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第一中學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PDF版含答案)_第1頁
臨沂第一中學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PDF版含答案)_第2頁
臨沂第一中學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PDF版含答案)_第3頁
臨沂第一中學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PDF版含答案)_第4頁
臨沂第一中學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PDF版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臨沂第一中學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PDF版,含答案)2024級普通高中學科素養水平監測語文試題

參考答案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

1.(3分)C2.(3分)D3.(3分)D

4.(4分)①文章首先提出“新詩呈現出主體性強化的傾向"的觀點;②接著闡明新詩主體性的內涵;③

然后簡單介紹我國新詩主體性的發展狀況;④最后詳細闡述新詩發展中需要個性與時代性相結合的主體性。

5.(5分)①創作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反映出時代和人民的心聲,關切人類的生存和命運。(把自己

與人民、與時代融合在一起)②堅持以“真善美”作為創作價值的導航,堅決抵制詩歌創作中存在的虛擬、

玩世、庸俗等不良傾向。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

6.(3分)B7.(3分)B

8.(5分)①文章主人公在漢江戰斗中流血犧牲;②這是發生在朝鮮漢江的一場血戰,“血"字體現戰斗

的慘烈;③表現出志愿軍戰士不畏強敵、視死如歸的鐵血精神。

9.(6分)①從主旨看,本文表現的是戰友情和不怕犧牲的英雄主義精神;《百合花》表現了戰爭年代崇高

純潔的人際關系,歌頌了人性美。②從手法看,本文正面描寫了激烈、殘酷的戰爭場面;《百合花》精心描

繪日常生活片段,從側面表現戰爭場景。③從選材看,本文選取了戰爭生活中的一個橫斷面表現主題;《百

合花》通過幾件平凡小事對主題深入挖掘。④從語言看,本文似英雄詩篇,語言生動、質樸、真摯,呈現

出“悲壯”之美;《百合花》語言清新自然,具有濃厚的抒彩。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10.(3分)CFH11.(3分)B12.(3分)D

13.(8分)(1)(甘寧)不被(劉表)重用,后來又轉而投奔黃祖,黃祖又只把他當作一般的人來對待。

(2)這大概是上天拿它用來資助將軍的,將軍你可有占領它的意思呢?

14.(3分)①都有明確目標:意圖巴蜀之地。

②都了然形勢:甘寧熟悉劉表、黃祖的情況,了解曹操的勢力;諸葛亮對天下形勢盡在掌握。

③都有具體對策:甘寧建議先取黃祖,西據楚關,再圖巴蜀;諸葛亮則提出了明確而又完整的內政、外交

政策和軍事路線。

④都陳述(思路)清晰:先析形勢,再講措施,環環相扣,步步為營。

參考譯文:

材料一:

甘寧字興霸,是巴郡臨江人。年少時就有才氣,善于交往,有俠義。后來依附劉表,于是留在南陽,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甘寧)不被(劉表)重用,后來又轉而投奔黃祖,黃祖又只把他當作一般的人來對待。于是歸附吳國。

由周瑜、呂蒙共同推薦,孫權對甘寧有著不一般的看待,就像對那些老臣一樣對待他。甘寧(向孫權)陳

述計策:“如今漢皇帝的地位日漸衰微,曹操越來越驕橫,最終會成為竊取政權的人。荊州南部地區,山

川交通便利,江河相互通達,實在是我們向西擴張的有利形勢。我已觀察過劉表,既沒有遠見,兒子又品

行惡劣,不是能傳承祖業的人。主上您應當趁早謀劃,事不宜遲。謀劃這件事的方法,應該先攻打黃祖。

黃祖現在年老,已經非常昏聵糊涂,財物糧食也很匱乏,身邊的人爾虞我詐,只追求私利,欺壓苛求下級

官吏與士卒,官吏士兵心生怨恨。舟船等戰斗器具,廢棄并年久失修,不重視農耕,軍紀混亂。君主您如

果發動進攻,一定可以打敗他。打敗黃祖后,乘勝向西,在西邊占據楚關,形勢就將更加廣大,然后就可

以逐漸地去謀取巴、蜀。"孫權完全接受了他的意見。于是西征黃祖,果然擒獲了黃祖,并俘虜了他所有

的士兵。于是孫權交給甘寧一支部隊,駐扎在當口。

材料二:

