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檢測:河南省周口市川匯區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期末檢測:河南省周口市川匯區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期末檢測:河南省周口市川匯區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期末檢測:河南省周口市川匯區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期末檢測:河南省周口市川匯區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2021學年度上期期末考試試卷八年級歷史一、選擇題(共20小題,20分)下列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的這一聯詩句被習近平總書記視為飽含著“報國情懷”。能充分體現林則徐“報國情懷”的是A.虎門銷煙 B.三元里抗英 C.收復新疆 D.黃海海戰【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39年林則徐領導虎門銷煙,體現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定決心,A正確;三元里抗英是人民自發的抗英運動,B錯誤;左宗棠收復新疆,C錯誤;黃海大戰中為國捐軀的是鄧世昌,D錯誤。綜上故選A。2.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30名幼童赴美國留學,這些留美學生回來后,絕大多數人熱心報國,成為棟梁之才。如詹天佑成為著名鐵路工程師,主持修建了京張鐵路;鄺榮光成為著名采礦工程師,發現了湘潭煤礦;唐國安成為著名教育家,曾任清華學堂校長,這反映了洋務運動A.為中國近代社會發展培養了人才 B.抵制了美國對中國的侵略C.掀起了近代國人赴美留學的熱潮 D.使中國實現了教育近代化【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1872-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30名幼童赴美國留學,這些留美學生回來后,絕大多數人熱心報國,成為棟梁之材。”可知,這反映了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社會發展培養了人才,A符合題意;BCD項材料中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3.下面是某同學制作的中國近代史知識卡片,卡片中的內容出自()☆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清政府拆毀大沽口炮臺☆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區,允許各國派兵駐守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意、奧、比、荷、西11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丑條約》,主要內容有: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稅等稅收作擔保,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計國軍隊駐扎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不準中國人居住,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D項正確;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一中英《南京條約》,《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也有: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和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排除A項;1858年,英法聯軍北上,攻陷大沽炮臺,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與俄、美、英、法四國分別簽訂了《天津條約》,通過這些條約,西方列強獲得了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權,排除B項;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鴻章為議和全權大臣,前往日本馬關議和,經過談判,雙方簽訂中日《馬關條約》,規定: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排除C項。故選D項。4.蔡元培先生在1925年曾經寫過一幅挽聯:“是中國自由神,三民無權,推翻歷史數千年專制之局;愿吾儕后死者,齊心協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該挽聯是寫給()A.鄧世昌 B.譚嗣同 C.孫中山 D.廖仲愷【答案】C【解析】根據“三民無權,推翻歷史數千年專制之局”可知“他”提出了三民主義,推翻了專制的清王朝,由此可知“他”是孫中山,故選C項;鄧世昌、譚嗣同和廖仲愷都與提出三民主義和推翻清政府不符,排除ABD項。故選C項。5.時任美國駐華公使的芮恩施這樣評價五四運動:從巴黎和會決議的禍害中,產生了一種令人鼓舞的中國人民的民族覺醒,使他們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動而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芮恩施的觀點表明五四運動()A.擁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B.改變了巴黎和會的決議C.壯大了無產階級的力量 D.完成了中國的救亡使命【答案】A【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在五四運動中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得到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廣泛擁護,說明了五四運動擁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與題干材料“從巴黎和會決議的禍害中,產生了一種令人鼓舞的中國人民的民族決心,使他們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動而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描述相符,A項正確;五四運動迫使北洋政府沒有在“巴黎和約”上簽字,而并非改變了巴黎和會的決議排除B項;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展現了偉大的力量,而非壯大了無產階級的力量,并且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與題干材料描述無關排除C項;題干材料“從巴黎和會決議的禍害中,產生了一種令人鼓舞的中國人民的民族決心,使他們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動而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描述體現了五四運動擁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而非五四運動完成了中國的救亡,排除D項。