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9講成功與失誤: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1949—1978年)考向領航考向湖南選擇考考情統計(2022-2024年)備考必知2024年2023年2022年改革開放前的政治制度與社會治理T18·1949—1965年國慶紀念活動的變化、原因、意義—T18·新中國城鄉關系1.高頻考點:(1)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新民主主義經濟政策(2)新中國農村政策(3)新中國外交2.空白考點:(1)“雙百”方針(2)先進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時代精神(3)改革開放前的教育、博物館3.預測考點:(1)米棉之戰、銀元之戰、統一財經(2)三大改造(3)1955年萬隆會議改革開放前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生活T10·土地改革改造農村基層組織結構T9·限制和利用民族資本主義T9·貫徹新民主主義政策改革開放前的文化交流與傳播———概念地圖階段特征1.歷史地位: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是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成就與教訓并存,為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奠定基礎。2.政治方面:(1)民主法治:①新中國成立初期,建立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初步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系和法治建設的基礎。②“文化大革命”時期,民主法制建設遭到嚴重破壞。(2)外交:新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20世紀70年代,調整與西方國家關系,外交打開新局面。3.經濟方面:(1)經濟恢復:土地改革、“銀元之戰”、“米棉之戰”,統一財經,到1952年底經濟基本恢復。(2)改造過渡:1953年,提出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進行“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初步確立起生產資料公有制占絕對優勢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3)曲折發展: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了我國的主要矛盾,“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嚴重影響了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在經濟建設過程中,逐漸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4.思想文化方面:(1)思想:毛澤東思想得到發展。(2)社會風貌:在抗美援朝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涌現出無數先進典型和勞模。(3)教育與科技:1956年“雙百”方針提出,科技教育方面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主干知識·重構體系化復習任務一改革開放前的政治制度與社會治理整合必修上冊第26、27課,選擇性必修1第3、4、10、13、14課,概括該時期政治制度與社會治理的基本史實。維度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1949-1956年)社會主義建設的曲折探索時期(1956-1976年)民主政治建設(1)新民主主義制度:1949年9月,通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國綱領(2)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初步建立:①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政治制度;②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了“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八字方針,進一步確立了社會主義條件下我國多黨合作的基本格局(2)“文化大革命”十年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遭受嚴重破壞和挫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維度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1949-1956年)社會主義建設的曲折探索時期(1956-1976年)法治建設1954年9月,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法律,初步奠定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法治遭到破壞重要改革(1)推行土地改革和各項民主改革,恢復國民經濟,鞏固新生政權(2)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3)1951年2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新中國制定的第一部社會保險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維度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1949-1956年)社會主義建設的曲折探索時期(1956-1976年)外交關系(1)外交方針: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2)外交政策:“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________”(3)外交成就:①新中國成立初期,已同______等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②1953年,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③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參加日內瓦國際會議;④1955年4月,在亞非會議上,中國提出并堅持____________的方針(4)抗美援朝:1950年至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提高了新中國的__________,鍛造了偉大______________,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1)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與亞非民族獨立國家建交高潮。