先帝去隆中拜訪諸葛亮,總共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于是劉備叫旁邊的人退下,說:“漢室的統

治崩潰,奸邪的臣子盜用政令,皇上蒙受風塵遭難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計自己的力

量能否勝任,想要為天下人伸張大義,然而我才智與謀略短淺,就因此失敗,弄到今天這個局面。但是我

的志向到現在還沒有罷休,您認為該采取怎樣的辦法呢?”

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獨掌大權以來,各地豪杰同時起兵,占據州、郡的人數不勝數。曹操與袁紹

相比,聲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終之所以能打敗袁紹,憑借弱小的力量戰勝強大,不僅依靠的是天時好,

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F在曹操已擁有百萬大軍,挾持皇帝來號令諸侯,這確實不能與他爭強。孫權占

據江東,已經歷經三世了,地勢險要,民眾歸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孫權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為外援,

但是不可謀取他。荊州北靠漢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資都能得到,東面和吳郡、會稽郡相連,西邊和

巴郡、蜀郡相連,這是大家都要爭奪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沒有能力守住它,這大概是上天拿它用來資助

將軍的,將軍你可有占領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勢險要,有廣闊肥沃的土地,自然條件優越,高祖憑借它建

立了帝業。劉璋昏庸懦弱,張魯在北面占據漢中,那里人民殷實富裕,物產豐富,劉璋卻不知道愛惜,有

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賢明的君主。將軍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聲望很高,聞名天下,廣泛地羅致英雄,思

慕賢才,如饑似渴,如果能占據荊州、益州,守住險要的地方,和西邊的各個民族和好,又安撫南邊的少

數民族,對外聯合孫權,對內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勢發生變化,就派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直指宛地、

洛陽一帶,將軍您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從秦川出擊,老百姓誰敢不用竹籃盛著飯食,用壺裝著酒來歡迎將

軍您呢?如果真能這樣做,那么稱霸的事業就可以成功,漢室就可以復興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5.(3分)D

16.(6分)(1)《插秧歌》通過描寫冒雨插秧的緊張生活,表達了作者對吃苦耐勞、勤奮樂觀精神的贊

美;

(2)《春耕》通過對戰亂后春耕場景的描寫以及作者的議論,表達了作者對戰亂的厭惡和見春耕的喜悅;

對天下太平,百姓能夠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的渴望。

(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6分)(1)指點江山激揚文字(2)山不厭高海不厭深(3)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

18.①有目共睹②量身定制③各顯神通

19.A

20.①“生根發芽”一詞,運用了擬物的手法,將鐘揚的點子深深影響了他的學生比擬成植物的生根發芽。

②使文意表達活潑,引發讀者的興趣;表達了作者對鐘揚悉心教導學生的贊美之情。(把鐘揚的“點子"

比喻成“植物種子”也可以)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

21.①物象是客觀的②經過這兩方面加工的物象③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

22.BB項與文中畫波浪線處雙引號都表示強調。A.表示引用;C.表示特定稱謂;D.表示引用。故選B。

四、寫作(60分)

審題指導:

