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產養殖業實踐指南_第1頁
高產養殖業實踐指南_第2頁
高產養殖業實踐指南_第3頁
高產養殖業實踐指南_第4頁
高產養殖業實踐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產養殖業實踐指南TOC\o"1-2"\h\u19774第1章高產養殖業概述 3278891.1養殖業的發展背景與現狀 344851.2高產養殖的意義與目標 3260311.3高產養殖的主要類型與技術路線 331921第2章高產養殖環境與設施 4126932.1養殖場選址與規劃 4183992.1.1選址原則 4158902.1.2選址要求 4267422.1.3規劃設計 4229722.2養殖舍設計與建設 5118432.2.1設計原則 527122.2.2設計要求 5120492.2.3建設要點 5326862.3養殖設備與配套設施 5216142.3.1養殖設備 5164732.3.2配套設施 6174762.3.3設備與設施管理 63823第3章高產養殖動物選擇與良種繁育 6254393.1動物種類的選擇原則 6250023.2良種繁育技術 6269193.3優良品種介紹 711272第4章高效飼料與營養 7302194.1飼料原料選擇與搭配 7174014.1.1飼料原料的分類與特點 7272584.1.2飼料原料的搭配原則 8188264.1.3飼料原料搭配實例 8272194.2飼料添加劑的應用 8278974.2.1飼料添加劑的分類 864574.2.2飼料添加劑的使用原則 836654.3營養需要與飼養標準 8159234.3.1營養需要 8192004.3.2飼養標準 912657第5章高產養殖飼養管理 9289345.1繁殖管理 9197725.1.1選擇優良品種 9196295.1.2繁殖技術 990435.2幼畜飼養管理 9114955.2.1哺乳期管理 95805.2.2斷奶期管理 971175.2.3幼畜飼養技術 9293185.3成畜飼養管理 10296435.3.1飼料管理 10208285.3.2環境管理 10326395.3.3疫病防治 1081305.3.4生產記錄 10352第6章疾病預防與控制 1035866.1養殖場衛生與消毒 10106476.1.1養殖場環境衛生 10206356.1.2養殖場消毒 10296246.2免疫接種與疫苗接種 10290806.2.1免疫接種 10295056.2.2疫苗接種 11106506.3常見疾病診斷與治療 1133326.3.1常見疾病診斷 11261336.3.2常見疾病治療 11196876.3.3防治結合 113730第7章環境保護與廢棄物處理 11170557.1養殖業對環境的影響 11268757.1.1水體污染 11259407.1.2空氣污染 11156657.1.3土壤污染 12156947.1.4生物多樣性影響 1267937.2廢棄物處理技術 12194817.2.1糞便處理技術 12301667.2.2尿液處理技術 12119747.2.3惡臭氣體處理技術 12197617.3生態養殖模式 1249117.3.1糞便資源化利用模式 1398907.3.2生態循環農業模式 1383027.3.3精準養殖模式 13105727.3.4低碳養殖模式 1313279第8章高產養殖經濟效益分析 13196668.1成本分析 1380398.1.1直接成本 13146058.1.2間接成本 13150718.2收益分析 13768.2.1產品銷售收入 13270828.2.2政策性補貼 13288518.3提高養殖經濟效益的措施 13327028.3.1優化飼料配方,降低飼料成本 14239278.3.2提高養殖技術和管理水平 143048.3.3增強疫病防控能力,降低發病率 1417958.3.4拓展銷售渠道,提高產品附加值 14275218.3.5合理利用政策,爭取政策支持 1416720第9章養殖業政策與法規 14180409.1我國養殖業政策概述 14127909.2養殖業相關法律法規 1447519.3政策扶持與養殖項目申報 153003第10章高產養殖發展趨勢與展望 1570810.1現代養殖技術發展趨勢 15708710.2綠色養殖與可持續發展 16967410.3互聯網養殖業發展前景 16第1章高產養殖業概述1.1養殖業的發展背景與現狀養殖業作為我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自古以來,我國勞動人民就在農業生產中積累了豐富的養殖經驗。