故選A項。6.某班同學去下圖所示地點研學,可以從中感受到的歷史信息是()A.新文化運動 B.五四愛國運動C.第一次國共合作 D.南京臨時政府成立【答案】C【解析】根據圖片可看到“陸軍軍官學校”字樣,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4年,國共第一次合作開始,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1924年5月,孫中山在廣州黃埔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孫中山兼任軍校總理,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不久后擔任政治部主任,在短短幾年時間里,黃埔軍校招收學生一萬多名,培養出大批軍事和政治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隨后的北伐戰爭作了準備,由此可知可以從右圖中感受到的歷史信息是第一次國共合作,C項正確;A、B、D選項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故選C項。7.1927年,在擊潰吳佩孚的主力后,又在江西殲滅孫傳芳的主力接著,一路沿長江東下,攻占南京另一路由福建進入浙江、上海軍隊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震動全國。材料敘述的事件是()A.北伐戰爭 B.井岡山會師 C.紅軍長征 D.淮海戰役【答案】A【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北伐戰爭北伐戰爭北伐戰爭是指1926年到1927年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由廣東國民政府發動的反對北洋軍閥的革命戰爭,北伐戰爭的目的是推翻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1926年7月9日,廣東國民政府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十萬人正式出師北伐,經過浴血奮戰,北伐軍終于在8月下旬攻下汀泗橋、咸寧和賀勝橋,擊潰吳佩孚主力,并在10月10日攻占武昌,經過艱苦戰斗,11月占領九江、南昌,并一舉殲滅了軍閥孫傳芳的主力,同時,福建、浙江等省的軍閥也紛紛倒向北伐軍,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僅半年,就取得了驚人的進展,控制了南方大部分省區,國民革命軍馮玉祥部也控制了西北地區,并準備東出潼關,響應北伐軍,北伐戰爭的勝利大局已定。北伐途中,中國共產黨各級組織在廣東、湖南、湖北等省領導工農群眾積極參與運輸、救護、宣傳、聯絡等工作,為北伐勝利進軍提供了有利保障,就在全國革命形勢不斷高漲、北伐勝利進軍之時,蔣介石“反共反人民”的面目暴露出來,1927年4月和7月,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后在上海和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北伐戰爭的勝利果實被竊取,A項正確;井岡山會師在1928年4月,時間不符,排除B項;紅軍長征在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時間不符,排除C項;淮海戰役發生在1948年11月,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8.某紀念館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推出了以“紅色教育”為主題的展覽,該展覽分為“歷史性決策”、“起義的前夜”、“偉大的第一槍”、“軍旗的升起”四個部分,該展覽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南昌起義 B.廣州起義 C.百色起義 D.左右江起義【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也是人民軍隊建立的開始,A項正確;廣州起義有很多次,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B項;百色起義,又叫右江暴動,是1929年12月11日,鄧小平、張云逸、雷經天、韋拔群在廣西百色舉行起義,成立右江工農民主政府,開始了廣西西部的工農武裝割據。排除C項;左右江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西右江地區百色起義和左江地區龍州起義的統稱。排除D項。故選A項。9.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這一論點的依據是中國共產黨在井岡山()A.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B.建立了敵后抗日根據地C.進行了驚心動魄的戰略轉移D.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革命道路【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大革命失敗后,中共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革命道路,即井岡山道路,D項正確;A項是南昌起義的意義,排除A項;敵后抗日根據地主要是在北方,也不僅僅只有井岡山,排除B項;戰略轉移是從江西瑞金,排除C項。故選D項。10.1929年,井岡山天寒地凍,紅軍官兵身穿單衣,食不果腹。他們依然唱道:“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凈打光。干稻草來軟又黃,金絲被兒蓋身上,不怕北風和大雪,暖暖和和入夢鄉。”歌詞主要反映了A.根據地正確的斗爭策略B.紅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C.土地革命斗爭效果顯著D.自然條件限制根據地發展【答案】B【解析】依據題干“1929年,井岡山天寒地凍,紅軍官兵身穿單衣,食不果腹。他們依然唱道:‘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凈打光。干稻草來軟又黃,金絲被兒蓋身上,不怕北風和大雪,暖暖和和入夢鄉’”可知,歌詞主要反映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后,紅軍生活雖然艱苦,但紅軍仍然以苦為樂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11.閱讀歷史書籍需要關注章節標題,從而把握內容的主旨下圖中可以填入的最適當的標題是()標題:第一節北伐戰爭第二節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第三節中國工農紅軍長征A.