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認識區域
第一節區域及其類型
課后篇鞏固提升
A級必備知識基礎練
根據定量與定性的指標,可將我國劃分為四個生態大區,如下圖所示。據此完成1~2題。
1.劃分四個生態大區的主要依據有()
①自然地理特征②經濟發展水平③行政區劃④生態系統特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
2.四個生態大區按照區域的性質劃分屬于()
A.自然區域B.行政區域
C.經濟區域D.文化區域
廨劇第1題,生態屬于自然環境的范疇,生態大區是依據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態系統特征劃分
的,C項正確。②③屬于社會經濟的范疇,故可排除。第2題,根據上題分析可知,四個生態大區
是按照自然要素劃分的,因此屬于自然區域。
餐夏|1.C2.A
讀甲、乙、丙、丁所示景觀圖,完成3~4題。
甲成都都江堰
丙窯洞
3.有關各個區域類型及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都屬于自然區域B.都屬于經濟區域
C.四者的空間尺度大小不同D.甲、乙屬于文化區域
4.對甲所在區域人們農業生產活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A.糧食生產以種植水稻為主
B.主要從事旱地耕作
C.畜牧活動是主要農業活動
D.經濟作物以大豆和油菜為主
函第3題,四地都有人文建筑工程,不屬于自然區域,同時也不屬于經濟區域;從景觀圖來比
較,四地的空間尺度大小不同;都江堰不屬于文化區域。第4題,甲位于四川盆地,屬于亞熱帶季
風氣候,以種植業為主,糧食生產主要種植水稻。
懵案)3.C4.A
江蘇省可以劃分為蘇南、蘇中和蘇北三大區域。讀圖,完成5~6題。
5.該圖主要反映區域間的()
A.整體性B.差異性C.層次性D.動態性
6.江蘇省三大區域間人口主要流向和體現的區域特征是()
A.①一②一③開放性B.③一②一①整體性
C.②—①一③差異性D.③一>①一②動態性
的第5題,蘇南、蘇中和蘇北三大區域的面積、人口、城市化水平等各要素存在明顯不同,
所以主要反映區域的差異性。第6題,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是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展水
平從高到低依次為蘇南、蘇中、蘇北,所以人口主要從蘇北流向蘇中、蘇中流向蘇南,即從圖
中①地區流向②地區、②地區流向③地區。體現的區域特征是開放性。
牌案|5.B6.A
7.讀下圖,有關圖中各地區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①②兩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主要表現為氣候的差異
B.③地形區兩側自然地理環境的相似性主要表現為同屬于低山丘陵區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C.④⑤兩地形區自然地理環境的相似性主要表現為氣候干旱
D.⑥⑦兩地形區,農業生產的差異性主要表現為⑥為畜牧業,⑦為種植業
解責①地位于太行山西側;②地位于太行山東側,兩地都是溫帶季風氣候。
量八
贛江新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北部輪江之濱,努力打造為長江中游地區濱湖臨江、宜居、宜業
的新城區。讀圖,完成8~9題。
8.關于贛江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區域的開放性越來越小
B.與周邊地區氣候特征不同
C.區域內部具有相似性
D.該區域不具有動態性
9.設立贛江新區的目的主要是()
①實施沿海開放戰略的重要舉措②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舉措③促進長江中游城
市群的建設
④提升南昌作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地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顫第8題,贛江新區隨著時代的發展,開放性會越來越大;該地區與周邊地區氣候特征相同;
區域內部具有相似性,區域之間有差異性;該地區未來會繼續發展,空間范圍會變化,具有動態
性。第9題,設立髓江新區的目的主要是促進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設,提升南昌作為全國性綜
合交通樞紐的地位。
客票18.C9.C
10.讀圖甲、圖乙,完成下列各題。
(1)圖乙中的B地區是(地區),按自然區域的分類,它屬于。
(2)讀圖并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倒淌河的形成對青海湖的影響。
(3)以圖乙中A地區為例,說明自然地理環境具有整體性特征。
曖畫第(1)題,根據經緯網及地形輪廓判斷,B地區位于長江、黃河源頭地區,應是三江源地區;
自然區域可分為自然大區、自然地區、自然區,三江源屬于自然區。第(2)題,倒淌河的形成對
青海湖的影響主要從入湖水量增多引起湖泊面積、水位及鹽度的變化方面分析。第(3)題,自
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特征要從該地區的自然地理要素方面來闡述。
客朝⑴三江源自然區
(2)面積增大,水位升高;由淡水湖變為咸水湖。
(3)自然地理環境組成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圖中A地區
處于青藏高原的西北部,地勢高,氣候寒冷,降水少,多大風;自然景觀以草地和高山寒漠為主;
多內流河、內流湖、咸水湖,河流水量小;土壤發育程度低、速度慢,土層淺薄,有機質含量小。
B級關鍵能力提升練
讀圖,完成11~12題。
而N大氣溫度變化幅發減小I---
液吸收潛熱增加|
空氣濕度增大|,
溉|圾高溫度降低|
蒸騰作用加強
