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九中高二(上)10月月考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24年北京九中高二(上)10月月考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24年北京九中高二(上)10月月考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24年北京九中高二(上)10月月考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4頁
2024年北京九中高二(上)10月月考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北京九中高二10月月考語文考生須知:1.本試卷共6頁,共五道大題,15道小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2.在答題卡上準確填寫姓名和學號。3.試題答案一律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選擇題請用2B鉛筆作答,其他試題請用黑色字跡簽字筆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一、本大題共4小題,共12分。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題。材料一:劉宗周《<論語>學案》中說:“‘學’字是孔門第一義。”認為對“學而時習之”中“學”的理解是理解本章乃至整個孔子儒學思想的基礎。那么,如何理解“學”呢?至少在東漢之前,對“學”通行的解釋是“覺”。皇侃認為:“學,覺也,悟也。”這個理解不無道理。但皇侃進一步解釋:“言用先王之道,導人情性,使自覺悟。”強調以“先王之道”來對人的性情進行引導;這一過程不是“自覺悟”,而是學習外在的知識,服從外在的訓導。這種以“導”為前提的“覺”明顯是不徹底的,要達到“自覺悟”,還需要從自身切近處入手,“遠取諸物,近取諸身”,來獲取對人生、對世界的基本認識。子夏說“君子學以致其道”,在儒家那里,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而“天道遠,人道邇”,因此,在學習中,對日常人事的體驗是達到“自覺”的相對容易的途徑。對“學”的另一種較為常見的解釋是“效”,有“效法”之義。“效”的基本方法是誦讀、記載先賢言行的著作,即“讀書”。“學謂讀書”是宋明理學著述中常見的觀點,不過將“效”只是理解為效法先賢,甚至進一步引申為讀書,并將其作為“學”的全部意義,則顯得偏狹。因此,有許多學者對以讀圣賢書為學的做法提出了批評,激烈的如李贄、顏元自不待說,連一些理學的服膺者也不贊同將學與讀書等同起來,明代的郝敬說:“或問:學是誦讀否?曰:不廢誦讀,不倚誦讀。”可謂是一種較為中肯的見解。“學”的過程是“說(悅)”的。中國自古就有“十年寒窗苦”“學海無涯苦作舟”等說法,愉悅何來呢?通過前文對“學”字的分析可知,孔子所謂“學”,并非后世科舉等功利的目的驅動之下的皓首窮經之“學”,而是將“學”作為完善自身人格、不斷實現人生超越的途徑。如果將功名利祿當作“學”的目的,并以外在最終結果的獲得為幸福,那么作為達到這一幸福結果的代價的“學”的過程,往往是苦的。而如果超越外在的功利目的,將“學”作為自身完善的必由之路,那么“學”一分,便能夠自得一分。從目標上說,學無止境;從過程上說,每一點一滴的進步都是結果。快樂便會伴隨著對自身每一個細微進步的體會油然而生,至于別人知與不知,都不會影響自己的情緒。(取材于趙清文的相關文章)。材料二:對“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中的“時”字,歷來有不同的闡發。宋代理學家謝良佐在解釋“時”的意義時說到:“時習者,無時而不習”。從學習做人之道的角度來說,謝氏的說法說明了做人的道理存在于“百姓日用之間”,可以說“道不遠人”。要想達到“無終食之間違仁”,就要時時刻刻謹記做人之道,正如曾子的“日三省吾身”。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學”在“時”的規范下,內化成一種心性品質,自然可以達到“三月不違仁”,并進一步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近代的程樹德則指出“時”有三種蘊義:“凡學有三時:一就人身中為時,二就年中為時,三就日中為時也。”一就人身中為時者,即注意教育的階段性。人的身心發展在不同階段表現出不同的特點,現代西方心理學家皮亞杰、埃里克森等都對其做了經典的研究。我國先哲的理念雖然沒有準確的心理學實驗支撐,他們的直覺經驗使他們提出了教育的順序性原則,注重抓住學習過程中的關鍵期,對不同時期的兒童進行針“時過而后學,則勤苦而難成”,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二就年中為時者,即根據一年中時令的不同調節學習內容。《王制》云:“”,這種學習觀反映了我國先民“天人合一”的特殊思維。古人在“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的過程中,發現了天地人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外界自然變化能夠引起人體內在情感變化。在這種“外象內感”的思維方式影響下,古人不但強調學習要把握年齡的時機,還要注意學習活動與外界環境的感應關系,把握季節時機。三就日中為時者,就是每一天的學習也要“適時”。上午大腦功能活躍,要安排邏輯性較強的課程;中午學生大腦活動減弱,人開始昏昏欲睡,要安排午休;科學證明傍晚最適合鍛煉身體,要安排體育鍛煉。(取材于陳祥龍的相關文章)材料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通常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學問是要大家隨時練習它,不也高興嗎?(南懷瑾《<論語>別裁》“學了,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它,不也高興嗎”(楊伯峻《<論語>譯注》)這些理解從字面上看是確切的,但再細加思考,則似嫌簡單,“學”并不僅僅指需要溫習、練習的學問,而“習”也并不只是溫習、練習的意思。要理解孔子之學,必須了解“學”的內涵。孔子認為學習內容相當廣泛。孔子從小就曾從事多種工作,駕得一手好車,彈得一手好琴,還管理過倉庫、畜牧,孔子對入門弟子的教育即是從技能開始,內容是“六藝”(御、射、書、數、禮、樂)習、整理和研究,并以它們為教材。孔子很重視思想倫理道德方面的教育,提出了“仁”這一儒學核心思想。孔子還十分關心社會政治現實,指導學生如何從政。“習”與“學”息息相關,有“實習、實踐”的意思。孔子十分重視實踐,以是否見于行動,來確定其是否為“學”或“好學”。技能需要練習,而思想倫理與政治理念則非實習、實踐不可。孔子教導學生:“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強調的就是實踐、躬行。把“習”理解為“溫習”,是從書本知識的教學方面分析;把“習”解為“練習”,是從知識、技能的可操作性上解釋;把“習”理解為“實習、實踐”,乃是從孔子教育觀、政治思想觀著眼,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道德實踐和社會實踐,是“行”孔子之“道”,這一理解,應該較為契合孔子學說。學之習之,知之行之,這一學習理論也開了中國教育史知行論之先河。