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渣微粉制造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征求意見稿)_第1頁
《礦渣微粉制造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征求意見稿)_第2頁
《礦渣微粉制造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征求意見稿)_第3頁
《礦渣微粉制造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征求意見稿)_第4頁
《礦渣微粉制造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征求意見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3.020.10CCS?Z01FORMTEXT?????DB61DB61/TFORMTEXTXXXXX—2024FORMTEXT?????FORMTEXT礦渣微粉制造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FORMTEXTAssessmentindicatorsystemofcleanerproductionforgroundgranulatedblastfurnaceslagindustry(征求意見稿)2024-03-FORMTEXTXX發布2024-04-FORMTEXTXX實施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DB61/TXXXXX—2024目??次前??言 II1范圍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評價指標體系 15評價方法 66指標核算與數據來源 7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陜西省生態環境廳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陜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粉體工程研究所、韓城市環境監測站。本文件起草人:閆宇飛、汪雁、杜旭升、吉偉、馮園、徐晶、許哲、蘇琦、魏紅、張振東、王雅潔、賈琳、張宇翔、李笑咪、黃艷、張飛霞。本文件首次發布。本文件由陜西省生態環境廳解釋。聯系信息如下:單位:陜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電話址: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長安北路49號郵編:710061礦渣微粉制造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范圍本指標體系規定了礦渣微粉制造行業企業清潔生產的術語和定義、評價指標、指標體系、評價方法、指標核算與數據來源。本文件適用于礦渣微粉制造行業清潔生產審核、清潔生產潛力與機會的判斷、清潔生產績效評定。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203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爐礦渣GB/T2589綜合能耗計算通則GB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GB17167用能單位能源計量配備和管理通則GB/T18046用于水泥、砂漿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爐礦渣粉GB/T23331能源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環境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789用水單位水計量配備和管理通則GB/T28293鋼鐵渣粉GB/T43329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編制通則HJ397固定源廢氣監測技術規范HJ1321重點行業移動源監管與核查技術指南術語和定義GB/T43329所確立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礦渣微粉groundgranulatedblastfurnaceslag以符合GB/T203標準規定的粒化高爐礦渣為主要原料,經干燥、粉磨達到一定細度且滿足相應活性要求的粉體材料。3.2限定性指標restrictiveindicators指對清潔生產有重大影響或者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必須嚴格執行、在對礦渣微粉企業進行清潔生產水平評定時必須首先滿足的先決指標。評價指標4.1指標選取4.1.1選取原則根據清潔生產的原則要求和指標的可度量性進行指標選取。4.1.2指標分級4.1.2.1指標按照指標體系等級分為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4.1.2.2本文件的指標體系由9類一級指標和29項二級指標組成。