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養殖業逐步走向專業化、規?;图s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目前我國養殖業已成為世界上養殖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為保障國家食品安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貢獻。1.2高產養殖的意義與目標高產養殖是養殖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其意義和目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高產養殖通過優化養殖品種、改進養殖技術和管理模式,實現養殖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養殖效益。(2)保障食品安全:高產養殖注重產品質量,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和規定進行生產,保證消費者食用安全、健康的養殖產品。(3)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高產養殖關注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通過減少污染排放、提高資源循環利用率等措施,實現養殖業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生。(4)增加農民收入:高產養殖能夠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助力農民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1.3高產養殖的主要類型與技術路線高產養殖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1)高產畜禽養殖:以生豬、肉雞、蛋雞、奶牛等為主要養殖對象,通過選育優良品種、改進飼料配方、優化養殖環境等手段,提高養殖產量和產品質量。(2)高產水產養殖:以魚類、蝦類、貝類等為主要養殖對象,采用高效的水產養殖技術和設備,實現高產、優質、高效的水產養殖。(3)特種養殖:以鹿、狐、貂等特種動物為主要養殖對象,開展特色養殖,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高產養殖的技術路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良種選育:選用高產、優質、抗病力強的品種,提高養殖動物的遺傳功能。(2)飼料與營養:合理配制飼料,保證養殖動物的營養需求,提高飼料轉化率。(3)養殖環境優化:改進養殖設施,提高養殖環境控制技術,為養殖動物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4)疫病防控:加強疫病監測與防控,提高養殖動物的健康水平。(5)養殖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采用生物、物理、化學等方法處理養殖廢棄物,減少環境污染,提高資源利用率。第2章高產養殖環境與設施2.1養殖場選址與規劃2.1.1選址原則在選擇養殖場地址時,應遵循以下原則: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排水良好,地勢較高,土壤干燥,避風向陽,無污染源,并符合當地土地利用規劃和環境保護要求。2.1.2選址要求具體選址要求如下:(1)養殖場應距離居民區、學校、醫院等人口密集區域500米以上,避免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2)養殖場應距離主要交通干道200米以上,便于疫病防控和減少噪音污染;(3)養殖場應靠近水源,保證養殖用水充足,同時要求水質符合國家相關標準;(4)養殖場應具備良好的排水條件,避免雨水、污水積聚;(5)養殖場周邊應有足夠的飼料供應和產品銷售市場。