纜路由勘察隧道區間內電纜布放方式、布放位置和路由。線纜過軌勘察隧道區間內線纜過軌位置、線纜過軌路由、預埋管的位置和數量。線纜爬架勘察隧道區間內電纜引入間下方線纜爬架位置和空間。設備節點定位和標記隧道區間內設備節點,確定位置時應避開CPⅢ控制網測量點、消防設施、地鐵監測標識等城市軌道交通專用設施和點位。設備點間距使用測距車進行設備點之間的距離測量,要求測距車路線應順直無障礙物。草圖繪制根據隧道區間現場情況繪制勘察草圖,包含且不限于下列信息:隧道區間里程、線纜爬架里程、人防門里程、設備點里程、哈芬槽里程、線纜過軌里程。勘察草圖應簡潔清晰、數據準確、字跡清楚易辨認。高架區間勘察高架信息勘察高架區間結構、長度是否與城市軌道交通設計和建筑設計圖紙一致。電纜支架勘察高架區間電纜支架的高度和規格。光纜路由勘察高架區間光纜布放方式、布放位置和路由。電纜路由勘察高架區間電纜布放方式、布放位置和路由。線纜過軌勘察高架區間線纜過軌位置、線纜過軌路由、預埋管的位置和數量。草圖繪制根據高架區間現場情況繪制勘察草圖,包含且不限于下列信息:高架區間里程、線纜過軌里程。勘察草圖應簡潔清晰、數據準確、字跡清楚易辨認。地面區間勘察地面區間信息核對圖紙信息,勘察地面區間結構、長度是否與城市軌道交通設計和建筑設計圖紙一致。電纜支架勘察地面區間電纜支架的高度和規格。光纜路由勘察地面區間光纜布放方式、布放位置和路由。電纜路由勘察地面區間電纜布放方式、布放位置和路由。線纜過軌勘察地面區間線纜過軌位置、線纜過軌路由、預埋管的位置和數量。電纜溝勘察電纜溝位置、長度、空間和走線路由。基站機房勘察線路周邊擬使用基站機房,收集機房信息,包括機房尺寸、機房凈高、墻體結構、機柜布置、照明設備位置、機房門位置、通風口位置、空調位置和接地位置等信息。基站鐵塔勘察線路周邊擬使用基站鐵塔,收集鐵塔信息,包括鐵塔類型、鐵塔高度、各個平臺高度、天線安裝情況和鐵塔基礎現狀等信息。草圖繪制根據地面區間和現場情況繪制勘察草圖,包含且不限于下列信息:地面區間里程、線纜過軌里程、基站機房信息、基站鐵塔信息。勘察草圖應簡潔清晰、數據準確、字跡清楚易辨認。工程設計需求分析業務綜合考慮投資成本以及不同業務(包括語音和數據業務)用戶覆蓋需求情況,確定覆蓋需求如表1。質量頻段中國移動:2600?MHz頻段、4.9?GHz頻段;中國聯通:900?MHz、2.1?GHz、3.3?GHz頻段、3.5?GHz頻段;中國電信:800?MHz、2.1?GHz、3.3?GHz頻段、3.5?GHz頻段;中國廣電:700?MHz頻段、3.3?GHz頻段、4.9?GHz頻段。無線覆蓋邊緣場強各運營商5G網絡覆蓋指標具體需求如表1:各運營商5G網絡覆蓋指標序號電信運營企業網絡制式參考指標覆蓋電平有效覆蓋率1中國移動NR2.6GSS-RSRP/SS-SINRSS-RSRP≥-105?dBm且SS-SINR≥3dB≥95%2中國聯通NR3.5GSS-RSRP/SS-SINRSS-RSRP≥-105?dBm且SS-SINR≥3dB≥95%3中國電信NR3.5GSS-RSRP/SS-SINRSS-RSRP≥-105?dBm且SS-SINR≥3dB≥95%接通率在無線覆蓋區內95%的位置,99%的時間移動臺可接入網絡。無線信道呼損語音業務呼損不大于2%,數據業務呼損不大于5%。