4.1.3指標分類4.1.3.1根據評價指標的性質,分為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4.1.3.2定量指標用于考評企業實施清潔生產的狀況和企業清潔生產程度。4.1.3.3定性指標用于評價企業對有關政策法規的符合性及其清潔生產工作實施情況。4.2指標基準值清潔生產評價基準值分為Ⅰ級、Ⅱ級和Ⅲ級,Ⅰ級代表先進水平,Ⅱ級代表準入水平,Ⅲ級代表一般水平。4.3指標屬性指標分為限定性指標和非限定指標,限定性指標在表1中使用標*項體現。4.4指標權重確定方法采用層次分析法(AHP法),構造判斷矩陣,通過兩兩比較各指標的相對重要性給出相應的比例標度和各二指標對一級指標的相對重要序列,確定一級和二級指標權重。指標體系企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的評價指標、評價基準值和權重值見表1。礦渣微粉制造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項目、權重及基準值序號一級指標一級指標權重二級指標單位二級指標權重基準值Ⅰ級Ⅱ級Ⅲ級1生產工藝與裝備0.24*原料儲運形式/0.07原料運輸車輛采用封閉車廂,廠內轉運采用封閉皮帶、斗提、斜槽,原料儲存采用封閉料棚,配備自動噴淋設施原料運輸車輛采用封閉車廂,廠內轉運采用封閉皮帶、斗提、斜槽,原料儲存采用封閉料棚,配備抑塵設施2單套粉磨系統規模萬噸/年0.14≥60≥30≥153磨機類型/0.16立磨球磨4*產品儲運形式/0.06產品儲存采用密閉料倉,產品運輸采用罐車5原料鋼渣占比%0.09≥10<106烘干用熱源/0.24高爐煤氣、焦爐煤氣、余熱生物質燃料7節能電機負荷%0.11100≥60≥208計量器具配備情況/0.05水、能源使用實現主要用能設備及耗水設施單獨計量能源計量器具配備滿足GB17167要求、用水計量器具配備滿足GB/T24789要求9主要噪聲源降噪措施采用占比%0.08100≥90≥7510能源消耗0.12*單位產品電耗度/噸0.22≤40≤50≤6011*單位產品烘干熱耗千克標準煤/噸0.31≤15≤30≤4012*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千克標準煤/噸0.47≤20≤30≤4013水資源消耗0.06單位產品耗新鮮水量噸/噸0.46≤0.01 ≤0.0214*工業廢水綜合利用率%0.5410015原/輔料資源消耗0.07原料含水率%0.5≤15≤20≤2516原料硫元素含量%0.26≤0.2≤0.6≤0.917原料含鐵率%0.24≤0.3≤0.5≤1表1(續)序號一級指標一級指標權重二級指標單位二級指標權重基準值Ⅰ級Ⅱ級Ⅲ級18資源綜合利用0.08鐵回收率%1≥70≥50≥4019污染物產生與排放0.13單位產品顆粒物排放量千克/噸0.74≤0.005≤0.008≤0.0120滲出水收集設施設置/0.26配備專門的滲出水收集水池配備滲出水收集措施21溫室氣體排放0.1單位產品碳排放量千克二氧化碳當量/噸1采用非生物質燃料≤120采用生物質燃料≤30采用非生物質燃料≤140采用生物質燃料≤35采用非生物質燃料≤160采用生物質燃料≤4022產品特征0.06產品質量/1滿足GB/T18046要求,原料含有鋼渣的滿足GB/T28293要求23清潔生產管理0.14*環保法律法規執行情況/0.27符合國家和地方有關環境法律、法規,企業污染物排放總量及能源消耗總量滿足國家及地方政府相關標準,滿足環評批復、環保“三同時”制度、總量控制和排污許可管理要求24*產業政策符合性/0.2符合國家和地方相關產業政策,不采用國家禁止、限制、淘汰類的生產工藝、裝備,不生產國家限制、淘汰類的產品25*環境管理機構和人員/0.2設有環保管理機構,配備至少1名環境保護及相關專業的技術人員配備至少1名環境保護及相關專業的技術人員26污染物排放監測/0.12滿足國家相關監測技術規范要求。制定自行監測方案自行或委托第三方監測機構開展監測工作,安排專人專職對監測數據進行記錄、整理、統計和分析,重點監控企業公開自行監測信息27建立健全環境管理體系及能源管理體系/0.08按照GB/T24001和GB/T23331建立并運行環境管理體系和能源管理體系,并取得認證,實施節能改造項目完成率≥90%按照GB/T24001和GB/T23331建立并運行環境管理體系和能源管理體系,并取得認證,實施節能改造項目完成率≥70%按照GB/T24001和GB/T23331建立并運行環境管理體系和能源管理體系。完成年度環境目標、指標和環境管理方案≥80%,實施節能改造項目完成率≥50%表1(續)序號一級指標一級指標權重二級指標單位二級指標權重基準值Ⅰ級Ⅱ級Ⅲ級28清潔生產管理0.14*清潔生產審核/0.08制訂清潔生產審核工作計劃,按期開展清潔生產審核,中、高費方案實施率100%制訂清潔生產審核工作計劃,按期開展清潔生產審核,中、高費方案實施率≥80%29運輸方式和運輸監管/0.05參照《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移動源應急管理技術指南》以及生態環境標準《重點行業移動源監管與核查技術指南》(HJ1321)建立門禁系統和電子臺賬,原料運輸車輛為國五以上排放標準車輛或新能源車輛參照《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移動源應急管理技術指南》以及生態環境標準《重點行業移動源監管與核查技術指南》(HJ1321)建立門禁系統和電子臺賬標注*的指標項為限定性指標。如有新發布的相關標準或規定,相關指標從其執行。評價方法6.1指標無量綱化不同清潔生產指標由于量綱不同,不能直接比較,需要建立原始指標的隸屬函數,如公式(1)所示。