灌溉、綠洲效應與水、氣、生物相互作用示意圖
11.下列關于①??④所代表的內容,搭配正確的是()
A.①一土壤比熱容減小
B.②一地面蒸發的水量減小
C.③一地面植被覆蓋率增大
D.@—氣溫年較差變大
12.①環節導致“大氣溫度變化幅度減小”,蘊含的地理原理是()
A.地理環境的動態性B.地理環境的開放性
C.地理環境的差異性D.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麗第II題,土壤濕度增大,水分增多,土康比熱容會增大,同時地面植柩覆蓋率也會增大,A項
錯,C項對;②表示土壤中水分增多導致地面蒸發的水量增加,B項錯;④表示因蒸騰作用加強,
大氣中的水汽和云量增多,導致氣溫年較差變小,D項錯。第12題,地面是低層大氣主要的直
接熱源,土壤濕度增大,則其比熱容也隨之增大,地面增溫和降溫的幅度戒小,大氣溫度的變化
隨生L隨之減小,其蘊含的地理原理是地理環境的整體性,D項對。
答案|11.C12.D
南嶺是中國南部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線,中央電視臺美食欄目《舌尖上的中國》曾介紹,南嶺美
食自成一派,如“清炒蕨菜——蕨菜是最為普遍的野菜”“米味十足腸粉一本地的好水、靚米”
等。讀下圖,完成1374題。
13.詩句“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種春風有兩般”是當地自然景觀的真實寫照,導致這種差異的主
要因素是()
A.緯度位置B.海陸位置
C.地形地勢D.熱力環流
14.以下對“南嶺美食自成一派”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A.氣候暖濕,食材豐富B.烹飪質樸,風味獨特
C.天然佳肴,飲食喜好D.美食匯聚,交流改進
的第13題,南嶺南北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以及熱力環流的差異不大,但是南嶺對寒冷的
冬季風有阻擋作用,北坡為冬季風迎風坡且背陰,氣溫相對較低,而南坡為冬季風背風坡且向
陽,氣溫相對較高。故導致“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種春風有兩般'’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勢。第14
題,南嶺氣候溫暖濕潤,生物品種多,工業污染小,食材純天然,山區交通不便,與外界交流少,區
莖勺攵性差,久而久之形成了質樸天然的烹飪手法,美食文化自成一派。
客第]13.C14.D
下圖左半部分是某地貧困和生態以境惡化循環圖,右半部分是經濟、社會和生態良性循環示
意圖。讀圖,完成1576題。
經濟、社也空效益不斷提高
制約經
生態環、、濟發展,經濟效加產提
境惡化,、益提礫
貧困加劇增
加發展加、<二
投工業)住態改看
入7倔力增加,
追求糧
水十溜
食高產③
、失減輪
15.圖中①②代表的含義分別是()
A.開墾土地、單產增加B.科學種田、提高單產
C.退耕還林、耕地減少D.毀林開荒、水土流失
16.該區域生產活動從①轉變為③,對區域的發展影響極大,這反映的地理環境的特點是()
A.整體性B.差異性C.開放性D.動態性
的第15題,從圖中可以推出①②③分別代表了毀林開荒、水土流失、農林牧綜合發展。第
16題,結合上題,①毀林開荒導致生態環境惡化,貧困加劇;而③農林牧綜合發展可以改善環境
呵望提高經濟效益,提高了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所以反映了地理環境的動態性。
答案|l5.DI6.D
17.(拓展探究)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世界某區域若干地理信息分布示意圖(左圖為地形圖及海陸分布示意圖,右圖為左
圖中虛線方框內水系分布示意圖)。
材料二材料一中四個地點氣候數據圖。
材料三上述兩個材料中,④地位于世界著名海洋公園麥夸里島,該島是從海洋深處逐漸開出
海面形成的,為火山島,平均海拔約240米。下圖為麥夸里島典型景觀照片。
(1)自然環境要素相互聯系,體現了整體性特征。根據材料一、二,舉一例說明材料一左圖中兩
大島嶼整體性的突出表現,并說出形成該整體性的主要原因。
(2)比較①③兩地氣候特征差異,并說明原因。
(3)相對于②地所在島嶼的河流,麥夸里島的河流發育程度—(填“高”或"低”),請說出最主要
的兩個原因。
(4)材料一左圖中最大的島嶼東、西部河流特征差異顯著。相對于P河上游,Q河上游向下和
向源頭侵蝕能力_______(填“更弱”或“更強”),請分析原因。
阿明第(1)題,自然環境要素包括水、大氣、生物、巖石、土堵等。兩大島嶼整體性的突出表
現可以選擇其中之一來論述;由于兩大島嶼大致位于36°S?48°S,屬于溫帶氣候,影響氣候
的主要因素為緯度,所以形成兩大島嶼該整體性的主要原因是該兩大島嶼位于中緯度地區;或
者根據地形圖判斷,兩大島嶼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上,所以可以判斷出兩大島嶼的地形特征
是以山地為主,平原面積狹小;其成因為地處板塊的消亡邊界,一般多形成島弧和海岸山脈。第
(2)題,①③兩地氣候特征差異的比較,可以從氣溫和降水兩方面來分析;其差異的成因可以從
緯度、大氣環流、地形等方面分析。第(3)題,由材料三可以看出,相對于②地所在島嶼,麥夸里
島為火山島且形成時間較晚,平均海拔約240米,面積較小,流水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不明顯,
所以河流發育程度低。第(4)題,相對于P河,Q河位于西風的迎風坡,降水豐富,地形陡峻,所以
河流落差更大,流速更快,水能豐富,上游河流下切侵蝕和向源頭侵蝕能力更強。
固乳1)突出表現:溫帶氣候。主要原因:地處中緯度地區。
(或突出表現: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狹小(或地形陡峭)。
主要原因:處于板塊消亡邊界(板塊碰撞地帶)。(言之成理即可,但必須是該區域突出的整
體性表現,主要原因必須與表現對應))
(2)氣溫:①地年均溫高于③地,原囚是①地緯度低于③地。
