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詩歌文本閱讀(整體)A基礎訓練古代詩歌閱讀(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寄題甘露寺北軒杜牧曾上蓬萊宮里行,北軒欄檻最留情。孤高堪弄桓伊笛,縹緲宜聞子晉笙。天接海門秋水色,煙籠隋苑暮鐘聲。他年會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首聯“最留情”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甘露寺北軒的喜愛之情,為下文的感情抒發作了鋪墊。
B.頷聯運用桓伊弄笛、子晉吹笙的典故,以古人自比,表現了自己清高孤傲的品格和悠然自適的心境。
C.“天接海門”一句寫出在甘露寺北軒上所見之景,遠望海門,水天相接,營造出闊大意境,產生蒼茫之感。
D.煙霧籠罩下的隋朝宮苑傳出暮鐘聲,樂景襯哀情,使全詩籠罩在凄清的氛圍中,飽含世事變遷的慨嘆。【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句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15、簡要分析尾聯的意蘊。(6分)【答案】①荷衣,指高人、隱士之服,代指隱士、高人。運用“荷衣”這一典故,表明詩人渴望出仕,避世隱居的高潔之志。②“不向山僧道姓名”表明詩人將隱居甘露寺,與自己過去的一切和世俗徹底隔絕的心志。【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賞析詩歌的意蘊,要善于抓住帶感情色彩的關鍵詞語,還應該聯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詩歌的創作背景來考慮。此題考查了分析作品的思想內容。答題模式:分析具體詩句寫了什么;有表達技巧的一定要回答出來;抒發了什么情感,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理想懷抱。(二)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9分)歸嵩山作①王維清川帶長薄②,車馬去閑閑。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迢遞③嵩高下,歸來且閉關。【注釋】①這首詩是王維仕途失意、辭官歸隱嵩山途中所作。②長薄:綿延的草木叢。③迢遞:形容山峰高遠的樣子。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頷聯運用擬人手法,以“如有意”和“相與還”賦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情態,仿佛它們對詩人有深長的情意,在和詩人結伴而歸,表面寫物,實則寫人。
B.頸聯運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兩句十個字,寫了四種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構成了一幅具有季節、時間、地點特征而又色彩鮮明的圖畫。
C.尾聯前句交待歸隱的地點,點出題目中的“嵩山”二字;后句“歸來”,寫明歸山過程的終結,點出題目中的“歸”字。
D.整首詩作者隨意寫來,不加雕琢,卻又寫得真切生動,含蓄雋永。方回說:“不求工而未嘗不工。”正道出了這首詩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點。【答案】B【解析】該題為詩歌鑒賞。詩歌鑒賞選擇題主要考查關鍵詞語的理解、表達技巧的分析、情感分析、詩歌形象的把握。這就要求考生在平時多練習,從這幾方面進行總結。15、這首詩寫得極有層次,隨著歸山途中景物的轉換,作者的心情也有所變化。請簡要分析概括。(6分)【答案】①首聯頷聯中,去閑閑如有意相與還,體現了作者安詳閑適、悠然自得的心情。②頸聯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構成了一幅蕭瑟、荒涼的秋景圖,烘托出作者越接近隱居地就越發感到凄清的心境。③尾聯中,歸來且閉關,寫歸隱后的心情,表示要與世隔絕,不再過問世事,最終點明辭官歸隱的主旨,這時感情又趨向閑淡平和。【解析】該題考查詩歌情感的把握。完成這類題型,需要看題目,知作者、懂關鍵詞、把握意象、理解注釋,讀懂表層含義,讀懂深層情感。這就需要考生平時多做練習,培養語感,熟能生巧。古代詩歌閱讀(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題松汀驛①張祜山色遠含空,蒼茫澤國②東。海明先見日,江白迥聞風。