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海南高考歷史真題(原卷版)_第1頁
2024年海南高考歷史真題(原卷版)_第2頁
2024年海南高考歷史真題(原卷版)_第3頁
2024年海南高考歷史真題(原卷版)_第4頁
2024年海南高考歷史真題(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高考真題PAGEPAGE1海南省2024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分為單項選擇題Ⅰ和單項選擇題Ⅱ兩部分。單項選擇題Ⅰ:1~13題,每題3分,共39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西藏地區考古資料顯示:距今5000年前后的卡若遺址出現了粟的栽培和豬的飼養;在昌果溝遺址發現了距今3370年前后的炭化聚和上百粒青稞;在故如甲木和曲踏遺址發現了2-4世紀的茶葉、絲綢以及青銅與鐵等金屬制品遺存。這有力佐證了西藏地區()A.生態環境受到新物種引進的嚴重影響B.與其他地區存在持續的物質文化交流C.在舊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了人類活動D.青銅鑄造是手工業生產中主要部門2.獅子不是中國本土物種。有學者研究認為,獅子在戰國時期就已經為中國人所了解,其形象從漢代起扎根于中國藝術,代表有看門獅子、象征祥瑞的器物裝飾以及獅子舞等,舞獅作為中國民間節慶常有的節目,也成為中國文化的標志之一。這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A.見賢思齊的重要內涵 B.兼收并蓄的基本特點C.崇德尚賢的思想理念 D.自強不息的精神境界3.隋末起義的領導者成分復雜,大致可分為鄉民,貴胄大族、豪族官吏三類,起自民間者不占優勢。起義從當初逃兵役、反暴政的行為演變為推翻朝的政治斗爭?!短茣酚洝皠摌I君臣,俱是貴族”。這說明()A.隋唐的選官制度發生了重要的轉變B.唐初統治階級內部的權力斗爭激烈C.隋唐中央行政制度發展到了新階段D.唐初統治仍以士族地主為政治基礎4.南宋初年在邕州(今廣西南寧一帶)設有買馬司,專門負責從大理等地區買馬的事宜。在貿易中除使用銀錢以外,還以鹽和錦、彩等絲織品進行交換。陸游詩中詠道:“國家一從失西陲,年年買馬西南夷?!边@一舉措()A.加深了民族間的交融 B.緩解了南宋財政危機C.體現了羈縻政策失效 D.推動了南宋文化繁榮5.下圖是《東坡笠屐圖》。其文本故事最早敘事是東坡在儋耳→觀閔客草舍-偶得一箬笠戴歸→女小兒皆笑,邑犬皆吠,此后陸續增加了“遇雨”“從農家借箬笠穿屐而回”“東坡向海南友人黎子云借閱柳宗元文集”“東坡看過其笠屐像后自為題詠”等情節?!稏|坡笠屐圖》的故事不斷演繹的主要原因是()A.文人通過藝術創作還原真實歷史場景B.民眾借助歷史人物故事表達精神訴求C.理學思想強化了社會的倫理道德秩序D.重視家族背景門第觀念仍根深帶固6.晚清秀才劉紹寬在1894年前就閱覽過《物理小識》等西學書籍,但仍學經義。1896年他讀了美國學者的《治心免病法》后感慨,“此真心理學,與宋儒無異”。此后數年,他閱讀西書范圍頗廣,但對此并不滿意,嘆道:“究之所得新學,盡是皮毛?!撬^邯鄲學步,失其故步歟?”此情形在清末士紳中并不鮮見。這體現了()A.維新運動未能實現預期目標 B.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C.時人理解新時局的矛盾心理 D.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興起7.魯迅曾說早期中國新詩大多數是“眼看的”,而不是“嘴唱的”,他認為新詩必須要“容易記,又順口,唱得出來”??箲饡r期,不僅有了適合朗誦的新詩,還有了直接譜成歌曲的“歌詩”,如《黃河大合唱》《游擊隊歌》等。新詩的發展()A.由地域文化所推動 B.受個人喜好左右C.由文人審美所決定 D.受時代因素影響8.碼頭工人是中國近代城市中典型的“苦力”群體,在上海尤具代表性。建國后上海碼頭工人的工作開始“競賽化"。1951年上海市運輸公司舉辦的首次勞動競賽分為團體和個人賽,前三甲可以獲得一定獎勵。碼頭工人還被宣傳為“替國家增加了財富,愛護人民財產”的模范。這一轉變反映了()A.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的建立B.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C.中國社會發展方向發生根本改變D.中國從落后農業國變先進工業國9.《人民日報》對海南建省設經濟特區三十年來的報道,勾勒出主流媒體對海南記憶的歷史圖景。建省初期主要聚焦于軍隊(武警)邊防、金融保險、招商引資、人才等方面;進入新世紀,旅游、生態環保、教育、體育、醫療健康等方面獲得了更多關注和報道。報道主題的變化反映了()A.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揚帆起航 B.