降水:①地年降水量小于③地,①地冬季降水比例更大。(或①地降水季節變化大于③地或
③地降水季節分配更均勻)原因是①地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③地位于山地
的迎風坡,終年受西風影響。
(3)低面積小,海拔低。
(4)更強河流落差更大,流速更快;流域內降水更豐富,流最更大,能量更集中。
第二節區域發展差異與因地制宜
課后篇鞏固提升
A級必備知識基礎練
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區。據此完成1~2題。
1.關于K江三角洲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目前屬于成長階段
B.當前屬于粗放型的區域開發方式
C.區域內煤、鐵、森林、水資源匱乏
D.按收入水平劃分為中等收入地區
2.關于長江三角洲地區農業生產的敘述,正確的是()
A.耕地多為水田,適宜大規模機械化作業,集約化程度高
B.氣候類型是溫帶季風氣候,優越的水熱條件,使其農作物能夠一年兩熟至三熟
C.長江三角洲地區河湖水面廣,水產業較發達
D.長江三角洲地區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甜菜和棉花
麗第1題,長江三角洲地區目前屬于以創新驅動為主的高效益綜合發展階段;當前屬于精細
型的區域開發方式,以較少的資源和環境代價發展經濟;區域內煤、鐵、森林資源匱乏,但水資
源豐富;按收入水平劃分為中等收入地區。第2題,長江三角洲地區人口稠密,河湖密布,耕地多
為水田,分布分散,農業生產以人力勞動為主,機械化水平低。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氣候類型是亞
熱帶季風氣候。長江三角洲位于我國南方地區,主要的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等,甜萊是北
方地區的農作物。
2.C
讀我國兩個三角洲略圖,完成3~4題。
3.從自然條件看,兩地的差異是()
A.甲比乙土壤肥沃B.甲比乙礦產豐富
C.甲海洋比乙海洋廣闊D.甲比乙熱量條件差
4.利用各自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兩地都發展了()
A.鋼鐵和造船B.甘蔗種植業
C.淡水養殖業D.造紙和化工
畫第3題,從自然條件看,由于兩地緯度不同,因此熱量條件不同,乙(珠江三角洲)緯度較甲
(長江三角洲)低,因此乙熱量條件比甲好。第4題,兩地所在地區地勢低平,降水多,因此都發展
了淡水養殖業。
僭案|3.D4.C
(2021廣東卷)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和西北內陸地區是我國三大產棉區,2020年,新疆棉花產
量占全國和世界總產量分別達87.3%和20%以上,機械采摘率已達69.8%。下表反映三大產棉
區不同時段面積和單產對棉花產量的貢獻率變化。據此完成5~7題。
產棉區貢獻率〃%時長江流域黃河流域西北內陸
段/年面積單產面積單產面積單產
1950—196522.6130.2726.8548.6152.389.52
1965—198018.7746.7420.3752.7834.9226.98
1980—199530.6537.5550.9330.5647.6219.05
1995—201055.5619.1662.0417.1361.909.52
2010—201557.4726.4468.0611.1166.679.52
5.從自然因素考慮,影響三大產棉區棉花生長的共性條件是()
A.豐沛的降水B.晝夜溫差大
C.充足的光熱D.肥沃的土壤
6.三大產棉區中對棉花產量貢獻一直以面積為主導的是()
A.長江流域棉區B.黃河流域棉區
C.西北內陸棉區D.三大棉區皆是
7.近年來新疆棉花產量在全國占比進一步增大主要得益于()
①土地資源豐富②沙漠化強度減弱③機械化水平高④氣候暖濕化加強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
畫本組題以我國三大產棉區影響棉花產量要素的相關數據為背景,創設了生活實踐情境,
考查了區域差異、農業區位因素等必備知識和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等學科素養,對數據解讀
和整理的能力要求較高,主要體現了知識考查的綜合性和應用性。該組題提供的情境和主題
從側面向考生展示了新疆的快速發展,有力地回擊了國外反華勢力對中國的誹謗和攻擊,利于
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第5題,應從三個區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特征入手對比分析。西北內陸地區降水不豐沛,土壤也不肥沃,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晝夜溫差
相對較小,三地夏季光熱資源都較充足,適宜棉花生長。C項正確。第6題,通過數據對比可知,
只有西北內陸棉區面積對棉花產量的貢獻率一直大于單產對棉花產量的貢獻率。C項正確。
第7題酒北內陸地區面積廣大,地廣人稀,土地資源豐富,①正確;結合材料可知,2020年,新疆
棉花機械采摘率已達69.8%,說明機械化水平高,③正確;沙漠化強度減弱和氣候暖濕化與當地
照小量在全國占比進一步增大無直接關系,②④錯。B項正確。
答案|5.C6.C7.B
長江三角洲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該地區以城市群為龍頭帶動了區域經濟的起飛。
據此完成8~9題。
8.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過程中,國家倡導長江三角洲等經濟發達地區支援西部地區,從全局
上看主要是為了()
A.利用西部大量富余勞動力
B.提供西部所需的大量資金
C.向西部提供人才、技術支持
D.保持東、西部地區的經濟協調發展
9.某外商欲在長江三角洲建立集成電路生產廠,選擇廠址時優先考慮的因素有()
①靠近原料地②靠近市場③有高素質的科技人員
④靠近機場、高速公路
A.①②B.②@C.③④D.①?