目前,教育注重書本知識、技能的掌握,而對貼近社會生活的道德禮義的規范和實踐不夠重視,孔子的這一教育思想對現代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先學做人,再學文章,強調學而習、知后行,是孔子教學的成功之處,提示我們在政治思想教育中必須聯系生活實際,切忌空談。(取材于朱依群的相關文章)1.下列對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對“學”的理解關系到對整個孔子儒學思想的理解。B.皇侃推崇先王之道,主張以此作為學習的重要內容。C.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不過人道比天道更易于把握。D.明代的郝敬不贊成誦讀圣賢書,他的觀點比較合理。2.根據材料一,下列關于學習苦樂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學習過程的苦樂與學習的目的有關。)B.通過科舉獲得的功名利祿往往是苦的。C.通過學習完善自我的過程令人愉悅。D.自我進步的快樂與別人是否知道無關。3.根據材料二,下列關于謝良佐的觀點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學習與日常生活相伴相生C.學習是天生的心性與品質B.學習要時刻不忘做人之道D.達到“仁”需要時時學習4.“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所蘊含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為哪幾個方面?請根據上面三則材料簡要說明。【答案】1.D2.B3.C4.①在學習途徑和方法方面強調學習者的自我覺悟,要注意體驗日常人事,注意讀書但又不只倚讀書。②在學習目的方面要超越功利,著眼于自身人格的完善、人生的超越。③在學習時間和時機方面提倡時時學習、適時學習。④在學習內容方面要廣泛,不局限于書本,注意學而習、知后行。【解析】【導語】本文通過分析“學而時習之”的內涵,探討孔子儒學中“學”的多重含義及其教育思想。材料一強調“學”是實現自我超越的途徑。材料二闡釋“時”的多重維度,強調學習需順應自然與時令。材料三拓展“學”與“習”的實踐聯系,提出其在道德與社會實踐中的重要性,啟示現代教育注重知行合一。文章強調孔子教育對現代的深刻影響。【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明代的郝敬不贊成誦讀圣賢書”錯誤,曲解文意。原文“明代的郝敬說:‘或問:學是誦讀否?曰:不廢誦讀,不倚誦讀。’可謂是一種較為中肯的見解”可知,“不廢誦讀,不倚誦讀”不是不贊成誦讀圣賢書,而是要求既不能廢棄讀書,也不能完全倚仗讀書。故選D。【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通過科舉獲得的功名利祿往往是苦的”錯誤,張冠李戴。原文是說“如果將功名利祿當作‘學’的目的,并以外在最終結果的獲得為幸福,那么作為達到這一幸福結果的代價的‘學’的過程,往往是苦的”,這句是說作為達到這一幸福結果的代價的“學”的過程往往是苦的,而不是“通過科舉獲得的功名利祿往往是苦的”。故選B。【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C.“學習是天生的心性與品質”錯誤。原文說“‘學’在‘時’的規范下,內化成一種心性品質”,是說學習的效果,而不是學習本身是天生的心性與品質。故選C。【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①材料一“要達到‘自覺悟’,還需要從自身切近處入手,……在學習中,對日常人事的體驗是達到‘自覺'的相對容易的途徑”,“對‘學'的另一種較為常見的解釋是‘效',……即‘讀書'”,可知在學習途徑和方法方面強調學習者的自我覺悟,要從自身切近處入手,注意日常人事的體驗;同時“學”也有“效”的含義,要注意讀書,但不能偏狹地理解為只是效法先賢或讀書。②材料一“將‘學'作為完善自身人格、不斷實現人生超越的途徑。……那么‘學'一分,便能夠自得一分。從目標上說,學無止境;從過程上說,每一點一滴的進步都是結果”可知,在學習目的方面,并非后世科舉等功利驅動,而是要著眼于自身人格的完善,每一點一滴的進步都能帶來快樂,實現人生的超越。③材料二中謝良佐認為“時習”是無時而不習做人之道,要時時刻刻謹記做人之道;程樹德指出“時”要注意教育的階段性、根據一年中時令的不同調節學習內容、每一天的學習也要“適時”;因此在學習時間和時機方面要時時學習、適時學習。④材料三認為“‘學’并不僅僅指需要溫習、練習的學問”“‘習’也并不只是溫習、練習的意思”,有“實習、實踐”的意思。要掌握技能,不局限于書本,學習內容方面要廣泛;要拓展“學”與“習”的實踐聯系,重視貼近社會生活的道德禮義的規范和實踐等。二、本大題共4小題,共11分。閱讀下面的《論語》選文,完成下面小題。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雍也》)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顏淵》)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顏淵》)樊遲問仁。子曰:“愛人。”(《顏淵》)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靈公》)5.請根據表格內容將①②兩處補充完整,以形成積累常用文言虛詞的學習資料。虛詞義項例句代詞。表示第三人稱領屬關系副詞,表推測、估計請問其目。《論語·顏淵》)①_________其而連詞,可譯為“同時”“也”②_________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6.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堯舜其猶病諸病:生病B.可謂仁之方也已方:方法..C.克己復禮為仁克:克制,約束D.請事斯語矣事:實踐,從事..7.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何事于仁何必從事仁道實踐仁德在于自己B.為仁由己C.出門如見大賓D.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出門做事,如同接待貴賓般謹慎有一個字而可以去終身實踐它嗎8.從上面幾則選文中,可以看出孔子所論之“仁”有哪些內涵?請簡要概括。【答案】5.①.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6.A7.A8.①忠恕。我們無條件地對他人好,因為要推己及人,積極為人。②克己復禮為仁。不論何時,人必須對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加以合理的規范。③“仁”的最高境界是“圣”,這種境界雖然難以達到,但可以從身邊小事做起。【解析】【導語】這段《論語》選文主要探討了孔子對“仁”的概念及實踐路徑的論述。孔子認為仁是道德行為的核心,關鍵在于人的自律與自我約束,如克己復禮;同時,仁包含對他人的關愛與寬恕,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些語錄體現了孔子強調仁義為人的內在品德,而非外在強制,主張內省、禮儀、慎言行,結合個人操守與社會和諧,表現了儒家思想對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視。