鳥道高原去,人煙小徑通。那知舊遺逸③,不在五湖中。【注】①這首詩是詩人到太湖拜訪朋友,在湖畔的松汀驛落腳時,題在壁上的詩。②澤國:形容水多的地方。這里指太湖及其吳中一帶。③舊遺逸:舊日的隱逸之士。這里指遺世獨立的老朋友。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首句中的“含”有“包含、連接”之意,首聯寫無邊的山色遠連天空,詩人目之所及都籠罩在蒼茫的煙波之中。B.詩歌頷聯主要描繪了詩人站在松汀驛上見到的一幅東海日出、白浪洶涌的畫面,營造了雄渾、壯闊的意境。C.頸聯以夸張手法寫朋友所居之地的偏僻,營造的意境和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相同。D.全詩描寫了山色、水光、日出、白浪、羊腸小道等極具江南水鄉特色的景物,達到了景與神會、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16.詩歌表達了詩人哪些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答案】15.C
16.①前六句通過對山色、水光、日出、濤聲以及山間險峻的羊腸小道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松汀驛美景的喜愛之情;②最后兩句通過寫未遇見隱居舊友,表達了作者的遺憾之情。【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C.“以夸張手法寫朋友所居之地的荒寒”說法錯誤,“荒寒”的理解不準確,這一聯的意思是“山路險峻啊,只有飛鳥才能通過,人煙稀疏啊,連接著彎曲的小路”,并沒有寫“荒寒”。故選C。1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情感能力。詩歌前六句借景抒情,借助“山色遠含空”即山色、水光(澤國)、日出(海日)、羊腸小道(鳥道)、人煙等意象,這些江南水鄉的特有景物構成了一幅氣象壯闊、風光明麗的風景畫,表達了詩人對松汀驛美景的喜愛之情。尾聯“那知舊遺逸,不在五湖中”中用了“那知”一詞,寫沒有料想到“舊遺逸”“不在五湖中”,情感由喜轉悲,寫出了未遇見隱居舊友的遺憾之情。代詩歌閱讀(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代詩歌,完成下面小題。憶廬山舊居處默粗衣糲食老煙霞,勉把衰顏惜歲華。獨鶴只為山客伴,閑云常在野僧家。叢生嫩蕨粘松粉,自落干薪帶蘚花。明月清風舊相得,十年歸恨可能賒。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詩歌首句即回憶多年前在廬山舊居時的粗樸穿著、粗糙飯食和優美的山水風光。B.“衰顏”表明詩人在廬山時年齡已大,但“勉”“惜”透露出晚年生活的不幸。C.頷聯中描繪的“野鶴”“閑云”富有人情,表現了詩人的愜意閑適、悠然自得。D.全詩緊緊圍繞“憶”字,所寫廬山舊居勝景動靜結合、高下搭配,富有層次感。16.有人評論詩歌的結句“一‘恨’有余音”,請結合詩歌內容分析。(6分)【答案】15.B
16.多年不見廬山勝景的遺憾,不能在廬山享受自在生活的惆悵,歲月逝去容顏衰老的憂傷。【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B.“透露出晚年生活的不幸”錯。“勉”“惜”可以看出詩人仍然看重、珍惜晚年生活。故選B。16.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多年不見廬山勝景的遺憾,不能在廬山享受自在生活的惆悵,歲月逝去容顏衰老的憂傷。尾聯中的“十年歸恨”表明詩人詩人已經離開廬山故居十年了,“恨”字流露出詩人離開廬山后多年不見廬山勝景的遺憾、憂傷之情。再反觀詩歌前三聯,我們就能體會“恨”的具體內涵了。首聯中“粗衣糲食”描寫了詩人身居廬山時的簡樸生活,“煙霞”描寫了廬山山氣繚繞、霞光輝映的優美環境。“老”字既表明廬山的云霧是一種常態,又表明了詩人的心境:欲在此安享晚年。頷聯中描繪的“野鶴”、“閑云”富有人情,“山客”和“野僧”是指詩人自己,這些都表現了詩人內心的愜意閑適、悠然自得。詩中頷聯、頸聯運用對偶、擬人的修辭,生動形象地描寫了山野之中的優美畫面,給人一種悠閑之趣。因而“恨”字含有不能在廬山享受自在生活的惆悵。“衰顏”表明詩人在廬山的時候年齡已經比較大了,而現在又過去了十年,可以想見詩人更加衰老了,此句表達了歲月逝去容顏衰老的憂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春游李商隱橋峻斑騅疾,川長白鳥高。煙輕惟潤柳,風濫欲吹桃。徙倚三層閣,摩挲七寶刀。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注】①此詩為大和四年春作于鄲(dān)州令狐楚幕,時詩人方十七八年華。