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孫中山的三民主義_第1頁
簡論孫中山的三民主義_第2頁
簡論孫中山的三民主義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簡論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內容摘要:1905年11月,孫中山將同盟會的綱領概括為: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的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是一個比較完整而明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它的提出,對革命的發展產生了重大而積極的影響。辛亥革命失敗后,孫中山在絕望中遇到了十月革命和中國共產黨,開始了國共合作的歷程。1924年1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孫中山將三民主義做了進一步的解釋,將三民主義發展成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義有著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成為國共和作的政治基礎。關鍵詞:孫中山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三大政策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民主義是孫中山民主思想的主要內容,是革命民主主義思想體系的理論基石。這個學說初步描繪了中國還不曾有過的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帶有反封建思想、是一個進步的革命的思想。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將三民主義發展為三大政策,三大政策成為國共合作的基礎。三民主義的產生、內容、局限性1900年夏,孫中山寓居日本,往來在東京,橫濱,長崎間堅持革命活動。這一時期,他專心研究西方各國的政治、法律、外交、軍事和經濟等書,并逐步接觸到西方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理論,仔細的觀察了英國的政治制度的尖銳矛盾和貧富懸殊的現象以及社會主義運動的蓬勃興起,給他以深刻的影響。孫中山以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觀點、出發并結合中國的歷史特點,制定出了他的以民族、民權、民生為內容的三民主義。(1)民族主義包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兩項內容,一是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政府。二是追求獨立,建立“民族獨立的國家”。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外禍日深,內政日壞,人民處在水火之中。民族危機甚于累卵。孫中山的民族主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提出來的。它是半殖民地的中國國內外民族矛盾激化的產物。它的矛頭直指造成中國社會災難的禍根——清政府。孫中山曾明確地提出:“今有滿請政府為之鷹犬,則彼外國者,欲取我土地有予取予攜之便矣,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滿政府,則無挽救之法也”。①他的這條綱領,盡管有著狹隘的種族主義傾向,但卻是擴大反清隊伍的需要。孫中山的民族主義思想,早在他少年時期就孕育產生,他從小就聽太平天國老遺兵講洪秀全起義的故事,深受天平天國的影響。1893年冬,在廣州廣雅書局抗風軒,在與鄭士良,陸浩東。尤列等集議,設立革命團體時,他就以“驅除韃虜,恢復華夏”為宗旨。他早期的革命思想是偏于“排滿”的。到樂20世紀初,他的民族主義才成熟起來。他在說明民族主義的來源和含義時,指出:“余之民族主義,特就先民所遺留者,發揮而廣大之,且改良其缺點,對于滿洲,不以復仇為事,而務與之平等共處于中國之內,此為以民族主義和國內諸民族也。②他繼承了“先民”太平天國農民革命的反清思想,并把它發揚光大,而成為不僅“對滿”,而且是求得各民族在國內的平等共處。但是,民族主義中沒有從正面鮮明的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主張。當時的革命派對于帝國主義的本質認識不清,害怕帝國主義干涉,甚至幻想以承認不平等條約“繼續有效”為條件來換取對自己的支持。同時,他們也沒有把漢族軍閥,官僚、地主作為革命的對象,從而給這部分人后來從內部和外部破壞革命以可乘之機。(2)民權主義的內容包括“創立民國”即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這就是孫中山所說的政治革命。關于民權主義,孫中山解釋說:“民權主義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③是三民主義思想體系的核心。他推翻清朝,不止是把一個賣國政府下臺,而是要,打跨它所代表的兩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他說:“我們推翻滿洲政府,從驅除滿人那一面說是民族革命,從顛覆君主政體那一面說是政治革命。”同時,他在同盟會宣言中規定:“今者由平民革命,一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有參政權……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④民權主義的具體內容分為直接民權和間接民權。