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化學與傳統文化、STSE知識點分類_第1頁
2024高考化學與傳統文化、STSE知識點分類_第2頁
2024高考化學與傳統文化、STSE知識點分類_第3頁
2024高考化學與傳統文化、STSE知識點分類_第4頁
2024高考化學與傳統文化、STSE知識點分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高考化學與傳統文化、STSE知識點分類整

一,化學與傳統文化

L經典史料中的化學物質

(1)《漢書》中“高奴縣有泊水可燃”,這里的"滴水”指的是石

油。

(2)《黃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鐵,鐵赤如銅”,其中“曾青”是可

溶性銅鹽。

(3)《本草綱目》中“冬月灶中所燒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

堿浣衣”中的堿是K2c03。

(4)《天工開物》中“凡石灰經火焚煉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

CaCO3o

(5)《神農本草經》中“水銀……熔化(加熱)還復為丹”里的“丹”是

HgOo

(6)《夢溪筆談?器用》中“古人以劑鋼為刃,柔鐵為莖干,不爾

則多斷折”的“劑鋼”是指鐵的合金。

⑺唐代劉禹錫撰于818年的《傳信方》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治氣

痢巴石丸,取白磯大斤,以炭火凈地燒令汁盡,則其色如

雪,謂之巴石”,巴石主要化學成分為KA1(SO4)242H2O。

(8)戰國所著《周禮》中記載沿海古人“煤餅燒蠣房成灰”(“蠣房”

即牡蠣殼),并把這種灰稱為“蜃”,“蜃”的主要成分為CaO。

(9)《詠煤炭》(明?于謙)中“鑿開混沌得烏金……不辭辛苦出山

林,,其中“烏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

(10)《天工開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間絲、麻、裘、褐皆具素

質”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質。

(11)《本草綱目拾遺》中在藥物名“鼻沖水”條目下寫到:貯以玻

璃瓶,緊塞其口,勿使泄氣,則藥力不減.氣甚辛烈,觸人

腦,非有病不可嗅。鼻沖水指的是氨水。

(12)古代科學家方以智在其《物理小識》卷七《金石類》中指

出:“有砒水者,剪銀瑰投之,則旋而為水“,"砒水”指的是硝

酸;