1964年,中國和法國建交,實現了中國同西方大國關系的突破(2)20世紀70年代:①自1970年起,中國同意大利等西方國家建立外交關系;②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之后,中國迎來建交高潮;③1972年,__________開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到1976年,與中國建交的國家達到111個一邊倒蘇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求同存異”國際地位抗美援朝精神中美關系維度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1949-1956年)社會主義建設的曲折探索時期(1956-1976年)干部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沿用民主革命時期由中共中央及各級黨委組織部門統一管理的干部制度關稅統一了全國關稅制度【核心概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1)制定:1950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開始施行。這是新中國成立后頒布的第一部具有基本法律性質的法律。(2)發展: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1950年婚姻法廢止。(3)廢止: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同時廢止。復習任務二改革開放前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生活整合必修上冊第26、27課,選擇性必修2第3、13課,概括該時期的經濟制度與社會生活的基本史實。階段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1949-1956年)社會主義的曲折探索時期(1956-1976年)經濟恢復(1)土地改革: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頒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農村生產力得到大解放,全國糧食產量大幅提高(2)“__________”和“__________”:到1950年春,全國物價趨于穩定,人民政府贏得了全國人民的信任(3)統一財政:政務院統一全國財政收支管理、物資管理、現金管理等,到1952年底,國民經濟得到__________—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銀元之戰米棉之戰全面恢復階段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1949-1956年)社會主義的曲折探索時期(1956-1976年)社會主義改造與建設(1)制定計劃:1953年,中國共產黨提出________________(2)工業建設:1953—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3)三大改造:__________,我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標志著生產資料公有制占絕對優勢的__________________在我國初步建立起來(1)正確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提出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______________的任務(2)探索失誤:1958年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3)政策調整:①1961年1月,實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八字方針;②1962年初召開的____________比較深入地總結了經驗,取得了重要成果;③1964年,提出建設“____________”的偉大目標;④“文化大革命”期間,__________________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間國民經濟有所好轉過渡時期總路線1956年底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先進的工業國調整、鞏固、充實、提高七千人大會四個現代化周恩來、鄧小平階段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1949-1956年)社會主義的曲折探索時期(1956-1976年)偉大的建設成就(1)工業: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_____________(2)農業:較大幅度地提高了糧食生產水平和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3)交通:①陸路交通:中國的汽車工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②航空的發展:1950年,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______________________,開通中蘇國際航線和國內航線(4)醫療衛生:①基本醫療衛生體系逐漸建立;②發動群眾開展形式多樣的愛國衛生運動(1)__________不僅增強了國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業布局(2)中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世紀60年代,城鎮工作人員納入公費醫療系統國民經濟體系中蘇民用航空股份公司三線建設機械制冷低溫儲糧技術【核心概念】三線建設(1)它指自1964年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中國中西部地區的13個省、自治區進行的一場以戰備為指導思想的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2)三線建設是中國經濟史上一次極大規模的工業遷移過程,三線建設為中國中西部地區工業化作出了極大貢獻。復習任務三改革開放前的文化交流與傳播整合