數據業務速率要求移動5G:下行平均速率600?Mbps,上行平均速率70?Mbps(100?MHz帶寬,下行上行8:2配比,SA組網,4通道,室內步測);下行平均速率300?Mbps,上行平均速率30?Mbps(100?MHz帶寬,下行上行8:2配比,SA組網,2通道,室內步測);聯通5G:下行平均速率525?Mbps,上行平均速率105?Mbps(100?MHz帶寬,下行上行7:3配比,SA組網,4通道,室內步測);下行平均速率260?Mbps,上行平均速率105?Mbps(100?MHz帶寬,下行上行7:3配比,SA組網,2通道,室內步測);電信5G:下行平均速率525?Mbps,上行平均速率105?Mbps(100?MHz帶寬,下行上行7:3配比,SA組網,4通道,室內步測);下行平均速率260?Mbps,上行平均速率105?Mbps(100?MHz帶寬,下行上行7:3配比,SA組網,2通道,室內步測)。信號外泄要求各運營商信號外泄應滿足表2要求:各運營商信號外泄指標序號電信運營企業網絡制式參考指標室外10m處信號電平(dBm)1中國移動NR2.6GSS-RSRP-1102中國聯通NR3.5GSS-RSRP-1103中國電信NR3.5GSS-RSRP-110覆蓋范圍及目標覆蓋范圍覆蓋范圍應滿足下列要求:線路軌行區:正線、折返線、停車線、渡線及安全線;聯絡線;車場及車輛基地出入線。車站/控制中心:包括站臺公共區域、站廳公共區域、主要設備用房區域、辦公用房公共區域、出入口及換乘通道等;控制中心、線網中心內移動用戶設備活動區域;變電所;區間風井。車輛基地:庫內區域;其他車輛可達區域;車輛基地內移動用戶設備活動區域。折返線、停車線、渡線、安全線、聯絡線、車場及車輛基地出入線、控制中心、變電所、區間風井、車輛基地等區域的覆蓋可根據承載業務需要自行選擇。覆蓋目標城市軌道交通范圍內95%以上區域各個系統覆蓋指標應滿足邊緣場強的要求。干擾與噪聲干擾與噪聲應滿足下列要求:各種無線信號共用同一套城市軌道交通覆蓋系統時,無線信號相互之間的互調干擾不會影響其它系統工作;對于共建共享雙纜系統,NR閑時上行通道底噪≤-107dBm(移動)、-110dBm(電信/聯通)/在1個RB(360kHz)帶寬內;對于共建共享四纜系統,NR閑時上行通道底噪≤-110dBm(移動)、-113dBm(電信/聯通)/在1個RB(360kHz)帶寬內。越區切換越區切換應滿足下列要求:系統保證沿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的地下鏈狀蜂窩小區間的可靠切換、隧道XX與室外的切換及各車站出入口通道與站外蜂窩小區之間的切換;移動通信系統在隧道內的信號切換在隧道內完成,車站出入口切換點設置在出入口通道內。電磁輻射設置基站等設備時,電磁輻射限值應滿足GB8702的要求。設計重點覆蓋規劃覆蓋規劃應滿足下列要求:業務覆蓋目標取定;鏈路預算規劃;小區規劃;切換區域設定及重疊區規劃。多系統合路多系統合路應滿足下列要求:多系統間的干擾隔離;上下行分路覆蓋;設備選型要求;系統擴展性。整體組網原則城市軌道交通無線覆蓋系統屬于共建共享的信號覆蓋工程,宜采用一次建成、運營商共享的方式。車站宜采用數字化室內分布系統及傳統室內分布系統協同覆蓋方式。隧道區間宜采用四根寬頻段低損耗漏泄同軸電纜覆蓋方式,應根據工程現場條件和業務需求確定實際覆蓋方案。高架區間和地面區間可在城市軌道交通紅線外設置地面宏基站,采用天線覆蓋方式。BBU基站設備安裝在民用通信機房內,RRU信源設備安裝在民用通信機房、預留機房或預留安裝位置。系統應配合TIM完成建模并滿足設計要求。系統應滿足當期工程,綜合考慮技術演進、系統擴容、頻率規劃等因素,預留適當的余量。車站設計方案數字化室內分布系統數字化室內分布系統滿足下列要求:系統由室內基帶處理單元、擴展單元和遠端單元設備組成,采用室內覆蓋數字化架構。基于有源終端級的小區分裂能力,可按需靈活配置容量,采用IT化的網線/光纖部署。基于全有源的數字化系統和有源終端級的MR能力,實現網絡設備的可視化和網絡性能的地理化,支持網絡故障快速恢復和預防性管理。