(13)《易經》記載:“澤中有火'“上火下澤”。“澤中有火”是石

油蒸氣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現象的描述。石油蒸氣是指沼

氣,即甲烷氣體。

(14)《天工開物》記載“人賤者短褐、臬裳,冬以御寒,夏以蔽

體,其質造物之所具也。屬草木者,為臬、麻、荷、葛……”文

中的“臬、麻、茴、葛”屬于纖維素。

(15)《本草綱目》中“采蒿蓼之屬,曬干燒灰,以水淋汁,……

洗衣發面,亦去垢發面。”文中所描述之物為K2co3。

(16)傅鶉輒集.太子少傅箴》中寫道:“夫金木無常,方園應行,

亦有隱括,習與性形。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里的“朱”指

的是HgSo

(17)《本草綱目》如下敘述:“本作頗黎,頗黎,國名也。其瑩

如水,其堅如玉,故名水玉,與水精同名……有酒色、紫色、

白色,瑩澈與水精相似”——指玻璃。

(18)《清嘉錄》中記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以飲,謂之

雄黃酒,,,其中“雄黃”的主要成分是As4s4。

(19)《集注》:“雞屎磯不入藥用,惟堪鍍作,以合熟銅;投苦酒

(醋)中,涂鐵皆作銅色,外雖銅色,內質不變''中雞屎磯指堿式

硫酸銅或堿式碳酸銅。

(20)《新修本草》是我國古代中藥學著作之一,記載844種,其

中關于“青研''的描述為:“本來綠色,新出窟未見風者,正如琉

璃,燒之赤色……”“青磯”的主要成分為FcSO47H2Oo

2.經典史料中的化學工藝

(1)鋅的冶煉:明代《天工開物》記載“火法”冶煉鋅:”爐甘石十

斤,裝載入一泥罐內,……然后逐層用煤炭餅墊盛,其底鋪

薪,發火煨紅,……冷淀,毀罐取出,……,即倭鉛也”(注:爐

甘石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鋅,泥罐中摻有煤炭)。其冶煉Zn的方

程式為ZnCO3+2CZn+3COTo

(2)青銅的冶煉:冶煉青銅的過程較復雜,大概為先把選好的礦

石加入熔劑,再放在煉爐內,燃木炭熔煉,等火候成熟,取精

煉銅液,棄去煉渣,即得初銅。初銅仍比較粗,需再經提煉才

能獲得純凈的紅銅。紅銅加錫、鉛熔成合金,即是青銅。鑄造

青銅必須解決采T、熔煉、銅、錫、鉛合金成分的比例配制、

熔爐和坨垠爐的制造等一系列技術問題。

(3)膽銅法煉銅:用膽水煉銅是中國古代冶金化學中的一項重要

發明。這種工藝是利用金屬鐵將膽磯溶液中的銅離子置換出來,

還原為金屬銅,再熔煉成錠。早在西漢時就己有人覺察到這一化

學反應,《淮南萬畢術》、《神農本草經》就提到:“白青(堿

式碳酸銅)得鐵化為銅”,"石膽……能化鐵為銅”。

(4)淘冶黃金:黃金都是以游離狀態存在于自然界,分沙金和脈

金(小金)兩種。歷史上的早期采金技術都是“沙里淘金例

如,《韓非子?內儲說上》提到“麗水之中生金”。

(5)銀的冶煉:銀雖有以游離狀態或銀金合金狀態(黃銀)存在于

自然界的,但很少,主要以硫化礦形式存在,并多與鉛礦共生。

中國大約在春秋初期才開始采集銀,東漢時期發明了以黑錫

(鉛)結金銀的“灰吹法明代著作《菽園雜記》、《天工開

物》中有翔實記載。

(6)汞的冶煉:在自然界中雖有游離態汞存在,但量很少,主要以丹

砂(硫化汞)狀態存在。方士們在密閉的設備中升煉水銀,先

后利用過石灰石、黃磯、赤銅、黑鉛、鐵和炭末來促進硫化汞

的分解。南宋時期發明了蒸儲水銀的工藝,設計了專用的裝

置,《天工開物》中也有類似記載。在中國的醫藥化學中還曾

利用過鉛汞齊、錫汞齊。唐代已開始用銀錫汞齊作為補牙劑。

(7)黃銅的冶煉:明代以前,這種合金是利用爐甘石(碳酸鋅

礦)和金屬銅、木炭合煉而成的。這個煉制方法的記載最早見

于五代末期的“日華子點庚法”,是一個煉金術的配方。

(8)鍥白銅的冶煉:銀白銅自占是中國云南的特產。東晉常城

(14)釀酒:據《禮記》記載,西周已有相當豐富的釀酒經驗和完

整的釀酒技術規程,其中“月令篇''敘述了負責釀酒事宜的官“大

酋”在仲冬釀酒時必須監管好的6個環節:“秫稻必齊,曲巢必

時,湛熾必潔、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齊必得,兼用六物。”方

法:先用米曲霉、黃曲霉等將淀粉水解為葡萄糖,稱為糖化;

再用酵母菌將葡萄糖發酵產生酒精,發酵后的混合料經過蒸

福,得到白酒和酒糟。

3.傳統文化涉及“變化”的判斷

由古代文獻記載的內容,聯系化學反應,判斷是否為化學變

化、物理變化;判斷化學反應的類型,如置換反應、氧化還原

反應等。

(1)“烈火焚燒若等閑“,該過程涉及化學變化——碳酸鈣的分

解。

(2)“熬膽磯(CuSO4-5H2O)鐵釜,久之亦化為銅”,涉及的反應

類型為置換反應或氧化還原反應。

(3)北宋《千里江山圖》中的顏料來自于礦物質,并經研磨、

溶解、過濾這三道工序獲得,這三道工序涉及的均是物理變

化。

(4)《本草圖經》中“綠機形似樸消(Na2sO4J0H2O)而綠色,

取此物置于鐵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熾,其磯即

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里的“綠磯”是

FeSO4-7H2O,描述了綠磯受熱分解的現象。

4.傳統文化涉及“分離”方法的判斷

根據過程判斷分離和提純的常見方法,如蒸儲、蒸發、升華、

萃取等。

(1)”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槽入甄,蒸令氣上……其清

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該過程涉及蒸儲操作;