②庾郎:東晉中期將領、書法家庾翼。《晉書·庾翼傳》:“翼字稚恭,風儀秀偉,少有經綸大略。”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在明媚的春天出游,見到高橋之上駿馬疾馳,白鳥高飛于長川之上。B.煙輕柳新,春意萌發,桃花在春風的吹拂下含苞欲放,與詩人心境相契。C.此詩為即事感懷之作,前四句寫景,后四句寫人,不落俗套,自成一格。D.庾翼年少有為,就連青草都要妒忌他的春袍,隱含作者懷才不遇的傷感。2.詩詞常借動作細節抒寫人物心境,請簡要分析詩句“摩挲七寶刀”與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醉里挑燈看劍”表現的不同心境。【答案】1.D2.①前者:詩人登高望遠,蓬勃朝氣的春景激發了少年的豪邁得意,“摩挲七寶刀”的動作細節是詩人渴望早日展現才華、施展宏圖遠略的信心和憧憬;②后者:詞人在醉夢中挑亮燈看劍,抒寫了詞人為國戰斗、收復失地的渴望與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痛苦。【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D.“懷才不遇的傷感”理解不正確。尾聯用庾翼的典故,謂詩人自己在同游幕僚中最年少,風度翩翩,所著青袍甚至為春草所妒慕。寄寓作者青春年少的書生意氣,表達作者志存高遠的情懷。從注釋①中也可看出當時的李商隱正是春風得意之時。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描寫手法及詩歌情感的能力。本詩“徙倚三層閣,摩挲七寶刀”,大好春景,讓詩人倍感心情愉悅,他禁不住又登高攬勝,眼前更顯一派秀麗風光。義山手按腰挎的佩刀,心中涌起無限遐思,更希望立刻就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并早日建功立業。“摩挲七寶刀”的動作細節是詩人渴望早日展現才華、施展宏圖遠略的信心和憧憬。辛詞“醉里挑燈看劍”,醉酒時撥亮燈火端詳著寶劍。首句只六個字,卻用三個連續的、富有特征性的動作,塑造了一個壯士的形象。“挑燈”的動作點出了夜景。那位壯士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之時,思潮洶涌,無法入睡,只好獨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靜,便繼之以“挑燈”,又繼之以“看劍”。“醉”是因為報國無門的痛苦;“看劍”則表明雄心仍在,渴望到戰場殺敵報國,收復失地。詞人在醉夢中挑亮燈看劍,抒寫了詞人為國戰斗、收復失地的渴望與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痛苦。B強化訓練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問題。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注】歐陽修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注】仁宗嘉祐元年(1056)劉原甫(名敞)出守維揚,詞人寫這首詞餞行,便聯系自己守揚時有關景物,致其拳拳之意。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平山堂凌空矗立,詩人登堂憑欄遠眺,青山迷蒙,時隱時現。B.“手種”“別來”看似尋常,實則深化情感。兩位摯友手植垂柳,以此表達兩人即將分別的依依不舍。C.“文章太守,揮毫萬字”,極寫劉原甫為文贍敏,可謂倚馬之才,表達了詞人對友人才華的贊譽之情。D.下片勉人勸己,面對知己友人,不禁抒發人生感慨,使詞在酒筵歌席之外表現出特別的價值和意義。2.本詞作者一改深情婉曲的詞風,開豪放之詞的先路,對此你是怎樣理解的?請結合詞句分析。參考答案1.B
【解析】本題考查賞析詩歌語言、手法的能力。B項,“兩位摯友手植垂柳,以此表達兩人即將分別的依依不舍”錯誤,由注釋一可知,“堂”是指“平山堂”,所以“手種堂前垂柳”是作者對往事的回憶。此刻當送劉原甫出守揚州之際,詞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平山堂,想起堂前的楊柳。2.①寫景境界開闊。平山堂凌空矗立,壯麗雄偉,憑闌遠眺之景,氣勢磅礴。②寫人豪情萬丈。“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運用夸張手法,刻畫出一個才華橫溢、氣度豪邁的太守形象。③抒情豪邁達觀。“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寫出蒼涼郁勃人生感慨,體現了詞人豪放達觀的心態。