【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①“其”是副詞,表推測、估計,例句是“其‘恕’乎!”或“堯舜其猶病諸”。句意:那大概就是“恕(道)”吧。/堯和舜大概都難以做到!②“而”是連詞,可譯為“同時”“也”,例句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句意:自己想樹立的,同時也幫助別人樹立;自己要事事通達順暢,同時也使別人事事通達順暢。【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病:心有所不足。句意:堯和舜大概都難以做到!B.句意:可以說是實行仁道的方法了。C.句意:克制自己,使言語和行動都走到禮上來,就是仁。D.句意:請讓我照這些話去做。故選A。【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A.何事:何止。句意:何止是仁德呢。故選A。【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章思想觀點的能力。結合文本內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愛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分析,我們不是回報式地對他人好,我們是無條件地對他人好。人必須考慮他人的存在,考慮到社群的秩序,孔子認為要從自己做起,對他人好,愛人,才有可能建立起一個良好的社會秩序,而這個前提就是“仁”。結合“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可知,仁就是要克制自己,回復到禮的規定。不論何時,人必須考慮他人的存在,考慮到社群的秩序,也必須對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加以合理的規范。結合“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分析可知,“仁”的最高境界是“圣”。仁是個人修養方面的,達到“圣”的境界很難,在實踐仁的過程中不妨從小處著手。參考譯文:子貢說:“如果一個人能廣泛地給民眾以好處,而且能夠幫助眾人生活得很好,這人怎么樣?可以說他有仁德了嗎?”孔子說:“何止是仁德呢,那一定是圣德了!堯和舜大概都難以做到!一個有仁德的人,自己想樹立的,同時也幫助別人樹立;自己要事事通達順暢,同時也使別人事事通達順暢。凡事能夠推己及人,可以說是實行仁道的方法了。”(《雍)顏淵問什么是仁。孔子說:“克制自己,使言語和行動都走到禮上來,就是仁。一旦做到了這些,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你有仁德。實行仁德要靠自己,難道是靠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實行仁德的具體途徑。”孔子說:“不合禮的事不看,不合禮的事不聽,不合禮的事不言,不合禮的事不做。”顏淵說:“我雖然不聰敏,請讓我照這些話去做。”(《顏淵》)仲弓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出門辦事如同去接待貴賓,使喚百姓如同去進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認真嚴肅。)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強加于別人;做到在諸侯的朝廷上沒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沒人怨恨(自己。”仲弓說:“我雖然笨,也要照您的話去做。”(《顏淵》)樊遲問什么是仁。孔子說:“愛人。”(《顏淵》)子貢問道:“是否有一句話可以終生奉行?”孔子答:“那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而不愿意做的事,就不要施加在他人的身上。”(《衛靈公》)三、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9.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1)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__________,然后君子。(·雍也》)(2)“譬如平地,____________,進,吾往也。”(《論語·子罕》)(3)豈曰無衣?_________。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無衣》)(4)《春江花月夜》中運用想象和“魚雁傳書”的典故,含蓄地表達書信不能往來,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鴻雁長飛光不度,____。(5)陳王昔時宴平樂,_________________(《將進酒》)(6)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_______________,明月夜,短松岡。《江城子》)(7__________________,孤城落日斗兵稀”兩句用有著鮮明的邊塞特點的陰慘景色,烘托出殘兵敗卒心境的凄涼。(8)吳絲蜀桐張高秋,__________________。(《李憑箜篌引》)(9)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鵑。(《錦瑟》)(10)樓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____。(《書憤》)【答案】①.文質彬彬②.雖覆一簣③.與子同裳④.魚龍潛躍水成文⑤.斗酒十千恣歡謔⑥.料得年年腸斷處⑦.大漠窮秋塞草腓⑧.空山凝云頹不流⑨.莊生曉夢迷蝴蝶⑩.鐵馬秋風大散關【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點字詞的寫法,如“彬”“簣”“躍”“謔”“腓”“頹”“蝶”等。四、本大題共4小題,共12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題。大衛·科波菲爾(節選)[英]狄更斯我抬眼看看那上面的一扇窗,只見一個頭發花白而神情愉快的男子在那兒,他怪怪地閉著一只眼向我點點頭又搖搖頭,再笑笑,就走開了。就在這時,從房子里走出一個女人,她帽子上又扎了條毛巾,手上帶著園藝手套,身披一條像收稅人的大圍裙那樣的大園藝口袋,手拿一把大刀,我馬上就知道她是貝西小姐了,因為她大模大樣地走出房子,和我可憐的母親常描述她當初走進我們布蘭德斯通鴉巢的花園那大模大樣完全一樣。“走開!”貝西小姐搖搖頭說,并向空中揮動那把刀做了個砍的動作,“快走開!這里不許男孩來!”她走到花園的一角,彎腰去挖一棵小樹的根時,我戰戰兢兢地望著她。我勇氣喪盡,只抱著豁出去的想法了,于是我輕輕走過去,在她身邊站下,用手指碰碰她。“對不起,小姐。”我開始說。她吃驚地抬頭看看。對不起,姨奶奶。”“呃嘿?”貝西小姐叫道,我還從沒聽過人們用這么吃驚的口氣說話呢。“對不起,姨奶奶。我是你的孫子。”“哦,上帝!”我姨奶奶說著,一下坐到了花園的小徑上了。“我是大衛·科波菲爾,從薩福克的布蘭德斯通來的——我出生的那晚,你去過那兒,見到了我親愛的媽媽。她死后,我很不快活,我被冷落,不能上學被迫去獨立謀生,干不適合我干的苦活。所以我跑到你這里來。我剛動身就被人搶劫了,只好一路走來,從動身后,我就沒上床睡過覺。”說到這里,我的自制力全喪失了;我的雙手動了動,本意是向她指明我那襤褸行狀,證實我所受的苦難,可我就一下大哭了起來,我想這場哭已憋在我心里整整一個星期了。