(2)《本草綱目》中記載:“此即地霜也,所在山澤,冬月地

上有霜,掃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煉而成”。“煎煉”涉及蒸發、結

晶操作;

(3)《本草綱目》中對堿式碳酸鉛制備過程有如下敘述:“每

鉛百斤,熔化,削成薄片,卷作筒,安木甑內。甑下甑中各安

醋一瓶,外以鹽泥固濟,紙封甑縫。風爐安火四周,養一七,

便掃入水缸內。依舊封養,次次如此,鉛盡為度。”文中涉及的

操作方法是蒸譙;

(4)“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這種分離方法是蒸儲;

(5)《天工開物》中對“海水鹽”有如下描述:“凡煎鹽鍋古謂之

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

此盤,……火燃釜底,滾沸延及成鹽。”文中涉及的操作有加

熱、蒸發、結晶。

(6)《泉州府志》中有:“元時南安有黃長者為宅煮糖,宅垣

忽壞,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其原理是泥土具有吸附作

用,能將紅糖變白糖

(7)《本草綱目》中記載:“近時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

大麥蒸熟,和曲釀甕中七日,以甑蒸取”。文中涉及的操作為蒸

(8)《本草綱目》對輕粉(Hg2c12)的制法作如下記載:“用

水銀一兩,白磯二兩,食鹽一兩,同研不見星,鋪于鐵器內,

以小烏盆覆之。篩灶灰,鹽水和,封固盆口。以炭打二炷香取

開,則粉升于盆上矣。其白如雪,輕盈可愛。一兩汞,可升粉

八錢。”文中涉及的操作為升華。

(9)《茶疏》中對泡茶過程有如下記載:“治壺、投茶、出浴、

淋壺、燙杯、酉麗茶、品茶……泡茶過程涉及的操作有溶解、

過濾。

(10)《物理小識》中“以汞和金涂銀器上,成白色,入火則汞

去而金存,數次即黃”,該過程為汽化。

(11)《游宦紀聞》中記載了民間制取花露水的方法:“錫為小

甑,實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竅甑之傍,以泄汗

液,以器貯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氣體的冷凝過程。

(12)《本草衍義》中對精制砒霜過程有如下敘述:“取砒之

法,將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煙上飛著覆器,遂凝結

累然下垂如乳,尖長者為勝,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

法是升華。

5.傳統文化涉及化學反應原理

(1)《天工開物》中記載:“金黃色(棹木煎水染,復用麻稿

灰淋,堿水漂)……象牙色(植木煎水薄染,或用黃土):涉

及化學平衡的移動(護木中的黃木素在酸性介質中呈淡黃色,

而在堿性介質中呈金黃色,這是因為植物染料色素一般是有機

弱酸或有機弱堿,具有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在不同的酸、堿性

介質中能發生化學平衡的移動)。

(2)《本草經集注》中“強燒之,紫青煙起,仍成灰。不停沸

如樸硝,云是真硝石也”。涉及焰色反應(硝石的主要成分為硝

酸鉀,鉀元素焰色反應為紫色(透過藍色鉆玻璃),利用焰色

反應來辨別“硝石”真假)。

(3)《過江州岸,回望廬山》中“廬山山南刷銅綠”。粗銅發生

電化腐蝕。

二.化學與生產生活醫藥

L飲食中的有機物

(1)糖類(C、H、O):如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淀

粉,葡萄糖和果糖屬于單糖不能水解;淀粉和纖維素

(C6H10O5)n中的n值不同,不屬于同分異構體。

(2)油脂(C、H、O):包含植物油、動物脂肪,油脂水解的產

物是高級脂肪酸和甘油,油脂不屬于高分子化合物。

(3)蛋白質(C、H、0、N等):如雞蛋、牛奶、魚、肉,蛋白

質水解的最終產物是氨基酸。

(4)維生素:如維生素A、C、D,維生素A屬于脂溶性維生