2.1.3規劃設計養殖場規劃設計應考慮以下因素:(1)養殖場內部分區合理,包括生產區、生活區、飼料區、糞污處理區等;(2)生產區布局應便于動物防疫和飼養管理,減少動物運輸距離;(3)生活區應與生產區保持一定距離,保證員工生活環境的舒適與安全;(4)飼料區應靠近生產區,減少飼料運輸成本;(5)糞污處理區應位于養殖場下風向,降低對環境的影響。2.2養殖舍設計與建設2.2.1設計原則養殖舍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適宜的養殖密度,良好的通風、采光、保溫、隔熱功能,便于飼養管理和疫病防控。2.2.2設計要求具體設計要求如下:(1)養殖舍朝向應考慮當地主導風向,有利于通風和減少異味;(2)養殖舍間距應滿足防疫要求,減少疫病傳播風險;(3)養殖舍內應設置足夠的門窗,便于通風、采光和調節舍內溫度;(4)養殖舍屋頂和墻體應具備良好的保溫、隔熱功能,降低能源消耗;(5)養殖舍地面應平整、堅實、防滑、易于清潔和消毒。2.2.3建設要點養殖舍建設應關注以下要點:(1)基礎施工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保證養殖舍的穩定性和安全性;(2)采用合適的建筑材料,提高養殖舍的保溫、隔熱、防火功能;(3)合理設置養殖設備,如飼料槽、飲水器、通風系統等;(4)養殖舍內應安裝足夠的照明設備,便于飼養管理和觀察動物狀態;(5)養殖舍外應設置適當面積的綠化帶,改善生態環境。2.3養殖設備與配套設施2.3.1養殖設備養殖設備包括:(1)飼料槽、飲水器等飼養設備;(2)通風、降溫、升溫等環境調控設備;(3)照明、監控系統等輔助設備;(4)糞便清理、輸送等清潔設備。2.3.2配套設施配套設施包括:(1)飼料加工、儲存設施;(2)獸醫室、消毒間等防疫設施;(3)糞便處理、污水處理設施;(4)辦公、生活區等設施;(5)綠化、圍墻等安全防護設施。2.3.3設備與設施管理設備與設施管理應做到以下幾點:(1)定期檢查、維護、保養養殖設備,保證設備正常運行;(2)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加強獸醫室、消毒間等設施的管理;(3)合理使用糞便處理設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4)加強辦公、生活區等設施的管理,保障員工生活品質;(5)完善綠化、圍墻等安全防護設施,提高養殖場的安全性。第3章高產養殖動物選擇與良種繁育3.1動物種類的選擇原則在選擇高產養殖動物種類時,需遵循以下原則:(1)適應性原則:根據當地氣候、水資源、飼料資源等條件,選擇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的動物品種。(2)市場需求原則:根據市場需求,選擇市場前景廣闊、經濟效益較高的養殖動物種類。(3)資源利用原則:充分利用當地飼料資源,選擇能高效利用飼料的動物品種。(4)環保原則:選擇對環境污染小、生態效益好的養殖動物種類。3.2良種繁育技術良種繁育技術是提高養殖動物產量和品質的關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選種與配種:根據生產功能、遺傳特性、體型外貌等指標進行選種,合理搭配公母比例,提高繁殖效率。(2)繁殖技術:掌握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先進繁殖技術,提高繁殖率。(3)遺傳改良: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如基因編輯、分子標記等手段,對養殖動物進行遺傳改良。(4)良種選育:建立良種繁育體系,進行世代選育,提高品種純度和生產功能。3.3優良品種介紹以下是幾種在我國養殖業中表現優良的品種:(1)瘦肉型豬:如大白豬、長白豬、杜洛克豬等,具有生長快、肉質好、飼料利用率高等特點。(2)肉雞:如羅斯肉雞、艾維因肉雞等,具有生長速度快、肉質鮮嫩、抗病力強等特點。(3)蛋雞:如羅曼蛋雞、海蘭蛋雞等,具有產蛋率高、蛋品質好、適應性強等特點。(4)肉牛:如夏洛萊牛、利木贊牛等,具有生長速度快、肉質好、耐粗飼料等特點。(5)肉羊:如杜泊羊、薩??搜虻?,具有生長發育快、肉質細嫩、繁殖率高等特點。(6)水產動物:如斑點叉尾鮰、羅非魚、南美白對蝦等,具有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適應性廣等特點。第4章高效飼料與營養4.1飼料原料選擇與搭配在高產養殖業中,飼料原料的選擇與搭配對于動物的生長發育和養殖效益。應根據動物的生理特點、生產功能和營養需求,合理選擇飼料原料,保證營養成分的平衡。