必修上冊第26、27課,選擇性必修3第14課,概括該時期的文化交流與傳播的基本史實。維度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1949-1956年)社會主義建設的曲折探索時期(1956-1976年)思想(1)____________不僅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也是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2)反右斗爭擴大化:1957年,開展全黨整風運動和全國反右派斗爭,反右派斗爭被嚴重擴大化毛澤東思想維度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1949-1956年)社會主義建設的曲折探索時期(1956-1976年)文化傳承(1)京師圖書館改名為“北京圖書館”(2)建立專業化的文物保護體系,完成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性文物普查(1)1959年建成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2)1961年,公布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維度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1949-1956年)社會主義建設的曲折探索時期(1956-1976年)科技—__________________獲得突破,成功地爆炸了________、氫彈,試制并成功發射了中遠程彈道導彈和人造衛星教育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提出了受教育者要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教育文化事業、醫療衛生事業蓬勃發展時代楷模“鐵人”________、黨的好干部________、解放軍好戰士雷鋒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知識分子中的杰出代表有李四光、錢學森、鄧稼先、華羅庚等雜交水稻制種技術原子彈王進喜焦裕祿【易錯提醒】正確分析反右派斗爭和反右派斗爭擴大化1957年6月,因極少數資產階級右派分子乘中國共產黨開展整風運動之機,向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制度進行攻擊。為此,中共中央發出指示,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反右派斗爭,到1958年夏季反右派斗爭結束。但斗爭被嚴重地擴大化了。1978年,中共中央決定對被劃為“右派分子”的人進行全面復查,將錯劃的予以改正。硬核聚焦·剖析核心化考向一
改革開放前的政治制度與社會治理研真題·明方向【典例再研】(2024·江蘇選擇考·T9)下圖為陳奇峰1951年創作的漫畫《不讓盜竊分子破壞》。該畫意在(
)A.號召人民鞏固新生政權B.動員群眾參加社會主義建設C.抨擊投機商人囤積居奇D.倡導勤儉節約的社會新風尚【思維導引】命題情境本題以新中國成立初期漫畫《不讓盜竊分子破壞》構建社會情境考教鏈接(1)考查主旨:號召人民積極打擊腐敗,鞏固新中國政權(2)教材題源:“為了鞏固人民政權,新中國必須……克服財政經濟上的巨大困難”關鍵能力信息獲取時空信息1951年;新中國現象信息漫畫《不讓盜竊分子破壞》:國民增產節約以服務于建設國家工業化;腐敗分子偷盜國家資產,要嚴厲打擊正確答案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人民既要增產節約(開源節流),也要嚴厲打擊貪污腐敗,為國家工業化提供資金支持,從而鞏固新生政權,A正確錯項清零【視角體驗】視角1改革開放前的民主法制1.(2024·安徽選擇考·T8)下圖所示為1956年4月上海市壽成區人民政府簽發的恢復結婚證,印有“互愛互敬和睦團結,同心協力勞動生產”字樣。這可用以說明(
)A.人民政府倡導新風尚B.傳統婚姻制度亟待改變C.生產方式發生了變革D.經濟互助穩定婚姻關系【解析】選A。根據材料“人民政府簽發的恢復結婚證”“互愛互敬和睦團結,同心協力勞動生產”可知,當時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這是人民政府倡導婚姻新風尚的舉措,A正確;1950年公布施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傳統婚姻制度已經改變,排除B;材料主要涉及夫妻關系,不涉及生產方式的變化,排除C;材料強調夫妻之間“互愛互敬和睦團結”,不是經濟互助,排除D。2.(2022·重慶選擇考·T9)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后,重慶市軍管會在接管城市時明確要求:對舊政權人員一概不許稱偽人員,對企業生產機關必要時可冠以“原”字,對學校除需要更改名稱的外,仍稱原名。這些要求(
)A.體現了民主集中的工作原則B.貫徹了團結建國的精神C.落實了愛國統一戰線的方針D.適應了三大改造的需要【解析】選B。根據材料“對舊政權人員一概不許稱偽人員,對企業生產機關必要時可冠以‘原’字,對學校除需要更改名稱的外,仍稱原名”可知,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團結各方力量來建設新中國,體現了團結建國的精神,B正確;民主集中制是政治組織原則,排除A;愛國統一戰線的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排除C;三大改造開始于1953年,排除D。視角2改革開放前的外交政策3.(2024·甘肅選擇考·T9)1959年,容國團在第25屆世乒賽奪冠,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懷;自1961年起,中國隊連續在三屆世乒賽中戰績輝煌,宣告世界乒壇“中國時代”的到來;70年代初,“乒乓外交”打破中美關系僵局。綜上可知,這一時期我國乒乓球運動(
)A.掀起全球乒乓球熱潮B.實現了體育強國夢想C.兼具媒介和政治屬性D.已成為民族文化象征【解析】選C。根據材料可知,中國世乒賽奪冠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懷,且中國隊在乒乓球比賽中的優異戰績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關系僵局,乒乓球運動成為中美關系改善的重要媒介,可見中國的乒乓球運動兼具媒介和政治屬性,C正確;材料并未涉及中國乒乓球運動對他國的影響力,且“掀起全球乒乓球熱潮”與史實不符,排除A;中國乒乓球隊在國際上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并不能表明中國實現了體育強國的夢想,排除B;材料側重乒乓球運動在我國政治、外交領域的影響,而非民族文化象征,排除D。4.(2024·北京等級考·T10)1955年,針對中法建交,周恩來與法國議員代表團會談時說,現在世界上有人以為中國可以容許“兩個中國”的存在,“中國人民決不能接受這種情況……中國本來是統一的,中國內戰的結果是中國人民取得了徹底的勝利……新的代替舊的”。這段話(