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C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確立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更加完善10.下圖空格處應是()A.古埃及文明 B.阿茲特克文明C.地中海文明 D.古巴比倫文明11.1600年,在歐洲如果一個人丟失了貴重物品,就會找當地的巫師用魔法幫忙尋找。到1700年,上層階級轉而反對使用巫術。1750年,絕大部分巫師都消失了,人們更喜歡在周報上刊登尋物啟事,或求助于新建的失物招領處。人們行為的變化深刻反映了()A.思想解放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B.近代科學興起推動技術進步C.大眾文化推廣歷經漫長過程 D.宗教神學束縛了人們的思想12.19世紀中葉,英國市政廳的設計遵循公開原則。1848年哈利法克斯市在設計市政廳時決定,其位置應在市中心制高點,須有令人注目的高塔和巨大的鐘樓。市政廳竣工剪彩時,威爾士王子到場,6萬多名觀眾參加,還有1萬多名學生和大型樂隊表演節目。這反映了當時英國()A.王室權力得到強化B.城市治理體現民主觀念C.建筑風格發生改變D.人文主義思想開始傳播13.據1984年世界銀行統計顯示,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出口商品的數量與價格的年均增長情況(%)如表所示。導致其中數據變化的關鍵因素是()產品數量價格1961-19701970-19821961-19701970-1982銅2.7-0.39.5-7.2咖啡4.31.00.31.8花生油5.4-7.10.1-4.0棕櫚油-9.7-6.7-2.3-3.2A.不平等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B.交通條件改善推動了經濟發展C.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確立D.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單項選擇題Ⅱ:14~15題,每題3分,共6分。四個選項中有一個選項為3分,有2個選項各為1分,錯誤項為0分。選出最佳項,多選不得分。14.基于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了具有中國古代文化基因元素的“天下觀”。古籍記載“茫茫禹跡,畫為九州”。從漢至元繪制的“天下圖”盡管名稱各異,但整體布局可概括為“東、南皆海,北緣曠野;四夷環繞,中國獨大”。1600年左右開始,部分“天下圖”新增了關于美洲、歐洲等內容,但大多數地圖仍未放棄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天下圖”的演變軌跡充分說明()A.地圖繪制提升了對世界的認知B.文化的連續性增強了華夏認同C.“中學西漸”豐富世界文化內涵D.傳統思想影響古人的“天下觀”15.下表內容深刻反映出()18-20世紀引發戰爭的部分焦點問題1715-1814年1815-1914年1918-1941年焦點問題頻率焦點問題頻率焦點問題頻率領土(包括疆界)24維護國家或帝國完整17領土14貿易或航海爭議13領土13國家或主權生存11王權或王位繼承要求8民族解放或創建國家9執行合約條款9國家或政權生存8民族統一或合并9戰略領土9A.生產方式變革決定國際體系更迭B.民族民主意識覺醒影響國際秩序C.領土問題始終是國際爭端的熱點D.國際格局從歐洲中心變為兩極對峙二、非選擇題:共55分。第16題14分,第17題16分,第18題13分,第19題12分。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漢時期,文書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從出土文書看,秦漢諸多有關基層民眾管理的薄籍,其正本都是藏在鄉一級,副本在縣。東漢繼承了文書藏鄉的制度。——摘編自卜憲群《秦漢鄉里社會演變與國家治理的歷史考察》材料二唐宋時期的敦煌文書中有部分契約格式:如《十世紀敦煌遺囑格式(乙)》其內容提到“吾若死后,不許相諍。……他生莫見佛面,長在地獄,兼受畜生。若不聽知,于此為報”;《十世紀敦煌分家文書格式(甲)》其內容提到“骨肉之原,不可有分飛之愿。……長守尊卑之禮”。——摘編自張傳蛋《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材料三明清徽州文書包括商編路程、民間日用類書等。如《江湖繪圖路程》內容包括“士商略”“鎮江鹽船上楚水路歌”以及渠口村至九江、漢口等地的水陸路程;《廣東路程》記錄了由江西進廣東的水陸路程、廣州八景名錄等;《路程編歌》具體描述了自錢塘江-斷安江溯流而上的沿途所見;《應酬文約有備》內容包括“合同大意式”“抵押借券式”等?!