素,維生素C易溶于水,維生素D可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

(5)微量元素:如鐵、鋅、硒、碘,缺鐵造成貧血;缺鋅導致

發育不良、抵抗力差;缺碘造成大脖子病;硒是人體必需的微

量元素,但不宜攝入過多。

2.物質在生產、生活、醫藥中的用途

(1)醫用酒精中乙醇的體積分數為75%,醫用酒精可使蛋白質變性,

因而用于消毒。

(2)福爾馬林是35%?40%的甲醛水溶液,可以使蛋白質變性,是良

好的殺菌劑,常作為浸制生物標本的溶液(不可用于食品保鮮)。

(3)蛋白質受熱變性,所以加熱能殺死病毒。

(4)生理鹽水指的是0.90%的氯化鈉溶液,一般用于靜脈注射?、

沖洗隱形眼鏡和鼻腔等。

(5)硅膠能吸收水分,可用作袋裝食品干燥劑。

(6)硅是常用的半導體材料,可用作太陽能電池板。

(7)二氧化硅導光能力強,并且有硬度和柔韌度,可制作光導纖

維。

(8)氫氟酸4HF+SiO2=2H2O+SiF4T,用于氫氟酸雕刻玻璃。

(9)二氧化氯具有較強的氧化性,可用于自來水的殺菌消毒。

(10)次氯酸鹽具有強氧化性,可作殺菌消毒劑,還可作漂白劑。

(11)碘酸鉀在常溫下穩定,加碘食鹽中的含碘物質。

(12)氮氣化學性質穩定,可用作保護氣。

(13)濃氨水具有揮發性和還原性,用濃氨水檢驗輸送氯氣的管道

是否漏氣。

(14)草木灰和硫酸鉉反應生成氨氣,使肥效降低草木灰和硫酸錢

不能混合施用。

(15)二氧化硫與氧氣反應二氧化硫,可用作葡萄酒的食品添加

劑。

(16)氮氣化學性質穩定、密度小,可用于填充飛艇、氣球。

(17)鈉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可用于冶煉鈦、鉆、鋸等金屬。

(18)NaHCO3受熱分解生成CO2,能與酸反應可用作焙制糕點

的膨松劑、胃酸中和劑。

(19)Na2CO3水解使溶液顯堿性,用熱的純堿溶液洗去油污。

(20)Na2O2與H2O、CO2反應均生成02,可用作供氧劑。

(21)肥皂水顯堿性,肥皂水作蚊蟲叮咬處的清洗劑。

(22)水玻璃不燃不爆,可用作耐火材料。

(23)硅酸鈉的水溶液是一種無機黏合劑,盛放堿性溶液的試劑瓶

不能用玻璃塞。

(24)鋰質量輕、比能量大,可用作電池負極材料。

(25)A1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抗腐蝕性,常用鋁箔包裝物品。

(26)鋁有還原性、與氧化鐵反應放出大量的熱,可用于焊接鐵

軌。

(27)MgO>A12O3的熔點很高,作耐高溫材料。

(28)明研水解生成氫氧化鋁膠體,具有吸附性,明磯作凈水劑

(混凝劑)。

(29)小蘇打溶液和明磯溶液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可以作泡沫滅火

器。

(30)明磯溶液顯酸性,中國古代利用明磯溶液清除銅鏡表面的銅

銹。

(31)A1(OH)3有弱堿性,可用于中和胃酸。

(32)鎂鋁合金質量輕、強度大,可用作高鐵車廂材料。

(33)Fe具有還原性,可用于防止食品氧化變質。

(34)Fe2O3是紅棕色粉末,可用作紅色顏料。

(35)Fe2(SO4)3水解生成氫氧化鐵膠體,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凈

水劑(混凝劑)。

(36)K2FeO4是強氧化劑,還原產物鐵離子水解生成氫氧化鐵膠

體,可用作新型凈水劑。

(37)CuSO4使蛋白質變性誤服CuSO4溶液,喝蛋清或豆漿解

毒。

(38)鐵與電源負極相連,鐵被保護鐵閘門與外接電源負極相連,

保護鐵閘門。

(39)BaSO4不溶于水,不與胃酸反應,在醫療上進行胃部造影

前,BaSO4用作患者服用的“鋼餐”。

(40)蠶絲(或羊毛)灼燒時有燒焦羽毛的氣味,灼燒法可以區別蠶絲

(或羊毛)和人造纖維

(41)聚乙烯性質穩定、無毒,聚氯乙烯有毒,則聚乙烯可作食品包

裝袋,聚氯乙烯不能

(42)植物油中含有碳碳雙鍵,能發生加成反應,植物油氫化制人造

奶油

(43)聚四氟乙烯具有抗酸、抗堿、抗各種有機溶劑的特點,可用

于廚具表面涂層

(44)甘油具有吸水性,可作護膚保濕劑

(45)淀粉遇碘顯藍色,可以用于鑒別淀粉與其他物質(如蛋白質、

木纖維等)