4.1.1飼料原料的分類與特點飼料原料可分為能量飼料、蛋白質飼料、礦物質飼料和維生素飼料等。各類飼料原料具有不同的營養成分和特點,如谷物類飼料富含能量,豆科作物則富含蛋白質。4.1.2飼料原料的搭配原則(1)營養平衡:根據動物的營養需求,合理搭配不同飼料原料,保證營養成分的全面、平衡。(2)適口性:選擇適口性好的飼料原料,提高動物的采食量。(3)經濟性:在滿足營養需求的前提下,盡量選擇價格低廉、來源廣泛的飼料原料。4.1.3飼料原料搭配實例以豬為例,飼料原料可按照以下比例進行搭配:(1)能量飼料:占總飼料量的60%70%,如玉米、小麥、大麥等。(2)蛋白質飼料:占總飼料量的20%30%,如豆粕、棉粕、魚粉等。(3)礦物質飼料:占總飼料量的1%2%,如磷酸氫鈣、石粉等。(4)維生素飼料:占總飼料量的0.1%0.2%,如維生素A、維生素D等。4.2飼料添加劑的應用飼料添加劑是用于提高動物生產功能、改善飼料品質、預防疾病的一類物質。合理使用飼料添加劑,可以提高養殖效益。4.2.1飼料添加劑的分類飼料添加劑可分為營養性添加劑、非營養性添加劑和生物制劑添加劑。(1)營養性添加劑:包括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等。(2)非營養性添加劑:包括抗生素、益生素、酶制劑、抗氧化劑等。(3)生物制劑添加劑:包括微生物制劑、植物提取物等。4.2.2飼料添加劑的使用原則(1)合法性:選用我國農業農村部批準使用的飼料添加劑。(2)適量:根據動物品種、生長階段和生產功能,合理確定飼料添加劑的添加量。(3)配合:不同飼料添加劑之間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應合理搭配使用。4.3營養需要與飼養標準營養需要與飼養標準是制定飼料配方的基礎,應根據動物的品種、生長階段、生產功能和生理狀況等因素確定。4.3.1營養需要(1)能量:能量是動物生長發育和生產功能的基礎,應合理滿足動物的能量需求。(2)蛋白質:蛋白質是動物生長發育和生產功能的關鍵,應根據動物的生理需求提供適量的蛋白質。(3)礦物質和維生素:礦物質和維生素對動物的生長發育和生產功能具有重要影響,應保證其攝入量。4.3.2飼養標準飼養標準是根據動物的營養需要,結合實際生產情況制定的飼料配方。飼養標準應包括飼料原料的種類、比例和添加劑的用量等,以滿足動物的生長發育和生產功能需求。第5章高產養殖飼養管理5.1繁殖管理5.1.1選擇優良品種高產養殖業的關鍵在于選擇具有良好生長功能和繁殖能力的優良品種。應根據我國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和市場需求,選育適宜的品種。5.1.2繁殖技術(1)掌握配種時機:觀察動物的發情表現,保證適時配種。(2)采用科學的配種方法:如人工授精、自然交配等。(3)加強繁殖母畜的飼養管理:保證營養充足,提高繁殖率。5.2幼畜飼養管理5.2.1哺乳期管理(1)保證幼畜及時吃上初乳,增強免疫力。(2)合理調整哺乳次數,保證幼畜營養需求。(3)加強哺乳母畜的飼養管理,提高奶品質。5.2.2斷奶期管理(1)適時斷奶:根據幼畜生長情況和母畜奶量確定斷奶時間。(2)斷奶過渡:逐漸減少哺乳次數,增加飼料投喂,避免應激。5.2.3幼畜飼養技術(1)合理搭配飼料:保證蛋白質、能量、礦物質和維生素的供應。(2)飼養環境:保持圈舍清潔、干燥、通風,控制飼養密度。(3)疫病防控:定期接種疫苗,加強日常消毒,提高幼畜成活率。5.3成畜飼養管理5.3.1飼料管理(1)飼料種類:根據成畜的生長需求,合理選用飼料種類。(2)飼料搭配:保證飼料營養成分的平衡,提高飼料利用率。(3)飼料投喂:定時定量投喂,避免浪費。5.3.2環境管理(1)圈舍條件:保持圈舍衛生,適當通風,控制溫濕度。(2)運動管理:保證成畜有一定的運動空間和時間,提高身體素質。5.3.3疫病防治(1)定期體檢:及時發覺并治療患病成畜,防止疫病傳播。(2)疫苗接種:根據當地疫病情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3)衛生消毒:加強圈舍及用具的消毒,減少病原體滋生。5.3.4生產記錄建立健全生產記錄制度,詳細記錄飼養管理、疫病防治、飼料使用等情況,為優化飼養管理提供依據。第6章疾病預防與控制6.1養殖場衛生與消毒6.1.1養殖場環境衛生保持養殖場環境衛生是預防疾病發生的重要措施。養殖場應選址合理,遠離居民區、水源地及其他養殖場,以減少疫病傳播風險。場內布局應合理規劃,生活區、生產區、糞污處理區等功能區域應嚴格劃分,防止疫病交叉感染。