(1)式中:xij——表示第i個一級指標下的第j個二級指標;gk——表示二級指標基準值,其中g1為Ⅰ級水平,g2為Ⅱ級水平,g3為Ⅲ級水平;Ygk(xij)——為二級指標xij對于級別gk的隸屬函數。6.2綜合評價指數計算6.2.1通過加權平均、逐層收斂可得到評價對象在不同級別gk的得分Ygk,如公式(2)所示。(2)式中:ωi——第i個一級指標的權重;ωij——第i個一級指標下的第j個二級指標的權重,其中,;m——一級指標的個數;ni——第i個一級指標下二級指標的個數;另外,Yg1等同于YⅠ,Yg2等同于YⅡ,Yg3等同于YⅢ。6.2.2企業在實際評價過程中,當某類一級指標項下的二級指標項少于該行業規定的項數時,應對該類一級指標項下各二級指標分權重值進行調整。調整后的二級指標分權重值計算如公式(3)所示(3)式中:——調整后的二級指標項分權重值,;——原二級指標分權重值——實際參與考核的該一級指標項下的二級指標分權重值——一級指標項數;——二級指標項數,j=1,2,…,n。6.3綜合評價指數計算步驟6.3.1將企業相關指標與Ⅰ級限定性指標進行對比,全部符合要求后,再將企業相關指標與Ⅰ級基準值進行逐項對比,計算綜合評價指數得分YⅠ,當綜合指數得分YⅠ大于等于85分且非限定性指標全部滿足Ⅱ級基準值要求時,可判定企業清潔生產水平為Ⅰ級。當企業相關指標不滿足Ⅰ級限定性指標要求或綜合指數得分YⅠ小于85分時或非限定性指標未全部滿足Ⅱ級基準值要求,則進入下一步。6.3.2將企業相關指標與Ⅱ級限定性指標進行對比,全部符合要求后,再將企業相關指標與Ⅱ級基準值進行逐項對比,計算綜合評價指數得分YⅡ,當綜合指數得分YⅡ大于等于85分且非限定性指標全部滿足Ⅲ級基準值要求,可判定企業清潔生產水平為Ⅱ級。當企業相關指標不滿足Ⅱ級限定性指標要求或綜合指數得分YⅡ小于85分或非限定性指標未全部滿足Ⅲ級基準值要求時,則進入下一步。6.3.3將企業相關指標與Ⅲ級限定性指標基準值進行對比,全部符合要求后,再將企業相關指標與Ⅲ級基準值進行逐項對比,計算綜合指數得分,當綜合指數得分YⅢ等于100分時,可判定企業清潔生產水平為Ⅲ級。當企業相關指標不滿足Ⅲ級限定性指標要求或綜合指數得分YⅢ小于100分時,表明企業未達到清潔生產要求。6.4清潔生產水平評定本文件采用限定性指標評價和指標分級加權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從產業政策、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及節能減排等方面綜合考慮設定了10個限定性指標。在限定性指標全部達到Ⅲ級水平的基礎上,采用指標分級加權評價方法,計算行業清潔生產綜合評價指數。根據綜合評價指數,確定清潔生產水平等級,具體如表2所示:表2綜合評價指數企業清潔生產水平清潔生產綜合評價指數Ⅰ級:清潔生產先進(標桿)水平同時滿足:(1)YⅠ≥85;(2)限定性指標全部滿足Ⅰ級基準值要求;(3)非限定性指標全部滿足Ⅱ級基準值要求。Ⅱ級:清潔生產準入水平同時滿足:(1)YⅡ≥85;(2)限定性指標全部滿足Ⅱ級基準值要求;(3)非限定性指標全部滿足Ⅲ級基準值要求。Ⅲ級:清潔生產一般水平滿足YⅢ=100。指標核算與數據來源7.1指標核算7.1.1原料鋼渣占比原料中鋼渣占原料總重量之比,按公式(4)計算(4)式中:——表示原料中鋼渣占比,%;——表示一定時間內,原料中鋼渣的重量,t;——表示同一計量時間內,原料中水渣的重量,t。7.1.2節能電機負荷高效節能電機負荷占總裝機負荷之比,按公式(5)計算(5)式中:——表示能效等級為1、2級的高效節能電機裝機負荷占比,%;——表示節能高效電機負荷,t;P——表示企業總電機裝機負荷,t。7.1.3主要噪聲源降噪措施采用占比采用降噪措施的泵、風機、磨機等噪聲源數量占總噪聲源數量之比,按公式(6)計算(6)式中:——表示噪聲源降噪措施采用占比,%;——表示采用降噪措施的泵、風機、磨機等主要噪聲源數量,個;——表示企業泵、風機、磨機等主要噪聲源數量,個。7.1.4單位產品電耗單位產品耗電量,按公式(7)計算(7)式中:——表示單位產品電力消耗,kW·h/t;——表示一定時間內,礦渣粉生產過程總耗電量,kW·h;——表示同一計量時間內,企業礦渣微粉總產量,t。7.1.5單位產品烘干熱耗單位產品烘干熱耗,按公式(8)計算(8)式中:——單位產品綜合燃料消耗,kgce/t;——表示一定時間內,烘干用燃料消耗,計量單位根據燃料種類確定;Qf——燃料的低位發熱量,kJ/燃料計量單位;——每千克標準煤發熱量,見GB/T2589,kJ/kgce。7.1.6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按公式(9)計算(9)式中:——表示單位產品綜合能源消耗,kgce/t;——電力(當量值)折標準煤系數,見GB/T2589,kgce/(kW·h)。7.1.7單位產品耗新鮮水量單位產品耗新鮮水量,按公式(10)計算。(10)式中:——表示噸礦渣微粉耗新鮮水量,t/t;——表示一定時間內,企業礦渣微粉生產過程中新鮮水量,t;——表示同一計量時間內,企業礦渣微粉產量,t。7.1.8工業廢水綜合利用率工業廢水綜合利用率,按公式(11)計算。(11)式中:——表示污水綜合回用率,%;——表示一定時間內,污水回用量,包括工業回用和綠化回用水量,m3;——表示同一計量時間內,外排污水量,m3。7.1.9原料含水率原料含水率,按公式(12)計算(12)式中:——表示原料含水率,%;——表示原料礦渣中含水量,t。7.1.10原料硫元素含量原料硫元素含量,按公式(13)計算(13)式中:——表示硫元素在原料中含量的比例,%;——表示在一定時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