我姨奶奶臉上只剩下驚詫的表情,坐在石子上兩眼瞪著我;我一開始大哭,她就連忙起身,抓住我的衣領,把我帶進了客廳。在客廳里,她做的第一件事是打開一個高櫥的鎖,從中取出幾個瓶子,然后把每個瓶子里的玩藝都朝我嘴里倒一點。我想她是想都沒想就拿出那幾個瓶子的,因為我至今肯定說我當時嘗到了菌香汁、魚醬、色拉油。由于我依然很傷心,不能控制住自己的嗚咽,她向我投下這些滋補劑后就把我放到沙發上,在我腦袋下墊一條披肩,又把她頭上的頭巾取下墊到我腳下,以免我會把沙發套弄臟。然后,她就坐在我前面說過的綠色大扇子或屏風后,這一來我就看不見她的臉了;她每隔一分鐘就叫一聲“上帝”,像號炮一樣。過了一些時候,她搖鈴了。“珍妮,”我姨奶奶對進來的女傭說道,“到樓上去,替我向狄克先生問好,并說我想和他談談。”我直挺挺地躺在沙發上(我怕稍動就會惹姨奶奶不快),珍妮見了有些吃驚,但她還是去執行命令了。姨奶奶背著手在客廳里走來走去,直到那從樓上窗子里對我眨眼的男人笑呵呵地走進來。“狄克先生,”姨奶奶說,“別裝傻了,因為只要你肯,沒人能比你更明白。我們都知道這點。所以,無論怎樣也別裝傻。”那男人立刻嚴肅起來,朝我看看。我覺得他好像要懇求我千萬別提到那個窗子。“狄克先生,”姨奶奶說道,“你聽我說起過大衛·科波菲爾嗎?好了,別裝作沒記性,因為你我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大衛·科波菲爾”狄克先生說,我覺得他是不大記得了。“大衛·科波菲爾?哦,對當然啰。大衛,的確。”“行了,”姨奶奶說,“這就是他的孩子——他的兒子。如果這孩子不像他的母親,就很像他父親了。”“他的兒子”狄克先生說。“大衛的兒子?千真萬確。”“是呀,”姨奶奶繼續說道,“他已經干了件好事呢。他跑了出來。哦,他的姐姐貝西·特洛伍德就決不會跑掉的。”姨奶奶堅定地搖搖頭,表現出她對那從未來到人間的女孩的性格和行為所懷的信心。“哦!你認為她就不會跑掉?”狄克先生說。“天哪!看看這個人哪!”我姨奶奶很不客氣地叫道,“這是什么話呀?難道我還不知道她不會的?她一定會和她的教母兼姨奶奶住在一起,我們會彼此相親相愛。我倒想請教你,他的姐姐貝西·特洛伍德會從哪里跑掉,或跑到哪里去?”“她不會跑的。”狄克先生說。“那就好吧,”姨奶奶聽到這回答后也緩和下來了,“你像外科醫生的放血針一樣利快,狄克,你又怎么能裝得木呆呆的呢?現在,你看著這兒的小大衛·科波菲爾,我問你一個問題:我把他怎么辦好呢?”“你把他怎么辦?”狄克先生怯怯地撓撓頭發說,“哦!把他怎么辦?”“就是,”我姨奶奶神色嚴肅地舉著手指說,“嘿!我要一個很得體適宜的建議。”“嘿,如果我是你的話,”狄克先生一面茫然地看著我,一面仔細想道,“我一定——”他似乎因為從對我打量時得到啟發而生出他料想不到的想法,便很輕松地補充道,“我一定把他洗涮干凈!”“珍妮,”我姨奶奶感到大勝而平靜了下來——但我當時并不理解——并轉過身說,“狄克先生給我們大家指出了正確做法。燒洗澡水!”雖然這談話令我很感興趣,但當這談話進行時,我不禁觀察我姨奶奶、狄克先生、珍坭,這樣我對那房間的通盤觀察才可算完全徹底了。(董秋斯譯)【注】①狄克是貝西的一個遠親,神經有些不正常,他的家人要把他送進瘋人院,貝西將他收留并努力培養其健全的人格。②大衛·科波菲爾在出生之前,貝西姨奶奶認為他母親懷的是一個女孩,并給她取名為貝西特·洛伍德。10.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見到貝西小姐吃驚的樣子,大衛的稱呼由“對不起,小姐”轉換到了“對不起,姨奶奶”:可以看出他的聰明伶俐。B.貝西姨奶奶對是否收留大衛猶疑不定,是狄克先生“把他洗涮干凈”的建議才讓他留下來,讓他結束了漂泊的生活。C.在花園里勞作,家里有女傭,主動收留遠親狄克……這些細節從多方面展現出姨奶奶貝西小姐擁有比較好的家境。D.狄克是小說的次要人物,作者用從窗子里對我眨眼的細節描寫、重復啰嗦的語言描寫等手法,使其形象鮮明可感。關于文中畫線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大衛提及他出生時的事情,拉近了他與姨奶奶間的距離,也使對方打消了對他的疑慮。B.“被人搶劫”“一路走來”“沒上床睡過覺”,這些經歷與他的“襤褸行狀”形成了照應。C.大衛自制力喪失,“一下大哭了起來”,可見他受盡了委屈,表現出怯懦脆弱的性格特點。D.“憋在我心里整整一個星期了”,暗示出大衛從逃離出來到現在至少已有一個星期的時間。12.小說選文在敘述上具有主要采用兒童視角、多以對話形式展現情節、多使用心理描寫等突出特點,請任選兩個特點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13.福斯特在《小說面面觀》中把小說人物分為扁平人物和圓形人物。扁平人物又稱漫畫人物,性格刻畫單調,缺乏變化;圓形人物則是具有復雜性格的人物。請據此判斷貝西小姐是扁平人物還是圓形人物?請結合文本分析作者這樣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答案】10.BC12.①以“我”的兒童視角來敘事,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②多采用對話形式展現情節,使敘事更加簡約、集中。③使用心理描寫,使敘事細膩動人。13.【示例一】①貝西小姐是扁平人物。主要體現在她怪異的性格上,她穿戴怪誕、言語古怪,還有向大衛揮刀、給大衛吃茴香汁等古怪舉止,缺乏性格的變化。②貝西小姐性格鮮明,容易辨認,增強了小說的幽默效果,加深了讀者印象。【示例二】①貝西小姐是圓形人物。她之前討厭男孩,離開了大衛,后來又接納了他,雖性格怪異,卻也內心善良,表明她的性格是發展的、豐富的。②借以展示人性與生活的復雜,有利于增強人物形象的真實性。【解析】【導語】這篇文章是《大衛·科波菲爾》中的一個節選,講述了主人公大衛與姨奶奶貝西·特洛伍德相遇的情節。通過大衛的視角,讀者能夠感受到他的孤獨、無助,以及對親情的渴望。文章通過對話和細節刻畫呈現人物性格,其中貝西展現出的干練與果斷,以及對侄孫的突然關心,狄克先生的反復無常和善意構成了鮮明對比。文本通過大衛的心理活動,揭示其內心的脆弱,展現了成長的艱辛與希望。這使得小說兼具戲劇張力與情感深度。【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的體裁特征和表現手法的能力。B.“貝西姨奶奶對是否收留大衛猶疑不定”錯誤,根據原文“我姨奶奶感到大勝而平靜了下來”可知,她本意是收留大衛的,她征求并采納狄克的意見,體現出她對狄克的尊重,意在培養其健全的人格。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重要語句的能力。C.“表現出怯懦脆弱的性格特點”錯誤,根據原文“剛動身就被人搶劫了,只好一路走來,從動身后,我就沒上床睡過覺”“我想這場哭已憋在我心里整整一個星期了”可知,大衛的哭,是對自己的遭遇忍受太長時間后委屈的發泄。故選C。【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分析作品的體裁特征和表現手法的能力。小說從大衛的視角講述故事,比如看到狄克在窗口“怪怪地閉著一只眼向我點點頭又搖搖頭,再笑笑,就走開了”,見到姨奶之后,她把“我”帶進客廳,往“我”嘴里塞各種東西,自己躲在綠色大扇子或屏風后每隔一分鐘叫一聲“上帝”等,小說以“我”這樣一個兒童的視角進行敘述,第一人稱敘事,有利于增強故事的真實性;小說通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如開頭“我”的自我介紹“對不起,姨奶奶。我是你的孫子”“我是大衛·科波菲爾,從薩福克的布蘭德斯通來的……”,把自己的經歷簡單通過對話告訴給姨奶奶;還有貝西小姐與狄克的對話,“‘狄克先生,’姨奶奶說道,‘你聽我說起過大衛·科波菲爾嗎?