睚旬第8題,A、B、C三項都是從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角度看問題,而不是從全局現點來分析
問題。第9題,擁有高素質的科技人員是發展集成電路生產的關鍵,集成電路生產所需原料少,
空手體積和質量小而輕,產品的價值高,因此多以空運和公路運輸為主。
懵案|8.D9.C
10.根據中央的戰略部署,江蘇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確立了對口支援關系。閱讀材料,完成下
列各題。
材料一圖1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圖,圖2為江蘇省簡圖。
圖1圖2
材料二圖3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江蘇省三次產業比重統計圖。
第一產業第一產業笫匚產業
圖3
(1)試比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江蘇省的自然特征。
項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江蘇省
目
地形以平原為主
氣候
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類型
河流河流少,水量小
礦產豐富,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較少
資源為主
(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江蘇省都有豐富的風能資源,簡述其各自的風能資源空間分布特點。
(3)比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與江蘇省三次產業比重的差異。
(4)簡述江蘇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互協作對兩省級行政區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
對新疆的影響:
對江蘇的影響:
(5)2011年,新疆正式啟動了霍爾果斯特殊經濟開發區的建設。試分析霍爾果斯經濟發展的優
勢條件。
畫第(1)題,結合所學地理知識及圖中信息即可回答。第(2)題,要注意兩省級行政區不同地區
有效風能密度的差異。第(3)題,根據統計圖直接比較各產業所占比重大小即可。第(4)題,應強
調相互協作可以揚長避短,從而促進兩地經濟的發展。第(5)題,可以從位置、交通、政策、資
源等方面分析當地經濟發展的優勢條件。
疆(1)以盆地、山地為主以溫帶、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河網密集,水量大能源資源(石
油、天然氣和煤炭)
(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風能資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山脈及其以北地區和昆侖山脈地區。
江蘇省的風能資源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
(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一產業所占比重大于江蘇省;江蘇省第二、三產業所占比重大于
新強維吾爾自治區。
(4)獲得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有利于產業升級;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緩解資源緊張局面;擴大市場
(5)霍爾果斯是我國通向中亞的重要門戶;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資源豐富。
B級關鍵能力提升練
近年來,肯尼亞80%的鞋業市場被中國和印度占據,廉價進口鞋嚴重擠壓了本地制鞋企業的生
存空間。目前,肯尼亞致力于吸引中國制鞋企業投資本地的皮鞋生產??夏醽喪窃S多關稅及
投資促進和保護協議的成員國,如《非洲發展與機遇法案》。通過相關協議,肯尼亞直接投資
生產的產品在美國等國家都享受免稅或非常優惠的政策。據此完成11~12題。
11.關于肯尼亞的說法正確的是()
A.是一個高收入國家
B.當前為精細型的區域開發方式
C.目前屬于發展中國家
D.城市化水平高,交通便捷
12.肯尼亞吸引中國制鞋企業投資的影響有()
A.促進第一產業比重上升
B.帶動皮革加工和制鞋模具生產
C.改善自然生態環境
D.勞動力就業機會減少
麗第11題,肯尼亞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國民收入低;由于缺資金、技術,當前為粗放型的
區域開發方式;城市化水平低,交通網絡稀疏。第12題,中國制鞋企業投資肯尼亞,帶動該國皮
革加工和制鞋模具生產。
答案|ll.C12.B
下表示意我國沿海某鞋業公司全球化發展的歷程。讀表,完成13-14Mo
發展階
時間方式
段
①產品
1991—1997
“走出接收訂單,代工生產
年
去“
②銷售
1998—2001在俄羅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尼日利亞、美國、巴拿馬建立貿易公
“走出
年司
去”
③品牌
2002—2003
“走出收購意大利某知名鞋業公司
年
去“
④資本
2004—2020在尼日利亞、意大利建立生產基地。在意大利的時尚之都米蘭設立斫
“走出
年發中心
去“
13.該公司①②階段的主要發展R標是()
A.開拓國際市場B.建立品牌形象
C.吸引國外資金D.降低生產成本
14.該公司在尼日利亞、意大利建立生產基地,可以()
A.降低勞動成本B.增強集聚效應
C.便于產品銷售D.便于原料運輸
麗第13題,讀表可知,①②階段分別是訂單代工生產、產品異地銷售,兩階段都是產品銷往
國外,主要是為了開拓國際市場,A項對。第14題,該公司在尼日利亞、意大利建立生產基地
是在品牌“走出去”之后,這可以更加迎合市場、加強產品本土化。接近市場有利于降低產品
運費,便于銷售,而意大利的勞動力成本比我國高,A項錯,C項對;在國外建立企業,不能增強集
聚效應,B項錯;該產業并非原料指向型,D項錯。
答案|13.A14.C
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長率分別是衡量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的重要指標。下圖為
近年來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長率與全國平均值之比的統計圖,圖中X軸表示人均
GDP增長率與全國平均值之比,Y軸表示人均GDP與全國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號中的數值
為其萬元產值能耗,全國平均值為0.74(單位:噸標準煤/萬元)。據此完成15~16^o
上海2
(0.62),江蘇
(0.60)
湖北
全國(0^1)
0
??