作文材料由兩段觀點組成。第一段寫勞動之“苦”,用了《插秧歌》和張秉貴作例子,寫勞動過程中

身體上的承受的辛苦。第二段寫勞動之“美”。這種美既體現在人與自然的和諧美,也體現在勞動者的形

體美,還體現在勞動時的精神狀態之美。

作文引導語指引了寫作方向。要圍繞勞動之“苦"與勞動之“美”的矛盾來寫?!翱?與“美”其實

是矛盾統一的關系。因為勞動,所以必然有“苦"。但在勞動的過程中,能獲得“美”的體驗。所以,如

果沒有勞動的“苦”,就不可能有勞動之“美”。“苦"是一種主觀感受,如果能體會到勞動的“美”,

就不會感受到勞動的“苦"。“苦”在于身體,而“美"更多在于在精神。二者相融相生,形成一個整體。

參考立意:

根植苦之沃土,方得美之繁花

行勞動“苦旅”,鑄和諧之美

灑一片辛苦汗雨,育一處春色滿園

于“苦"中起舞,演繹勞動之美

苦耕勞動土,迎來葳蕤香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執勞動之筆,于苦中寫美

范文

感受勞動之苦樂,收獲青春之華美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人生在勤,不索何獲?”誠然,自古勞動便為人吟誦,那么在當下,面對“勞

動之苦"與“勞動之美”的我們該如何決擇“勞動之苦"是必然的嗎“勞動之美”如何展現呢在高度科

技化的現代,勞動之苦、美是否矛盾呢?

誠然,“勞動之苦"往往應勞動而生,無法忽視,但誠如李大釗先生所言:“一切苦境,可由勞動化解,

一切樂境,都可從勞動得來”,勞動是苦樂交織的實現價值的不二法門,而吾儕青年應于勞動苦中作樂,

為青春賦華美之詩!

勞動雖苦,但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春山常在苦盡終有回甘!

“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關折腰只不答”,《插秧歌》中的農事辛苦,然春華秋實,終有“橙黃橘綠時”;

張秉貴“支持不住”,經營疲苦,然天道酬勤,終有“燕京第九景”。由是觀知,倘若沒有勞動加持,所

有的口號都是空響,而苦樂交織,正是勞動本源?!按旨c能甘,紛華不染”,我以為,這應當是我們對“勞

動之苦”的正當態度。無論是思想勞動還是體力勞動,都必定有“苦其心志,勞其體膚”,而唯有苦中作

樂,但聞耕耘,兀兀窮年,方有“采得百花成蜜后”,苦盡甘來。

勞動亦美,美在人為;勞動永遠光榮,勞動者永遠至美!

勞動亦美,這是嘔心瀝血的力量美:大國工匠一銼一刀,盡顯噴薄氣蘊;麥田守衛者一鐮一鋤,盡顯勃

然生機!這是“載一孢素"的信念美:“種子使者”鐘揚奔走藏區苦勞,只為豐富“種子方舟";屠呦呦沉

潛實驗室,久久為功,只為提取青蒿一握!這是優雅絕倫的姿態美:從“唐宮夜宴”熱潮到水下洛神翩翩

衣袂,這是舞臺工作人員日積月累勞作之態。所以,勞動從來不是粗俗,請放下傲慢與偏見,欣賞每位可

敬、可愛的勞動者,勞動沒有高低貴賤,每種勞動都值得慨然以赴,永遠至美至敬!

勞動本就多元,“苦"與“美”自然不相矛盾,我們的眼睛除了仰視、平視,更需要俯視,看見勞動

的平凡與偉大、辛苦與美麗、對立與統一。

雨果有言:“未來將屬于兩種人:思想的人和勞動的人.實際上,這兩種人是一種人,因為思想本質上也

是一種勞動。"當下,吾儕青年應當于勞動中苦中作樂,歷風刀霜劍,候苦盡甘來,以勞動之美,賦青春

之詩!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24級普通高中學科素養水平監測語文試題

(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題。

材料一:

20世紀以來,中國新詩人自我意識越來越鮮明,新詩也呈現出主體性強化的傾向。

主體性是指人在認識與實踐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自主、能動、自由、有目的活動的特性。詩歌創