好了,別裝作沒記性,因為你我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他的兒子?’狄克先生說。‘大衛的兒子?確。’”,寫出貝西小姐對狄克的尊重,而狄克的重復性的話語則寫出他的性格特點。總之,小說多采用對話的形式進行敘事,在對話中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展現人物性格,使故事情節更加集中不旁逸;小說對“我”的心理展開了細膩的描寫,如“我想她是想都沒想就拿出那幾個瓶子的,因為我至今肯定說我當時嘗到了茴香汁、魚醬、色拉油”,是姨奶奶給“我”投喂各種東西時的心理,寫出大衛在歷經磨難之后得到親人關愛的滿足;還有“我直挺挺地躺在沙發上我怕稍動就會惹姨奶奶不快)”,可見大衛是多么害怕貝西小姐不收留他。小說運用了心理描寫展現細節,使敘事更加細膩,便于展現人物性格。【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這是一道開放性題目,無論認為貝西小姐是扁平人物還是圓形人物均可,回答時,要首先確定自己的觀點,然后從文中找到相應的依據進行分析,最后分析人物塑造的效果即可。根據題干“扁平人物又稱漫畫人物,性格刻畫單調,缺乏變化”可知,扁平人物性格單調、缺乏變化,若認為貝西小姐是扁平人物,那么從原文她的穿戴“她帽子上又扎了條毛巾”“手上帶著園藝手套,身披一條像收稅人的大圍裙那樣的大園藝口袋,手拿一把大刀”,以及她的動作“貝西小姐搖搖頭說,并向空中揮動那把刀做了個砍的動作”,還有得知“我”是他的孫子之后對“我”各種投喂,“打開一個高櫥的鎖,從中取出幾個瓶子,然后把每個瓶子里的玩藝都朝我嘴里倒一點”等,通過這些外貌和動作描寫,可以看出貝西小姐穿著和行為古怪;而從貝西小姐和狄克的對話中可以看出,貝西小姐語言古怪,如“他已經干了件好事呢。他跑了出來。哦,他的姐姐貝西·特洛伍德就決不會跑掉的”,我們通過課后注釋可以知道,所謂的“姐姐”只是貝西小姐自以為是的猜測。由此可以看出,貝西小姐在全文中性格單調、缺少變化。這樣的貝西小姐很有辨識度,性格鮮明,有利于讓讀者記住其形象,也有利于展現貝西小姐古怪、幽默的性格特征。根據題干“圓形人物則是具有復雜性格的人物”可知,原型人物性格復雜,前后有發展變化,若認為貝西小姐是圓形人物,那么從原文內容“快走開!這里不許男孩來!”可知,她討厭男孩,就來當初大衛母親懷孕時,她也希望是個女孩;但是當大衛到來,她卻接納了他,“‘珍妮,’我姨奶奶感到大勝而平靜了下來——但我當時并不理解——并轉過身說,‘狄克先生給我們大家指出了正確做法。燒洗澡水!’”,貝西小姐從最初的討厭男孩子,到最后收留了大衛,體現了其性格的轉變和發展,展現了其善良的一面,這又和她古怪的穿著、語言形成對比,展現了其性格的多面性,所以她是一個圓形人物。這樣塑造人物形象,有利于展現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和不斷變化,這也符合生活的真實,因為現實生活中的人物也是復雜而富于變化的,這也的人物令讀者讀來更加真實。五、本大題共1小題,共40分。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14.按要求寫作,不少于700字。《荀子》中說:“道雖邇,不行不至。”是的,如果不邁開雙腿向前走,即使是很近的路,也永遠到達不了目的地。何況,個人成長、事業進步、國家發展、文明延續,都有一條漫長的路要走。“行”是到達遠方所必需的。這段文字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以“行以致遠”為題,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合理。【答案】例文:行以致遠《荀子》云:“道雖邇,不行不至。”這點明了“行”對于實現目標的重要性。在當前這個競爭激烈、呼喚實干的時代,我們應當行以致遠。行,即不斷向前邁步;遠,即遠方,抑或目標。如果把實現目標的過程比喻為長途跋涉,那么“行”助我們達到目的地的途徑,不外乎于內修養精神,于外積累跬步而至千里。行,能夠塑造我們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劉備生于亂世,家道中落,卻心懷復漢理想。為實現這一理想,他不顧外界環境帶來的艱難困苦,腳踏實地地為目標付出努力,以至于會因看見自己身體發福而掩面涕泣;而南唐后主李煜,明知宋朝舉兵來犯,仍夜夜歡歌,不理國事,將江山拱手讓人。究其原因,是他雖知有難卻不愿行動,這種消極造成“六朝如夢鳥空啼”之悲劇。行,讓我們在面對挑戰或目標時,能夠以一顆實干的心切實地做出自己的努力,而非消極懈怠;它讓我們至少能有“邁開雙腿向前走的勇氣”,而不是一味原地踏步。行,能讓我們通過實現一個個小目標進而實現大目標。道邇之時,我們也許能馬到成功;而道遠之時,就更需要通過“積跬步”來“至千里”了。此時,“行”塑造的實干精神外化為一個個小目標的具體行動,讓我們得以將一段茫遠的路程切成幾小段,讓我們拋去畏難情緒,從而大大提高成功的可能性。馮友蘭先生的“人生四境”——自然、功利、道德、天地,便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個人不可能越過前三境而進入天地之境,但卻可以不急不緩地步步前行,不斷向內修養自身,從而實現境界的逐層提升。個人之行如此,集體亦然。《南方周末》有言:“一個個小人物的前行,匯成了大時代的洪流”。集體大目標實現的背后,是無數個人通過實現小目標為之鋪路搭橋。行,助我們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完成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但須知,行以致遠,亦有條件,即對所行之方向的選擇。若走上歧路,那么縱使腳踏實地,循序漸進,也會離既定目標越來越遠。在當今風瀟雨晦的外部局勢中,中華民族的艨艟巨艦亦需沖破陰霾,行以致遠。為了實現集體目標,作為個體的我們,應當先明確自身努力而行的方向,避免陷入歧途;然后腳踏實地,循序漸進地為之努力。在實現個人目標的同時,也就潛移默化地助力了集體。邊沁最大幸福理論有言,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在本質上是相契的,所以我們激起的水花終能匯成大時代的洪流。不行不至,行方能致遠。【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審題:這是一道全命題作文題。材料首先引用荀子的話,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即使是再近的路,不走也不能到達。由此可見,材料意在借此強調“行”的重要性。而根據材料可知,“行”的重要性,并不僅僅只針對個人,而是影響廣泛并深遠,包括對個人生活與事業,甚至是對社會、國家乃至整個民族都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這一點,從作文給定的命題“行以致遠”也可看出。“行以致遠”有三個關鍵詞:“行”“致遠”“以”。“行”既指具體的“邁開雙腿向前走”,又可引申為“行動”“踐行”“施行”“躬行”“實干”等。“致遠”既指“到達遠方”,也可比喻為“個人成長”“境界提升”“理想實現”“事業進步”“國家發展”“文明延續”“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等。“以”是表目的的連詞,它決定了“行”與“致遠”的關系。所以,文章應以“行”為論證重點。試題要求寫作議論文,對此可以從正向出發,論述“行”是“致遠”的前提,“致遠”是“行”的目的和結果。比如可說,材料中的“道雖邇,不行不至”便是這個道理。