山西廣西
(L76)(0.80)
0
15.關于五省市經濟發展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A.山西經濟發展水平高于湖北
B.上海經濟發展速度低于江蘇
C.湖北經濟發展水平高于江蘇
D.廣西經濟發展速度低于全國
16.從萬元產值能耗看()
A.山西最高,應優化工業結構以降低能耗
B.廣西較低,應承接東郃地區高耗能工業
C.上海和江蘇較低,應大力發展重型工業
D.湖北較高,應發展資源密集型工業以降低能耗
麗|第15題,據材料知,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長率分別是衡量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
速度的重要指標。X軸可以反映區域經濟發展速度,Y軸可以反映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據圖
可以看出,位于X軸上方的上海、江蘇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下方的山西、廣西經濟發展水平
比較低。位于Y軸右側的湖北、廣西、江蘇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左側的上海、山西經濟發
展速度比較慢。第16題,萬元產值槍耗受地區產業結構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影響,山西省的產業
”?重化工業為主,萬元產值能疑最高,故應優化工業結構以降低能耗。
答案|15.B16.A
17.(拓展探究)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歐洲部分地區示意圖。
材料二沿50°E年降水量、年蒸發量和210C積溫圖。
年降水質
NI(TC積溫與年蒸發量
℃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45°N50°N550N60°N65°N
(1)東歐平原的北部和南部地表形態差異大,根據外力作用分析成因。
(2)有人建議將圖中A城的冶金工業遷往B城,你認為是否合理?請闡述理由。
(3)大約以55cN為界,東歐平原南、北植被類型有明顯差異,試結合材料二加以說明。
(4)過度開采資源使A城市面臨崩潰的危機。A城市今后發展過程中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畫第(1)題,由圖可知,東歐平原北部緯度較高,地質歷史時期冰川作用強烈,形成波狀起伏的
丘陵;南部降水較多,流水作用強烈,主要以堆積為主,地形平坦開闊。第(2)題,為開放性試題,
若認為不合理,要從遠離資源、能源地,污染嚴重,土地租金高,成本高等方面回答;若認為合理,
則從交通便利、接近市場、技術力量較強等方面回答。第(3)題,要結合材料二,從積溫、年降
水量、年蒸發量方面分析,對東歐平原的南、北部要分別回答。第(4)題,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新興工業檢第三產業;治理污染,美化環境;拓展交通,發展科技。
屈](1)冰川作用導致平原北部地表波狀起伏;流水作用導致平原南部地形平坦開闊。
(2)不合理:B城遠離資源、能源產地,污染環境,土地租金(勞動力工資水平)高、生產成本
IHJ。
(或合理:B城水陸交通便利,接近消費市場,技術力量較強。)
(3)北部年降水量大于年蒸發量,氣候較濕潤,但熱量少,植被類型以亞寒帶針葉林為主。南
部年蒸發量大于年降水量,氣候較干旱,但熱量較好,植被類型以溫帶草原為主。
(4)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治理污染,美化環境;拓展交通,發展科
技。
第三節區域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
課后篇鞏固提升
A級必備知識基礎練
區域是地球表面一定的空間范圍。區域的規模有大有小,區域之間常發生
物質、能量、信息等形式流動。讀資源跨區域調配示意圖,完成1-2題。
1.若甲對應目前我國的農村地區,乙對應目前我國的城市地區,則沿箭頭①在區域間調配的是
()
A.資金B.技術C.信息D.勞動力
2.若甲表示發達國家,乙表示發展中國家,則沿箭頭②在區域間調配的主要是()
A.資金B.工業制成品
C.礦產品D.技術
麗第1題,與城市地區相比,農村地區經濟落后,主要向城市地區提供勞動力、自然資源。城
市地區主要向農村地區提供資金、信息、技術等。第2題,由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的生
絲本主要是勞動力和自然資源,礦產品屬于自然資源。
答案|1.D2.C
3.關于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后,東、西部經濟合作所取得的實效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東、西部對口幫扶成效顯著
B.西部招商引資在西部大開發的大環境下發展很快
C在東、西部合作過程中,西部經濟長足發展,東部經濟發展遲緩甚至停滯不前
D.伴隨著西部大開發的穩步推進,東、西部的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聯系日益密切
函東、西部經濟合作是雙贏工程,雙方實現了共同發展。
讀我國三大經濟地帶圖,完成4~5題。
4.關于我國三大經濟地帶的敘述,正確的是()
A.東部經濟地帶和東部季風區的范圍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經濟地帶位于內陸邊遠地區,少數民族聚居,均屬于沿邊省級行政區
C.重慶市屬東部經濟地帶
D.中部經濟地帶的能源和礦產資源具有明顯優勢
5.關于三大經濟地帶協調發展的敘述,正確的是()
A.將部分高能耗企業轉移到資源豐富的中、西部