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 B.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C.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D.人民解放戰爭【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北伐戰爭是國共第一次合作的體現。而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是處于國共對峙時期,因此標題是“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B項正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是從五四運動時期,排除A項;抗戰是1931-1945年,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C項;解放戰爭是在1946年之后,排除D項。故選B項。12.在國共重新合作的客觀形勢漸次成熟的時候,起到促進合作作用的歷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 C.重慶談判 D.南京大屠殺【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戰線初步形成,B項正確;九一八事變標志著中華民族局部抗戰的開始,拉開了抗日戰爭的序幕,排除A項;重慶談判后,國共兩黨由合作走向對抗,選項內容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項;南京大屠殺是日本全面侵華戰爭時期在南京制造的慘案,屠殺30多萬中國人,排除D項。故選B項。13.抗日戰爭時期,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與指揮中樞是()A.南京 B.重慶 C.延安 D.西柏坡【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戰爭時期,陜甘寧邊區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為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與指揮中樞,C項正確;A、B、D選項與題意不符,排除。故選C項。14.某革命歷史展館展出了“新四軍”“八路軍”的袖章,應該出現于下列哪一時期?()A.北伐戰爭 B.紅軍長征 C.抗日戰爭 D.解放戰爭【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抗戰時期根據兩黨協議,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南方八省的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C項正確;北伐時期沒有八路軍,排除A項;長征時期叫中國工農紅軍,排除B項;解放戰爭時期叫中國人民解放軍,排除D項。故選C項。15.這次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央領導機關,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并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戰后的奮斗方向:這次大會是()A.洛川會議 B.瓦窯堡會議 C.古田會議 D.中共七大【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中共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它是中國共產黨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理論武器。D項正確;洛川會議是制定全面抗戰路線,排除A項;瓦窯堡會議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排除B項;1929年1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九次會議,即古田會議召開,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排除C項。故選D項。16.1945年8月,毛澤東接受蔣介石邀請親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經過談判,國共雙方簽訂了()A.《合作宣言》 B.《共同綱領》 C.《停戰協議》 D.《雙十協定》【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1945年10月10日,國共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D項正確;A項是在抗戰時期,B項第一屆政協會議上頒布的,C項是抗美援朝時期,排除ABC項。故選D項。17.下圖是某同學的筆記,該筆記歸納的是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人民解放軍英勇作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A.爆發的時代背景 B.取得勝利的原因C.主要歷史進程 D.取得勝利的影響【答案】B【解析】根據表格信息可知分別記錄了解放戰爭在政治、經濟、軍事、民心等方面勝利的原因,B項正確;A、C、D選項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故選B項。18.19世紀末放棄高官厚祿,毅然回家鄉創辦大生紗廠,帶動很多中國人走上“實業救國”道路的狀元實業家是()A.張謇 B.榮德生 C.侯德榜 D.嚴復【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狀元實業家張謇創辦大生紗廠,帶動了很多中國人走上“實業救國”道路。還有榮氏兄弟、盧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業家。A項正確,排除BC項;嚴復是思想家,排除D項。故選A項。19.一位同學繪制了以下示意圖。它反映出A.近代民族工業曲折發展 B.洋務運動刺激了民族工業的發展C.建立了完備的工業體系 D.徹底改變了中國落后的經濟面貌【答案】A【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江南制造總局是洋務運動時期興辦的企業,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始;大生紗廠是19世紀末張謇創辦的民族工業;在一戰時期,我國的民族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在抗日戰爭時期,民族工業受挫,開始內遷。所以示意圖反映的是我國近代民族工業艱難曲折發展的過程,B項示意圖中沒有體現;CD項表述錯誤;A項表述正確,故選A。20.1906年《大公報》刊載廣告“本號聘請旁通泰西化學餅師,選買上等洋面,以西式餅之材料制造中秋月餅,用外國糖漿推凸,食之爽心,觀之悅目。”