(46)食醋與碳酸鈣反應生成可溶于水的醋酸鈣,可以用食醋除水

(47)阿司匹林顯酸性,服用阿司匹林出現水楊酸反應時,用

NaHCO3溶液國軍毒

(48)乙烯能使酸性高鎰酸鉀溶液褪色,可用高鎰酸鉀溶液鑒別乙

烯和甲烷

(49)乙酸和乙醇發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燒菜時加入醋和料

酒可提香

(50)油脂在堿性條件下水解為高級脂肪酸鹽和甘油,可制肥皂

三、化學與環境

L空氣質量日報

空氣質量日報的主要內容包括“空氣污染指數”、"首要污染物''、

“空氣質量級別”、“空氣質量狀況''等。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

項目暫定為:可吸入顆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2.PM2.5與霧霾

(1)PM2.5: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

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發絲粗細的1/20。

雖然PM2.5只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

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

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

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

更大。

(2)霧霾:顧名思義是霧和霾。但是霧和霾的區別很大,霧是

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

統,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空氣中的灰

塵、硫酸、硝酸等顆粒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造成視覺障礙的叫

霾。PM2.5被認為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元兇”。

3.酸雨

(1)定義:指被大氣中存在的酸性氣體污染,pH小于5.6的雨

霧或其他形式的大氣降水,它是由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

化物轉化而成的,絕大部分是硫酸型和稍酸型酸雨。

(2)我國酸雨的分布:華中、西南、華南和華東四大酸雨區。

(3)酸雨類型:「濕沉降」與「干沉降」

(4)、我國主要為硫酸型酸雨,成因:由于燃燒煤、石油、天

然氣等,不斷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酸性氣體所

致。

(5)、酸雨的危害①受酸雨刺激,易導致紅眼癥和支氣管炎。

溶解在水中的有毒金屬被水果,蔬菜和動物的組織吸收。吃下

這些動物對人類的產生嚴重影響。②酸性粒子也會沉積在建筑

物和雕像上,造成侵蝕和文化資產的破壞。③硫酸隨著降雨落

到地球而造成嚴重損害,土壤中的養分也會流失,因此樹木會因為

維持生命所必須的鈣和鎂的流失而枯死,阻礙葉子的氣孔進行

光合作用,破壞森林,減產農業。

4.溫室效應與厄爾尼諾現象

二者都屬于氣候異常,全球變暖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劇厄爾尼諾

的出現頻率和負面影響。

(1)溫室效應:指由于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

用,排放到大氣中的CO2、CH4等氣體的大量增加,致使地表

溫度上升的現象,原因是:溫室氣體能吸收地表長波輻射,使

大氣變暖,與“溫室”作用相似。

a、溫室氣體:二氧化碳(C02)、氧化亞氮(N20)、甲烷

(CH4)、氟氯燃化物(CFCs)和水氣等。

b、溫室氣體來源:主要是燃燒石化燃料(例如:石油、煤)所

產生的。CH4:增長很快;CFC:原來在大氣中不存在,完全來

自人為排放

c、全球變暖的危害:①地球表面溫度增加②海平面上升③全球

氣候轉變④農、業減產、糧食危機⑤動物大遷徙和物種滅絕⑥海

洋生態的影響⑦傷害人體抗病能力

(2)厄爾尼諾:指由于全球溫室效應逐漸增強,海洋溫度不斷

上升,使得冰川、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從而形成強烈的熱

帶風暴以及引起大陸氣候變化無常的現象。

5.臭氧層空洞

(1)臭氧層分布在:平流層

(2)概念:家用電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劑“氟利昂”以及汽車排放的