作的主體即詩人,與一般認識的主體有共同的屬性,但又有自己的特殊性:詩的創作主體不是一般

人,而是具有系統的審美觀點的詩人,他有著不同于科學家,不同于畫家、音樂家,也不同于小說

家、戲劇家的特殊的心理氣質、美學理想。傳統的小說、劇本側重于客觀世界的真實再現,盡管它

們所描寫的對象也照樣滲透著創作主體的美學追求與鮮明愛憎,但是主體一般總要隱藏到情節和場

景的后面。詩歌則不然。詩歌,尤其是抒情詩,詩人總是以自身的生活經驗、意志情感等作為表現

的對象。抒情詩當然也有對客觀現實的描寫,但它不是一種照相式的模擬,客觀現實在詩歌中不再

是獨立的客體,而是滲透著、浸染著詩人的個性特征,成為詩人主觀情感的依托物了。

詩歌主體性的理論,在“五四”時代的新詩人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在胡適眼里,五四新文化

運動與歐洲的文藝復興“有一項極其相似之點,那便是一種對人類解放的要求。把個人從傳統的舊

風俗、舊思想和舊行為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胡適把新詩的發生與人的解放聯系起來的觀念,得到

了“五四”時代其他詩人的熱烈回應。此后在新詩發展過程中,詩的主體性常常被強調。

但是強調詩歌的主體性,以詩人的主觀世界為表現對象,并不意味著詩人不同層次的情感都值

得入詩。抒情詩以表現詩人的情感為主,但這情感不應是褊狹、妄誕的,不應與民族精神脫離,而

要經過理智的思考。

詩的主體性要求詩人真誠地展示自己的內心,因而優秀的詩篇是最富于個性色彩的。然而抒情

詩是否只是純個性,純偶然性,而毫無普遍的意義呢?不是的。優秀的詩人在創作時決不是不負責

任地自由傾瀉,而是要根據時代的要求、民族的特征以及自己的哲學與美學觀點對之進行審視,進

行加工。真正偉大的詩篇,既是高度個性化的,又涵括廣泛的普遍性,也就是說在詩人唱出的具體

的特定的歌聲中,包含著超越詩人個人的,具有那一時代特色的,反映出民族性的人民的心聲。為

什么主體真實地袒露自己的內心,往往會帶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呢?這是由于抒情主體是一個單個

的人,但同時也是處于一定時代、一定民族、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是人類共同性中某些特征的體

現者。普希金說過:“我的永遠正直的聲音,是俄羅斯人民的回聲。"對詩人來說,自我與時代、

與人民是一致的,因為詩人本身就生活在這個時代,是人民的一員。偉大的詩人往往有一種涵蓋一

切的氣魄:我是人民!人民是我!因此要做一個真正的詩人就要自覺地把自我與人民、與時代融合

在一起,讓自己的胸膛中流著民族的熱血,讓自己的脈搏和著時代的脈搏而跳動。這樣,他的詩越

是個性的,就越有普遍的價值。

(摘編自吳思敬《中國新詩理論的現代品格》)

材料二:

當前,中國新詩出現了令人尷尬的局面,一方面,稱為詩人的人越來越多,寫詩似乎也越來越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容易,越來越隨意。詩壇內熱熱鬧鬧,詩壇外冷冷清清,廣大讀者對新詩已由不滿、失望到棄之而