小到一件事情的完成,大到事業的進步、國家的發展、文明的延續等,都離不開踏實、務實的實際行動。“致遠”是我們追求的目的和結果,“行”是我們要堅持的前進狀態,唯有“行”方能致遠。在“行”的過程中,我們要避免停滯不前、耽于空想、急于求成,而要實事求是、積極行動,不斷積累行動成果,這樣方能致遠。也可以從逆向角度出發,反其道而行之,說明“行”是“致遠”的不充分條件,錯誤的行動反而不能達到目的。如,“行”是“致遠”的前提,但這并不意味著只要“行”便能“致遠”。不正確的“行”,不僅不能達到“致遠”的目的,反而會造成南轅北轍、誤入歧途的結果。所以我們應慎思明辨什么是正確的“行”。這里可以運用正反對比論證的方式,讓說理充分透徹。或者,也可以嘗試一些創新角度,如在“行”的過程中,除了堅持不懈,有時還應輕裝上陣、敢于取舍,這樣才能更好地“致遠”等。在行文過程中,應注意由本體到喻體、由實入虛、由表及里地將“行”與“致遠”這兩個關鍵詞論述充分,同時還應注意闡釋清楚二者的關系:“行”是“致遠”的手段和方式,是“致遠”的必要條件;“致遠”是“行”的目的和結果。我們的“行”是為了“致遠”,但若迷失方向,則會南轅北轍、事倍功半。立意:1.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2.積跬步才能至千里。3.選對方向而“行”,才能“致遠”。15.按要求作文。草木萌發,萬物生長,這是大自然青春的模樣;容顏嬌美,體魄健康,這是一些人心目中青春的模樣;意氣風發,雄視天下;熊熊燃燒,照亮黑暗;高飛歡唱,永遠飛翔;不斷攀登,默享快慰……這些,是更多姿多彩的青春模樣。請以“這,才是青春的模樣”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有細節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不少于700【答案】例文:這,才是青春的模樣樹上夏蟬,不住鳴叫,擾人心緒。纖細的光透過密密的葉兒撒下,地上光斑跳動,空氣中彌漫絲絲青澀的味道。熱,熱極了。本來定好中考后外出游玩,卻被爸媽給“綁”來了鄉下的外婆家。“哎呀,不寫作業就快來幫忙!”媽媽閃進屋內,二話不說就蓋了個箬笠在我頭上,把鐮刀塞到我手中,將我趕到了收割的田地。站在田埂上,熱浪撲面而來,令人眩目,看看遠處那三個黑點,定然是爸爸和外公外婆了。脫下鞋襪,卷起褲腳,一腳踏進了泥水中,那清爽又帶著些黏稠的感覺打開了我新世界的大門。就才出來這一會,已有密密的汗從身上沁出,癢得難受。“割呀,傻站著做什么?”話語穿透我的耳膜。我立刻彎下腰,揪起一把水稻就割起來,一不注意用力過猛,差點就劃到自己。不知機械地重復了多少次,手臂的肌肉酸疼,神經似乎在拉扯、斷開,握著鐮刀的手通紅,一摸就疼。直起腰望望天,腦袋一片眩暈,差點就重心不穩摔倒了。美好的青春難道就要在這簡單、重復的機械體力勞動中白白浪費嗎?我在心里問自己。余光瞥見了慢慢在稻浪中浮動的四個黑點。好像從一開始,他們就沒停下過,他們年紀一大把的能做到,我年紀輕輕反而不行?來自青春的不服輸勁兒驅動著我再次與那舞動的稻穗戰斗。“你們看看,小敏表現像換了一個人一樣。”外婆大聲喊起來。“那是,不看看是誰的女兒!”爸爸得意地附和。長輩們的夸獎給我帶來了無窮動力,剛才的疲勞一掃而光。割稻,去殼,翻曬,一連幾周的勞作已令我解鎖了古銅色的新皮膚。那日中午,帶著柴火味的飯香飄入鼻子,“來,快來嘗嘗自己的勞動成果”,樂呵呵的聲音傳來。我坐在桌上,細細咀嚼那白玉米飯的香甜,家人的說笑聲驚飛了屋外樹上的麻雀。我回味著陶行知的名言: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暑假就這樣流逝,雖沒有空調冷飲,但有艷陽淬煉;雖沒有游山玩水,但有揮汗如雨;雖沒有麻辣雞排,但有自己收割的米飯飄香!挑戰自我,磨礪自己。這,才是青春的模樣!【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審題:這是一道全命題作文題。材料的內容源于高一必修一第一單元的課文,這一單元的課文內容是對“青春”的思考,啟發我們思考青春該有的樣子。青春應該有昂揚向上、雄視天下的模樣,青春應該有奉獻精神的模樣,青春應該有卑微卻強勁的生命力,青春應該迸發出的改變貧窮、落后,走出封閉的美好愿望,青春應該是奮斗的姿態,青春應該有心懷天下的夢想……。青春是一個人最寶貴的一段時光,一定要倍加珍惜,不可荒廢;青春是人的能力增加、見識開闊的關鍵期,要好好把握,努力學習,為未來奠基;青春不僅僅是一段美好的年華,更是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貢獻的重要時期,要樹立遠大理想,勇敢擔當時代重任,用奮斗書寫青春華章。青春的模樣是什么?青春的模樣是奉獻、擔當、進取、奮斗的樣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文章的立意一定要體現正能量,以展現青春積極向上的樣子。寫作內容圍繞“這,才是青春模樣”可寫自己眼中他人青春最美好的樣子;圍繞“你希望自己的青春是怎樣的模樣”寫出自己想活出什么樣的青春;以“這,才是青春的模樣”為題目,就不能更改題目;文體寫成記敘文,以記述事件為主,兼議論和抒情。寫作時,先確立好行文的主題,再依照主題進行選材。例如,將奮斗作為所要敘寫的青春模樣,可以選擇一兩件典型事例,如在學習中受挫后的奮力追趕、攻克難關,為克服自己的某個弱點而付出的艱辛努力等,記敘事件的原由時要簡明清晰,重點描寫自己的心理活動、具體行動以及達到目標后的體會、感悟,最后畫龍點睛,點明文章的主旨并可升華到社會、國家的層面。立意:1.樣最美好)2.3.參考答案一、本大題共4小題,共12分。【答案】1.D2.B3.C4.①在學習途徑和方法方面強調學習者的自我覺悟,要注意體驗日常人事,注意讀書但又不只倚讀書。②在學習目的方面要超越功利,著眼于自身人格的完善、人生的超越。③在學習時間和時機方面提倡時時學習、適時學習。④在學習內容方面要廣泛,不局限于書本,注意學而習、知后行。【解析】【導語】本文通過分析“學而時習之”的內涵,探討孔子儒學中“學”的多重含義及其教育思想。材料一強調“學”是實現自我超越的途徑。材料二闡釋“時”的多重維度,強調學習需順應自然與時令。材料三拓展“學”與“習”的實踐聯系,提出其在道德與社會實踐中的重要性,啟示現代教育注重知行合一。文章強調孔子教育對現代的深刻影響。【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明代的郝敬不贊成誦讀圣賢書”錯誤,曲解文意。原文“明代的郝敬說:‘或問:學是誦讀否?曰:不廢誦讀,不倚誦讀。’可謂是一種較為中肯的見解”可知,“不廢誦讀,不倚誦讀”不是不贊成誦讀圣賢書,而是要求既不能廢棄讀書,也不能完全倚仗讀書。故選D。【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通過科舉獲得的功名利祿往往是苦的”錯誤,張冠李戴。原文是說“如果將功名利祿當作‘學’的目的,并以外在最終結果的獲得為幸福,那么作為達到這一幸福結果的代價的‘學’的過程,往往是苦的”,這句是說作為達到這一幸福結果的代價的“學”的過程往往是苦的,而不是“通過科舉獲得的功名利祿往往是苦的”。故選B。【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C.“學習是天生的心性與品質”錯誤。原文說“‘學’在‘時’的規范下,內化成一種心性品質”,是說學習的效果,而不是學習本身是天生的心性與品質。故選C。【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①材料一“要達到‘自覺悟’,還需要從自身切近處入手,……在學習中,對日常人事的體驗是達到‘自覺'的相對容易的途徑”,“對‘學'的另一種較為常見的解釋是‘效',……即‘讀書'”,可知在學習途徑和方法方面強調學習者的自我覺悟,要從自身切近處入手,注意日常人事的體驗;同時“學”也有“效”的含義,要注意讀書,但不能偏狹地理解為只是效法先賢或讀書。