這反映了當時上海()A.商品經濟十分發達 B.崇洋媚外成為主流C.飲食時尚發生變化 D.社會習俗完全西化【答案】C【解析】根據“選買上等洋面,以西式餅之材料制造中秋月餅,用外國糖漿推凸,食之爽心,觀之悅目”可得出反映的是上海地區出現了西式的餐點,因此說明飲食時尚發生變化,C項正確;材料不能體現商品經濟的發展狀況,A項正確;“主流”的說法錯誤,排除B項;D項太絕對,排除D項。故選C項。二、非選擇題(共5小題,30分)21.近代以來中國各個階層的仁人志士,為追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夢想,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探索和嘗試。(1)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表格事件代表人物主要主張1李鴻章等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政府統治2康有為、梁啟超救亡圖存,主張維新變法辛亥革命3三民主義4陳獨秀5(2)中國人在以上救國道路上的探索都失敗了,這些失敗對你有什么啟迪?【答案】(1)1、洋務運動;2、戊戌變法;3、孫中山;4、新文化運動;5、民主與科學(2)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改良及革命運動都不能救中國。只有在中國共產學史領導之下,才能擺脫被壓迫的命運。【解析】(1)根據“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政府統治”可得出是洋務運動。康有為、梁啟超發動了戊戌變法。孫中山提出了三民主義。陳獨秀發動了新文化運動,宣揚民主與科學。(2)根據材料和所學,可得出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改良及革命運動都不能救中國。只有在中國共產學史領導之下,才能擺脫被壓迫的命運。言之有理即可。22.根據下圖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信息,寫一篇遵義會議的歷史小短文(包括時間、主要內容、歷史意義。要求:史實正確,語句通順)

遵義會議會址【答案】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了一次極其重要會議遵義會議,這次會議在極端危險的時刻,結束了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把黨的路線轉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軌道上來,挽救了黨和紅軍。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是我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的黨走向成熟的黨的標志。【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全力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37年9月,國民黨通訊社公開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也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合法地位這樣,以國共合作為主題的杭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材料二:抗日戰爭期間,各地青年紛紛投筆從戎;廣大婦女宣傳杭日、救護和戰地服務;隨工廠內遷的工人不分晝夜,加班生產;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積極捐款捐物,支援抗戰,數萬華僑青年回國參戰;文藝界成立各種抗戰協會,通過文藝作品宣傳抗戰,振奮士氣。材料三:(1)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國共抗日統一戰線建立后,中國形成了兩個戰場: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這兩個戰場都給日偽軍沉重打擊。請舉出發生在正面戰爭和敵后戰場的戰爭各一例,舉出國民黨、共產黨方面為國捐軀的抗戰將領各一位。(2)據材料二舉出兩個抗戰時期出現的反映抗日救亡時代主題的文藝作品。(3)中國各階層、各民族在抗戰的旗幟下團結起來,凝聚起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請結合上述三則材料,你認為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有哪些?【答案】(1)國民黨:張自忠;共產黨:左權(2)《風云兒女》,《義勇軍進行曲》(3)自強不息、奮勇拼搏、愛國主義等。【解析】(1)國民黨:棗宜會戰中,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上將壯烈殉國;共產黨:在反“掃蕩”中,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血灑疆場。(2)根據所學,1935年,“上海電通公司”拍攝的故事影片《風云兒女》,《風云兒女》的主題歌就是聶耳所作的《義勇軍進行曲》《風云兒女》:率先吹響抗日的號角。1932年,當日本人的槍炮聲穿過東北三省,穿過上海、南京,任何一個單個的人都已經無法承擔這種民族苦難的深重,任何一種單一的文藝表現形式也已經無法充分表達仇恨和喚醒民眾。當時,左翼作家聯盟的作家、詩人、演員紛紛拿起了文藝的武器。1935年初,“電通”也開拍了《風云兒女》。拍攝期間,田漢被捕,夏衍改編了劇本,聶耳懷著強烈的愛國熱情為影片創作了主題曲。這部反映“九·一八”事變后,青年知識分子走出彷徨,投身抗戰的電影,很快隨著《義勇軍進行曲》的激昂歌聲響徹了中國的每一寸土地,凝聚著主創人員血淚的《風云兒女》,也率先吹響了抗日救亡的號角。(3)結合材料的信息的所學可得出有自強不息、奮勇拼搏、愛國主義等。24.跟著毛主席的詩詞學習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材料一: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毛澤東《西江月·秋收起義》(1927年9月)材料二:“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遙迄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九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峨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毛澤東《七律·長征》(1935年10月)材料三: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1949年4月)(1)材料一中的秋收起義在中國革命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秋收起義發生在哪一年?(2)材料二《七律?長征》中紅軍長征的原因是什么?紅軍長征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