【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風格特點的能力。由題干可知,考生需要到詩歌中找到能展現“豪放”特點的內容,如景、情、人。從詩歌所寫之景來看,開篇介紹平山堂,“平山闌檻倚晴空”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無比,這一句寫得氣勢磅礴,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邁的基調,可見寫景的境界開闊。從詩歌所寫之人來看,“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是說“我”這位愛好寫文章的太守,下筆就是萬言,喝酒一飲干杯,把劉原甫的倚馬之才,作了精確的概括,綴以“一飲千鐘”一句,則添上一股豪氣,于是乎一個氣度豪邁、才華橫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便栩栩如生地站在我們面前。人物形象可以說是豪情萬丈。從所抒之情來看,“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先是勸人,又回過筆來寫自己。餞別筵前,面對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脫口而出。詞寫到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反有一股蒼涼郁勃的情緒奔瀉而出,滌蕩人的心靈。展現了詞人豪放達觀的心態。二、(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問題。鵝湖①和教授兄韻陸九淵墟墓興哀宗廟欽,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積至滄溟水,拳石崇成泰華②岑③。易簡工夫④終久大,支離事業⑤竟浮沈。欲知自下升高處,真偽先須辨古今。【注】①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饒)鵝湖寺舉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學辯論會,史稱“鵝湖之會”。主要為朱熹“理學”和陸九淵“心學”之間的哲學辯論。②泰華:指泰山和華山。③岑:高山。④易簡工夫:簡單質樸的學說。⑤支離事業:瑣碎的理論。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句“墟墓興哀宗廟欽”是說人見到墳墓時,就感覺到很傷感,一到了寺院里邊,就顯得很肅靜。B.頷聯借水、石說明做學問和做人的道理,與《勸學》中“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蘊含的道理相同。C.尾聯談自下升高、辨真偽的法門在于“先須辨古今”,其實所有答案都在自己的心地上。★D.此詩語言平易,風格清新,作者以充滿哲理的筆觸為自己的心學張目,具有濃郁的思辨色彩。2.朱、陸雙方辯論的“為學之方”清晰地表現出二人在哲學上的基本分歧點。本詩中談到了哪些“為學之方”?結合內容簡要分析。(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贈賣松人于武陵①入市雖求利,憐君意獨真。欲將寒澗樹,賣與翠樓人。瘦葉幾經雪,淡花應少春。長安重桃李,徒染六街②塵!【注】①于武陵,中唐詩人,曾考取進士。一生仕途不達,遍游天下。②六街,指長安城內的六條主要街道。3.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賣松人把松樹送到長安賣與那些住在翠樓中的富貴人家,這樣的行為不合時宜。B.頷聯“寒澗”寫出了松樹長于深山大谷中,生長環境惡劣,為下聯“瘦葉幾經雪”作鋪墊。C.桃李雖然沾染了長安城的塵土,但難掩妖艷嫵媚,仍是長安城富貴人家的喜愛之物。D.本詩寫法上多用對比。比如“寒澗”“翠樓”的環境對比,“松”與“桃李”的際遇對比。4.本詩語言婉中帶諷,請結合全詩進行賞析。【答案】1.D
【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能力。D項,“語言平易”“風格清新”“濃郁的思辨色彩”錯誤。比如詩中“涓流積至滄溟水,拳石崇成泰華岑”蘊含深刻的道理,語言并不平易;濃郁的思辨色彩更無體現,詩中主要強調詩人自己的心學。