B.將勞動密集型企業轉移到人口桐密的東部
C.將大運輸量的企業轉移到交通發達的東部
D.將輕工業和農牧業轉移到資源短缺的東部
畫第4題凍部經濟地帶包括遼、冀、京、津、魯、蘇、滬、浙、閩、粵、桂、瓊12個省
級行政區,與東部季風區相差甚遠灑部經濟地帶包括陜、甘、寧、青、新、川、渝、貴、云、
藏10個省級行政區,并非都是沿邊省級行政區;重慶市屬于西部經濟地帶;中部經濟地帶的能
源和礦產資源具有明顯優勢。第5題,東部地帶有資金和科技優勢,中、西部有豐富的能源、
礦產,因此可以把部分勞動密集型m工企業和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業轉移到中、西
部地帶。
懵案(4.D5.A
讀區域空間結構示意圖,完成6~7麴。
6.圖中圈注的兩個改革試驗區的建立,主要考慮的區域特征是()
A.區域界線有的明確有的模糊
B.區域可劃分為下一級區域
C.自然地理環境決定區域發展水平
D.區域內的相似性和連續性
7.有關區域特征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區域內部自然地理要素與人文地理要素具有整體性的特征
B.區域之間有差異性,區域內部也有一定差異性
C.區域具有一定的優勢與特色,因此是獨立存在并與其他區域無聯系的
D.區域的差異性是區域劃分的基礎,也是區域聯系的前提
國畫第6題,改革試險區的建立,主要考慮區域內的相似性和連續性。第7題,區域是按一定指
標劃分的特定地理空間,具有整體性、差異性、動態性和開放性的特性。差異性不僅存在于
區域之間,區域內部也存在。由于差異性的存在,不同區域之間存在聯系,形成開放性的特點。
怪案|6.D7.C
8.讀黃河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略圖,完成下列各題。
(1)說出黃河和長江兩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異。
(2)說出黃河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這兩個區域的地理環境的異同點。
(3)比較兩三角洲農業生產。
比較項黃河三角長江三角
目洲洲
糧食作
小麥
物
油料作
物
耕地類
水田
型
顫第(1)題,從水量、含沙量、汛期、有無結冰期等方面分析。第(2)懣,兩地區地理環境的異
同可從地理位置、氣候、地形、礦產資源等方面進行分析。第(3)題,黃河三角洲耕地類型是
旱地,糧食作物為小麥,油料作物主要為花生;長江三角洲耕地類型是水田,糧食作物主要為水
稻,油料作物為油菜。
矗卜)黃河:徑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結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現象。長江:徑流量大,含
沙量小,汛期長,無結冰期。
(2)相同點:兩地都位于我國的東部沿海地區,地形都以平原為主,都屬季風氣候,雨熱同
期。
不同點:長江三角洲位于亞熱帶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作物的生長期較長,土壤以水稻
土為主,比較肥沃,但礦產資源貧乏。黃河三角洲位于我國的暖溫帶,為溫帶季風氣候,土壤鹽堿
化較嚴重;有較豐富的石油等礦產資源。
(3)
比較項黃河三角長江三角
目洲洲
糧食作
水稻
物
油料作
花生油菜
物
耕地類
旱地
型
B級關鍵能力提升練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下圖是河北、天津各
城市與北京經濟聯系強度指數圖。指數越大,城市之間經濟流量越大。讀圖,完成9~10題。
9.上圖顯示()
A.廊坊指數高與距離北京近無關
B.各城市與北京經濟聯系的強度主要取決于城市等級、距北京遠近
C.北京的對外輻射與距離呈正相關
D.北京對河北各城市產業轉移力度相同
10.從區域發展的角度看()
A.區域競爭互補,發揮北京、天津的雙核作用
B.河北大力發展種植業為北京、天津服務
C.將北京、天津的大量污染產業轉移到河北
D.減弱北京與天津兩城市間的聯系
國畫第9題,由圖可以看出:河北、天津各城市與北京經濟聯系強度指數天津最大,但天津距離
北京不是最近的,即北京的對外輻射不與距離呈正相關,故C項錯誤;河北各城市的經濟發展
不平衡,北京對河北各城市的產業轉移力度不同,故D項錯誤;廊坊指數高與距離北京近有
關,A項錯誤;各城市等級、距北京遠近極大地影響著其與北京經濟聯系的強度,B項正確。第
10題,將北京、天津的大量污染產業轉移到河北,也會影響到北京、天津地區,不可取,C項錯;
天津經濟外向性強,與北京形成東西呼應,減弱北京與天津兩城市間的聯系不可取,D項錯;區
域競爭互補,發揮北京、天津的雙核作用,北京、天津形成京津冀城市區域發展的雙引擎,A項
對;河北應注重接收北京、天津的產業轉移,與北京、天津形成互補,不能以發展種植業為目
標,B項錯。
僭案|9.B10.A
11.新?輪東北振興計劃給遼寧省的發展提供了機遇。振興遼寧經濟,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A.大力發展煤炭和鋼鐵工業
B.全面淘汰傳統制造業
C.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工業
D.加快升級裝備制造業
暖責遼寧是傳統工業區,振興遼寧經濟,不宜大力發展煤炭和鋼鐵等傳統工業,A項錯。全面淘
汰傳統制造業會直接中斷當地經濟發展,B項錯。勞動密集型工業產業結構層次低,不利于區
域經濟振興,C項錯。加快升級裝備制造業有利于振興遼寧省的經濟,D項對。
下圖示意我國全國及東部、中部、西部地區能源自給率的變化情況。讀圖,完成12T3題。
200
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年份
12.圖中四條曲線代表西部地區的是()
A.IB.IIC.IIID.IV
13.下列地區可以大量調出能源輸往IV地區的是()
①東北地區②西北地區③青藏地區④西南地區
A.①②B.??C.②③D.??