)A.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中法建交的政治基礎B.闡明以“求同存異”方針推動中法關系的突破C.標志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D.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早期表述【解析】選A。根據材料可知,周恩來對于“兩個中國”堅決反對,并明確指出“中國本來是統一的”,實際在強調一個中國原則。而中法建交需要基于雙方對彼此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尊重,這一原則自然成為中法建交的政治基礎,A正確;周恩來的談話是圍繞一個中國原則展開的,與“求同存異”無直接關聯,排除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1953年周恩來在接見印度政府代表團時首次提出的,排除C;“一國兩制”是鄧小平在20世紀80年代初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而提出的科學構想,與題意不符,排除D。5.(2022·遼寧選擇考·T10)1950年9月,中共中央將《關于東北工廠遷移問題的意見》下發到東北局,10月初,東北南部地區以重工業為主兼有部分輕工業的23家工廠正式向北遷移,一個月之內相關設備和人員全部到位。這一舉措是為了(
)A.平衡地區差異 B.調整工業結構C.應對朝鮮戰爭 D.恢復國民經濟【解析】選C。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0年9月,即抗美援朝前夕,中共中央快速北遷東北南部的23家重要工業企業至安全地帶,既可減少戰火波及所產生的損失,又能保證工業生產能夠滿足前線和后方的需求,這一舉措主要是為了應對朝鮮戰爭,C正確;23家工廠從東北南部遷到東北北部,并不能平衡工業的地區差異,排除A;東北南部23家工廠北遷與調整工業結構無關,排除B;將東北南部23家工廠北遷與國際環境變化有關,并非為了恢復國民經濟,排除D。6.(2022·江蘇選擇考·T9)趙國明《中國的立場》一詩寫道:“萬國(聯合國)旗幟欲添丁,孤島、紅旗都有名。山姆(美國)陰謀如獲勝,不教公使到西京(紐約)。”該詩佐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A.與美國的關系趨向緊張B.在聯合國行使否決權C.抵制美國構建單極世界D.反對“雙重代表權”案【解析】選D。根據材料“萬國(聯合國)旗幟欲添丁,孤島、紅旗都有名。山姆(美國)陰謀如獲勝,不教公使到西京(紐約)”可知,該詩反映了美國提出“雙重代表權”案,想要制造“一中一臺”兩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此表示堅決反對,D正確;材料主旨不是強調中美關系的發展,排除A;該詩反映的是中國重返聯合國的過程,中國此時還不能在聯合國行使否決權,排除B;當時的世界格局是兩極格局,美國企圖構建單極世界是在兩極格局結束后,排除C。7.(2022·廣東選擇考·T10)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會議,周恩來匯報參加日內瓦會議和出訪印度、緬甸情況時,毛澤東指出:“門要關死已經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種有利的局勢,需要我們走出去。緩和國際緊張局勢,不同制度的國家可以和平相處。”這說明(
)A.國內建設需要調整“一邊倒”政策B.支持民族解放運動提升中國影響力C.“求同存異”促進亞非各國了解中國D.不結盟運動興起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解析】選B。題干中毛澤東指出“很有一種有利的局勢,需要我們走出去。緩和國際緊張局勢,不同制度的國家可以和平相處”,說明新中國積極發展同鄰國和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的友好關系,通過支持民族解放運動,提升中國的影響力,故選B;材料中“不同制度的國家可以和平相處”強調的是發展與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的關系,材料沒有體現“一邊倒”政策需要調整,排除A;1955年4月,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排除C;1961年9月,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貝爾格萊德舉行,標志著不結盟運動興起,排除D。8.(2021·山東等級考·T8)1954年8月,毛澤東在接見英國工黨代表團時指出:“我們這類國家,如中國和蘇聯,主要依靠國內市場,而不是國外市場。這并不是說不要國外聯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聯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他意在強調中國(
)A.需要學習和借鑒西方經驗B.經濟建設要堅持自力更生C.應逐步放棄“一邊倒”政策D.愿意開展對外經濟交流【解析】選D。根據“我們這類國家,如中國和蘇聯,主要依靠國內市場,而不是國外市場。這并不是說不要國外聯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聯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可得出毛澤東強調中國在主要依靠國內市場的前提之下愿意開展對外經濟交流,D正確;A、B、C從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史料研析·深探究主題改革開放前的民主與法制材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布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參加日內瓦會議中共八大召開1949年1950年1953年1954年1956年【討論】上述材料是某同學梳理的1949—1956年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改天換地興偉業”的大事記年代尺,但是內容不完善。請為該年代尺補充一件“大事”,并結合所學知識為該“大事”寫一段解說詞。(要求:明確寫出“大事”,解說詞不少于100字)提示:大事: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解說詞:新中國成立初期,為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和恢復國民經濟,1953年,我國開始工業化建設和三大改造。為了調動全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1954年,在北京召開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性質是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體現了人民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大會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它們初步構成了我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體系。