去。

從詩的內容方面來講,當代的詩存在著反崇高、反共性、反意義等現象,而代之以虛擬、玩世、

丑陋、庸俗等。境界是詩歌的靈魂,也是價值的最終所在,它并不浮出詩歌的表層,但卻以它那不

可觸摸的光輝照亮全詩,沒有境界的詩如珠玉失去光澤?,F在有些詩不但缺乏境界,甚至以庸俗、

低劣、丑惡入詩。偽道德、假崇高自然應該遭到批評,但若因此舍棄以“真善美”作為生命價值的

導航,那實在是一種本質性的誤導。

在全球化的今天,即使發生在遙遠的天涯海角的變故,也會對全球、全人類起著牽一發而動全

身的效果,信息時代人們的命運比以往任何歷史時代都更緊密地捆綁在一起。因此,敏感的詩人不

會像一只工蟻只忙碌著經營自己的巢穴,而不預見人類共同命運的走向。20世紀90年代以后的中

國新詩,轉向以個人的日常生活和非常個人化的情緒的描述為主題。個人感情的抒發是詩歌的本能,

但關鍵在于不同高度的觀察引出不同高度的情感,至少詩人不應該將自己緊閉在狹小的天地間。抒

發強烈的個人色彩之情并非詩歌的全部,尤其當這種感情缺乏時代感時。因此,在全球化的今天,

中國詩人應當將自己的目光轉向世界形勢的發展,多關心自己的國家和幾千年的古老文化所可能面

臨的種種問題,像古今中外的許多偉大詩人一樣寫下對人類的生存和命運有著深遠意義的詩,用自

己的作品回答什么是詩、什么是詩人的責任這樣重要的問題。

(摘編自章燕《中國新詩的發展進程及其出路——詩人鄭敏訪談》)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人在詩歌創作中的主體性與科學家、畫家、音樂家不一樣,后三者沒有系統的審美觀點。

B.詩歌主體性的理論在“五四"時代得到極大認同,以至當時的詩人寫的新詩都與人的解放聯

系起來。

C.當今中國新詩出現令人尷尬的局面,其原因之一是舍棄“真善美”的生命價值而導致了境界

不高。

D.全球化的今天對于詩歌創作中的時代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詩人創作不能轉向非常個人化的

情緒的描述。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沁園春長沙》中的“層林"鷹”“魚"等,表現詩人的意志情感,成為詩人主觀情感的

依托物。

B.如果詩人不真實地袒露自己的內心,寫出的作品就可能反映不出有時代特色的、民族性的人

民心聲。

C.關于新詩創作中的個性色彩與時代性的關系,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認為兩者并不矛盾,又都特

別強調了時代性。

D.只要中國新詩人將自己的目光轉向世界和時代,就能改變廣大讀者對新詩不滿、失望和棄之

而去的局面。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整體觀點的一項是()(3分)

A.“大眾化詩歌率先提供一種民主開放的想象性文化空間,網絡詩歌爆發出巨大的文化能量。”

(光明網)

B.“我們這個時代恰恰是一個新意象新形象不斷被創造出來的時代,新的經驗、新的感受與全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新的視野,都和以往大不相同。"(《中國青年報》)

C.“我們今天的詩人,不應以為新詩是白話體,就與古漢語無關。詩人首先要珍惜自己民族的

精神文化遺產,賦予它當代的闡釋。”(中國作家網)

D.“一方面詩是心靈的產物,另一方面心靈也必然會對時代有所感應。詩人是敏感的,他們能

夠憑著直覺捕捉到時代的種種風云變動。"(中國詩歌網)

4.請簡要說明材料一的行文脈絡。(4分)

5.假如你是學校文學社的社長,準備指導同學進行新詩創作,請結合材料,列出新詩創作需要注

意的要點。(5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漢江血[注]

葉雨蒙

直到后半夜馮子恩蘇醒了,那時寒風刮得更緊了。向荒坡四周尋望,只見灌叢的暗影在疾風中

索索抖動,不見一絲人跡。敵人早已不見了;那么掩護自己的古建祿呢?他怎么樣了?狂風的間歇

中,他微微抬起頭來,忽見距他十幾米外地面上有一團暗影,好似一個倒伏的人,他一怔,便挪動

著向前爬……真的是古建祿!他撲上去抱住他的歪著的頭顱,雙手感到了他臉部肌肉的僵硬和冰涼!