2.①“為學之方”首需養心神和尊德性,明確自己的本心。“斯人千古不磨心”“先須辯古今”均強調本心的重要性。②“為學之方”重在積累,步步累積成就輝煌。“涓流積至滄溟水,拳石崇成泰華岑”,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做人,都需要經過一步一步的累積,方能成就輝煌的事業。③“為學之方”亦需于人生日常處直接體悟理。“易簡工夫終久大”,可知易簡質樸直達本心的為學之道才是永恒的大事業。【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分析能力。①詩中尾聯談自下升高、辨真偽的法門在于“先須辨古今”,其實所有答案都在自己的心地上。故“為學之方”首需養心神和尊德性,明確自己的本心。②詩中頷聯“涓流積至滄溟水,拳石崇成泰華岑”,涓涓的細流積累到滄溟水,拳頭大的石頭堆成泰華岑強調積累的重要性,故“為學之方”重在積累,步步累積成就輝煌。③詩中“易簡工夫終久大”簡單質樸的學說終將是永恒的大事業,故“為學之方”亦需于人生日常處直接體悟理。3.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與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思想感情的能力。C項,“桃李雖然沾染了長安城的塵土,但難掩妖艷嫵媚”錯誤。沾染“六街塵”的是松樹,注意“徒”意為“白白地”。賣松人似乎是認識到松樹的美的價值了,可惜他不懂得這個社會,結果只能使寒澗青松徒為六街塵染而已。4.(1)本詩“婉”體現在巧用比喻手法。用“松樹”喻有德有才之人,用“翠樓人”喻朝廷掌權之人,用“桃李”喻趨時媚俗無德之人。言在此而意在彼,用語委婉。(2)本詩的“諷”體現在詩人對權貴不識人才、只喜歡趨時媚俗的社會現實的諷刺。【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語言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需要審清題干要求,如本題“本詩語言婉中帶諷,請結合全詩進行賞析”,需要結合詩句內容分析“婉”“諷”。詩人慨嘆的是長安只能夠欣賞妖艷的桃李,松樹的價值當然不被認識,但是賣松人不賣春花,只賣青松,似乎是認識到松樹的美好價值了,可惜他不懂得這個社會。無怪乎所得的結果,只能是寒澗青松徒為六街染塵而已。用意很微婉。詩人所諷喻的是:一切像松樹似的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不用到長安來謀求出路,他們絕不會得到這個朝廷掌權的人的重視,因為他們所需要的是像桃李一樣趨時媚俗的人。這首詩對當時的社會是諷刺,對賣松樹的人是曉諭,是勸告,同時也表達了自己不求名利的心情。閱讀材料,完成小題。南鄰【注】杜甫錦里先生烏角巾,園收芋栗未全貧。慣看賓客兒童喜,得食階除鳥雀馴。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對柴門月色新。【注釋】此詩作于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西南漂泊時期。在成都,詩人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在詩人居住的浣花草堂不遠,有位錦里先生,杜甫稱之為“南鄰”(朱山人)。月夜,朱山人送詩人離開。在回家的路上,或者回家以后,杜甫寫了這首《南鄰》詩。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首聯寫“錦里先生”園子里收獲了很多芋頭,栗子也都熟了,說明他家的生活不算太窮。B.頷聯寫朱山人家常有客人,孩子們都習慣了,總是樂呵呵的,鳥雀也常在臺階上覓食。C.頸聯“四五尺”與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中“深千尺”的表達效果有異曲同工之妙。D.尾聯“白沙”“翠竹”“柴門”等意象以白描的手法刻畫出錦里先生住處的清幽與閑適。4.仇兆鰲在《杜詩詳注》中說:“角巾,隱士之冠。”你認為隱士的特征是什么?結合詩句內容說說,杜詩是如何表現“南鄰”這位隱士的特征的。【答案】3.C4.示例:我認為隱士應該過著恬淡閑適、不憂不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以樂觀豁達的態度對待人生。《南鄰》這首詩歌中杜甫通過院子里笑語相迎的孩子,臺階上悠然自得的鳥雀以及朱山人的居住環境給我們呈現出了一位悠然自得、“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的人物形象。【解析】3.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C.“表達效果有異曲同工之妙”分析錯誤,頸聯“四五尺”是說明一個客觀事實,秋天錦江里的水深不過四五尺,沒有任何情感附著,而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中“深千尺”寄托著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故選C。