麗第12題,我國中部地區能源較多,一直以來都得到較為充分的開發,其能源自給率一直很
高,且一直向外輸出能源,為曲線I;我國東部地區由于經濟較為發達,工業發展較快,消耗能源
多隴源自給率一直很低,需要從外地大量調入能源,為曲線IV;我國西部地區隨著勘探技術的
發展,能源開發力度增大,其能源自給率不斷提高,為曲線山。第13超,根據我國能源的空間分
布特征,得出我國西北、西南地區能源豐富且自給率高,因此,可大量調出能源輸往IV地區。
答案|12.C13.D
14.我國地域遼闊,區域差異明顯。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在我國流傳深遠的“東北八大怪”“云南十八怪”等傳統民謠是對其所處地區自然環
境和傳統民俗風情的恰當描述,具有深刻的地理學內涵。其中“大缸小缸腌酸菜”是“東北八大
怪'’之一。“四季衣服同穿戴'’是"云南十八怪'’之一。
材料二隋唐以后,我國經濟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轉移到南方。在1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
江浙地區以稻米、桑蠶生產為代表的農業,以絲綢、陶瓷為代表的手工業名揚天下。下圖為
滬寧杭地區的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分布圖。
(I)在我國各地中云南之“怪”最多,簡析其原因。
⑵“人家盡枕河……水港小橋多”(參見圖中照片)。簡析滬寧杭地區眾多古城形成這種聚落景
觀的地理原因。
(3)隨著時代的進步,傳統民謠中所描述的部分現象已經消逝。以東北“大缸小缸腌酸菜”為例,
簡析其過去形成和現在少見的原因。
(4)19世紀中期以后江浙古城紛紛衰落,簡析該時段古城衰落的原因。
隆畫第(1)題,可從自然因素(環境條件復雜,地勢起伏大)和社會經濟因素(少數民族眾多,生產
與生活方式多樣)兩方面分析。第(2)題,可從地形地勢、交通、用水等方面分析。第(3)題,東
北“大缸小缸腌酸菜”形成的原因主要從東北地區蔬菜不能越冬生長,新鮮蔬菜不易儲存等方
面分析?,F在少見的原因可從種植技術提高、交通運揄條件的改善、保鮮和冷藏技術的發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分析。第(4)題,從工業技術革命的興起、交通運輸條件的變化等方面
分析即可。
雀1)云南緯度低,地勢起伏大(地形復雜),自然環境復雜;多民族聚居,生產和生活方式多樣。
(2)該地區地勢低平,水網密布,陸上交通不便;人們傍水而居,水運便利用水方便。
(3)過去少見的原因:東北冬季訶寒而漫長,蔬菜不能越冬生長,且新鮮蔬菜不易儲存,過去
需要大量腌制蔬菜以備冬荒?,F在大量腌制蔬菜的現象已很少見的原因:溫室栽培技術、保
鮮和冷藏技術的普及以及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時鮮蔬菜可隨時大量供應;人們收入提高,購
買力增強(經濟的發展);人們食品衛生安全意識的提高(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的改變)。
(4)交通運輸條件的變化(鐵路和近代海運的興起,京杭運河因泥沙淤積,通航能力下降);
工業技術革命的興起(大機器生產替代手工生產;茶葉、絲綢、陶瓷生產技術外傳及新產地的
競爭)導致經濟優勢減弱。
第一章測評
(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下圖為某區域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縣級界
公路
=高速公路
X)河流與湖泊
4*飛機場
1.圖示區域中,縣級界劃分的區域是()
A.行政區域B.經濟區域
C.自然區域D.文化區域
2.根據圖示信息分析,該區域最適宜發展的工業是()
A.化學工業B.建材工業
C.電子工業D.紡織工業
麗第1題,縣級界劃分的是行政區域。第2題,由圖可知,該區域有高校園區,科技發達;有飛
州也交通便捷;有森林公園,環境優美。因此該地適宜發展電子工業。
^ll.A2.C
讀我國部分省級行政區圖,完成3~4題。
3.下列數碼所代表的省級行政區與省級行政中心、簡稱匹配正確的一組是()
A.①T太原T秦
B.③―武漢―鄂
C.⑤T重慶一>渝
D.⑦一寧夏―寧
4.為推動圖示西部地區的開發,我國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給予財政補貼②增加對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的投資③保護當地的工業品不受外部產
品競爭④發揮地區資源優勢,積極引進人才
A.①②③B.①?@
C.②③④D.???