數字化室內分布系統能夠滿足超高流量密度和超大帶寬、超高可靠性、超低時延、海量連接、位置服務和可視化運維與智能化運營等要求;擴展單元與遠端單元之間采用光電復合纜,長度不宜超過200?m,采用1.5?mm2光電復合纜;車站高容量區域宜采用數字化室內分布系統,應根據工程現場條件和業務需求確定實際覆蓋方案;數字化室分單個遠端單元即可實現MIMO,可根據不同功能區話務發生時間差異來規劃容量和小區,遠程控制小區分裂,及時應對突發話務,話務低時合并小區,可減少干擾,提升資源利用率。傳統室內分布系統傳統室內分布系統滿足下列要求:系統由POI(合路器)+分布系統組成,兩路天線MIMO間距宜設置為1.2?m~1.5?m;POI互調指標要求≤-155?dBc,無源器件宜采用500?W/-155?dBc高品質器件,最大程度抑制三階互調干擾,保證各系統穩定性;無源器件、天線、饋線宜采用支持運營商全部頻段制式的材料,饋線接頭宜采用DIN型快速接頭;車站辦公區、公共區、設備區、商業區等區域全面覆蓋,常駐人房間天線宜入室覆蓋。機房設計方案機房建筑機房建筑滿足下列要求:民用通信機房應靠近站廳或站臺的公共區,宜設置在電纜引入間、弱電間的附近,方便車站走線和隧道區間光纜、電纜的引入;主機房應設置成矩形形狀,面積應≥50?m2;在距民用通信主機房每150?m處應設置1個民用通信5G拉遠機房,拉遠機房面積應≥12?m2;機房凈高應≥3?m;機房內不應設置立柱,若無法避免,需增加機房面積;機房門應設置擋鼠板,采用防火密閉門;機房等效均布活菏載值應滿足YD5003要求,應不低于6?kN/m2。機房裝修機房裝修應滿足下列要求:無架空地板的民用通信機房,采用水泥地面刷抗靜電環氧漆,水泥踢腳刷環氧漆;設架空地板的民用通信機房,原樓地面面層可不做防靜電處理,采用水磨石、水泥抹面刷地板漆等方式保證地面平整、光滑、不起塵,采用阻燃踢腳。機房環境機房環境應滿足下列要求:避免電磁干擾和磁場干擾;無線電干擾場強滿足0.15?MHz~1000?MHz范圍,不大于126?dB;磁場干擾強度不應大于800?A/m;機房內塵埃的粒徑≥0.5?μm的個數≤18000?粒/cm3。外市電引入機房內由低壓配電和動力照明專業在民用通信機房設置動照配電箱,提供兩路獨立電源、負荷等級要求為一級負荷,雙路輸出。空調通風系統空調通風系統滿足下列要求:應防止二氧化硫(SO2)、硫化氫(H2S)、二氧化氮(NO2)有害氣體侵入;機房工作環境溫度+15?℃~30?℃,相對濕度40%~70%,溫度變化率小于10?℃/h(不得凝露);空調出風口應避免直接正對機柜頂部,宜靠近機房邊緣,防止冷凝水滴入機柜內。交直流電源系統交直流電源系統滿足下列要求:機房內應配置總交流配電箱(柜),為機房、隧道設備提供交流電,交流配線箱(柜)宜具備分相計量功能。機房內BBU、RRU、傳輸等設備供電均為直流供電,應配置直流開關電源,按各運營商劃分配電區域,開關電源智能監測要求應具備按周期提供各運營商電度用電量和比例,蓄電池按周期放電電量等功能,蓄電池后備時間按不低于30?min考慮;開關組合電源配置原則:開關組合電源機架容量應按遠期負荷考慮,開關電源的整流模塊容量應按近期負荷配置,整流模塊數按N+1冗余方式確定,其中N只為主用,N≤10時,1只為備用,N>10時,每10只備用1只,其中N只主用整流模塊的總容量應按負荷電流和蓄電池均充電流(10小時率充電電流)之和確定;蓄電池配置原則:蓄電池組宜采用鉛酸閥控蓄電池,可分單組或多組安裝,其總容量應按近期負荷并考慮適當預留,對于利舊基站,在機房面積不足或承重不能滿足要求時,可適當縮短蓄電池組的后備時間。消防系統機房內應根據系統需求和工程實際情況設置煙霧探測告警器裝置和滅火裝置。電氣照明機房內應根據民用通信機房設備布置圖配置機房照明,應設置在設備維護通道位置,與設備平行,應滿足0.75?m水平面照度值300?LX,另內設斷電應急照明。