幾酝跽裰摇痘罩菸臅c明清以來的中國史研究》(1)分別概括材料一、二、三體現的文書功能。(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二文書中所載內容出現的主要原因。(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三文書內容對研究明清社會的價值。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有學者認為:“五四運動是傳媒技術、新式教育、工商業和政治紛爭等因素的復合體。”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之所以能刺激全國并形成巨大的輿論壓力和群體性抗議活動,關鍵在于當時中國社會處于一個基于外貿拉動的對外開放、新式傳媒與交通技術改變信息傳播方式、西學漸興、倡導政治共和但新舊紛爭深刻激烈的復雜社會形態中。該說法的理由如下:一是自19世紀60年代洋務運動起展開的技術與經濟變革,推動了“千古未有之變局”;二是西方近代印刷術傳入中國,印刷機可以快速印制小冊子、傳單等宣傳品,這種宣傳效應形成維護主權的滔滔民意;三是步入近代以來,多數國家都設立大學以培養人才,大學因知識密集、思想多元而成為信息交流的區域中心。近代信息與交通技術的逐漸普及,造就了五四運動在歐亞大陸、從北京到上海、從城市到鄉鎮的空間轉換,形成了參與規模、話語策略、影響力等方面的近代特征。但如果相信只要有信息技術的推動,即可實現新知識的傳遞進而引發思潮紛涌和社會運動的話,那就未免過于天真了?!幾越妗秱髅健⒄?、工商業與五四運動的形成》(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五四運動爆發的基本條件。(2)結合所學知識,簡述五四運動在近代社會“參與規模、話語策略、影響力”的表現。(3)辨證分析“只要有信息技術的推動,即可實現新知識的傳遞進而引發思潮紛涌和社會運動”這一觀點。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歐洲文明向歐洲以外的傳播是與殖民擴張同時進行的。以英格蘭人為主的歐洲人分批移民到北美,首先設置定居點;這些定居點逐漸成為一個個的殖民地。這些歐洲移民開始效仿英國的法律處理政事,在殖民地成立議會和代議制政府。在這一階段中形成一種兼有歐洲文化背景卻又實用的“美洲文化”。以美國為例,在獨立戰爭爆發以前,各個殖民地高度自治。獨立以后,美國逐漸發展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行總統聯邦制的合眾國。19世紀中葉,美國工業化進程已可與歐洲相匹敵。19世紀后期,美國以躍進的速度追趕歐洲,發動對西班牙的戰爭,提出門戶開放政策,開始參加帝國主義瓜分世界的角逐。歐洲文明自從傳入北美,并在美國出現了既同源又發展的“美國文化”后,歐洲文明的范圍被放大了?!幾躁悩访?、周弘《歐洲文明擴張史》(1)根據材料,概括指出“美國文化”形成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近代歐洲文明的發展在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現。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史學家張蔭麟先生根據東西方歷史學實踐,提出撰寫通史的五個選材標準:(一)新異性的標準。“新異性”說的是“內容的特殊性”,也就是在歷史上是否具有新意。史事愈新異則愈重要。(二)實效的標準。史事之直接牽涉和間接影響于人群的苦樂愈大則愈重要。(三)文化價值的標準。即是真與美的價值,文化價值愈高的事物愈重要。(四)訓誨功用的標準。訓誨功用有兩種意義,一是完善的模范,二是成敗得失的鑒戒。訓誨功用愈大的史事愈重要。(五)現狀淵源的標準。要了解現狀,就要追溯現狀的由來。史事和現狀之間的關系愈深則愈重要。請任選一個標準,在古代、近代、現代任選一個歷史時期,寫一段歷史。(要求:明確寫出所選標準,自擬題目,選材符合標準并加以闡釋,符合邏輯,表述清晰)海南省2024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分為單項選擇題Ⅰ和單項選擇題Ⅱ兩部分。單項選擇題Ⅰ:1~13題,每題3分,共39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西藏地區考古資料顯示:距今5000年前后的卡若遺址出現了粟的栽培和豬的飼養;在昌果溝遺址發現了距今3370年前后的炭化聚和上百粒青稞;在故如甲木和曲踏遺址發現了2-4世紀的茶葉、絲綢以及青銅與鐵等金屬制品遺存。這有力佐證了西藏地區()A.生態環境受到新物種引進的嚴重影響B.與其他地區存在持續的物質文化交流C.在舊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了人類活動D.