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是中國人民政治生活進一步民主化的標志,它結束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以“共同綱領”代替國家憲法的過渡狀態,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明主題·精歸納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設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特點特點具體闡釋平等性在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基礎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方針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革命性其主要原則是在中國革命運動的理論思想指導下產生的,同革命運動后期的實踐及解決的問題有密切聯系結盟性實行“一邊倒”方針,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和世界和平民主陣營一邊,與蘇聯結盟內向性外交決策往往受到國內政治的制約和影響過渡性從革命型外交向國家型外交過渡的過程中形成,它包括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人的歷史角色的轉變考向二
改革開放前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生活研真題·明方向【典例再研】(2024·湖南選擇考·T10)新中國成立初期,很多農民不愿對同宗同姓的地主展開斗爭,認為“賣命不賣姓”。隨著土地改革深入,農民中逐漸流行“天下農民是一家”“莊稼人向著莊稼人”的說法。這反映出土地改革(
)A.改造了農村基層組織結構B.推動了農村宗族觀念消亡C.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優勢D.改變了小農經濟的分散性【思維導引】命題情境本題以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民與地主的關系變化構建社會情境考教鏈接(1)考查主旨:土地改革改造了農村基層組織結構(2)教材題源:“新中國剛成立時,全國尚有約占總數2/3的農民被束縛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土地改革使“農民從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縛中徹底解放出來”關鍵能力信息獲取時空信息新中國成立初期現象信息土地改革后,農民從“賣命不賣姓”轉變為“天下農民是一家”“莊稼人向著莊稼人”,對同宗同姓的地主展開斗爭正確答案新中國成立初期,很多農民不愿對同宗同姓的地主展開斗爭,是因為傳統的中國農村經濟基本上是自給半自給,在組織上呈現群體的血緣性和居住的地緣性,同宗同姓居住在相對狹小的范圍內,彼此之間的關系緊密。但是,隨著土地改革的深入,這種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組織結構被打破,農民獲得了土地,權利意識也逐漸增強,A正確錯項清零【視角體驗】視角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1.(2023·湖南選擇考·T9)1949年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產值占中國工業總產值比重表:產品原煤燒堿電動機棉紗棉布紙火柴卷煙面粉比重28.3%59.4%79.6%46.7%40.3%63.4%80.6%80.4%79.4%據上表推知,當時(
)A.新民主主義經濟政策實施效果明顯B.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有益補充C.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迫在眉睫D.限制和利用民族資本主義具有必要性【解析】選D。據材料可知,1949年民族資本主義在燒堿、電動機等六個領域的工業產值占中國工業總產值比重都占據主體地位,利用民族資本主義對于國家經濟的恢復有重要意義,但若任其發展不利于社會主義的建立,D正確;新民主主義經濟范圍廣泛,在材料中無從體現,排除A;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立于1956年底,晚于材料時間,排除B;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開始于1953年,排除C。2.(2024·廣東選擇考·T10)表2
1952年部分城市大型私營工業統購、包銷、訂貨等類商品的產值比重城市上海天津武漢西安沈陽比值59.5%70%65.5%70%59.9%由上表可知(
)A.公私合營企業已占據較大份額 B.私營資本主義經濟顯著增強C.國家掌握私營產品的主要部分 D.單一的公有制結構已經形成【解析】選C。材料提及1952年在部分城市大型私營工業中,統購、包銷、訂貨等類商品的產值比重均超過了50%,結合所學可知,統購、包銷等都屬于政府行為,說明國家對私營工業產品的采購和銷售有著較大的控制力和影響力,C正確;1953—1956年國家才通過公私合營的方式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排除A;材料僅涉及1952年私營工業中部分商品產值的比重,未涉及其變化,無法得知其是否增強,排除B;1956年底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單一的公有制結構才形成,排除D。3.(2023·山東等級考·T8)1956年,毛澤東在談到國家與工廠的關系時指出:“統一性和獨立性是對立的統一,要有統一性,也要有獨立性。……各個生產單位都要有一個與統一性相聯系的獨立性,才會發展得更加活潑。”毛澤東強調的是(
)A.適當提高工廠的生產經營自主權B.適度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C.平衡工商企業改造中的公私關系D.鼓勵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解析】選A。據材料“1956年”“國家與工廠的關系”“各個生產單位都要有一個與統一性相聯系的獨立性,才會發展得更加活潑”可知,毛澤東強調“工廠”要有獨立性,強調提高工廠的生產經營自主權,故選A;1956年,國家建立計劃經濟體制,排斥市場調節,排除B;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對工商企業通過和平贖買等政策,將私有制變為公有制,排除C;改革開放后,國家鼓勵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排除D。4.(2023·廣東選擇考·T10)圖1為1950年澄海火柴廠的火花(即火柴盒貼畫)。圖中劃船者是一位世代生活在廣州市珠江上的水上人家女孩。據此可推知,該火花設計的主要意圖是(