②材料一“將‘學'作為完善自身人格、不斷實現人生超越的途徑。……那么‘學'一分,便能夠自得一分。從目標上說,學無止境;從過程上說,每一點一滴的進步都是結果”可知,在學習目的方面,并非后世科舉等功利驅動,而是要著眼于自身人格的完善,每一點一滴的進步都能帶來快樂,實現人生的超越。③材料二中謝良佐認為“時習”是無時而不習做人之道,要時時刻刻謹記做人之道;程樹德指出“時”要注意教育的階段性、根據一年中時令的不同調節學習內容、每一天的學習也要“適時”;因此在學習時間和時機方面要時時學習、適時學習。④材料三認為“‘學’并不僅僅指需要溫習、練習的學問”“‘習’也并不只是溫習、練習的意思”,有“實習、實踐”的意思。要掌握技能,不局限于書本,學習內容方面要廣泛;要拓展“學”與“習”的實踐聯系,重視貼近社會生活的道德禮義的規范和實踐等。二、本大題共4小題,共11分。【答案】5.①.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6.A7.A8.①忠恕。我們無條件地對他人好,因為要推己及人,積極為人。②克己復禮為仁。不論何時,人必須對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加以合理的規范。③“仁”的最高境界是“圣”,這種境界雖然難以達到,但可以從身邊小事做起。【解析】【導語】這段《論語》選文主要探討了孔子對“仁”的概念及實踐路徑的論述。孔子認為仁是道德行為的核心,關鍵在于人的自律與自我約束,如克己復禮;同時,仁包含對他人的關愛與寬恕,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些語錄體現了孔子強調仁義為人的內在品德,而非外在強制,主張內省、禮儀、慎言行,結合個人操守與社會和諧,表現了儒家思想對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視。【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①“其”是副詞,表推測、估計,例句是“其‘恕’乎!”或“堯舜其猶病諸”。句意:那大概就是“恕(道)”吧。/堯和舜大概都難以做到!②“而”是連詞,可譯為“同時”“也”,例句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句意:自己想樹立的,同時也幫助別人樹立;自己要事事通達順暢,同時也使別人事事通達順暢。【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病:心有所不足。句意:堯和舜大概都難以做到!B.句意:可以說是實行仁道的方法了。C.句意:克制自己,使言語和行動都走到禮上來,就是仁。D.句意:請讓我照這些話去做。故選A。【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A.何事:何止。句意:何止是仁德呢。故選A。【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章思想觀點的能力。結合文本內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愛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分析,我們不是回報式地對他人好,我們是無條件地對他人好。人必須考慮他人的存在,考慮到社群的秩序,孔子認為要從自己做起,對他人好,愛人,才有可能建立起一個良好的社會秩序,而這個前提就是“仁”。結合“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可知,仁就是要克制自己,回復到禮的規定。不論何時,人必須考慮他人的存在,考慮到社群的秩序,也必須對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加以合理的規范。結合“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分析可知,“仁”的最高境界是“圣”。仁是個人修養方面的,達到“圣”的境界很難,在實踐仁的過程中不妨從小處著手。參考譯文:子貢說:“如果一個人能廣泛地給民眾以好處,而且能夠幫助眾人生活得很好,這人怎么樣?可以說他有仁德了嗎?”孔子說:“何止是仁德呢,那一定是圣德了!堯和舜大概都難以做到!一個有仁德的人,自己想樹立的,同時也幫助別人樹立;自己要事事通達順暢,同時也使別人事事通達順暢。凡事能夠推己及人,可以說是實行仁道的方法了。”(《雍)顏淵問什么是仁。孔子說:“克制自己,使言語和行動都走到禮上來,就是仁。一旦做到了這些,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你有仁德。實行仁德要靠自己,難道是靠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實行仁德的具體途徑。”孔子說:“不合禮的事不看,不合禮的事不聽,不合禮的事不言,不合禮的事不做。”顏淵說:“我雖然不聰敏,請讓我照這些話去做。”(《顏淵》)仲弓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出門辦事如同去接待貴賓,使喚百姓如同去進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認真嚴肅。)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強加于別人;做到在諸侯的朝廷上沒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沒人怨恨(自己。”仲弓說:“我雖然笨,也要照您的話去做。”(《顏淵》)樊遲問什么是仁。孔子說:“愛人。”(《顏淵》)子貢問道:“是否有一句話可以終生奉行?”孔子答:“那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而不愿意做的事,就不要施加在他人的身上。”(《衛靈公》)三、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9.【答案】①.文質彬彬②.雖覆一簣③.與子同裳④.魚龍潛躍水成文⑤.斗酒十千恣歡謔⑥.料得年年腸斷處⑦.大漠窮秋塞草腓⑧.空山凝云頹不流⑨.莊生曉夢迷蝴蝶⑩.鐵馬秋風大散關【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點字詞的寫法,如“彬”“簣”“躍”“謔”“腓”“頹”“蝶”等。四、本大題共4小題,共12分。【答案】10.BC12.①以“我”的兒童視角來敘事,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②多采用對話形式展現情節,使敘事更加簡約、集中。③使用心理描寫,使敘事細膩動人。13.【示例一】①貝西小姐是扁平人物。主要體現在她怪異的性格上,她穿戴怪誕、言語古怪,還有向大衛揮刀、給大衛吃茴香汁等古怪舉止,缺乏性格的變化。②貝西小姐性格鮮明,容易辨認,增強了小說的幽默效果,加深了讀者印象。【示例二】①貝西小姐是圓形人物。她之前討厭男孩,離開了大衛,后來又接納了他,雖性格怪異,卻也內心善良,表明她的性格是發展的、豐富的。②借以展示人性與生活的復雜,有利于增強人物形象的真實性。【解析】【導語】這篇文章是《大衛·科波菲爾》中的一個節選,講述了主人公大衛與姨奶奶貝西·特洛伍德相遇的情節。通過大衛的視角,讀者能夠感受到他的孤獨、無助,以及對親情的渴望。文章通過對話和細節刻畫呈現人物性格,其中貝西展現出的干練與果斷,以及對侄孫的突然關心,狄克先生的反復無常和善意構成了鮮明對比。