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單元測試題3_第1頁
《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單元測試題3_第2頁
《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單元測試題3_第3頁
《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單元測試題3_第4頁
《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單元測試題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土力學地基基礎PAGE第3頁共3頁單元測試題一、選擇題(單選)1.大面積均布荷載在地基土中引起的豎向附加應力沿深度呈_____分布。A.曲線形B.三角形C.梯形D.矩形2.地下水位下降,土中有效自重應力發生的變化是:A.原水位以上不變,原水位以下增大B.原水位以上不變,原水位以下減小C.變動后水位以上不變,變動后水位以下減小D.變動后水位以上不變,變動后水位以下增大3.深度相同時,隨著離基礎中心點距離的增大,地基中豎向附加應力:A.斜線增大B.斜線減小C.曲線增大D.曲線減小4.單向偏心的矩形基礎,當偏心距e<l/6(I為偏心一側基底邊長)時,基底壓應力分布圖簡化為:A.矩形B.梯形C.三角形D.拋物線形5.埋深為d的淺基礎,基底壓應力p與基底附加應力po大小存在的關系為:A.p<PoB.P=PoC.p=2poD.p>Po6.矩形面積上作用三角形分布荷載時,地基中豎向附加應力系數K.是I/b、z/b的函數,b指的是:A.矩形的長邊B.矩形的短邊C.矩形的短邊與長邊的平均值D.三角形分布荷載方向基礎底面的邊長二、填空題1.由土筑成的梯形斷面路堤,因自重引起的基底壓力分布圖形是形,橋梁墩臺等剛性基礎在中心荷載作用下,基底的沉降是的。2.地基中附加應力分布隨深度增加呈______誠小,同一深度處,在基底點下,附加應力最大。3.單向偏心荷載作用下的矩形基礎,當偏心距e>I/6時,基底與地基局部,產生應。4.超量開采地下水會造成下降,其直接后果是導致地面5.在地基中同一深度處,水平向自重應力數值于豎向自重應力,隨著深度增大,水平向自重應力數值。三、判斷題1.由于土中自重應力屬于有效應力,因而與地下水位的升降無關。()2.在基底附加壓力的計算公式中,對于新填土場地,基底處土的自重應力應從填土面算起。()3.增大柱下獨立基礎的埋深,可以減小基底的平均附加壓力。()4.柱下獨立基礎埋深的大小對基底附加應力影響不大。()5.由于土的自重應力屬于有效應力,因此在建筑物建造后,自重應力.仍會繼續使士體產生變形。()6.在弱透水土層中,若地下水位短時間下降,則土的自重應力不會明顯增大。()四、問答題1.研究地基變形的目的是什么?2.土中應力計算的基本假定及理由有那些?五、計算題1.如圖6-5所示,條形分布荷載p=150kPa,計算G點下深度為3m處的豎向附加應力值。圖6-5

2.某基礎平面圖形呈T形截面(圖6-3),作用在基底的附加應力p0=150kN/m2。試求A點下10m深處的附加壓力。圖6-3試題答案單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18分)

1.D2.A3.D4.B5.D6.D填空題(每空2分,共20分)梯相同曲線中心脫開重分布底下水位沉陷小增大判斷題(每小題2分,共12分)√×√××√四、問答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1.建筑物的建造使地基土中原有的應力狀態發生變化,從而引起地基變形,出現基礎沉降。由于建筑物荷載差異和地基不均勻等原因,基礎各部分的沉降或多或少總是不均勻的,使得上部結構之中相應地產生額外的應力和變形。基礎不均勻沉降超過了一定的限度,將導致建筑物的開裂、歪斜甚至破壞,例如磚墻出現裂縫、吊車輪子出現卡軌或滑軌、高聳構筑物傾斜、機器轉軸偏斜以及與建筑物連接管道斷裂等等。因此,研究地基變形,對于保證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經濟和牢固,都具有很大的意義。2.目前土中應力的計算方法,主要是采用彈性力學公式,也就是把地基土視為均勻的、各向同性的半無限彈性體。其計算結果能滿足實際工程的要求,其原因有:(a)建筑物基礎底面尺寸遠遠大于土顆粒尺寸,同時考慮的也只是計算平面上的平均應力,而不是土顆粒間的接觸集中應力。因此可以近似地把土體作為連續體來考慮,應用彈性理論。(b)土在形成過程中具有各種結構與構造,使土呈現不均勻性。同時土體也不是一種理想的彈性體。但是,在實際工程中土中應力水平較低,土的應力應變關系接近于線性關系。因此,當土層間的性質差異并不大時,采用彈性理論計算土中應力在實用上是允許的。(c)地基土在水平方向及深度方向相對于建筑物基礎的尺寸而言,可以認為是無限延伸的,因此可以認為地基土是符合半無限體的假定。五、計算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1.【解】解法一:將荷載化為均布荷載和三角形荷載之差。均布荷載EBDG引起的附加應力計算,x/b=0.5,z/b=0.6,查表3-8得Ku=0.468三角形荷載EAG引起的附加應力計算,x/b=1,z/b=1,查表3-9得=0.25故附加應力為σz=[Ku-]p0=[0.468-0.25]×150=32.70kPa。解法二:將條形分布荷載p=150kPa分為條形三角形分布荷載和條形均布荷載兩部分之和。對于條形均布荷載:Ku(z/b=3/2=1.5,x/b=4/2=2)=0.059;(參考其它書查Ku)對于條形三角形分布荷載:(z/b=3/3=1,x/b=0/3=0)=0.159;故:σz=[Ku+]p0=[0.059+0.159]×150=32.70kPa。

2.【解】由對稱性:σz=4p0Kc(dAfg)+2[p0Kc(bcAe)-p0Kc(dAeh)]={4Kc(dAfg)+2[Kc(bcAe)-Kc(dAeh)]}p0={4×0.1065+2[0.114-0.0605]}×150=79.95kPa編號荷載分布面積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