青銅鑄造是手工業生產中主要部門2.獅子不是中國本土物種。有學者研究認為,獅子在戰國時期就已經為中國人所了解,其形象從漢代起扎根于中國藝術,代表有看門獅子、象征祥瑞的器物裝飾以及獅子舞等,舞獅作為中國民間節慶常有的節目,也成為中國文化的標志之一。這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A.見賢思齊的重要內涵 B.兼收并蓄的基本特點C.崇德尚賢的思想理念 D.自強不息的精神境界3.隋末起義的領導者成分復雜,大致可分為鄉民,貴胄大族、豪族官吏三類,起自民間者不占優勢。起義從當初逃兵役、反暴政的行為演變為推翻朝的政治斗爭。《唐會要》記“創業君臣,俱是貴族”。這說明()A.隋唐的選官制度發生了重要的轉變B.唐初統治階級內部的權力斗爭激烈C.隋唐中央行政制度發展到了新階段D.唐初統治仍以士族地主為政治基礎4.南宋初年在邕州(今廣西南寧一帶)設有買馬司,專門負責從大理等地區買馬的事宜。在貿易中除使用銀錢以外,還以鹽和錦、彩等絲織品進行交換。陸游詩中詠道:“國家一從失西陲,年年買馬西南夷?!边@一舉措()A.加深了民族間的交融 B.緩解了南宋財政危機C.體現了羈縻政策失效 D.推動了南宋文化繁榮5.下圖是《東坡笠屐圖》。其文本故事最早敘事是東坡在儋耳→觀閔客草舍-偶得一箬笠戴歸→女小兒皆笑,邑犬皆吠,此后陸續增加了“遇雨”“從農家借箬笠穿屐而回”“東坡向海南友人黎子云借閱柳宗元文集”“東坡看過其笠屐像后自為題詠”等情節。《東坡笠屐圖》的故事不斷演繹的主要原因是()A.文人通過藝術創作還原真實歷史場景B.民眾借助歷史人物故事表達精神訴求C.理學思想強化了社會的倫理道德秩序D.重視家族背景門第觀念仍根深帶固6.晚清秀才劉紹寬在1894年前就閱覽過《物理小識》等西學書籍,但仍學經義。1896年他讀了美國學者的《治心免病法》后感慨,“此真心理學,與宋儒無異”。此后數年,他閱讀西書范圍頗廣,但對此并不滿意,嘆道:“究之所得新學,盡是皮毛。……非所謂邯鄲學步,失其故步歟?”此情形在清末士紳中并不鮮見。這體現了()A.維新運動未能實現預期目標 B.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C.時人理解新時局的矛盾心理 D.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興起7.魯迅曾說早期中國新詩大多數是“眼看的”,而不是“嘴唱的”,他認為新詩必須要“容易記,又順口,唱得出來”??箲饡r期,不僅有了適合朗誦的新詩,還有了直接譜成歌曲的“歌詩”,如《黃河大合唱》《游擊隊歌》等。新詩的發展()A.由地域文化所推動 B.受個人喜好左右C.由文人審美所決定 D.受時代因素影響8.碼頭工人是中國近代城市中典型的“苦力”群體,在上海尤具代表性。建國后上海碼頭工人的工作開始“競賽化"。1951年上海市運輸公司舉辦的首次勞動競賽分為團體和個人賽,前三甲可以獲得一定獎勵。碼頭工人還被宣傳為“替國家增加了財富,愛護人民財產”的模范。這一轉變反映了()A.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的建立B.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C.中國社會發展方向發生根本改變D.中國從落后農業國變先進工業國9.《人民日報》對海南建省設經濟特區三十年來的報道,勾勒出主流媒體對海南記憶的歷史圖景。建省初期主要聚焦于軍隊(武警)邊防、金融保險、招商引資、人才等方面;進入新世紀,旅游、生態環保、教育、體育、醫療健康等方面獲得了更多關注和報道。報道主題的變化反映了()A.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揚帆起航 B.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C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確立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更加完善10.下圖空格處應是()A.古埃及文明 B.阿茲特克文明C.地中海文明 D.古巴比倫文明11.1600年,在歐洲如果一個人丟失了貴重物品,就會找當地的巫師用魔法幫忙尋找。到1700年,上層階級轉而反對使用巫術。1750年,絕大部分巫師都消失了,人們更喜歡在周報上刊登尋物啟事,或求助于新建的失物招領處。人們行為的變化深刻反映了()A.思想解放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B.近代科學興起推動技術進步C.大眾文化推廣歷經漫長過程 D.宗教神學束縛了人們的思想12.19世紀中葉,英國市政廳的設計遵循公開原則。1848年哈利法克斯市在設計市政廳時決定,其位置應在市中心制高點,須有令人注目的高塔和巨大的鐘樓。市政廳竣工剪彩時,威爾士王子到場,6萬多名觀眾參加,還有1萬多名學生和大型樂隊表演節目。這反映了當時英國()A.