他走了,這樣匆匆忙忙,甚至沒來得及與戰友說一聲再見……

馮子恩向四周望了一下,之后爬到一處土質稍顯松軟的地段,用手摳挖地面,卻有如摸到一塊

滿是銹砂的生鐵。他發愁了。但是必須盡快辦好這件事呵,他回轉頭眺望茫茫的漢江,漢江灰蒙蒙

的,岸邊蒿草在寒風中唰唰抖動著干枯的莖葉。要是把戰友的遺體沉到江里倒不錯,等于是水葬了。

天蒙蒙亮的時候,馮子恩終于將古建祿運到了封凍的漢江冰面上。他趴在冰上喘息了一陣,之

后從右肩取下沖鋒槍,檢查了一下準星和擊發處,還行。好啦,這一回成功在槍!

先安葬戰友,再為他復仇!

他望了望江岸開闊地,那條灰白的道路以及那條路后面向坡上緩緩升起的稀疏的灌木叢,

此刻顯得靜悄悄的。風減弱了,灰暗的晨霧在四處彌漫。奇怪,那些兔崽子們都縮到哪兒去

了?他憤憤地想。好吧,現在先不管他們,一會他們會來的,一定會叫他們來!他從后腰上取下那

顆手榴彈,小心翼翼地擰開彈柄后的蓋帽,幾秒鐘后,手榴彈咝咝冒著青煙劃一個弧形落到不遠處

的江面上。隨即便轟然一響,碎冰塊和彈片一陣雨似的嘩嘩落下來。爆炸過后,前方冰面上出現一

個窟窿,好像有縷縷水汽向天空升浮著。馮子恩盯著那裊裊飄升的水汽,一點點把戰友的遺體推到

冰窟前。①水很潔凈,呈鋼藍色,汩汩地從冰層下流過。他伸手向冰窟里撩了些江水,擦拭著死者

臉上的血跡,同時感到冰涼的江水漸漸漫透了自己的衣服。然后他將古建祿遺體頭朝下,一點點送

往水中……

白蒙蒙的晨霧里,那幫端著卡賓槍的美國兵一路跑步奔到江邊,一個瘦高個兒的士兵向江面指

了指,大概是發現了臥倒的馮子恩吧,呼啦一下,全部臥倒了。

馮子恩沒有開槍。他紋絲不動地臥在冰面上,臉貼冰面,忍受著極度的虛弱和傷痛以及冰面上

浸漫過來的冰涼的江水。

②這樣過去好一陣,雙方都沒有動靜。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敵兵們不能斷定江面上趴臥的是死人還是活人?到底出了什么事?如果那是個志愿軍,剛才的

手榴彈爆炸又是怎么一回事?③誰投的?志愿軍不會自己炸自己吧?