防雷與接地系統機房內應配置等電位箱/接地端子箱,提供不少于10個接地端子,接地電阻小于10?Ω。動力及環境監控系統機房內應配置動力及環境監控設備,主要監控對象應為配電設備、蓄電池組、空調設備、新風設備、防雷設備、機房門禁和環境等參數。主要監控內容應包括電壓、電流、頻率、功率、諧波、電度、設備運營狀態、溫濕度、煙霧、水浸、門禁等。隧道設計方案建設方案建設方案滿足下列要求:各運營商做隧道5G覆蓋時,宜根據業務需求確定漏纜方案,系統對應漏纜有多種組合方式,可根據網絡運營情況自由調配、規避干擾,以達到最優的網絡覆蓋效果。可選用以下三種覆蓋方案:以相鄰兩車站區間為節點進行漏纜斷點設計,廣告牌區域的區間單獨開斷,使用單獨信源,根據不同制式的鏈路預算確定斷點間距,合理規劃全頻段型及透傳型POI位置,將切換區域控制在XX和隧道區間內;以整體隧道區間為節點進行漏纜斷點設計,根據不同制式的鏈路預算確定斷點間距,合理規劃全頻段型及透傳型POI位置,將切換區域控制在隧道區間內,在選取POI設備安裝位置時,每個車站隧道兩端的POI設備安裝位置宜設置為一個距離站臺較近,一個距離站臺較遠,以此將切換區域控制在隧道區間內,可將車站與距離車站較近的POI信源設備劃為同一小區;以相鄰兩車站區間為節點進行漏纜斷點設計,漏纜布放至廣告牌處斷開,采用車站數字化室分兼顧覆蓋廣告牌區域的隧道,根據不同制式的鏈路預算確定斷點間距,合理規劃全頻段型及透傳型POI位置,將切換區域控制在XX和隧道區間內。交叉變軌區域,應結合實際情況綜合考慮通過漏纜與天線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覆蓋,對于需要與現有線路通信系統對接的,應充分考慮原有和當前漏纜的安裝高度、位置及鏈路預算,做好與原有線路通信系統的銜接;隧道與高架或地面過渡區域,應在XX漏纜末端布放天線或將漏纜延伸至隧道壁末端以保證與室外信號的切換。漏纜限界漏纜的高度宜位于列車車窗上沿與下沿高度之間,應結合隧道側壁的空間使用情況、民用通信與專用通信和公安通信之間的干擾隔離要求、MIMO隔離度要求等確定漏纜高度。漏纜開斷間隔漏纜開斷間隔與信源設備、漏纜、POI、列車等無線信號傳播過程中的物理實體的相關參數有關,應在設計時根據具體參數進行核算。隧道電源隧道內每個設備點位應設置交流配電箱,為各運營商設備供電。隧道內交流配電箱從車站民用通信機房交流配電箱(柜)引380?V交流電,對于長距離區間隧道,則考慮采用隧道交流配電箱級聯方式。隧道電源線采用無鹵低煙阻燃鎧裝電纜,電源線線徑選擇要求滿足隧道設備點位壓降損失小于10%。傳輸設計方案設計原則充分考慮車站及隧道內其它信息系統的建設需求,如自動售貨機、信息展示牌、廣告牌、地鐵WIFI、地鐵沿線周邊的引出光纜、信息點等,應滿足系統建設后長期使用的需要,避免因為業務發展引起頻繁擴容改造。設計重點傳輸系統在功能定位上主要為運營商的傳輸接入系統,應設置獨立的匯聚節點集中與運營商網絡對接,為充分滿足網絡安全、方便傳輸系統的優化升級,傳輸系統整體建設方案滿足下列要求:光纜分層建設,按核心層、匯聚層、接入層需求,分別進行光纜建設,應滿足GB51158和GB51171要求;傳輸設備應采用標準接入傳輸設備,方便進行線路側端口及業務側端口擴容;傳輸系統在城市軌道交通內宜按雙平面建設傳輸系統,以隧道為主路由,每隧道為一個獨立完整的傳輸系統,互為備份;傳輸系統建設應充分考慮已有傳輸資源的利舊與系統優化;傳輸線路側光纜宜考慮主備路由,按隧道建設雙側光纜,每側光纜芯數應考慮5G和后期擴容;傳輸系統宜采用環形組網拓撲結構,環上節點數量可根據系統容量、各節點業務量、線路側光纜長度等因素綜合考慮,環上節點不宜過多,便于預留擴容容量并保證業務安全可靠性。