)A.描繪貧苦大眾解放后的新生活B.記述工業化建設帶來的新變化C.展現三大改造的新成果D.彰顯男女平等的新氣象【解析】選A。據本題材料圖片信息可知,澄海火柴廠的火柴盒貼畫將普通的水上人家女孩當作主人公,說明新中國成立后普通女性受到社會的關注,畫中女孩輕快地劃著船,描繪了貧苦大眾在解放后的新生活,A正確;1953年我國才開始工業化建設和三大改造,排除B、C;材料中只有女性,并沒有男性,不能體現男女平等,排除D。鏈熱點·凝認知材料下表是錢塘江人民公社聯民大隊1959-1961年度糧食總產及分配表(單位:斤)年份戶數人數總產征購種子飼料口糧人均口糧1959316120156912626300416033920050412342019603081147①61500472602880034699930319613031165580117281345189035000465153②注:1959年的口糧中包括42100斤統銷糧。——摘自張樂天《告別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討論】根據材料,計算出①②兩處的具體數據(數據保留整數),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對兩處數據的變化及其原因作簡要陳述。提示:數據:①484559②399陳述:①糧食總產量減少。其原因主要是自然災害的發生,“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對農業生產的破壞。②人均口糧有所恢復(增加)。其原因主要是糧食征購數量的減少,1960年中共中央著手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提出“八字方針”。明主題·精歸納1.1956—1978年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對蘇聯模式的借鑒與創新領域表現借鑒創新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建立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逐步消滅私有制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總路線,變革生產關系與發展生產力并舉,首創公私合營的模式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開展五年計劃建設,優先發展重工業,建立工業化體系正確處理好重工業與農業、輕工業的關系,關注民生問題構建經濟結構與體制變多種所有制為單一的公有制,建立計劃經濟體制注重克服蘇聯模式過度集中的缺點,注意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后生產力之間的矛盾考向三
改革開放前的文化交流與傳播研真題·明方向【典例再研】(2023·全國乙卷·T30)圖1、圖2分別為1955—1956年拍攝的動畫片《神筆》《驕傲的將軍》的劇照,兩部影片融入了中國傳統戲曲、詩畫等元素,在世界影壇上獨樹一幟。這體現出新中國藝術創作(
)A.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B.以進入世界市場為主要目標C.擺脫外來藝術形式影響D.服務于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思維導引】命題情境本題以1955—1956年動畫片《神筆》《驕傲的將軍》的劇照構建生活情境考教鏈接(1)考查主旨:挖掘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2)教材題源:“各國都在努力維護自己的文化特性,維系自己的文化根脈”關鍵能力信息獲取時空信息1955—1956年;新中國現象信息動畫片《神筆》《驕傲的將軍》融入了中國傳統戲曲、詩畫等元素正確答案新中國初期的動畫片融入傳統的戲曲、詩畫等元素,堅持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體現了探索文化民族化道路的價值取向,A正確錯項清零【視角體驗】視角1改革開放前的科技文化1.(2023·浙江1月選考·T10)盡管全球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推廣瘧疾消滅計劃,但它依然在制造令人難以想象的苦難。1967年,為治療瘧疾,中國啟動專項計劃。經過艱苦努力,終于取得了“一種挽救全球數百萬生命的醫學進步,特別是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這種“醫學進步”是指創制出(
)A.人痘接種法 B.青霉素C.牛痘接種法 D.青蒿素【解析】選D。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1967年,為治療瘧疾,中國啟動專項計劃,20世紀70年代發現了青蒿素。D正確;A、B、C不符合材料,排除。2.(2022·湖北選擇考·T9)1960年,我國科研經費支出比1952年增長近60倍,全國全民所有制單位科技人員達196.9萬人,平均每萬人中有科技人員30名,比1952年增長3倍。上述變化的直接原因是(
)A.蘇聯對中國的援助 B.海外科研人員歸國C.“雙百”方針的提出 D.兩個五年計劃實施【解析】選D。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為1953-1957年,第二個五年計劃為1958-1962年,1960年正處于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五年計劃就是大規模建設社會主義,這導致了科研經費支出增加、科技人員數量增長,故D正確;20世紀60年代中蘇關系惡化,排除A;海外科研人員歸國僅能反映科技人員數量的增加,而不能反映科研經費支出增加,排除B;“雙百”方針的內涵是“藝術上不同形式和風格可以自由發展,科學上不同學派可以自由論爭”,這與科研經費支出增加、科技人員數量增長聯系不大,排除C。3.(2022·江蘇選擇考·T11)據袁隆平回憶,位于井岡山南麓的桂東縣是全國率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的地區之一。1975年全縣僅試種水稻98.88畝,次年便在全縣迅速推開。當地民謠傳唱:“層層梯田持山腰,銀河兩岸種雜交。”這反映了(
)A.當地提高糧食產量的迫切愿望B.地方政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C.雜交水稻試種成敗取決于環境D.桂東縣率先實現了糧食自給【解析】選A。依據材料“層層梯田持山腰,銀河兩岸種雜交”可以看出在井岡山南麓的桂東縣推廣種植雜交水稻,而雜交水稻作為新品種,寄托了當地人民對提高糧食產量的迫切愿望,A正確;僅從材料不能得出地方政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結論,排除B;環境只是影響因素之一,并不是決定因素,排除C;材料涉及的是雜交水稻在桂東縣的試種和推廣,不能得出“率先實現了糧食自給”,排除D。4.(2021·海南選擇考·T1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蘇南行署的工作人員主要來自蘇北與山東,他們對當地的方言、生活習慣存在隔膜感。蘇南行署通過各級民政機關執行蘇南區黨委制定的撫恤措施,還通過發動社會力量,以多種方式對解放戰爭中犧牲軍人的家屬提供經濟補助,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這體現了(