6.1.2養殖場消毒定期對養殖場進行消毒,是切斷疫病傳播途徑的關鍵措施。消毒劑的選擇應根據病原體的種類、養殖場環境及設施條件來確定。常用的消毒劑有:含氯消毒劑、過氧化氫、碘制劑等。消毒頻率應根據養殖場的實際情況和疫病風險來確定。6.2免疫接種與疫苗接種6.2.1免疫接種免疫接種是預防病毒性疾病的有效手段。接種前需了解當地疫病流行情況,結合養殖場的實際情況制定免疫程序。免疫接種時應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疫苗,嚴格按照疫苗說明書進行操作,保證疫苗質量。6.2.2疫苗接種疫苗接種是預防細菌性疾病的重要措施。疫苗接種應根據養殖場的疫病風險和病原菌種類選擇合適的疫苗。疫苗接種時機、劑量和途徑需遵循疫苗說明書,保證免疫效果。6.3常見疾病診斷與治療6.3.1常見疾病診斷常見疾病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和實驗室檢測。養殖場應配備一定的檢測設備,提高疫病診斷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同時建立完善的疫病監測制度,定期對養殖動物進行健康檢查。6.3.2常見疾病治療疾病治療應遵循“早發覺、早隔離、早治療”的原則。治療藥物的選擇應根據病原體種類、藥物敏感試驗結果和養殖場實際情況來確定。嚴禁使用違禁藥物和濫用抗生素,保證養殖產品質量安全。6.3.3防治結合在疾病預防與控制工作中,應將防治措施相結合。加強飼養管理,提高養殖動物的抗病能力;定期進行免疫接種和疫苗接種,預防疫病的發生;加強養殖場環境衛生和消毒工作,切斷疫病傳播途徑;及時發覺和治療疾病,減少經濟損失。第7章環境保護與廢棄物處理7.1養殖業對環境的影響養殖業作為我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肉類、蛋類和奶類需求的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一定影響。本章首先分析養殖業對環境的主要影響,包括水體污染、空氣污染、土壤污染和生物多樣性影響等方面。7.1.1水體污染養殖業生產過程中,大量糞便、尿液等廢棄物直接排放到水體中,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影響水質。養殖過程中的藥物使用也會對水體造成污染。7.1.2空氣污染養殖業產生的惡臭氣體、氨氮氣體等對周圍空氣環境造成污染,影響居民生活質量。同時這些氣體還會導致溫室效應和酸雨等環境問題。7.1.3土壤污染養殖業廢棄物中的有機質、重金屬等物質,在未經處理的情況下施用到土壤中,會導致土壤質量下降,影響農作物生長。7.1.4生物多樣性影響養殖業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占用生態空間、破壞棲息地、傳播疾病等方面。這些影響可能導致物種滅絕、生態系統失衡。7.2廢棄物處理技術針對養殖業產生的廢棄物,采取有效的處理技術是實現環境保護的關鍵。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廢棄物處理技術:7.2.1糞便處理技術(1)厭氧發酵:利用厭氧微生物將糞便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甲烷和二氧化碳,實現資源化利用。(2)好氧發酵:通過好氧微生物將糞便中的有機物分解,降低氨氮含量,減少惡臭氣體排放。(3)生物干燥:利用微生物和機械脫水,將糞便水分降低,便于運輸和利用。7.2.2尿液處理技術(1)蒸發濃縮:通過加熱蒸發,將尿液中的水分減少,獲得含氮量較高的濃縮尿液。(2)生物脫氮:利用微生物將尿液中的氨氮轉化為氮氣,減少氮素損失。(3)氨吹脫:采用吹脫技術,將尿液中的氨氮轉化為氣態,降低氨氮含量。7.2.3惡臭氣體處理技術(1)生物濾池:利用微生物將惡臭氣體中的有機物分解,降低氣體濃度。(2)吸附法:利用活性炭等吸附劑吸附惡臭氣體,達到凈化空氣的目的。(3)膜分離技術:通過膜材料對惡臭氣體進行分離,實現凈化。7.3生態養殖模式為減少養殖業對環境的影響,推廣生態養殖模式具有重要意義。以下是幾種典型的生態養殖模式:7.3.1糞便資源化利用模式通過糞便處理技術,將糞便轉化為有機肥、生物質能源等,實現資源化利用。7.3.2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將養殖業與種植業相結合,形成種養結合的循環農業體系,提高資源利用效率。