王室權力得到強化B.城市治理體現民主觀念C.建筑風格發生改變D.人文主義思想開始傳播13.據1984年世界銀行統計顯示,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出口商品的數量與價格的年均增長情況(%)如表所示。導致其中數據變化的關鍵因素是()產品數量價格1961-19701970-19821961-19701970-1982銅2.7-0.39.5-7.2咖啡4.31.00.31.8花生油5.4-7.10.1-4.0棕櫚油-9.7-6.7-2.3-3.2A.不平等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B.交通條件改善推動了經濟發展C.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確立D.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單項選擇題Ⅱ:14~15題,每題3分,共6分。四個選項中有一個選項為3分,有2個選項各為1分,錯誤項為0分。選出最佳項,多選不得分。14.基于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了具有中國古代文化基因元素的“天下觀”。古籍記載“茫茫禹跡,畫為九州”。從漢至元繪制的“天下圖”盡管名稱各異,但整體布局可概括為“東、南皆海,北緣曠野;四夷環繞,中國獨大”。1600年左右開始,部分“天下圖”新增了關于美洲、歐洲等內容,但大多數地圖仍未放棄天圓地方的宇宙觀?!疤煜聢D”的演變軌跡充分說明()A.地圖繪制提升了對世界的認知B.文化的連續性增強了華夏認同C.“中學西漸”豐富世界文化內涵D.傳統思想影響古人的“天下觀”15.下表內容深刻反映出()18-20世紀引發戰爭的部分焦點問題1715-1814年1815-1914年1918-1941年焦點問題頻率焦點問題頻率焦點問題頻率領土(包括疆界)24維護國家或帝國完整17領土14貿易或航海爭議13領土13國家或主權生存11王權或王位繼承要求8民族解放或創建國家9執行合約條款9國家或政權生存8民族統一或合并9戰略領土9A.生產方式變革決定國際體系更迭B.民族民主意識覺醒影響國際秩序C.領土問題始終是國際爭端的熱點D.國際格局從歐洲中心變為兩極對峙二、非選擇題:共55分。第16題14分,第17題16分,第18題13分,第19題12分。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漢時期,文書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從出土文書看,秦漢諸多有關基層民眾管理的薄籍,其正本都是藏在鄉一級,副本在縣。東漢繼承了文書藏鄉的制度。——摘編自卜憲群《秦漢鄉里社會演變與國家治理的歷史考察》材料二唐宋時期的敦煌文書中有部分契約格式:如《十世紀敦煌遺囑格式(乙)》其內容提到“吾若死后,不許相諍?!姺鹈妫L在地獄,兼受畜生。若不聽知,于此為報”;《十世紀敦煌分家文書格式(甲)》其內容提到“骨肉之原,不可有分飛之愿?!L守尊卑之禮”?!幾詮垈鞯啊吨袊鴼v代契約會編考釋》材料三明清徽州文書包括商編路程、民間日用類書等。如《江湖繪圖路程》內容包括“士商略”“鎮江鹽船上楚水路歌”以及渠口村至九江、漢口等地的水陸路程;《廣東路程》記錄了由江西進廣東的水陸路程、廣州八景名錄等;《路程編歌》具體描述了自錢塘江-斷安江溯流而上的沿途所見;《應酬文約有備》內容包括“合同大意式”“抵押借券式”等?!幾酝跽裰摇痘罩菸臅c明清以來的中國史研究》(1)分別概括材料一、二、三體現的文書功能。(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二文書中所載內容出現的主要原因。(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三文書內容對研究明清社會的價值。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有學者認為:“五四運動是傳媒技術、新式教育、工商業和政治紛爭等因素的復合體?!?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之所以能刺激全國并形成巨大的輿論壓力和群體性抗議活動,關鍵在于當時中國社會處于一個基于外貿拉動的對外開放、新式傳媒與交通技術改變信息傳播方式、西學漸興、倡導政治共和但新舊紛爭深刻激烈的復雜社會形態中。該說法的理由如下:一是自19世紀60年代洋務運動起展開的技術與經濟變革,推動了“千古未有之變局”;二是西方近代印刷術傳入中國,印刷機可以快速印制小冊子、傳單等宣傳品,這種宣傳效應形成維護主權的滔滔民意;三是步入近代以來,多數國家都設立大學以培養人才,大學因知識密集、思想多元而成為信息交流的區域中心。近代信息與交通技術的逐漸普及,造就了五四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