)A.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B.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的初步形成C.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同步進行D.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造性運用【解析】選D。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跨區域政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面臨的困難,地方政府采取不同方式來解決政府工作人員的困難,這體現了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造性運用,D正確;A與題干無關,排除;題干并未涉及民主政治形成的相關內容,排除B;材料沒有提到社會主義改造,排除C。視角2改革開放前的時代風貌5.(2023·北京等級考·T8)1954年,政務院發布通知,要求政府機關人員“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時間中各抽出十分鐘做工間操”。隨后,國家體委也公布并推行了第一套少年廣播體操和兒童廣播體操,很快成為中小學生每日必做的早操和課間操。這表明(
)A.政府意在減少勞動和學習時間B.競技體育精神深入社會各行業C.民眾逐漸接受了休閑娛樂觀念D.政府高度重視增強民眾的體質【解析】選D。根據材料可知,政務院要求政府機關人員在工作時間做工間操;國家體委也推行少年廣播體操和兒童廣播體操,工間操和廣播體操都有利于加強鍛煉,增強民眾體質,D正確;在工作和學習之余加強鍛煉,目的是更好地工作和學習,不是減少勞動和學習時間,排除A;材料只涉及政府機關和學校,“社會各行業”的說法絕對,且材料中的工間操和廣播體操不屬于競技體育,排除B;材料只是強調政務院和國家體委對鍛煉的重視,沒有體現民眾的態度,排除C。6.(2023·海南等級考·T7)平型關大捷后,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開展系列慶祝活動,全民族形成了關于該事件的社會共識。新中國成立后,通過國家權力,借助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媒體宣傳等方式,再現了這一史事,使之成為中華民族革命精神的文化符號。這充分說明了(
)A.國家權力的介入強化了集體記憶B.共同記憶的構筑有益于價值認同C.學校教育的實施培育了家國情懷D.大眾媒體的宣傳提升了英雄形象【解析】選B。近代、現代中國或開展活動慶祝平型關大捷,或通過學校教育等多種途徑宣傳,形成了平型關大捷的社會共識,“使之成為中華民族革命精神的文化符號”,故選B;“強化了集體記憶”不符合邏輯,材料提及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權力的介入使平型關大捷這一社會共識成為了“中華民族革命精神的文化符號”,排除A;“學校教育的實施”只是材料中提及的一種培育家國情懷的手段,概括不全面,排除C;大眾媒體也只是其中的一種宣傳手段,概括不全面,排除D。7.(2022·河北選擇考·T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觀看蘇聯電影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娛樂活動之一。據統計,1949-1959年國內放映的蘇聯電影達750多部,如《列寧在十月》《科學院士帕夫洛甫》《普希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觀眾約19億人次。這一現象說明(
)A.“一邊倒”方針推動中蘇全面交流B.國家重視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C.“雙百”方針的貫徹豐富人民生活D.“一五”計劃促進了文化事業繁榮【解析】選B。新中國成立初期,引進、觀看蘇聯電影的數量都有所增加,反映出外交政策對文化生活的影響,重視人們在意識形態上的塑造,服務于建設新中國,說明國家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故B正確;材料無法體現中蘇全面交流,排除A;“雙百”方針于1956年提出,是關于發展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的基本方針,是針對國內的,不是中蘇之間的,時間上也與材料不符,排除C;“一五”計劃在1953年提出,材料中未體現“一五”計劃對文化事業繁榮的影響,排除D。8.(2022·北京等級考·T9)1950年,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廢除政治上的反動課程”,開設“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等課程;1956年,“馬列主義基礎”和“中國革命史”被列入高校必修課。這些高校課程的調整(
)A.貫徹了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方針B.標志著國家“科教興國”發展戰略形成C.成為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思想基礎D.推行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解析】選A。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廢除了政治上的反動課程,加強了在高校中進行馬列主義和中國革命史的思想教育,這些調整貫徹了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教育方針,A正確;1995年提出科教興國戰略,排除B;1956年三大改造已經完成,排除C;1956年提出雙百方針,與材料的第一個時間點不符,排除D。史料研析·深探究主題改革開放前的時代風貌材料鄧稼先(1924-1986),核物理學家。1950年,他在美國普渡大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后,毅然回國。1958年,核物理學家錢三強推薦鄧稼先出任中國核武器研究院理論部主任。在接受任務的當天,他對妻子說:“我要調動工作了,恐怕照顧不了這個家,今后全靠你了。做好這件事,我這一生就過得很有意義,就是為它死了也值得。”隨后,他帶領一批大學生在大西北的戈壁灘,借助手搖計算機等簡易設備,測算出原子彈模擬爆炸的全部參數。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鄧稼先最后簽字確定的設計方案。1963年,鄧稼先主持氫彈的理論設計和研制。1979年,在一次空投試驗故障中,他因檢查核彈碎片而受到致命的輻射傷害。20世紀80年代初,在得知美國恢復發展中子彈的信息后,鄧稼先又開始新一代核武器的研究;1984年,他成功指揮了中子彈的爆炸試驗。1986年,臨終前的鄧稼先向黨中央遞交了一份有關發展核武器的建議書,提出我國今后的核試驗要從大氣層、外層空間轉向實驗室模擬的發展目標和具體措施。