文本通過大衛的心理活動,揭示其內心的脆弱,展現了成長的艱辛與希望。這使得小說兼具戲劇張力與情感深度。【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的體裁特征和表現手法的能力。B.“貝西姨奶奶對是否收留大衛猶疑不定”錯誤,根據原文“我姨奶奶感到大勝而平靜了下來”可知,她本意是收留大衛的,她征求并采納狄克的意見,體現出她對狄克的尊重,意在培養其健全的人格。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重要語句的能力。C.“表現出怯懦脆弱的性格特點”錯誤,根據原文“剛動身就被人搶劫了,只好一路走來,從動身后,我就沒上床睡過覺”“我想這場哭已憋在我心里整整一個星期了”可知,大衛的哭,是對自己的遭遇忍受太長時間后委屈的發泄。故選C。【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分析作品的體裁特征和表現手法的能力。小說從大衛的視角講述故事,比如看到狄克在窗口“怪怪地閉著一只眼向我點點頭又搖搖頭,再笑笑,就走開了”,見到姨奶之后,她把“我”帶進客廳,往“我”嘴里塞各種東西,自己躲在綠色大扇子或屏風后每隔一分鐘叫一聲“上帝”等,小說以“我”這樣一個兒童的視角進行敘述,第一人稱敘事,有利于增強故事的真實性;小說通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如開頭“我”的自我介紹“對不起,姨奶奶。我是你的孫子”“我是大衛·科波菲爾,從薩福克的布蘭德斯通來的……”,把自己的經歷簡單通過對話告訴給姨奶奶;還有貝西小姐與狄克的對話,“‘狄克先生,’姨奶奶說道,‘你聽我說起過大衛·科波菲爾嗎?好了,別裝作沒記性,因為你我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他的兒子?’狄克先生說。‘大衛的兒子?確。’”,寫出貝西小姐對狄克的尊重,而狄克的重復性的話語則寫出他的性格特點。總之,小說多采用對話的形式進行敘事,在對話中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展現人物性格,使故事情節更加集中不旁逸;小說對“我”的心理展開了細膩的描寫,如“我想她是想都沒想就拿出那幾個瓶子的,因為我至今肯定說我當時嘗到了茴香汁、魚醬、色拉油”,是姨奶奶給“我”投喂各種東西時的心理,寫出大衛在歷經磨難之后得到親人關愛的滿足;還有“我直挺挺地躺在沙發上我怕稍動就會惹姨奶奶不快)”,可見大衛是多么害怕貝西小姐不收留他。小說運用了心理描寫展現細節,使敘事更加細膩,便于展現人物性格。【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這是一道開放性題目,無論認為貝西小姐是扁平人物還是圓形人物均可,回答時,要首先確定自己的觀點,然后從文中找到相應的依據進行分析,最后分析人物塑造的效果即可。根據題干“扁平人物又稱漫畫人物,性格刻畫單調,缺乏變化”可知,扁平人物性格單調、缺乏變化,若認為貝西小姐是扁平人物,那么從原文她的穿戴“她帽子上又扎了條毛巾”“手上帶著園藝手套,身披一條像收稅人的大圍裙那樣的大園藝口袋,手拿一把大刀”,以及她的動作“貝西小姐搖搖頭說,并向空中揮動那把刀做了個砍的動作”,還有得知“我”是他的孫子之后對“我”各種投喂,“打開一個高櫥的鎖,從中取出幾個瓶子,然后把每個瓶子里的玩藝都朝我嘴里倒一點”等,通過這些外貌和動作描寫,可以看出貝西小姐穿著和行為古怪;而從貝西小姐和狄克的對話中可以看出,貝西小姐語言古怪,如“他已經干了件好事呢。他跑了出來。哦,他的姐姐貝西·特洛伍德就決不會跑掉的”,我們通過課后注釋可以知道,所謂的“姐姐”只是貝西小姐自以為是的猜測。由此可以看出,貝西小姐在全文中性格單調、缺少變化。這樣的貝西小姐很有辨識度,性格鮮明,有利于讓讀者記住其形象,也有利于展現貝西小姐古怪、幽默的性格特征。根據題干“圓形人物則是具有復雜性格的人物”可知,原型人物性格復雜,前后有發展變化,若認為貝西小姐是圓形人物,那么從原文內容“快走開!這里不許男孩來!”可知,她討厭男孩,就來當初大衛母親懷孕時,她也希望是個女孩;但是當大衛到來,她卻接納了他,“‘珍妮,’我姨奶奶感到大勝而平靜了下來——但我當時并不理解——并轉過身說,‘狄克先生給我們大家指出了正確做法。燒洗澡水!’”,貝西小姐從最初的討厭男孩子,到最后收留了大衛,體現了其性格的轉變和發展,展現了其善良的一面,這又和她古怪的穿著、語言形成對比,展現了其性格的多面性,所以她是一個圓形人物。這樣塑造人物形象,有利于展現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和不斷變化,這也符合生活的真實,因為現實生活中的人物也是復雜而富于變化的,這也的人物令讀者讀來更加真實。五、本大題共1小題,共40分。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14.【答案】例文:行以致遠《荀子》云:“道雖邇,不行不至。”這點明了“行”對于實現目標的重要性。在當前這個競爭激烈、呼喚實干的時代,我們應當行以致遠。行,即不斷向前邁步;遠,即遠方,抑或目標。如果把實現目標的過程比喻為長途跋涉,那么“行”助我們達到目的地的途徑,不外乎于內修養精神,于外積累跬步而至千里。行,能夠塑造我們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劉備生于亂世,家道中落,卻心懷復漢理想。為實現這一理想,他不顧外界環境帶來的艱難困苦,腳踏實地地為目標付出努力,以至于會因看見自己身體發福而掩面涕泣;而南唐后主李煜,明知宋朝舉兵來犯,仍夜夜歡歌,不理國事,將江山拱手讓人。究其原因,是他雖知有難卻不愿行動,這種消極造成“六朝如夢鳥空啼”之悲劇。行,讓我們在面對挑戰或目標時,能夠以一顆實干的心切實地做出自己的努力,而非消極懈怠;它讓我們至少能有“邁開雙腿向前走的勇氣”,而不是一味原地踏步。行,能讓我們通過實現一個個小目標進而實現大目標。道邇之時,我們也許能馬到成功;而道遠之時,就更需要通過“積跬步”來“至千里”了。此時,“行”塑造的實干精神外化為一個個小目標的具體行動,讓我們得以將一段茫遠的路程切成幾小段,讓我們拋去畏難情緒,從而大大提高成功的可能性。馮友蘭先生的“人生四境”——自然、功利、道德、天地,便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個人不可能越過前三境而進入天地之境,但卻可以不急不緩地步步前行,不斷向內修養自身,從而實現境界的逐層提升。個人之行如此,集體亦然。《南方周末》有言:“一個個小人物的前行,匯成了大時代的洪流”。集體大目標實現的背后,是無數個人通過實現小目標為之鋪路搭橋。行,助我們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完成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但須知,行以致遠,亦有條件,即對所行之方向的選擇。若走上歧路,那么縱使腳踏實地,循序漸進,也會離既定目標越來越遠。在當今風瀟雨晦的外部局勢中,中華民族的艨艟巨艦亦需沖破陰霾,行以致遠。為了實現集體目標,作為個體的我們,應當先明確自身努力而行的方向,避免陷入歧途;然后腳踏實地,循序漸進地為之努力。在實現個人目標的同時,也就潛移默化地助力了集體。邊沁最大幸福理論有言,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在本質上是相契的,所以我們激起的水花終能匯成大時代的洪流。不行不至,行方能致遠。【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