直接民權即人民對政府官員的選舉權,罷免權和對法律的創制權、復選權,這四項權是人民直接參預、行使政權;間接民權即五權憲法,采用法國學家孟德斯鳩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學說和中國封建君主所實行的考試制度、御史制度,形成立法、司法、行政、考試、監察分立的五權。孫中山把民國比喻成一個大公司,國民是股東,是主人,官吏是辦事人,是公仆,“權”屬于人民,“能”是政府具備的,也就是政權歸人民,治權歸政府。孫中山在主觀愿望上,為了人民有管理國家支配政治的權利,精心創制了這樣一套完整的民主共和國政治方案。他把西方民主政體加以改造完備,想移植到這片封建半殖民地的土壤里,但也遭到了失敗。民權主義雖然強調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國,卻忽略了廣大勞動群眾在國家中的地位,因而難以使人民的民主權利得到真正的保證。因為在更深蒂固的封建勢力與帝國主義相勾結統治下的中國,他的民權主義是難以實現的。(3)民生主義:民生主義在當時指的是“平均地權”,也就是孫中山所說的社會革命。孫中山主張核定地價,其現有之地價,仍屬原主;革命后的增價,則歸國家,為民所共享。國家還可按原價收買地主的土地。孫中山創立的民生主義的思想來源,是多方面的:一、孫中山出身于貧苦農民家庭,從早年起,他就“下定決心,認為中國農民的生活。不該長此這樣困苦下去”⑤。二、孫中山早期受洪秀全的思想的影響,十分贊賞太平天國的“有田同耕”的土地平分的制度。他說:“民生主義,即貧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壓制貧者是也。”⑥三、孫中山的民生思想與他對西方資本主義的了解有關。在英國,他曾親眼看到,貧者無田可耕,全靠做工糊口。工業卻全歸資本家所有。四、孫中山的平均地權的理論來源是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家的土地國有論。實現民生主義的途徑是實行均貧富,農民的土地問題。在地價上漲時,國家按很低的價格把私人所有的土地收買下來,實現土地國有,但卻不立即收回土地使用權,國家只是收取地租。發展工商業。但是,孫中山的“平均地權”的主張,沒有正面觸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滿足廣大農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難以成為發動廣大工農群眾的理論武器。這種不經過農民大革命,而只是通過國家收購的改良政策,達到“土地國有”實行平均地權,在封建勢力根深蒂固的中國只能是空想。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學說,初步描繪出中國還不曾有過的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對推動革命產生了重大而積極的影響。但是,三民主義還有著局限性,沒有提出對付中國人民的另一個敵人——帝國主義的政策。孫中山看到清政府喪權辱國的一面,卻沒看到對華侵略的一面。也沒有動員和組織勞動大眾參加革命的措施,沒有徹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內容。這正是他的資產階級世界觀和歷史條件限制所決定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辛亥革命失敗之后,孫中山為了維護民主政治,與北洋軍閥進行了不斷的斗爭,孫中山拋棄了過時的觀點,吸取了歷次失敗的教訓,接受了中國共產黨和公產國際的幫助,接受了中共關于中國革命的主張,毅然地改組國民黨,采取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把過時的三民主義發展成為適應時代要求的新三民主義,同中國共產黨接成了反帝、反封建的統一戰線,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1924年5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孫中山把三民主義做了新的解釋:一、民族主義有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方面中國民族自求解放,對外免除帝國主義的侵略。一方面,主張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權主義,強調普遍平等的民權使民權為一般平民所有,非少數人所得而私也。民權主義還要使政治機構民主化,主張召開國民會議,實行新的選舉制度,使人民真正的參加管理政權。三、民生主義,主張平均地權,節制資本。節制資本的內容為:凡本國及外國人的企業,或有獨占的性質,或規模過大為私人之力所不能辦者,由國家經營管理。使私有資本制度不能操縱國民之生計。并提出要改善工農的生活狀況。新舊三民主義的比較新三民主義和舊三民主義相比較,在民族方面過去只是提出反滿,現在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在民權主義方面過去只是抽象的提倡“自由、平等、博愛”,現在主張普遍平等的民權;在民生主義方面過去只有一個空洞的“平均地權”的政綱,現在則提出了平均地權、節制資本的辦法,承認“耕者有其田”,并謀求改善工人農民的生活。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是孫中山一個偉大的歷史功績。毛澤東指出:這種三大政策的三民主義,革命的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真三民主義,是新民主主義的三民主義,是舊三民主義的發展,是孫中山先生的偉大功勞,是在中國革命作為社會主義世界革命一部分的時代產生的。但是,經過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