——摘編自許鹿希等《鄧稼先傳》【討論】(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鄧稼先對中國核武器建設的重要貢獻。提示:組織領導核武器研發工作;承擔原子彈、氫彈理論設計,研制任務;推動新一代中子彈核武器建設;倡導核武器試驗模式轉型。(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鄧稼先等科學家先進事跡所蘊含的時代精神。提示:愛黨愛國愛家之深厚情懷;復興民族偉業之使命擔當;發揚艱苦奮斗之開拓精神;敢于自我犧牲之獻身精神;勇攀科學高峰之科研精神。明主題·精歸納1.毛澤東思想的特點、階段和內涵2.毛澤東思想對近現代中國的深遠影響(1)毛澤東思想是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理論武器。在毛澤東思想的引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2)毛澤東思想是社會主義中國立國的思想政治基礎。毛澤東在人民民主專政理論指導下建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構成了社會主義中國的基本制度。(3)毛澤東思想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思想淵源和理論先導。毛澤東思想中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為鄧小平理論提供了借鑒和啟迪。(4)毛澤東思想是中華民族團結振興的精神支柱。毛澤東思想指導中國革命不斷取得勝利的過程,也是激勵和形成中國革命精神的過程,它成為中國人民團結一致、振興中華的強大精神支柱和動力。(5)毛澤東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豐富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突破大題·解法支招之九觀點評析類主題觀點評析類內涵(1)觀點評析類試題的特點在于評價的對象不是具體的歷史事物或歷史現象,而是歷史觀點。(2)歷史觀點是人們對客觀對象的主觀評價,可能與客觀歷史存在某些沖突,因此還需要對歷史觀點進行再“評論”。這種題型非常富有“歷史味”,具有“借古鑒今”的功能,很受命題者的青睞主題觀點評析類問題呈現形式及解題思路(1)問題設計用語:評(評析)——觀點(2)解決方法思路①提取觀點。認真閱讀材料,提取一個或多個觀點,以容易找到史實論據為出發點②表明態度。評析單個觀點則持是贊成還是反對,是同意還是不同意,是認為有道理還是沒有道理;評析爭議(多個矛盾的觀點),則須分析指明各爭議方所持觀點的原因③具體論證。要求做到史論結合,切忌沒有史實依據的空發議論;切忌長篇大論;切忌重史實,輕論證。語言要用專業術語,盡量回避生活化、文學化語言④認識升華。用理論來論證單個觀點或寫總結性語言。依據歷史唯物主義和文明史觀、全球史觀、現代化史觀等史觀以及歷史發展的趨勢等來論證,必須由內涵表述上升到規律、本質、正確做法⑤格式規范,不能以問答題的答題格式來作答,語言不能條文化、序號化,千萬不要寫類似于“觀點”“論證”“結尾”這樣的提示語,每段開頭不要頂格,要空兩格【鏈典題例證】真題示例(2023·湖南選擇考·T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1919年12月,實業家穆藕初創辦的上海厚生紗廠準備添雇工人千余名,其中50名女工計劃在湖南招募。1920年1月,紗廠在湖南《大公報》等處刊登招工簡章。與長沙同工種工人相比,該廠提供的待遇更為優厚,截止日未到,便有一百余人報名,最后64人成行。
招工簡章引起湖南知識分子高度關注。他們在報上質問,為什么從上海跑到長沙來招募女工?女工每日須工作12小時,最后能剩下多少自由支配的時間?日夜輪班怎么可能不損害身體健康?以上海的物價,每月8元工資怎么夠用?他們還認為,女工入廠要家長署名加鋪保,三年契約,統統等于漠視自由人權。①
對上述質疑,穆藕初刊文表示,厚生紗廠給湖南女工的工資中規中矩,對其工作環境已盡最大努力加以改善。他批評湖南知識分子不知道中西發展水平的巨大差距,不了解當下中國工人的教育程度、工作能力、職業道德尚弱于西方,不明白中國大多數社會階層的生活水平還不及工人等。他譏諷這些知識分子以“泰西之糟粕”來拯救中國等于“自殺主義”。②
穆藕初的回應引發了滬湘知識分子新一輪批評。他們借助“勞動主義”“勞工神圣”與社會主義學說,批評資本家群體是“掠奪者”“剝削者”,并警告他們,如果固守“資本掠奪”,“那小的就是同盟罷工和怠業,厲害一點就是俄國的榜樣來了”。①
在這場激烈的論爭中,湖南女工近乎置身事外。婦女界代表張默君參觀厚生紗廠后,稱女工們“起居飲食,雖不如居家之適然,視彼江北苦工破屋不蔽風雨,薄粥不充饑腸者,固勝一籌矣”。③——改編自李國芳《一九二O年初上海厚生紗廠招募湖南女工爭議》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對上海厚生紗廠招募湖南女工一事引發的爭議進行評析。(要求:史實準確,符合邏輯,表述清晰)解題流程第一步:審設問→提取觀點,厘清關系·明確觀點:
評析的對象是什么?評論者的主觀認識是什么?有幾個觀點?各觀點之間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安全標準化安全培訓考試試題下載
- 2024-2025新版車間安全培訓考試試題A卷附答案
- 2025年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參考答案(典型題)
- 2025年管理人員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參考答案【能力提升】
- 2025-2030年中國LED顯示屏市場發展形勢與產業投資風險研究報告
- 2025班組三級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參考答案(典型題)
- 2025年公司及項目部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帶答案(培優B卷)
- 2025公司項目負責人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參考答案【培優】
- 2025年新入職工職前安全培訓考試試題答案真題匯編
- 2025至2031年中國白18k珍珠吊墜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JJF 1272-2011阻容法露點濕度計校準規范
- 基于模糊控制的移動機器人的外文翻譯
- 魯迅《藥》課本劇劇本
- 二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第三單元1.《春夏秋冬》 大象版
- 低壓電工安全培訓課件-
- 充電樁的施工方案
- 遠古苗族的-附麗于古歌和刺繡
- TSG-R0005-2022《移動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2022版)
- 【推薦】大華“智慧消防”物聯網綜合管理解決方案
- 2022年CASEAR2簡易操作手冊
- 中國墓葬文化(專業應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