設計方案設計方案應滿足下列要求:采用可擴容的標準型接入傳輸設備作為城市軌道交通傳輸設備;城市軌道交通沿線布放雙側光纜;建設過程中考慮城市軌道交通線路與市政管道的互通需求,及時做好沿線周邊的傳輸資源預留。工程施工施工安裝檢查施工安裝環境檢查施工安裝環境檢查滿足下列要求:設備安裝機房環境應滿足工程設計要求,設備安裝場所宜整潔、無灰塵,線纜布放路由具備施工條件;施工區域的井道、樓板、墻壁等嚴禁出現滲水、滴漏、結露現象;設備安裝位置應遠離高溫、易燃、易爆、易受電磁干擾、強腐蝕的環境;室外安裝環境應易于設備固定,工程安裝所涉及的建筑墻體應堅固完整;設備安裝防靜電環境應滿足GB50944的要求;設備安裝防火應滿足GB55037和YD/T2199要求;工程涉及的建筑物樓內電源系統和防雷接地設施應滿足GB51194、GB51120和工程設計要求。施工安裝前設備及器材檢查施工安裝前設備及器材檢查應滿足下列要求:進行設備及器材檢查時,建設單位或建設單位委托的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和供貨廠家三方人員同時在場,并做好記錄;設備及器材的規格、型號、數量符合工程設計要求,并對照裝箱單對設備實物進行核對檢查;對設備及器材進行外觀檢查,外包裝完整、無破損,無受潮、火烤等跡象,無明顯凹陷;不符合要求的設備和器件由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或集成商)和供貨單位共同鑒定,并做好記錄,并由責任單位及時解決;當器材型號不符合工程設計要求時,征得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的同意并辦理設計變更手續;設備檢查完畢,分類存放并堆放整齊。施工規范要求電信設備安裝電信設備安裝應滿足下列要求:電信設備安裝滿足YD/T5120、YD/T5160、GB50382和工程設計要求,如需變更,應征得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的同意,并具備設計變更手續;電信設備安裝設計的抗震設防烈度與安裝設備的電信房屋的抗震設防烈度相同,電信設備的抗震加固滿足GB/T51369和工程設計要求;電信設備的電源系統滿足GB51194、GB51199和工程設計要求;電信設備的防雷接地系統滿足GB51120和工程設計要求。標簽標簽安裝滿足下列要求:室內分布系統中每一個設備都應有明顯的標簽,方便后期管理和維護;在并排有多個設備或多條走線時,標簽應粘貼在同一水平線上;標簽的標注應工整、清晰;標簽宜粘貼在設備、器材正面可視的地方,并用防水膠帶進行防水處理,線纜的標簽在首尾兩端采用吊掛式,以方便閱讀。加電檢查加電檢查應滿足下列要求:主機電源不得使用插頭接電,采用空氣開關,主機輸入交流電的電源線火線、零線相對應,不能反接,交流供電時,相線為紅色,零線為藍色或黑色,地線為黃綠色,直流供電時,正極為紅色,負極為藍色,地線為黃綠色;設備工作電壓滿足設備標稱值要求;根據設備廠家提供的操作程序開機,設備正常工作;檢查設備告警系統,工作正常、告警準確;電表箱安裝安全可靠、易于讀數;電表的標簽上能反映電流互感器倍數;每臺設備采用單獨供電線路。