后來,那個瘦高個子敵兵試探著朝馮子恩打過來一梭子彈,“叭叭叭……”卻不見反應。他們

放心了,可能是具死尸。敵兵接著又亂放一陣槍,估計即便是活的也讓這一陣亂槍打死了。他們一

個接一個地從地上爬起來,小心翼翼地走到江面上。

馮子恩右肩中了一彈,大概鎖骨被擊碎了,鮮血急速流淌下來,在冰面上聚了一灘。其余的子

彈都打在他四周的冰面上,打得冰屑四濺。他很瞧不起這幫美國兵,槍法太差啦!他依舊一動不動

地趴在冰上,雙手在懷里抱緊沖鋒槍。其實不用他裝死,他也差不多就要死了,血液將要流盡,體

力早已耗完,唯有一顆心臟還在跳動……

敵人成散兵線向他走來,皮靴踩踏著冰面,發出橐橐的響聲……近些,再近些……馮子恩用頑

強的毅力又堅持了最后幾秒鐘,之后他緩緩地從懷中向前伸出沖鋒槍。

“噠噠噠……"一梭子復仇的子彈從他的槍口呼嘯而出。敵兵們驚叫著翻滾倒地。馮子恩痛楚

地閉上雙眼,知道自己沒有射中一個敵人,他的右肩負了傷,幾乎無法握槍瞄準了,手指也凍得僵

硬難以彎曲。④沖鋒槍在他的懷中亂跳,一串子彈打飛了。

一顆子彈也沒有了,他拖過沖鋒槍在冰上一推,送入冰窟窿,之后他掙扎著翻了兩個滾,到了

冰窟窿前。敵人開始還擊了,子彈刮風似的從他四周掠過,他先將雙腳和兩條小腿探入江水中,上

半身留在冰面上,頓時他感到江流向下拽動他雙腿的力量,刺骨的江水浸透了他的腿骨……他知道,

這已是他最后的痛苦了,再過一小會兒,他就什么也感覺不到了。他兩手按著冰面,使自己的身體

繼續向江水里下沉。江水浸過了他的臀部,接著又浸過他的腰腹……就在他的頭顱入水的一霎間,

他抬頭向天空望了最后一眼。

那時初升的陽光已從東山瀉過來,碧藍而遼闊的天空中有一只雄鷹在靜靜地盤旋。江岸高聳的

山峰上,樹林被陽光照亮了……

[注]節選自葉雨蒙長篇紀實小說《漢江血》,作品描寫的是中國人民志愿軍與朝鮮人民軍并肩作戰

進行的第三、第四次戰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以蘇醒后的馮子恩尋找戰友古建祿開篇,“寒風”“歪著的頭顱"僵硬和冰涼”的遺

體共同勾勒出戰場的慘烈景象。

B.運送古建祿遺體到距離并不遠的漢江冰面上,花費了馮子恩不少時間,這主要是因為他心中

對古建祿充滿了不舍,不想加快速度。

C標題中“血"字內涵豐富,既指主人公在漢江戰斗中流血犧牲,體現血戰的慘烈,也表現出志

愿軍戰士不畏強敵、視死如歸的鐵血精神。

D.不同于《百合花》精心描繪日常生活片段,從側面表現戰爭,本文主要通過正面描寫激烈、

殘酷的戰爭場面來表現主題。

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句子①富有畫面感,極具感染力,“汩汩”一詞富有動感,用“鋼藍色"潔凈”的江水

“擦拭"死者的血跡,這一細節飽含著馮子恩的深情。

B.句子②富有張力,描摹出雙方膠著的狀態,此刻表面上的寧靜,為后文慘烈的戰斗埋下伏筆,

極具表現力。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句子③描寫了敵人的心理活動,是全知視角下對前文雙方僵持情節的補充交代。

D.句子④用擬人手法描摹沖鋒槍不受馮子恩控制的狀態,與上文“成功在槍”遙相呼應,“打

飛了"暗含著主人公報仇失敗的遺憾。

8.小說題目“漢江血”的“血"字,內涵豐富,請結合相關內容簡要分析。(5分)

9.同樣是戰爭題材的小說,本文與茹志鵑的《百合花》有許多不同之處,請結合文本談談有哪些

不同。(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甘寧字興霸,巴郡臨江人也。少有氣力,好游俠。往依劉表,因居南陽,不見進用,后轉黃祖,

祖又以凡人畜之。于是歸吳。周瑜、呂蒙皆共薦達,孫權加異,同于舊臣。寧陳計曰:“今漢祚日

微,曹操彌驕,終為篡盜。南荊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誠是國之西勢也。寧已觀劉表,慮既

不遠,兒子又劣,非能承業傳基者也。至尊當早規之,不可后操。圖之之計,宜先取黃祖。祖今年

老,昏耄已甚,財谷并乏,左右欺弄,務于貨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戰具,頓廢不修,怠

于耕農,軍無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軍,鼓行而西,西據楚關,大勢彌廣,即可漸規

巴、蜀?!睓嗌罴{之。遂西,果禽祖盡獲其士眾遂授寧兵屯當口。

(選自《三國志·甘寧傳》,有刪改)

材料二:

先主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

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

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

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

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

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

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

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

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p>

(選自《三國志·隆中對》,有刪改)