7.3.3精準養殖模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養殖環境的精確調控,減少廢棄物產生。7.3.4低碳養殖模式通過優化養殖品種、改善養殖技術、提高飼料利用率等手段,降低養殖業碳排放。第8章高產養殖經濟效益分析8.1成本分析8.1.1直接成本(1)飼料成本:包括各類飼料原料、添加劑和預混料的采購成本。(2)種苗成本:購買優質種苗的費用。(3)防疫和消毒成本:疫苗、獸藥、消毒劑等防疫用品的費用。(4)人工成本:養殖場員工的工資及福利。8.1.2間接成本(1)設備折舊:養殖設備、設施等的折舊費用。(2)能源消耗:水、電、燃料等能源的消耗成本。(3)財務成本:貸款利息、融資成本等。8.2收益分析8.2.1產品銷售收入(1)主產品收入:養殖產品如肉、蛋、奶等的銷售收益。(2)副產品收入:如羽毛、皮、骨等副產品的銷售收益。8.2.2政策性補貼根據國家相關政策,養殖企業可能獲得一定的政策性補貼。8.3提高養殖經濟效益的措施8.3.1優化飼料配方,降低飼料成本(1)合理利用當地飼料資源,降低飼料原料成本。(2)科學配比飼料,提高飼料利用率。8.3.2提高養殖技術和管理水平(1)引進先進的養殖技術,提高養殖效率。(2)加強員工培訓,提高養殖管理水平。8.3.3增強疫病防控能力,降低發病率(1)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提高疫苗接種率。(2)定期進行消毒和監測,防止疫病的發生和傳播。8.3.4拓展銷售渠道,提高產品附加值(1)加強市場調研,了解市場需求,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2)開展產品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8.3.5合理利用政策,爭取政策支持積極了解國家政策,申請相關補貼,降低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效益。第9章養殖業政策與法規9.1我國養殖業政策概述我國養殖業政策以保障食品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為核心,旨在推動養殖業向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方向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產業規劃、技術指導、環境保護、疫病防控等方面,為養殖業的高產實踐提供政策保障。9.2養殖業相關法律法規養殖業相關法律法規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農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對養殖業的發展目標、政策措施、投入保障、科技創新等方面進行了明確規定。(2)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對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撲滅和動物產品的檢疫等方面進行了規定,保證養殖業健康發展。(3)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對畜牧業的養殖技術、疫病防控、產品質量等方面進行了規定,以提高養殖業的整體水平。(4)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對漁業資源的保護、漁業生產、漁業水域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了規定,保障水產品安全。(5)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對養殖業的環境保護責任、污染防治等方面進行了規定,以減少養殖業對環境的影響。9.3政策扶持與養殖項目申報為促進養殖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包括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金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