施工安全生產管理施工安全生產管理應滿足下列要求:施工單位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根據相關規定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制定完備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和專項應急預案,確保安全生產所必需的資金投入,并根據不同的專業向施工人員提供必需的勞動安全防護用品、用具,保障施工人員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工程項目施工實行安全技術逐級交底制度,縱向延伸到全體作業人員,安全技術交底應具體明確,將工程概況、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安全技術措施等向施工隊長、班組長、作業人員進行詳細交底并書面記錄,交底記錄按要求歸檔;安全技術交底的主要內容:工程項目的施工作業特點和危險因素;針對危險因素制定的具體預防措施;相應的安全操作規程和標準;在施工生產中應注意的安全事項;發生事故后應及時采取的應急措施。施工環境保護管理施工準備階段施工準備階段應滿足下列要求:工程開工前,工程小組明確環保管理措施和環保目標的“環保責任書”;各工程組在施工組織設計中,根據工程中環保的自身特點,制訂出具體的環境保護措施,并上報主管部門審批,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不得批準施工;對施工便道、施工營地和施工場地的建立有詳細的規劃設計,報請主管部門審批后方可實施,保存原場地地貌影像資料和文字資料。施工期間施工期間應滿足下列要求:嚴格按照批準的施工設計組織施工,將環保措施貫徹于施工生產全過程中;配備專職環保工程師全程跟蹤監督;做好環境保護實施記錄及文檔的管理,詳細記載施工前、后的環境狀況,各種環境保護措施的執行情況等;將有關原始地貌的影像資料底片及文字資料進行整理,歸檔保存。工程竣工驗收階段工程竣工驗收階段應滿足下列要求:對未完成環境恢復的主體工程和大型臨時工程,將不予驗收;每個工程完工后,對工程施工期間的環境保護工作開展檢查,符合環保要求后方可正式撤離現場。工程驗收驗收原則、依據及范圍驗收原則驗收原則應滿足下列要求: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國家、行業已有相關標準;在滿足基本驗收項目前提下,重點驗收項目選擇的原則:對后期網絡運行影響大的指標;側重新業務、新功能的指標;有利于后期運行維護的指標;當期工程的特殊場景。在進行實際驗收時,可采取資料復核、現場檢查測試、記錄檢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驗收依據驗收依據應滿足下列要求:國家或行業現行的施工及驗收技術規范;原郵電部、原信息產業部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有關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衛健委頒發的“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和GB8702要求;運營商現行的驗收及測試規范;經上級主管部門批準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文件或計劃任務書,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三階段設計還應包括技術設計),以及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有關文件和各專業的設計規范、施工及驗收規范。驗收范圍驗收范圍應滿足下列要求:本驗收規范主要對室內分布系統的有源設備或器件、無源器件、天線、纜線和電源配套設備等的施工工藝情況及整個分布系統性能指標進行驗收;驗收內容主要包括:施工工藝質量;系統功能及系統性能等的測試;對工程檔案、工程建設程序規范化情況;工程決算、資源資料等方面內容的檢查。