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

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果A禽B祖C盡D獲E其士眾F遂授寧G兵H屯當口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因居南陽"與“因以為號焉”(《五柳先生傳》)中的兩個“因"的意思不一樣。

B.漸,指逐步,與成語“防微杜漸”中的“漸"字意思一樣。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君謂計將安出”,賓語前置句,與“何為其然也"(《赤壁賦》)兩句文言句式相同。

D.胄,文中指帝王或貴族的后代;也可指古代作戰時戴的頭盔。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甘寧到吳國受到周瑜、呂蒙的共同舉薦,得到孫權賞識,與之前在劉表、黃祖那里的遭遇完

全不一樣。

B.甘寧勸孫權對南荊之地早點規劃,而且要先從黃祖那里尋找突破口;認孫權一定能打敗黃祖。

C.劉備在“凡三往”之后,才得以和諸葛亮見面;劉備先叫旁邊的人退下,然后才進入正題。

D.諸葛亮在對策中,先謀“可"之策略,再析“不可”之勢,為劉備描繪出立足蜀漢,與魏、

吳鼎足三分天下的藍圖。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不見進用,后轉托黃祖,祖又以凡人畜之。

(2)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14.甘寧雖是一名武將,對孫權的獻策卻直追諸葛亮的“隆中對"。請概括兩者的相同之處。(3

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小題。

插秧歌

楊萬里

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

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

春耕

張綱

亂后荒田杞棘生,歸來還喜見春耕。

隨犁細雨濛濛濕,轉壟新泉聒聒鳴。

好勸賣刀添健犢,盡令長畝種香粳。

腐儒一飽真馀事,莫遣閭閻①有嘆聲。

[注]①閭閻:指平民百姓。

15.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插秧歌》運用民歌手法,選取日常勞動場景,描繪了一家四口趁著農時冒雨插秧的緊張生

活,富有情趣。

B.《插秧歌》首聯中,“拋”“接"拔”“插"四個動詞,具體準確,突出了一家四口插秧

時配合默契。

C.《春耕》首句荒涼景象和后文春耕場景形成鮮明的對比,并與尾句形成了勾連,寄托了作者

的感慨。

D.《春耕》頷聯中,采用了視聽結合的手法,細膩生動地描繪了一幅辛苦忙碌、熱火朝天的勞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動場面。

16.兩首詩都寫勞動,但表達的情感卻不盡相同。請作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園春·長沙》中,表現革命者關注國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p>

(2)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被唐代立學家劉禹錫《陋室銘》

中化用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一千古名句。

(3)陶淵明《歸園田居》中“___,___"兩句與“蟬噪林逾靜,鳥鳴

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妙,都運用了以聲襯靜的手法,襯托出一個和諧,安寧的意境。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

鐘揚的“暖"是①的。這體現在他對學生的關愛上。他從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更會根據每

個學生的特點為他們②一套個性化的發展規劃,不讓一個人掉隊。鐘揚曾說:“培養學生就像我

們采集種子,每一顆種子都很寶貴,你不能因為他外表看上去不好看就不要,說不定這種子以后能

長得很好?!?/p>

當鐘揚的工作重心轉到西藏時,他承認,自己的招生名額漸漸傾向他心目中的這所“世界學

府"。鐘揚的學生、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徐翌欽回憶道,實驗室里有很多學生是鐘老師從

少數民族地區招進來的?!坝捎谶@些同學底子薄,上海本地學生在知識基礎上與他們有一定的差距,

剛開始都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聯系了鐘老師,鐘老師總是鼓勵他們報考自己的研究生,他說,‘讀

我的研究生基礎差一點沒關系,我幫你補,你只需要有一顆熱愛植物學的心?!?/p>

于是,鐘揚的學生就像古代的門客一樣“③”,有做科學研究的,有做科普的,有從事創新

創業的。鐘揚停不下來的點子,就這樣在他每個學生中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