廢氣中的氮氧化物在臭氧轉化成氧氣中起到催化作用,從而使

大氣中的臭氧層形成空洞。大氣平流層中的臭氧層濃度下降的

現象稱為臭氧層空洞。臭氧洞被定義為臭氧的柱濃度小于200

D.U.,即臭氧的濃度較臭氧洞發生前減少超過30%的區域。

(3)破壞臭氧層的物質:氟氯燃(CFCs)、哈龍、氮氧化物、四氯

化碳以及甲烷。

(4)危害:①損害人的免疫系統、眼角膜及人體皮膚,尤其使患

皮膚癌患者增加;②破壞地球上的生態系統;③引起新的環境問

題,加劇光化學煙霧的形成增強大氣溫室效應,加速材料的老

化、分解、破壞。

6.光化學煙霧

(1)概念:指汽車、工廠等污染源排入大氣的碳氫化合物和氮氧

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陽光(紫外線)作用下會發生光化學反應

生成二次污染物,參與光化學反應過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

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有毒煙霧污染現象。

(2)形成條件:①充足的陽光,無風;②出現逆溫;③大氣含有

一定濃度的N02和碳氫化合物。

7.水體富營養化

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生物所需的N、P等營養物質大量進入湖

泊、河流、海灣等緩流水體,引起藻類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

殖,水體溶解氧氣量下降,水質惡化,魚類及其它生物大量死

亡的現象。因優勢浮游生物的顏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現蘭色、紅

色、棕色、乳白色等,主要類型有水華、赤潮。

(1)限制因素:氮、磷

(2)富營養化關鍵:源源不斷流入水體中的營養物質N、P的負

荷量

(3)關鍵因素:溶解氧、溫度、水體的形態。

8.赤潮和水華

(1)赤潮:海水中的紅藻、褐藻由于吸收較多的營養物質(N、

P等)而過度繁殖,引起海潮呈赤色的現象。它會造成海水的嚴

重缺氧。

(2)水華:人為向淡水中投入(或排入)生物需要的營養物質

(N、P等)后,導致水面上的藻類瘋長、繁殖,并使水質惡化而

產生腥臭味,造成魚類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

9?白色污染

指各種塑料垃圾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它們很難降解,會破壞

土壤結構。

10.綠色化學

(1)定義:即環境友好化學,主要指在制造和應用化學產品時

應有效利用原料,消除廢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險的試劑和

溶劑。

(2)核心:核心是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工業生產

對環境的污染,因而過程和終端均為“零排放''或零污染。

(3)理解:綠色化學是從源頭制止污染,而不是在末端治理污

染,在合成方法上應具“原子經濟性”,即盡量使參加過程的原

子都進入最終產物。

(4)應用:

①開發綠色反應,將原子利用率提高到100%;

②使用無毒無害的原料;

③選用無毒無害的催化劑;

④使用無毒無害的溶劑;

⑤發展“綠色工藝⑥開發和生產綠色產品。

四.化學與材料

L有機高分子材料

(1)塑料: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樹脂。常見的有熱塑性塑料

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熱固性塑料,如酚醛樹脂。

(2)纖維:天然纖維包括纖維素(棉花、麻)、蛋白質(蠶絲、羊

毛)等。合成纖維包括儲綸、滌綸、錦綸、尼龍等。

(3)橡膠:天然橡膠是異戊二烯的聚合物,是線型高分子,合

成橡膠有丁苯橡膠、氯丁橡膠等。

2,無機非金屬材料

(1)玻璃: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純堿、石灰石和石英,其成

分為Na2SiO3、CaSiO3>SiO2等熔化在一起得到的物質,是混

合物。

(2)水泥:硅酸鹽水泥原料為石灰石和黏土,成分為硅酸三

鈣、硅酸二鈣、鋁酸三鈣。

(3)陶瓷:陶瓷材料是人類應用最早的硅酸鹽材料,制備原料

為黏土。

(4)硅材料:晶體硅是重要的半導體材料,光導纖維的主要成

分是二氧化硅。

3.金屬材料:

金屬材料通常分為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和特種金屬材料

(1)黑色金屬又稱鋼鐵材料,包括雜質總含量<0.2%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