現場驗收時按規范要求逐項檢查驗收,并將檢查結果記錄在竣工檢驗項目表。工程驗收前檢查環境檢查環境檢查應滿足下列要求:建筑滿足工程設計要求,已完工并驗收合格;所有預留孔洞位置、尺寸,預埋件的規格、數量、位置均滿足工程設計要求;通風、空調和消防系統已安裝完畢,并能正常使用,室內工作溫度和濕度滿足工程設計要求;監控系統工作正常;防雷接地系統接地電阻值滿足工程設計要求。安裝工藝檢查安裝工藝檢查滿足下列要求:設備和線纜應有明確標識,同時標識正確、清晰、齊全;室外標識應進行防水、防脫落處理;各種線纜、線管孔洞應用防火封堵材料進行封堵,室外孔洞應作防水處理;各種設備﹑器件、線纜、走線管(或槽道)等的規格型號、安裝位置、安裝高度、安裝路由等應符合工程設計要求;設備維護空間應符合工程設計要求;隱蔽工程應隨工檢查;施工完成后,所有的設備和器材應做好清潔,保持整潔;標識宜貼在正面容易看到的位置,并保持美觀。工程初驗初驗初驗應滿足下列要求:測試環境、測試工具及測試方法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執行;測試過程有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供貨單位的相關技術人員共同參與;初驗測試由施工單位負責;在初驗時,發現有重大缺陷或質量問題的工程,不能通過初驗,直至此工程重大缺陷或質量問題已解決,再重新組織初驗,在初驗期間發現的一般問題,由施工單位進行整改,整改后建設單位應組織施工、監理等單位檢查、確認,并在施工單位提交的相關報告上簽字蓋章后,方可通過初驗。信號源設備檢查測試信號源設備檢查測試應滿足下列要求:信號源設備的性能指標測試選擇相對應系統的測試項目和方法進行驗收測試,并要求各項測試結果滿足技術指標要求;基站系統信源設備檢查測試:信源設備的輸出功率、容量配置符合設計文件的要求;信源設備的測試項目包括硬件、軟件及相關參數(工作狀態、載波的工作頻率、發射功率、告警等)測試。室內分布系統檢查測試室內分布系統檢查測試應滿足下列要求:駐波比測試根據設計文件上標示的駐波比測試點進行測量,抽查每副天線及各段饋線;從基站信號引出處測試,前端未接任何有源器件,其駐波比小于1.5,若中間有有源器件,所有有源器件改為負載或天線再進行駐波比測試;從管井主干電纜與分支電纜連接處測至天線端的駐波比小于1.5。噪聲電平從基站接收端位置測試上行噪聲電平,噪聲電平均小于-118?dBm。天線口輸出功率同一類型的分布天線口輸出功率差異值不應大于5?dB,天線口輸出功率符合環評要求,最高不應超過15?dBm,與設計值偏差不應大于3?dB;按照設計圖紙進行抽查測試,測試的點位原則上不應少于總點位的10%。雙路功率平衡抽測組成MIMO天線陣的兩個單極化天線的天線口功率,功率差異值不應大于5?dB。室分小區互調干擾測試POI多系統接入平臺、單個無源器件如天線、耦合器、合路器、負載等3階互調值符合設計要求。各系統性能指標測試各系統性能指標測試應滿足下列要求:網絡制式及頻率網絡制式及頻率運營商網絡制式上下行帶寬(MHz)下行頻段(MHz)上行頻段(MHz)中國移動NR2.6G1602515-2675中國聯通NR3.5G1003500-3600中國電信NR3.5G10033500無線覆蓋邊緣場強、接通率、無線信道呼損和信號外泄要求相應測試指標符合本文件“7.1.2”的規定;主要業務性能測試移動5G系統移動5G性能測試指標定義目標值驗收要求四通道雙通道單通道無線覆蓋率SS-RSRP≥-105?dBm&SS-SIN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