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角巾,隱士之冠”中角巾指方巾,有棱角的頭巾,為古代隱士冠飾。隱士,即隱居之士。只有那些能保持獨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權勢、具有超凡才德學識、并且是真正出自內心不愿入仕的隱居者,才能被稱之為隱士。隱士應該過著恬淡閑適、不憂不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而且能以樂觀豁達的態度對待人生。《南鄰》這首詩歌中“慣看賓客兒童喜,得食階除鳥雀馴”進了庭院,兒童笑語相迎。原來這家時常有人來往,連孩子們都很好客。階除上啄食的鳥雀,看人來也不驚飛,因為平時并沒有人去驚擾、傷害它們。這氣氛是和諧、寧靜的。以及朱山人擁有“江邊的白沙灘,翠綠的竹林”這樣的居住環境給我們呈現出了一位悠然自得、“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的人物形象。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詠梅王安石頗怪梅花不肯開,豈知有意待春來。燈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勝回。觸撥清詩成走筆,淋漓紅袖趣傳杯。望塵俗眼那知此,只買夭桃艷杏栽。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寫詩人責怪梅花為何遲遲不肯開放,還寫詩人猜測梅花推遲開放的原因。B.頷聯運用了擬人手法,把燈下、雪后的梅花比擬為佳人,玉容清香,艷壓群芳。C.梅花展現出無窮的魅力,引發了詩人的詩情、酒興,詩人筆走龍蛇、紅袖傳杯。D.這首詩寓意深刻,贊賞梅花不爭名利、不懼風雪、高潔幽香、堅貞不屈的品質。6.尾聯中,詩人運用對比手法來表情達意,情感意蘊豐富。請簡要分析。【答案】5.A6.①詩人與“俗眼”對比,詩人看到了梅花的高潔、堅貞;而“俗眼”卻不了解詩人,不了解梅花,抒發了詩人的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復雜心情以及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懷。②梅花與桃、杏對比,梅花高潔,桃、杏妖艷,表達了詩人對梅花的贊美,對淺薄與庸俗者的諷刺。【解析】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A.“寫詩人責怪梅花為何遲遲不肯開放,還寫詩人猜測梅花推遲開放的原因”不合文意,這里應理解為“寫人們責怪梅花為何遲遲不肯開放,而詩人回答了人們的疑問”。故選A。6.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修辭手法的能力。本詩主要描繪了梅花香色俱佳,獨步早春,具有不畏嚴寒的堅強性格和不甘落后的進取精神,突出了春梅于嚴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具體從內容上來看,尾聯“望塵俗眼那知此,只買夭桃艷杏栽”,結合上文可知,“此”指的是梅花凌寒獨自開放色香俱佳的特點。尾聯的意思是:世俗中人的眼中哪知道梅花的這些高貴品質,他們只知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神奇動物面試題及答案
- 航空航天復合材料 課件第1章 知識點4 纖維(B纖維、C纖維)
- 音樂院校碩士考試試題及答案
- 增強在華留學生心理健康支持體系
- 中學思政教育
- 2025年中國男士夾克行業市場全景分析及前景機遇研判報告
- 影院場務培訓
- 臺賬規范的培訓
- 網絡安全防范培訓
- 傳統文化元素與環境藝術設計的碰撞運用
- 2023年湖北省黃石市中考地理真題
- ag噴涂工藝的噴霧
- 湖南鄉村教育現狀分析報告
- 網絡安全技術與攻防演練
- 鐵路車輛-鐵路車輛的運用與檢修
- 火鍋店領班的崗位職責和工作流程
- 二人合伙協議書(電子版)
- 上門廚師項目商業計劃書
- 第35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初賽競賽)試題及參考答案
- 許可證有效期內輻射安全和防護工作總結
- 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計算表格(尾礦庫洪水計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