睚旬第3題,讀圖可知①為山西省,省級行政中心為太原,簡稱為晉,故A項錯誤;③為湖北省,
省級行政中心為武漢,簡稱為鄂,故B項正確;⑤為四川省,省級行政中心為成都,簡稱為川或蜀,
故C項錯誤;⑦為寧夏回族自治區、省級行政中心為根川,簡稱為寧,故D項錯誤。第4題,給予
財政補貼是推動西部開發的重要措施,①正確;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相對來說比較
差,因此增加對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的投資是推動圖示西部地區開發的重要措施,②正確;保
護當地的工業品不受外部產品競爭對推動圖示西部地區的開發作用不大,③錯誤;我國政府推
動東、西部協調發展,就是發揮地區資源優勢,積極引進人才,④正確,可知A、B、C三項錯誤,D
項正確。
懵案|3.B4.D
地坑院也叫地窖,是古代人們穴居方式的遺留,被稱為中國的“地下四合院”,據說已有約四千
年歷史了。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個正方形或長方形的深坑,深6~7米,然后在坑的
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內有一條斜坡通道拐個弧形直角通向地面,是人們出行的通道。
結合下圖,完成5~7題。
圖1圖2
5.地坑院反映的當地環境是()
A.土層深厚B.冬暖夏涼
C.降水稀少D.木材短缺
6.圖2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圍的破墻主要作用是()
A.擋風B.防水C.阻沙D.遮陽
7.該地可能位于()
A.陜西B.黑龍江C.新疆D.福建
解析悌5題,“地下四合院''是當地人民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修筑的傳統民居,首要條件是土層
深厚。這種建筑冬暖夏涼,但不是當地環境冬暖夏涼;雖然當地降水稀少,但這不是“地下四合
院”修建的基本條件;這種建筑也不能體現當地木材的豐缺程度。第6題,雖然當地降水較少,
但是降水強度大,多暴雨,為了阻擋雨水流進家中,人們在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圍修建了磚墻。第
烙色合上題分析可知,該地可能位于黃土高原,即可能位于陜西省。
悟案|5.A6.B7.A
讀日本產業向外轉移地區投資比重圖,完成8~9題。
8.1994年以后,日本產業向外轉移投資增長最快的地區是()
A.北美洲B.歐洲
C.亞洲D.其他
9.日本產業的持續向外轉移,對其不利影響是()
A.技術研究與創新能力減弱
B.國內消費市場被嚴重削弱
C.工資、地租上漲速度加快
D.就業機會減少、失業率上升
廨前第8題,據圖可知1994年以后日本產業向外轉移投資增長最快的地區是亞洲,主要原因
是距離近,市場大,勞動力充足且工資水平低。第9題,日本產業長期向外轉移會導致日本國內
就業機會減少、失業率上升。
答案|8.C9.D
以武漢、長沙、南昌三城市為中心的經濟區域被稱為我國的“中三角讀圖,完成10~12題。
銅
鴇
錫
鉛鋅
金
煤
鐵
城市
河流
10.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相比,“中三角”地區具有的明顯優勢是()
A.工業基礎雄厚B.水陸交通便利
C.自然資源豐富D.勞動力素質高
II.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相比,“中三角”地區()
A.商品農業發達,機械化水平高
B.經濟聯系密切,發展潛力巨大
C.城市帶動農村,城市化水平高
D.生態環境良好,環境質量優良
12.三城市所在平原曾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歷史上有“湖廣熟、天下足”的美譽,但現
在其地位逐漸下降,除人口增長迅速的原因外,其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迅速發展,糧食種植面積減小
B.大量的退耕還湖,導致耕地面積銳減
C.隨棉花價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婚前簽婚后財產協議書
- 土石方運輸合同協議書
- 調換鋪面協議書
- 父親和親戚買房協議書
- 校園暴力和欺凌協議書
- 老公保證協議書
- 苗木成活協議書
- 職能授權協議書
- 美加談判協議書
- 炸雞店入股合同協議書
- 新聞閱讀-2024年中考語文記敘文閱讀專項復習(原卷版)
- 2025-2030年電石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江蘇中天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產品采購銷售合同
- 《演講與表達技巧》課件
- (四檢)泉州市2025屆高中畢業班適應性練習卷生物試卷(含答案)
- 水務集團面試試題及答案
- 驛站場地安全管理制度
- 食堂材料領用管理制度
- T∕CACM 015.1-2017 中藥隨機對照臨床研究方案制定規范
- 安全施工方案監理審查意見
- 二次供水水箱清洗消毒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